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卷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_第1页
2015年北京卷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_第2页
2015年北京卷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_第3页
2015年北京卷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_第4页
2015年北京卷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封前

2015年北京卷高考理科综合真题

生物

一.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

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

【答案】D

【解析】当外界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在体

液免疫中,由效应体细胞(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A错);抗体只

能与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使抗原失去增殖能力并形成

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在特异性免疫中,机体不会直接裂解抗原(C

错),只是通过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

体酶而使靶细胞裂解;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

所以选D。

2、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B、肌细胞在细胞核

中合成mRNA

C、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D、叶肉细胞在叶绿

体外膜上合成淀粉

【答案】B

【解析】在真核细胞的高尔基体中合成分泌蛋白而不是膜蛋白;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而且T;噬

菌体在侵染细菌后,是在细菌的细胞质中来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暗反应

阶段形成了淀粉、脂肪等有机物,暗反应的场所时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的;所以A、C、D都不正确.在

真核细胞中,转录形成mRNA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所以选B.

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

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

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020406080100120020406080100120

DNA相对含量DNA相对含量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80,而a峰中细胞的

DNA含量为40;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

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

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

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在细胞分裂期中前、中、后三个时期

2

的细胞应位于b峰,而末期的细胞应位于a峰处,所以C错误。

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

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X10m

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

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

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

变化(%)

定时灌不驱走大增加35

溉蚂蚁

驱走大蚂增加70

不灌溉不驱走大减少10

蚂蚁

驱走大蚂减少2

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3

【答案】A

【解析】通过题干表述可以知道,对小蚂蚁出现率的研究方法为样方

法,B正确;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定时灌溉会导致小蚂蚁出

现率增加,说明灌溉后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利于小蚂蚁的出

现,即D正确;而驱走了大蚂蚁,在相同条件下小蚂蚁出现率则增加,

说明大蚂蚁的存在对小蚂蚁的活动范围有一定的影响,即大蚂蚁的存

在会抑制小蚂蚁的出现率,所以C正确,A错。

5、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

需要的是()

A、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B、用选择培养基筛法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C、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物质融合

D、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

【答案】C

【解析】农杆菌侵染细菌是基因工程中常常用到的把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A正确;目的基因是否

导入了细胞,需要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B正确;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调整培养基中生

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来达到是对其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控制,D也正确;在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的过程

中并没有涉及到原生质体的融合,所以C错误.

29.(17分)

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

如下研究:

4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

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

大鼠直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

产生,传至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上

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

号和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给药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

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称为D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群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

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

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

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则表明抑

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相结合的,含2

2个核昔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

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

5

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

照处理,将一段小RNA用

【填写生理盐水或蒸储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

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与试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甘酸的

()【多选,只填序号】

a种类相同b种类不同c数目相同

d数目不同e序列完全相同f序列完全不同

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

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

【答案】(1)兴奋神经递质后膜(2)按压给药杆的次

数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明显少(3)溶剂Ma、c、f溶剂

M、不能和编码酶A的mRNA形成互补结合的小RNA

【解析】(1)当神经细胞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兴奋,在细胞内以局部

电流的方式进行传导,当达到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的连接处(突触小

体),会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的兴奋或者抑制。(2)通过对题干材料的分

析可以知道:小鼠对药物的依赖指标是给药的次数或用量,而对其给

药又是通过其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来决定的,所以其对药物越是依赖则

小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则越多。若抑制剂组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

小于对照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则说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

鼠对该药物的依赖。(3)实验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在实验中,要严格控

制单一变量,所以给实验鼠注射“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则其对照

6

组应只注射“溶剂M”;若探讨对小RNA的设计,则其对照组应是所含

的“核昔酸的种类和数目”都应该相同,唯一不同的应该是“核苔酸

的排列顺序”不同。

30.(17分)

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

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

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实验1:P:果蝇SX野生型个体

腹部有长刚毛腹部有短刚毛

(①___)1(②___)

FI:1/2腹部有长刚毛:1/2腹部有短刚毛

实验2:F1中腹部有长刚毛的个体XF1中腹部有长钢毛的个体

后•代:1/4腹部有短刚毛:3/4腹部有长钢毛(其中1/3胸部无刚毛)

(③__)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

性状,其中长刚毛是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

和a表示)依次为o

(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种。③基因

7

型为,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o

(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

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

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o

(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R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

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

但,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

因。

【答案】(1)相对显Aaaa⑵两AA1/4(3)

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4)核昔

酸数量减少缺失(5)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

不可能出现比例25%的该基因纯合子。

【解析】(1)由实验2两个长刚毛个体的后代中出现了短刚毛个体,可以判断长刚毛和痘刚毛是一对相对

性状,其中短刚毛为隐性性状,则长刚毛为显性性状;则实嗡1为类似测交实脸,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Aa和aa.(2)在实峻2的后代中共有三种表现性,其中腹部有长刚毛和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刚毛两种与

野生型的表现性不同,根据后代性状分离比可以判断出③个体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刚毛的基因型为AA

(3)由实验1、2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AA个体为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刚毛,Aa个体为腹部有长刚毛,

可以得到腹部有长刚毛与A基因有关,但当有两个A基因时,则又会导致胸部无刚毛(4)根据突变基因

转录出来的mRNA相对分子质里比野生型小,由此可以判断突变基因的相对分子长度也应缩短,所以其基因

应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现冢(5)由于实嗡2中后代性状分离比和基因型比例相同,所以,如果胸部无

刚毛是新的基因突变,则其后代中的新性状胸部无刚毛的个体不可能是占后代比例1/4的纯合子.

8

31.(16分)

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吸收量的变化,

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时间(S)

(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

,同化CO?。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

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和热能。

(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吸收量在U

范围内,在300s时C02达到2.2umol.由飞工由

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umolCOz.m^T。

(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以后,叶片的CO?释

放,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

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9

(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

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技术进行探究。

【答案】(1)水细胞呼吸ATP中的化学能(2)0.2〜0.6释

放量2.4〜2.8

(3)逐渐减少(4)%同位素示踪

【解析】(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

放出氧气的过程;而细胞呼吸是把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把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ATP

中的)和热能共生命活动利用.(2)由图分析可以得到在前200s有光照时8:的吸收维持在0.2〜0.6H

mol.nTl:之间(此时为光合作用的测量值,是植物光合作用对8:吸收真实值与细胞呼吸作用释放C0;的差

值),在300s时为黑暗环境中,植物进行只进行细胞呼吸作用,所以植物的真实光合作用应该是光合作用

8:的测量值与细胞呼吸作用C0;的释放量之和.(3)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以后,也就是在300s以后,可

以看到“点”的重心逐渐上升,也就是说明叶片释放的C02量在逐步减

少。(4)探究化学元素的去向,往往采用的是气同位素示踪技术。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的根本标志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此题中A、B、D

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而转轮排字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

考点:化学反应的定义、常见生产生活中的原理

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下熊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2S04>H3P04B.非金属性:CI>Br

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03>NaHC0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比较的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可以根据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B项根

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来推断,C项与金属性强弱有关,比较的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以上三个选项都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项无法根据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对盐的热稳定性来判断,故选D.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应用

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的说法不无期的是:

A.但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1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人工固氮中氮气转化为氨气,是W转化为N珏的过程,N化合价由:1--3价,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故A错误;B.工业合成氨是典型的人工固氮方法,故B正确;C根据图像知,通过生物体可以将

普盐和蛋白质相互转化,实现了含氮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转化,故C正确D.生物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也有

碳、氢、氧元素的参与,故D选项正确.

考点:非金属元素氮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在催化剂

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

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生成CO?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

C.CO和0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

D.状态IT状态III表示CO与。2反应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能量一反应过程的图像知,状态I的能量高于状态III

的能量,故该过程是放热反应,A错

12

误;根据状态I、IKIII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CO中的C和。形成的

化学键没有断裂,故B错误;由图III

可知,生成物是CO?,具有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状态I-►状态川

表示CO与0反应的过程,故D错误。

考点:反应原理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

"II**CH;=CH-^^-CH=CHj催化.(2#-1)HI

PPV

下列说法中无逸的是

A.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P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8HH0rH=8,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D.通过质谱法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过程可以看出该反应生成小分子HL应为缩聚反应,故A错误;B.聚苯

-CHCHj一

乙烯的重复结构单元为G,不含碳碳双键,而该高聚物的结构单元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不相同,

CH=CH—pii—CH

故B错误;C.2\=/—2有两个碳碳双硬,而苯乙烯有一个碳碳双键,结构不同,二者

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D.质谱图可以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故D正确

考点:考查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知识

11.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I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

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

13

知:饱和NaCIO溶液的pH约为11)

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制备:Cl2+20H~===Cl-+CIO

一+H20

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I0~+H20-HCIO+0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I)混用,产生CM2H++CI

一+CI0-=Cl2T+H20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I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00H+CIO一二

-

HCIO+CH3C0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用C1?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漂白液,故A正确;B、根据提干信息知:饱和NaCIO溶液

的pH约为11,而该溶液pH=12>ll,故主要是因为该消毒液中含有一定量的NaOH,故3不合理;C、根

据HC1和HclO中C1的化合价分析,该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正确,故C正确;D、根据漂白粉起漂白作

用的原理,应用的是较强酸制取较弱酸,故D正确.学科期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由q

浓硝酸

浓硝酸III

FeI稀硝酸Feii

现Fe表面产生大量Fe表面产生Fe、Cu接触后,

象无色气泡,液面少量红棕色气其表面产生红棕

上方变为红棕色泡后,迅速停色气泡

14

下列说法中下年演的是:

A.I种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0+02=2N02

B.II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I、II中现象,说明稀HN03的氧化性强于浓州。3

D.针对川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I是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NO,NO被空气中的氧气

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气体,故A

正确;II的现象是因为铁发生了钝化,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

止Fe进一步反应,故B正确;实验II

停止是因为发生了钝化,不能用来比较稀硝酸和浓硝酸的氧化性强弱,

物质氧化性强弱只能通过比较物质

得电子能力大小来分析,故C错误;III中Fe、Cu都能与硝酸反应,

二者接触,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

要想验证铁是否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可以连接电流计,故D正确。

考点:Fe与硝酸的反应

25.(17分)“张-烯快环异构反应”被《NameReactions》收录。该

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化合物:

15

R'R

oR,R-CHc=CH

R—CsC—CHC=C,能倍化剂V/

---------*C-CH

oZ0A

(R、R'、R”表示氢、烷基或芳基)

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的路线如下:

(1)A属于快烧,其结构简式是o

(2)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的结构

简式是____________

(3)C、D含有与B相同的官能团,C是芳香族化合物,E中含有的

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

(4)F与试剂a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试剂b

是O

(5)M和N均为不饱和醇。M的结构简式是

(6)N为顺式结构,写出N和H生成I(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

式:O

【答案】

(1)CHM—CH3

16

(2)HCHO

(3)碳碳双键、醛基

CH=CH-C00H+Br2fCH-CH-COOH

;NaOH醇溶液

(5)aCH-C^C-CHOH

32

(6)

【解析】

试题分析:⑴根据有机物类别和分子式即可写出A的结构简式为CHmC-CHj

⑵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B中含有C、H、O三种元素,故应为甲醛,其结构简式为HCHO.

⑶根据题意,结合信息容易就判断出E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腱和醛基.

CH=CH-COOH

⑷根据题意和F的分子式可知F的结构简式为;根据N和H的反应类型推知H为

,所以很容易推知F-H为官能团的转化,思路应该为先加成后消去.故F-G的化

CH=CH-C00H+BrCH-CH-COOH

学方程式为:BrBr试剂b是氢氧化钠醇溶液.

⑸根据题意可知A、B加成为醛基加成,故M的结构简式为:CHyBC-CH9H

⑹根据题意和J的结构简式很容易写出N和H生成I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本题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的基本知识,如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

官能团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7

26.(12分)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

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

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1)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o

(2)反应I得到的产物用L进行分离。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L的

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L的H2s。4层和(W]浓度的I2的

HI层。

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

b.加L前,H2s。4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

c.L在HI溶液中比在H2sO,溶液中易溶

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o

③经检测,H2s层中c(H+):c(SO?)=2.06:1o其比值大于2的

原因是O

(3)反应II:2H2s(h⑴=2S02(g)+02(g)+2H20(g)AH=+550kJ/moI

它由两步反应组成:i.H2S04(I)=S03(g)+H20(g)

△H=+177kJ/moI

ii.S()3(g)分解。

18

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图表示一定时,

L(LML2),XLii

中的平衡转化率随的变化关系。

S03(g)X

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O

②判断L、1_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o

【答案】

。+

(1)S02+2H2l2=H2SO4+2HI

(2)①a、c

②观察颜色,颜色深的是HI层,颜色浅的是硫酸层

③硫酸层中含有少量HI

⑶①压强

②L2>L2S03(g)=2S02(g)+02(g)AH=+196kJ/moI,

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增大

19

【解析】

读题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反应I中反应物为SQ、H:0和I〉生成物为H=S04和HL根据氧化还原

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配平.

(2)①加入X前溶液未出现分层,加入L后,碘在HI溶液中溶解度大于在H?S0,溶液中溶解度,两溶液中

密度存在差异,故出现分层现象.

②由于L-401HI-HIO,因此两层溶液中都含有小H-、I-、HI0等,故这两层溶液中只能通过检验

S0J来辨别两层溶液.

③H:S0,溶液中溶有低浓度的碘,碘单质可与水发生反应HI-HIO,c(H-)噌大,使溶液中

c(H)c(S0j-)的比值大于2.

(3)根据反应II和步骤i写出步■骤ii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S0i(g)=2S0b(g)-O;(g)△H=-196KJ-moH

①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噌大的反应,压强噌大,平衡逆向移动,S0;的转化率减小,故X代表的物理

量为压强.

②根据①可知L代表的物理量为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相同压强时,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

动,S0、的转化率增大,故E>Li.

考点:方程式配平;离子检验;平衡图像分析;化学平衡影响因素

27.(14分)研究CO?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

前沿领域。

(1)溶于海水的CO?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J占95%,

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03「的方程式:o

(2)在海洋循环中,通过右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o

18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释放出的。2只来自于H20,用0

20

标记物质的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18

===(CH20)X+X02+XH20

(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

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气提、吸收C02,用电从酸化后的还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

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

试剂。

②滴定。将吸收液洗后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s,再用xmol/LHCI

溶液滴定,消耗ymIHCI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二

mol/Lo

(4)利用右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0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

体含量。

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的原理:

2I

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b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

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

【答案】_+

(1)CO2+H2O=H2cH2C03^HC03+H

2+

(2)©Ca+2HC03"===CaC03iC02t+H20

18

②XCO22xH20

⑶①Zml海水‘未酸化

②xy/z

室:+通过阳离子膜进入室,发生反

(4)①a2H20-4e-=02t+4H,Mb

应:+。室的反应:用

HC03"+H=CO2T+H2O②c2H20+2e=20H+H21,c

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节至接近装置入口海水的

pH

22

【解析】

+

试题分析:(1)考查碳酸的第1步电离:C02-H;0=^HCOS--H

(2)①根据反应物是HCC<,生成物是CaCCh和C6,易知本题的反应方程式.

Ca2+-2HCOr=CaCO.siCChT-HiO

②根据元素守恒法,及示踪原子的标记可知方程式中的埴空为:xC6-2xH^O

(3)①注意酸化的试剂要用硫酸,一定不能用盐酸,HC1会挥发出来影响后续的滴定.

②该滴定过程转化的关系式为:

CO:~HCOj_~HC1

11

nfCCh)xmoLLxyx10'3L

解得:n(CQ:)=xyxio-3moi所以:c(CO;)=xyzmolL

(4)①海水pH>8,显碱性,需要H+中和降低海水的碱性,a室发生阳极反应:2比d4e-=6T7H-,

-

c(OH-)下降,Hg/^OIT-H-平衡右移,c(H+)增大,H-从a室进入b室,发生反应:HCO3-H-=CO:-H:O.

②c室的反应:2H/>~2e=2OH--Hd,用c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节至接近装置人口海水

的pH.

考点:盐类水解、方程式书写、化学实验、化学平衡移动、电解、化

学计算等。

28.(15分)

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

过改变浓度研究

“2Fe"+2「=2Fe2++l2”反应中Fe*和Fe*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

23

3mL0.01molU1

KI翕病

实验I3mL0005molL'

^-F*SO,卜溶液(pH的为I)

7ft*0.01md-L1厂ImLI«»»•「'/1mtHQ

L0…丽ii.j的mHiQ

产生黄色mtr落源0色海去受淮藩沮受我,比”咯,;

(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

验I的反应达到o

(2)iii是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ii中造成的

影响。

(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转化。用化

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o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转化的

原因:外加Ag+使c(「)降低,导致「的还原性弱于Fe?+,用右图装

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mol/L

AgN(h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o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

24

中Fe?+向Fe"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原因是o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o

(6)实验I中,还原性:厂>Fe2+;而实验II中,还原性:Fe2+>T,

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o

【答案】

(1)化学平衡状态(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

(3)加入发生反应:Ag++r=Agll,c(「)降低;或增大c(Fe?+)

平衡均逆向移动

(4)①正②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5)①Fe?+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还原性强于「

②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1mol/LFeS04溶液。

(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

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

【解析】

试题分析:(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

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5

(2)根据实嗡iii和实验ii的对比可以看出是为了排除有ii中烂成溶液中离子浓度改变的影响;

⑶1加入AgNCh,Ag*与I生成Agl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ZFe^+ZI=^FP+I:平衡逆向移动.

ii.加入FeSO"农度噌大,平衡逆移.

(4)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极为Fd喝电子,作正极;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

型管左管滴加0.01moLLAgNO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1-离子浓度减小,2FW++21―^2Fd++&平衡左移,

指针向左偏转.

(5)①Fd响F3聚化的原因是FWW农度噌大,还原性噌强;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当指针归零后,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ImoILFeSO,溶液.将(3)和(4)、

(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与浓度有关,浓度的改变可影晌物

质的氧化还原性,导致平衡移动.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电化学知识

2015年北京卷高考物理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答案】C

【难度】★

26

【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

【解析】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只说某一种方

式我们无法

判断内能是否变化,故A、B选项错误;物体放出热量又同时对外做

功内能一定

减小,故D选项错误。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增大、

减小或不

变,故C选项正确。

14.()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a衰变的是

A.B.2豺t窗+处

C.汨+汨fHe+MD.②盟t就+多

【答案】B

【难度】★

【考点】原子物理衰变

【解析】a衰变是指某一原子核自发的变成另一种原子核,并放出a

粒子的过程。

可以很容易的选出B正确;A选项为人工转变方程;C选项为轻核聚

变;D选项

为B衰变

15.()周期为2.0s的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

图像如图所示,此时质

27

点P沿y轴负方向运动,则该波

A.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20m/S

B.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10m/s

C.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二20m/s

D.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10m/s

【答案】B

【难度】★

【考点】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解析】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为每年必考题目,难度都不大。根据机械

波的速度公

式-4由图可知波长为20m,再结合周期为2s,

可以得出波速为10m/so。七&尸.

应用“同侧法”等方法判断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因此答案为Bo

16.()假设地球和火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到

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

到太阳的距离,那么

28

A.地球公转周期大于火星的公转周期

B.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

C.地球公转的加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加速度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角速度

【答案】D

【难度】★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运动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直接根据万有引力公式与圆周运动公式结合

解题会比较

麻烦。题目已知地球环绕太阳的公转半径小于火星环绕太阳的公转半

径,利用口

诀“高轨、低速、大周期”能够非常快的判断出,地球的轨道“低”,

因此线速

度大、周期小、角速度大。最后结合万有引力公式”丝,得出地球的

r~

加速度大。

因此答案为Do天体运动在2014年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但是根据

历年的高考规律,这部分内容还是应该回归选择题。

17.()实验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_中A

点的原子核发生B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电子恰

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1'二”示意如

图。则

29

A.轨迹1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轨迹2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轨迹1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D.轨迹2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答案】D

【难度】★★

【考点】B衰变,动量守恒,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解析】由动量守恒可知,原子核静止在磁场中,发生B衰变后的新

核与电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的「4,得R=R,粒子运

动的半径与电荷量成反比。新核带电量大于电子,因此R较小,知轨

迹2为新核轨迹,由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18.()“蹦极”运动中,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人

身上,人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将蹦极过程简化为人沿竖直方向的运动。

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

A.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人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

B.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做负功,人的动能一直减小

C.绳恰好伸直时,绳的弹性势能为零,人的动能最大

D.人在最低点时,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所受的重力

【答案】A

3()

【难度】★★

【考点】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功能关系

【解析】从绳恰好伸直到人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绳对人的拉力始

终向上,故冲量始终向上。此过程中人先加速再减速,当拉力等于重

力时,速度最大,则动量先增大后减小,A正确,B、C错误,在最低

点时,人的加速度向上,拉力大于重力,D错误。

19.()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A的量程为0.6A,表盘均匀划

分为30个小格,每

小格表示0.02A;R1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1/2;R2的阻值等于

电流表内阻的2倍,若用电流表A的表盘

示流过接线柱1的电流值,则下列分析正确

A.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

0.04A

B.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2A

C.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6A

D.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1A

【答案】C

【难度】★★★

【考点】电表改装

【解析】考生需要分清楚在连接不同接线柱时,电路具体的连接方式。

3I

当接线柱1和2入电路时,R1与电流表并联,量程扩大为原来的3

倍,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应该是0.06Ao当接线柱1和3连入电路

时,R与电流表并联再整体与R2串联,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仍然是

0.06Ao故选C

20.()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可以初步了解常用的一卡通(IC

卡)的工作原理及相关问题。IC卡内部有一个由电感线圈L和电容C

构成的LC振荡电路,公交车上的读卡机(刷卡时“嘀”的响一声的

机器)向外发射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刷卡时,IC卡内的线圈L中

产生感应电流,给电容C充电,达到一定的电压后,驱动卡内芯片进

行数据处理和传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C卡工作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卡内的电池

B.仅当读卡机发射该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时,IC卡才能有效工作

C.若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偏离该特定频率,则线圈L不会产生感

应电流

D.IC卡只能接收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而不能向读卡机传输自身

的数据信息

【答案】B

【难度】★★★

【考点】LC振荡电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LC振荡电路的相关知识。

IC卡内是一个LC振荡电路,没有电池,故A错;只有当读卡机发

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时,IC卡才能正常工作,故B对;当读卡机发

32

射的电磁波偏离该频率时,线圈可以产生的电流较小,不能正常工作,

故c错;IC卡是可以和读卡机进行数据传输的,故D错。

21.(18分)

(1)“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aa,和bb,

分别是玻璃能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1所示,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

两枚大头针Pi和P2,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

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P3和P4O在插P3和P4时,应使

A.P3只挡住P1的像“士、------"

B.P4只挡住P2的像卜;卜

用I

C.P3同时挡住PKP2的像

【答案】C

【难度】★

【考点】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解析】测定玻璃折射率相对较简单,需要了解本实

验的具体实验步骤即可解题;

(2)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如图2所示。

33

①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cm的铁球

②测出悬点0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

所用的时间to

则重力加速度g=(用L,n,t表示)

③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组次123

摆长L/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