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秦朝和隋朝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耀眼的光芒,以下关于两个朝代说法正确的是A.两朝都定都长安B.都种植玉米和甘薯C.都推行科举制D.都实现了制度创新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这些诗句描述的制度是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郡县制D.行省制3.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的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唐蕃和亲4.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下面对唐朝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的是A.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B.女子喜好骑马、射箭、弈棋等活动C.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D.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南方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5.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其实质是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6.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②中央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③在地方设置了节度使④地方财赋收归中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C.北宋从事海外贸易D.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8.“群山转翠半已春,岳王庙前渐游人。风波亭外臣子恨,西子湖畔武穆魂。重整河山终是梦,精忠报国只羁身。”这首诗中的“臣子”指的是A.王安石B.岳飞C.秦桧D.文天祥9.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10.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其中被蒙古政权灭亡了的政权包括①辽②西夏③金④南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下面的三幅图片是某校学生开展关于宋代的主题学习时收集的图片,该图可用于A.手工业的兴盛B.商业贸易的繁荣C.文学艺术的灿烂D.农业的发展12.元朝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地治理,在台湾建立的行政机构是A.宣政院B.尚书省C.澎湖巡检司D.北庭都元帅府13.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古人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A.“波光粼粼照九州、大运河之舟樟舱。”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C.“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D.“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14.当时,唐朝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中也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与以上情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楚汉之争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D.安史之乱15.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统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下列不属于材料所述“变法”在经济上的措施的是A.保甲法B.方田均税法C.农田水利法D.募役法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16.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此河”是哪位帝王在位时开通的?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2分)材料二见下图(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示意图中A、B、C的地名。(3分)材料三隋文帝即位后,创立了不论门第,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中国的这套选官制传到西方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十分推崇,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官办法。(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隋朝创立的这一“选官制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的积极影响。(2分)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唐]胡曾《汴河》(4)唐朝胡曾的诗《汴河》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3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1)依据材料一,隋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的皇帝是谁?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武则天创立了什么制度选拔人才?(3分)材料二宋朝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代科举扩大了录取范围,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逐渐形成庞大的文官集团。(2)依据材料二回答,宋朝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什么积极影响?(3分)材料三玄宗前期,土地开辟,高山绝壑,耒耜亦满。米斗才十三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酒馔丰溢,店肆林立,以供商旅。远道数千里,不持寸刀。——摘编自杜佑《通典》材料四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选难,故即住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治致平。——摘编自《旧唐书》(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盛世景象?依据材料四,概括出现这一盛世景象的原因。(2分)材料五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使者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繁盛。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摘编自《中国文化通史》(4)依据材料五,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政策。当时为中印两国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使者是谁?(2分)18.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这位吐蕃赞普,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摘编自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1)材料一中的吐蕃当地的居民是我国现在的哪个少数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事件的历史意义。(答出两点即可)(3分)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摘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出现了哪两个少数民族政权?根据材料二概括其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答出两点即可)(4分)材料三忽必烈在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于1260年即汗位后,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1271年,他改国号为大元,1272年定都于大都。在位期间,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并建立了各项政治制度。(3)材料三中的哪些措施表明忽必烈在建立“新秩序”的过程中受到了汉族文化的重要影响,列举两点即可。(2分)材料四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4)材料四反映了元朝时期出现的什么历史现象?(1分)三、综合探究题(共15分)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7分)(1)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2分)(2)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2分)(3)请举出这段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1分)(4)这段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1分)(5)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1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不少的创造创新和发明,请结合所学完成下列探究活动。(8分)(1)隋朝虽然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一时期创立的一项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延续了1300年的制度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2)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开创了一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什么?(1分)(3)唐朝是我国古代史上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辉煌的时期,唐朝农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并推广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请举出用于耕作和灌溉的各一例。(2分)(4)北宋前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出现在哪个地区?(2分)(5)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发达,走在世界前列。什么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哪一项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2分)中学生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评卷(七年级·第六次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D2.A3.D4.D5.B6.C7.A8.B9.A10.C11.B12.C13.C14.D15.A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16.(1)隋炀帝。(1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1分)(2)A:涿郡;B:洛阳;C:余杭。(3分)(3)科举制。(1分)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1分)(4)大运河的开凿。(1分)不同意。(1分)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实施暴政。(1分)17.(1)隋文帝。(1分)进士科。(1分)殿试制度。(1分)(2)重文轻武政策。(1分)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2分)(3)开元盛世。(1分)勤于政事:重用贤能。(1分)(4)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1分)玄奘。(1分)18.(1)藏族。(1分)促进了唐与吐蕃的民族交融;使中华文化愈加丰富多元;传播了中原地区的风俗与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2)辽、西夏。(2分)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答出两点即可,2分)(3)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等。(任答两点即可,2分)(4)民族交融。(1分)三、综合探究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