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迟滞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迟滞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迟滞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迟滞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迟滞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迟滞一、选择题1.(2023辽宁名校联考)明朝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由此可推知,当时()A.经世致用成为社会共识B.传统科学技术进入系统总结阶段C.西学东渐呈现出新面貌D.中国的科学技术依旧领先于世界2.(2023湖南益阳一模)明朝后期,传教士罗明坚初至中国传教时四处碰壁,后来,他专注于教理书籍的著述,受到明朝官员的好评。利玛窦因编译出版了十几种中文书籍而轰动士林,有工匠为了高价销售货物而托名是利玛窦的发明。这反映出()A.中国社会尊崇文化的传统B.士民普遍接受基督教义C.西方科技占据了优势地位D.程朱理学受到猛烈冲击3.(2023北京东城期末)有学者认为,军机处可被视为内阁的凝缩组织,甚至还提出了“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的观点。该学者的主要依据最有可能是,内阁和军机处()A.共同拥有票拟政令的职权B.共同推动宰相制度的重生C.均为处理军务的特殊部门D.均为君主施政的辅助机构4.(2023山东烟台期末)下面为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单位:每两黄金合白银数)示意图。据此可知清朝中叶()A.海外市场货币需求不断扩大B.茶叶贸易带动外贸出现顺差C.闭关造成金银比价差距缩小D.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5.(2023天津和平一模)永乐年间,明政府制定了西藏的僧官制度,分为法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喇嘛等级。各级僧官由朝廷授予不同的品级和职位。法王是最高的僧侣,奉朝廷敕命,行使地方职权。这说明明朝()A.加强了与西藏的经济文化联系B.有效地对西藏行使管辖权C.在西藏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D.不干涉西藏的地方管理6.(2023山东日照一模)“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明太祖告谕),“使民知本业为贵”(雍正帝语),“工商皆本”(黄宗羲语),这些看似矛盾的观点一度流行,反映出明清时期()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走向破产B.中国呈现出社会转型的态势C.统治阶级观念落后于时代发展D.重商主义冲击中国传统观念7.(2023辽宁营口期末)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明)英宗以幼冲即位,三阁老杨荣等虑圣体易倦,因创权制:每一早朝,止许言事八件,前一日先以副封诣阁下,预以各事处分陈上。遇奏,止依所陈传旨而已。”这反映出明英宗幼年时()A.内阁制正式确立B.专制皇权受到制衡C.决策权归于阁臣D.阁臣地位略有提高8.(2023福建三明期末)据《清史稿》载,康熙二十二年至六十一年,共举行大计十四次,考课出卓异官员五百余名,罢斥、降调官员五千余名。据此可知,康熙时期的考课制度()A.保证了政治局面的稳定B.是科举制度发展的产物C.促进了国家吏治的改善D.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9.(2023北京延庆期末)朱元璋统治时期,程朱理学被定为一尊,一时间风头无两;明朝中后期,阳明心学“其教大行”,致使“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变动说明()A.思想变动植根于时代需要B.心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C.理学遭到知识分子的摈弃D.儒家的价值取向得以重构10.(2023山东济南联考)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清朝雍正帝进一步完善了奏折制度。拥有密奏权的官员既有封疆大吏,也有七品县令,人数有1000多人。由此可见,奏折制度()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C.摆脱了对内阁大臣的依赖D.缓解了各级官员之间的矛盾11.(2023北京昌平期末)18世纪50年代,清朝版图奠定。朝廷在漫长的内陆边境地区,屯驻大量军队,广泛设立军事哨所,把守山川隘口和交通要道,形成边防网络。政府每年还派遣官兵巡察边界,形成巡边制度。在东南海疆,也形成了水师巡防和陆军屯守相结合的防御体系。这表明清朝()A.形成了保卫边疆的机制B.采取了闭关自守的政策C.奠定了收复台湾的基础D.完成了国家领土的勘测12.(2023北京西城期末)据不完全统计,清代徽州商帮在江南独建或与其他商帮合建的慈善设施达30多处。据此可知,当时()A.商人群体参与社会治理B.重农抑商政策已基本废弛C.基层自治的主体是商帮D.全国性商贸网络开始建立二、非选择题13.(2023北京西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张家口的历史沿革(部分)时期历史沿革春秋战国北部为匈奴与东胡居住地,南部分属燕国和代国秦朝南部属代郡、上谷郡汉朝分属乌桓、匈奴、鲜卑唐朝多属河北道妫州、新州,少属河北道蔚州宋朝北宋时为武州、蔚州、奉圣州、归化州、儒州、妫州地。南宋时皆属辽元朝属中书省上都路宣德府,西北部置兴和路明朝封皇子朱橞为谷王,就藩宣府,张家口为长城防线九边重镇之一清朝北属口北三厅,南属宣化府——摘编自《张家口经济年鉴(1995—2000)》材料二“俺答封贡”之后,明政府在九边设置互市11处,张家口为其一。由张家口至蒙古库伦(现在蒙古国的乌兰巴托)的张库商路逐渐畅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给噶尔丹的敕书规定可在张家口等处贸易。康熙三十年,清政府开张家口、杀虎口等五口,内地商人可到蒙古地区贸易。《尼布楚条约》规定俄商执有“路票”者可往来贸易。此后逐渐形成了一条由恰克图(现属俄罗斯)—库伦—张家口至北京的贸易路线。乾隆末年的《闻见瓣香录》记载:“(张家口)为南北交易之所,凡内地之牛马驼羊多取给于此。贾多山右人(山西人),率出口以茶布兑换而归。又有直往恰克图地方交易者,所货物多紫貂、猞猁、银针、海貂……以及哈喇明镜、阿敦绸等物。”——摘编自陈新海《明清时期草原丝路沿线城市张家口的发展与职能演变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任选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相邻朝代或同一朝代的两个时期),结合张家口的历史沿革,说明中央对地方治理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朝前期张家口商贸枢纽地位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14.(2023山东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584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刻印了《坤舆万国全图》。在这幅地图中,人们生活的世界不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圆形的,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与很多国家一样,错落地分布在这个圆形的世界上,中国也不再占据地图的大部分。利玛窦担心地图绘制的方式会引起中国统治者的不满。但出乎意料的是它被万历皇帝看中,还令太监另外绘制,而且屡被收入综合知识类书甚至专门图书中。这表明这一世界观念正在渗透和瓦解着中国人的“天下”、“中国”和“四夷”观念。清雍正帝之后中国教禁日严一日。道光时钦天监的西人为之绝迹。清《四库全书》指西方天文、推算、工匠制作“夸诈迂怪,为异端之尤”,“所格之物,皆器数之末;而所穷之理,又支离神怪而不可诘,是所以为异学耳”。——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纲》等解读材料,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明清文化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参考答案1.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传统科学技术进入系统总结阶段,故选B项;经世致用是部分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未成为社会共识,排除A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A材料反映出明朝时期西方传教士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教,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间接反映出中国社会对文化的尊崇,A项正确。B项“普遍”表述绝对,排除。材料中传教士的做法并不包括传播西方科技的内容,C项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在明朝依然是主流思想,并未受到冲击,排除D项。3.D内阁和军机处都是非法定的中央机构,只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故选D项;内阁拥有票拟权,排除A项;宰相制度在明太祖统治时期已被废除,排除B项;内阁和军机处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并非只负责军务,排除C项。4.D从材料信息看,中国黄金、白银的数量不断增加,银价下跌,这是国外白银大量流入的结果,D项正确。货币需求不断扩大,不一定造成金银比价的变化,A项错误。茶叶贸易的顺差能导致白银的流入,但是茶叶贸易仅仅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部分,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金银比价的扩大,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错误。5.B僧官制度是明朝统治西藏的重要特色,各级僧官实际上是明朝的地方官吏,表明明朝有效地行使管辖权,B项正确。6.B材料反映出统治者仍然坚持重农抑商的观念,而民间已经出现了工商皆本的主张,材料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B项正确。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才逐渐解体走向破产,排除A项;C项属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而非本质,排除;工商皆本强调的是工商业和农业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并非重商主义,排除D项。7.D材料说明,明英宗年幼,三阁老杨荣等创设了新的制度,“遇奏,止依所陈传旨而已”,据此可知,在明英宗年幼时期,阁臣的地位有所上升,故选D项;内阁制确立于明成祖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皇帝年幼,并非是为了制衡皇权,排除B项;明朝阁臣未掌握决策权,排除C项。8.C根据材料可知,考课结果直接关系到官吏的任免升降,有利于促进官吏勤政善政,改善吏治,故选C项;高效善治的官吏队伍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但是,“保证了”表述绝对,排除A项;“有官必有课”,考课制度是官僚制度的产物,并非科举制度,排除B项;实行考课制度是为了保证官吏的效率与廉洁,与分封制无关,排除D项。9.A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原有的程朱理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而一定程度上强调个性解放的心学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故选A项;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一直是官方正统思想,排除B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两大流派,排除C项;儒家一贯强调重义轻利,这一价值取向并未变化,排除D项。10.A根据材料可知,奏折制度有利于皇帝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故选A项;材料强调奏折制度对官僚体制完善的作用,并非针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排除B项;皇帝不存在依赖内阁大臣的现象,排除C项;奏折制度鼓励告密,不利于官员的团结,排除D项。11.A根据材料可知,清朝在内陆边境、东南海疆地区派驻军队,通过不同的机制,保卫边疆,故选A项;题干材料与闭关自守政策无关,排除B项;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C项错误;勘测指对实地进行调查测量,材料没有涉及国家领土勘测的信息,排除D项。12.A根据材料可知,清代有许多商人参与到社会救济之中,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故选A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废弛”说法错误,排除B项;基层自治的主体是宗族而非商帮,排除C项;清朝时期全国性商贸网络已经形成,“开始”说法错误,排除D项。13.参考答案(1)示例春秋战国时期,在分封制下张家口分属于诸侯国燕国和代国;秦统一后在全国推广郡县制,此地由代郡和上谷郡管辖,纳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版图。(2)原因:张家口地理位置独特,明朝时张家口是九边重镇之一,清朝时是中俄贸易路线的必经之路;随着明朝汉蒙民族友好发展,张家口成为汉蒙等族互市之地,为商贸枢纽地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清朝时,对内平定噶尔丹叛乱,实行盟、旗制度和联姻政策,缓和了民族矛盾,对外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疆域,国家统一为汉蒙民族交流和中俄的交流创造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