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综合考大纲(过关考)_第1页
基础医学综合考大纲(过关考)_第2页
基础医学综合考大纲(过关考)_第3页
基础医学综合考大纲(过关考)_第4页
基础医学综合考大纲(过关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刖B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与分科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医

学教育中安排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与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人体解剖学所用的专业

词汇约占经典医学词汇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一门跨越基础和临床的主干学科。人体

解剖学主要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的

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

结构的科学。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人体的局部(如头部、颈部、

胸部、腹部等),阐述局部器官的排列和位置关系的科学。神经解剖学是研究神经系统

(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通常将神经解剖学编排在系统解剖

学的神经系统讲授。

二、系统解剖学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和解剖学术语,并结合

外语原版教科书学习相关的术语。按要求程度不同,将学习内容分为三级:第一级为

“掌握”,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熟记,并能脱离书本进行简明扼要的口头与书面叙述;

第二级为“熟悉”,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并记住内容提要;第三级为“了解”,要求对

所学内容理解。

三、教学方法

学习系统解剖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从书本上学习基本知识及其相关的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又要通过图象、模型、标本和活体的观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

理解和记忆;要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既要重视理论,培育对所学基本知识,在

系统内和系统之间联系的结合部、基础与临床联系的结合部以及本学科与其他学科联

系的结合部,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又要重视实验,培育对所学解剖结构,运用形态

与功能相关、局部与整体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以及对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的方

法,进行观察和动手的能力;并针对人体解剖学形态描述多、专业名词多以及需要记

忆的内容多的特点,培育做实验报告、做笔记、归纳、总结以及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能

力。

四、本大纲的编写基础和适用对象

本大纲是在以往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系统解剖学》

新编八年制规划教材内容和程序,并参考国外近年相关原版教材编写的。供八年制临

床医学专业用。

学时分配系统解剖学课程总学时45学时:每学时40分钟,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讲授内容学时数

绪论1

运动系统14

内脏学12

脉管系统15

感觉器3

总学时45

绪论

解剖学的定义,人体解剖学的分科,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解剖学姿势、

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第一章骨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运动系统的组成,功能。

2.骨的构造。

3.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

4.脑颅、面颅的组成;额骨、筛骨、蝶骨、颗骨、枕骨和顶骨的形态结构;颅底

内面观(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颅底外面观、颅侧面观(翼点)、颅前面观(眶、

骨性鼻腔、鼻旁窦和骨性口腔);题窝、颗下窝和翼腭窝。颅顶面观(冠状缝、矢状缝、

人字缝)。

5.新生儿颅生后的变化;新生儿颅的特征(前囱、后囱)。

二、熟悉

2

1.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

2.骨的分类,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3.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

4.上肢骨的分部、排列组成。

5.下肢骨的分部、排列组成。

三、了解:

1.系统解剖学的定义。人体解剖学的分科。人体的分部与系统。人体的分部与器

官系统。

2.骨的发生和发育。

3.锁骨、肩胛骨、肱骨、槎骨和尺骨的基本形态结构。各腕骨的形态;掌骨和指

骨的组成和形态。

4.馥骨(骸骨、耻骨和坐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基本形态结

构。骰骨的形态结构;跑骨的组成及距、跟、足舟骨的形态特征;跖骨和趾骨的组成

和形态。

5.肋的一般形态。

第二章关节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

2.卢页骨的纤维和软骨连结;颍下颌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特征和运动方式。

3.肩关节、膝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特征和运动方式。

二、熟悉

1.关节的分类和运动。

2.躯干骨的连结;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临床意义;脊柱、胸廓的组成、整

体观及其运动。

三、了解:

1.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的特征及常见部位。

2.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和喙肩韧带的形态结构特征;肘关节、税腕关节、拇指腕

掌关节组成、形态结构特征和运动方式;槎、尺骨连结的组成、形态结构特征。3.骨

盆的构成,骨盆上、下口的构成;舐骼关节、舐结节韧带、舐棘韧带、耻骨联合和闭

孔膜的形态结构特征;附横关节的概念;距跟、距跟舟关节的组成及运动(内翻、外

翻),骨盆的性差,足弓的组成及功能。毓关节、踝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特征和运动

3

方式。

第三章肌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面肌和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2.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和斜角肌的位置与作用。

3.颈肌的分层和分群;舌骨上、下肌群的位置与作用。

4.胸上肢肌的名称、位置与作用。

5.斜方肌和背阔肌的位置与作用。

二、熟悉

1.肌的辅助装置。

2.胸固有肌的名称与作用;膈的位置、形态与作用。

3.腹肌的分群、层次和作用。

三、了解:

1.肌的形态和构造,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肌的命名法,肌的血管、淋巴

管与神经支配。

2.深层背肌的位置与作用;腰背筋膜的位置、分层与作用。

3.上肢带肌的名称和作用;肌腱袖的概念;臂肌的分群与作用。手肌的分群和作

用。前臂肌的分群、排列与作用。

4.鹘腰肌、臀大肌、臀中肌和梨状肌的作用;大腿肌的分群与作用。小腿肌的分

群与作用。足肌的分群与位置。

5.上肢的局部记载。

6.下肢的局部记载。

内脏学

第四章内脏学总论

第五章消化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咽峡的构成;三对唾液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

4

3.咽的位置和分部。

4.食管的位置、形态、分段及三个狭窄部。

5.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6.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特征。

7.阑尾的位置、形态及体表投影。

8.肛管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9.肝的形态、位置和外部分叶;肝外胆管系统的组成;胆囊的位置、形态、

分部及功能。

10.胰的位置。

二、熟悉:

1.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2.口腔的境界及分部:牙的种类和排列、牙的形态、牙组织及牙周组织;

舌的形态,舌粘膜,舌肌的组成,须舌肌的作用。

3.咽各部的形态结构。

4.胃壁的结构。

5.空、回肠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特征。

6.大肠的分部及特征性结构;盲肠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结肠的分部及其位

置;直肠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7.胆总管和胰管的汇合及开口部位。

8.胰的分部。

三、了解:

1.内脏的组成及一般构造。

2.消化系统的功能。

3.U唇、颊及软颗肌。

4.咽壁肌。

5.食管壁的结构。

6.肛管周围肌。

7.肝的功能,肝的毗邻,肝的分叶与分段。

第六章呼吸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呼吸系统的组成。

5

2.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部位及相关临床意义。

3.喉的位置;喉腔的分部及形态结构特征。

4.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学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5.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6.胸腔、胸膜、胸膜腔及肋膈隐窝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胸膜顶、肺尖、

胸膜下界和肺下缘的体表投影。

二、熟悉:

1.上、下呼吸道的概念;鼻腔的分部及形态结构特征。

2.喉软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特征;环甲、环杓关节的构成与运动;弹性圆

锥的形态结构特征及临床意义。

3.胸腺区与心包区的概念。

4.气管的形态结构特征;支气管及肺段的血液供应。

三、了解:

1.呼吸系统的功能。

2.外鼻的形态。

3.甲状舌骨膜、方形膜的位置与形态结构;了解喉肌的名称、位置与作用。

4.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支气管树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

5.纵隔的位置、分部及相关内容。

第七章泌尿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的形态、位置及被膜;肾的结构,

3.输尿管形态、分部及狭窄的位置。

4.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三角。

二、熟悉:

1.女尿道的形态特征及开口部位。

三、了解:

1.泌尿系统功能。

2.肾的毗邻;肾段血管与肾段的概念。

3.膀胱的毗邻。

6

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2.前列腺的位置、形态及功能。

3.男性尿道的功能、分部、狭窄、膨大及弯曲。

二、熟悉:

1.睾丸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

2.附睾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3.输精管的分部及其位置。

4.射精管的合成和开口部位。

三、了解:

1.精索的组成及位置。

2.精囊腺的位置、形态及功能。

3.尿道球腺的位置与功能。

4.男性外生殖器。

5.阴囊及阴茎的形态结构。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2.输卵管的功能、分部、形态结构及相关临床意义。

3.子宫的形态、位置、姿势、固定装置的构成及其作用。

4.乳房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特征。

二、熟悉:

1.卵巢的功能、位置、形态及固定装置。

2.阴道的形态结构特征、位置和功能。

三、了解:

1.子宫壁的结构。

2.前庭大腺的位置、开口与功能。

3.女阴的构成。

7

4.广义及狭义会阴的概念。

第十章腹膜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二、熟悉:

1.腹膜内位、间位与外位器官的概念及代表性器官的名称。

2.男、女性腹膜陷凹。

三、了解:

1.腹膜形成的结构(网膜、系膜、韧带、皱震和隐窝)的概念。

2.膈下间隙、结肠旁沟及肠系膜窦的概念。

脉管系统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脉管系统的组成。

2.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3.心的位置和外形。

4.心腔各部的形态结构特征。

5.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的起源和动脉分布区。

6.心传导系的组成及功能;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位置与功能概况。

7.肺循环的组成。

8.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及分部。

9.颈总动脉的起源、分支;颈动脉窦与颈动脉小球的概念:颈外动脉的主

要分支及其分布;锁骨下动脉的起源、主要分支及分布;腋动脉的起止;肱动脉的起

止、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槎、尺动脉的行径、分支及分布。

10.主动脉胸部的起止、分支及分布。

11.主动脉腹部的起止、分支及分布;腹腔干的分支及分布;肠系膜上、下动脉

的分支及分布;鹘外动脉及下肢各动脉的起止、主要分支及分布。体循环的静脉组成。

12.上腔静脉系的组成及收集范围;上腔静脉的位置与属支。

8

13.上肢浅静脉的起始、行径及注入部位。

14.下腔静脉系的组成及收集范围;下腔静脉的位置与属支。

15.下肢浅静脉的起止、行径要点及收集范围。

16.肝门静脉系的组成、收集范围及结构特征。

17.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分支、回流途径及属支。

18.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交通途径。

二、熟悉:

1.血液循环途径及功能。

2.房间隔和室间隔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特征。

3.冠状动脉分布区与心肌梗死区的对应关系。

4.心静脉的组成及收纳概况。

5.心包的构成及心包腔的概念。

6.动脉韧带的概念。

7.颈内动脉的分布。

8.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位置和分支。

9.骼总动脉起止;骼内动脉分支及分布。

10.活体可触及的动脉搏动点或压迫止血点(颈总动脉、面动脉、颜浅动脉、锁

骨下动脉、肱动脉、槎动脉、股动脉及足背动脉)。

11.肺静脉的起始及注入部位。

12.头臂静脉的属支及静脉角的位置;颈内静脉的行径、属支及颅内、外静

脉的交通。

13.锁骨下静脉的行径、属支(名称、位置及收集区域);

14.奇静脉的起止、行程、收集范围及临床意义;脊柱静脉的概念及临床意

义。

15.骼总静脉、骼内静脉、骼外静脉的起止和收集范围。

16.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部位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

1.脉管系统功能。

2.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的概念。

3.心的毗邻。

4.心的纤维性支架及心壁的组成。

5.房室隔的概念。

6.心的体表投影。

9

7.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的概念。

8.器官内、外动脉的分布规律。

9.腋动脉分支及分布。

10.静脉结构和配布特点。

11.骼总静脉、骼内静脉、骼外静脉的行程。

第十二章淋巴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胸导管的合成、起止、行径要点和引流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及引流

范围。

2.局部淋巴结的概念。

3.腋淋巴结位置、分群及各群的引流范围和流向。

4.腹股沟浅淋巴结的位置、分群及各群的引流范围和流向。

5.脾的位置、形态特征和功能。

二、熟悉:

1.淋巴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淋巴管和淋巴结的配布特点。

2.头部淋巴结位置、引流范围、流向及主要淋巴结的名称。

3.颈部淋巴结分群及位置;颈外侧浅淋巴结的引流范围和流向;颈外侧深

淋巴结的分群、流向及主要淋巴结的引流范围和临床意义。

4.胸腺的位置和功能。

5.全身淋巴干的名称及引流范围。

三、了解:

1.颈前浅、深淋巴结的引流范围和流向。

2.腋淋巴结分群的名称和引流范围。

3.胸部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和流向。

4.腹股沟深淋巴结及胭淋巴结的位置、引流范围及流向。

5.盆部淋巴结分群、位置、引流范围及流向。

6.腹部淋巴结分群、位置、引流范围及流向。

7.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1()

第十三章感觉器总论

第十四章视器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眼的组成。

2.眼球壁和内容物的形态结构。

3.眼的屈光装置和房水产生及循环途径的概念。

4.眼球外肌的名称及作用。

二熟悉:

1.感觉器及感受器的概念。

2.视觉感受器的位置与功能。

3.眼睑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4.结膜的分部,熟悉泪器的组成、位置及开口。

5.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6.眼上静脉与海绵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三、了解:

1.眼的功能。

2.各眼球外肌的位置。

3.眶脂体与眶筋膜的概念。

4.眼的血管。

第十五章前庭蜗器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前庭蜗器的组成。

2.鼓室的位置,六壁的形态结构及毗邻。

3.位觉(平衡觉)和听觉的名称与功能。

二熟悉:

1.鼓膜的位置、分部及形态。

2.鼓室内的结构:咽鼓管的位置、开口、功能及年龄特征。

3.骨迷路的分部及其形态结构特征;膜迷路的分部及其与骨迷路的关系。

II

4.声波传导途径。

5.内耳的神经。

三、了解:

1.前庭蜗器的功能。

2.耳廓的外形;外耳道的分部及特点。

3.乳突窦与乳突小房的位置与临床意义。

4.内耳的血管与淋巴;内耳道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内容。

5.嗅器、味器及皮肤痛、温觉等浅感受器的分布与功能。

《神经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刖百

神经科学基础是我院开设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课程,它依托神经解剖学和神经

12

生理学教学内容,结合神经细胞组织学知识,着重阐述人体神经解剖、形态结构与基

本生理功能的医学综合课程。

当代自然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揭示脑的奥秘,人们的感觉、思维、情感和行为

都是以神经系统的活动为基础的。通过本课程的设置,突破原传统学科的界限,以形

态学与机能学整合的模式进行教学。这对于刚入门的医学生来说,通过本门课程的学

习,在获得人体神经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与毗邻、生长发育规律的同时,

结合神经细胞组织学的知识,再加上有关神经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突触以及神经元与

外周效应器之间信息传递机制等神经生理学内容的充实,有意识地进行整合或衔接各

学科神经结构和功能,这对于学生较完整理解和掌握神经科学基础理论无疑是一种有

益的尝试。

本门课程目前主要侧重于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前者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

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牢固的形态学基础;后者在介绍神经细胞电生理、突触信息传

递功能的基础上,突出整体的感觉、躯体运动、内脏功能的产生和调节基本过程。在

初步掌握这些神经生理基础知识和原理后,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脑的高级功能。

这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所表现的各

种活动机制、调节方式及其过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八年制学生在学习神经系统基本构成和作用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求学生

能够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基本方法,并以形态结构与机能活动相结合的观点,去认

识、分析和处理今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以便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

应临床医学工作和研究发展和需要。

本大纲依据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培养目标、要求,参照八年制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

版社《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内容而编写,HomanAnatomy,FourthEdition,

FredericH.Martini,Ph.D.UniversityofHawaii为解剖学参考书;原版英文教材

“Textbookofmedicalphysiology.GuytonAC,HallJE.2000.10thedition

为神经生理学参考书。

供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

本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54学时(其中神经解剖学40学时;神经生理学14学时),每学时

40分钟,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教材篇章授课内容学时数

神经解剖学

13

第十六章神经总论1

第十八章周围神经13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14

第十九章传导路5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和血供,脑脊液循环4

第二十一、二章内分泌系统和器官,病例讨论3

神经生理学

第四章细胞的生物电现象2

第二十九章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自学)

第三十章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4

第三十一章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

第三十二章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2

第三十三章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木能行为和情绪1

的控制

第三十四章脑电活动、睡眠与觉醒和脑的高级功能1

脑的高级功能(课堂讨论)3

合计54

神经解剖学(40学时)

第十六章总论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概念。

2.脊髓位置和外形,脊髓节段的概念,脊髓灰、白质在横切面上的配布及各部名

称,脊髓灰质神经核团的位置和功能,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和皮质脊髓束在横切

面上的位置、功能和脊髓损伤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3.脑干的组成、外形结构及其与内部结构的关系,菱形窝表面结构及其与内部结

构的关系,脑神经核的名称、功能、以及与脑神经内纤维成分的关系,内侧丘系、三

14

叉丘系、脊髓丘脑束、外侧丘系和锥体束的起止、位置和功能,代表性脑干损伤及其

解剖学基础。

4.小脑的位置、分部;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小脑分叶、功能分区及

其功能。

5.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其外形结构,背侧丘脑特异性中继核团的位置、纤

维联系与功能,后丘脑位置、分部、纤维联系与功能。

6.大脑半球的主要脑沟和分叶,大脑皮质主要功能区的位置与特点,基底核的位

置、组成,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其通过的主要纤维束、内囊损伤典型表现的解剖学基

础。

二、熟悉:

1.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反射及反射弧的概念。

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灰质板层的概念,脊髓灰质板层与神经核团

的对应关系,脊髓后根内、外侧部的概念,白质前连合和固有束的概念;脊髓小脑前

束、脊髓小脑后束、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顶盖脊髓束

的功能。

3.脑神经核的位置,第四脑室的位置、形态特征及交通,菱形窝的构成、境界,

主要的非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以及与传导通路的关系,网状结构的概念。

4.小脑的外形结构,小脑核的位置、组成。

5.背侧丘脑核团功能分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侧脑室的位置和分部。

6.大脑半球髓质的纤维分类概括,边缘系统的概念。

三、了解

1.神经系统的功能。

2.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元的构造、分类以及神经纤维、突触及神经胶质

的概念。

3.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内侧纵束、顶盖脊髓束传导束起止和位置,脊髓的功能。

4.脑干中其它传导束名称、位置、起止和功能,脑干代表性横切面的结构配布概

况,网状结构分群与功能,递质神经元群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5.小脑的内部结构和纤维联系。

6.下丘脑分区;下丘脑纤维联系概况;垂体的功能。

7.端脑功能。

第十八章周围神经系统

15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脊神经的构成、分部、纤维成份和典型分支。

2.臂丛的组成、位置及分支分布概况。正中神经、尺神经、槎神经、腋神

经、肌皮神经的起始、行程、主要分支及其分布、损伤后典型症状或体征的解剖学基

础。

3.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节段分布概况。

4.腰丛的组成、位置、分支分布概况,股神经、闭孔神经的起始、行程要点和主

要分支的分布。

5.舐丛的组成、位置及其分支分布概况,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胫神经、腓

总神经)的行程要点及损伤后表现的解剖学基础。

6.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接脑部、进出卢页的部位、分类。

7.三叉神经的纤维成分;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主干的行程要点及

分布。

8.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行程要点、主要分支与分布。

9.迷走神经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

10.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的位置。

II.卢页部、盆部副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的分布。

二、熟悉:

1.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嗅神经的纤维成分和分布,视神经的纤维成分和分

布。

2.动眼神经的行程要点、纤维成份及分布,滑车神经的行程要点、纤维成

分及分布,展神经的行程要点、纤维成分及分布。

3.前庭蜗神经的纤维成分、分布。

4.舌咽神经的纤维成分、主要分支及其分布。

5.迷走神经的行程要点、纤维成分和分布。

6.副神经的组成、行程要点、纤维成分及分布。

7.舌下神经的行程要点、纤维成分及分布。

8.脑神经节的概念。

9.内脏运动神经的功能与结构特点。

10.交感干的位置、组成及分部,椎前节的名称及位置,白、灰交通支的概

念,交感节前和节后纤维的去向与分布规律。

11.内脏大、小神经和腰内脏神经的性质及起止。

16

12.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三、了解

1.主要内脏神经丛的名称、组成、位置及分布。

2.感觉内脏神经概况.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深部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及纤

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内侧丘系交叉的水平及皮质投射区。

2.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各级神经元胞体在中枢内的位置、交叉的水

平及皮质投射区。

3.视觉传导路组成、视交叉、皮质投射区及交叉不同部位受损引起的视野

缺损。

4.瞳孔对光反射路程及该路程不同部位受损的表现。

5.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基本概念,皮质脊髓束起止、行程要点、通过内囊的部位、

交叉水平锥体和功能,皮质核束起止、通过内囊的部位、对脑神经运动核的支配情况,

锥体系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上、核下瘫)后的不同表现。

二、熟悉:

1.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

2.头面部的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在中枢内的位置、

交叉的水平及皮质投射区。

3.听觉传导通路。

4.锥体外系的概念及重要通路的名称和功能。

三、了解

1.非意识性深感觉传导路的概念及机能。

2.平衡觉及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脊髓和和脑被膜的构成;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的位置与临床意义。

2.脑动脉的来源、分支及供血范围;重要皮质支及中央支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17

3.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二、熟悉:

1.硬脑膜与颅骨的关系及临床意义,小脑幕及幕切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海绵窦

的位置及其与脑神经及颈内动脉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蛛网膜下隙的位置。

2.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和位置及其机能意义。

3.脑室系统的组成、位置及交通。

三、了解

1.硬脑膜窦的血液流向。

2.脊髓的动脉分布概况。

3.脑和脊髓的静脉概况。

第二十一、二章内分泌系统和内分泌器官

[目的要求]

了解: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垂体的位置、形态和分部。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胰岛、胸

腺、生殖腺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神经生理学(14学时)

一、神经细胞电生理基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与平衡电位的区别)

2.动作电位和电紧张性电位的概念和形成机制

3.神经冲动传导机制

二、熟悉:

动作电位与局部兴奋的关系和特征

三、

了解:

动作电位期间跨膜离子流、膜电导与单通道电流相互关系。

18

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

[目的要求]

熟悉:神经纤维的传导特征、轴浆运输和营养性作用

三、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经典的突触化学传递原理以及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效应的因素

2.外周乙酰胆碱与儿茶酚胺类递质、受体类型、分布及主要效应。

3.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

二、熟悉:

1.突触传递几种类型及其特点

2.神经递质、调质与受体的概念及其作用的特点

3.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其意义

4.中枢递质的种类及其主要作用

三、了解:

I.突触传递可塑性变化几种形式和意义

2.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及其意义

四、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目的要求]

一、掌握:

机体感觉功能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和过程(特定的感受器或感觉器官、传入通路

和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整合)

二、熟悉:

1.感受器的类型、分布以及感受器电位的产生和特征(换能作用)

2.躯体感觉与内脏痛觉表现不同特点及其原因

三、了解:

牵涉痛的发生的可能机制

五、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目的要求]

19

一、掌握:

1.牵张反射概念、类型及产生原理。

2.腱器官反射的产生和意义

二、熟悉:

1.脊休克的定义、表现、产生原因

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三、了解:

1.基底神经节对运动调节的主要功能

2.小脑对运动调节的主要功能

六、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控制

[目的要求]

一、掌握: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

二、熟悉:

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主要调节功能

三、了解:

本能行为和情绪变化的相关功能部位以及情绪生理反应与常见疾病的关系

七、脑电活动、睡眠与觉醒和脑的高级功能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脑电图的几种波形的基本特征

2.睡眠时相分类及其特点和意义

二、熟悉:

I.学习与记忆基本过程及其可能机制

2.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三、了解:

1.皮层诱发电位的记录方法和应用意义

2.语言产生相关功能脑区和相互联系

八、课堂讨论

重点讨论内容:

20

神经可塑性与机体适应环境的关系。

学习与记忆(如何来提高学习的记忆力?)

脑老化科学与老年痴呆(两者联系与本质区别?)

其他或自定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21

生理学是阐述生物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高等动物有很多系统,包括血

液、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生殖、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等。在正常条件下,上述各

个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到哪些调节和控制等问题是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只有了解在正常条件下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的规律,才有可能了

解在疾病条件下哪些功能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药物或其它手

段进行预防和治疗。因此,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生理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理论教学

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生理学的经典知识。实验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观察书本上

讲授的部分生理现象,从而加深印象,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学会一定的

生理基本实验技能;再一方面是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在教

学过程中也可发挥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做好课堂引导。

学习生理学,不但是为学习后续课程,如为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与

微生物学等作好必要的理论准备,也是为学生毕业后在医疗、科研等工作实践中不断

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从更高层次、以整合

的观点阐明基因的功能,是新世纪生理学的崇高使命之一。通过生理学的学习,要掌

握有关正常人体各种重要生理活动的具体过程、形成机制及其调节规律,并掌握功能

学科的基本研究技能和思维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习生理学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要积极主动地学习,

锻炼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对生命奥秘不懈的探索精神。在理论知识方面,

要着重理解,搞清基本概念,抓联系对比,扎实掌握基木理论。理论教学时一方面讲

授经典的生理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将与生理功能调节关系密切的功能基因组学的

经典知识及最新进展糅合进生理学的教学内容。生理学同时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

在实验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发现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及手术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术语,并结合外语

原版教科书学习相关的术语。按要求程度不同,将学习内容分为三级:“掌握”:学生

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生理学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

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理解":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

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生理过程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或与其它生理学过程的相互关系;“了解”: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辨认生理学

的科学事实、概念、术语和原则,知道各功能系统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

22

要的记忆。

三、教学方式

集中课堂授课与分班讨论相结合;集中授课以传授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主,分班

讨论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为目标;双语教学:安

排外语授课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教学,采用全英语讲课、全英文板书等各种形式的双语

教学。

实验教学:调整实验课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四、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与期末理论考试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平时考核成绩占30-40%,

其中实验报告和实验设计各占10%,另10-20%是依据课堂出勤率、课堂上回答提问、

课后与老师交流以及讨论课上发言的情况打分。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考核学生基

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核专业外语的掌握情况。

五、本大纲的编写基础和适用对象

本大纲依据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按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八

年制规划教材内容,参考ReviewofMedicalPhysiology(WFGannong)而编写,供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108学时,理论教学45学时,讨论18学时,实验45学

时;每学时40分钟,具体分配如下:

(-)理论课课时安排

理论

教学内容实验合计

大班课小班讨论

第一篇绪论第1章1

第二篇细胞的基本功能第2-5章63

第四篇血液循环第6-13章113

第五篇呼吸第14-17章53

第六篇消化第18-21章43

第七篇能量代谢和体温第22-23章73

第八篇尿的生成和排出第24-28章2

第九篇感觉系统第31章5

第十篇内分泌和生殖第35-43章43

合计451845108

23

(二)实验课内容及课时安排

序,实验名称实验学时实验类型

1机能学实验基本技能2基本

2胃肠道平滑肌收缩3基本

3蛙心灌流实验5基本

4运动神经兴奋与骨骼肌收缩5综合

5血压的调节因素分析5综合

6呼吸功能调节因素分析5综合

7尿生成的调节5综合

8人体机能学实验3基本

9设计实验7综合设计

合计45

六理论课教学内容大纲

第一篇绪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

内环境、稳态、负反馈与正反馈等概念。

二、熟悉

1.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2.反射、反射弧、旁分泌、神经分泌等概念。

三、了解

前馈控制

第二篇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概念、方式、特点和意义)

24

2.静息电位的概念和形成机制

3.动作电位的概念、产生和传导机制

4.动作电位与局部兴奋的区别、关系和特征

5.兴奋与兴奋性、刺激与阈刺激(阈强度)以及阈电位的概念

6.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与产生机制

7.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二、熟悉

1.儿种主要的信号转导方式: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转导

2.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过程

3.骨骼肌收缩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三、了解

横纹肌收缩的基本过程和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平滑肌的分类以及平滑肌的收缩机制

四、讨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功能特征

第四篇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一、掌握

L血液的组成和特性: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

2.心室肌细胞和窦房节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

3.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特点和意义以及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4.心肌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的概念以及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5.心脏内兴奋传播的特点以及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6.心动周期的概念和心脏的泵血过程

7.心脏的输出量各项评价

8.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9.动脉血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脉搏压、平均动脉压等概

10.形成动脉血压的因素以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1.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25

12.影响静脉回心血流量的因素

13.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神经的支配的部位、递质和受体、效应以及作用机

制)

14.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15.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16.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二、熟悉:

1.血细胞分类与功能、血型和输血

2.心肌细胞的电学分类

3.正常心电图波形组成及其生理学意义

4.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

5.心脏做功量、心脏泵功能的贮备

6.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产生和特点

7.动脉脉搏

8.微循环的组成与通路和调节

9.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和意义

10.静脉血压的概念和特点

11.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1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13.肺循环的生理特点、肺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14.脑循环的血流特点

三、了解:

1.微循环的生理特点

2.静脉脉搏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4.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心房钠尿肽对心血管的影响

5.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四、讨论

26

神经与心脏疾病

第五篇呼吸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呼吸肌运动型式和作用

2.胸内负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3.弹性阻力(弹性阻力与顺应性;肺弹性阻力的来源、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

用、静态顺应性与比顺应性的概念以及影响肺顺应性的因素)

4.动态肺容量(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

5.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通气)

6.影响肺内气体交换的因素

7.氧饱和度的概念以及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和偏移意义:影响血红蛋白运输6

的因素

8.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及基本过程;02和CO2运输的相互关系

9.化学感受性反射

二、熟悉

1.呼吸的概念与呼吸的全过程

2.呼吸道主要功能以及平滑肌的神经和体液的调控

3.气道阻力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4.静态肺容量常用的几个指标

5.肺通气-血流比值的含义及其变化的意义

6.影响组织换气的因素

7.二氧化碳解离曲线特点

8.产生节律性呼吸中枢的部位;肺牵张反射的概念及意义

三、了解

1.呼吸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肺扩散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02和C02扩散的时程及其特点

4.节律性呼吸运动的起源

27

四、讨论:低氧、呼吸调节与疾病

第六篇消化

[目的要求]

一、掌握

胃液、胰液、胆汁的性质、成分和生理作用以及神经和激素对它们分泌的调节

二、熟悉

1.胃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及各种运动形式

2.।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的调节

3.食管蠕动的概念和方式

4.胃运动的形式及其调节

5.非消化期和消化期小肠的运动形式及其功能

6.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7.大肠内细菌的活动和排便反射过程

三、了解

1.吞咽的基本过程

2.呕吐的发生原因及意义

3.大肠运动形式

4.吸收的形态学基础、吸收的途径和方式

四、讨论:摄食的调控机制与肥胖

第七篇能量代谢和体温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能量代谢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代谢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及临床意义。

2.体温调节的基本过程

二、熟悉

1.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的定义和临床应用的简便方法

2.体温的概念、体温的正常值及生理波动

3.机体的产热与散热过程

三、了解

1.机体能量的来源、能量的转移和利用

2.间接测热法的原理

28

第八篇尿的生成和排出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决定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Na和C1及水的重吸收、HCO:;和H*的转运、葡萄糖和氨基酸在肾小管和集合

管内的重吸收

3.尿液的稀释作用

4.肾内自身调节: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

5.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升压素体液对尿生成的调节

二、熟悉

1.皮质肾单位和髓质肾单位、滤过膜的构成;近球小体

2.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或推算肾血流量和推测肾

小管功能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3.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自身调节与神经体液(血管紧张素H)调节

4.尿浓缩和稀释的基本原理

5.排尿反射过程

三、了解

1.自由水清除率;肾微穿刺和微灌流等研究技术

2.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对K'的重吸收和分泌、Ca”的重吸收

3.髓祥对小管液中水和溶质的重吸收的特点

4.肾内激素释放酶-激肽系统、内皮素、一氧化氮、儿茶酚胺、前列腺素等体液

对尿生成调节

5.膀胱容量和膀胱内压的关系;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排尿异常

四、讨论:肾性高血压

第九篇感觉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眼视近物的调节过程以及瞳孔对光反射

2.视网膜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3.内耳基底摸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二、熟悉

29

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非正视眼产生的原因和纠正

3.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暗适应、明适应、视野及视力等概念

4.中耳的功能以及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5.前庭器官的机能

第十篇内分泌和生殖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下丘脑-垂体-睾丸(卵巢)轴及其活动的调节。

3.卵巢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熟悉

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2.下丘脑调节肽和垂体释放的激素名称以及它们的主要作用

3.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

4.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5.睾丸和卵巢的功能

三、了解

1.甲状旁腺素与降钙素的作用及其调节

2.生长抑素和胰多肽

3.月经周期的概念。

4.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卵巢、垂体、下丘脑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

四、讨论:应激与疾病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八_1-*

刖S

30

生物化学即生命的化学,是一门研究生命分子基础的学科,其基本目标是揭示生

命的奥秘,确定组成生物体的生物分子是如何相互作用以维持及延续生命的状态。生

物化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与其他有关的基础医学如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

物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组织学及寄生虫学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是医学科学的基础学科。

本教研室开设的生物化学理论课总的教学时数为81学时,共二十一章,可大体分

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二到第五章,主要介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第二部

分从第六到第十一章,主要讨论有关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代谢调节;第三部分从第

十二到第十五章,主要内容为分子生物学中遗传信息的流向及调控;最后部分是从第

十六到第二十一章,属机能生化及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生化内容。上述各章的内容并非

截然分开,而是彼此密切相关。故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更要注意各章内容

前后的联系。

根据八年制教学计划中有关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原则,在加

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养的基础上,适当介绍生物化学的新进展,加强专业外语应

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生命及疾病从分子水平深层次地加以理

解,为今后从根本上理解和研究疾病发生机制打下扎实基础,培养出高层次的临床人

才。

本大纲是为八年制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化学》(陈诗书主编,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4年)一书而编写的。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生物化学的定义。

二、熟悉:

1.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生物构件分子、生物大分子。

3.新陈代谢的概述、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代谢调节的概念。

4.机能生化所涉及的内容。

三、了解:

1.生物体的元素组成。

2.生物化学与各基础学科的关系,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3.基因诊断的原理、基因治疗的概念。

31

第二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分类及三字符号。

2.肽键和肽的概念、结构特点。

3.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4.分子病的概念。

5.二级结构的概念和不同的二级结构单元的特点。

6.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的概念。

7.三级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8.四级结构、亚基概念及特点。

9.蛋白质结构中的非共价键和共价键的组成特点。

10.蛋白质结构(•级、空间)与功能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11.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及实际应用;蛋白质的别构概念及特点。

12.蛋白质变性和别构的区别。

二、熟悉: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平均含氮量。

2.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两性电离与等电点、紫外吸收、成肽反应).

3.与医学相关的一些重要的多肽。

4.蛋白质的大分子亲水胶体、两性电离与等电点、紫外吸收特征与定量分析。

三、了解: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其重要性。

2.蛋白质的分类。

3.蛋白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