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前五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起初苏美尔人用图形将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面下来,后来图形越来越简单,最后图形符号被固定下来形成文字。这说明楔形文字()A.与农业发展有关 B.是欧洲文化的代表C.是最古老的文字 D.极力追求表音功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根据材料“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起初苏美尔人用图形将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面下来,后来图形越来越简单,最后图形符号被固定下来形成文字。”可知,楔形文字是由苏美尔人用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刻画而成,这反映了楔形文字与当时的农业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文化的代表,排除B项;楔形文字确实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但材料信息并未体现,排除C项;楔形文字具有象形文字的特征,具有表意功能,排除D项。故选A项。2.佛教提出“四种姓者,皆悉平等”,认为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种姓是对人民的欺诈。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婆罗门教势微,佛教得到了刹帝利、吠舍种姓阶层和底层人民的支持。由此可知,当时印度()A.佛教助推国家统一 B.神学思想走向衰落C.种姓制度遭到冲击 D.社会平等逐渐实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佛教与种姓制度。根据材料“佛教提出‘四种姓者,皆悉平等’,认为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种姓是对人民的欺诈。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婆罗门教势微,佛教得到了刹帝利、吠舍种姓阶层和底层人民的支持。”可知,佛教反对种姓制度,随着佛教在印度的影响扩大,种姓制度遭到冲击,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佛教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排除A项;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并不反对神学思想,排除B项;社会平等逐渐实现,与古印度的历史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亚历山大继位后,对帝国境内的希腊城邦,名义上恢复它们的自由,但实际上往往干预其内政,禁止它们扩大城市的领土。对鞭长莫及的地区,如小亚细亚的内陆高原和印度、中亚的一些地区,他仅要求当地的王公贵族承认他的统治权和征税权。这说明亚历山大()A.继承了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 B.采取因地制宜的统治策略C.尊重被征服地区的思想文化 D.推行特殊的专制君主政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四世纪希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亚历山大对希腊城邦和部分边远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策略,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想,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亚历山大对波斯帝国制度的继承,排除A项;亚历山大对边远地区的管控较为宽松,并不是尊重被征服地区的思想文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4.中世纪,英国封君封臣解除关系要举行一个正式的仪式,正式的归还象征着骑士领地的木棍、羊茅植物或其他物品,以解除封臣对封君的臣服关系。这反映了中世纪英国()A.封君受制于封臣 B.宗教伦理影响教化C.政权更迭较频繁 D.封建关系的契约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根据材料“中世纪,英国封君封臣解除关系要举行一个正式的仪式,正式的归还象征着骑士领地的木棍、羊茅植物或其他物品,以解除封臣对封君的臣服关系。”可知,中世纪英国封君封臣解除关系要举行一个正式的仪式,还需归还象征骑士领地的物品,这体现了封君封臣相互的契约性,D项正确;封君封臣解除关系的仪式并不能反映封君受制于封臣,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关于宗教伦理对教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权更迭,排除C项。故选D项。5.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开辟了通往各省的大道;各地重要城市也有道路相通,沿途也设有驿站,共900余处,形成了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驿站大臣和行省的驿站长官都由哈里发任命,并直接对他报告工作。这些举措旨在()A.推动帝国扩张 B.完善道路建设 C.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商贸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的巴格达。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开辟了通往各省的大道;……形成了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驿站大臣和行省的驿站长官都由哈里发任命,并直接对他报告工作。”可知,阿拔斯王朝修建和完善全国交通,各驿站大臣和行省的驿站长都对哈里发直接负责,哈里发通过这些举措旨在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完善道路建设是手段,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推动帝国扩张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促进商贸发展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6.如图所示是某高一学生归纳的高丽王朝的统治措施,横线处填写的内容应该是()A.发展庄园经济 B.迁都平壤 C.推行土地国有 D.建立幕府〖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高丽王朝的统治措施。根据材料“高丽王朝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除材料中所述措施之外,还推行土地国有,C项正确;发展庄园经济、建立幕府与中世纪日本有关,与高丽王朝无关,排除A项和D项;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排除B项。故选C项。7.“对中世纪的西非来说,这条商道是它跟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西非通过长途贸易引进新的作物,特别是棉花、靛蓝、洋葱等。这条商道的发展使北非和苏丹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早期城镇。”材料中“这条商道”指的是()A.地中海商路 B.大西洋商路 C.丝绸之路 D.撒哈拉商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撒哈拉商路。根据材料“西非通过长途贸易引进新的作物,特别是棉花、靛蓝、洋葱等。这条商道的发展使北非和苏丹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早期城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连通北非地中海沿岸国家与西非国家之间的商路是撒哈拉商路,D项正确;地中海商路是古代连接非洲和欧洲的商路,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大西洋商路是以大西洋为中心,连接世界的贸易网络,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丝绸之路是沟通欧洲和亚洲的商路,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他们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人的手指和脚趾合起来计算的,即20进位制。他们只用3个数字符号就能运算非常精确的天文历法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难题,这3个数字符号分别是圆点(表示1),一横(表示5),一个贝壳(表示0)。”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A.班图人 B.玛雅人 C.阿兹特克人 D.印加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玛雅文明。根据材料“他们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人的手指和脚趾合起来计算的,即20进位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玛雅人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B项正确;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A项;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都属于美洲文明的一部分,但是其文明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C项和D项。故选B项。9.16世纪初期,英国海盗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欧洲的东北方或西北方海域,他们几乎不去欧洲与美洲大陆往来的中心航道。这主要是因为()A.葡、西两国掌握海权优势 B.英国航海技术十分落后C.欧洲商路与贸易中心转移 D.英国受到价格革命冲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欧早期海上霸权。根据材料“16世纪初期,英国海盗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欧洲的东北方或西北方海域,他们几乎不去欧洲与美洲大陆往来的中心航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葡、西两国最早开始新航路开辟,控制了欧洲与美洲大陆往来的中心航道,因而英国海盗只能在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活动,A项正确;当时英国航海技术有所发展,并不落后,排除B项;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造成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排除C项;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新航路开辟后,来自欧洲的传染性疾病“击倒了(印第安众帝国)领导人物,也破坏了原有的权力替换的正常过程”,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许多士兵死于疾病,甚至连“受众神庇护保佑的帝国皇帝以及王位继承人”也纷纷死去。由此可知,疾病传播加速了美洲()A.土著人的灭绝 B.宗教信仰的改变 C.殖民化的进程 D.政治制度的变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来自欧洲的传染性疾病‘击倒了(印第安众帝国)领导人物,也破坏了原有的权力替换的正常过程’,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许多士兵死于疾病,甚至连‘受众神庇护保佑的帝国皇帝以及王位继承人’也纷纷死去。”可知,传染性疾病造成美洲原住居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便利了欧洲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C项正确;土著人的灭绝,“灭绝”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教信仰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变迁,排除B项和D项。故选C项。11.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将世界解释为“永恒的几何学家”所制造的一部机器,“所有事件必然联系在一起”。这表明启蒙学者()A.专注技术发明 B.关注产业革命 C.重视实验方法 D.探索社会规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根据材料中的“机器”“必然联系”等信息可知,启蒙学者认为世界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这是对社会规律的探索,D项正确;材料反映启蒙学者在探索社会规律,而非进行技术发明,排除A项;材料借用机器来探寻社会发展规律,并不是关注产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启蒙学者探讨社会规律使用的方法,排除C项。故选D项。12.20世纪以前,美国的立法权基本掌握在国会手中,总统主要以使用否决权的方式参与立法,牵制立法部门。20世纪后,美国总统经常通过频繁提交国情咨文的方式来干预国会,使其通过的由他建议的社会立法。这一变化反映了美国()A.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B.民主共和制度出现危机C.国会丧失权力中心地位 D.总统权力呈扩大趋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美国政治体制。根据材料“20世纪以前,美国的立法权基本掌握在国会手中,总统主要以使用否决权的方式参与立法,牵制立法部门。20世纪后,美国总统经常通过频繁提交国情咨文的方式来干预国会,使其通过的由他建议的社会立法。”可知,20世纪后,美国总统对国会立法的干预增强,这反映了美国总统权力扩大的趋势,D项正确;总统对立法的干预,并不意味着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排除A项;当时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并未出现危机,排除B项;在美国共和体制下,总统是权力中心,而非国会,排除C项。故选D项。13.自部落时代以来,俄国农民就习惯了村社共耕共责的生产生活,“对村社精神的体认与吸收逐渐内化成自身独特气质”,因而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仍缺乏自我意识的觉醒。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A.背离广大农民的利益 B.没有触及封建制度C.对农民思想影响有限 D.加深了对农民剥削〖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1年(俄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仍缺乏自我意识的觉醒,这说明农奴制改革对农民思想影响有限,C项正确;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这符合农民的利益,排除A项;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封建制度有所触动,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农奴制改革对农民思想影响有限,不能体现对农民剥削的程度,并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广大农奴,使得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农民的剥削,排除D项。故选C项。14.18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奉行重商主义,对外实行垄断贸易,提高关税,减少进口,鼓励出口,希望金银流入。进入19世纪后,英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对进出口贸易很少征收关税。英国外贸政策的变化主要缘于()A.工业革命的发展 B.政治改革的推进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交通工具的革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中期前——19世纪后(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增强,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因而在贸易政策上由重商主义转为自由贸易,说明英国外贸政策的变化主要缘于工业革命的发展,A项正确;政治改革有利于民主化发展,与贸易政策的变化关联不大,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C项;交通工具的革新只是一个条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5.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化学企业贝尔、赫斯特苯胺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附属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电子工业企业紧随其后。几十年后,德国其他的工业企业也都建立了类似的实验室。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现代工厂制度开始建立 B.率先进入“电气时代”C.生产管理方式发生变革 D.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第二工业革命中,德国的部分工业企业建立了实验室,使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D项正确;工厂制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就已建立,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先地位,而是反映了当时德国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现象,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生产管理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6.阅读如表:“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的著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著作内容《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主义历史观《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哲学的贫困》哲学《雇佣劳动与资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共产主义原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A.无产阶级政党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B.马克思恩格斯总结第一国际经验C.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即将大体完成 D.巴黎公社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5——1846年的欧洲。根据材料“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的著作”可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在1848年《***宣言》的发表,从材料“唯物主义历史观、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等,可推断1845——184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部分正在形成,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政党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排除A项;第一国际产生于1864年,排除B项;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于1870年,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7世纪中期以后,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攻占了埃及、马格里布等北非地区,建立起强大的阿拉伯帝国。7世纪末,阿拉伯人开始向东非沿海地区移民。与此同时,阿拉伯商人加强了在东非地区的商业活动,这成为对非洲贸易的最主要部分。阿拉伯人输入东非的商品,有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棉布、宝石;有来自西亚和东南亚的胡椒、豆蔻、丁香;从东非输入的有龙涎香、肉桂、象牙、犀角等奢侈品。另据史料记载,阿拉伯商人从乍得湖(中非)和廷巴克图地区购进的是奴隶、碎金、兽皮、象牙、天然碱、鸵鸟羽毛等,输出的是食盐、枣、珊瑚、丝绸、香料和糖。——摘编自袁德忠《试论阿牡伯帝国的商业》(1)根据材料,概括阿拉伯帝国对非洲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与非洲贸易对非洲的影响。〖答案〗(1)特点:以与东非地区贸易为主;商品种类繁多;贸易桥梁地位突出;海陆并进;范围广。成因: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邻近东非;阿拉伯对东非的移民活动;阿拉伯人活跃于古代丝绸之路;阿拉伯(东非)统治阶层及中国、印度等对非洲奢侈品的需求。(2)影响:促进了阿拉伯文化在非洲的传播(或促进了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推动了非洲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撒哈拉商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成因类材料分析题。特点:时空是7世纪中期以后的阿拉伯帝国和非洲。根据材料“阿拉伯商人加强了在东非地区的商业活动”可以得出以与东非地区贸易为主;根据材料“阿拉伯人输入东非的商品,有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棉布、宝石……”可知商品种类繁多;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和东非、中国、印度、西非都有贸易往来,贸易桥梁地位突出,且海陆并进,贸易范围广泛。原因:结合所学“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可知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邻近东非;根据材料可知“7世纪末,阿拉伯人开始向东非沿海地区移民”;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地处亚洲中部,连接中国和欧洲,处于商路中心,活跃于古代丝绸之路;根据材料中涉及的众多特产和奢侈品可知,阿拉伯(东非)统治阶层及中国、印度等对非洲奢侈品的需求。【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可知,促进了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根据材料“阿拉伯商人加强了在东非地区的商业活动,这成为对非洲贸易的最主要部分”可知,推动了非洲国家的发展;根据材料“阿拉伯商人从乍得湖(中非)和廷巴克图地区……”可知促进了撒哈拉商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吾坚信,彼等不信任何宗教,也不崇拜偶像。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无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摘编自1492年11月12日哥伦布日记材料二1493年9月25日,哥伦布率领17艘帆船、1500人,满载牲畜、农具和农作物种子等,开始了第二次远航。1494年,哥伦布在海地岛建起了新的据点——伊萨贝拉城。而后,哥伦布继续西行,沿着古巴岛探险,途中杀害不少印第安人。回到伊萨贝拉城后,哥伦布发动了历时9个多月的征服海地的第一次殖民战争。大批印第安人惨遭杀害,幸存者则被驱赶到矿场和种植园从事奴隶劳动。到1504年,哥伦布一共进行了4次远航。——摘编自洪国起《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考察与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对美洲的企图,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能够多次远航美洲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哥伦布远航对美洲社会的影响。〖答案〗(1)企图:在印第安人中传播基督教;掠夺大片领土和财产。原因:哥伦布认为美洲人非常顺从且认知水平低;欧洲基督教会的影响力强大,传教成为基督徒的愿望;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旺盛;西班牙国家的形成,希望对外扩张。(2)历史条件:王室的支持;航海经验的积累;“地圆学说”的提出;造船技术的提高;殖民据点的建立。影响:改变了美洲的族群结构和作物结构;促进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答出一点即可)打断了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目的、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的开辟。企图:据材料“吾坚信,彼等不信任何宗教,也不崇拜偶像。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胆子甚小一旦发轫,无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可知,在印第安人中传播基督教;据材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可知,掠夺大片领土和财产。原因:据材料“吾坚信,彼等不信任何宗教,也不崇拜偶像。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胆子甚小”可知,哥伦布认为美洲人非常顺从且认知水平低;据“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可知,欧洲基督教会的影响力强大,传教成为基督徒的愿望;据“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旺盛,同时西班牙国家的形成,希望对外扩张。【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的开辟。历史条件:据材料“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并结合所学可知,王室的支持;据材料“1493年9月25日,哥伦布率领17艘帆船、1500人,满载牲畜、农具和农作物种子等,开始了第二次远航。”并结合所学可知,造船技术的提高,航海经验的积累,以及“地圆学说”的提出;据材料“1494年,哥伦布在海地岛建起了新的据点——伊萨贝拉城。”可知,殖民据点的建立。影响:据材料“沿着古巴岛探险,途中杀害不少印第安人。回到伊萨贝拉城后,哥伦布发动了历时9个多月的征服海地的第一次殖民战争。大批印第安人惨遭杀害,幸存者则被驱赶到矿场和种植园从事奴隶劳动。”并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远航改变了美洲的族群结构和作物结构,促进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打断了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同时也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采取了破坏机器的斗争方式,这是因为当时工人觉悟很低,他们还没有认识到灾难的根源不是机器,而是资本主义制度。随着工人力量的增强,特别是工人觉悟的提高,工人开始认识到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重要性。19世纪初,英国出现工人组织,而且工人争取到结社的权利,同时出现的还有工会组织。工人阶级还用武装斗争去反击资本家的剥削,如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材料二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大会首先对正义者同盟进行了改组。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大会决定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革命战斗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口号。大会讨论并初步通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章程草案。草案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同盟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摘编自彭树智《世界近代史教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工人阶级斗争的变化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性质,并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被认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的原因。〖答案〗(1)变化:斗争觉悟不断提高;由破坏机器发展到争取政治权利;由工人罢工发展到武装斗争;出现工人组织和工会组织。(答出两点即可)意义: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条件。(答出两点即可)(2)性质: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具有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原因:共产主义者同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为目标;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变化:从材料中的“工业革命时期,……这是因为当时工人觉悟很低,……随着工人力量的增强,特别是工人觉悟的提高,工人开始认识到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重要性。”和所学知识可知,斗争觉悟不断提高;根据材料中的“19世纪初,英国出现工人组织,而且工人争取到结社的权利,同时出现的还有工会组织。”可得出由破坏机器发展到争取政治权利;根据材料中的“工人阶级还用武装斗争去反击资本家的剥削,如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可得出由工人罢工发展到武装斗争;根据材料中的“19世纪初,英国出现工人组织,而且工人争取到结社的权利,同时出现的还有工会组织。”可得出出现工人组织和工会组织。意义:从材料“随着工人力量的增强,特别是工人觉悟的提高,工人开始认识到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重要性。19世纪初,英国出现工人组织,而且工人争取到结社的权利,同时出现的还有工会组织”和所学知识可知,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47年(英国)。性质:从材料“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大会首先对正义者同盟进行了改组同盟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和所学知识可知,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具有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原因:从材料“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和所学知识可知,共产主义者同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材料中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可得出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为目标;根据材料中的“同盟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可得出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章基督教神权的建立与民族国家的兴起第二章中古以后的欧洲宗教改革第三章欧洲启蒙运动的来龙去脉第四章宗教革命开启了近代西方民主社会第五章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基础第六章欧洲近代科学的发展第八章从人权平等观念走向民主政治——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念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观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发展。论述:14世纪,欧洲兴起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将人类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宗教改革以反对天主教会宗教特权、提倡人性解放的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适应了人们要求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的愿望,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17世纪,早期启蒙思想在英国出现。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启蒙运动倡导理性,抨击王权和神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由此可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首先,提炼观点,根据材料“中古以后的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启蒙运动的来龙去脉、宗教革命开启了近代西方民主社会、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欧洲近代科学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提炼观点为: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发展。其次,围绕提炼的观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发展”,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论述,如:14世纪,欧洲兴起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将人类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宗教改革以反对天主教会宗教特权、提倡人性解放的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适应了人们要求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的愿望,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17世纪,早期启蒙思想在英国出现。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启蒙运动倡导理性,抨击王权和神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最后,对提炼观点,再次总结升华,明确观点的准确性,如:由此可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前五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起初苏美尔人用图形将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面下来,后来图形越来越简单,最后图形符号被固定下来形成文字。这说明楔形文字()A.与农业发展有关 B.是欧洲文化的代表C.是最古老的文字 D.极力追求表音功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根据材料“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起初苏美尔人用图形将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面下来,后来图形越来越简单,最后图形符号被固定下来形成文字。”可知,楔形文字是由苏美尔人用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刻画而成,这反映了楔形文字与当时的农业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文化的代表,排除B项;楔形文字确实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但材料信息并未体现,排除C项;楔形文字具有象形文字的特征,具有表意功能,排除D项。故选A项。2.佛教提出“四种姓者,皆悉平等”,认为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种姓是对人民的欺诈。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婆罗门教势微,佛教得到了刹帝利、吠舍种姓阶层和底层人民的支持。由此可知,当时印度()A.佛教助推国家统一 B.神学思想走向衰落C.种姓制度遭到冲击 D.社会平等逐渐实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佛教与种姓制度。根据材料“佛教提出‘四种姓者,皆悉平等’,认为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种姓是对人民的欺诈。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婆罗门教势微,佛教得到了刹帝利、吠舍种姓阶层和底层人民的支持。”可知,佛教反对种姓制度,随着佛教在印度的影响扩大,种姓制度遭到冲击,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佛教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排除A项;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并不反对神学思想,排除B项;社会平等逐渐实现,与古印度的历史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亚历山大继位后,对帝国境内的希腊城邦,名义上恢复它们的自由,但实际上往往干预其内政,禁止它们扩大城市的领土。对鞭长莫及的地区,如小亚细亚的内陆高原和印度、中亚的一些地区,他仅要求当地的王公贵族承认他的统治权和征税权。这说明亚历山大()A.继承了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 B.采取因地制宜的统治策略C.尊重被征服地区的思想文化 D.推行特殊的专制君主政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四世纪希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亚历山大对希腊城邦和部分边远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策略,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想,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亚历山大对波斯帝国制度的继承,排除A项;亚历山大对边远地区的管控较为宽松,并不是尊重被征服地区的思想文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4.中世纪,英国封君封臣解除关系要举行一个正式的仪式,正式的归还象征着骑士领地的木棍、羊茅植物或其他物品,以解除封臣对封君的臣服关系。这反映了中世纪英国()A.封君受制于封臣 B.宗教伦理影响教化C.政权更迭较频繁 D.封建关系的契约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根据材料“中世纪,英国封君封臣解除关系要举行一个正式的仪式,正式的归还象征着骑士领地的木棍、羊茅植物或其他物品,以解除封臣对封君的臣服关系。”可知,中世纪英国封君封臣解除关系要举行一个正式的仪式,还需归还象征骑士领地的物品,这体现了封君封臣相互的契约性,D项正确;封君封臣解除关系的仪式并不能反映封君受制于封臣,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关于宗教伦理对教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权更迭,排除C项。故选D项。5.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开辟了通往各省的大道;各地重要城市也有道路相通,沿途也设有驿站,共900余处,形成了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驿站大臣和行省的驿站长官都由哈里发任命,并直接对他报告工作。这些举措旨在()A.推动帝国扩张 B.完善道路建设 C.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商贸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的巴格达。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开辟了通往各省的大道;……形成了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驿站大臣和行省的驿站长官都由哈里发任命,并直接对他报告工作。”可知,阿拔斯王朝修建和完善全国交通,各驿站大臣和行省的驿站长都对哈里发直接负责,哈里发通过这些举措旨在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完善道路建设是手段,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推动帝国扩张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促进商贸发展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6.如图所示是某高一学生归纳的高丽王朝的统治措施,横线处填写的内容应该是()A.发展庄园经济 B.迁都平壤 C.推行土地国有 D.建立幕府〖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高丽王朝的统治措施。根据材料“高丽王朝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除材料中所述措施之外,还推行土地国有,C项正确;发展庄园经济、建立幕府与中世纪日本有关,与高丽王朝无关,排除A项和D项;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排除B项。故选C项。7.“对中世纪的西非来说,这条商道是它跟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西非通过长途贸易引进新的作物,特别是棉花、靛蓝、洋葱等。这条商道的发展使北非和苏丹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早期城镇。”材料中“这条商道”指的是()A.地中海商路 B.大西洋商路 C.丝绸之路 D.撒哈拉商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撒哈拉商路。根据材料“西非通过长途贸易引进新的作物,特别是棉花、靛蓝、洋葱等。这条商道的发展使北非和苏丹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早期城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连通北非地中海沿岸国家与西非国家之间的商路是撒哈拉商路,D项正确;地中海商路是古代连接非洲和欧洲的商路,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大西洋商路是以大西洋为中心,连接世界的贸易网络,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丝绸之路是沟通欧洲和亚洲的商路,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他们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人的手指和脚趾合起来计算的,即20进位制。他们只用3个数字符号就能运算非常精确的天文历法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难题,这3个数字符号分别是圆点(表示1),一横(表示5),一个贝壳(表示0)。”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A.班图人 B.玛雅人 C.阿兹特克人 D.印加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玛雅文明。根据材料“他们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人的手指和脚趾合起来计算的,即20进位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玛雅人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B项正确;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A项;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都属于美洲文明的一部分,但是其文明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C项和D项。故选B项。9.16世纪初期,英国海盗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欧洲的东北方或西北方海域,他们几乎不去欧洲与美洲大陆往来的中心航道。这主要是因为()A.葡、西两国掌握海权优势 B.英国航海技术十分落后C.欧洲商路与贸易中心转移 D.英国受到价格革命冲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欧早期海上霸权。根据材料“16世纪初期,英国海盗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欧洲的东北方或西北方海域,他们几乎不去欧洲与美洲大陆往来的中心航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葡、西两国最早开始新航路开辟,控制了欧洲与美洲大陆往来的中心航道,因而英国海盗只能在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活动,A项正确;当时英国航海技术有所发展,并不落后,排除B项;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造成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排除C项;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新航路开辟后,来自欧洲的传染性疾病“击倒了(印第安众帝国)领导人物,也破坏了原有的权力替换的正常过程”,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许多士兵死于疾病,甚至连“受众神庇护保佑的帝国皇帝以及王位继承人”也纷纷死去。由此可知,疾病传播加速了美洲()A.土著人的灭绝 B.宗教信仰的改变 C.殖民化的进程 D.政治制度的变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来自欧洲的传染性疾病‘击倒了(印第安众帝国)领导人物,也破坏了原有的权力替换的正常过程’,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许多士兵死于疾病,甚至连‘受众神庇护保佑的帝国皇帝以及王位继承人’也纷纷死去。”可知,传染性疾病造成美洲原住居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便利了欧洲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C项正确;土著人的灭绝,“灭绝”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教信仰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变迁,排除B项和D项。故选C项。11.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将世界解释为“永恒的几何学家”所制造的一部机器,“所有事件必然联系在一起”。这表明启蒙学者()A.专注技术发明 B.关注产业革命 C.重视实验方法 D.探索社会规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根据材料中的“机器”“必然联系”等信息可知,启蒙学者认为世界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这是对社会规律的探索,D项正确;材料反映启蒙学者在探索社会规律,而非进行技术发明,排除A项;材料借用机器来探寻社会发展规律,并不是关注产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启蒙学者探讨社会规律使用的方法,排除C项。故选D项。12.20世纪以前,美国的立法权基本掌握在国会手中,总统主要以使用否决权的方式参与立法,牵制立法部门。20世纪后,美国总统经常通过频繁提交国情咨文的方式来干预国会,使其通过的由他建议的社会立法。这一变化反映了美国()A.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B.民主共和制度出现危机C.国会丧失权力中心地位 D.总统权力呈扩大趋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美国政治体制。根据材料“20世纪以前,美国的立法权基本掌握在国会手中,总统主要以使用否决权的方式参与立法,牵制立法部门。20世纪后,美国总统经常通过频繁提交国情咨文的方式来干预国会,使其通过的由他建议的社会立法。”可知,20世纪后,美国总统对国会立法的干预增强,这反映了美国总统权力扩大的趋势,D项正确;总统对立法的干预,并不意味着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排除A项;当时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并未出现危机,排除B项;在美国共和体制下,总统是权力中心,而非国会,排除C项。故选D项。13.自部落时代以来,俄国农民就习惯了村社共耕共责的生产生活,“对村社精神的体认与吸收逐渐内化成自身独特气质”,因而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仍缺乏自我意识的觉醒。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A.背离广大农民的利益 B.没有触及封建制度C.对农民思想影响有限 D.加深了对农民剥削〖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1年(俄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仍缺乏自我意识的觉醒,这说明农奴制改革对农民思想影响有限,C项正确;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这符合农民的利益,排除A项;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封建制度有所触动,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农奴制改革对农民思想影响有限,不能体现对农民剥削的程度,并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广大农奴,使得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农民的剥削,排除D项。故选C项。14.18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奉行重商主义,对外实行垄断贸易,提高关税,减少进口,鼓励出口,希望金银流入。进入19世纪后,英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对进出口贸易很少征收关税。英国外贸政策的变化主要缘于()A.工业革命的发展 B.政治改革的推进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交通工具的革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中期前——19世纪后(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增强,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因而在贸易政策上由重商主义转为自由贸易,说明英国外贸政策的变化主要缘于工业革命的发展,A项正确;政治改革有利于民主化发展,与贸易政策的变化关联不大,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C项;交通工具的革新只是一个条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5.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化学企业贝尔、赫斯特苯胺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附属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电子工业企业紧随其后。几十年后,德国其他的工业企业也都建立了类似的实验室。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现代工厂制度开始建立 B.率先进入“电气时代”C.生产管理方式发生变革 D.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第二工业革命中,德国的部分工业企业建立了实验室,使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D项正确;工厂制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就已建立,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先地位,而是反映了当时德国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现象,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生产管理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6.阅读如表:“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的著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著作内容《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主义历史观《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哲学的贫困》哲学《雇佣劳动与资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共产主义原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A.无产阶级政党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B.马克思恩格斯总结第一国际经验C.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即将大体完成 D.巴黎公社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5——1846年的欧洲。根据材料“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的著作”可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在1848年《***宣言》的发表,从材料“唯物主义历史观、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等,可推断1845——184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部分正在形成,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政党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排除A项;第一国际产生于1864年,排除B项;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于1870年,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7世纪中期以后,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攻占了埃及、马格里布等北非地区,建立起强大的阿拉伯帝国。7世纪末,阿拉伯人开始向东非沿海地区移民。与此同时,阿拉伯商人加强了在东非地区的商业活动,这成为对非洲贸易的最主要部分。阿拉伯人输入东非的商品,有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棉布、宝石;有来自西亚和东南亚的胡椒、豆蔻、丁香;从东非输入的有龙涎香、肉桂、象牙、犀角等奢侈品。另据史料记载,阿拉伯商人从乍得湖(中非)和廷巴克图地区购进的是奴隶、碎金、兽皮、象牙、天然碱、鸵鸟羽毛等,输出的是食盐、枣、珊瑚、丝绸、香料和糖。——摘编自袁德忠《试论阿牡伯帝国的商业》(1)根据材料,概括阿拉伯帝国对非洲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与非洲贸易对非洲的影响。〖答案〗(1)特点:以与东非地区贸易为主;商品种类繁多;贸易桥梁地位突出;海陆并进;范围广。成因: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邻近东非;阿拉伯对东非的移民活动;阿拉伯人活跃于古代丝绸之路;阿拉伯(东非)统治阶层及中国、印度等对非洲奢侈品的需求。(2)影响:促进了阿拉伯文化在非洲的传播(或促进了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推动了非洲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撒哈拉商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成因类材料分析题。特点:时空是7世纪中期以后的阿拉伯帝国和非洲。根据材料“阿拉伯商人加强了在东非地区的商业活动”可以得出以与东非地区贸易为主;根据材料“阿拉伯人输入东非的商品,有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棉布、宝石……”可知商品种类繁多;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和东非、中国、印度、西非都有贸易往来,贸易桥梁地位突出,且海陆并进,贸易范围广泛。原因:结合所学“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可知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邻近东非;根据材料可知“7世纪末,阿拉伯人开始向东非沿海地区移民”;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地处亚洲中部,连接中国和欧洲,处于商路中心,活跃于古代丝绸之路;根据材料中涉及的众多特产和奢侈品可知,阿拉伯(东非)统治阶层及中国、印度等对非洲奢侈品的需求。【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可知,促进了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根据材料“阿拉伯商人加强了在东非地区的商业活动,这成为对非洲贸易的最主要部分”可知,推动了非洲国家的发展;根据材料“阿拉伯商人从乍得湖(中非)和廷巴克图地区……”可知促进了撒哈拉商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吾坚信,彼等不信任何宗教,也不崇拜偶像。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无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摘编自1492年11月12日哥伦布日记材料二1493年9月25日,哥伦布率领17艘帆船、1500人,满载牲畜、农具和农作物种子等,开始了第二次远航。1494年,哥伦布在海地岛建起了新的据点——伊萨贝拉城。而后,哥伦布继续西行,沿着古巴岛探险,途中杀害不少印第安人。回到伊萨贝拉城后,哥伦布发动了历时9个多月的征服海地的第一次殖民战争。大批印第安人惨遭杀害,幸存者则被驱赶到矿场和种植园从事奴隶劳动。到1504年,哥伦布一共进行了4次远航。——摘编自洪国起《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考察与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对美洲的企图,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能够多次远航美洲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哥伦布远航对美洲社会的影响。〖答案〗(1)企图:在印第安人中传播基督教;掠夺大片领土和财产。原因:哥伦布认为美洲人非常顺从且认知水平低;欧洲基督教会的影响力强大,传教成为基督徒的愿望;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旺盛;西班牙国家的形成,希望对外扩张。(2)历史条件:王室的支持;航海经验的积累;“地圆学说”的提出;造船技术的提高;殖民据点的建立。影响:改变了美洲的族群结构和作物结构;促进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答出一点即可)打断了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目的、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的开辟。企图:据材料“吾坚信,彼等不信任何宗教,也不崇拜偶像。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胆子甚小一旦发轫,无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可知,在印第安人中传播基督教;据材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可知,掠夺大片领土和财产。原因:据材料“吾坚信,彼等不信任何宗教,也不崇拜偶像。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胆子甚小”可知,哥伦布认为美洲人非常顺从且认知水平低;据“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可知,欧洲基督教会的影响力强大,传教成为基督徒的愿望;据“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旺盛,同时西班牙国家的形成,希望对外扩张。【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的开辟。历史条件:据材料“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并结合所学可知,王室的支持;据材料“1493年9月25日,哥伦布率领17艘帆船、1500人,满载牲畜、农具和农作物种子等,开始了第二次远航。”并结合所学可知,造船技术的提高,航海经验的积累,以及“地圆学说”的提出;据材料“1494年,哥伦布在海地岛建起了新的据点——伊萨贝拉城。”可知,殖民据点的建立。影响:据材料“沿着古巴岛探险,途中杀害不少印第安人。回到伊萨贝拉城后,哥伦布发动了历时9个多月的征服海地的第一次殖民战争。大批印第安人惨遭杀害,幸存者则被驱赶到矿场和种植园从事奴隶劳动。”并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远航改变了美洲的族群结构和作物结构,促进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打断了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同时也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采取了破坏机器的斗争方式,这是因为当时工人觉悟很低,他们还没有认识到灾难的根源不是机器,而是资本主义制度。随着工人力量的增强,特别是工人觉悟的提高,工人开始认识到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重要性。19世纪初,英国出现工人组织,而且工人争取到结社的权利,同时出现的还有工会组织。工人阶级还用武装斗争去反击资本家的剥削,如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材料二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大会首先对正义者同盟进行了改组。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大会决定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革命战斗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口号。大会讨论并初步通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章程草案。草案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同盟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的国际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