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作业:3.1光世界巡行(解析版)_第1页
同步作业:3.1光世界巡行(解析版)_第2页
同步作业:3.1光世界巡行(解析版)_第3页
同步作业:3.1光世界巡行(解析版)_第4页
同步作业:3.1光世界巡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1光世界巡行一、单选题1.(2022·全国·八年级)关于光的三原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光和绿光混合可以产生蓝光B.红光和蓝光混合可以产生绿光C.红光、绿光和蓝光可以合成紫光D.橙光、黄光和靛光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答案】C【解析】AB.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的光都可以通过这三种原色混合得到,但红、绿、蓝三种色光无法用其他色光混合得到,故红光和绿光混合能产生新的色光,故AB错误;C.红光、绿光和蓝光是光的三原色,它们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得到各种色光,因此有可能得到紫光,故C正确;D.红光、绿光和蓝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得到各种色光,但橙光、黄光和靛光混合不能产生相同的效果,故D错误。故选C。2.(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为2021年5月26日的月相,据此推断当天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可能为()A. B.C. D.【答案】C【解析】2021年5月26日傍晚出现一次月全食天象,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观察到月全食形成的红色月亮。当太阳、地球与月球排成一条直线,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里,就发生了月全食。由于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折射和散射,本影中的月球呈现出暗红色,如下图所示: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2022·山东济南·一模)2022北京冬残奥会会徽名为“天、地、人”,是一个充满动感的人形,暗示着残疾人在运动和生活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会徽图形是由三基色构成的“之”字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三种颜色的三个笔画组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列不是三基色的是()A.黄色 B.绿色 C.红色 D.蓝色【答案】A【解析】光的三原色,又称三基色,指红、绿、蓝三种色光的颜色。故选A。4.(2021·湖北武汉·八年级期末)日晷名称是由“日”和“晷”两字组成。“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日晷由“晷针”和带有刻度的“晷盘”组成,如图所示,关于日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晷是古代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B.晷盘上形成的影子是太阳的像C.利用晷盘上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可以计时D.晷针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反射【答案】C【解析】A.日晷是人类利用日影测定时间的工具(仪器),故A错误;B.晷盘上晷针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不透明的晷针上时,在晷针后形成的暗区,不是太阳的像,故B错误;C.在阳光下“晷针”的影子在“晷盘”的位置和长度与不同时刻是太阳的位置有关,所以利用晷盘上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可以计时,故C正确;D.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看到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5.(2022·山东青岛·二模)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人能看见皎洁的月亮,因为月亮是光源B.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上形成许多圆光斑,这些光斑是树叶的影子C.岸上的人看到水中鱼的位置要比实际的浅一些,因为光从空气进入水发生了折射D.雨后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是太阳光被悬浮在空中的小水珠色散而产生的【答案】D【解析】A.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在夜晚能看见月亮,那是因为月亮是靠反射太阳的光,故A错误;B.沿直线传播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留下圆形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故B错误;C.水中的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水中鱼的位置要比实际的浅一些,即这是因为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故C错误;D.太阳光是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色散而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6.(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一个放置于宁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简易计时模型,圭杆垂直底盘。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C.一天内,正午的杆影最短D.该模型依据杆影的方位计时【答案】B【解析】A.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C.一天内,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因此正午的杆影最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7.(2020·河南驻马店·八年级期末)身穿白色连衣裙的舞蹈演员正在背景是蓝色大海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当舞台上的追光灯用黄色的灯光照在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的她是()A.全身白色 B.全身蓝色C.全身紫色 D.全身黄色【答案】D【解析】舞台追光灯发出的是黄光,白色连衣裙可以反射所有的色光,也包括反射黄光,白色连衣裙反射的黄光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连衣裙就是黄色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当月亮处在地球与太阳的连线之间时,会产生“日食”现象,其原理是_________,该现象与小孔成像的原理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

相同

无关【解析】[1][2]“日食”现象以及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小孔形状不同,但是像的形状相同,所以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9.(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小华利用“小孔成像”的相关器材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当蜡烛距离小孔15cm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甲所示;保持光屏与小孔的位置不变,当蜡烛距离小孔10cm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小华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写出她所探究的问题:______。【答案】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解析】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由甲乙两图可知,保持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改变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小华探究的是: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10.(2021·辽宁沈阳·八年级期末)小明发现学校附近常常有如图甲所示的禁止鸣笛标志,这是考虑______对环境的影响。如图乙所示,夏季小明走在校园的林荫路上,在树荫下的地面上观察到圆形的光斑,这光斑是光的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答案】

噪声

直线传播【解析】[1]在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这是考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2]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它是太阳的像,因此光斑是圆形的,它形成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1.(2021·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八年级期中)若光在空气中、水中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空、v水、v玻,则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v空______v水______v玻(选填“>”、“<”或“=”)。【答案】

>

>【解析】[1][2]光可以在真空及透明的介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小于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在水中传播速度小于空气中传播速度,而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又小于在水中传播速度。12.(2022·北京房山·一模)如图甲所示,战国时期墨子在《墨经》中对小孔成像有记载。为了验证小孔成像的特点,小昕同学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当物距AB为20cm时,蜡烛火焰像的高度为4.5cm;当物距AB为15cm时,蜡烛火焰像的高度为6.2cm。请你根据实验步骤及现象,写出她所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答案】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关系【解析】小昕同学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设计了两次实验,通过改变物距的大小,观察并测量像的大小变化,故她所探究的科学问题为:探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关系。13.(2021·陕西西安·八年级期末)在各种色光中,红、绿和___________称为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是一种看不见的光,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小华在阳光下看见红色的花朵是因为它_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红光的缘故。【答案】

紫外线

反射【解析】[1]红、绿、蓝是单色光,可以混合成各种颜色的光,即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2]紫外线是紫光以外的一种看不见的光,能使荧光物质发光。[3]小华在阳光下看见红色的花朵是因为它反射红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的缘故,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三、实验题14.(2021·辽宁沈阳·八年级期末)小明和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空易拉罐做了一个物理小实验。(1)如图所示,将两个去掉上部的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用来说明______。(2)剪去易拉罐底部,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膜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如图2所示,会看到近处火焰被吹灭中间摇向一侧,远处火焰不受影响,这说明______。(3)如图甲所示,同学们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______℃,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__(填物质变化名称)现象,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4)小明在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在半透明纸上能看到窗外景物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填“实”或“虚”)像。若将易拉罐远离景物,景物的像______(填“变大”或“变小”);若将小孔由圆形改为小三角形,景物的像的形状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小明和同学又将该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蜡烛AB在半透明纸上成的像A′B′______。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像就越______。【答案】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

凝华

放出

倒立

变小

不改变

越大【解析】(1)[1]如图1所示,将两个去掉上部的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可以做成一个“土电话”用来互相传递信息,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2)[2]剪去易拉罐底部,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膜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发出的声音使火焰被吹灭或摇向一侧,如图2所示,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3)[3][4][5]如图3甲所示,同学们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如图3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4)[6]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像倒立的实像,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等大的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缩小的像,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像。[7][8]小明在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在半透明纸上能看到窗外景物倒立的实像。若将易拉罐远离景物,景物的像变小。[9]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和景物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若将小孔由圆形改为小三角形,景物的像的形状不改变。[10]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可画出蜡烛AB在半透明纸上成的像AB',如图:[11]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15.(2022·安徽·模拟预测)为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小明在家中做了如下三个实验:(1)探究光在气体中的传播规律。实验现象如图甲,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小明在激光灯下方点燃了一盘蚊香,你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2)小明探究光在液体中的传播规律。实验现象如图乙,小明接着沿着水槽侧壁倒入浓糖水,看到实验现象如图丙;小明再用木棍搅拌后,实验现象又恢复到图乙。以上现象说明光在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答案】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同一种均匀【解析】(1)[1]烟是固体颗粒,光遇到空气中小的固体颗粒发生漫反射,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能看到光的传播路线,所以点燃一盘蚊香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2]由于糖水是不均匀的,所以沿着水槽侧壁倒入浓糖水,看到光线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发生弯曲,再用木棍搅拌后,糖水变得均匀,又看到光线沿直线传播了,这些实验现象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6.(2022·全国·八年级)学习了光的基本知识后,小明用带孔板和半透明薄膜纸制作了一个简易“针孔相机”(就是小孔成像仪),如下图所示:(1)在用“针孔相机”看能够发光的二极管组成字母“F”时,“相机”离“F”越远,像大小是越来越______;将“F”向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移动;(2)实验中小明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中的_____(填写序号);(3)为了探究孔的大小是否影响小孔所成的像,则应选择下列所示______(填序号)图,然后用卡片覆盖并移动卡片以改变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