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多校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多校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多校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多校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多校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可知宗法制度分配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因此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是皇位继承的“立嫡以长”,故选B项。AD项都没有反应出血缘关系,C项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不符合宗法制的规定。2.唐朝大多数藩镇的主要功能或“戍边”或“防盗贼”或“防骄藩”,为唐中央提供钱粮,有序地维持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破坏了唐王朝的政令统一,但同时藩镇间相互制约,又维系着唐王朝的统治”。这表明A.藩镇都是割据势力B.藩镇公开与中央对抗C.藩镇延续唐朝统治D.唐政府掌握军事权力〖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唐代的藩镇具有防卫功能,并且还可以“相互制约”,可以“维系”唐朝的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藩镇都是割据势力,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藩镇公开与中央对抗和唐政府掌握军事权力的相关内容,故B、D项错误。3.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皇帝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A.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 B.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一些约束C.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 D.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皇帝干脆长期不上朝了。”可见皇帝不上朝的原有是由于官员的行动使得皇帝的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皇权受到制约,并未讨论内阁,排除A项;明朝时君主专制是在强化,故君主专制的观念并非越来越淡化,排除C项;内阁制度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体现,朝政混乱的根源并非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4.英国考古学家哈佛菲尔德说道:“有言道希腊教人为人,而罗马开化人类,这就是帝国的功业;而其采取的形式则是罗马化。”这里“罗马化”理解准确的是A.先进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B.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相比具有开创性C.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存在一定继承性D.罗马文化以其先进的法律影响世界〖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希腊和罗马对世界的影响不同,而罗马帝国却是实现了帝国文化的罗马化,即世界化,故A项正确;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都有一定的开创性,但希腊文化更具开创性和独特性,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继承关系,排除C;罗马帝国对世界的影响并非其先进的法律,而是广泛的罗马文化,排除D。故选A。5.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体时制作的政权结构示意图。该图能够说明A.英国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B.美国践行了三权分立原则C.法国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D.德国具有专制主义的色彩〖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法国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法国总统签署的文件需要内阁总理签字后方可生效,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英国为君主立宪政体,没有总统,A选项排除。美国总统由民间间接选举产生,B选项排除。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掌握大权,D选项排除。6.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吕思勉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二者均认为科举制A.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B.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C.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 D.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答案〗A〖解析〗由“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可知,二者均认为科举制具有规范、公平、公正特点,故A正确;材料与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无关,排除B;吕思勉的观点里没有体现“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排除C;D选项在邓嗣禹的言论里没有体现,排除D。【名师『点石成金』】关键抓住信息“二者均认为”,选项必须都符合邓嗣禹和吕思勉的共同观点,排除不符合条件的即可。7.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9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文官进行了重大改革,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近代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C.内阁地位发生变化 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应从经济角度进行考虑,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对政府行政提出了要求,在此背景下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故选A;文官阶层并不是工人阶级的代言人,因此文官制度的改革与工人阶级的政治诉求之间没有必然关联,排除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原因应从经济角度考虑,CD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8.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A.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B.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C.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D.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可知统治者重视道德教化,A选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朱熹的观点,B选项排除;材料中未涉及道德教化的方式,C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指明宋代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D选项排除。9.从《十二铜表法》一直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古罗马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表明在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中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重视维护帝国统治C.主动改善奴隶处境 D.力图缓和民族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规定..…不断发展完善”可知,罗马法对债务的相关规范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B项;罗马法的本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排除C项;力图缓和民族矛盾为万民法颁布的主要作用,排除D项。故选A。10.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部分条文及修正案,它反映了:下表时间条文及修正1982年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88年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1993年把“计划经济”“国营企业”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1999年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②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完善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④宪法为改革提供了保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从修正案的内容可以分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和完善,宪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律保障,故①④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宪法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没有体现出民主制度,故②排除;材料中只反映了宪法的修正,故③排除;所以〖答案〗选B。11.如图所示是波斯人仿明朝青花瓷制造的釉下彩青花陶壶,从史料价值看,它可以()A.折射波斯帝国陶瓷工艺B.佐证伊朗高原民族也有饮茶风尚C.证实海上丝绸之路可以通航波斯湾D.反映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中华文化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见波斯人仿中国的青花瓷制造的釉下彩青花陶壶,从史料价值的角度分析,可见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波斯帝国陶瓷工艺如何,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伊朗高原民族也有饮茶风尚,材料主旨信息是波斯人制作的陶壶与中国瓷器类似,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海上丝绸之路可以通航波斯湾,材料主旨信息是波斯人制作的陶壶与中国瓷器类似,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2.新中国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就下面地图所示区域的和平问题达成了协议。这次会议A.推动了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签署B.促进了中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C.结束了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D.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答案〗D〖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D正确;A是朝鲜战争英雄;B属于中日关系;C是越南战争影响。13.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制度的差异,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专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分为以“人丁为本”和以“地产为本”两个阶段。下列各项税收制度中,属于以“人丁为本”阶段的是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推丁入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庸调制是在唐朝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服役为主要内容。规定均田人户,不论一户家中有多少田产,均按照人丁数量缴纳一定的赋税,A正确;两税法是唐中后期实行的赋税制度,两税法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两税法后开始改变了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以人丁为主的现象,B排除;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改革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把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税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照田亩折算纳税,C排除;摊丁入亩是清朝雍正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标志着中国古代人丁税税的废除,D排除。故选A。14.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它们的相同作用不包括A.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B.一定时期内维护了美国霸主地位C.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D.促进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答案〗A〖解析〗三大组织并没有消除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这个问题是各国现在及今后将要努力解决的。故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请在此输入详析!15.养济院是中国古代由官方倡导实行的一种恤养机构。州县坐落位置创办/重建时间创办人通许县旧在城北凤形冈洪武年间县丞范世英杞县县治东北洪武六年知县张淮鄢陵县旧在德星台侧,徙于天甯寺前嘉靖十四年知县王时中仪封厅旧在县治西南隅,后移建重道门外乾隆年间知县崔维雅新郑县在县治西北隅康熙三十二年知县朱廷献上表为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养济院的设置及分布情况,据此可知A.关注民生是官员政绩考核重要内容B.清代官员更注重前代民生事业的传承C.地方官员较之乡绅更热衷于慈善事业D.社会救济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养济院的设置都是由地方政府创办,设置养济院,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地方统治,故社会救济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官员的考核,排除A项;材料强调社会救济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而不是注重前代民生事业的传承,排除B项;材料不存在地方官员与乡绅的比较,得不出地方官员较之乡绅更热衷于慈善事业,排除C项。故选D项。16.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由此可知,关于福利制度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根除了贫富分化B.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的根本原因C.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扩大了政府财政支出,存在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等弊端〖答案〗D〖解析〗A选项说法错误,错在“根除”二字;B选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C选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伴随着资本主义始终,无法解决;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二、综合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3)根据材料三,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答案〗(1)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趋势: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2)措施:皇帝亲理朝政;设立军机处(3)模式:宰相相互牵制、监督;一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互牵制、监督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在正式体制外设非正式机构,汉武帝时的“中外朝制度”,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制度,清朝设立车机处,加强君主专制。认识: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巩加强。〖解析〗(1)制度:根据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可推出分封制;根据材料一“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可推出郡县制。趋势: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相较于分封制来说,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2)措施:根据材料二“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可推出皇帝亲理朝政;并结合所学可知,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模式:根据材料三“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可推出宰相相互牵制、监督。例如,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互牵制、监督。以及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或者在正式体制外设非正式机构,例如汉武帝时的“中外朝制度”、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制度、以及清朝设立军机处,从而加强君主专制。认识: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君主专制发展的趋势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进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巩加强。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外交时代:弱国有外交”:变局观取代夷夏观,海防外交取代塞防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外需和戎,内需变法”成为救国之策。……中国既蒙受了刻骨铭心的国耻,外交上也实现了重大转型。——袁南生《从鞠躬到握手:中国千年外交的历史轨迹》(1)分析中国由夷务外交向洋务外交转变的主要原因,晚清时期有哪些事件体现了其“外需和戎,内需变法”的?材料二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对外政策上尝试以日本为外交中心谋求与日本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事件后,国民政府奉行联美制日政策,借助英美制衡日本在中国的扩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在事变初期实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后,日本提出旨在全面控制中国的“广田三原则”,并积极策动华北事变。在这种形势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趋向强硬,抗日的外交政策初步形成。——臧永祥《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探析》(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外交政策的改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和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毛泽东高屋建瓴地从乒乓外交和斯诺传话开始,逐步实现对美、日外交正常化的战略性转变。这是一个出乎当时国人预料的重大转变,如何统一全党与全国人民的认知,成为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对统一全党全国对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的看法实行了强有力的“核心领导”,稳妥有序地解决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较好地统一了全国意志,顺利实现了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以上材料摘编自石源华《应对重大外交问题需要统一国家意志》(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对中美、中日关系做出的战略性转变,并概括党和国家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4)通过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说明外交政策的制定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案〗(1)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船坚炮利;中外联系的加强;内忧外患(或: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出现危机。外需和戎:接受和签署《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需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2)改变:由谋求与日本合作到联合英美制衡日本;由不抵抗政策到对日政策趋向强硬原因:日本对华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美英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稳固统治的需要;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3)战略性转变:由敌视转向外交正常化。主要措施:统一了全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的思想;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等。〖解析〗(1)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西学东渐、国际联系和统治危机等角度来分析其原因。其中,西学东渐方面的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船坚炮利;国际联系方面的原因是中外联系的加强;统治危机方面的原因是内忧外患(或: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出现危机。外需和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清政府与列强勾结的史实主要体现在接受和签署《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需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的变法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2)改变:根据材料“1927年……尝试以日本为外交中心谋求与日本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1928年……国民政府奉行联美制日政策,借助英美制衡日本在中国的扩张;”可知,其改变是由谋求与日本合作到联合英美制衡日本;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在事变初期实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后,……在这种形势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趋向强硬”可知,其改变是由不抵抗政策到对日政策趋向强硬。原因:根据材料“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事件后,……;九一八事变发生后,……1935年后,日本提出旨在全面控制中国的“广田三原则”,并积极策动华北事变。”可知,其原因是日本对华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中共政策、人民态度和外因等角度来补充分析其原因,其中,外因是美英的支持;国民政府方面的原因是南京国民政府稳固统治的需要;人民态度方面的原因是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中共方面的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3)战略性转变:根据材料“毛泽东高屋建瓴地从乒乓外交和斯诺传话开始,逐步实现对美、日外交正常化的战略性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转变是由敌视转向外交正常化。主要措施:根据材料“稳妥有序地解决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较好地统一了全国意志,顺利实现了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可知,其措施是统一了全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例如,尼克松访华和田中角荣访华,可知其措施是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和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还有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等。19.从臣民到人民《钦定宪法大纲》第一部分为正文,共14条,规定皇帝为权力主体。第二部分为附录,共9条,规定臣民的权利和义务。臣民按照法律规定,有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等义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民”作为宪法概念正式登场。在规范权利时使用“人民”概念,人民指个体的人,不再是被统治的客体,取得了主体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相比于之前的54宪法、75宪法以及1979、1980年的两次修宪,在“人民”概念的使用上,虽沿续了“革命人民”的传统,不过,人民的革命色彩隐退,权利色彩日益浓厚,在宪法上构建了普及于所有中国公民的“人民”概念——摘编自周永坤《中国宪法中“人民”概念的变迁与宪法实施》依据所学,围绕“从臣民到人民”的变迁,对材料进行评析。〖答案〗示例:清末预备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臣民”仍是帝王统治的对象,“臣民”概念仍具有中国封建传统思想的印痕。辛亥革命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影响,采用“人民”的概念,强调人民的主体性、个体性,体现了中国近代民主法治理念的进步,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民主化探索的成果。“文革”结束后,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停止阶级斗争,恢复民主法治,实行改革开放。1982年宪法中,人民概念的革命色彩淡化,人民的范围扩大,强化了公民权利的保障。完善了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推动改革开放的发展。总之,在不同时期的宪法文件中,“人民”概念的范围逐步扩大,权利意识与保障逐渐增强。从“臣民”到“人民”折射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变迁,体现了民主化、法制化的探索历程。〖解析〗首先从材料入手,弄清楚每部宪法对应的时代背景及其“臣民”“人民”的具体含义。《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朝末年颁布的,当时仍有顽固派固守封建思想,于是宪法中出现了被君主统治的“臣民”称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其中学习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新思想,强调自由、民主,故有了强调自身主体地位的“人民”称呼;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开展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于是便有了“革命人民”的称呼,但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国家越来越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民”的权利色彩也就日益浓厚。最后再根据设问进行简要的分析总结,说明“从臣民到人民”变迁的进步意义即可。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1935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案》,以此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政府出钱建立养老保障。1974年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1986年的《税法改革修正案》、2001年的《经济增长与减税调和法案》、2002年的《公司改革法案》,这些法案规定雇主要为其雇货建立私营退休金制度。与此同时,美国积极发展和鼓励个人养老储蓄,以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经过不断调整与发展,美国逐步形成了包括国家法定养老保险、私营退休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在内的“三支柱”养老保险系统。——摘编自李连芬、刘德伟《美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年来,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时期。1950年到1972年,美国的劳动力增加了35%,1950年美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到70年代上升到7%左右。美国利用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大量进口廉价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1953年到1973年,美国的私人资本投资总额由530亿美元增加到2090亿美元,增加了将近3倍多,投资的重点逐渐转向电子仪器、汽车制造业及航空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投资于生产设备的比重上升,厂房建筑的比重下降。——摘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材料三里根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减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几年之内平衡联邦预算等。1981年2月18日,里根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就是根据这些子面的内容制订的。里根强调,他将依靠“自由企业”的积极性,来打破15年来美国经济的“滞胀”局面,并恢复美国经济的增长能力。——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美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变化,并分析这—变化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里根政府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进行改革和调整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战后不断调整经济政策的认识。〖答案〗(1)变化:由国家单独承担到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影响:美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有利于维护美国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完善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2)原因: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加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生产设备的投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或美国大力拓展国际市场)(3)措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减税政策;严格控制货币流通量;削减政府开支。认识: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依据本国国情、适应生产力的变化和科技进步等情况适时做出调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从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里根对美国经济的调整等方面来分析。(1)从“政府出钱建立养老保障”到“逐步形成了包括国家法定养老保险、私营退休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在内的“三支柱”养老保险系统”可以分析出美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变化。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养老体系的完善、社会的稳定、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从材料“美国劳动力增加了35%,1950年美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美国利用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投资的重点逐渐转向电子仪器、汽车制造业及航空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部分,投资于生产设备的比重上升,厂房建筑的比重下降”可以概括出〖答案〗。(3)从材料“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减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中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依据本国国情、适应生产力的变化和科技进步等情况适时做出调整。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可知宗法制度分配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因此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是皇位继承的“立嫡以长”,故选B项。AD项都没有反应出血缘关系,C项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不符合宗法制的规定。2.唐朝大多数藩镇的主要功能或“戍边”或“防盗贼”或“防骄藩”,为唐中央提供钱粮,有序地维持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破坏了唐王朝的政令统一,但同时藩镇间相互制约,又维系着唐王朝的统治”。这表明A.藩镇都是割据势力B.藩镇公开与中央对抗C.藩镇延续唐朝统治D.唐政府掌握军事权力〖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唐代的藩镇具有防卫功能,并且还可以“相互制约”,可以“维系”唐朝的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藩镇都是割据势力,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藩镇公开与中央对抗和唐政府掌握军事权力的相关内容,故B、D项错误。3.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皇帝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A.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 B.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一些约束C.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 D.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皇帝干脆长期不上朝了。”可见皇帝不上朝的原有是由于官员的行动使得皇帝的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皇权受到制约,并未讨论内阁,排除A项;明朝时君主专制是在强化,故君主专制的观念并非越来越淡化,排除C项;内阁制度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体现,朝政混乱的根源并非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4.英国考古学家哈佛菲尔德说道:“有言道希腊教人为人,而罗马开化人类,这就是帝国的功业;而其采取的形式则是罗马化。”这里“罗马化”理解准确的是A.先进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B.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相比具有开创性C.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存在一定继承性D.罗马文化以其先进的法律影响世界〖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希腊和罗马对世界的影响不同,而罗马帝国却是实现了帝国文化的罗马化,即世界化,故A项正确;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都有一定的开创性,但希腊文化更具开创性和独特性,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继承关系,排除C;罗马帝国对世界的影响并非其先进的法律,而是广泛的罗马文化,排除D。故选A。5.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体时制作的政权结构示意图。该图能够说明A.英国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B.美国践行了三权分立原则C.法国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D.德国具有专制主义的色彩〖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法国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法国总统签署的文件需要内阁总理签字后方可生效,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英国为君主立宪政体,没有总统,A选项排除。美国总统由民间间接选举产生,B选项排除。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掌握大权,D选项排除。6.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吕思勉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二者均认为科举制A.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B.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C.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 D.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答案〗A〖解析〗由“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可知,二者均认为科举制具有规范、公平、公正特点,故A正确;材料与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无关,排除B;吕思勉的观点里没有体现“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排除C;D选项在邓嗣禹的言论里没有体现,排除D。【名师『点石成金』】关键抓住信息“二者均认为”,选项必须都符合邓嗣禹和吕思勉的共同观点,排除不符合条件的即可。7.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9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文官进行了重大改革,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近代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C.内阁地位发生变化 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应从经济角度进行考虑,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对政府行政提出了要求,在此背景下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故选A;文官阶层并不是工人阶级的代言人,因此文官制度的改革与工人阶级的政治诉求之间没有必然关联,排除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原因应从经济角度考虑,CD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8.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A.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B.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C.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D.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可知统治者重视道德教化,A选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朱熹的观点,B选项排除;材料中未涉及道德教化的方式,C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指明宋代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D选项排除。9.从《十二铜表法》一直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古罗马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表明在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中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重视维护帝国统治C.主动改善奴隶处境 D.力图缓和民族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规定..…不断发展完善”可知,罗马法对债务的相关规范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B项;罗马法的本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排除C项;力图缓和民族矛盾为万民法颁布的主要作用,排除D项。故选A。10.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部分条文及修正案,它反映了:下表时间条文及修正1982年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88年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1993年把“计划经济”“国营企业”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1999年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②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完善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④宪法为改革提供了保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从修正案的内容可以分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和完善,宪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律保障,故①④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宪法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没有体现出民主制度,故②排除;材料中只反映了宪法的修正,故③排除;所以〖答案〗选B。11.如图所示是波斯人仿明朝青花瓷制造的釉下彩青花陶壶,从史料价值看,它可以()A.折射波斯帝国陶瓷工艺B.佐证伊朗高原民族也有饮茶风尚C.证实海上丝绸之路可以通航波斯湾D.反映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中华文化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见波斯人仿中国的青花瓷制造的釉下彩青花陶壶,从史料价值的角度分析,可见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波斯帝国陶瓷工艺如何,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伊朗高原民族也有饮茶风尚,材料主旨信息是波斯人制作的陶壶与中国瓷器类似,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海上丝绸之路可以通航波斯湾,材料主旨信息是波斯人制作的陶壶与中国瓷器类似,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2.新中国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就下面地图所示区域的和平问题达成了协议。这次会议A.推动了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签署B.促进了中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C.结束了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D.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答案〗D〖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D正确;A是朝鲜战争英雄;B属于中日关系;C是越南战争影响。13.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制度的差异,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专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分为以“人丁为本”和以“地产为本”两个阶段。下列各项税收制度中,属于以“人丁为本”阶段的是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推丁入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庸调制是在唐朝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服役为主要内容。规定均田人户,不论一户家中有多少田产,均按照人丁数量缴纳一定的赋税,A正确;两税法是唐中后期实行的赋税制度,两税法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两税法后开始改变了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以人丁为主的现象,B排除;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改革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把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税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照田亩折算纳税,C排除;摊丁入亩是清朝雍正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标志着中国古代人丁税税的废除,D排除。故选A。14.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它们的相同作用不包括A.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B.一定时期内维护了美国霸主地位C.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D.促进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答案〗A〖解析〗三大组织并没有消除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这个问题是各国现在及今后将要努力解决的。故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请在此输入详析!15.养济院是中国古代由官方倡导实行的一种恤养机构。州县坐落位置创办/重建时间创办人通许县旧在城北凤形冈洪武年间县丞范世英杞县县治东北洪武六年知县张淮鄢陵县旧在德星台侧,徙于天甯寺前嘉靖十四年知县王时中仪封厅旧在县治西南隅,后移建重道门外乾隆年间知县崔维雅新郑县在县治西北隅康熙三十二年知县朱廷献上表为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养济院的设置及分布情况,据此可知A.关注民生是官员政绩考核重要内容B.清代官员更注重前代民生事业的传承C.地方官员较之乡绅更热衷于慈善事业D.社会救济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养济院的设置都是由地方政府创办,设置养济院,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地方统治,故社会救济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官员的考核,排除A项;材料强调社会救济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而不是注重前代民生事业的传承,排除B项;材料不存在地方官员与乡绅的比较,得不出地方官员较之乡绅更热衷于慈善事业,排除C项。故选D项。16.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由此可知,关于福利制度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根除了贫富分化B.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的根本原因C.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扩大了政府财政支出,存在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等弊端〖答案〗D〖解析〗A选项说法错误,错在“根除”二字;B选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C选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伴随着资本主义始终,无法解决;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二、综合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3)根据材料三,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答案〗(1)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趋势: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2)措施:皇帝亲理朝政;设立军机处(3)模式:宰相相互牵制、监督;一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互牵制、监督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在正式体制外设非正式机构,汉武帝时的“中外朝制度”,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制度,清朝设立车机处,加强君主专制。认识: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巩加强。〖解析〗(1)制度:根据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可推出分封制;根据材料一“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可推出郡县制。趋势: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相较于分封制来说,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2)措施:根据材料二“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可推出皇帝亲理朝政;并结合所学可知,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模式:根据材料三“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可推出宰相相互牵制、监督。例如,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互牵制、监督。以及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或者在正式体制外设非正式机构,例如汉武帝时的“中外朝制度”、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制度、以及清朝设立军机处,从而加强君主专制。认识: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君主专制发展的趋势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进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巩加强。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外交时代:弱国有外交”:变局观取代夷夏观,海防外交取代塞防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外需和戎,内需变法”成为救国之策。……中国既蒙受了刻骨铭心的国耻,外交上也实现了重大转型。——袁南生《从鞠躬到握手:中国千年外交的历史轨迹》(1)分析中国由夷务外交向洋务外交转变的主要原因,晚清时期有哪些事件体现了其“外需和戎,内需变法”的?材料二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对外政策上尝试以日本为外交中心谋求与日本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事件后,国民政府奉行联美制日政策,借助英美制衡日本在中国的扩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在事变初期实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后,日本提出旨在全面控制中国的“广田三原则”,并积极策动华北事变。在这种形势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趋向强硬,抗日的外交政策初步形成。——臧永祥《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探析》(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外交政策的改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和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毛泽东高屋建瓴地从乒乓外交和斯诺传话开始,逐步实现对美、日外交正常化的战略性转变。这是一个出乎当时国人预料的重大转变,如何统一全党与全国人民的认知,成为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对统一全党全国对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的看法实行了强有力的“核心领导”,稳妥有序地解决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较好地统一了全国意志,顺利实现了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以上材料摘编自石源华《应对重大外交问题需要统一国家意志》(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对中美、中日关系做出的战略性转变,并概括党和国家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4)通过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说明外交政策的制定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案〗(1)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船坚炮利;中外联系的加强;内忧外患(或: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出现危机。外需和戎:接受和签署《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需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2)改变:由谋求与日本合作到联合英美制衡日本;由不抵抗政策到对日政策趋向强硬原因:日本对华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美英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稳固统治的需要;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3)战略性转变:由敌视转向外交正常化。主要措施:统一了全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的思想;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等。〖解析〗(1)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西学东渐、国际联系和统治危机等角度来分析其原因。其中,西学东渐方面的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船坚炮利;国际联系方面的原因是中外联系的加强;统治危机方面的原因是内忧外患(或: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出现危机。外需和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清政府与列强勾结的史实主要体现在接受和签署《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需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的变法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2)改变:根据材料“1927年……尝试以日本为外交中心谋求与日本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1928年……国民政府奉行联美制日政策,借助英美制衡日本在中国的扩张;”可知,其改变是由谋求与日本合作到联合英美制衡日本;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在事变初期实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后,……在这种形势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趋向强硬”可知,其改变是由不抵抗政策到对日政策趋向强硬。原因:根据材料“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事件后,……;九一八事变发生后,……1935年后,日本提出旨在全面控制中国的“广田三原则”,并积极策动华北事变。”可知,其原因是日本对华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中共政策、人民态度和外因等角度来补充分析其原因,其中,外因是美英的支持;国民政府方面的原因是南京国民政府稳固统治的需要;人民态度方面的原因是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中共方面的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3)战略性转变:根据材料“毛泽东高屋建瓴地从乒乓外交和斯诺传话开始,逐步实现对美、日外交正常化的战略性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转变是由敌视转向外交正常化。主要措施:根据材料“稳妥有序地解决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较好地统一了全国意志,顺利实现了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可知,其措施是统一了全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例如,尼克松访华和田中角荣访华,可知其措施是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和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还有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等。19.从臣民到人民《钦定宪法大纲》第一部分为正文,共14条,规定皇帝为权力主体。第二部分为附录,共9条,规定臣民的权利和义务。臣民按照法律规定,有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等义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民”作为宪法概念正式登场。在规范权利时使用“人民”概念,人民指个体的人,不再是被统治的客体,取得了主体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相比于之前的54宪法、75宪法以及1979、1980年的两次修宪,在“人民”概念的使用上,虽沿续了“革命人民”的传统,不过,人民的革命色彩隐退,权利色彩日益浓厚,在宪法上构建了普及于所有中国公民的“人民”概念——摘编自周永坤《中国宪法中“人民”概念的变迁与宪法实施》依据所学,围绕“从臣民到人民”的变迁,对材料进行评析。〖答案〗示例:清末预备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臣民”仍是帝王统治的对象,“臣民”概念仍具有中国封建传统思想的印痕。辛亥革命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影响,采用“人民”的概念,强调人民的主体性、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