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声学(讲练)-原卷版_第1页
专题01 声学(讲练)-原卷版_第2页
专题01 声学(讲练)-原卷版_第3页
专题01 声学(讲练)-原卷版_第4页
专题01 声学(讲练)-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专题01声学目录考情分析 2知识建构 3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4【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6【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6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9【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9考法01声音的三个特性 9考法02探究声音三个特性的有关实验 11【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11【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15考点三声的利用 14【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14考法01声音传递信息与传递能量的辨析 14考法02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与应用 14【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16【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16考点四噪声及其控制 18【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18【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21【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21

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预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3.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3.2了解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考查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的实验过程。主要命题点有: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回声、理想实验法的推理思维等。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等,也可能考查与声音有关的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命题情境源于教材图片、教材习题以及科技生活。声音的特性考查响度、音调和音色的区分与判断,响度和音调的影响因素。命题点有:声音的音调以及影响因素、声音的响度及影响因素等。考题类型大多是选择题、填空题。命题情境常源于教材图片、习题和生活实例,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声的应用考查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和次声。命题点有:声音传递信息、声音传递能量、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点与应用等。考题类型大多是选择题、填空题。噪声及其控制考查对噪声的理解,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噪声的防治。命题点有:噪声、噪声的防治等。考题类型大多是选择题、填空题。命题情境常源于生活实例,考查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传入我们的耳中。

2.(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3.(2022·福建中考)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1)为了避免声音通过底部固体传出,利用磁悬浮装置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A磁体上端为N极,则B磁体下端为______极;(2)将内部充有少量空气的气球口系紧,并悬挂于玻璃罩内壁,实验过程发现气球体积变大,说明罩内气压变______;(3)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说明发声体仍在______;(4)本实验无法抽成绝对真空,需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______传声。写出一个运用类似研究方法的实验:______。4.(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A.1.70m B.1.65m C.0.85m D.0.80m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注意发声停止不是“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但物体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在传播。例如,发令枪响后随即停止振动不再发声,过一会终点计时员能听到枪声,说明虽然声源的振动停止了,但是声音仍然在空气中传播,并没有消失。2.把握好以下几点,正确解决回音测距问题(1)测定海底的深度、距冰山的距离,判断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经常用到回音测距。(2)题中一般会给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没有给出时,应该记住15ºC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3)声音从发声处到障碍物之间所用的时间要分析好,注意是回音,也就是说声音会反射回来。(4)声源与目标固定不动时,回音测距的公式是s=vt/2,声源与目标距离变化时,要画出图具体分析。

知识概念理解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计算公式:v=s/t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介质的、介质的。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s以上时,人耳才能区分。1.为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图是学生用古筝表演的情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琴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 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C.琴声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琴弦的振幅不同音调也不同2.贵州省盘州市水塘镇丹霞山上的护国寺,始建于万历年间,是贵州省佛教界重要的佛事活动中心。周末,同学们结伴前去游玩。在敲响寺内一口大铁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铁钟撞击后,大铁钟“余音未止”,其根本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仍在回荡 B.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3.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下列有关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不由振动产生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C.只有牛皮制成的箭筒可以传播声音 D.一般固体传播声音比空气快4.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不止”,其原因是()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大钟虽然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仍在振动5.【新情景】神舟17号宇航员在执行太空出舱活动时,听不见周围环境的声音是因为()A.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到人耳B.太空中只有超声波C.太空中没有任何声音产生D.太空中只有次声波6.如表所示,是声音在几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的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液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物态有关C.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7.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8.【学科综合】2023年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比赛于11月26日举行,选手人数约1.6万,起点是人才公园东门,赛程是21公里。【南山半马】枪声成绩02:30:43,净成绩:02:21:04。此成绩仅供参考,最终解释权归组委会所有。(1)比赛开始时,发令枪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到运动员的耳中;(2)运动员全程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3)由于参赛人数较多,选手们跑步起点不同,比赛记录两个成绩:枪声成绩和净成绩。枪声成绩是以鸣枪为计时起点,选手冲过终点线为计时终点;净成绩是以选手跑过起跑线为计时起点,冲过终点线为计时终点。上图为某位运动员的成绩短信截图,你认为_______成绩更能反映运动员的真实运动水平,这是以_________(选填“相同路程比时间”或“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9.【学科综合】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月球探索新旅程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是负责“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2020年12月1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探测器在逐渐接近月表时开启障碍自动检测,选定着陆点后,开始避障下降和缓速垂直下降,从距离月面15km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探测器的速度从相对月球1.7km/s逐步下降并平稳着陆在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自动采样是嫦娥五号任务的核心关键环节之一,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温度的变化完全由阳光直接决定。月球表面白天温度可达150℃,而夜晚会降至﹣180℃,昼夜温差高达330℃。即使在白天,照亮区域与阴影区域的温差同样高达300℃。探测器经受住超过100℃的月面高温考验,克服了多方面的条件约束,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1)若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00m悬停处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需经过____s着陆在月球表面;(2)嫦娥五号上的障碍物探测器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工作;(3)嫦娥五号的零件应使用热胀冷缩较_____(选填“明显”或“微弱”)的材料制作,零件之间应_____(选填“留有缝隙”或“紧密结合”)。10.【新科技】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甲、t乙。(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m;(2)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t乙(选填“>”、“=”或“<”);(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甲。(用s、t甲、t乙表示)考点二声音的特性考法01声音的三个特性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2.(2023·菏泽·中考题)1987年我国发现了公元前6000年前的一支完整骨笛——贾湖骨笛(如图所示),它是由丹顶鹤尺骨制成的,上有七个音孔。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使它发出声音的变化。我们能够区分骨笛和古筝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不同。

3.(2022·牡丹江·中考真题)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的音调相同,的响度相同。ABCD考法02探究声音三个特性的有关实验1.(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先将尺的一半伸出桌面,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再增加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A.响度变大B.响度变小C.音调变高D.音调变低2.(2020·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东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A.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D.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1.把握特点,准确区分音调和响度(1)音调和响度常放在一起考,要注意二者分别指声音的高低和大小,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决定。(2)在不同情境下“高”和“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二者的区分是常考点。2.抓住三个要点,准确分析声音波形图对声音波形的分析题已逐渐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在分析时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从波形图上比较响度是否相同,就要看波形的“上下高度”是否相同,因为这体现了发声体的振幅,而振幅决定响度。(2)比较波形图的音调是否相同,要看波形的疏密程度,波形越疏,其频率越低,波形越密,频率越高,而频率决定音调。(3)若音调和响度相同,则观察波的形状,波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振动发声的频率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材料和松紧程度等有关。3.影响乐器响度与音调的因素(1)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程度。一般来说,弦乐的弦越细、越短、越紧,其发声时的音调越高。(2)管乐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的空气柱长短。一般来说,长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低,短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高。(3)打击乐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知识概念理解音调声音的叫做音调。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发声体的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人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音色音色又叫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先将尺的一半伸出桌面,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再增加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A.响度变大B.响度变小C.音调变高D.音调变低2.【新科技】3.(多选题)华为mate40手机,在设置里有语音解锁功能,及通过拥有者的“声纹”使手机从待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声纹”记录了拥有者的音色B.“声纹”记录了拥有者的音调C.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听筒的D.“声纹”记录了拥有者的响度4.【新情境】如图所示,王亚平在“天宫”弹奏古筝,分别拨动古筝的八、十三号弦,用同一设置的相机拍摄到两弦最左摆到b处,最右摆到c处,静止时在a处。测出每振动880次,八号弦用时2s,十三号弦用时4s,则八号弦()A.从a→c→a过程振动了1次 B.振幅比十三号弦大C.音调比十三号弦高 D.频率为880HZ5.如图,音叉M、N完全相同,M发出440Hz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N也发出440Hz的声音,则()

A.M发声时每分钟振动440次B.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C.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一定相同D.M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6.(2022·广州·中考真题)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B.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处的C.敲P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处时大D.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M处时大7.2023年12月17日上午,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两次从香港维多利亚港低空飞过(如图所示),展示了中国首款大飞机的英姿和性能。以(选填“飞行员”或“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低空飞行时香港民众听到声音的(选填声音的特性)小,得益于先进的噪音消除技术;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8.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资料中查到的a、b两列声波图,那么产生两列声波的声源在振动时,声源振动快的是波声源,振幅大的是波声源。9.【传统文化】如图所示的“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为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的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击甲钟和乙钟,(填“甲”或“乙”)钟音调高。10.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某班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

(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音调与振动有关;(2)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3)把(2)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不同;(4)以上探究方法叫。考点三声的利用考法01声音传递信息与传递能量的辨析1.(2023·深圳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学校内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响铃声音大是因为音调高;C.校内广播属于信息传播;D.同学们“唰唰”写字的声音是次声波2.(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的是()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用超声波给工件探伤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考法02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与应用1.(2023·四川泸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汽车利用超声波辅助倒车的情境,当汽车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汽车就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B.“嘀嘀嘀”的警报声,就是超声波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D.警报声对正在倒车的驾驶员来说是噪声

2.【跨学科】(2023·云南·中考真题)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万米级海试。潜水器配备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声学系统,声学系统由母船部分和潜水器本体部分组成,为“奋斗者”号实现了水声通信、精细探测和定位导航。定位导航使“奋斗者”号水下作业精准高效。由于水下没有卫星定位,必须使用声学定位。下潜之前,科学家通过设备的标定实验,使声学系统可以输出精确的速度等关键数据,再将定位与多普勒测速仪、惯性导航设备组合后进行导航,就能实现万米海底“大海捞针”,“奋斗者”号仅半小时就收回了之前在海底布放的一些目标物。(1)由于可见光和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衰减很快,因此是“奋斗者”号与母船之间沟通的唯一方式;(2)前视成像声呐设备能发出(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让潜水器在漆黑的万米深海中精准避障。这说明声音能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3)请写出“奋斗者”号声学系统的一个优点:。

1.明确四点,正确理解超声与次声(1)人类听不到超声与次声。(2)人和一些动物发声的频率范围通常不同。有些动物可以发出超声,如蝙蝠和海豚等,而有些动物能够发出次声,如大象等。(3)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的也不同。有些动物对超声反应灵敏,如猫、狗、海豚等;有些动物对次声有很好的反应,如大象就是用次声来交流的。(4)超声和次声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传递信息与声传递能量的本质区别(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是利用声来了解物体的某些特征,没有引起物体发生变化;利用声传递能量是指声使物体获得能量后发生了变化(如被切割、打碎等)。(2)区分二者的关键就是看物体接收声波后是否有明显的变化。3.常见应用声传递信息、传递能量的实例对于声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声传递信息和能量。考试中经常用实例来考查,注意区分。(1)声传递信息:声音交流、检查故障、判断机器的工作情况、声呐、医用B超、次声预报自然灾害。(2)声传递能量:超声波去污、超声波碎石、超声波焊接、超声波育种、超声波、清洁牙齿、次声武器等。知识概念理解声音传递信息声音传递信息是指通过分析声音或回声可以得到某些信息。应用:回声定位(测距)、倒车雷达、声呐、“B”超等。声音传递能量声具有能量;也可以能量。超声波清洗机、碎石机、雾化器、金属探伤仪等。超声波与次声波把频率高于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Hz的声叫次声波。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20000Hz。1.下列事例是利用次声波的是()A.蝙蝠靠声波发现昆虫B.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C.利用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上的污渍D.利用声波预报火山爆发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动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3.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4.歼20,代号威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隐形战斗飞机,在保护我国国家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歼20的隐形是飞机在飞行时,()A.飞机具有很强的反光能力,地面上的人看不到飞行的飞机B.飞机发动机发出的声音很小,地面上人听不到飞机发动机发出的声音C.飞机对雷达发出的超声波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雷达无法“看到”飞机D.飞机对雷达发出的超声波具有很强的反射能力,雷达无法“看到”飞机5.最近学校举行了科技节,国伟同学带来了自制的留声机,如图所示,当他一边大声说话一边摇动手柄,会引起纸杯底部的钢针振动,从而在锡纸上留下一条深浅不同的刻痕,再一次回转手柄就可以放出刚刚录制好的声音。关于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伟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此留声机在月球上可以录音C.国伟说话时引起钢针振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大声说话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6.【新情境】图为《梦溪笔谈》中的一段话。意思是:为了找到甲、乙两琴中音调相同的弦,可在乙琴弦上放纸人。当弹甲琴中的某一弦时,乙琴中与其音调相同的弦上的纸人就会跳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弹琴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手指振动产生的B.琴弦越长弹奏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C.弹甲琴弦,乙琴弦上的纸人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音调相同的两根弦发声时振动的振幅一定相同7.(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可能是()

A.

B.

C.

D.

8.如图所示为户外大型乐器——“鸣响树”,它是一种由不同长度和方向的钢管制成的。它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由于钢管的长度不同,发出声音的不同,周围的人们根据乐器发出的声音可以判断风向和等级,说明声音可以传递。9.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A BCD10.(2021·广东·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超声波测速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就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测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是: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速度取340m/s)(1)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等特点;(2)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m;(3)通过计算,在下图中,大致画出测速仪对该跑车发射的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t从第一次发射信号开始计时)。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m,跑车的速度大小为m/s。考点四噪声及其控制1.(2022·湖北随州·中考真题)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2.(2023·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如图甲、乙所示的两幅声音波形,可能是钢琴声音波形或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波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噪声波形,乙是钢琴声音波形 B.甲是钢琴声音波形,乙是噪声波形C.甲、乙都是钢琴声音波形 D.甲、乙都是噪声波形3.(2023·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通过阻断噪声传播的是()A.

如图甲,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如图乙,道路旁安装隔声板C.如图丙,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建筑工地停工D.如图丁,小区内禁止鸣笛4.(2023·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从以下方面理解噪声:(1)物理学角度:振动杂乱无章,波形图无规则的声音;(2)环保角度:对人们的正常活动产生影响的声音;(3)乐音可能成为噪声,但噪声不会成为乐音。知识概念理解乐音物体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听起来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乐音的波形图规律。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指哪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是发声体做振动时产生的。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噪声的波形图杂乱无章、无规律。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阻断噪声的、防止噪声进入.从噪声的产生、传播、接收处控制。1.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 B.教室里的读书声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 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2.京雄城际铁路固霸特大桥区段建成全球首个适用于时速350km/h全封闭声屏障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