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王权自天而降”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个基本思想,每当改朝换代之际,国王总要重新编撰新的创世神话,比如苏美尔时期创世主是恩利勒,巴比伦时期变成了马尔杜克,亚述时期则是阿淑尔。国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获得政权的合法性 B.延续神话的传统C.加强对祖先的崇拜 D.增强文化的认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王权自天而降’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个基本思想”可知,两河流域的国王宣扬君权神授,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政权的合法性,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国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2.古代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将法老奉为神,或称之为神的后裔,任何觐见者都必须匍匐于法老御座之前,并以胸贴地,吻法老脚边的尘土,只有经特别允许才能吻法老的脚,有此经历者均深感荣耀。这A.有助于实现民族思想的统一 B.有利于王权专制的形成C.激化了社会阶级的对立 D.为埃及文明奠定了政治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古代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将法老奉为神,或称之为神的后裔,任何觐见者都必须匍匐于法老御座之前,并以胸贴地,吻法老脚边的尘土”等信息可知,古埃及视法老为神或神的后裔,意味着君权神授,有利于王权项专制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思想上的统一,排除A项;材料指向君权神授,与社会阶级矛盾激化无关,排除C项;为埃及文明奠定政治基础的是埃及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图所示是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它的发现印证了古印度文明,同时也使印度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认为印度文明不亚于甚至超过宗主国文明。这一发现()A.推动了考古事业的新发展 B.印证了印度政治和经济模式C.论证了古印度文明的源远流长 D.提高了东方文明的世界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说明了古印度文明的产生时间很早,C项正确: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只是考古事业的内容之一,没有推动考古事业的新发展,排除A项;古印度石刻印章没有涉及印度政治和经济模式,排除B项:印度石刻印章是印度文明发展的印记,不能提高东方文明的世界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4.雅典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朝出暮归,人们彼此比较熟悉,城邦政务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人,其中雅典自由民16.8万,外邦人3.2万,奴隶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被排除于公民之外。由此可见,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A.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民主 B.直接民主与民主范围狭隘C.自由民享有民主的权利 D.民主政治呈现渐进性特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雅典乡居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朝出暮归”“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可以得出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直接民主,根据材料“而自由民中,妇女被排除于公民之外”可以得出雅典民主不是所有人的民主,它的范围狭隘,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雅典平民公民也可参与雅典城邦的民主管理,雅典民主并不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民主,排除A项;根据教材,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而自由民不能等同于成年男性公民,排除C项;渐进性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排除D项。故选B项。5.古希腊神话中宙斯是掌管天界的第三任神王,以贪财好色著名;波塞冬是宙斯的兄弟,掌管大海,脾气暴躁贪婪;哈得斯也是宙斯的兄弟,掌管冥府,很守信;厄里斯是宙斯和赫拉之女,最喜挑起不和。这反映古希腊神话()A.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B.赞美诸神性格形象C.忽视关注现实生活 D.批判黑暗神权统治〖答案〗A〖解析〗解读材料可知,希腊诸神的形象生动鲜明,有血有肉,与人同形同性,古希腊人认为神明和人类具有同一性,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因此古希腊神话具有人文主义色彩,A项正确;材料中提及“宙斯以贪财好色著名”、“波塞冬脾气暴躁贪婪”,所以希腊神话没有赞美诸神的性格形象,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古希腊神话“关注现实生活”的问题,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古希腊神话是否“批判黑暗神权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6.公元3世纪,罗马的卡拉卡拉敕令规定帝国境内的自由男子皆为罗马公民。这使得罗马帝国境内不同民族的自由男子变为罗马人这一共同体,并且他们绝大多数都对这一新身份有着强烈的认同。这一规定()A.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B.反映了帝国境内的居民自由平等C.使罗马人获得了政治普选权 D.解决了罗马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这使得罗马帝国境内不同民族的自由男子变为罗马人这一共同体,并且他们绝大多数都对这一新身份有着强烈的认同”,可以看出罗马给予不同民族的自有男子以公民权,促进了罗马政权的巩固,A项正确;“自由平等”仍是罗马自由民的内部平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治普选权,排除C项;“解决了”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7.下面为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过的一些著名帝国示意图。这些帝国都()A.是公元前时期的庞大帝国 B.受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影响C.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 D.与汉朝时的中国直接往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波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建立起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罗马帝国曾把整个地中海变成它的内海,C项正确;罗马帝国存在时间跨公元前后,排除A项;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均未诞生,排除B项;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同时期的中国尚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8.西亚地区腓尼基人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被称为“腓尼基字母”。它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又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州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相比于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在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符号少书写简洁便于记忆 B.欧亚非大陆之间联系密切C.人种迁移促进了文化传播 D.各地的统治集团重视推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州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相比于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在广泛流行”及所学知识可得,字母文字相较于象形文字更容易书写更容易记忆,方便人们生活,A项正确;字母文字比象形文字更广泛流行,和欧亚非之间的联系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人种迁移不是字母文字在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各统治集团的推动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9.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封君也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A.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B.封君权力至高无上C.封君封臣社会地位基本平等 D.王权逐步得到强化〖答案〗A〖解析〗据材料“解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时也要有正式的仪式”可知,封君对封臣并没有绝对的权威性,反映出封君封臣之间具有一定契约关系,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封君权力至高无上,排除B项;封臣需要封君给予平等地位才可以平等,排除C项;王权逐步得到强化,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欧洲史》中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据此可知,庄园的存在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了中世纪奴隶制度C.具有一定的割据倾向 D.确保了法律的公正实施〖答案〗C〖解析〗根据“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可以看出庄园有一定的自治权,在经济及政治军事方面存在着地方割据的倾向,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奴隶制,排除B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1.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在10世纪前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初期的城市是封建主领地的一部分.城市居民要向封建领主缴纳赋税和提供劳役,受封建领主司法和行政的管辖。12世纪,在英国属于国王所管辖领地的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2/3。当时英国这一状况()A.基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有利于封建国王的统一事业C.蕴藏着近代欧洲民主政治因素 D.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王权力〖答案〗B〖解析〗材料“12世纪,在英国属于国王所管辖领地的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2/3”体现的是英国国王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这推动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有利于封建国王的统一事业,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形态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逐渐走向中央集权,不是民主政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国王权力的削弱,排除D项。故选B项。12.圣瓦西里大教堂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南端,其顶端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洋葱头”,由拜占庭的圆顶风格演化而来。教堂内部的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A.秉承东正教文化的传统 B.兴起的时间晚于拜占庭帝国C.深受拜占庭文明的影响 D.与拜占庭有相同的历史传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文明对斯拉夫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为俄罗斯文明奠定了精神基础,因而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C项正确;材料不仅仅体现了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影响,还体现了拜占庭对俄国的影响,排除A项;俄国之所以受到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是因为拜占庭文明比俄国的文化更加发达,而不是因为俄罗斯兴起的时间晚于拜占庭,排除B项;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的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3.阿拉伯帝国所占领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文明高度发达,阿拉伯帝国兴起了翻译运动,在整理和翻译过程中,阿拉伯的哲学家们从希腊哲学中吸取了丰富营养。这一运动()A.开启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B.旨在保存古代希腊文明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D.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繁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阿拉伯翻译整理其他地区文明成果的同时吸收了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成果推动了自身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阿拉伯帝国之前就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排除A项;整理和翻译其他文明书籍的目的并非保存古代希腊文化,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为整理和翻译其他文明书籍提供条件,而非整理翻译书籍推动阿拉伯帝国扩张,排除C项。故选D项。14.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述某个帝国时说谁:“这个帝国兴起于13世纪,逐步征服了小亚细亚,15世纪中叶该帝国灭亡了一个存在千年之久的古老帝国。”这个兴起于13世纪的帝国是()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波斯帝国 D.拜占庭帝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奥斯曼土耳其)。根据材料“兴起于……小亚细亚”、“15世纪中叶该帝国灭亡了一个存在千年之久的古老帝国”,这是奥斯曼土耳其地区,B项正确;阿拉伯帝国兴起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排除A项:波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的伊朗高原,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自罗马帝国分裂开始算起亦存在近千年,即材料所述被灭亡的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15.“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土产(调)。第三……”颁发该诏书的应是()A孝德天皇 B.源赖朝 C.穆罕默德 D.李成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论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效法隋唐”关键词,这是7世纪日本所实行的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大化改新,颁布诏书的是孝德天皇,A项正确;源赖朝是12世纪末建立幕府统治的武士集团首领,排除B项: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排除C项:李成桂是14世纪末朝鲜王朝的建立者,排除D项。故选A项。16.据朝鲜半岛的官修正史《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一个叫子玉的人被提拔做官,被人质疑其出身较低,无法胜任这个职位。有人告诉国君:“(子玉)虽不以文籍出身,曾入大唐为学生,不亦可用耶?”子玉终得重用。这反映出新罗()A.政治制度存在缺陷 B.学习唐朝选官制度C.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D.国君心慕中华文化〖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子玉”终得重用的原因是“曾入大唐为学生”,反映出唐朝时期新罗接受认可入唐学习的学生,即认可唐朝文化,而唐朝时期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故选C项;材料所述子玉因“曾入大唐为学生”得到重用,反映出了新罗对唐朝文化的态度,与其自身政治制度的优缺点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据材料“曾入大唐为学生”可知,子玉到大唐学习,能够受到大唐思想文化的熏陶与培养,学习的内容可能很广泛,不能说一定就是选官制度,B项之说无依据,排除B项;据材料“子玉终得重用”可知,国君最终重用了子玉,但是无法明确国君是受到“有人”的影响还是其自身心慕中华文化,所以D项说法同样无依据,排除D项。17.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非洲的铁器是由亚欧大陆传入的。现代考古研究表明,非洲许多地区在公元前就开始开采铁矿,并进行冶炼。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5世纪期间,冶铁技术通过班图农民传到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由此可知,古代非洲A.不同区域同步发展 B.冶铁技术起源较早C.对外经济依赖性强 D.农业崇尚精耕细作〖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现代考古研究表明,非洲许多地区在公元前就开始开采铁矿,并进行冶炼”可知非洲冶铁技术起源较早,B项正确;“同步发展”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外经济依赖性强以及农业崇尚精耕细作,排除CD项。故选B项。18.如表是南部非洲大津巴布韦遗址考古发掘中主要大事的统计情况。据此,对于考古发掘的认识,最合理的是()时间考古事件1891年詹姆斯·本特进行了首次发掘,他期待能找到津巴布韦与古代外部文化联系的证据,但结果令他失望。1902年理查德·霍尔再次发掘,认为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不是非洲人创造的。1905年兰德尔·麦克维尔发掘遗址后,提出:“除了那些进口品之外,从住宅出土的标本,其艺术与创造都是典型的非洲式的。”这是第一次由考古专业人员进行的科学探查。1929年考古学家卡顿·汤普森对遗址进行了彻底、细致的发掘,得出了遗址属于非洲本土文化的结论。A.综合多次发掘结果即可得出正确结论B.因遗址时间久远考古发掘无法形成定论C.仅仅依靠考古发掘无法确定历史真相D.考古发掘者应具备专业知识及专业精神〖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詹姆斯·本特进行了首次发掘……”、“理查德·霍尔再次发掘”、“兰德尔·麦克维尔发掘遗址后……这是第一次由考古专业人员进行的科学探查。”、“考古学家卡顿·汤普森”,可以看出从1891年到1929年,对南部非洲大津巴布韦遗址考古发掘,之前还对其有争论,但是考古学家的参与,对遗址的定性起着重大的作用,体现考古发掘者应具备专业知识及专业精神,D项正确;综合多次发掘结果也不一定得出正确的结论,排除A项;如果史料充足的话,历史久远也能做出定论,排除B项;有时考古发掘就可以确定相应的历史真相,排除C项。故选D项。19.下图是玛雅的“库库尔坎”金字塔。每年春分和秋分的日落时刻,金字塔的边墙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弯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连同底部雕刻的蛇头,宛若巨蛇从塔顶游向大地,象征着羽蛇神的活动。这个幻象每次持续3小时22分,分秒不差。这体现了()A.文明成就与宗教信仰相融合B.祭祀建筑推动天文历法进步C.玛雅天文历法成就领先世界D.宗教信仰影响城市发展规划〖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每年春分和秋分的日落时刻,金字塔的边墙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弯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这个幻象每次持续3小时22分,分秒不差”等信息可知,玛雅文明成就高,由材料“连同底部雕刻的蛇头,宛若巨蛇从塔顶游向大地,象征着羽蛇神的活动”可知,库库尔坎在玛雅文化中是带羽蛇神的意思,被誉为是太阳的化身,即太阳神,与宗教信仰结合,A项正确;祭祀建筑并不能推动天文历法进步,排除B项;材料不存在玛雅天文历法与世界其他地区比较,得不出玛雅天文历法成就领先世界,排除C项;“库库尔坎”金字塔并不属于城市发展规划,排除D项。故选A项。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欧洲革命的历史影响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价格革命”的客观作用〖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可以看出这些都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近代科技的产生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C项;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21.中国引种美洲作物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中国的一些农作物也传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品尝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性联系的建立,食物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食物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D.欧洲国家的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的食物物种交流,且题干材料“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表明世界食物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C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性联系的建立,食物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但“自由流动”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但“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明清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活动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22.“他们的目标不是占有领土,而是通过强迫商船停靠于武装贸易口岸并交纳关税,从而控制贸易路线。他们从事西非的奴隶贸易,贩运印度的胡椒。16世纪前期的几十年间,欧洲人消费的胡椒和香料中大约一半是他们运来的”。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A.葡萄牙人 B.西班牙人 C.荷兰人 D.法国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他们的目标不是占有领土”“从而控制贸易路线”“从事西非的奴隶贸易,贩运印度的胡椒”可以得出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葡萄牙人,A项正确;西班牙的殖民方向主要是向西,殖民方式是占领美洲大片殖民地,排除B项;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取代西葡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排除C项;法国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3.15-16世纪既不像17世纪那样是一个充满了怀疑态度和经验气质的时代,也不像18世纪那样是一个富有批判意识和理性精神的时代。而仍然像中世纪一样是一个崇拜权威的时代,只不过把崇拜的对象从中世纪推向古代罢了。材料实质上反映出()A.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 B.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核心C.思想解放的影响力局限于社会精英阶层 D.人文主义受制于教权的束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15-16世纪既不像17世纪那样是一个充满了怀疑态度和经验气质的时代,也不像l8世纪那样是一个富有批判意识和理性精神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的形式下强调人的价值作用,宣传人文主义,本质上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A项正确;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以复兴古代文明进行反封建的原因,影响力局限于社会精英阶层是文艺复兴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受制于教权的束缚,排除D项。故选A项。24.十六世纪,当天文学研究表明《圣经》中记载的月亮比土星大的说法是错误的时候,加尔文对此解释到:“摩西是用一种通俗的笔调来写作《圣经》的,他所描述的是一切具有常识的普通老百姓所能理解的东西,而天文学家所探索的,只能为具有颖悟力的人类智者所理解,‘展示的是对上帝美妙智慧’认识的更进一步。”据此可知,加尔文()A.倡导继承古代先贤的哲学精神 B.强调《圣经》拥有绝对的权威C.巧妙地将理性与信仰统一起来 D.否定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他所描述的是一切具有常识的普通老百姓所能理解的东西,而天文学家所探索的,只能为具有颖悟力的人类智者所理解,‘展示的是对上帝美妙智慧’认识的更进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加尔文巧妙地将理性与信仰统一起来,信仰和理性并不冲突,这便于让普通百姓所接受,进而去传播其宗教主张,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加尔文倡导继承古代先贤的哲学精神,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加尔文强调《圣经》的绝对权威,排除B项;加尔文并未否定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25.1765年,卢梭的著作《爱弥尔》被判在马德里的一所教堂公开焚毁。此后,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著作被运到西班牙,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1768年,一名法国修道士在游历西班牙后指出:西班牙已普遍产生宗教的漠视,甚至于不信宗教。这反映出当时()A.宗教神学权威开始遭受冲击 B.反对宗教迫害成为时代主题C.理性精神在欧洲进一步传播 D.西班牙成为宗教改革新中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根据材料“1768年,一名法国修道士在游历西班牙后指出:西班牙已普遍产生宗教的漠视,甚至于不信宗教”可知,伏尔泰、狄德罗等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著作在西班牙受到欢迎,这体现了理性精神在欧洲进一步传播,C项正确;宗教神学权威在科学革命中就已经受到冲击,排除A项;启蒙运动时期的时代主题是理性主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启蒙思想在西班牙的传播,且西班牙不是宗教改革的新中心,排除D项。故选C项。26.某同学在学习了一段历史时期后,搜集了如下图片,他学习的主题应是()A.中古时期西欧庄园 B.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C.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D.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三幅图片人物分别是彼特拉克、哥白尼、伏尔泰,分别是文艺复兴运动、近代自然科学、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D项最符合主题,D项正确;此时已是走向近代的历史时期,与中古时期无关,排除A项;BC均仅符合一幅图片,不能全面概括三幅图片,排除BC项。故选D项。27.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些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说明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曾出现反弹 B.国王违背法律规定肆意扩张权力C.英国君主立宪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可知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的一段时期内,一些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说明英国国王仍掌握较大的权力,君主立宪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C正确;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出现反弹属于表面现象,但这不是实质问题,实质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完善进程中的曲折性,A排除;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受到了法律的制约,题干也没有体现国王肆意扩张权力,而是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B排除;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度逐渐完善,到后来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真正“统而不治”,D排除。故选C。28.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各派颁布的宪法都不同程度地冲击了封建贵族、僧侣的特权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拿破仑帝国虽有同封建贵族相妥协的一面,但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政权。材料重在强调法国()A.拿破仑统治时期的进步意义 B.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共和政体C.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 D.大革命清除了本国的封建势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以及拿破仑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体现了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C项正确;材料除了拿破仑帝国外,还强调资产阶级其他派别的积极作用,排除A项;大革命并未在法国确立共和政体,排除B项;大革命打击而非“清除”了法国的封建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29.187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蒂尔顿虽然获得了多数选民票,但最终却以184:185的选举人票数(由美国每州在国会两院中席位总数决定票数多少,按照“赢家通吃”原则按州累计)劣势,输给了共和党候选人海斯。这表明美国()A.政党纷争损害国家利益 B.总统选举偏离民主原则C.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D.直接民主制度仍需完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87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蒂尔顿虽然获得了多数选民票,但最终却以184:185的选举人票数(由美国每州在国会两院中席位总数决定票数多少,按照“赢家通吃”原则按州累计)劣势,输给了共和党候选人海斯。”可知,民主党候选人获得多数选票却没有当选,说明美国的总统选举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按照美国每州在国会两院中席位总数决定票数多少,按照“赢家通吃”原则按州累计,偏离了民主原则,B项正确;政党纷争损害国家利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美国不是直接民主政治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30.19世纪90年代,美国南方各州的法律规定公共场合的种族隔离合法化;1896年,最高法院在一场针对性诉讼中裁决“隔离但平等”的设施并不违宪,因为隔离并不必然意味着一个族群的低劣。上述行为体现了()A.解放黑奴势在必行 B.司法解释的理性公正C.种族歧视得到默许 D.南北矛盾已不可调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南方各州的法律规定公共场合的种族隔离合法化,体现了种族歧视得到默许,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种族歧视得到默许,而美国内战消灭了奴隶制,解放了黑人奴隶,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最高法院裁决“隔离但平等”的设施并不违宪,不符合理性公正,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当时种族歧视得到默许,并不说明南北矛盾已不可调和,排除D项。故选C项。31.俄国诺夫哥罗德省的一份统计材料显示,1861-1870年间发放给外出做工农民的长期护照是5.92万份,1891-1900年间增加到184.5万份。19世纪末,俄国雇佣工人超过900万人,这项统计表明A.农奴制阻碍着社会进步 B.社会矛盾有效缓解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861-1870年间发放给外出做工农民的长期护照是5.92万份,1891-1900年间增加到184.5万份。19世纪末,俄国雇佣工人超过900万人”,并结合所学可知,政府通过发放长期护照的办法鼓励农民外出做工,这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D项正确;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矛盾,排除B项;材料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2.俾斯麦在1868年5月说:“德意志若还能够在19世纪达成自己的民族目标,那在我眼中将是难能可贵的事情;假如它在十年甚至五年之内即可实现,那就是一个非比寻常的事件。”这说明此时的德意志()A.邦国矛盾激化 B.工业发展迅猛 C.国际竞争落败 D.民族意识高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868”“德意志若还能够在19世纪达成自己的民族目标”等信息可知,德意志统一前,俾斯麦强调德意志的民族意识,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邦国矛盾,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其他国家,与国际竞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3.17世纪中期英国农场平均面积145英亩,农业产出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17世纪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增长近1倍,农业生产约占国民收入的40%,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占全部就业人口的40%。这反映出()A.农业发展源于工业革命推动 B.工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农业C.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农业发展 D.农业的发展阻碍工业化进程〖答案〗C〖解析〗17世纪圈地运动推动农业生产,C项正确;A项因果关系反了,应该是农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项;农业的发展不是阻碍而是推动工业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34.《全球通史》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不包括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D.资本主义大工厂诞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l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才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而工厂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C项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制度保障,B项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资金和自由劳动力;A项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市场条件,故ABC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所以〖答案〗选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条件【名师『点石成金』】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1)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2)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3)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充分体现。(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5)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形成看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6)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35.“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机器给发明出来,它们极为重要,如轮子,如帆船,如风车和水车。但是,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纯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这一表述主要阐明A.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B.科学理论对工业发明的重要作用C.机器的发明主要源自经验D.近代以前人们就发明了机器〖答案〗B〖解析〗材料中文字说明人类很早就发明了机械,但直到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机械发明和进步取得显著成绩并且日益走向系统化和精密化,科学理论与科技发明和制造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中不难得出作者认为机械进步的必然性和近代工业革命有直接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故A项错误;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的特点,排除;D项不是题意强调的重心所在,排除。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36题14分,37题16分,共30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97年,西班牙王宣颁布法律,发布国家铸币标准,开始在西班牙本土铸造比索银币。1550年,新的炼银技术——汞齐化法传入美洲,使得西班牙在西属关洲能够轻松冶炼出高纯度的白银、1579年,英国海盗头子德雷克捕获了一艘西班牙小型货船,船上有14箱比索和中国瓷器等。160年后,英国人在银币正面西班牙国王脖子的位子加盖英国乔治三世半身像小印裁、供英国东印度公司贸易使用,同时在国内流通。随着17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和1788年英属新南威尔士州的建立,比索银币先后流入这些地区,西班牙比索银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流通。——摘编自王晓利《西班牙比素银币的流通与世界贸易的形成》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班牙铸造比索银币的背景,并归纳西班牙比索银元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答案〗(1)背景:西班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原因:①法律化、标准化提升货币信用:②炼银技术的进步和对美洲白银的掠夺:③世界性贸易和海盗劫掠等殖民活动的推动;④英国对比索进行改铸和推广使用。(2)变化:①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或股份制贸易公司大量出现,银行、证券交易所等近代金融机构形成):②商品的种类增多,流通量大;③贸易的范围扩大;④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影响:①推动了近代西方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②加快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促进了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物质生活。〖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西班牙)。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一“1497年,西班牙王……开始……铸造比索银币”和“新的炼银技术—汞齐化法传入美洲,使得西班牙在西属关洲能够轻松冶炼出高纯度的白银”可知,西班牙铸造比索银币的时间是1497年,且西班牙与美洲存在联系,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美洲,开辟了新航路。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西班牙王宣颁布法律,发布国家铸币标准”可知法律化、标准化提升货币信用:据材料一“新的炼银技术——汞齐化法传入美洲,使得西班牙在西属关洲能够轻松冶炼出高纯度的白银”可知炼银技术的进步和对美洲白银的掠夺:据材料一“1579年,英国海盗头子德雷克捕获了一艘西班牙小型货船,船上有14箱比索和中国瓷器等”可知世界性贸易和海盗劫掠等殖民活动的推动;据材料一“英国人在银币正面西班牙国王脖子的位子加盖英国乔治三世半身像小印裁、供英国东印度公司贸易使用,同时在国内流通”可知英国对比索进行改铸和推广使用。【小问2详析】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欧洲)。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可知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据材料二“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可知商品的种类增多,流通量大,贸易的范围扩大;据材料二“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可知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第二小问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贸易变化产生的影响可以从世界市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各地物质生活角度进行说明。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法德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形成了统一市场,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尚未剧烈化,它们会联合起来共同镇压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年)材料二(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思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材料三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并分析其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的原因。〖答案〗(1)观点:社会主义革命要在多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理由:①工业革命;②世界市场形成:③工人阶级加强国际团结。(2)示例: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他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联合,推动了第一国际的产生和巴黎公社的建立。所以恩格斯才会说道: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并且“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3)原因: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欧洲)。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一“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法德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可知,社会主义革命要在多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第二小问理由,据材料一“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形成了统一市场,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可知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据材料“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尚未剧烈化,它们会联合起来共同镇压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可知工人阶级加强国际团结。【小问2详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9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是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并且“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他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联合,推动了第一国际的产生和巴黎公社的建立。【小问3详析】本题是背景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的原因可以从其理论本身的科学性、理论的人民性、理论的实践性和理论的开放性几个角度进行说明。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王权自天而降”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个基本思想,每当改朝换代之际,国王总要重新编撰新的创世神话,比如苏美尔时期创世主是恩利勒,巴比伦时期变成了马尔杜克,亚述时期则是阿淑尔。国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获得政权的合法性 B.延续神话的传统C.加强对祖先的崇拜 D.增强文化的认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王权自天而降’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个基本思想”可知,两河流域的国王宣扬君权神授,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政权的合法性,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国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2.古代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将法老奉为神,或称之为神的后裔,任何觐见者都必须匍匐于法老御座之前,并以胸贴地,吻法老脚边的尘土,只有经特别允许才能吻法老的脚,有此经历者均深感荣耀。这A.有助于实现民族思想的统一 B.有利于王权专制的形成C.激化了社会阶级的对立 D.为埃及文明奠定了政治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古代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将法老奉为神,或称之为神的后裔,任何觐见者都必须匍匐于法老御座之前,并以胸贴地,吻法老脚边的尘土”等信息可知,古埃及视法老为神或神的后裔,意味着君权神授,有利于王权项专制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思想上的统一,排除A项;材料指向君权神授,与社会阶级矛盾激化无关,排除C项;为埃及文明奠定政治基础的是埃及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图所示是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它的发现印证了古印度文明,同时也使印度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认为印度文明不亚于甚至超过宗主国文明。这一发现()A.推动了考古事业的新发展 B.印证了印度政治和经济模式C.论证了古印度文明的源远流长 D.提高了东方文明的世界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说明了古印度文明的产生时间很早,C项正确: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只是考古事业的内容之一,没有推动考古事业的新发展,排除A项;古印度石刻印章没有涉及印度政治和经济模式,排除B项:印度石刻印章是印度文明发展的印记,不能提高东方文明的世界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4.雅典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朝出暮归,人们彼此比较熟悉,城邦政务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人,其中雅典自由民16.8万,外邦人3.2万,奴隶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被排除于公民之外。由此可见,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A.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民主 B.直接民主与民主范围狭隘C.自由民享有民主的权利 D.民主政治呈现渐进性特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雅典乡居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朝出暮归”“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可以得出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直接民主,根据材料“而自由民中,妇女被排除于公民之外”可以得出雅典民主不是所有人的民主,它的范围狭隘,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雅典平民公民也可参与雅典城邦的民主管理,雅典民主并不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民主,排除A项;根据教材,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而自由民不能等同于成年男性公民,排除C项;渐进性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排除D项。故选B项。5.古希腊神话中宙斯是掌管天界的第三任神王,以贪财好色著名;波塞冬是宙斯的兄弟,掌管大海,脾气暴躁贪婪;哈得斯也是宙斯的兄弟,掌管冥府,很守信;厄里斯是宙斯和赫拉之女,最喜挑起不和。这反映古希腊神话()A.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B.赞美诸神性格形象C.忽视关注现实生活 D.批判黑暗神权统治〖答案〗A〖解析〗解读材料可知,希腊诸神的形象生动鲜明,有血有肉,与人同形同性,古希腊人认为神明和人类具有同一性,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因此古希腊神话具有人文主义色彩,A项正确;材料中提及“宙斯以贪财好色著名”、“波塞冬脾气暴躁贪婪”,所以希腊神话没有赞美诸神的性格形象,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古希腊神话“关注现实生活”的问题,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古希腊神话是否“批判黑暗神权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6.公元3世纪,罗马的卡拉卡拉敕令规定帝国境内的自由男子皆为罗马公民。这使得罗马帝国境内不同民族的自由男子变为罗马人这一共同体,并且他们绝大多数都对这一新身份有着强烈的认同。这一规定()A.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B.反映了帝国境内的居民自由平等C.使罗马人获得了政治普选权 D.解决了罗马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这使得罗马帝国境内不同民族的自由男子变为罗马人这一共同体,并且他们绝大多数都对这一新身份有着强烈的认同”,可以看出罗马给予不同民族的自有男子以公民权,促进了罗马政权的巩固,A项正确;“自由平等”仍是罗马自由民的内部平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治普选权,排除C项;“解决了”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7.下面为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过的一些著名帝国示意图。这些帝国都()A.是公元前时期的庞大帝国 B.受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影响C.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 D.与汉朝时的中国直接往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波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建立起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罗马帝国曾把整个地中海变成它的内海,C项正确;罗马帝国存在时间跨公元前后,排除A项;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均未诞生,排除B项;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同时期的中国尚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8.西亚地区腓尼基人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被称为“腓尼基字母”。它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又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州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相比于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在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符号少书写简洁便于记忆 B.欧亚非大陆之间联系密切C.人种迁移促进了文化传播 D.各地的统治集团重视推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州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相比于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在广泛流行”及所学知识可得,字母文字相较于象形文字更容易书写更容易记忆,方便人们生活,A项正确;字母文字比象形文字更广泛流行,和欧亚非之间的联系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人种迁移不是字母文字在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各统治集团的推动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9.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封君也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A.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B.封君权力至高无上C.封君封臣社会地位基本平等 D.王权逐步得到强化〖答案〗A〖解析〗据材料“解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时也要有正式的仪式”可知,封君对封臣并没有绝对的权威性,反映出封君封臣之间具有一定契约关系,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封君权力至高无上,排除B项;封臣需要封君给予平等地位才可以平等,排除C项;王权逐步得到强化,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欧洲史》中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据此可知,庄园的存在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了中世纪奴隶制度C.具有一定的割据倾向 D.确保了法律的公正实施〖答案〗C〖解析〗根据“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可以看出庄园有一定的自治权,在经济及政治军事方面存在着地方割据的倾向,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奴隶制,排除B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1.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在10世纪前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初期的城市是封建主领地的一部分.城市居民要向封建领主缴纳赋税和提供劳役,受封建领主司法和行政的管辖。12世纪,在英国属于国王所管辖领地的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2/3。当时英国这一状况()A.基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有利于封建国王的统一事业C.蕴藏着近代欧洲民主政治因素 D.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王权力〖答案〗B〖解析〗材料“12世纪,在英国属于国王所管辖领地的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2/3”体现的是英国国王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这推动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有利于封建国王的统一事业,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形态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逐渐走向中央集权,不是民主政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国王权力的削弱,排除D项。故选B项。12.圣瓦西里大教堂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南端,其顶端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洋葱头”,由拜占庭的圆顶风格演化而来。教堂内部的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A.秉承东正教文化的传统 B.兴起的时间晚于拜占庭帝国C.深受拜占庭文明的影响 D.与拜占庭有相同的历史传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文明对斯拉夫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为俄罗斯文明奠定了精神基础,因而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C项正确;材料不仅仅体现了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影响,还体现了拜占庭对俄国的影响,排除A项;俄国之所以受到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是因为拜占庭文明比俄国的文化更加发达,而不是因为俄罗斯兴起的时间晚于拜占庭,排除B项;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的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3.阿拉伯帝国所占领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文明高度发达,阿拉伯帝国兴起了翻译运动,在整理和翻译过程中,阿拉伯的哲学家们从希腊哲学中吸取了丰富营养。这一运动()A.开启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B.旨在保存古代希腊文明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D.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繁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阿拉伯翻译整理其他地区文明成果的同时吸收了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成果推动了自身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阿拉伯帝国之前就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排除A项;整理和翻译其他文明书籍的目的并非保存古代希腊文化,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为整理和翻译其他文明书籍提供条件,而非整理翻译书籍推动阿拉伯帝国扩张,排除C项。故选D项。14.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述某个帝国时说谁:“这个帝国兴起于13世纪,逐步征服了小亚细亚,15世纪中叶该帝国灭亡了一个存在千年之久的古老帝国。”这个兴起于13世纪的帝国是()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波斯帝国 D.拜占庭帝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奥斯曼土耳其)。根据材料“兴起于……小亚细亚”、“15世纪中叶该帝国灭亡了一个存在千年之久的古老帝国”,这是奥斯曼土耳其地区,B项正确;阿拉伯帝国兴起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排除A项:波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的伊朗高原,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自罗马帝国分裂开始算起亦存在近千年,即材料所述被灭亡的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15.“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土产(调)。第三……”颁发该诏书的应是()A孝德天皇 B.源赖朝 C.穆罕默德 D.李成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论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效法隋唐”关键词,这是7世纪日本所实行的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大化改新,颁布诏书的是孝德天皇,A项正确;源赖朝是12世纪末建立幕府统治的武士集团首领,排除B项: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排除C项:李成桂是14世纪末朝鲜王朝的建立者,排除D项。故选A项。16.据朝鲜半岛的官修正史《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一个叫子玉的人被提拔做官,被人质疑其出身较低,无法胜任这个职位。有人告诉国君:“(子玉)虽不以文籍出身,曾入大唐为学生,不亦可用耶?”子玉终得重用。这反映出新罗()A.政治制度存在缺陷 B.学习唐朝选官制度C.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D.国君心慕中华文化〖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子玉”终得重用的原因是“曾入大唐为学生”,反映出唐朝时期新罗接受认可入唐学习的学生,即认可唐朝文化,而唐朝时期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故选C项;材料所述子玉因“曾入大唐为学生”得到重用,反映出了新罗对唐朝文化的态度,与其自身政治制度的优缺点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据材料“曾入大唐为学生”可知,子玉到大唐学习,能够受到大唐思想文化的熏陶与培养,学习的内容可能很广泛,不能说一定就是选官制度,B项之说无依据,排除B项;据材料“子玉终得重用”可知,国君最终重用了子玉,但是无法明确国君是受到“有人”的影响还是其自身心慕中华文化,所以D项说法同样无依据,排除D项。17.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非洲的铁器是由亚欧大陆传入的。现代考古研究表明,非洲许多地区在公元前就开始开采铁矿,并进行冶炼。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5世纪期间,冶铁技术通过班图农民传到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由此可知,古代非洲A.不同区域同步发展 B.冶铁技术起源较早C.对外经济依赖性强 D.农业崇尚精耕细作〖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现代考古研究表明,非洲许多地区在公元前就开始开采铁矿,并进行冶炼”可知非洲冶铁技术起源较早,B项正确;“同步发展”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外经济依赖性强以及农业崇尚精耕细作,排除CD项。故选B项。18.如表是南部非洲大津巴布韦遗址考古发掘中主要大事的统计情况。据此,对于考古发掘的认识,最合理的是()时间考古事件1891年詹姆斯·本特进行了首次发掘,他期待能找到津巴布韦与古代外部文化联系的证据,但结果令他失望。1902年理查德·霍尔再次发掘,认为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不是非洲人创造的。1905年兰德尔·麦克维尔发掘遗址后,提出:“除了那些进口品之外,从住宅出土的标本,其艺术与创造都是典型的非洲式的。”这是第一次由考古专业人员进行的科学探查。1929年考古学家卡顿·汤普森对遗址进行了彻底、细致的发掘,得出了遗址属于非洲本土文化的结论。A.综合多次发掘结果即可得出正确结论B.因遗址时间久远考古发掘无法形成定论C.仅仅依靠考古发掘无法确定历史真相D.考古发掘者应具备专业知识及专业精神〖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詹姆斯·本特进行了首次发掘……”、“理查德·霍尔再次发掘”、“兰德尔·麦克维尔发掘遗址后……这是第一次由考古专业人员进行的科学探查。”、“考古学家卡顿·汤普森”,可以看出从1891年到1929年,对南部非洲大津巴布韦遗址考古发掘,之前还对其有争论,但是考古学家的参与,对遗址的定性起着重大的作用,体现考古发掘者应具备专业知识及专业精神,D项正确;综合多次发掘结果也不一定得出正确的结论,排除A项;如果史料充足的话,历史久远也能做出定论,排除B项;有时考古发掘就可以确定相应的历史真相,排除C项。故选D项。19.下图是玛雅的“库库尔坎”金字塔。每年春分和秋分的日落时刻,金字塔的边墙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弯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连同底部雕刻的蛇头,宛若巨蛇从塔顶游向大地,象征着羽蛇神的活动。这个幻象每次持续3小时22分,分秒不差。这体现了()A.文明成就与宗教信仰相融合B.祭祀建筑推动天文历法进步C.玛雅天文历法成就领先世界D.宗教信仰影响城市发展规划〖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每年春分和秋分的日落时刻,金字塔的边墙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弯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这个幻象每次持续3小时22分,分秒不差”等信息可知,玛雅文明成就高,由材料“连同底部雕刻的蛇头,宛若巨蛇从塔顶游向大地,象征着羽蛇神的活动”可知,库库尔坎在玛雅文化中是带羽蛇神的意思,被誉为是太阳的化身,即太阳神,与宗教信仰结合,A项正确;祭祀建筑并不能推动天文历法进步,排除B项;材料不存在玛雅天文历法与世界其他地区比较,得不出玛雅天文历法成就领先世界,排除C项;“库库尔坎”金字塔并不属于城市发展规划,排除D项。故选A项。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欧洲革命的历史影响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价格革命”的客观作用〖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可以看出这些都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近代科技的产生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C项;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21.中国引种美洲作物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中国的一些农作物也传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品尝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性联系的建立,食物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食物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D.欧洲国家的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的食物物种交流,且题干材料“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表明世界食物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C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性联系的建立,食物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但“自由流动”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但“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明清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活动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22.“他们的目标不是占有领土,而是通过强迫商船停靠于武装贸易口岸并交纳关税,从而控制贸易路线。他们从事西非的奴隶贸易,贩运印度的胡椒。16世纪前期的几十年间,欧洲人消费的胡椒和香料中大约一半是他们运来的”。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A.葡萄牙人 B.西班牙人 C.荷兰人 D.法国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他们的目标不是占有领土”“从而控制贸易路线”“从事西非的奴隶贸易,贩运印度的胡椒”可以得出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葡萄牙人,A项正确;西班牙的殖民方向主要是向西,殖民方式是占领美洲大片殖民地,排除B项;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取代西葡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排除C项;法国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3.15-16世纪既不像17世纪那样是一个充满了怀疑态度和经验气质的时代,也不像18世纪那样是一个富有批判意识和理性精神的时代。而仍然像中世纪一样是一个崇拜权威的时代,只不过把崇拜的对象从中世纪推向古代罢了。材料实质上反映出()A.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 B.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核心C.思想解放的影响力局限于社会精英阶层 D.人文主义受制于教权的束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15-16世纪既不像17世纪那样是一个充满了怀疑态度和经验气质的时代,也不像l8世纪那样是一个富有批判意识和理性精神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的形式下强调人的价值作用,宣传人文主义,本质上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A项正确;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以复兴古代文明进行反封建的原因,影响力局限于社会精英阶层是文艺复兴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受制于教权的束缚,排除D项。故选A项。24.十六世纪,当天文学研究表明《圣经》中记载的月亮比土星大的说法是错误的时候,加尔文对此解释到:“摩西是用一种通俗的笔调来写作《圣经》的,他所描述的是一切具有常识的普通老百姓所能理解的东西,而天文学家所探索的,只能为具有颖悟力的人类智者所理解,‘展示的是对上帝美妙智慧’认识的更进一步。”据此可知,加尔文()A.倡导继承古代先贤的哲学精神 B.强调《圣经》拥有绝对的权威C.巧妙地将理性与信仰统一起来 D.否定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他所描述的是一切具有常识的普通老百姓所能理解的东西,而天文学家所探索的,只能为具有颖悟力的人类智者所理解,‘展示的是对上帝美妙智慧’认识的更进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加尔文巧妙地将理性与信仰统一起来,信仰和理性并不冲突,这便于让普通百姓所接受,进而去传播其宗教主张,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加尔文倡导继承古代先贤的哲学精神,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加尔文强调《圣经》的绝对权威,排除B项;加尔文并未否定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25.1765年,卢梭的著作《爱弥尔》被判在马德里的一所教堂公开焚毁。此后,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著作被运到西班牙,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1768年,一名法国修道士在游历西班牙后指出:西班牙已普遍产生宗教的漠视,甚至于不信宗教。这反映出当时()A.宗教神学权威开始遭受冲击 B.反对宗教迫害成为时代主题C.理性精神在欧洲进一步传播 D.西班牙成为宗教改革新中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根据材料“1768年,一名法国修道士在游历西班牙后指出:西班牙已普遍产生宗教的漠视,甚至于不信宗教”可知,伏尔泰、狄德罗等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著作在西班牙受到欢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