肌电图的检测与应用_第1页
肌电图的检测与应用_第2页
肌电图的检测与应用_第3页
肌电图的检测与应用_第4页
肌电图的检测与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肌电图的检测与应用NS生物电活动自发性无外界刺激状态下产生的电活动波的形式记录主要指皮层电位诱发性各种外界刺激(声、光、电脉冲等)-----特定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特定的神经传导通路向皮层传递(电传递、化学传递)脑电活动诱发电活动头皮电极头皮体表电极神经电生理检测项目脑电图:皮层自发电活动的检测诱发电位:感觉及运动系统传导通路诱发电活动的检测肌电图(广义):神经电图针极肌电图(狭义)刺激.1刺激2记录.肌电图可检查的病变范围前角细胞的病变周围神经的病变神经-肌接头病变肌肉本身的病变远端神经传导检测--MCV腕肘刺激.1刺激2记录.记录:神经支配的肌肉刺激:神经干3.5ms8.2ms距离mm:长度Diff.:4.7msMCV:51m/s240正中神经传导潜伏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小指无名指远端神经传导检测--SCV距离刺激记录潜伏期ms2.6潜伏期ms3.1距离mm155速度m/s60距离mm175速度m/s56平均刺激:神经远端记录:神经干尺神经传导顺向法临床意义

潜伏期、NCV:神经纤维兴奋的传递脱髓鞘病变波幅、波形:反映NF兴奋的数目兴奋传递同步的程度

轴索病变分析指标

远端潜伏期NCV

波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面积时限电位波形近端神经的检测--F波刺激点神经干

记录点神经支配的相应肌肉机制运动神经元逆向兴奋回返放电观察指标

F波出现率:正常>70%

潜伏期:最短潜伏期最长潜伏期平均潜伏期

F波的离散度近端神经的检测--H反射刺激点神经干记录点神经支配的相应肌肉机理电刺激诱发的脊髓单突触反射观察指标:

潜伏期<35ms

两侧潜伏期差<1.2ms

MFH周围神经疾病基本病理过程WAllerian变性轴突变性神经元变性节段性脱髓鞘重复频率刺激检查原理:超强重复刺激神经干

肌肉疲劳意义N-M接头的功能要求停药>18hr刺激神经干记录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常选面神经--眼轮匝肌

腋神经--三角肌

尺神经--小指展肌肌无力综合征重复频率刺激结果判定和意义结果判定

(I-V/I*%)

正常CMAP波幅的波动<20%

低频(<10Hz

常用1、3、5、7Hz)递减>20(10)%

高频(≥10Hz

常用10、20、50Hz)递增>100(40)%有意义意义

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病变的诊断,鉴别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病变

突触后膜病变:低频刺激波幅递减,如MG

突触前膜病变:高频刺激波幅递增,如肌无力综合征和肉毒杆菌毒素中毒。EMG检查步骤和检测内容将同心圆针直接插入肌肉的肌腹内,记录肌纤维安静状态下和不同程度收缩状态下的电活动

针极插入静息状态轻收缩大力收缩插入电活动自发电活动运动单位电位MUAPs运动单位的募集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异常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波幅的改变

偏离正常值的20%神经源性损害:神经支配比例增大

时限延长、电压增高、多相波增多肌源性损害:神经支配的比例减低

时限缩短、电压降低、多相波增多重收缩时募集电位的异常改变完全无运动单位电位严重的神经肌肉病变神经失用、癔症性瘫痪神经源性损害

运动单位电位减少

单纯相波幅高肌源性损害肌纤维变性坏死使运动单位变小参与的募集的运动单位数量明显增加病理干扰相波幅低针极EMG检查的意义和适应证结论适应证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鉴别诊断病变的节段定位前角细胞及其以下的病变被检肌肉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意义肌电图结果的解读肌肉:神经原性损害肌源性损害NCV:

神经损害图谱提示神经损害病理轴索、髓鞘、混合损害重频电刺激:

提示神经肌接头前膜或后膜病变为主H反射、F波:

提示神经根或近端病变神经损害左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肘上-腕减慢,诱发电位波幅降低左尺神经感觉神经诱发电位未引出;余被检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潜伏期3.0ms潜伏期7.5msSCV

27m/sSCV60.9m/sSCV

24.2m/s腕管综合征嵌压正常MMN轴索损害个案GBS女32双下肢无力2天来诊肌力稍弱四肢腱反射减弱

4、5天前感冒、发烧临床怀疑GBS做肌电图疾病有个进展过程,电生理的改变也有个进展过程病后22天病后2天脱髓鞘性GBS正常值的意义和结果的判断每个实验室应该具有自己的正常值实验室诊断是一种概率性诊断检测结果正常时应注意的几种情况1.无神经肌肉疾病2.疾病较轻,尚处于正常范围内,需自身前后对比3.疾病较轻,尚处于正常范围内,需自身前后对比4.病变较复杂两种或多种疾病共存或多个部位受累时5.明确的神经、肌肉疾病,但处于急性期、早期或稳定期,特别是神经再生等代偿功能较好时,检查可能无法发现异常结果异常排除测定技术因素后的结果异常,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检测出的病变能够完全解释患者目前的临床症状。患者目前的临床症状的伴随症状,并非目前临床症状的结果。运动神经元病---腕管测定结果仅为整个疾病的一部分,并不能解释全貌。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部分周围神经损害结果复杂,可能为两种或几种情况合并存在,需要综合分析。长期饮酒、糖尿病---GBS临床康复但电生理改变不全恢复小儿麻痹后,轴索性损害GBS阅读方法目的性强的直接锁定你要的神经

看损伤的部位、程度、轴索或髓鞘为主直接锁定你要的肌肉确定有无神经原性或肌源性损害肌源性损害,一块肌肉就可以帮你诊断目的性不强通览报告单

勾勒出病损神经、肌肉的分布范围单神经损害沿神经干找病因多神经损害找损伤神经的共性多发病变找全身的病变

肌电图检查注意的几个问题EMG检测主要判断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单纯应用EMG不能直接作出定性诊断EMG尚有一部分反射性的检查有可能对高位的神经系统结构的功能作出判断,如瞬目反射判断脑干功能、H反射判断腰骶段脊髓功能EMG检查,尤其是针极肌电图是一项痛苦检查,不可滥用针电极一定要严格的灭菌、消毒诱发电位临床诱发电位知识简介是继脑电图、肌电图之后的第三进展

70年代开始应用临床国内80年代初应用与刺激相关的诱发电位与事件相关的诱发电位诱发电位(与刺激相关)给某特定的感受器适宜的刺激,在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相应区域检出与刺激的有锁时关系的电位变化是一种客观、定量检测神经传导功能的检查方法分类按感觉刺激的形式分类按刺激后诱发电位的潜伏期长短分类按记录电极距诱发电位神经发生起源的远近分类按诱发电位起源分类短潜伏期<10ms中潜伏期10-50ms长潜伏期>50ms短潜伏期----多起源于皮层下(BAEP)长潜伏期-----多起源于大脑皮层

(P300)

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三叉神经、脊髓传导速度、阴茎背神经

皮层下BAEPSEP

皮层VEPP300近场电位:3--4cmVEP

远场电位:>4cmBAEP诱发电位波的命名P波P波N波I波P100III波V波N75极性偏离基线的方向

潜伏期波出现的时间

向下为阳性波:P波向上为阴性波:N波以出现的顺序,用数字命名

I、II、III(BAEP)

N1、P2、P3(ERS)以健康人峰潜伏期正常值命名

P100波(VEP)

N20(SEP)电极放置位置采用国际脑电图学会建议使用的标准电极放置法,惯称作10-20电极放置法。本法采用三条标志线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听冲动传入途径:

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节听神经耳蜗核换元→脑桥纤维部分交叉到对侧→中脑下丘换元→丘脑内侧膝状体换元→颞叶皮层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一定强度的声音刺激听觉器官,在皮层记录到的听觉系统产生的一系列电活动

检测方法刺激部位:耳刺激方式:短声60dB(SL)记录部位:Cz记录波形IIIIIIIVVI'II'III'V'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左

BAEP2ch[Ear]Cz-A10.5µV/D1ms/DCz-A20.5µV/D1ms/D异常的判定潜伏期延长III-V间期>I-III间期波幅降低观察指标各波潜伏期(I---V波)波间期(I

-III、III-

V)波幅IIIIIIIVVI'II'III'V'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左

BAEP2ch[Ear]Cz-A10.5µV/D1ms/DCz-A20.5µV/D1ms/DIII-V间期<I-III间期

BAEP各波的起源

ABR的一些正常值ABR各波的出现率:I、III、V波约100%

II波80%,IV波47%

VI波63%,VII波50%ABR各波潜伏期(短声70dB—SLms):

I波:1.69±0.17

II波:2.82±0.17

III波:3.94±0.19

IV波:5.13±0.20

V波:5.80±0.22

VI波:7.44±0.28

VII波:8.56±0.34ABR各波峰间期:I~III间期III~V间期I~V间期

(ms)

2.25±0.171.86±0.154.11±0.21两耳间波V潜伏期差:0.09~0.26ms器质性聋和功能性聋测定正常人或器质性聋:短声主观听阈低于脑干反应阈临床适应症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选器质性聋和功能性聋的测定听神经瘤及桥小脑角肿物的筛选、手术的术中监护监测耳毒性药物对听力的影响脑干病变的协助诊断:MS、脑干胶质瘤、脑干血管病、脑白质营养不良等脑死亡诊断和意识障碍病人转归的判断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面神经麻痹等均可作该项检测病例11左听神经瘤视觉诱发电位视冲动的传导视觉传导路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细胞→视辐射(经内囊后脚)→枕叶距状沟上、下的皮质(视觉中枢)。

视觉诱发电位

是指头皮记录的枕叶皮层对视觉刺激产生的电活动。检查方法刺激部位:眼睛刺激方式:棋盘格反转、闪光、条栅记录部位:Oz、O1、O2分析:NPN三相复合波,P100P100

异常判断P100潜伏期成人>107ms儿童>105ms双侧差>10msP100波幅枕中记录>5uv双侧波幅差>50%观察指标P100潜伏期P100波幅N75P100N75P100N135N75'N75P100视觉诱发电位:左

VEP模式翻转[eye]O1-Fz10µV/D30ms/DOz-Fz10µV/D30ms/DO2-Fz10µV/D30ms/DN75P100N75P100N135N75'N75P100视觉诱发电位:右

VEP模式翻转[eye]O1-Fz10µV/D30ms/DOz-Fz10µV/D30ms/DO2-Fz10µV/D30ms/DN75P100N75P100N135N75'N75P100视觉诱发电位:左

VEP模式翻转[eye]O1-Fz10µV/D30ms/DOz-Fz10µV/D30ms/DO2-Fz10µV/D30ms/D视觉诱发电位:右

VEP模式翻转[eye]O1-Fz10µV/D30ms/DOz-Fz10µV/D30ms/DO2-Fz10µV/D30ms/D临床适应症视神经炎与球后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癔病与诈盲后视路病变:脑肿瘤、脑梗塞、皮质盲等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传导路检查方法(上肢)C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