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湛江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湛江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湛江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湛江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湛江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P31Cl35.5K39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端砚历来被视为“文房四宝”之一,广东的“一石三砚”更是名闻天下,世所罕见。而三砚之中,最常被提及的镇馆之宝便是千金猴王砚。下列有关“文房四宝”的叙述错误的是A.“笔”中狼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墨”中炭粉的化学性质活泼C.“纸”的生产原料竹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砚”难溶于水但能被某些酸腐蚀【答案】B【解析】【详解】A.“笔”中狼毛是动物的毛发,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A正确;B.用炭黑墨汁绘写的字画经久不变色,说明“墨”中炭粉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B错误;C.“纸”的生产原料竹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C正确;D.砚多数用石做成,“砚”难溶于水但能被某些酸腐蚀,故D正确;故选B。2.“乌铜走银”是我国传统铜制工艺品。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纹图案,呈现出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乌铜走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铜和银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形成原电池C.铜表面变黑是由于生成了D.铜和银在元素周期表中均位于长周期【答案】D【解析】【详解】A.“乌铜走银”过程中,乌铜片会逐渐变成银色,这因为乌铜被还原成了银,该过程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铜比银活泼,用铜、银和硝酸银溶液可以形成原电池,铜为负极,银为正极,故B错误;C.是绿色的,铜表面变黑是由于生成了氧化铜,故C错误;D.铜在第四周期,银在第五周期,均位于长周期,故D正确;故选D。3.部分含铜物质的分类与相应铜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易溶于水 B.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常温下,与单质硫反应生成 D.向固体中通入气体生成【答案】B【解析】【分析】a为CuO,b为Cu2O,c为Cu(OH)2,d为CuS,e为Cu2S,f为Cu。【详解】A.a为CuO,d为CuS,二者均为难溶于水的黑色粉末,A错误;B.b为Cu2O,Cu的化合价为+1价,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正确;C.Cu在常温下不与S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反应,所以C错误;D.向固体Cu(OH)2中通入气体生成CuS,所以D错误;故答案选B。4.氟与碱的反应不同于其他卤素与碱的反应,例如F2与NaOH稀溶液可发生反应:2F2(g)+2NaOH(aq)=2NaF(aq)+OF2(g)+H2O(l)。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F溶液显酸性B.H2O分子中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C.含0.1molNaOH溶液中,Na+的数目为0.1NAD.OF2分子中每个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A【解析】【详解】A.NaF是弱酸强碱盐可显碱性,故A错误;B.O原子价层电子数为6,与两个H原子结合生成H2O分子后,价层电子数为8,价层电子对数为4;故B正确;C.NaOH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含0.1molNaOH的溶液中,Na+的数目为0.1NA;故C正确;D.OF2分子中O和F公用一对电子,每个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故答案选A。5.海藻酮糖是一种还原性二糖,有很好的保健效果。目前海藻酮糖仅在天然无刺蜂蜂蜜中发现,难以化学合成,其常见的两种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和“”都只含一种官能团B.“”和“”都能发生银镜反应C.“”→“”的原子利用率为100%D.“”或“”中和2对应的都是手性碳原子【答案】A【解析】【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和“”都含有羟基和醚键两种官能团,故A错误;B.海藻酮糖是一种还原性二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正确;C.由结构简式可知,“”→“”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原子利用率为100%,故C正确;D.手性碳原子是指与四个各不相同原子或基团相连的碳原子,“”或“”中和2对应的都是手性碳原子,故D正确;故选A。6.水合肼()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腐蚀性和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颈烧瓶中盛装的是和的混合液B.尿素中的碳原子采取杂化方式C.分液漏斗中液体滴速过快则会导致水合肼的产率降低D.三颈烧瓶中的温度计与蒸馏头支管口处的温度计所测的温度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向尿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次氯酸钠溶液氧化尿素制备水合肼,依据反应原理、物质的性质和装置特点分析解答。【详解】A.水合肼具有强还原性,三颈烧瓶中盛装的是和尿素的混合液,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是次氯酸钠溶液,A错误;B.尿素中的碳原子含有碳氧双键,采取杂化方式,B错误;C.NaClO具有强氧化性,不仅能氧化尿素,还能氧化水合肼,所以需控制NaClO的用量,如果滴速过快则会导致产品产率降低,C正确;D.三颈烧瓶中的温度计与蒸馏头支管口处的温度计所测的温度不相同,前者控制溶液中的温度,后者测量蒸汽的温度,D错误;答案选C。7.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甲醇分子逐步脱氢得到,四步脱氢产物及其相对能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醇脱氢生成的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B.的反应式为C.与的过程中均有键的形成D.与过程均断裂了氢氧键【答案】D【解析】【详解】A.甲醇脱氢生成的过程中有极性键C-H的断裂,故A正确;B.由图可知,的过程中转化为,由原子守恒可知,该过程的反应式为,故B正确;C.的过程中CH3OH先转化为CH2O,有碳氧双键生成,有键的形成;的过程中CH3OH最终转化成了CO,有碳氧双键生成,有键的形成;故C正确;D.的过程中转化为CH2O,断裂了氢氧键;的过程中转化为,断裂了碳氢键,没有断裂氢氧键;故D错误;故选D。8.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0℃,的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B.溶液中含分子的数目为C.和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为D.浓度均为的溶液和溶液中,数目均为【答案】A【解析】【详解】A.的溶液中c(H+)=10-12mol/L,的数目为1L×10-12mol/L×NAmol-1=,故A正确;B.溶液中HCl完全电离,没有HCl分子,故B错误;C.和发生反应:2+=2NO2,和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生成0.2molNO2,但NO2中存在2NO2N2O4,因此充分反应后,分子物质的量小于0.2mol,故C错误;D.未说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数目,故D错误;故选A。9.含硼化合物的两种晶体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甲中晶胞的边长为,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图甲、图乙对应的晶体熔点依次为2700℃、830℃。A.图乙晶体的化学式为B.图甲、图乙对应的晶体都是离子晶体C.图甲中原子和原子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图甲中,原子填充在由原子构成的四面体中【答案】D【解析】【详解】A.图乙晶体中硼原子在内部,每个晶胞中有6个原子,镁原子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均摊法计算为:,所以化学式为,A错误;B.图甲、图乙对应的晶体熔点依次为2700℃、830℃,所以前者熔点很高是共价晶体,后者熔点较高是离子晶体,B错误;C.图甲中原子和原子之间的最近距离是内部小正方体体对角线的一半,为,C错误;D.图甲晶体中,硼原子与氮原子的配位数都是4,所以硼原子位于氮原子构成的四面体中,D正确;故选D。10.25℃时,向溶液中滴入盐酸,混合溶液的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已知或。A.曲线表示与的变化关系B.当溶液呈中性时,C.D.25℃时,的平衡常数为【答案】D【解析】【分析】溶液中SO发生水解反应:SO+H2OHSO+OH-、HSO+H2OH2SO3+OH-,,,H2SO3的第一步电离常数大于第二步电离,Ka1>Ka2,则当pH相等时,>,曲线m表示与的变化关系,曲线n代表与的变化关系,以此解答。【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表示与的变化关系,故A正确;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当溶液呈中性时,c(H+)=c(OH-),,故B正确;C.当pc==-1时,pH=2.8,c(H+)=1×10-2.8mol/L,则,故C正确;D.当pc==1时,pH=5.9,c(H+)=1×10-5.9mol/L,则,的平衡常数Kh=,故D错误;故选D。11.东南大学某课题组合成了一种新型具有平面分子结构的醌类聚合物,可作为有机锌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作该反应的催化剂,升华温度为178℃,的熔点为801℃。A.吩嗪和是的链节B.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可将反应温度由150℃升至160℃C.上述反应中,断裂了键和键,也形成了键和键D.吩嗪和完全合成时,生成水【答案】B【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吩嗪和PMDA发生缩聚反应生成了PPPA,吩嗪和PMDA是单体,A错误;B.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但是温度要低于AlCl3的升华温度,B正确;C.上述反应中,吩嗪和PMDA中的键并没有断裂,C错误;D.1个吩嗪和1个PMDA反应时,可形成2个水分子,故nmol吩嗪和nmolPMDA完全合成PPPA时,生成2nmol水,D错误;故选B。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与现象实验结论A用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盐酸反应,测得反应热依次为、,B在锌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滴几滴溶液,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降低了锌和硫酸反应的活化能C向某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溶液,溶液变黄色该溶液一定呈碱性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产生气体的速率由慢到快升温,活化分子百分率不变,活化分子总数增多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A.用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盐酸反应,测得反应热依次为、,是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若,说明的电离过程吸热,,故A正确;B.在锌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滴几滴溶液,Ag2SO4与Zn反应生成的Ag附着在Zn表面形成银锌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Ag2SO4不是催化剂,不能降低了锌和硫酸反应的活化能,故B错误;C.甲基橙的变化范围:3.1-4.4,即在pH>4.4时溶液呈黄色,向某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溶液,溶液变黄色,该溶液不一定呈碱性,故C错误;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生成氯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故选A。13.一定条件下热解制取:。已知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对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B.达到平衡所需时间:C.总能量:D.单位时间的转化率。:【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升高温度,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反应吸热,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温度:Z>Y,平衡常数:,故A错误;B.温度越高,催化效率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则Y点的反应速率大于X点的反应速率,则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故B错误;C.由图可知,升高温度,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反应吸热,总能量:,故C正确;D.Z点和Y点温度差别不大,但Z点的催化效率远低于Y点,说明Y的反应速率大于Z点的反应速率,则单位时间的转化率:,故D错误;故选C。14.氯化磷酸三钠具有良好的灭菌、消毒、漂白作用,亦能除去墨迹、血迹、油迹和茶迹等多种污垢,广泛地用于医院、餐馆、食品加工行业。氯化磷酸三钠的熔点为67℃,常温下较稳定,受热易分解。在水溶液中可直接与钙、镁及重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某小组设计如图流程制备氯化磷酸三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理论上制得的氯化磷酸三钠不超过B.“反应池1”中最少应加入磷酸溶液C.“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和高温烘干D.氯化磷酸三钠因含而具有漂白、杀菌和消毒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向NaOH溶液先加入磷酸,得到磷酸钠溶液和NaOH溶液,在通入氯气,生成溶液,最后通过减压蒸发,冷却结晶的方式得到。【详解】A.n(NaOH)=4.2mol,根据Na守恒,1个中含有13个Na原子,所以则n{}最多为0.3mol,A正确;B.中,n(Na):n(P)=13:4,n(NaOH)=4.2mol,所以n(P)=1.2mol,浓度为,所以体积为,故B正确;C.氯化磷酸三钠的熔点为67℃,常温下较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不能高温烘干,C错误;D.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够具有漂白、杀菌和消毒,D正确;故答案选C。15.化合物是一种高效消毒漂白剂,其结构式如图所示。、、、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的轨道电子总数与轨道电子数相同,、不在同一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电负性:B.与能形成多种化合物C.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D.该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的轨道电子总数与轨道电子数相同,结合图示结构式可知,Y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则说明Y最外层有6个,推知Y为O元素,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W形成4个共用电子对,则推知W为C,X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则X为N元素,Z形成1个共用电子对,且与Y不同周期,则说明Z为Cl元素,据此分析。【详解】A.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增大,电负性:,故A错误;B.C和O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如CO、CO2,故B正确;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N<O,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故C正确;D.该物质中C、N、O、Cl四种元素都有4个电子对,满足8电子结构,故D正确;故选A。16.一种双膜二次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充电时,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为阳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C.充电时的总反应:D.放电时,每消耗(标准状况),理论上有电子通过用电器【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放电时Fe2+在M极失去电子生成Fe3+,则M是负极,Cl2在N极得到电子生成Cl-,则N极为正极,以此解答。【详解】A.放电时Fe2+在M极失去电子生成Fe3+,M是负极,则充电时,Fe3+在M极得到电子生成Fe2+,电极方程式为:,故A正确;B.放电时Fe2+在M极失去电子生成Fe3+,即FeCl2转化为FeCl3,NaCl溶液中的Cl-要通过X进入M极区,为阴离子交换膜;Cl2在N极得到电子生成Cl-,由电荷守恒可知,NaCl溶液中的Na+要通过Y进入N极区,Y为阳离子交换膜,故B错误;C.放电时Fe2+在M极失去电子生成Fe3+,Cl2在N极得到电子生成Cl-,则充电时,FeCl3转化为FeCl2和Cl2,总反应:,故C正确;D.放电时,Cl2在N极得到电子生成Cl-,电极方程式为:Cl2+2e-=2Cl-,标准状况下2.24L的物质的量为0.1mol,转移0.2mole-,理论上有电子通过用电器,故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17.2-呋喃甲酸乙酯(,相对分子质量为140)常用于合成香料,是一种透明液体,不溶于水。实验室可用2-呋喃甲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12)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反应制得2-呋喃甲酸乙酯,部分装置如图。实验步骤:步骤1:按图1装置,在250mL三颈瓶中加入35mL苯、0.5mL浓硫酸、12mL(约9.6g)无水乙醇,用仪器B加入6g2-呋喃甲酸,控制反应液温度保持在68℃,回流5.5h。步骤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100mL水中,加入1.5g无水Na2CO3固体(20℃时,100mL水中最多能溶解20g无水Na2CO3固体),搅拌、静置、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用于吸附反应后混合物中的固体小颗粒),再次搅拌、静置、过滤。步骤3:将滤液静置,待分层后分离水相和有机相,并用苯对水层少量多次萃取,合并有机相(仍残留少量水),再利用图2装置进行蒸馏,保留少量浓缩液,待浓缩液冷却后,在乙醇中重结晶,得无色针状晶体6.2g。几种物质的沸点如表:物质2-呋喃甲酸乙酯2-呋喃甲酸乙醇苯和水恒沸物沸点/℃1962307869(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仪器A中出水口是_____(填“a”或“b”)。(2)热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有______(答一条)。(3)图2锥形瓶中收集的主要物质是_____。Na2CO3的作用是______。(4)本实验中,反应后混合物中的固体小颗粒的主要成分可能为______(填化学式),步骤3中加入的苯的作用是______。(5)本实验中2-呋喃甲酸乙酯的产率为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6)为了探究产品水解与介质酸碱性的关系,设计如表实验方案:实验样品/mL加入的5.0mL物质热水浴温度/℃观察现象①2.0蒸馏水35油层不消失②2.00.1mol•L-1NaOH溶液35油层很快消失③2.00.1mol•L-1溶液35油层缓慢消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答案】(1)①.恒压(滴液)漏斗②.a(2)使反应混合物受热均匀,温度容易控制(3)①.苯和水②.除去残留酸(4)①.C②.作萃取剂(5)82.7(6)酸、碱都能催化酯水解,碱的催化效率高于酸【解析】【分析】如图1为反应发生装置,其中仪器A为球形冷凝管,用于冷凝回流,仪器B为恒压滴液漏斗,可以平衡三口烧瓶和漏斗中的气压,使液体顺利滴下,步骤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步骤2加入碳酸钠是为了除去硫酸等;利用图2蒸馏时,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温度计水银球置于支管口;【小问1详解】如图1为反应发生装置,其中仪器A为球形冷凝管,用于冷凝回流,冷却水从b口进a口出,仪器B为恒压滴液漏斗;故答案为:恒压(滴液)漏斗;a;【小问2详解】热水浴加热的优点有:加热平稳,不像直接加热那样剧烈,易控制,加热均匀。适宜需要严格控制温度的反应;故答案为:使反应混合物受热均匀,温度容易控制;【小问3详解】根据表中部分物质的沸点数据,产物的沸点较高,苯和水的沸点较低,所以锥形瓶中收集到的是苯和水;因为反应时加入了硫酸等酸性物质,所以步骤2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残留的酸;故答案为:苯和水;除去残留酸;【小问4详解】步骤1制取2-呋喃甲酸乙酯时加入了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强脱水性,易使含C、H、O的有机物炭化,所以该固体小颗粒为C;步骤3中加入苯是为了从水相中萃取出产物,减少损失,所以苯作萃取剂;故答案为:C;作萃取剂;【小问5详解】由题意,12mL(约9.6g)无水乙醇,物质的量为,6g2-呋喃甲酸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反应,可知乙醇过量,按2-呋喃甲酸的的量计算,设理论上生成的2-呋喃甲酸乙酯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则2-呋喃甲酸乙酯的产率为82.7%;故答案为:82.7%;【小问6详解】根据表中数据,其他条件相同时,中性环境中产品不水解,在酸和碱性环境中,产品均水解,且碱性环境中酯的水解效率较高;故答案为:酸、碱都能催化酯水解,碱的催化效率高于酸。18.固体电解质的化学式为,某研究人员以钛铁矿精粉(主要成分为,含少量、)为原料合成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2)“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还可以采用的措施有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3)“碱浸”的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填化学式)。(4)“碱浸”时加入适当过量的溶液,“酸浸”时加入适当过量的稀硫酸,且溶液和稀硫酸均不宜过量太多,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5)“沉钛”时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6)本实验洗涤时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该装置为抽滤装置,其原理是用抽气泵使吸滤瓶中的压强降低,达到快速固液分离的目的。其中“安全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7)常温下,的,当溶液中时可认为沉淀完全,则“沉钛”时,溶液中最低为___________。【答案】(1)1s22s2sp63s23p63d24s2(2)①.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②.适当升温或搅拌(3)Al2O3、SiO2(4)适当过量可以使反应更充分,不能过量太多是防止过量NaOH、H2SO4腐蚀反应容器,且后续处理浸液1和滤液2成本高(5)4H3PO4+3TiOSO4=Ti3(PO4)4↓+3H2SO4+3H2O(6)防止吸滤瓶中的液体倒吸到抽气泵中(7)【解析】【分析】钛铁矿粉碎过筛后加入NaOH溶液,氧化铝、二氧化硅和NaOH溶液反应而除去,FeTiO3用稀硫酸酸浸,得到TiOSO4和FeSO4的混合溶液,加磷酸沉钛,得到Ti3(PO4)4,Ti3(PO4)4和AlPO4、Li3PO4高温反应得到LATP。【小问1详解】Ti是22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sp63s23p63d24s2;【小问2详解】①“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②为了达到加快反应速率的目的,还可以适当升温或搅拌;【小问3详解】钛铁矿粉碎过筛后主要成分为FeTiO3,含少量Al2O3、SiO2,加入NaOH溶液“碱浸”的目的是除去杂质Al2O3,SiO2;【小问4详解】NaOH溶液、H2SO4溶液均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NaOH溶液和稀硫酸均不宜过量太多,防止过量NaOH、H2SO4腐蚀反应容器;【小问5详解】“沉钛”时加入磷酸生成Ti3(PO4)4的化学方程式为4H3PO4+3TiOSO4=Ti3(PO4)4↓+3H2SO4+3H2O;【小问6详解】抽滤原理是用抽气泵使吸滤瓶中的压强降低,抽气泵中的压强降低容易出现倒吸现象,需要加入“安全瓶”防止吸滤瓶中的液体倒吸到抽气泵中;【小问7详解】Ti3(PO4)4(s)3Ti4+(aq)+4(aq),Ksp=C3(Ti4+)·C4()当沉淀完全时Cmin()=19.二氧化碳的捕集和资源化利用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战略方向。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甲醇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关反应如下:反应ⅰ。反应ⅱ。和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微观反应历程和相对能量()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已知:表示,表示,表示。历程Ⅰ:反应甲:历程Ⅱ:反应乙:历程Ⅲ:反应丙:___________①历程Ⅲ中的反应丙可表示为___________。②决定的总反应速率的是历程___________(填“Ⅰ”、“Ⅱ”或“Ⅲ”)。(3)将和按物质的量之比充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同时发生了反应ⅰ和反应ⅱ,测得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①压强、、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②点、点的化学反应速率大小:___________(填“<”、“=”或“>”)。③温度高于时,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④图中点对应的温度下,已知的选择性(生成的与转化的的百分比)为50%,该温度下反应ⅱ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3位小数)。(4)催化加氢合成乙酸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还可以生产重要的化工原料。已知电离度,为一定浓度下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为无限稀释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某小组实验测得时,乙酸的。①该条件下测定的乙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不需化简)。②在时,几种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如表所示。已知:摩尔电导率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实现的再生,从导电性角度选择,最适宜的电解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离子种类摩尔电导率/()349.8279.876.3450.1873.5250.11【答案】19.20.①.②.③.Ⅲ21.①.>>②.<③.反应ⅱ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反应ⅰ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而反应ⅱ正向移动的程度比反应ⅰ逆向移动的程度大④.22.①.②.H2SO4【解析】【小问1详解】已知,反应ⅰ:;反应ⅱ:;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由反应ⅰ-反应ⅱ可得,和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小问2详解】①已知总反应为,历程Ⅰ反应甲:,历程Ⅱ反应乙:,则总反应-反应甲-反应乙可得历程Ⅲ中的反应丙,可表示为。②历程Ⅰ的活化能为-0.05eV-(-0.37eV)=0.32eV,历程Ⅱ的活化能为0.38eV-(-0.41eV)=0.8eV,历程Ⅲ的活化能为0.63eV-(-0.85eV)=1.48eV,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应最慢的反应决定,则决定的总反应速率的是历程Ⅲ。【小问3详解】①反应ⅱ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加压平衡不移动,而对于反应ⅰ,加压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压强、、的大小关系为>>。②点、点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相等,则反应物浓度相等,B点的压强、温度均比A点大,故化学反应速率大小:<。③温度高于时,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反应ⅱ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反应ⅰ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而反应ⅱ正向移动的程度比反应ⅰ逆向移动的程度大。④将和按物质的量之比充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设和分别为1mol、3mol,点的转化率为25%,的选择性为50%,则两个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25%50%=0.125mol,则反应ⅰ:;反应ⅱ:;则平衡时,为0.75mol,为3-0.375-0.125=2.5mol,CO为0.125mol,H2O为0.125+0.125=0.25mol,反应ⅱ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则该温度下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小问4详解】①已知电离度,为一定浓度下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为无限稀释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某小组实验测得时,乙酸的,则电离度,该条件下测定的乙酸的电离平衡常数。②已知:摩尔电导率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好,根据各种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可知,从导电性角度选择,最适宜的电解质为H2SO4。20.Ⅺ是某药物的中间体,以顺丁烯二酸为原料制备Ⅺ的流程如下:已知:①Ⅱ和Ⅲ生成Ⅳ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为100%。②图中,代表甲基,代表乙基。请回答下列问题:(1)Ⅲ的名称是___________,Ⅸ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2)Ⅹ→Ⅺ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3)Ⅷ在碱作用下生成Ⅸ和Ⅻ,则Ⅻ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