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0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提能训练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0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提能训练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0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提能训练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0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提能训练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0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提能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0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选择题1.1382年,朱元璋罢谏官而设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掌封驳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科参,六部之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据此可知,六科给事中的设立(D)A.遏制了明朝的吏治腐败B.避免了权臣乱政的出现C.造成六部行政效率低下D.有利于减少政令的失误[解析]依据材料“掌封驳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科参,六部之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等信息可知,六科给事中可以对一些政令进行驳回,有利于减少政令的失误,D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排除;“避免”说法绝对,排除B项;C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2.明朝中期,滥觞于明初的督抚事实上已经是“总领一方”“节制三司”的地方大员,但法律上仍然是以都察院系统的监察官身份存在的,归属中央调配,始终听命于中央。这说明明朝的督抚体制(D)A.扩大了地方权力 B.规范了官员管理C.缓和了地方矛盾 D.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材料表明,明朝中期以后,督抚既是“总领一方”“节制三司”的地方大员,又由中央任命、始终听命于中央,说明督抚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明朝督抚体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排除A项;督抚体制属于地方官吏制度,与官员管理无关,排除B项;宋朝之后,中央与地方矛盾基本得到解决,排除C项。3.明初设置布政使,掌一省之行政,考察官吏,征收财赋等。宣德、正统以后,随着原本作为临时差遣性质的总督、巡抚权力不断加重,布政使的权力随之缩减。清初规定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再分左右。上述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A)A.国家注重地方行政效率B.地方权力日益扩大C.地方财政困难加剧D.君主专制加剧社会矛盾[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总督巡抚等地方要员权力加重,而行使行政权的布政使地位日趋卑微,显示出地方权力的集中,有利于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地方权力的扩大,排除B项;C项结论与材料无关,材料提及的是地方机构的变化,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4.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政府设河州卫,以何锁南普为指挥同知;“又遣西宁州同知李喃哥等招抚其酋长,至者亦悉授官,乃改西宁州为卫,以喃哥为指挥”;洪武十二年(1379年)朱元璋派沐英平定洮州叛乱后认为“洮州,西番门户,遂置洮州卫”。明初这些做法旨在(C)A.强化封建君主专制 B.增强边疆经济活力C.维护国家政权稳定 D.削弱土司统治权威[解析]由材料可知,明初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设置了河州卫、西宁卫和洮州卫,中央授官,有利于防范西北地区的叛乱,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社会稳定,C项正确;“强化封建君主专制”与题干中央加强边疆管辖的信息不符,排除A项;明初对西北地区设立卫所,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的管控力度,与经济的活力是否增强关联度不大,也非明政府的主要意图,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削弱土司统治权威”无关,排除D项。5.(2024·淄博)下表为郑和下西洋促成的中外交流情况表。据此可知,明朝(A)出使国家输出带回占城制造豆腐、铸钱技术、建屋技术暹罗种植小麦、开垦梯田、使用海盐暹米、紫檀木等爪哇及旧港建屋技术、耕种技术胡椒、苏木、槟榔、金银香、沉香、黄蜡等锡兰和印度种茶技术、纺织技术、刮痧之法佛教艺术、音乐等A.农耕经济发达 B.朝贡贸易获利丰厚C.民间贸易繁荣 D.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解析]依据题干表格,郑和下西洋输出的主要是中国的农产品以及农耕技术等,带回的主要是外国的物产、奢侈品、艺术等,由此反映出中国农耕经济发达,A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属于朝贡贸易,追求的是政治利益,往往不计成本、厚赠对方,因此不能说获利丰厚,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属于官方主持下的朝贡贸易,而非民间贸易,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致力于宣扬明朝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而非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排除D项。6.以郑和船队的远航实践为依据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此图绘出了山脉、海岸、岛屿等地标,并在航线旁标注有针位(航向、方位)和更数(航行时间、距离)等导航定位数据。《郑和航海图》(A)A.有利于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折射出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庞大C.反映出天朝上国实力雄厚D.借鉴了西方的天文学知识[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郑和航海图》详细记载了航行数据,这为航海活动提供了参考资料,有利于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排除B项;航海图不能反映天朝上国实力的雄厚,排除C项;借鉴了西方的天文学知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7.(2023·广州)明中后期,士大夫对“倭患”十分关注,胡宗宪的《筹海图编》记载了抗击倭寇中几次大战争的经过;王在晋的《海防纂要》则全面系统的总结了防御倭寇的策略;此外,《虔台倭纂》也是一部以“防倭御倭”为主要目的的著述。这类著作的出现(B)A.巩固了当时的朝贡体系B.彰显了士人的海防意识C.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D.完善了明朝的防御体系[解析]根据材料“明中后期,士大夫对‘倭患’十分关注,胡宗宪的《筹海图编》记载了抗击倭寇中几次大战争的经过;王在晋的《海防纂要》则全面系统的总结了防御倭寇的策略;此外,《虔台倭纂》也是一部以‘防倭御倭’为主要目的的著述。”可知,明朝中后期,士大夫对“倭患”十分关注,从胡宗宪、王在晋等人著作中的“防御倭寇的策略”“防倭御倭”可以看出,士大夫阶层的海防意识在不断加强,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朝贡体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海外贸易的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著作只是在理论上的内容,无法判定是否完善了明朝的防御体系,排除D项。8.(2024·济南)康、雍、乾三朝的几种官书所使用的“盛世”一语,在《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六年)中出现73次,在《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乾隆三年)中出现52次,在《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中出现39次,在《八旬万寿盛典》(乾隆五十七年)中出现62次。这说明清朝(C)A.盛世说得到社会一致认可B.知识分子避祸自保的心态C.努力构建巩固统治的舆论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盛世”一词主要出现在当时的官书之中,这是官方进行的舆论宣传,其目的是巩固统治,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官书对盛世的描述,未体现社会的一致认可,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知识分子的心态,排除B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D项。9.(2024·赣州)面对日本倭寇和东渐的西方势力,明、清政府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并在沿岸设立哨所,加强防卫,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这反映明清时期(A)A.朝廷海洋意识不足 B.民间贸易已被禁绝C.有效抵制列强侵犯 D.政府缺乏守疆意识[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面对日本倭寇和西方势力,明清两朝不主动加强海防,而是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设立水师战船也只是为了捕盗缉奸,由此可见传统的陆地主导意识和闭关锁国政策使明清两朝海防意识不足,A项正确;民间贸易已被禁绝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这种措施不能有效抵制列强侵犯,排除C项;明清两朝缺乏海防意识,不是守疆意识,排除D项。10.(2023·临沂)清朝将蒙古族住区分设为若干旗,每旗旗长称为札萨克,受理藩院监督。康熙时期,平定漠南蒙古察哈尔叛乱之后,废除了察哈尔部的札萨克制,参照满洲八旗制设立了察哈尔八旗,归理藩院统辖。这一变化反映出清朝(D)A.实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B.将西域地区纳入了版图C.创新了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模式D.加强对北部边疆的管理[解析]清朝最初在蒙古族住区推行札萨克制度,这是一种高度自治的地方管理制度。因北部察哈尔部叛乱,清朝废除察哈尔的札萨克制,参照满洲八旗制设立了察哈尔八旗,并归理藩院统辖,这体现了清朝加强对北部边疆的管理,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盟旗制度,这一变化并没有实现边疆和内地治理一体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北部边疆情况,并没有涉及西域地区情况,排除B项;漠南蒙古地区依旧是盟旗制度,没有体现国家创新的治理模式,排除C项。11.(2023·山东潍坊)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下令布宣德化,强调“吏治以操守为本”,选官以“清慎勤”为本,坚持“凡为臣子,必须才德兼全,若有才无德,不如有德无才也”。此举旨在(B)A.调整国家治理方向B.赢得民众对政权的认同C.提升政府行政效率D.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官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康熙帝勘定战乱后,下令布宣德化,强调以廉洁为本,选出德才兼备的官员,服务于清朝统治,以赢得民众对政权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得不出“调整国家治理方向”,且调整国家治理方向也是为了巩固统治,排除A项;材料与“政府行政效率”无关,排除C项;“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官员”只是手段,与设问目的不符,排除D项。12.康熙年间,清政府主持编纂了《大清会典》,采取“以官统事,以事隶官”的编纂条例,按照机构的分工归类,分别规定各机构的职掌、职官、办事细则等,后面还附有与本机构相关的则例。该会典的颁布有利于(C)A.制约国家的集权体制B.强化国家的监察职能C.完善国家的行政体系D.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解析]依据材料“按照机构的分工归类,分别规定各机构的职掌、职官、办事细则等,后面还附有与本机构相关的则例”可知,《会典》是了解清代行政组织、政治法规、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反映了封建行政体系的进一步完善,C项正确;“制约”表述错误,应是加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监察职能,排除B项;“提升”表述错误,不一定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排除D项。13.康熙年间,统治台湾的郑经声称:“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清廷也有人主张放弃台湾,认为台湾如遇外敌来侵,难以救援。但康熙坚持设台湾府,结束了台湾孤悬海外的局面。这表明(C)A.“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B.中国传统朝贡体系瓦解C.统治者国家意识的强化D.羁縻边疆新模式的开启[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统治台湾的郑经认为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清廷有人主张放弃台湾,但康熙帝却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说明统治者国家意识的强化,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排除A项;康熙帝时,传统朝贡体系并没有瓦解,排除B项;在清朝之前羁縻边疆新模式就已经开启了,排除D项。14.清政府在平定噶尔丹叛乱等重大行动中,山西富商范毓馪自请以家财为军队运粮,“前后十年,所运米凡百余万石,所省大司农金钱六百余万”。其他自发运送军粮的商人也不在少数,这反映了(B)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国家的向心力增强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政府调整抑商政策[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山西地区的商人自发为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等重大行动提供物质援助,这表明当时人们支持维护国家统一的行为,说明当时国家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与君主专制强化无关,排除C项;清代厉行重农抑商政策,而且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政策调整,排除D项。15.戴逸在《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中说道,直到18世纪,当时正处在清朝的康雍乾盛世……如果只把它和汉、唐、元、明作纵向比较,而不进行世界性的横向比较,中国封建社会看起来仍具有活力。作者意在说明(D)A.中国封建制度仍有可取之处B.世界各国发展都超过了清朝C.同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较优越D.盛世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解析]由材料可知,戴逸强调18世纪的中国虽然是盛世,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较大,已经隐含了危机,即盛世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D项正确;中国封建制度仍有可取之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世界各国发展都超过了清朝,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同时期世界许多国家在发展先进的资本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已经成为潮流,排除C项。16.(2024·潍坊)若运用下图研究清朝历史,可反映出当时(B)A.对外贸易萎缩 B.人地矛盾尖锐C.种植结构调整 D.重农抑商强化[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前期到晚清时期粮食总产量在增加,但是仍低于粮食总需求量,说明人口增长很快,人均粮食占有量也没有提高,可见人地矛盾尖锐,B项正确;材料数据信息体现的是国内粮食生产状况,未涉及对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农作物种植结构,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经济政策的调整,未涉及商业发展,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明成祖迁都北京,作何考量?材料一明朝形势图(1433年)材料二天地间之形势,大抵无如燕京,其次则关中。洛阳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地,然视汴犹为上游焉。若金陵则僻在东南,不足控驭西北,非胜地也。——[明]张萱《西园闻见录》材料三有明都燕不过二百年,而英宗狩于土木,武宗困于阳和,景泰初京城受围,嘉靖二十八年受围,四十三年边人阑入,崇祯间京城岁岁戒严。上下精神敝于寇至,日以失天下为事,而礼乐政教犹足观乎!江南之民命竭于输挽,大府之金钱靡于河道,皆都燕之为害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分析说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利弊。[答案]利(1)从以北京为都城具有一定历史基础角度作答,如:历史上多个政权以北京为都城;朱棣在北京经营多年。(2)从以北京为都城具有相对有利的现实条件角度作答:①从北京战略地位角度作答,如:北京地区战略地位非常突出,便于控制全国;关中、洛阳、南京等地则不具备此条件。②从防御蒙古等少数民族角度作答。弊(1)从军事上安全系数过低的角度作答,如:面临少数民族的冲击,边境压力大。(2)从政治上礼乐教化难行的角度作答,如:北京是边防重地,政府疲于应对外来进攻,不利于礼乐政教的有效建设。(3)从加重经济负担的角度作答,如:经济重心在南方,北京作为都城,需要大量的粮食以及财政的转运,造成了江南之民疲于运输物资,政府大量资金用于河道建设,财政负担沉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