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阴晴》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基础下册同步(高教版2023)_第1页
《画里阴晴》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基础下册同步(高教版2023)_第2页
《画里阴晴》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基础下册同步(高教版2023)_第3页
《画里阴晴》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基础下册同步(高教版2023)_第4页
《画里阴晴》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基础下册同步(高教版20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冠中晴天,还是雨天?导入

油画《蒙娜丽莎》(意大利)达・芬奇

水墨画《虾》(中国)齐白石中国风西洋风了解作者

吴冠中(1919-2010),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弗尔教授学习西洋美术史。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他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他的水墨画是他心中江南城镇的写照,作品有浓浓的民俗味。吴冠中《江南小镇》曾留学法国,学习西方油画的吴冠中,他的绘画风格更接近西洋的画风,还是更接近中国水墨画的风格呢?生字词浓酣(nónɡhān)

渲染(xuànrǎn)朦胧(ménɡlónɡ)

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

写微雨中的故乡景色1.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2.窗外是怎样的景色?3.诗中哪个字最为关键?有什么作用?明确:湿。作者不仅需要这一词所带来的意境,更需要由这一词来引出“画家的审美触觉”这一话题。可见这一句引用全文的起笔。1.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湿的韵味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怡人概括第三自然段所写内容。阴和晴的感受(中西方画家差异)1.第四自然段中,为什么有人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解析:对于这句话应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油画家只注重强烈的色彩感觉,或者它的技法不高,所以觉得阴天不宜画油画。2.在第四段中哪句话能表明了作者的艺术观点?“数十年来……都不很合用。”也就是说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套用老的办法,而是应该不断的创新。艺术贵在创新。这是文章的中心。作者的中国画借鉴了西洋技法,油画中掺进了墨韵,兼取二者之长创出新技法、新风格。3.“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这个句子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引用和比喻,说明阴和晴两种审美趣味可以并行不悖。雨中观景湿的韵味阴和晴的感受绘画主张起承转合结构艺术贵在创新选材阅读课文后,谈一谈你认为本文选材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以小见大总结

本文选自吴冠中的《美丑缘》,是一篇文艺随笔。文章论述的中心是艺术创作贵在创新。作者受中国诗歌和水墨画文化传统熏陶,对微风细雨的阴湿景色情有独钟,并用油画、水墨两种技法表现阴雨的美。在继承传统、借鉴外国文化的基础上,创作出独具风格的新画作。文章通过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比较分析,从技法、表现力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凸现它们的不同,水到渠成地归结出自己的主张:艺术要中西合壁,阴晴同画,只有善于融合创新,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