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心理健康2011_第1页
第一讲心理健康2011_第2页
第一讲心理健康2011_第3页
第一讲心理健康2011_第4页
第一讲心理健康20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陈丽君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心理学是什么(兼论学科性质)心理学不是什么1心理学的过去23大学生心理健康5现代健康观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4你眼中的心理学家是什么样子的?举几个生活中与心理学有关的例子。互动空间一、心理学是什么--可能的回答1、心理学家知道你在想什么纠正:心理学家要做的是探索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和意志等。2、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纠正: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心理学与心理咨询钱铭怡:去医院就医时应当什么问题找什么门诊。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就要去看神经科;精神分裂症等重要性精神病要看精神科,神经症、抑郁症要看心理治疗门诊,一般性的心理问题要看心理咨询门诊。3、心理学只研究变态的人纠正:大多数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正常人。有些人把心理学家与精神病学家混淆了。4、心理学家会催眠纠正:催眠术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一种方法,并非心理学家的“招牌”本领,大多数的心理学家工作并不涉及催眠术,他们更喜欢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5、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纠正:梦的分析只是精神分析流派所使用的治疗技术之一,是心理学工具箱里的一个起子。6、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纠正:1982年ISCU(国际科学联合会)接收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为其会员协会。7、心理学就是常识吗?从以下几个例子来分析这个问题。(1)做梦用多长时间?A一秒钟的几分之一B几秒钟C一两分钟D若干分钟E几个小时(2)你隔多长时间做一次梦?A难得或者从来不做梦B大约每隔几夜一次C大约每夜一次5岁的瑶瑶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忙,便走了进去。厨房的桌子上放着完全相同的两瓶牛奶。她看到妈妈打开其中一瓶,把里面的牛奶倒进一个大玻璃坛子里。她的眼睛溜溜地转,目光从那只装满牛奶的瓶子转为坛子,这时候妈妈突然记起她在一本儿童发展心理学书上读到的情况,便问“瑶瑶,是瓶子里德牛奶多还是坛子里德牛奶多?”瑶瑶可能回答:A瓶子里的多B坛子里的多C一样多天生的盲人在晚年恢复视力,在拆除绷带的头几天里,你认为这样的人:A什么也看不见B看到的只是一片模糊C只看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影子在晃动D只有在触摸一下并看一看之后才能认清东西E看到的一切东西全都上下颠倒F不用触摸就可以认出熟悉的东西知识经验对知觉的作用知觉概念:以往对知觉的理解,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产生的,将知觉看成是刺激在神经系统或者大脑留下的烙印。现在认为:知觉依赖于感觉,感官接受外界的信息刺激形成感觉,在已有知识经验参与下,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和解释),得到对事物的认识。AC13121314听觉证明:

歌曲1歌曲2缘由说明

一群朋友准备把一些钱作为共同资金在赛马会上花掉。在每次比赛前他们分别写出赌注的意见。然后集中商讨,作为全组决定。在每项比赛上,最慎重的决定是一点赌金也不押,较为冒险的决定是在最可能获胜的马上押少量的赌金,而非常冒险的决定是在不大可能获胜的马上押大量的赌金。与个人意见的平均情况相比,全组的决定可能:A更慎重B更冒险二、心理学的过去

---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和一个名字。---墨菲

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心理学名称Psychology是由希腊文psyche与logos两个词演变而来的,前者意思是心灵,后者意思是讲述,合起来就是阐述心灵的学问。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定义的演变19世纪末,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心理活动的科学。20世纪20~60年代,心理学被界定为: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70年代:心理学是对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转变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

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简单的单元构成的,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把心理活动分解为一些心理元素。民族心理学反应了两种研究取向

意识还是行为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首先向冯特的心理学提出挑战。---主张放弃意识,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意识的内在的,行为是外显的,研究行为是使心理称为真正学科的途径。发表了《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正式登台。旧行为主义S-R困境新行为主义S-0-R认知心理学带来的革命与行为主义比较,从研究对象来看,“认知心理学抛弃了行为主义的一个重要观念:只有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认为心理学不仅应该而且可能用客观方法来研究内部的心理过程。”(彭聃龄等,1990,p.11)三、心理学是什么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对心理现象的研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体心理现象的粗略分类1、从动态--稳态纬度的划分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2、从是否觉知到可分为意识潜意识3、从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可分为心理行为心理过程动态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过程(收放自如的表演天才)

动机情绪过程(需要)意志过程贝克斯顿(Boxton)在美国麦吉利大学所做的感觉剥夺研究,募集了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参加实验的人。志愿者每天躺在床上睡觉,并有每天20美元的酬劳。他们可以自己决定何时退出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观察窗空气调节装置扬声器记录生理数据的导线护目镜耳机麦克风手铐感觉剥夺实验实验结果大多数被试在实验开始后24—36小时内要求退出,没有人坚持72小时以上。

实验过程睡觉厌倦、不安制造刺激出现幻觉唱歌吹口哨自言自语?研究人员认为:维持大脑觉醒状态的中枢结构——网状结构需要得到外界的刺激以维持一个激活的状态。当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自己产生刺激。感觉剥夺实验实验证明,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心理状态相对稳定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这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状态。例如:灵活呆滞喜悦郁闷信心犹豫由一定的动态过程而来心理特征经常出现经常出现的稳定特点认知特征---智力认知风格认知风格

独立性、自主性;依赖性人格特征经常出现的稳定特点娴静时如母猪照镜行动出若河马发疯恋爱时如石人沉思表白时如生嚼蜡烛回首间如巨蟹横行行动起象海龟漫步黄色和蓝色的圆形哪个大?2、觉知--无觉知纬度意识觉知到的知、情、意觉知到的自我、非我及其相互关系潜意识本能3、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Behavior)有机体一切可测量的反应有一定的心理加工(意识或者是潜意识)才能诱发一定的行为反应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事实、规律、结构、机能的实证科学。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如实反映事件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可复制性系统性可证伪性描述心理事件揭示心理规律探明心理结构确定心理机能心理学是什么(二)、心理学的多样性研究内容的多样性研究取向的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机构的多样性研究内容的多样性从学科内容来看基础领域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学史研究内容的多样性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司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服装心理学消费心理学

广告心理学

……研究取向的多样性生物学的研究取向(biologicalperspective)探讨心理事件与脑、神经系统的活动及基因相对应,力求说明心理现象的神经生物基础。采用的方法:损毁法与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和事件相关电位,单个神经元记录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遗传学方法等。已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不能全面解释心理现象。给下丘脑予刺激快乐中枢?痛苦中枢?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研究取向的多样性认知的研究取向(cognitiveperspective)关注认知过程的信息加工机制,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基本假设前提是:

1、只有通过对心理过程的研究才能充分了解有机体在做什么;

2、强调用客观的途径来研究心理过程。研究取向的多样性人本主义的研究取向(humanisticperspective)关注人类的潜能和积极的人生,强调人是自己命运的行动者,自己生活的建造者,能自由地作出选择和制定目标,并能解释自己的生活选择。强调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那些特征,如自我实现等高级动机。研究正常人和成功人士的心理与行为。

研究取向的多样性心理动力学的研究取向(psychodynamicperspective)关注个体的潜意识动力因素,如内驱力、冲突与本能等。研究精神病患者,采用诠释学方法。研究取向的多样性社会文化的研究取向(culturalperspective)关注社会文化因素怎样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形成过程。心理与行为模式取决于他们所归属的特定文化模式和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研究方法是调查社会文化与心理及行为模式的相关。研究方法的多样性14大类52种方法1.文化模式研究1.社会规范分析2.成语、格言、文艺作品分析3.语言分析4.心理描述(形容词核对、量表分析)

2.生理记录5.遗传分析6.生物化学相关物7.内分泌研究8.体型9.面型、动作分析3.社会记录10.个人档案记录(学校、医院、工职、资历、组织等)11.工作分析12.时间分配13.行为频率14.社会测量学15.拓扑心理学(对人、对阻碍物的反应)4.个人记录16.日记17.自学系统指导18.个人信件19.主题写作5.表情活动20.第一印象21.外表过细分析(快速摄影分析)22.外表模式分析23.字相学24.风格分析6.量表25.等级量表26.记分量表27.心理图示7.标准化测验28.标准化问卷29.心理测量(动作测验、迷律测验、语言测验等)30.行为量表(想像、联想、情境测验等)克瑞奇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出发,依据体型、皮肤、腺体来划分人格类型,发现瘦长型、肥胖型和筋骨型的人具有不同的气质特点。研究方法的多样性14大类52种方法8.统计分析31.差别心理学32.因素分析33.内部因素分析9.生活情境微型34.时间样本35.职业微型36.欺骗性情境10.实验室实验37.一元记录38.多元记录11.预测39.外观预报40.趋势预报12.深层分析41.精神科晤谈42.自由联想43.梦的分析44.催眠术45.潜意识书写46.幻想分析13.理想型47.理解的图式48.文艺性格分类14.综合法49.辨别法50.匹配法51.全过程分析52.个案分析研究机构的多样性美国心理学会(APA)包含53个分支,每个分支代表一个特定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表美国心理学会(APA)的分支机构1普通心理学(GeneralPsychology)2心理学教学(TeachingofPsychology)3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Psychology)4评价、测量和统计(Evaluation,Measurement,andStatistics)5行为神经科学和比较心理学(BehavioralNeuroscienceandComparativePsychology)6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Psychology)7人格和社会心理学(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8社会问题的心理学研究(PsychologicalStudyofSocialIssues)9心理学和艺术(PsychologyandtheArts)10临床心理学(ClinicalPsychology)11应用咨询心理学(ConsultingPsychology)表美国心理学会(APA)的分支机构12工业和组织心理学(IndustrialandOrganizationalPsychology)13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Psychology)14学校心理学(SchoolPsychology)15理论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Psychology)16公共服务中的心理学家(PsychologistsinPublicService)17军事心理学(MilitaryPsychology)18成人发展与老龄化(AdultDevelopmentandAging)19应用实验和工程心理学(AppliedExperimentalandEngineeringPsychology)20康复心理学(RehabilitationPsychology)21消费者心理学(ConsumerPsychology)22理论和哲学心理学(TheoreticalandPhilosophicalPsychology)表美国心理学会(APA)的分支机构23行为实验分析(ExperimentalAnalysisofBehavior)24心理学史(HistoryofPsychology)25社区心理学(CommunityPsychology)26精神药理学和药物依赖(PsychopharmacologyandSubstanceAbuse)27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28心理催眠(PsychologicalHypnosis)29各州心理学常务联会(StatePsychologicalAssociationAffairs)30人本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31智力缺陷和发展障碍(MentalRetardationand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32人口与环境心理学(PopulationandEnvironmentalPsychology)33女性心理学(PsychologyofWomen)表美国心理学会(APA)的分支机构34宗教心理学(PsychologyofReligion)35儿童、青少年和家庭服务(Child,Youth,andFamilyServices)36健康心理学(HealthPsychology)37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38临床神经心理学(ClinicalNeuropsychology)39心理学和法律(PsychologyandLaw)40独立从业的心理学家(PsychologistsinIndependentPractice)41家庭心理学(FamilyPsychology)42男女同性恋的心理学研究(PsychologicalStudyofLesbian,Gay,andBisexualIssues)43少数民族的心理学研究(PsychologicalStudyofEthnicMinorityIssues)44媒体心理学(MediaPsychology)表美国心理学会(APA)的分支机构45锻炼和运动心理学(ExerciseandSportPsychology)46和平心理学(PeacePsychology)47团体心理学和团体治疗(GroupPsychologyandGroupPsychotherapy)48成瘾(Addictions)49男性和男性化的心理学研究(PsychologicalStudyofMenandMasculinity)50国际心理学(InternationalPsychology)51临床儿童心理学(ClinicalChildPsychology)52幼儿心理学(PediatricPsychology)53药物疗法(Pharmacotherapy)小结心理学是人类认识自己的一门学问,随人类实践活动的扩大,人类对自己认识的加深,心理学将会更加多样性,即对心理的事实、机制规律和功能的认识更深刻。现代健康观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一、现代健康观念

1.健康观念的演变

2.健康的新概念

3.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辩证统一心理健康含义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能高效而愉快地适应心理健康应是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适应良好,具有生命活力,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而绝非仅仅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健康表现为积极性、创造性和人格统一,有行动热情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各种心理健康的标准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四种特质:

(1)积极的自我观;(2)恰当地认同他人;(3)面对和接受现实;(4)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马斯洛和心理学家密特尔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3)自己的生活和理想是否切合实际;(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否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斯柯特(Scott,1968)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一般的适应能力2.自我满足的能力(生理和社会需求)3.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社会定位)4.智慧能力(知觉的准确性)5.对他人的积极态度(他人亲人)6.创造性7.自主性8.完全成熟(心理断乳)9.对自己的有利态度(自尊和幸福感等)10.情绪与动机的控制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心理健康包括七个方面:“成熟人性观点”(1)自我意识广延;(2)良好的人际关系;(3)情绪上的安全性;(4)知觉客观;(没有幻觉)(5)具有各种技能,并专注于工作;(6)现实的自我形象;(7)内在统一的人生观。

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不仅指个体社会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WHO1948)健康的新概念健康的新概念请在此键入您自己的内容请在此键入您自己的内容健康的新概念具体说来,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基本条件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预防

相关的几个概念心理与心理素质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大方面。

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的禀赋为基础,在环境的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认识过程等智力因素,也包括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倾向及心理特征等非智力因素。

相关的几个概念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心理素质往往指个体知、情、意和个性等特征,是内在的;心理健康则是指个体对心理素质的整和所表现出来的持续、高效、满意的状态,是外显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表现形态。1.智力正常2.健康的情绪3.和谐的人际关系4.统一的人格5.积极的意志品质6.能够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智力是一个人认识能力与活动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

IQ=MA(心理年龄)/CA(实际年龄)X100

0~6970~7980~89100±10110~119120~129130+2.2﹪6.7﹪16.1﹪50﹪16.1﹪6.7﹪2.2﹪

弱智临界迟钝正常聪明优秀超常研究发现:17位天才人物IQ平均高达166

伽利略185达芬奇180莫扎特165马丁..路德170笛卡尔180康德175歌德210牛顿190伏尔泰190健康的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标准:

1.愉快情绪多于不愉快情绪

2.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3.情绪反应是由适当的原因引起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标准:文化差异

1.乐于与人交往

2.保持独立的人格

3.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4.宽以待人\乐于助人5.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6.交往动机端正统一的人格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标志:

1.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理念……

2.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3.既不自视清高、也不自轻自贱。4.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

积极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表现:

1.行为具有较高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2.能应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问题

3.遇困难或挫折能主动克服困难能够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

个体应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要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学校、家庭2.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个体的生物变化因素3.心理因素

心理素质脆弱、个性缺陷、心理冲突、人生观不确定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特点:1.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增加1989年国家教委对12.6万学生抽样调查:20.23%92~95年对福建省在榕五所高校1267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轻度-61.56%中度-24.29%重度-1.58%2.心理疾病成为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3.心理疾病呈上升趋势4.神经症是主要的心理疾病,而重性精神病危害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变异产生的心理压力2.恋爱与性方面引起的情感激蕩3.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心理疑惧4.追求自我实现与现实相悖产生的心理冲突神经病=精神病?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的疾病,是由于感染、中毒、外伤、肿瘤、血管病变或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的神经系统及其附属结构的疾病。如:脑血管疾病、癫痫、中风、坐骨神经痛。精神疾病又称心理疾病,是一类以精神活动失调或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