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南丰一中黎川一中宜黄一中南城二中金溪一中广昌一中乐安县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关于农作物从灌溉、耕耘到收获的全过程)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A.两河流域的居民重视农业生产 B.楔形文字形成与农业关系密切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两河流域天文学成就领先世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根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的人们编撰农书、开凿运河、管理灌溉等活动,这些活动皆与农业相关,说明两河流域的居民比较重视农业生产,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楔形文字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排除B项;原始农业出现于距今约1万年左右,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将两河流域的天文学成就与其他地区相比,无法得出两河流域天文学成就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2.古代两河流域基于建设浩大水利工程的需要,建立起高度集权的体制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产生了种姓制度;古希腊在海外殖民中演进出独特的城邦体制;古罗马依靠法律治理国家。这些可用来证明,人类文明()A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B.取决于地理环境类型C.在交融中逐渐趋同 D.呈现出同源异流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印度、古希腊、罗马都在古代产生了形态各异的文明,说明人类文明呈现出多元化特点,A项正确。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但“取决于”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科学,排除B项;材料只说多元,并没有趋同的体现,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多元而非同源异流,排除D项。故选A项。3.据记载,亚述帝国在征服叙利亚中部后,设置行省进行管理,并在该行省设置了三个驿站,驿站配有邮驿长和军队指挥官,又迁移30户家庭对其进行照料。这说明()A.驿站旨在服务百姓生活 B.驿站是帝国地方治理的组成部分C.亚述帝国强制奴隶服役 D.交通建设保证了军事征服的胜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亚述帝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述帝国在新建立的行省设置驿站,并派官员和军队管理,说明驿站是帝国地方治理的组成部分,B项正确。亚述帝国强制推行邮驿制度,其目的是巩固帝国统治,不是服务百姓,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奴隶的信息,未体现强制奴隶服役,排除C项;交通建设有利于军事征服但不能保证其胜利,“保证了”一说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4.在远征路上的亚历山大经常向宙斯、雅典娜等希腊诸神致敬,找希腊预言家占卜,举办希腊式的体育、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赛事。一批优秀的希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学者陪伴在他左右。由此可见,亚历山大()A.提高了被征服地区文明程度 B.热衷于传播希腊文化C借助希腊文化实行专制统治 D.催生了希腊人文精神〖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论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根据“找希腊预言家占卜,举办希腊式的体育、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赛事。一批优秀的希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学者陪伴在他左右。”可知,亚历山大的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传播了希腊文化,开启了希腊化时代,B项正确;被征服地区与希腊地区文明类型不同,文明程度高低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体现亚历山大对希腊文化的向往和传播,没有他的统治方式,排除C项;希腊人文精神源于希腊政治经济的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并非由亚历山大远征所催生,排除D项。故选B项。5.13世纪时,一个德国男爵同时从20个封君那里领取土地,有的封臣甚至有43个封君。这一现象()A.对封臣忠诚度是一种考验 B.源于城市工商业逐渐发展C.反映出民族国家正在形成 D.表明封君封臣法律上平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封君封臣制,一个封臣一般只对应一个封君,并要向封君效忠,而材料提及一个封臣对应多个封君,若封君间有对立,对于封臣来说,效忠于谁绝非易事,A项正确;德国封臣对应多个封君与德国四分五裂相关,与城市工商业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封君封臣制度,与民族国家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封君封臣法律上的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6.欧洲在中世纪经历了只知有(宗)教,不知有国,到教、国并重再到纳宗教于国家观念之中的过程。这一过程()A.开始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B.体现了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C.反映了基督教影响力的丧失 D.推动了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材料描述了欧洲中世纪经历了只知有(宗)教,不知有国,到教、国并重再到纳宗教于国家观念之中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B项正确;宗教改革运动之前就已经有民族观念的产生了,排除A项;基督教影响力的丧失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与殖民扩张无关,中世纪还没有对外殖民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7.8世纪中叶,新罗(今朝鲜)在中央设执事省,地方设州、郡、县、乡,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这反映出,当时的朝鲜()A.民族意识淡薄 B.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C.重视制度创新 D.与唐朝文化形成互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朝鲜。根据材料“8世纪中叶”“地方设州、郡、县、乡,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仿效唐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和科举制度,说明其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朝鲜学习唐朝先进制度,与民族意识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朝鲜学习唐朝制度,而非制度创新,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朝鲜学习唐文化的表现,不能说明唐朝学习朝鲜文化,无法体现文化互动,排除D项。故选B项。8.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曾是柏柏尔人的居住地,即使强大的迦太基(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腓尼基人国家)也不能使他们完全屈服,他们甚至还一度入侵埃及。直到公元670年,阿拉伯人来到这里,把这里的文明全部同化为伊斯兰文明。这反映了古代西北非洲()A.文明的本土性渊源 B.文明的冲突与融合C.文明的开放性特点 D.文明的统一化趋势〖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的“入侵”“同化”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古代西北非洲地区文明的冲突与融合,B项正确;ACD三项表述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项。9.15世纪的欧洲,大量肉类需用香料进行保存,而香料的价值只有黄金可以比拟。在印度不到3杜卡的胡椒,在开罗则涨到68杜卡,而到了威尼斯,价格已经是印度的50倍。这一现象()A.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加速 B.推动欧洲农业种植结构变动C.加快了对新航路的探索 D.催生了崭新的商业经营模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15世纪”“在印度不到3杜卡的胡椒,在开罗则涨到68杜卡,而到了威尼斯,价格已经是印度的50倍”可知,欧洲长期从亚洲进口香料等生活必需品,但是高昂的价格促使欧洲人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社会转型,此时新航路尚未开辟,排除A项;香料涨价推动了新航路开辟,而不是推动欧洲农业种植结构变动,排除B项;材料与商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16世纪,亚洲、非洲、美洲遭到殖民掠夺,围绕中国形成白银贸易网络,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这表明,全球航路的开辟()A.导致了多元文明覆灭 B.使中国出现贸易逆差C.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推动了世界格局演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区孤立发展的状态,推动世界日益密切联系为一个整体,推动了世界格局演变,D项正确。全球航路开辟推动了各地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而非覆灭,排除A项;材料只说围绕中国形成白银贸易网络,没有表明出现贸易逆差,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故选D项。11.有西方学者写道:“在人口密集并极易受到疾病侵袭的中美和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口数量有代表性地下降了90%”“殖民当局的慈善态度也无济于事。没有一个帝国政府像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殖民当局那样,持久而徒劳地立法保护天花感染者。”这表明()A.病毒是印第安人口减少的主因 B.西班牙重视保护印第安人健康C.该学者极力淡化殖民主义罪行 D.气候环境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在人口密集并极易受到疾病侵袭的中美和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口数量有代表性地下降了90%”“没有一个帝国政府像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殖民当局那样,持久而徒劳地立法保护天花感染者”可知,西方学者努力把美洲印第安人的几近灭绝归因于来自旧大陆疾病的传染,淡化殖民主义的罪行,C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A项;西方学者努力把美洲印第安人的几近灭绝归因于来自旧大陆疾病的传染,掩盖了殖民主义罪行,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气候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2.1609年荷兰的格劳秀斯发表《海洋自由论》,主张海洋应自由利用;1635年英国的塞尔登发表《海洋封闭论》,认为英国君主有权占有四周的海洋。这反映出,当时()A.海外殖民竞争激烈 B.人文思想广泛传播C.英国荷兰势均力敌 D.商业联系日益紧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的荷兰。材料为17世纪初,此时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格劳秀斯和塞尔登的观点体现出各国对海外势力的争夺,即海外殖民竞争激烈,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殖民扩张与竞争,不能体现人文思想,排除B项;此时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实力强于英国,排除C项;材料强调对海洋的重视,与此时殖民扩张密切相关,并非商业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13.15世纪的意大利学者阿尔贝蒂提出“德行战胜命运”,摈弃任何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思想,颂扬使家庭和城市变得富裕而获得光荣的人的劳动,认为尘世的富裕和繁荣是上帝赞同的象征,人的好运或厄运的根源在于人本身。这一观点()A.追求经济利益否定宗教神学 B.突出人的力量重视现世生活C.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民主政治 D.提升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5世纪”“颂扬使家庭和城市变得富裕而获得光荣的人的劳动,认为尘世的富裕和繁荣是上帝赞同的象征,人的好运或厄运的根源在于人本身”可知,阿尔贝蒂颂扬人的劳动、强调人的价值,倡导追求现世生活,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内涵,B项正确;材料“尘世的富裕和繁荣是上帝赞同的象征”表明阿尔贝蒂并没有否定上帝,没有否定宗教神学,排除A项;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民主政治的是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与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启蒙运动时期,科学家们组建了更稳固可靠学术共同体,如国家科学院和各种非官方的学术学会。此外,科学家们还服务于社会,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合理需求,为科学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声望和支持。科学家们的这些做法()A.得益于宽松的学术环境 B.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C.有助于理性精神的弘扬 D.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根据材料“科学家们组建了更稳固可靠的学术共同体,如国家科学院和各种非官方的学术学会。此外,科学家们还服务于社会,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合理需求,为科学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声望和支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时期,科学家们的做法有助于宣扬启蒙思想,促进理性精神的弘扬,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科学家们的做法得益于宽松的学术环境,排除A项;启蒙运动宣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B项;自然科学从远古时期就有了,排除D项。故选C项。15.1791年,法国女作家奥普兰发表《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提出“女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权利的享有方面和男人是平等的”。1793年,法国革命政府下令封闭、解散各种妇女团体,禁止妇女参加公众活动,把妇女参加政治活动当作叛逆罪来处理。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A.封建思想受到猛烈冲击 B.妇女成为大革命的核心力量C.女权观念得到广泛认同 D.资产阶级的人权具有局限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1年和1793年,即法国大革命时期,尽管法国女作家奥普兰主张女权,但是法国革命政府下令压制女权运动,反映了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的人权具有局限性,D项正确。根据材料前半部分奥普兰的主张可知,当时法国封建思想受到冲击,但“猛烈冲击”过于夸大,且这一论断不能涵盖材料全部内容,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政府对妇女参政的限制,不能表明妇女成为大革命的核心力量,排除B项;根据材料法国革命政府下令压制女权运动可知,当时法国女权观念未得到广泛认同,排除C项。故选D项。16.林肯政府于1862年5月颁布《宅地法》。该法令规定:凡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的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交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作为份地,且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从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这反映出,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的目的是()A.缓解当时财政困难 B.强化联邦政府权力C.承认黑人公民权利 D.服务战争维护统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美国。根据材料“1862年”“凡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的合众国公民”“就可获得土地执照,从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可知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宅地法》针对的对象是未参与叛乱的公民,同时通过《宅地法》可以满足民众对土地的要求,有利于瓦解南方阵营的反叛力量,维护国家统一,D项正确。“交纳10美元费用”说明当时土地价格很低廉,对国家财政并无较大影响,排除A项;《宅地法》主要针对的对象是普通民众,不是联邦政府,无法体现强化联邦政府的权力,排除B项;颁布《宅地法》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不是承认黑人公民权利,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东亚文明与西欧文明在相互交融碰撞中推动人类历史车轮的前进。早在西周时代,中国和希腊就通过被希腊人称为“西徐亚人”的游牧部落作为中间媒介而建立起丝绸贸易的联系。公元前4世纪末,古希腊地理学家克泰西亚斯在其《旅行记》中,对东方亚洲的记述超过了希罗多德,但其对东方赛里斯(“丝”的音译)人的描绘是“男高十三骨尺,寿逾二百岁”。除丝绸外,中国高超的铸铁技术也传入欧洲。公元1世纪罗马作家普林尼的《博物志》中提到的“中国铁”,就是由汉朝逃亡士卒传入中亚,然后又辗转传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对中国的输出则有玻璃、琉璃、毛麻织品等。公元8—13世纪,崛起在欧亚大陆中部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文明交流桥梁的作用,将欧亚大陆两端文化成果来回传播放大。先后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的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摘编自余建华《古代丝绸之路与亚欧文明交流》材料二18世纪,通过耶稣会士的著述和译作,外交官、商人、游客的回忆录和游记,中国文化特别是人文文化被介绍到欧洲,一时间欧洲出版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历史、政治、哲学、宗教等的著作和翻译的儒家经典。欧洲思想界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各自的解读、研究和理性的思考,并用中国文化作为参照物来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从而形成了思想文化方面的“中国热”。与欧洲基督教神学价值观不同,中国文化一开始就强调文化的人本性,如儒家形成了“仁者爱人”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政治上提出“德治”和“仁政”。欧洲人认为中国的“天人合一”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无神论哲学,并说“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对于道家,他们这样理解:“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为理性(reason)——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李约瑟在演讲中甚至说道:“吾人皆知彼启蒙时期之哲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及其后诸种进步运动导其先河者,固皆有感于孔子之学说。”——摘编自冉昌光《中学西渐与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亚欧文明交流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国热”出现的背景及其影响。〖答案〗(1)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对彼此的了解不甚明确;领域广泛,内容丰富,过程互动;文明传播中介的作用明显。(任答三点即可)(2)背景: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扩大;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中国封建盛世的出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推动了欧洲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为启蒙思想家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形成提供启示和理论根据。〖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的题目。根据“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东亚文明与西欧文明在相互交融碰撞中推动人类历史车轮的前进。““早在西周时代”得出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是v让你“男高十三骨尺,寿逾二百岁”得出对彼此的了解不甚明确;根据“中国高超的铸铁技术也传入欧洲”“罗马帝国对中国的输出则有玻璃、琉璃、毛麻织品等。”得出领域广泛,内容丰富,过程互动;根据“公元8—13世纪,崛起在欧亚大陆中部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文明交流桥梁的作用”得出文明传播中介的作用明显。【小问2详析】本题是原因类、影响类的题目。背景:根据“18世纪”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扩大;根据“欧洲思想界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各自的解读、研究和理性的思”得出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根据所学可得出此时是清朝时期,是清朝的康乾时期,因此可得出中国封建盛世的出现;根据“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无神论哲学”得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根据“吾人皆知彼启蒙时期之哲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及其后诸种进步运动导其先河者,固皆有感于孔子之学说。”可得出推动了欧洲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根据所学启蒙运动的内容可得出为启蒙思想家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形成提供启示和理论根据。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包含了古代波斯帝国的诸多信息。根据材料信息确定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观点:波斯帝国在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阐释:波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地理位置优越,易于充当各地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媒介和桥梁的角色。波斯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如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使波斯帝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优势地位。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再加上币制的统一、相对开明的政策,这些都使波斯帝国在保护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这些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解析〗本题是观点类的论述题。观点:根据“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得出波斯帝国在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阐释:根据“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可得出波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地理位置优越,易于充当各地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媒介和桥梁的角色。根据所学可得出波斯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如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使波斯帝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优势地位。根据“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可得出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再加上币制的统一、相对开明的政策,这些都使波斯帝国在保护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这些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茶作为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在新航路开辟以后开始广泛西传。17世纪上半叶,随着中欧茶叶贸易的发展,饮茶在西方的影响日渐扩大。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与英王查理二世成婚,将中国茶具和茶叶带至英国,饮茶很快在英国宫廷之中蔚然成风。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易专营权,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但英国进口却很不稳定。进入18世纪,小册子作者对茶的保健功效进行宣传,饮茶之风由社会上层向下渗透,到18世纪中叶,中产阶级已经养成了饮茶习惯。此后,随着茶叶进口量的猛增以及茶叶走私的泛滥,茶叶价格明显下降,由价值不菲的奢侈品日益转变为日常消费品,饮茶在整个英国社会逐渐普及。——摘编自刘章才《十八世纪中英茶叶贸易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二约在1690年,波士顿开设了北美大陆上第一个出售中国茶叶的市场。到18世纪中期,茶也成为北美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日常消费品。一位法国人曾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在北美殖民地,人们饮用茶水,就像法国人喝酒一样,成为须臾不可离的饮料。”1773年英国议会专门颁布了《茶税法》,特别批准东印度公司拥有输出茶叶的垄断权,只需向殖民地海关缴纳每磅3便士的茶叶税。这一举措更是激怒了北美殖民者。他们先是发起了波士顿倾茶事件,后又在各个北美殖民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茶运动,使得独立革命前夕殖民地的茶税收入急剧下降,从1769年的8189英镑减少到了1774年的987英镑。——摘编自荆玲玲《北美独立革命时期的茶与咖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7―18世纪英国饮茶习俗逐渐普及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茶叶市场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中欧之间的贸易扩大;英国上层社会饮茶风气的带动;民众对饮茶保健功效的认识增强;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对华茶叶贸易,茶叶大量进口;茶叶进口量猛增、走私泛滥;茶叶价格下降。(8分,任答四点即可)(2)变化:茶叶从奢侈品到大众消费品;受政治运动影响,消费具有波动性。原因:伴随世界市场的扩展,茶叶进口量增加;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导致北美殖民地茶税收入降低;美利坚民族初步形成,民族意识增强;启蒙运动激发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意识。(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原因类的题目。根据“茶作为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在新航路开辟以后开始广泛西传。”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中欧之间的贸易扩大;根据“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与英王查理二世成婚,将中国茶具和茶叶带至英国,饮茶很快在英国宫廷之中蔚然成风。”得出英国上层社会饮茶风气的带动;根据“进入18世纪,小册子作者对茶的保健功效进行宣传,饮茶之风由社会上层向下渗透”得出民众对饮茶保健功效的认识增强;根据“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易专营权”得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对华茶叶贸易,茶叶大量进口;根据“此后,随着茶叶进口量的猛增以及茶叶走私的泛滥”可得出茶叶进口量猛增、走私泛滥;根据“茶叶价格明显下降”得出茶叶价格下降。小问2详析】本题是列举类,原因类的分析题。变化:根据“到18世纪中期,茶也成为北美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日常消费品”得出茶叶从奢侈品到大众消费品;根据“这一举措更是激怒了北美殖民者。他们先是发起了波士顿倾茶事件,后又在各个北美殖民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茶运动,使得独立革命前夕殖民地的茶税收入急剧下降”得出受政治运动影响,消费具有波动性。原因:根据“约在1690年,波士顿开设了北美大陆上第一个出售中国茶叶的市场。”得出伴随世界市场的扩展,茶叶进口量增加;根据“特别批准东印度公司拥有输出茶叶的垄断权”得出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导致北美殖民地茶税收入降低;根据所学可从民族意识、启蒙思想角度概括,可得出美利坚民族初步形成,民族意识增强;启蒙运动激发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意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方面的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法国资产阶级高举全民族利益的旗帜,在反封建斗争中,以及在反法同盟的入侵面前激发了千百万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新生的法兰西民族击败了反法同盟长期的连续的进攻,保卫了祖国,同时,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彻底埋葬了旧的“王朝国家”,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因此,法国大革命把民族主义的表达推向了高潮。——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从启蒙运动到拿破仑时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国家形成的角度,简述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的影响。〖答案〗(1)民族语言的兴起;天主教会势力的削弱(或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专制王权国家兴起;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欧洲各“王朝国家”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提高了国家在人民意识中的地位。〖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原因类的题目。根据“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得出民族语言的兴起;根据“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得出天主教会势力的削弱;根据“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得出专制王权国家兴起;根据所学,从经济角度概括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的题目。根据“在反封建斗争中,以及在反法同盟的入侵面前激发了千百万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得出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根据“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彻底埋葬了旧的‘王朝国家’,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得出推动了欧洲各“王朝国家”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根据所学可得出提高了国家在人民意识中的地位。南丰一中黎川一中宜黄一中南城二中金溪一中广昌一中乐安县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关于农作物从灌溉、耕耘到收获的全过程)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A.两河流域的居民重视农业生产 B.楔形文字形成与农业关系密切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两河流域天文学成就领先世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根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的人们编撰农书、开凿运河、管理灌溉等活动,这些活动皆与农业相关,说明两河流域的居民比较重视农业生产,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楔形文字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排除B项;原始农业出现于距今约1万年左右,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将两河流域的天文学成就与其他地区相比,无法得出两河流域天文学成就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2.古代两河流域基于建设浩大水利工程的需要,建立起高度集权的体制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产生了种姓制度;古希腊在海外殖民中演进出独特的城邦体制;古罗马依靠法律治理国家。这些可用来证明,人类文明()A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B.取决于地理环境类型C.在交融中逐渐趋同 D.呈现出同源异流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印度、古希腊、罗马都在古代产生了形态各异的文明,说明人类文明呈现出多元化特点,A项正确。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但“取决于”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科学,排除B项;材料只说多元,并没有趋同的体现,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多元而非同源异流,排除D项。故选A项。3.据记载,亚述帝国在征服叙利亚中部后,设置行省进行管理,并在该行省设置了三个驿站,驿站配有邮驿长和军队指挥官,又迁移30户家庭对其进行照料。这说明()A.驿站旨在服务百姓生活 B.驿站是帝国地方治理的组成部分C.亚述帝国强制奴隶服役 D.交通建设保证了军事征服的胜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亚述帝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述帝国在新建立的行省设置驿站,并派官员和军队管理,说明驿站是帝国地方治理的组成部分,B项正确。亚述帝国强制推行邮驿制度,其目的是巩固帝国统治,不是服务百姓,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奴隶的信息,未体现强制奴隶服役,排除C项;交通建设有利于军事征服但不能保证其胜利,“保证了”一说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4.在远征路上的亚历山大经常向宙斯、雅典娜等希腊诸神致敬,找希腊预言家占卜,举办希腊式的体育、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赛事。一批优秀的希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学者陪伴在他左右。由此可见,亚历山大()A.提高了被征服地区文明程度 B.热衷于传播希腊文化C借助希腊文化实行专制统治 D.催生了希腊人文精神〖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论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根据“找希腊预言家占卜,举办希腊式的体育、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赛事。一批优秀的希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学者陪伴在他左右。”可知,亚历山大的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传播了希腊文化,开启了希腊化时代,B项正确;被征服地区与希腊地区文明类型不同,文明程度高低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体现亚历山大对希腊文化的向往和传播,没有他的统治方式,排除C项;希腊人文精神源于希腊政治经济的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并非由亚历山大远征所催生,排除D项。故选B项。5.13世纪时,一个德国男爵同时从20个封君那里领取土地,有的封臣甚至有43个封君。这一现象()A.对封臣忠诚度是一种考验 B.源于城市工商业逐渐发展C.反映出民族国家正在形成 D.表明封君封臣法律上平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封君封臣制,一个封臣一般只对应一个封君,并要向封君效忠,而材料提及一个封臣对应多个封君,若封君间有对立,对于封臣来说,效忠于谁绝非易事,A项正确;德国封臣对应多个封君与德国四分五裂相关,与城市工商业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封君封臣制度,与民族国家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封君封臣法律上的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6.欧洲在中世纪经历了只知有(宗)教,不知有国,到教、国并重再到纳宗教于国家观念之中的过程。这一过程()A.开始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B.体现了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C.反映了基督教影响力的丧失 D.推动了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材料描述了欧洲中世纪经历了只知有(宗)教,不知有国,到教、国并重再到纳宗教于国家观念之中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B项正确;宗教改革运动之前就已经有民族观念的产生了,排除A项;基督教影响力的丧失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与殖民扩张无关,中世纪还没有对外殖民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7.8世纪中叶,新罗(今朝鲜)在中央设执事省,地方设州、郡、县、乡,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这反映出,当时的朝鲜()A.民族意识淡薄 B.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C.重视制度创新 D.与唐朝文化形成互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朝鲜。根据材料“8世纪中叶”“地方设州、郡、县、乡,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仿效唐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和科举制度,说明其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朝鲜学习唐朝先进制度,与民族意识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朝鲜学习唐朝制度,而非制度创新,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朝鲜学习唐文化的表现,不能说明唐朝学习朝鲜文化,无法体现文化互动,排除D项。故选B项。8.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曾是柏柏尔人的居住地,即使强大的迦太基(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腓尼基人国家)也不能使他们完全屈服,他们甚至还一度入侵埃及。直到公元670年,阿拉伯人来到这里,把这里的文明全部同化为伊斯兰文明。这反映了古代西北非洲()A.文明的本土性渊源 B.文明的冲突与融合C.文明的开放性特点 D.文明的统一化趋势〖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的“入侵”“同化”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古代西北非洲地区文明的冲突与融合,B项正确;ACD三项表述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项。9.15世纪的欧洲,大量肉类需用香料进行保存,而香料的价值只有黄金可以比拟。在印度不到3杜卡的胡椒,在开罗则涨到68杜卡,而到了威尼斯,价格已经是印度的50倍。这一现象()A.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加速 B.推动欧洲农业种植结构变动C.加快了对新航路的探索 D.催生了崭新的商业经营模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15世纪”“在印度不到3杜卡的胡椒,在开罗则涨到68杜卡,而到了威尼斯,价格已经是印度的50倍”可知,欧洲长期从亚洲进口香料等生活必需品,但是高昂的价格促使欧洲人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社会转型,此时新航路尚未开辟,排除A项;香料涨价推动了新航路开辟,而不是推动欧洲农业种植结构变动,排除B项;材料与商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16世纪,亚洲、非洲、美洲遭到殖民掠夺,围绕中国形成白银贸易网络,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这表明,全球航路的开辟()A.导致了多元文明覆灭 B.使中国出现贸易逆差C.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推动了世界格局演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区孤立发展的状态,推动世界日益密切联系为一个整体,推动了世界格局演变,D项正确。全球航路开辟推动了各地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而非覆灭,排除A项;材料只说围绕中国形成白银贸易网络,没有表明出现贸易逆差,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故选D项。11.有西方学者写道:“在人口密集并极易受到疾病侵袭的中美和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口数量有代表性地下降了90%”“殖民当局的慈善态度也无济于事。没有一个帝国政府像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殖民当局那样,持久而徒劳地立法保护天花感染者。”这表明()A.病毒是印第安人口减少的主因 B.西班牙重视保护印第安人健康C.该学者极力淡化殖民主义罪行 D.气候环境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在人口密集并极易受到疾病侵袭的中美和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口数量有代表性地下降了90%”“没有一个帝国政府像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殖民当局那样,持久而徒劳地立法保护天花感染者”可知,西方学者努力把美洲印第安人的几近灭绝归因于来自旧大陆疾病的传染,淡化殖民主义的罪行,C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A项;西方学者努力把美洲印第安人的几近灭绝归因于来自旧大陆疾病的传染,掩盖了殖民主义罪行,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气候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2.1609年荷兰的格劳秀斯发表《海洋自由论》,主张海洋应自由利用;1635年英国的塞尔登发表《海洋封闭论》,认为英国君主有权占有四周的海洋。这反映出,当时()A.海外殖民竞争激烈 B.人文思想广泛传播C.英国荷兰势均力敌 D.商业联系日益紧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的荷兰。材料为17世纪初,此时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格劳秀斯和塞尔登的观点体现出各国对海外势力的争夺,即海外殖民竞争激烈,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殖民扩张与竞争,不能体现人文思想,排除B项;此时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实力强于英国,排除C项;材料强调对海洋的重视,与此时殖民扩张密切相关,并非商业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13.15世纪的意大利学者阿尔贝蒂提出“德行战胜命运”,摈弃任何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思想,颂扬使家庭和城市变得富裕而获得光荣的人的劳动,认为尘世的富裕和繁荣是上帝赞同的象征,人的好运或厄运的根源在于人本身。这一观点()A.追求经济利益否定宗教神学 B.突出人的力量重视现世生活C.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民主政治 D.提升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5世纪”“颂扬使家庭和城市变得富裕而获得光荣的人的劳动,认为尘世的富裕和繁荣是上帝赞同的象征,人的好运或厄运的根源在于人本身”可知,阿尔贝蒂颂扬人的劳动、强调人的价值,倡导追求现世生活,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内涵,B项正确;材料“尘世的富裕和繁荣是上帝赞同的象征”表明阿尔贝蒂并没有否定上帝,没有否定宗教神学,排除A项;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民主政治的是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与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启蒙运动时期,科学家们组建了更稳固可靠学术共同体,如国家科学院和各种非官方的学术学会。此外,科学家们还服务于社会,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合理需求,为科学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声望和支持。科学家们的这些做法()A.得益于宽松的学术环境 B.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C.有助于理性精神的弘扬 D.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根据材料“科学家们组建了更稳固可靠的学术共同体,如国家科学院和各种非官方的学术学会。此外,科学家们还服务于社会,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合理需求,为科学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声望和支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时期,科学家们的做法有助于宣扬启蒙思想,促进理性精神的弘扬,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科学家们的做法得益于宽松的学术环境,排除A项;启蒙运动宣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B项;自然科学从远古时期就有了,排除D项。故选C项。15.1791年,法国女作家奥普兰发表《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提出“女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权利的享有方面和男人是平等的”。1793年,法国革命政府下令封闭、解散各种妇女团体,禁止妇女参加公众活动,把妇女参加政治活动当作叛逆罪来处理。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A.封建思想受到猛烈冲击 B.妇女成为大革命的核心力量C.女权观念得到广泛认同 D.资产阶级的人权具有局限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1年和1793年,即法国大革命时期,尽管法国女作家奥普兰主张女权,但是法国革命政府下令压制女权运动,反映了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的人权具有局限性,D项正确。根据材料前半部分奥普兰的主张可知,当时法国封建思想受到冲击,但“猛烈冲击”过于夸大,且这一论断不能涵盖材料全部内容,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政府对妇女参政的限制,不能表明妇女成为大革命的核心力量,排除B项;根据材料法国革命政府下令压制女权运动可知,当时法国女权观念未得到广泛认同,排除C项。故选D项。16.林肯政府于1862年5月颁布《宅地法》。该法令规定:凡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的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交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作为份地,且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从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这反映出,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的目的是()A.缓解当时财政困难 B.强化联邦政府权力C.承认黑人公民权利 D.服务战争维护统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美国。根据材料“1862年”“凡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的合众国公民”“就可获得土地执照,从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可知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宅地法》针对的对象是未参与叛乱的公民,同时通过《宅地法》可以满足民众对土地的要求,有利于瓦解南方阵营的反叛力量,维护国家统一,D项正确。“交纳10美元费用”说明当时土地价格很低廉,对国家财政并无较大影响,排除A项;《宅地法》主要针对的对象是普通民众,不是联邦政府,无法体现强化联邦政府的权力,排除B项;颁布《宅地法》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不是承认黑人公民权利,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东亚文明与西欧文明在相互交融碰撞中推动人类历史车轮的前进。早在西周时代,中国和希腊就通过被希腊人称为“西徐亚人”的游牧部落作为中间媒介而建立起丝绸贸易的联系。公元前4世纪末,古希腊地理学家克泰西亚斯在其《旅行记》中,对东方亚洲的记述超过了希罗多德,但其对东方赛里斯(“丝”的音译)人的描绘是“男高十三骨尺,寿逾二百岁”。除丝绸外,中国高超的铸铁技术也传入欧洲。公元1世纪罗马作家普林尼的《博物志》中提到的“中国铁”,就是由汉朝逃亡士卒传入中亚,然后又辗转传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对中国的输出则有玻璃、琉璃、毛麻织品等。公元8—13世纪,崛起在欧亚大陆中部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文明交流桥梁的作用,将欧亚大陆两端文化成果来回传播放大。先后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的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摘编自余建华《古代丝绸之路与亚欧文明交流》材料二18世纪,通过耶稣会士的著述和译作,外交官、商人、游客的回忆录和游记,中国文化特别是人文文化被介绍到欧洲,一时间欧洲出版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历史、政治、哲学、宗教等的著作和翻译的儒家经典。欧洲思想界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各自的解读、研究和理性的思考,并用中国文化作为参照物来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从而形成了思想文化方面的“中国热”。与欧洲基督教神学价值观不同,中国文化一开始就强调文化的人本性,如儒家形成了“仁者爱人”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政治上提出“德治”和“仁政”。欧洲人认为中国的“天人合一”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无神论哲学,并说“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对于道家,他们这样理解:“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为理性(reason)——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李约瑟在演讲中甚至说道:“吾人皆知彼启蒙时期之哲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及其后诸种进步运动导其先河者,固皆有感于孔子之学说。”——摘编自冉昌光《中学西渐与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亚欧文明交流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国热”出现的背景及其影响。〖答案〗(1)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对彼此的了解不甚明确;领域广泛,内容丰富,过程互动;文明传播中介的作用明显。(任答三点即可)(2)背景: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扩大;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中国封建盛世的出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推动了欧洲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为启蒙思想家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形成提供启示和理论根据。〖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的题目。根据“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东亚文明与西欧文明在相互交融碰撞中推动人类历史车轮的前进。““早在西周时代”得出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是v让你“男高十三骨尺,寿逾二百岁”得出对彼此的了解不甚明确;根据“中国高超的铸铁技术也传入欧洲”“罗马帝国对中国的输出则有玻璃、琉璃、毛麻织品等。”得出领域广泛,内容丰富,过程互动;根据“公元8—13世纪,崛起在欧亚大陆中部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文明交流桥梁的作用”得出文明传播中介的作用明显。【小问2详析】本题是原因类、影响类的题目。背景:根据“18世纪”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扩大;根据“欧洲思想界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各自的解读、研究和理性的思”得出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根据所学可得出此时是清朝时期,是清朝的康乾时期,因此可得出中国封建盛世的出现;根据“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无神论哲学”得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根据“吾人皆知彼启蒙时期之哲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及其后诸种进步运动导其先河者,固皆有感于孔子之学说。”可得出推动了欧洲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根据所学启蒙运动的内容可得出为启蒙思想家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形成提供启示和理论根据。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包含了古代波斯帝国的诸多信息。根据材料信息确定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观点:波斯帝国在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阐释:波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地理位置优越,易于充当各地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媒介和桥梁的角色。波斯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如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使波斯帝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优势地位。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再加上币制的统一、相对开明的政策,这些都使波斯帝国在保护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这些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解析〗本题是观点类的论述题。观点:根据“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得出波斯帝国在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阐释:根据“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可得出波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地理位置优越,易于充当各地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媒介和桥梁的角色。根据所学可得出波斯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如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使波斯帝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优势地位。根据“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可得出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再加上币制的统一、相对开明的政策,这些都使波斯帝国在保护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这些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茶作为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在新航路开辟以后开始广泛西传。17世纪上半叶,随着中欧茶叶贸易的发展,饮茶在西方的影响日渐扩大。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与英王查理二世成婚,将中国茶具和茶叶带至英国,饮茶很快在英国宫廷之中蔚然成风。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易专营权,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但英国进口却很不稳定。进入18世纪,小册子作者对茶的保健功效进行宣传,饮茶之风由社会上层向下渗透,到18世纪中叶,中产阶级已经养成了饮茶习惯。此后,随着茶叶进口量的猛增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