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末文化素质测试题八年级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和填涂在答题卡上。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试卷中注有“▲”的地方,需要你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作答;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厚基础功底。(21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出书写与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碳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汊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清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槽运的枢扭。A.疏林薄(bó)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碳的毛驴驮队。B.在进入大道的汊道上,是众多仆从簇(cù)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清扫墓归来的权贵。C.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bá)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D.画面中段是汴(biàn)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槽运的枢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薄(bó)雾——báo,送碳——送炭;B.汊道——岔道,踏清——踏青;D.槽运——漕运,枢扭——枢纽;故选C。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国庆期间,射洪市广兴镇双江村夜晚游人如织,前来看灯会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五彩斑斓的灯影点缀着整个双江村,为游客献上了美轮美奂的山海仙境。江风轻拂,花香氤氲,观赏灯影,品读诗文,感叹能工巧匠因地制宜,创造出这鬼斧神工的杰作,感恩新时代给予我们幸福的享受。A.络绎不绝 B.美轮美奂 C.因地制宜 D.鬼斧神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使用正确;B.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通常不用来形容景色。使用正确;C.因地制宜,意为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使用正确;D.鬼斧神工:指像是鬼神制作雕刻出来的。形容事物之神奇巧妙,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指自然造就的。不合语境;故选D。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经过激烈的比赛,中国队夺得了202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所有项目的冠军。B.四川博物院开展和策划的文博体验活动,让参与者真切地感受到文物的魅力。C.部编语文教材紧紧围绕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选文更加突出经典性。D.射洪市妇联将联合各界力量,为家庭教育服务,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条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B.有误,语序不当。将“开展”和“策划”调换位置。C.有误,句式杂糅。删去“围绕”或“以……为”。D.有误,搭配不当。将“营造”改为“创造”或将“条件”改为“环境”。故选A。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长途跋涉”“顶天立地”“器宇轩昂”“旁逸斜出”这几个短语的类型全都不一样。B.“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母亲留有印象”。C.“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这个句子的成分划分是:[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D.“我们要热爱学习。”“我们不能荒废青春。”“难道就能让游戏把我们的青春耽误?”这三个句子的语气是由弱到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A.“顶天立地”和“旁逸斜出”都是并列短语;B.主干应该是“习惯、态度,留有印象”;D.语气由弱到强的顺序是:单否→肯定→反问;故选C。5.对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①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②号兵吹起冲锋号③背后,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④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帜,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①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衔接。这个语段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由近到远的顺序,吹号→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背后;②①④③;故选B。6.下列对语句修辞的赏析,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用了反语。一方面揭示其荒谬,“弱国与“低能并无必然联系,是“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认识。另一方面,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满腔的义愤。B.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用了设问。一问一答,赞美了松树同样遭受了严寒的考验,只是它本性坚贞不屈,所以傲然屹立风霜之中。C.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用了借代。用“簪缨”代指南宋统治阶级,一个“散”字,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敌、苟且偷生的心理。D.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用了夸张。“七百、万仞”这两个数词,不是实指,是概数,极言其高,突出愚公移山之难,衬托他有决心有毅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句子。B.不是设问,这不是自问自答,第一句是反问:松柏难道没有遭受寒冷吗?选项“用了设问。一问一答”表述不正确;故选B。7.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着惊海天》这篇新闻特写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空母舰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B.《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文学。“美丽的颜色”在文章既指镭的蓝色荧光,还指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坚守与乐观的精神。C.《白杨礼赞》是茅盾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状物”到“言志”,赞美抗战的军民和他们的精神。D.《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说明文,作者以行踪为序,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主线,将建筑与历史结合起来,依次介绍了纪念碑和十块浮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A.《一着惊海天》不是新闻特写,是事件通讯;故选A。二、品古典雅韵。(15分,每小题3分)8.下列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新闻电头简称,新闻电头是说明消息来源的短语。一般用来说明新闻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B.“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公祭,政府或公共团体为向英灵、逝者表示致敬、缅怀、哀悼所举行的祭奠,赞扬亡者的伟大功迹与贡献以及对亡者的追思。C.“掌故颇为熟悉的了”:掌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官员的官名。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八句四联,其中颔联颈联要求上下两句对仗,全诗要求压一个韵,第二、四、八句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就是一首七言律诗。【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D.有误,《雁门太守行》不是律诗,一是题目是“乐府曲名”;二是可以根据律诗特点判定。故选D。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乙】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④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⑤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节选自《礼记·檀弓》)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富商。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④贸贸: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⑤从:跟着,追着。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必敬必戒戒:谨慎B.威武不能屈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C.以待饿者而食之食:食物D.黔敖左奉食奉:同“捧”,端着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相同的一项是()A.以顺为正者以至于斯也B.贸贸然而来杂然相许C.丈夫之冠也立天下之正位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从而谢焉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B.甲文中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都可视为这一观点的践行者。C.乙文中曾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到了快要饿死的地步,也可以吃“嗟来之食”。D.乙文中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证明甲文中“贫贱不能移”的观点。【答案】9.C10.B11.C【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C.食:吃。动词。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以:介词,把/连词,表结果,以至。B.然:都是在形容词后,……的样子。C.之:助词,主谓间,无实意/助词,的。D.焉:语气副词,怎么/语气词,不译。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内容。C.“其谢也,可食”可知,曾子是说对方道歉了,可以吃,而不是快要饿死了就能吃。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乙】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曾子听说后说:“小事情啊,他要是对你说“喂”的话,可以走掉(不管他的侮辱)。他道歉了,就可以吃施舍的东西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归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B.三、四句采用设问,点明诗人虽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表现其超尘脱俗的境界追求。C.五至八句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表现作者悠闲自得的心情。D.九、十句直陈心境,面对如此的田园美景,诗人陶醉其中,难用语言精细描绘,表现其率真品性。13.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答案】12.D13.答案示例一:苏轼认为,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示例二:单就这一句而言,“望”字确实不如“见”字自然、贴切,但是,后面所写山气、飞鸟不是偶然才见到的,是因“望”而有,“望”字能统领所有景物。“悠然”二字的心境紧承上句“心远”而有,并不只是起领下文,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东坡的说法也有些牵强附会。【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D.有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赏析。结合题目,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字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示例:“望”系有心去看,“见”则有无意中见到的意思,所以“见南山”更能体现悠然自得的心情。这段话表明苏轼对陶渊明的这首诗有着深刻的了解与认识,能够体会其中的悠然自得之感。三、蓄知识底蕴。(共24分)14.把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答案】黔敖无礼呼唤(施舍,给与)时,当然可以拒绝(离开),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去:离开。谢:道歉。食:吃。15.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诗文中空缺的内容。家国情怀是中国古诗文永恒的主题。“__________,壮心不已”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寄寓了刘桢期望堂弟精神坚贞的情怀;“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孟子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李贺笔下戍边将士忘身报国的志向;“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运用拟人手法移情花鸟感时伤世。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滋润着每一代人的精神家园。【答案】①.烈士暮年②.岂不罹凝寒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④.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⑤.报君黄金台上意⑥.提携玉龙为君死⑦.感时花溅泪⑧.恨别鸟惊心【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暮、罹、凝、利、意、携、溅”等字的正确书写。综合性学习。(4分)16.用简洁的语言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晓铃10月12日上午,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伴随着47支特色鲜明的国内外非遗表演队伍带来的天府大巡游,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拉开大幕。本届非遗节,共有来自全球47个国家(地区)和国内各省(区、市)的900余个非遗项目、6000余名非遗传承人和嘉宾相聚成都。时隔4年,再度开启的非遗节以绚丽多姿的非遗表演、特色鲜明的展览展示、直击非遗发展现状的学术论坛等系列活动,揭示其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也为公众开启了一场难得的非遗盛宴。【答案】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再启盛宴(或拉开序幕)。【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和导语都具有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作用,可以采用“对象+事件”的格式。结合导语句“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伴随着47支特色鲜明的国内外非遗表演队伍带来的天府大巡游,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拉开大幕”可拟写为: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拉开序幕。17.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划线的是射洪的一部分文化遗产,其中属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是()“诗里酒里,射洪等你”,大美射洪欢迎你。朋友们,我们可以登临金华山,瞻仰陈子昂读书台,品读诗句,感受浩然正气;我们可以来到青堤乡,欣赏铁水火龙艺术的精彩表演,铁水四散,火树银花;我们可以到沱牌镇,参观泰安作坊,品味酒香,了解沱牌酒酿制造技艺;我们可以到青岗镇,逛通家山女儿碑庙会,体会传统风俗的意义与趣味。A.陈子昂读书台 B.铁水火龙艺术 C.沱牌酒酿制造技艺 D.通家山女儿碑庙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具有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工艺品等。这些遗产可以是人类创造的,也可以是大自然的形成,例如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涉及口头传统、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以及传统手工艺技能等,它们依赖于文化空间的传承,如昆曲、端午节、中国剪纸等。A.物质文化遗产;B.非物质文化遗产;C.非物质文化遗产;D.非物质文化遗产;故选A。名著阅读。(4分)18.《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享有“昆虫的史诗”的美誉。这部巨著,不仅生动地描写了昆虫们的生活习性,还给昆虫们起了诙谐形象的别称(雅号),介绍了昆虫们特殊的本领,被鲁迅赞誉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1)《昆虫记》为很多昆虫起了别称,被称为“尽忠职守的税务官”是()A.圣甲虫 B.豌豆象 C.蟋蟀 D.螳螂(2)《昆虫记》介绍的昆虫的生活的习惯,令人惊叹它们特殊的本领。请写出“切叶蜂”的本领。切叶蜂:【答案】(1)B(2)切叶蜂: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如粪金龟叫大自然的清道夫,田园中的提琴家是蟋蟀,花园中的淑女是瓢虫,大自然的舞姬是孔雀蝶,尽忠职守的税务官是豌豆象。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根据原著内容,切叶蜂的身体可以当作圆规来使用,它用嘴巴作剪刀,靠眼睛和身体的转动剪下圆形的小叶片,这些剪下来的小叶片可以用来产卵和做巢穴,可据此作答。四、览书海智慧。(共30分)(一)说明类文本阅读。(15分)5G会改变什么①你或许已经对网络的周期性升级司空见惯。2G网络诞生于1991年,随后在2001年被3G网络取代,2009年,4G网络又把3G抛在了身后。现在,我们又听到了5G网络的脚步声。②但是相比以前的更新换代,5G网络是一次更大的飞跃。事实上,高通在其网站上宣称其“革命意义可比汽车和电力”。③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20倍。而5G网络下的延迟(在开始高速数据传输前的迟滞时间)也只有4G的1/10。5G的到来也意味着流量的巨大提升——到时候,几乎所有的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这将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高通5G市场主管谢里夫·汉纳(SherifHanna)说道。④举例来说,即使没有WiFi无线网络,应用也不再需要降低视频或图片的分辨率。事实上,你很可能会更倾向于利用网络来,因为5G的速度将会比WiFi更快。更进一步地说,我们的也会比以往更加强大。今天的处理器会受到散热和电池容量的限制。但是想象一下,如汉纳所说,如果你的通过5G网络与更强大的计算机相连接,“处理都会在远程完成,但是由于网络速度足够快,就好像是为你手中的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处理器一样。”⑤另一个巨大的变化在于:5G不仅仅是为设计的。它体现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新世界,无论是电子设备、工业机器,还是农用机械甚至汽车,都会接入网络。举例来说,5G协议允许一些数据插队,在其他数据之前进行传输。也就是说,在2023年,当两辆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通信以避免碰撞时,它们的数据可获得比你正在在线观看的《星球大战25》更高的优先级。⑥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一方面需要更高效地利用现有的网络频段,另一方面也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这一宽广的无线电频段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是因为毫米波“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汉纳说。⑦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网络频段高得多(你的WiFi无线网络使用的是2.4G或5.8G频段,而毫术波使用的是24G以上的频段)。这意味着它能提供前所未有的速度——但也要接受覆盖范围的损失。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也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它们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⑧因此,只有那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例如纽约、旧金山和北京才能充分享受毫米波支持下5G带来的超高速快感。一旦到了荒郊野外,5G就只能提供9倍的速度提升。⑨需要安装更多基站,也就意味着我们会在灯柱上看到更多的方盒子,在电线杆上看到更多的线缆,在其他各种地方看到更多不那么赏心悦目的工业形象。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法律诉讼、罚款以及无线通信服务商和居民之间的纠纷。⑩但是5G这列快车已经无法减速。到今年底,美国的主要网络服务商就将在一些城市部署5G网络,而第一台5G将会在2019年初上市。“我想大多数人并不知道5G原本是为2020年准备的,而我们现在谈的是今年年底。”汉纳说,“我们正在争分夺秒地工作,坦白说,这真的非常辛苦。”(《环球科学》,2018年11月)19.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5G网络的传输速度可达4G的920倍,延迟也只有4G的1/10.B.文章中提到的5G指5G网络和5G,到2019年初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纽约、旧金山和北京就可以用上5G了。C.一旦到了荒郊野外,即使安装再多的毫米波基站,由于人口稀少,5G也只能提供9倍的速度提升。D.即使在无线WiFi网络环境下,人们也可能更喜欢使用5G网络来,这是因为5G网络的传输速度比无线WiFi网络传输速度更快。20.5G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改变有哪些?请简要概括。21.分析第③段划线语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22.根据⑥⑦两个自然段,理解“毫米波”这个概念的含义。【答案】19.D20.①几乎所有的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会比以往更加强太。②无论是电子设备、工业机器,还是农用机械甚至汽车,都会接入网络。21.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将5G网络与4G网络进行比较,突出了5G网络网速快的特点。22.①毫米波频段频率要比现有的网络频段高得多,②且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③具有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的特点。【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有误,根据③段“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20倍。而5G网络下的延迟(在开始高速数据传输前的迟滞时间)也只有4G的1/10”可知,5G网络的传输速度可达4G网速的920倍,延迟也只有4G网速的1/10,而非“4G”;B.有误,根据⑩段“到今年底,美国的主要网络服务商就将在一些城市部署5G网络,而第一台5G将会在2019年初上市”可知,“一些城市部署5G网络”是指美国,在2019年,能用上5G的只是美国的一些城市而已,没有“北京”;C.有误,根据⑨段“需要安装更多基站,也就意味着我们会在灯柱上看到更多的方盒子,在电线杆上看到更多的线缆”,实际上,在荒郊野外,人烟稀少,没必要安装更多的基站,也就不可能达到5G的更高传输速率。换句话说,只要有基站,在野外也一样达到5G网络的最高传输速率,而非“由于人口稀少,5G也只能提供9倍的速度提升”;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③段“5G的到来也意味着流量的巨大提升——到时候,几乎所有的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和④段“更进一步地说,我们的也会比以往更加强大”可概括为:几乎所有的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会比以往更加强太。根据第⑤段“5G不仅仅是为设计的。它体现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新世界,无论是电子设备、工业机器,还是农用机械甚至汽车,都会接入网络”可概括为:无论是电子设备、工业机器,还是农用机械甚至汽车,都会接入网络。【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第③段划线句“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20倍。而5G网络下的延迟(在开始高速数据传输前的迟滞时间)也只有4G的1/10”中的“920倍”“1/10”等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把5G和4G对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两种方法具体准确地突出了5G网络网速快的特点。【2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根据第⑥段“这一宽广的无线电频段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第⑦段“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网络频段高得多”可知,米波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网络频段高得多;根据第⑥段“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和第⑦段“这意味着它能提供前所未有的速度但也要接受覆盖范围的损失”可知,具有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的特点;根据第⑦段“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也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可知,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南瓜甜是乡愁浓郭震海①中国的北方,金色的秋天是最迷人的,通透的蓝天下,壮阔的原野上,遍地是金黄,就连行走的风都是甜的。②霜落,风起,秋粮入仓。此时的农人们紧张的脚步开始放缓,清收“余粮”。这里所谓的“余粮”,不是五谷,而是能耐得住落霜的蔬菜,比如说南瓜。③南瓜在太行山区算不上主产,但很丰盛。只要春天播下几颗瓜种,无须刻意去照料,秋天就能收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南瓜的描述为:二月下种,宜沙沃地。四月生苗,引蔓甚繁,一蔓可延十余丈。节节有根,近地即着。其茎中空,其叶状如蜀葵,大如荷叶。八九月开黄花,如西瓜花。结瓜正圆,大如西瓜,皮上有棱如甜瓜。一本可结数十颗,其色或绿或黄或红,经霜收置暖处,可留至春。④记得孩童时,在乡下,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秋后收南瓜。北方的天气冷得早,刚入深秋,滴溜溜的晨露凝结成一地白霜,倘若遇到星期天,不用上学堂,那时乡下的娃娃是不会睡懒觉的,会跟着父母去地里收南瓜。主粮收获后的大地更加辽阔,失去了阻挡,空旷的原野上,风畅快地奔跑着,零星有几株玉米秆儿立在地里,就如无畏的勇士,金色的叶子被风吹得“哗哗”作响。⑤太行山里的南瓜多种植在田边或靠近地岸,这便于瓜秧顺着田岸去自由生长。站在田边望去,枝枝蔓蔓的南瓜秧子,靠着地岸顺势而下,左右分支,相互缠绕,向着四周伸展,如足球般大小的南瓜就挂在瓜秧上,颜色各异:暗红色的、青绿色的、金黄色的、带着花纹的,有时一根瓜秧上可以结出不同颜色的南瓜。如荷叶似的南瓜叶子,由墨绿变成了金黄,叶面上覆盖着薄薄的一层白霜。如果不晓得其中缘由,急于去摘瓜,慌乱中用手去翻动南瓜叶子,冰冷的霜花倒也无妨,叶面上看不见的毛刺儿会划伤手,所以父母会告诉孩子要学会“顺藤摸瓜”,也就是顺着瓜藤去摘瓜。⑥太行山多梯田,田岸比较高,挂瓜的南瓜藤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有时一不小心,熟透了的南瓜就会从瓜藤上滚落下来,顺着田地跑。淘气的孩子们就会欢笑着满地追着瓜跑,追上了不是坐在南瓜上哈哈地笑,就是故意踢一脚南瓜,让南瓜在地里继续滚,然后撒开腿继续在后面追,父母总会在身后不放心地喊:“小心,小心,别跌倒。”孩子们的笑声和父母的喊声就在收获的田野里久久地回荡。⑦收回的南瓜,堆放在屋檐下。冬天,雪落无声,家里的炭火烧得很旺,暖洋洋的,闲散的农人,可以将南瓜做出各种花样,比如蒸着吃,红红的瓜肉,入口绵软、甘甜如蜜。还可以做南瓜粥,一把小米、几颗大枣,放入几块南瓜,有条件再放一些枸杞,粥浓色艳,一小勺南瓜粥入口,既有新小米的醇香,又有红枣南瓜的甘甜,可谓是百喝不厌。⑧南瓜肉好吃,南瓜子更是香。母亲切开一个南瓜,掏出瓜瓤,挤出南瓜子,在清水里漂洗干净后,放在炉火上烤干,待午后无事,放在铁锅里炒。红红的炭火、烧热的铁锅、跳动的南瓜子,满屋子是流动的香。此时,嘴馋的我们总会忍不住伸出小手去热锅里取瓜子,母亲在一旁翻动着南瓜子,会连声制止说:“小心,小心,烫手,真是小馋猫!”⑨如今,已经到城里工作20多年,每年入冬前,南瓜上市,途经菜市场或进入超市,看到各种各样的南瓜,我总会忍不住去买几颗,存放在家里慢慢吃,因为这是儿时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更是妈妈的味道。⑩如果要问我乡愁是什么,其实乡愁有时候很简单,就是秋天金色的原野,冬日红红的炭火,还有妈妈做的饭,比如吃一口蒸南瓜、喝一口南瓜粥,或者吃几颗香脆的南瓜子,这也成为一生忘不掉、割不断的情缘。2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以“通透、壮阔、金黄”等词描写迷人的秋天景象,极富画面感。B.第③段中用“只要……就……”这一关联词突出了南瓜生命力的顽强。C.南瓜的叶子上留有冰冷的霜花会划伤手,因此要学会顺着瓜藤去摘瓜。D.第⑥段对孩子们追瓜、踢瓜情形的描写,既充满童趣,又有生活气息。24.文章以“南瓜”为线索串起童年的回忆,阅读④⑧段填写相应的情节在横线上。①_______——②_______——追南瓜——③______——④______25.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任选一句)(1)母亲切开一个南瓜,掏出瓜瓤,挤出南瓜子,在清水里漂洗干净后,放在炉火上烤干,待午后无事,放在铁锅里炒。(从加点词角度)(2)空旷的原野上,风畅快地奔跑着。(从修辞角度)26.“南瓜甜是乡愁浓”包含作者什么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23.C24.①.收南瓜②.摘南瓜③.吃南瓜④.炒南瓜子25.(1)连用“切”“掏”“挤”“漂洗”“烤”“炒”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写出母亲炒南瓜子的全过程,突出母亲的心灵手巧和我对南瓜子的期待。(2)运用拟人的修辞,用“畅快奔跑”将风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秋风通透迅疾的特点,烘托孩子们跟父母去地里收南瓜的愉快心情。26.①对南瓜味道的甘甜和童年时期与南瓜有关的甜蜜回忆的怀念之情,②对南瓜触发的家乡记忆这一生忘不掉、割不断的情缘的珍视,寄托作者浓浓的乡愁。【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C.结合第⑤段“冰冷的霜花倒也无妨,叶面上看不见的毛刺儿会划伤手,所以父母会告诉孩子要学会‘顺藤摸瓜’,也就是顺着瓜藤去摘瓜”可知,是因为叶面上看不见的毛刺会划伤手,才要学会顺藤摸瓜,而不是叶子上的霜花会划伤手,选项错误;故选C。【24题详解】本题考查行文线索和概括。答题思路:速读第④到第⑧段,扣住“南瓜”这个线索,概括情节,最好和所给的“追南瓜”这个示例的句式一致,并且根据“追南瓜”定位前后内容。(1)结合第④段“记得孩童时,在乡下,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秋后收南瓜”可概括情节:收南瓜。(2)结合第⑤段“如果不晓得其中缘由,急于去摘瓜,慌乱中用手去翻动南瓜叶子,冰冷的霜花倒也无妨,叶面上看不见的毛刺儿会划伤手,所以父母会告诉孩子要学会‘顺藤摸瓜’,也就是顺着瓜藤去摘瓜”可概括情节:摘南瓜。(3)结合第⑦段“可以将南瓜做出各种花样”可概括情节:吃南瓜。(4)结合第⑧段“南瓜肉好吃,南瓜子更是香。母亲切开一个南瓜,掏出瓜瓤,挤出南瓜子,在清水里漂洗干净后,放在炉火上烤干,待午后无事,放在铁锅里炒”可概括:炒南瓜子。【25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赏析。(1)词语赏析思路:词语本义或手法,词语语境义或效果感情。手法:“切”“掏”“挤”“漂洗”“放”等都是动词,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效果:一系列动词,生动、准确、具体写出了母亲炒南瓜子的全过程,这个过程非常的流畅自然,突出了母亲的心灵手巧;“我”非常了解这个过程,看得出“我”应该看母亲炒南瓜子非常认真,突出了“我”对南瓜子的期待。(2)修辞手法判断:“畅快地奔跑着”是人的行为和感受,这里用来形容风,是赋予风人的情感,把风拟人化,运用了拟人修辞。内容分析:“奔跑”是速度快,故“畅快地奔跑”生动写出了秋风通透迅疾的特点。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畅快”与其说是风的感受,不如说是孩子们的感受,结合第四段“那时乡下的娃娃是不会睡懒觉的,会跟着父母去地里收南瓜”可知,用风烘托孩子们跟父母去地里收南瓜的愉快心情。【26题详解】本题考查题目赏析。答题思路:结合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来体会情感,一般这样的句子在文章结尾部分。文章回忆了童年时期在家乡,收南瓜、摘南瓜、追南瓜、吃南瓜等事情,描写的都非常美好,快乐,结合第九段“看到各种各样的南瓜,我总会忍不住去买几颗,存放在家里慢慢吃,因为这是儿时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更是妈妈的味道”可知,多年以后,作者还留恋南瓜的甘甜,留念南瓜背后的童年、家乡、母亲以及那些美好回忆,故题目表达了作者对南瓜味道的甘甜和童年时期与南瓜有关的甜蜜回忆的怀念之情。结合第⑩段“如果要问我乡愁是什么,其实乡愁有时候很简单,就是秋天金色的原野、冬日红红的炭火,还有妈妈做的饭,比如吃一口蒸南瓜、喝一口南瓜粥,或者吃几颗香脆的南瓜子,这也成为一生忘不掉、割不断的情缘”可知,有关键词“忘不掉、割不断”“乡愁”,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那段美好记忆、感受、情缘的态度,无法忘怀、无法舍弃,非常珍惜,故题目表达了对由南瓜触发的家乡记忆这一生忘不掉、割不断的情缘的珍视,寄托作者浓浓的乡愁。五、书精彩华章。(共60分)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60分)27.世间总有遇见:人遇见人,就有了美好。鲁迅遇见了正直而严谨的藤野先生,温暖了异地求学的孤独;杨绛女士遇见了善良而困苦的老王,引发了“幸运者”的自我反省;朱德遇见了勤劳而慈祥的母亲,坚定了“大孝为国”的革命理想……亲爱的同学,你也有美好的遇见,请你以“遇见”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见闻,抒发真情实感。②叙述有中心,有条理,详略得当。③有生动细腻的描写,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者,降低一档次评分。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答案】例文:遇见,心灵的触动阳光洒落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新学期的日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开始了。作为学生,我的生活充满了平凡与简单。每天穿梭于教室、图书馆和宿舍之间,似乎一切都按部就班,波澜不惊。然而,直到那一次不经意的遇见,我的世界开始泛起涟漪。那天下午,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漫步在校园的小道上,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而美好,我的心情格外轻松。突然,一个身影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位学校的清洁工阿姨。她身穿制服,头戴帽子,手里拿着扫帚,正在专心致志地清扫着落叶。阿姨看上去五十多岁,面容和蔼可亲。她不是那种高声大嗓的人,而是一直微笑着,一边扫地,一边哼着歌曲。我停下来,仔细观察阿姨的工作。她扫地的动作十分熟练,每一次挥动扫帚都显得那么有力,却又不会过于用力。她似乎在享受这个过程,享受与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亲密接触的感觉。我心中不禁产生了疑惑:为什么这位阿姨在如此平凡的岗位上还能如此快乐?带着好奇,我鼓起勇气走到阿姨身边,与她交谈起来。“阿姨,您为什么这么开心啊?”我好奇地问道。阿姨抬起头,笑着回答说:“孩子,人生不在于你做什么工作,而在于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它。”“您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不觉得枯燥吗?”我继续追问。“当然不会枯燥了,”阿姨笑着说,“因为我在这里找到了快乐和满足。”“快乐和满足?”我还是不太明白。“是啊,”阿姨耐心地解释道,“每次看到校园变得干净整洁,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我知道这里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的汗水和努力,这种感觉很美好。”听完阿姨的话,我陷入了沉思。是啊,我们常常在追求所谓的成功和名利,却忽略了身边那些简单而平凡的事物。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这次遇见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感恩和满足的心,都能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的价值。自那以后,我对待学习和生活有了全新的态度。我开始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和事,不再抱怨和挑剔。因为我知道,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构成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感谢这次遇见,让我收获了成长与感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同时我也希望将这份感恩与满足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在平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不平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一、审题立意。“遇见”是一个非常具有情感和故事性的词语。它意味着不期而遇、偶然的相遇,常常伴随着某种情感或故事的展开。这个词语能够引发人们对美好时刻、人生际遇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深入思考。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需要以“遇见”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讲述一个关于“遇见”的故事,这个故事应该突出“遇见”的美好、独特或意想不到的特质。在确定文章标题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向:描绘情境的标题:如“那一场美丽的遇见”、“雨中奇遇”等,这样的标题能够直接描绘出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情境,给读者一个初步的想象空间。突出情感的标题:如“心灵的邂逅”、“不期而遇的温暖”等,这些标题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让读者感受到“遇见”带来的美好和感动。创新性的标题:如“时空交错的遇见”、“奇特的相遇”等,这些标题通过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给“遇见”赋予了更深的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无论选择哪种类型的标题,都应该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一个好的标题应该简洁、有吸引力,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选材构思。首先,你可以选择一个你亲身经历或深有感触的事件或场景,这样写出来的内容会更有真实感和感染力。例如,你可以写一段美好的友情、一次感人的相遇、或者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旅行等。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你的经历,你需要注重细节的描写。这包括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以及场景的环境、气氛等。通过细节描写,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表现力。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是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因此,在选择素材时,要注意使用恰当的叙述方式,例如顺序、倒叙、插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