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课件-葡萄的各种病症_第1页
《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课件-葡萄的各种病症_第2页
《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课件-葡萄的各种病症_第3页
《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课件-葡萄的各种病症_第4页
《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课件-葡萄的各种病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葡萄天蛾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目录为害特点12形态识别3

发生规律4防治方法葡萄虫害—葡萄天蛾(一)为害特点为害特点幼虫食叶成缺刻与孔洞,高龄仅残留叶柄。(二)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约45mm,体肥硕,纺锤形,茶褐色。体背中央从前胸至腹端有1条灰白色纵线,前翅各横线均暗茶褐色,两翅展平后这些横线各在同一环圈上,形似车轮,故叫车天蛾。葡萄虫害—葡萄天蛾(二)形态识别

幼虫:体长约80mm,绿色,体表多横纹及小颗粒。虫体背各节有八字纹,体侧有7条斜线。第8节背面具1锥形尾角。葡萄虫害—葡萄天蛾(三)发生规律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羽化,6月上中旬进入羽化盛期。卵多散产于嫩梢或叶背。幼虫白天静止,夜晚取食叶片。7月中旬开始在葡萄架下入土化蛹,夏蛹常与落叶粘附在一起。葡萄虫害—葡萄天蛾(四)防治方法(1)成虫期用黑光灯诱杀;结合夏剪人工捕杀幼虫。(2)越冬蛹多分布在树盘老蔓根部及架附近表土层,秋施基肥时,把表土翻入深层,消灭部分越冬蛹。(3)药剂防治。幼虫发生初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喷洒敌敌畏等有机磷剂或有机磷与菊酯类配剂常用浓度均有效。葡萄虫害—葡萄天蛾葡萄炭疽病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目录症状识别12病原识别3发生特点4防治方法(一)症状识别

别名:晚腐病为害特点:是葡萄近成熟期的重要病害,流行年份,病穗率达50%以上,一些感病品种的病穗率可高达70%左右。多雨年份常引起果实的大量腐烂,严重影响葡萄产量。葡萄炭疽病也是葡萄花穗腐烂的主要原因之一。葡萄病害—葡萄炭疽病(一)症状识别

果实被害产生赤褐色圆形斑点,后逐渐扩大并凹陷,表面长出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潮湿时,病部表面出现朱红色粘质物。可蔓延到半个至整个果粒,腐烂果粒易脱落。葡萄病害—葡萄炭疽病(一)症状识别

果柄、穗轴发病产生暗褐色、长圆形的凹陷病斑,可使果粒干枯脱落。葡萄病害—葡萄炭疽病(一)症状识别

葡萄病害—葡萄炭疽病叶片叶缘处暗褐色病斑(二)病原识别

葡萄炭疽病是由围小丛壳侵染引起,属子囊菌亚门。无性时期胶孢炭疽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黑色。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圆筒形或棍棒形。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椭圆形。葡萄病害—葡萄炭疽病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三)发生特点温度:胶孢炭疽菌形成孢子的最适宜温度为25℃~28℃,12℃以下和36℃以上则不形成孢子。品种:一般果皮薄的品种发病较严重,早熟品种由于成熟期早在一定程度上有避病的作用,晚熟品种往往发病较严重。肥:偏施氮肥,发病重。水分:雨水多或湿度大,发病早,发病重。葡萄花期遇阴雨温暖天气,易造成花穗腐烂。果实着色期,遇高温多雨则病害流行。其他:如日灼果,病重;套袋质量差,病重。葡萄病害—葡萄炭疽病(三)发生特点

病菌主要在枝蔓、叶痕等处或随病残体遗落土壤中越冬,残留在架面的病枝、病果也是重要的侵染源。第二年春季,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昆虫传播到寄主体,发生初侵染。发病多从6月中、下旬开始,7~8月进入发病盛期。

广东地区,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是炭疽病病菌侵染花穗引起花腐的时期,而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雨水较多,温度较高,抗性开始降低,田间陆续发病,一直延续到果实采收完。四川地区5月上中旬开始发病,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华东地区,如上海,炭疽病于6月上句初见于叶片发病,果实的发病盛期,早熟品种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晚熟品种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葡萄病害—葡萄炭疽病(四)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雨季及时排水,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生长期及时摘心绑蔓,使果园通风透光。(2)清除菌源秋冬季剪除病枝、枯梢、病僵果,清扫病落叶、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葡萄病害—葡萄炭疽病(四)防治方法

(3)药剂防治春季萌动前,结合其他病虫害防治,喷3~5Be′石硫合剂加0.5%五氯酚钠。发病较重的果园谢花后到第一次幼果膨大期重点喷药保护。

80%代森锰锌(喷克)600倍液、

1:0.7:200波尔多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000~2500倍液。间隔10~15天连喷3~5次。葡萄病害—葡萄炭疽病葡萄霜霉病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目录症状识别12病原识别3发生特点4防治方法(一)症状识别

葡萄霜霉病在世界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我国沿海、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此病广泛流行。造成叶片焦枯早落,新梢生长不良,果实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树势降低,植株抗寒性变差。葡萄病害—葡萄霜霉病(一)症状识别

为害叶片,叶面最初呈现油渍状小斑点,扩大后为淡绿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后变黄枯死。潮湿条件下,叶背面产生一层白色霜霉状物。葡萄病害—葡萄霜霉病(一)症状识别

新稍发病开始为水渍状半透明斑点,后变为略凹陷、黄色至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白色霜霉状物,病稍扭曲枯死。葡萄病害—葡萄霜霉病(一)症状识别

幼果染病后,从果梗开始发病,病部褪色、变硬下陷,出现白色霜状霉层,随后皱缩脱落。葡萄病害—葡萄霜霉病(二)病原识别

葡萄病害—葡萄霜霉病1.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2.分生孢子3.被害组织中卵孢子4.卵孢子萌发5.游动孢子病原为葡萄单轴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菌丝管状。孢子囊椭圆形,透明,着生在树枝状的孢囊梗上。孢囊梗一般4~6枝,呈束状,无色,单轴分枝3~6次,分枝处呈直角,分枝末有2~3个短的小梗,圆锥状,末端钝,孢子囊即着生在小梗上。每个孢子囊产生4~8个游动孢子,有双鞭毛,能游动。游动孢子为单细胞,呈肾形。(三)发生特点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或随病叶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越冬后的卵孢子,降雨量达10mm以上,土温15℃左右时即可萌发,产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叶片上,通过气孔侵入。病菌侵入寄主后,经过一定的潜育期,即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在整个生长季节可以进行多次再侵染。葡萄病害—葡萄霜霉病(三)发生特点

霜霉病孢子囊需要在水中萌发而只有在水中,霜霉病的孢子囊才能萌发。霜霉病菌完成侵入到显症需要的条件是叶片湿润2~3h以上;20℃条件下,霜霉病的潜伏期最短2~3d,而病斑出现的高峰期是叶背湿润后的5~7d。霜霉病喜欢凉爽温度霜霉病孢子囊适宜的萌发温度在20℃上下。30℃时孢子囊仅能存活6h,42.8℃下,霜霉病孢子囊在白天会被杀死。在18~22℃的水中,孢子囊萌发率最高,30℃和35℃下孢子囊均不能萌发。葡萄病害—葡萄霜霉病(三)发生特点

在长江以南地区,全年有2~3次发病高峰,第一次在梅雨季节,第二次在8月中下旬。个别年份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还会出现一次高峰。浙江杭州一般在9月上旬开始发病,10月上旬为发病盛期。沈阳地区一般7~8月开始发病,9~10月为发病盛期。葡萄霜霉病的流行与天气条件有密切关系,多雨、多雾的潮湿天气有利本病发生。高温、干旱的年份发生较少。美洲种葡萄、圆叶葡萄较抗病,欧亚种葡萄较感病。果园地势低洼,栽植过密,栅架过低,荫蔽,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树势衰弱等均有利于发病。葡萄病害—葡萄霜霉病(四)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及时清除菌源。合理密植、合理施肥

、及时排水、摘心、修剪、绑蔓、除草,清除病残叶、冬季修剪后彻底清除病残体。葡萄发芽前,可在植株和附近地面喷1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杀灭菌源,减少初侵染。

(2)药剂防治

从6月上旬坐果初期开始,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6%氧化亚铜悬浮剂1000倍液等药剂预防。葡萄病害—葡萄霜霉病(四)防治方法

(2)药剂防治在霜霉病发生初期进行防治,可用:

1:1:240波尔多液、

69%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72.2%霜霉威水剂500倍液、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90%三乙膦酸铝可溶性粉剂500~1000倍液、

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15天一次,共喷2~3次。喷雾时要注意叶片正面和背面都要喷洒均匀。为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杀菌剂应交替使用。葡萄病害—葡萄霜霉病葡萄缺节瘿螨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目录为害特点12形态识别3

发生规律4防治方法葡萄虫害—葡萄缺节瘿螨(一)为害特点过去称葡萄锈壁虱,习称毛毡病。习惯上把其列入病害。实际是一种螨害。属蛛形纲,真螨目,瘿螨科。主要为害葡萄叶部,发生严重时,也为害嫩梢、幼果、卷须、花梗等。被害株叶片萎缩,枝蔓生长衰弱,产量减少。葡萄虫害—葡萄缺节瘿螨(一)为害特点

葡萄缺节瘿螨唾液中含有各种生长调节物质,这些物质在瘿螨取食时随其唾液进入植物组织,促使受害周围组织细胞增生,形成密布的丛枝症状。葡萄虫害—葡萄缺节瘿螨(一)为害特点叶片受害以小叶和新展叶片受害重。初于叶背出现苍白色病斑,致叶表面隆起,叶背面密生一层很厚的毛毡状绒毛。受害严重的病叶皱缩、变硬,叶面凹凸不平,有时干枯破裂,致叶片早期脱落。(二)形态识别

虫体很小,体长0.2mm,宽约0.05mm,长蠕形,体白色或浅灰色,近头部具两对软足,头胸背板角形,背板具网状花纹,背中线长为背板长之1/3,略呈波纹,亚背线数条,背毛瘤小,位于板后缘前方,背毛长缩小。腹部细长,约有80个节环纹组成。其环纹又由许多暗色长椭圆形瘤排列而成,卵球形,淡黄色。葡萄虫害—葡萄缺节瘿螨(三)发生规律葡萄缺节瘿螨年生3代,以成螨在芽鳞的茸毛、枝蔓的粗皮缝等处潜伏越冬,以枝蔓下部或一年生嫩枝芽鳞下茸毛上虫量居多。春天随葡萄芽萌动,缺节瘿螨从芽内爬出,迁移至嫩叶背面绒毛间潜伏,不侵入组织,自叶内吸取养分,刺激叶片茸毛增多。6~7月危害重,秋后成螨潜入芽内越冬。葡萄虫害—葡萄缺节瘿螨(四)防治方法(1)防止苗木传播。从病区引苗必须用温汤消毒,先用30~40℃热水浸5~7分钟,再用50℃热水浸泡5~7分钟可以杀死潜伏瘿螨。

(2)秋后彻底清洁葡萄园。把病叶收集起来烧毁。葡萄缺节瘿螨进入越冬后及早春活动前,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喷洒枝干效果很好。葡萄虫害—葡萄缺节瘿螨(四)防治方法(3)葡萄发芽后喷洒: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40%久效磷乳油1500倍液、10.5%久效·氯氰乳油(虫螨敌)2000-3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15%扫螨净乳油3000-4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500-3500倍液。葡萄虫害—葡萄缺节瘿螨葡萄灰霉病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目录症状识别12病原识别3发生特点4防治方法(一)症状识别

灰霉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葡萄生长和贮藏的重要病害。目前在河北、山东、辽宁、四川、上海等地发生严重。葡萄病害—葡萄灰霉病(一)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花序、幼果和已成熟的果实,有时亦为害新梢、叶片和果梗。叶片上产生淡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亦长出鼠灰色霉层。葡萄病害—葡萄灰霉病(一)症状识别

新梢上产生淡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亦长出鼠灰色霉层。葡萄病害—葡萄灰霉病(一)症状识别

花穗和刚落花后的小果穗易受侵染,发病初期被害部呈淡褐色水渍状,很快变暗褐色,整个果穗软腐,潮湿时病穗上长出一层鼠灰色的霉层。葡萄病害—葡萄灰霉病(一)症状识别

成熟果实及果梗被害,果面出现褐色凹陷病斑,很快整个果实软腐,长出鼠灰色霉层,果梗变黑色,不久在病部长出黑色块状菌核。葡萄病害—葡萄灰霉病(二)病原识别

无性态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细长,灰黑色,呈不规则的树状分支。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卵圆形。菌核褐色,形状不规则。葡萄病害—葡萄灰霉病(三)发生特点

以菌核、分生孢子和菌丝体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翌春在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花穗上。初侵染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又靠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温度和湿度条件温度:15~25℃,是菌丝生长和孢子侵入合适温度,最适温度20℃。超过30℃孢子不萌发。35℃以上菌丝不生长。湿度:湿度在80%以上或水滴中萌发最好,菌丝生长也最好。60%以下的湿度,灰霉病发病率显著降低。

葡萄病害—葡萄灰霉病(三)发生特点

该病有两个明显的发病期:第一次发病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开花前及幼果期)主要为害花及幼果,造成大量落花落果。第二次发病期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

排水不良,土壤黏重,枝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均能促进发病。葡萄病害—葡萄灰霉病(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彻底清园,春季发病后,摘除病花穗。适当增施磷、钾肥,防止枝梢徒长,适当修剪,增加通风透光。(2)药剂防治开花前喷1~2次药剂预防,喷洒1:1:200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800倍液等,有一定的预防效果。4月上旬葡萄开花前,可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l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药剂预防。葡萄病害—葡萄灰霉病(四)防治方法

(2)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可用40%嘧霉胺悬浮剂1500~1700倍液、30%爱苗乳油(苯醚甲环唑.丙环唑)5000倍液、50%腐霉利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6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间隔10~15天,连喷2~3次。葡萄病害—葡萄灰霉病葡萄黑痘病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目录症状识别12病原识别3发生特点4防治方法(一)症状识别

别名:疮痂病、鸟眼病。葡萄黑痘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此病分布广,发生普遍,我国所有的葡萄产区几乎均有发生。以北方沿海和春夏多雨潮湿的长江流域及黄河故道地区发生最为严重。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叶柄、果柄和果实。造成葡萄新梢和叶片枯死,果实品质变劣,产量下降,损失很大。葡萄病害—葡萄黑痘病(一)症状识别

嫩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红褐色斑点,周围有褪绿晕圈,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呈灰白色,边缘褐至深褐色,后期常沿叶脉发展并形成星芒状空洞,这是此病的一个显著特征。葡萄病害—葡萄黑痘病(一)症状识别

新梢、叶柄、果柄发病形成长圆形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间凹陷开裂,呈灰黑色,边缘紫褐,数斑融合,常使新梢上段枯死。葡萄病害—葡萄黑痘病(一)症状识别

葡萄病害—葡萄黑痘病叶柄病斑融合(一)症状识别

葡萄病害—葡萄黑痘病

叶脉感病叶片皱缩畸形(一)症状识别

绿色幼果发病,出现深褐色斑点,渐成圆形稍凹陷、周围紫褐色、中部灰白色,如鸟眼状病斑。后期病斑常硬化,龟裂,果实变小,味酸,失去食用价值。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并溢出灰白色黏液。葡萄病害—葡萄黑痘病(一)症状识别

果粒后期受害常开裂畸形。成熟果粒受害,只在果皮表面出现木栓化斑,不深入果肉。葡萄病害—葡萄黑痘病(二)病原识别

葡萄黑痘病有性世代病原菌是葡萄痂囊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痂囊腔菌属。无性阶段为葡萄痂圆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痂圆孢菌属。病菌的无性阶段致病。病菌在病斑的外表形成分生孢子盘,半埋生于寄生组织内。分生孢子盘含短小、椭圆形、密集的分生孢子梗。顶部生有细小、卵形、透明的分生孢子。葡萄病害—葡萄黑痘病

菌丝及菌丝层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盘(三)发生特点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在病枝梢、叶痕或病残组织上越冬,病菌生活力很强,在病组织可存活3~5年。次年春季气温升高,葡萄开始萌芽展叶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葡萄开始萌动、展叶、开花,病菌即可开始初侵染,6月中、下旬以后,气温升高,如有较多的降雨,植株可受到严重为害,此时是盛发高峰期。秋季又有一次生长旺季,大量抽出新的枝梢,黑痘病又出现一个发病高峰期。葡萄病害—葡萄黑痘病(三)发生特点

一般在开花前后发病。幼果期为害较重。在葡萄发育后期黑痘病多发生在新蔓或叶片上,果实发生很少。

葡萄黑痘病的流行,与降雨空气湿度及幼嫩组织情况有密切关系,尤其以春季和初夏的雨水多关系最大。葡萄抽蔓、展叶和幼果期连续降雨,或潮湿的南方或沿海地区为害较严重。多雨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传播、萌芽和侵入,同时又造成再生组织生长迅速,组织幼嫩,此病发生严重。果园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枝叶郁闭,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引起徒长,成熟期延迟,易发病。葡萄病害—葡萄黑痘病(四)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清除菌源。冬季剪除病梢,摘除僵果,刮除主蔓上翘裂的枯皮,扫除病落叶、病穗,集中烧毁。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结合夏季修剪,及时绑蔓,去除副梢、卷须和过密的叶片。适当疏花疏果,控制果实负载量。(2)苗木消毒新建果园,所用苗木或接穗、插条,用10%~15%硫酸铵溶液、3%~5%硫酸铜溶液浸泡1~5min后定植。(3)葡萄芽鳞膨大,但尚未出现绿色组织时,喷布铲除剂,如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80%五氯酚钠原粉稀释200~300倍液、10%硫酸亚铁加1%粗硫酸。葡萄病害—葡萄黑痘病(四)防治方法

(4)喷药保护葡萄开花前、落花后及果实黄豆粒大时各喷药1次,葡萄展叶后至果实着色前喷药。

40%多菌灵·硫磺悬乳剂600倍液;

50%咪鲜胺锰络合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70%氢氧化铜悬浮剂600~8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注意:若遇下雨,要及时补喷。控制了春季发病高峰后,还应注意控制秋季发病高峰。葡萄病害—葡萄黑痘病葡萄褐斑病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目录症状识别12病原识别3发生特点4防治方法(一)症状识别

葡萄褐斑病又名斑点病。有大褐斑病和小褐斑病。葡萄褐斑病分布广泛,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和为害,以多雨潮湿的沿海和江南各省发病较多。葡萄病害—葡萄褐斑病(一)症状识别

大褐斑病:叶片上形成不规则形、圆形或多角形,边缘红褐色,中部深褐色,直径3~10mm的病斑。病斑背面暗褐色,后期长出霉状物,严重时,叶片干枯破裂、脱落。葡萄病害—葡萄褐斑病(一)症状识别

小褐斑病在叶片上呈现深褐色、直径2~3mm的小斑,边缘色深,中间色稍浅,病斑背面长出黑色霉状物。葡萄病害—葡萄褐斑病(二)病原识别

葡萄病害—葡萄褐斑病

大褐斑病病原称葡萄假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小,球形。分生孢子梗紧密成束,孢梗束下部紧密,上部散开。分生孢子梗暗褐色,不分枝,多个隔膜,曲膝状,具齿突。分生孢子顶生,褐色至暗褐色,倒棍棒形,具喙,直立或稍弯曲。

1.孢梗束2.分生孢子(二)病原识别

葡萄病害—葡萄褐斑病

小褐斑病病原称座束梗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无色,半球形。分生孢子梗疏散不成束,暗褐色,直或稍弯曲,隔膜多,近顶端膝曲状,孢痕明显。分生孢子圆筒形或椭圆形,直或稍弯曲,暗褐色。1.分生孢子梗2.分生孢子3.寄生角质层(三)发生特点

病菌在落叶中越冬。翌年春天,气温升高遇降雨或潮湿条件,越冬菌或孢梗束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风雨传播到叶片上,由叶背气孔侵入。发病时间一般为5~6月,7~9月为发病盛期。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重,高温高湿条件宜发生。发病通常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发生最盛。

葡萄园管理粗放、不注意清园或肥料不足,树势衰弱易发病。果园地势低洼、潮湿、通风不良、挂果负荷过大发病重。葡萄病害—葡萄褐斑病(四)防治方法

(1)秋后清除果园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菌源。(2)增施有机肥料,促进树势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病力。(3)发病初期喷洒1:0.5:20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10~15d喷1次,连续喷2~3次。喷药时注意下部叶片。葡萄病害—葡萄褐斑病葡萄房枯病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目录症状识别12病原识别3发生特点4防治方法(一)症状识别

葡萄房枯病又名穗枯病、粒枯病。主要为害果粒、果梗及穗轴,发生严重时也能为害叶片。葡萄病害—葡萄房枯病(一)症状识别

发病初期,先在果梗基部产生淡褐色病斑,扩大后变为褐色,蔓延到果粒与穗轴上,使穗轴萎缩干枯。葡萄病害—葡萄房枯病(一)症状识别

果粒发病,先以果蒂为中心形成淡褐色同心轮纹状病斑,有时轮纹不明显,果蒂失水皱缩,果粒腐烂变褐色,病斑表面散生黑色小粒点,后果粒干缩成灰褐色僵果。病果穗挂在树蔓上可长期不落。葡萄病害—葡萄房枯病(二)病原识别

有性世代称葡萄囊孢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称葡萄房枯大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囊壳扁球形,黑褐色。子囊无色,圆柱形。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分生孢子器椭圆形,暗褐色。分生孢子梗短小,圆筒状,单胞,无色。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葡萄病害—葡萄房枯病1.分生孢子器2.分生孢子3.侧丝(三)发生特点

病菌在病果或病叶上越冬。第二年5~6月释放出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靠风雨传播侵染,多雨高温最易发病。发病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4~28℃。一般年份6~7月开始发病,近成熟时发病最重。葡萄果穗一般在7月份开始发病,果实近成熟期发病较重。植株营养不良及结果过多,土壤过湿等均易发病;管理粗放,植株生长势弱、郁闭潮湿的葡萄园发病重。巨峰较感病。葡萄病害—葡萄房枯病(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细致修剪,剪净病枝、病果穗;深埋落叶、及时清除病残体,进行深埋或烧毁;注意排水,及时剪副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增施有机肥,多施磷、钾肥,培育壮树,提高抗病能力。

葡萄病害—葡萄房枯病(四)防治方法

(2)药剂防治葡萄上架前喷洒3~5度石硫合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减少越冬病源。展叶后果穗形成期开始喷药,可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1500~2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葡萄病害—葡萄房枯病葡萄二点叶蝉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目录为害特点12形态识别3

发生规律4防治方法葡萄虫害—葡萄二点叶蝉(一)为害特点葡萄二点叶蝉,又名葡萄斑叶蝉、葡萄小叶蝉、葡萄二星浮尘子。以成虫、若虫聚集在叶背吸食汁液,被害叶片初呈现白色小点,严重时叶片苍白或焦枯,提早脱落,影响枝条成熟和花芽分化。(二)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2mm左右,全体黄白色。头部向前突出呈三角形,其上及小盾片上各有2个黑斑。初孵若虫白色,老熟黄色,有明显黑色翅芽。葡萄虫害—葡萄二点叶蝉(三)发生规律

1年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以成虫在葡萄园附近的杂草、落叶和石缝等处越冬。待葡萄展叶后,成、若虫多在叶背危害。成虫卵散产于叶背叶脉及绒毛中。葡萄虫害—葡萄二点叶蝉(四)防治方法(1)结合冬季清园,清除落叶、杂草等,消灭越冬虫源。(2)在第一代若虫发生期,可喷洒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防治。葡萄虫害—葡萄二点叶蝉葡萄斑衣蜡蝉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目录为害特点12形态识别3

发生规律4防治方法葡萄虫害—葡萄斑衣蜡蝉(一)为害特点葡萄斑衣蜡蝉,俗称花蹦蹦。成、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吸取嫩叶、枝干、果实汁液,造成嫩叶穿孔或破裂。其排泄物撒于枝、叶和果实上,引起煤污病发生,影响光合作用,降低果品质量。(二)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5~20mm,雄虫较小。前翅革质,基半部淡褐色,端部黑色。体翅常被白色蜡粉。成熟若虫体长约13mm,体背红色,有白斑,翅芽显露。葡萄虫害—葡萄斑衣蜡蝉(三)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卵在葡萄蔓下侧面或树干、主枝背阴面越冬。4月中旬卵孵化为若虫。1~3龄在萄葡叶和嫩梢上刺吸危害,4龄则转向苦楝、臭椿上危害。6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在葡萄上吸食果汁,8月中旬开始交配、产卵。一般每块卵有40~50粒,多时可达百余粒,卵块排列整齐,覆盖自蜡粉。成、若虫均具有性,飞翔力较弱,但善于跳跃。葡萄虫害—葡萄斑衣蜡蝉(四)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果园不用苦楝和臭椿作行道树、防风林和庭园绿化树。结合冬季修剪,春季复剪,清园等工作,在幼虫尚未孵化前,剥除老皮,刷除卵块,是最经济,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葡萄虫害—葡萄斑衣蜡蝉(四)防治方法2.药剂防治:

清园时,用15%吡虫啉.功夫乳油1500倍等具有内吸性的杀虫剂,加入48%毒死蜱1500倍,喷雾防治;

卵孵盛期用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在若、成虫发生期,可选用吡虫啉.功夫乳油1500倍液,或600克/升吡虫啉4000倍液喷雾防治;在成虫交尾,产卵时,正值葡萄采收,可选用苦参碱等生物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集中杀灭。葡萄虫害—葡萄斑衣蜡蝉葡萄白腐病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目录症状识别12病原识别3发生特点4防治方法葡萄病害—葡萄白腐病(一)症状识别

别名:腐烂病、水烂病、烂穗病葡萄白腐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北部地区。为害果穗、穗轴、果粒、枝蔓和叶片。主要为害果穗果粒,引起烂穗,发病严重时遍地落果烂果,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60~80%,病害也能为害枝条和叶片。(一)症状识别

果粒发病,多从果柄处开始,初为淡褐色软腐,以后整果密布灰白色小粒点,病果腐烂,极易脱落,或失水干缩成僵果,悬挂树上不脱落。葡萄病害—葡萄白腐病(一)症状识别

果粒变褐腐烂表面密生灰白色小颗粒病果失水成干缩僵果葡萄病害—葡萄白腐病(一)症状识别

枝蔓或一年生苗受害,多在有机械伤或接近地面的部位发病,最初出现水浸状、红褐色、边缘深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展成沿纵轴方向发展的长条形病斑,色泽由浅褐色变为黑褐色,病部稍凹陷,病斑表面密生灰色小粒点。葡萄病害—葡萄白腐病(一)症状识别

枝蔓病斑葡萄病害—葡萄白腐病(一)症状识别

叶片受害,先从植株下部近地面的叶片开始,多在叶尖、叶缘或有损伤的部位形成淡褐色、水渍状、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并略具同心轮纹,散生灰白色至灰黑色小粒点,且以叶脉两边居多,后期病斑干枯易破裂。葡萄病害—葡萄白腐病(二)病原识别

病菌为无性态为白腐垫壳孢,半知菌亚门垫壳孢属。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灰褐色至暗褐色,底部壳壁凸起呈丘形,其上着生不分枝、无分隔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单胞、卵园形至梨形一端稍尖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初无色,随成熟度的增长而逐渐变为淡褐色,内含1~2个油球。葡萄病害—葡萄白腐病1.分生孢子器2.分生孢子(三)发生特点

主要在病残体上于地表和土壤中越冬,也能在枝蔓病组织上越冬,成为来年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靠雨水溅散传播,经伤口或皮孔侵入而形成初次侵染。前期主要危害枝叶,6月以后主要危害果实。一般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至8月为盛发期。多雨年份,高湿发病严重,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遇暴风雨或雹害及虫伤后,更易发病。果实进入着色期和成熟期后,近地面的果实易发病.葡萄病害—葡萄白腐病(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1)加强栽培管理50cm以下不留果穗;及时摘心、绑蔓和中耕除草。注意雨后果园排水,降低田间小气候的湿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口,增施有机肥料,花后对果穗进行套袋,以保护果实。(2)清除病源生长季节及时剪除病叶、病穗、病果、病蔓等;冬季修剪后,将病残体和枯枝落叶深埋或烧毁。葡萄病害—葡萄白腐病(四)防治方法

2.药剂防治

(1)地面撒药重病园于发病前地面撒药。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2份,混合均匀,每公顷用15~30kg混合药,拌砂土375kg,撒施果园土表。(2)药剂防治掌握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葡萄病害—葡萄白腐病葡萄白粉病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果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目录症状识别12病原识别3发生特点4防治方法(一)症状识别

葡萄白粉病是北方干旱种植区发生的一种病害,近几年随着栽培面积扩大,白粉病危害程度逐渐上升,影响果品产量、质量下降,给果农造成很大的损失。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及果实等部位,以幼嫩组织最敏感。葡萄病害—葡萄白粉病(一)症状识别

葡萄展叶期叶片正面产生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黄色或褪绿小斑块,病斑正反面均可见有一层白色粉状物,粉斑下叶表面呈褐色花斑,严重时全叶枯焦。葡萄病害—葡萄白粉病(一)症状识别

新梢和果梗及穗轴初期表面产生不规则灰白色粉斑,后期粉斑下面形成雪花状或不规则的褐斑,可使穗轴、果梗变脆,枝梢生长受阻。葡萄病害—葡萄白粉病(一)症状识别

幼果现褐绿斑块,果面出现星芒状花纹,覆盖一层白粉状物,病果停止生长,有时变成畸形,果肉味酸,开始着色后果实在多雨时感病,病处裂开,后腐烂。葡萄病害—葡萄白粉病(二)病原识别

葡萄病害—葡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