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家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格格不相入。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

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

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

不能抹杀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材料二:如果要解释差序格局,那么就不得不牵扯到孔子的礼仁义中的“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并解释说“仁”就是“爱人”。求“仁”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这就是差序格局,从个人出发,如同水纹一样自内而外推出格局的圈子。那么费孝通先生认为,在这样的格局中,是以“己”作为中心的,这是一种自我主义,因为没有“团体”意识的存在,所以不能构成“个人主义”。那么,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思想里到底有没有“团体”的存在?其实这很难界定。儒学自汉代以来就逐渐成为了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那么从儒学的起源即孔子开创儒学的目的看来——春秋时期,社会处于变革转型的阶段,孔子针对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救国治世的主张。从这里可以看到,儒学起初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重建周礼来达到安定天下的目的。如果把整个社会看做整体,那么人人就是团体中的个体,所以无论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或是“本立而道生”,看似以“己”为中心,实则是要求世人做好“小我”来达成“大我”,也就是集体。正是因为个人的存在,故而形成团体的意义。而费孝通先生却因为没有所谓的“团体”而否认了“个体”的意义,将之贬为“自我”。而我却是承认“个体”,将更大的范围视为团体,个中理由,因为角度不同,实在难以界定对错。(节选自“寒门教育”)“差序格局”的理解,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3分)A.差序格局是指从个人出发,如同水纹一样自内而外推出格局的圈子。B.我们乡土社会中的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都属于传统的差序格局范畴。C.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的特点,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D.在差序格局中,每个人的地位是平等的,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2.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解释差序格局的概念,费先生以西方社会结构作为参考点,通过比喻的形式进行说明。“一表三千里”是指表亲关系可能极为生疏,是从亲属关系网络推出来较远的关系。C.贾府大观园和苏秦的例子,说明了差序格局形成的社会圈子是有大有小、各不相同的。D.现代保甲制度与西方社会结构是相同的,都属于团体格局,具有平等观念和宪法观念。“个人”与“团体”的问题,两位作者有不同的观点。双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分歧?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3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百合花(节选)茹志鹃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儿,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4.结合以下句子,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情况。(4分)(1)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2)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5.伏笔是文章中前文对后文的提示或暗示。关于新媳妇的身份,文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两处。(3分)6.简要梳理节选文字的行文思路,概括主要内容。(4分)7.结合节选部分内容,分析《百合花》人称视角的表达效果。(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彭端淑《为学》)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中绳

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性。逮去南海去:前往。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B.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C.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D.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1.彭端淑在文章最后把为学之人分成了四种类型,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2~13题。江上(一)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江上(二)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上》(一)中“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两句描写诗人江上行舟所见:江水在风中荡漾着粼粼的微波,江花纷纷飘着落瓣,一股秋天肃杀的气息扑面而来。B.《江上》(二)中“晚云含雨却低徊”一句,将黄昏时的云霞写活了:“低徊”本来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却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地移动,情趣横生。C.《江上》(二)中三、四两句写江行的特殊感受,景中有情,蕴深邃哲理于寻常景物中;陆游“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这两句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D.《江上》(二)一诗意象丰富,有秋阴,有含雨的晚云,有青山和江上影影绰绰的风帆;诗人摄取了各种近景,为我们勾勒出秋江暮云图和青山帆影图,雄健豪迈。同题,但所表达的主旨与情感完全不同。请作具体分析。(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①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态度。②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高度概括了诗人颠沛流离的一生,沉郁顿挫。③《赤壁赋》中,苏轼认为,造化所为,非吾所有,不可强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尽情享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9分)我们家的下一代都为上一代的家乡(辩解/辨解)过,为地理位置,为语音所属方言,出于虚荣心,或者就是出于恼怒。当你为父母的口音感到恼怒时,你如何能体会“故乡”这两个字带来的荣耀?相反,下一代体验的是一种与故乡①的艰难。说到底,孩子们是没有故乡的,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农村移民的孩子。失散,团聚,再失散,是我母亲的家族在扬中、苏州两地(迁徙/迁徒)生息的结局,没有土地的家族将永远难逃失散的命运。我母亲的家族在几十年的艰难时世里一直(聚和/聚合)在一起,是一个亲密的家族圈的生活,但最终,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里,一切②,这个家族的第一代、第二代,还有第三代,最后还是失散了。五年前,随着苏州齐门外大街的拆迁重建,我的大舅和三舅妈都被安置在了别的居民小区。同样的,由于亲戚关系不可避免地日渐(疏远/梳远),我甚至从来没有去过他们的新家。我在苏州城里有好多表姐表哥,但我不知道他们住在哪个地方。我童年时代热闹的家族圈生活完全③了,家族对于我来说,仅仅是由直系亲属组成,每次回到苏州,我的足迹仅限于我父亲的家和我兄弟姐妹的家,甚至他们都不在一个(屋沿/屋檐)下生活,每两家之间的距离都很遥远,远远超过八百米。对我来说,超过八百米,故乡便开始模糊,开始④,至此,我的八百米的故乡已经(漂忽不见/飘忽不见)了。(节选自苏童《八百米故乡》)15.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辩解迁徙聚合疏远屋檐飘忽不见B.辨解迁徒聚合梳远屋檐漂忽不见C.辩解迁徙聚和梳远屋沿漂忽不见D.辨解迁徒聚和疏远屋沿飘忽不见16.文中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隔绝②灰飞烟灭③收缩④隐匿B.①隔离②烟消云散③收缩④藏匿C.①隔绝②烟消云散③萎缩④隐匿D.①隔离②灰飞烟灭③萎缩④藏匿17.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在文中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些。(3分)①当你为父母的口音感到恼怒时,你如何能体会“故乡”这两个字带来的荣耀?②当你为父母的口音感到恼怒时,你就很难能体会“故乡”这两个字带来的荣耀。18.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内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燕麦竟然也有“眼睛”?燕麦的“眼睛”其实是构成燕麦植标的细胞睥光感受器。依靠自己的“眼睛”,燕麦不仅能“看见”光,而且还能感受到光的波长、光照的强度和时间。。正因为如此,植物才能适时控制开花,变换叶子和根的生长方向。“眼睛”就是所有植物的“眼睛”“眼睛”,所有植物都有“眼睛”C.其实,所有植物的“眼睛”都是相同的D.同时,所有的植物都有像燕麦那样的“眼睛”19.请对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本报12月4日讯每年1月1日杭州最热闹的活动——新年祈福走运大会推出线上赛了,现在开始只要完成徒步打卡,就有机会赢取1月1日的走运大会名额。2021年中国(杭州)新年祈福走运大会之“123,走运啦”线上徒步挑战活动昨天下午启动。2021年中国(杭州)新年祈福走运大会延续了之前的“运河文化”概念,打造独具运河特色的国潮风韵。通过“亚运+祈福”、“线上+线下”多元化互动参与,带来“走运”新体验。活动将充分体现“全面小康”的生活品质,预热杭州亚运,让格调与艺术、运气与健康并存。本届走运大会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为“123,走运啦”线上徒步挑战活动,第二阶段为2021年1月1日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举行的新年祈福走运大会。本次活动由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担任指导单位,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20.根据提供的《青春》诗歌,在空格处填写两小节诗句,使全诗句式相似,衔接自然,内容完整。(5分)青春①青春是蓝色的,像深远的晴空,像迷人的海洋。悠远辽阔,富于幻想。②③④青春是白色的,似雪似浪,如云如月,洁白无瑕。犹如一张白纸,爱画最新最美的图画。⑤青春是无色的,像风变幻无穷,像雾绚丽迷人。放纵它,遗憾终生;驾驭它,乘风破浪。⑥青春是彩色的,拥有了它,便拥有了七彩人生。⑦青春是一首美丽的诗,是一支动听的歌。让我们真诚地把握住它,让青春之花绽放四季。四、写作(45分)21.微写作。(5分)运用下列词语,描写校园雪景。要求:①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方法;②不少于80字。欢呼雀跃银装素裹纷纷扬扬22.从以下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作文。(40分)(1)李煜的《虞美人》通过具体的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寄寓其中。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7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有时候,父母亲的一句话可以成为光,温暖你,激励你;也可以成为伤害,刺痛你,打击你。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请以《父亲(母亲)的那句话》为题,写一篇散文。或夹叙夹议,或情景交融,或叙事抒情。不少于700字。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25分)(一)(9分)1.D(3分)2.C(3分)3.双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造成了分歧的产生。材料一认为,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而中国传统思想里是以“己”作为中心的,没有“团体”意识的存在,所以不能构成“个人主义”;材料二认为,每个人都是团体中的个体,因为个人的存在,故而形成团体的意义。(3分,全对给3分,答对一点给2分)(二)(16分)4.(1)通讯员心里闹着别扭,既有对“我”的不服气,也有对新媳妇的一丝不满。(2)通讯员觉得很为难,心里过意不去。(4分,各2分)5.(1)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2)“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3)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3分。找出其中一处给2分,找出两处给3分)“我”与通讯员一起去新媳妇家借被子的全过程;后半段写到了通讯员送给“我”两个馒头,“我”发现他肩上的步枪筒里多出一枝野菊花,以及他被撕坏的肩头衣布,为下文作了铺垫。(4分。各2分)7.以第一人称为视角,即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叙述范围是“我”的所见所闻。能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5分。“视角”1分;“真实性、拉近距离、真切”答到一点给2分;“便于抒发情感”“便于心理描写”答到一点给2分)二(28分)(一)(16分)8.D(3分)9.B(3分)10.(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劲的筋骨,(能)向上吃尘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因为心思专一。(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1.(1)天资聪敏而又肯下功夫学习的人;(2)自恃天资聪敏而不肯下功夫学习的人;(3)天资昏庸却肯下功夫学习的人;(4)天资昏庸而又不肯下功夫学习的人。(4分。各1分)(二)(6分)12.D(3分)(“近景”应为“远景”,“雄健豪迈”应为“悠然淡远”)13.《江上》(一):虽题为《江上》,其实写的是离别之情,这种离别之情被笛声吹着走,深沉而久远;《江上》(二):诗歌描写了泛舟江上所见的景物,在幽远淡雅的意境中表达诗人萧散恬淡的心绪,蕴含着前途遥远,道路无穷的哲理。(3分。江上(一)情感1分,江上(二)情感1分,哲理1分)(三)(6分)14.=1\*GB3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GB3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③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6分。每空1分。有任何差错该空不给分)三(22分)15.A(3分)16.C(3分)①句表达效果更好。这一句用反问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比第②句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强调父母口音曾经带给作者的恼怒和困惑。(3分。观点1分;理由2分,答出前一个理由给1分,答出后一个理由给2分。答第②句效果更好且有理由的,只给1分)(3分)19.由杭州市政府主办的2021年新年祈福走运大会分“线上+线下”两个阶段举行:线上活动2020年12月3日启动,线下活动2021年1月1日举行。(5分。“主办方”“活动名称”“线上+线下两个阶段”“线上活动时间”“线下活动时间”各1分)20.示例:②青春是绿色的,像滴翠的青竹,像坦荡的草原。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③青春是红色的,像燃烧的火焰,像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充满希望。(5分。完成一小节给3分,两小节给5分;其中颜色选择恰当1分,比喻恰当1分,特点概括准确1分)四(45分)21.(5分。修辞合理,三个词语运用恰当,语言优美的,给5分;少用一个词语扣1分;有缺陷的酌情扣13分)22.作文以28分为基准分,平均分不低于28分。附:《为学》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