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一、选择题1.(2023辽宁葫芦岛一模)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了较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2.(2023北京西城高二期末)武王克商后告诫殷贵族,商汤“克辟上帝,保生商民”,纣王却“弃成汤之典”,于是他“承天命”“革商国”,取而代之。这反映了西周统治者()A.实行分封制度B.提倡“敬天保民”C.重视血缘关系D.主张实行“仁政”3.(2023湖南模拟)在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这反映出姜寨文化()A.贫富分化尚不明显B.属于父系氏族社会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出现早期国家特征4.(2023山东日照联考)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指出:春秋时期的霸主,是“有相当的信义为诸侯所服而然”。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其中的“信义”是指()A.传统礼乐制度 B.儒家伦理道德C.周王室的号令 D.政治外交手段5.(2023北京海淀期中)有先秦文献指出,葛伯在商汤联合东方诸侯反夏时犹疑观望,商汤找借口灭了葛国,此后众多诸侯纷纷投奔商。战国时期的《管子》、西汉司马迁《史记》记载,商汤行仁义,诸侯认为“汤德至矣”,于是皆归商。以下对这两种说法判断正确的是()A.两种说法互相矛盾,都不可信B.后者有两则史料记载,更为可信C.商灭夏时得到诸侯归附与支持D.后者体现了儒家正统地位的影响6.战国时期,商鞅认为:“人君而有好恶,故民可治也。”对待民众的态度就是用赏罚。用赏,则民为国家出力,努力从事耕战,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爵位;用罚,则民惧怕刑罚,不敢从事私利活动,从而使国家财富完全由君主掌控。这些主张()A.体现了儒法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B.调动了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积极性C.助推秦国社会变革取得显著成效D.反映了商鞅重视历史传承的价值观7.(2023山东学情联考)考古发掘表明,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已开始大规模栽培水稻。当时的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而成,其谷粒外形、颗粒大小已接近现代栽培稻,粒重远远超过野生稻。据此可知()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铁犁牛耕推动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C.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D.中国原始农业获得较高程度的发展8.(2023山东临沂一模)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萌生了疑古思潮。胡适认为,以现在中国考古学的程度看来,我们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由此,夏王朝否定说盛行。1959年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夏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向“东周以上无信史”提出挑战。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史学界的疑古思潮完全是错误的B.文献史料是历史解读的必要依据C.实物史料对史学研究有重要价值D.文献史料必须与实物史料相印证9.(2023北京延庆期末)《史记·苏秦列传》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这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期的贫富悬殊B.齐国都城的经济繁荣景象C.战国进入战乱动荡时期D.商鞅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10.(2023辽宁沈阳一模)右图为仰韶文化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人形葫芦瓶。《诗经·大雅》中“绵绵瓜瓞。民之初生”中的“瓜瓞”即为葫芦。彝族古歌中记载,葫芦中诞生了汉、彝、苗、藏等九族,类似传说在土家族、侗族等皆有流传。这体现了()人形葫芦瓶A.先民文化基因的相似B.跨地域农产品的交流C.早期国家意识的产生D.多元一体格局的确立11.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作出诸多限制,要求国君的族人与兄弟不能以亲情之原则对待国君。此外,周代还强调“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上述观念说明当时()A.注重维护公共政治秩序B.宗法分封体制受到冲击C.社会等级意识深入人心D.儒家伦理观念影响深远12.(2023广东梅州一模)公族是诸侯或国君的同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势力强大,威胁到国君;晋献公即位后将公族屠杀殆尽,并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这虽然消除了公族对国君的威胁,但政权却渐渐落到卿大夫手中。晋献公的做法()A.是维护皇权的有益尝试B.导致了政局的动荡C.削弱了统治的宗族支持基础D.标志着官僚政治的确立二、非选择题13.(2023山东枣庄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与商王朝相比较,西周的统治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古人喜欢用“周公制礼作乐”来表述……其三,政治疆域和文化影响区域大大拓展,这与“分封制”的大规模推行密切相关。可以说,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4.(2023福建泉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君主对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韩非还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他强调“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他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思想适应了中国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摘编自《韩非子》等(1)根据材料,概括韩非的国家治理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商鞅思想主张的共同影响。参考答案1.B儒、墨、道、农四家学派均以古代圣贤为榜样,体现了诸子百家从古人智慧中寻求治理社会与国家的方案,故选B项;材料并未体现儒、墨、道、农四家学派改造古代历史,排除A项;材料强调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不涉及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问题,排除C项;材料是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同追求,排除D项。2.B武王认为,他“承天命”“革商国”,是因为商纣王不能继承成汤之典,即不能“克辟上帝,保生商民”,所以,只有“敬天保民”才能使王权巩固和稳定,故选B项。3.A根据材料“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可知,当时人们随葬的东西差不多,说明贫富差距并不是很大,A项正确;仅凭材料内容不能得出属于哪个氏族社会,排除B项;从随葬的内容可得出当时的阶级分化并不明显,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早期国家特征的内容,排除D项。4.A齐桓公是春秋早期的霸主,儒学尚未诞生,此时社会道德规范主要是传统的礼乐制度,A项正确,B项错误。“周王室的号令”和“政治外交手段”都无法与“信义”相联系,C、D两项错误。5.C两种说法中,商汤都得到了诸侯的支持,两者的区别是:前者认为是商汤武力威胁的产物,后者认为是商汤德高的产物,C项正确。两种史料互相矛盾时,有可能其中的一种是正确的,A项错误。史料的数量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一定可信,B项说法片面,排除。《管子》中的观点并不受儒学地位的影响,D项错误。6.C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奖励耕战、重农抑商等措施,有利于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故选C项。7.D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人工育种,反映了原始农业较高的发展水平,D项正确。材料没有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排除A项;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材料提到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但是没有涉及“北粟”的相关史实,排除C项。8.C材料认为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向“东周以上无信史”提出挑战,强调了实物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C项正确。“完全是错误的”表述绝对,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实物史料的价值,而不是文献史料,B、D两项偏离了材料主旨,均排除。9.B根据材料“临淄甚富而实”可知齐国都城临淄经济繁荣,故选B项;材料没有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信息,与战国时期战乱动荡无关,排除A、C两项;材料反映的是齐国,商鞅变法发生于秦国,排除D项。10.A材料“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葫芦中诞生了汉、彝、苗、藏等九族,类似传说在土家族、侗族等皆有流传”说明他们的文化具有相似之处,A项正确。这里的葫芦是一种文化概念,与农产品及其买卖无关,排除B项;相似的文化基因有利于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并非国家意识,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多元一体格局确立,排除D项。11.A材料反映了周代重视区分国家事务与王室家庭事务,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其目的在于维护公共政治秩序,A项正确。强化国君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维护王权,不会冲击宗法分封体制,B项错误。材料仅仅描述了王室内的关系,并不涉及社会等级意识,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儒家伦理观念,D项错误。12.C公族是与国君同姓的宗族势力,晋献公打击公族有利于加强君主权力,但是也失去了宗族的支持,C项正确。当时,皇权尚未确立,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局动荡,B项错误。官僚政治是在秦朝确立的,D项错误。13.参考答案示例题目: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阐述:分封制明确了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分封制有利于周朝政治疆域的扩展和周文化的传播,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总之,分封制使西周的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严密,巩固了统治,扩大了影响,是一种制度创新。14.参考答案(1)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