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晋中市本地网 LTE七期设备扩容晋中二期工程一阶段设计_第1页
2018晋中市本地网 LTE七期设备扩容晋中二期工程一阶段设计_第2页
2018晋中市本地网 LTE七期设备扩容晋中二期工程一阶段设计_第3页
2018晋中市本地网 LTE七期设备扩容晋中二期工程一阶段设计_第4页
2018晋中市本地网 LTE七期设备扩容晋中二期工程一阶段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设计说明

1.概述

1.1工程概况

本文件为晋中市本地网2018年LTE七期设备扩容晋中二期工程一阶

段设计文件,主要包含2个室外基站的设计安装。

LTE六期工程完成后,LTE网络完成布局,800M优势明显,同时全省

4G网络流量增长迅速,现网容量整体满足需求,部分热点区域容量受到较

大冲击。室外覆盖总体较好,各项数据均超过联通,城区覆盖率与移动相

当,下载速率以及优良比等指标都高于移动,农村覆盖率与移动存在差距;

室内覆盖整体覆盖与移动存在一定差距,大进深建筑楼宇以及高密度住宅

覆盖率较低,高校覆盖与移动相当;交通干线高速整体覆盖率低于移动;

高铁方面石太高铁覆盖率高于移动,大西高铁覆盖率低于移动。网络覆盖

由面覆盖转向点提质,热点容量须动态扩容;网络发展转入精耕细作、优

化补点、提质增效、精确投资的正常发展阶段。为了实现“点线面"全面

对标,"五高"重点区域达到竞争优势,实现四领先一确保的目标,实现

对"新业务、新网络、新体验”的支撑,以及流量迅猛增长对局部容量扩

容的需求,按照集团工程安排启动LTE七期工程。

本期工程晋中市本地网2018年LTE七期设备扩容晋中二期工程共计

新增2个LTEFDD室外站,新增载扇3个,工程预算总额为164669.42

元人民币(不含税)。

1.2设计依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GB51194-2016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2)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GB8702-2014《电磁环

境控制极限值》;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GB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5)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工

信部联通信[2017]92号《关于2017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

施意见》;

(6)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YD/T3272-2017RTEFDD数字蜂窝移

动通信网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7)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YD/T3007-2016《小型无线系统的防雷

与接地技术要求》;

(8)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YD5221-2015《通信设施拆除安全暂行

规定》;

(9)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YD/T5224-2015《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LTEFDD无线网工程设计规范》;

(10)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YD/T5202-2015《移动通信基站安全

防护技术暂行规定》;

(11)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YD5201-2014《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

产操作规范》;

(12)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YD5003-2014《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

范》;

(13)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YD/T2570-2013《LTE数字蜂窝移动

通信网无线接入网总体技术要求》;

(14)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YD5054-2010《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

类标准》;

(15)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YD5039-200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

护技术暂行规定》;

(16)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YD5191-2009《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

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

(17)原信息产业部发布的YD5079-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

验收规范》;

(18)原信息产业部发布的YD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

规范》;

(19)中国电信集团发布的《中国电信LTE试验总体方案》;

(20)中国电信集团发布的《LTE试验网工程无线网设备工程技术规

范书》;

(21)中国电信集团发布的《中国电信2013年LTE试验网工程基站

天线工程技术规范书》;

(22)中国电信集团发布的《LTE试验网无线编号方案及设计建议》;

(23)中国电信集团发布的《中国电信移动网络建设工程技术规范书

(无线网主设备)范本》;

(24)中国电信集团发布的《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及管理文件汇编(上、下册)》;

(25)山西电信关于本工程的可研批复文件;

(26)山西电信与设备厂家签订的本期工程基站设备供货合同及设备

价格;

(27)设备厂家提供的相关FDD-LTE设备参数资料;

(28)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项目组设计人员现场调

研、勘察的相关资料以及建设单位相关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

13设计范围及分工

1.3.1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无线网建设方案、无线网主设备安装及工程预算。

(1)基站单项

无线网建设方案,包括无线网络覆盖目标、覆盖区域及物业点选取、

建设规模、站址规划、站型配置、宏基站天线选择等;室内外无线设备的

安装设计,包括室内设备平面布置和调整、与其它设备间相关信号线缆的

布放设计、室内外设备间连接线缆布放、室外天线和室外设备单元安装位

置设计(含天馈防雷接地工艺要求);并提出基站对传输、电源、防雷接

地的具体需求。

(2)工程预算

根据国家及中国电信集团的有关规定完成本期工程无线主设备项目的

安装及工程预算。

1.3.2责任分工

(1)各专业分工

本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之间的设计分工如下:

1)与传输专业的分工

以IPRAN设备为界,传输专业负责IPRAN设备的安装并将传输侧光

缆送至IPRAN设备,无线专业负责BBU至IPRAN设备跳接线的布放。

2)与电源专业的分工

直流电源线以移动机房内开关电源直流分路出线端为界;无线专业负

责无线设备的输入电源线和保护地线,其余由电源专业负责。

3)与土建专业的分工

土建专业负责基站机房承重鉴定及承重改造设计、屋面塔架(含屋面

抱杆)利旧及新建设计、新建基站自建站房设计及租赁站房装修设计、地

面塔及基础设计。

(2)与设备厂家的分工

设备供货商负责提供OMC-R、eNodeB设备;设备的架内、架间连

接线缆;eNodeB设备至A设备架或者ODF架的连接线缆;eNodeB设

备至开关电源的电力线缆及接地线缆,并负责OMC-R、eNodeB设备的

架内、架间线缆的连接,基站子系统设备的督导安装及设备调测开通。基

站设备机架间所有内部连线由设备供货商负责,设备外部端口的连接由设

计单位负责。具体分工应以合同为准。

(3)与建设单位的分工

基站的土建、机房改造、暖通空调及机房接地系统,均由建设单位负

责实施、解决;基站机房的地面承重核算,由建设单位委托土建设计单位

计算并提出加固措施及加固设计方案;铁塔或桅杆的设计、安装、接地及

改造,由建设单位委托相关铁塔设计单位或厂家负责;基站机房照明用电

(含机房事故照明)及插座的交流电源由建设单位提供;另外,建设单位

还负责将交流电源线引至各基站通信机房的交流配电箱进线端;移动基站

机房内交流线及地线均以移动基站机房交流配电箱进线端及接地铜排为界,

以内(含交流配电箱及接地铜排)由电源专业负责设计,以外由建设单位负

责交流系统及接地系统的引入和施工。

1.4文件组成

晋中市本地网2018年LTE七期设备扩容晋中二期工程一阶段设计由

一册文件组成,包含设计说明、预算及图纸。

1.5工程规模

晋中市本地网2018年LTE七期设备扩容晋中二期工程项目共计新建2

个LTEFDD室外宏基站,新增载扇3个。具体工程规模见表1.5:

表1.5LTEFDD无线网建设规模表

其中:

主设备室新增载扇利旧载扇

地市

外站数数

普通宏基站分布式宏基站直放站射频拉远

晋中2020030

合计2020030

1.6工程投资

本期工程预算总额为164669.42元人民币(不含税),其中需要安装

的设备费148831.74元,建筑安装工程费3583.17元,工程建设其他费

12254.51元。

1.7与可研规模及投资对比

本工程一阶段设计规模及预算投资均未超出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1.8工程业务满足期

本期工程满足业务发展期为2019年年底。

2.LTE网络现状

2.1规模现状

截止到LTE六期工程,晋中分公司共建设室外基站2183个载扇6054

个;室内分布系统113套,载扇281个。具体基站及载扇规模详见表2.1所

/J\o

表2.1本期工程前基站规模统计表

室外站(个)室外站载扇(个)室内分布系统

分公司

1.8G2.1G800M直放站小计1.8G2.1G800M小计物业点(套)载扇(个)

晋中89835122426218326399733186054113281

其中18个站点实施了1.8G和2.1G的载波聚合

2.2设备厂家现状

具体厂家设备规模现状如表2.2所示。

表2.2本期工程前各厂家设备规模

频段华为(个)爱立信(个)合计(个)

1.8G23073332640

2.1G9797

800M98823353323

2.3覆盖现状

LTE六期工程建成后,晋中分公司LTE网络已经实现主城区、一般城

区和县城城区的连续覆盖、乡镇及农村区域的广覆盖、以及重点干线(高

铁高速)、重点景区的点覆盖。但部分区仍然存在一定的弱覆盖情况。

MR是评估无线环境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晋中分公司LTE六期工程

完成后全网MR覆盖率为92.00%。

2.4业务现状

根据晋中分公司LTE网络2018年9月份的网络运行情况,全天4G下

行数据流量为53187.24GB,忙时4G下行数据流量为2900.42GB。

2.5质量现状

根据最新数据分析,晋中分公司LTE网络质量现状如表2.5所示。

表2.5LTE网络质量现状

S1寻呼RRC连接LTE用户请求LTE内部切E-RAB掉线空口全带宽CQI>

地市

成功率成功率下切占比(%)换成功率率(%)7的比例(%)

晋中99.96%95.961.29%99.70%0.1089.63%

2.6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4G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网络覆盖

1)高层住宅和城中村等区域深度覆盖不足;

2)局部区域网络结构不合理;

3)高校、交通枢纽、商业区等用户集中的区域容量需求较大,已经出

现了容量超限的现象;

4)乡镇农村偏远区域存在弱覆盖现象。

(2)业务方面

1)不限流量套餐普及后,数据流量迅猛增长,给现有网络带来巨大压

力;

2)发达农村区域高速上网、移动视频类业务等需求,现有网络难以满

足;

因此迫切需要完善4G网络覆盖,并对数据业务进行有效承载和分流。

3.业务需求分析和预测

3.1业务需求分析

本项目拟开展的业务如下:

(1)从业务类型上,LTE网络可以平滑继承CDMA网络现有数据业

务,至少包括以下几种基本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上网浏览、FTP等)、

自营业务(WAP、JAVA、多媒体消息、流媒体等)、企业专用数据网(VPDN)

等,但不支持Qchat业务;语音和短信业务仍然由CDMAIX网络提供。

(2)从计费角度,支持预付费和后付费业务。

(3)支持基于智能管道、内容计费等业务策略的部署。

其中自营业务、企业专用数据网(VPDN)全部由CN2承载,互联网

接入业务由CN2网络接入到163网络。

3.2业务规模预测

3.2.1用户规模预测

(1)重点考虑因素

1)终端发展策略:重点考虑集团公司和本公司制定的终端发展策略、

本地区终端出货量发展目标,通过分析终端出货量和用户换机率来预测用

户规模。

2)2/3/4G协同:要考虑2/3G的协同发展情况,分析2G用户的持续

下降趋势,3G用户增长的拐点和未来下降趋势,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2/3G

用户迁移来分析4G用户的主要来源。

3)其他考虑因素:网络覆盖、本地区用户迁移策略、国外或先进省发

展经验、目标导向等。

(2)预测结果

预计到2019年底,晋中市4G用户数达到50.4万户其中手机用户数

达到39.6万户,使用VoLTE业务用户数达到10.6万户。

注:使用VOLTE业务的用户指使用支持VOLTE手机终端,且使用中

国电信VOLTE语音业务的用户。

3.3.2数据流量预测

(1)重点考虑因素

1)4G资费及套餐结构:结合目前现状及竞争情况分析,4G流量资费

将会是稳中有降的趋势。同时,不同的套餐结构对DOU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2)业务结构及移动互联网应用:4G用户在大数据量如视频业务等方

面的消费将大大高于2/3G用户。

3)2/3/4G协同:分析4G流量同时,还要考虑2/3/4G协同发展情况,

分析2/3G网络流量发展趋势和拐点,以及4G用户数据流量发展对2/3G

网络的影响。

4)其他考虑因素:用户消费行为、网络覆盖、国外及先进省份发展经

验等。

(2)预测结果

预计到年底,网络承载数据流量达到亿万

20194G273528.1MBO

注:4G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指用户在4G网络承载移动数据流量。

4.4G无线网络设计要求及原则

4.1无线网基本组成

LTE(E-UTRAN)在系统组成方面同CDMA2000等前代系统相比最

大的区别在于取消了RNC,eNB与EPC间通过S1接口直接相连,eNB

与EPC节点多对多连接,形成网格网络,而eNB之间通过X2接口直接相

连。主要体现在以下优势。

(1)网元数目减少,网络部署更加简单,提高网络稳定性。

(2)eNodeB实现了接入网的全部功能,取消了RNC集中控制,避

免单点故障。

(3)扁平化有利于达到减少时延的设计目标。

图4.1LTE系统组成示意图

如图4.1所示,LTE网络结构由核心网EPC和无线接入网

E-UTRAN两部分组成。其中,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包括移动性管理

设备(MME)、服务网关(S-GW)、分组数据网关(P-GW)、归属

签约用户服务器(HSS)以及策略和计费控制单元(PCRF)等,E-UTRAN

由eNB构成,接口包括Uu、S1和X2接口。

EPC可分为控制面实体MME和用户面实体S-GW(SGW/PGW)。

S1接口是eNB与EPC之间的接口,它分为用户面和控制面两个接口。

S1的控制面接口(S1-MME)提供eNB和MME之间的信令承载功能。

S1的用户面接口(S1-U)提供eNB和S-GW/P-GW之间的用户数据传输

功能。

X2接口是eNB和eNB之间的接口,该接口用于负载管理、差错处理

以及终端的移动性管理,用户面接口称为,控制面接口称为

X2-UX2-CPO

4.2无线网络设计指标要求

(1)覆盖要求

在覆盖区域95%或以上的面积,上行数据业务速率大于256kbps,下

行数据业务速率大于1Mbps(单用户满RB资源)。

(2)接入要求

在覆盖区域95%或以上的面积,99%的时间终端可接入网络。

(3)基站同步要求

本工程室外LTEFDD基站同步要求满足表4.2-2要求。

表4.2-2LTE基站同步要求

类目LTEFDD同步要求

eNodeB时间同步精度必须满足在任何1个子帧(1ms)的时间内

基站输出信号的载频频率误差±0.05ppm

基站主时钟自主授时不低于24小时,基站输出信号的载频频率误

自由振荡方式

差必须在±0.05ppm

(4)基站传输带宽需求

由于LTE系统相对于2G/3G的平均速率和峰值速率有了较大的提升,

因此对机房传输条件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类基站对于S1/X2接口的带

宽要求如表4.2-3所示。

表4.2-3LTEFDD1.8GHz单独部署带宽需求

区域类型站型峰值带宽(Mbps)均值带宽(Mbps)

数据热点S111240135

区域类型站型峰值带宽(Mbps)均值带宽(Mbps)

S1117090

S111170115

1国而享

S1117080

S11117080

一般需求

S1117055

S111240135

S1117090

室内

双通道17050

01单通道8525

具体配置及预留的传输带宽由传输专业根据传输环的不同层面和不同

因素综合取定。

4.3频率选择

LTEFDD-1.8G为国际主流频段,覆盖与容量能力均衡终端款型最多,

有良好的终端产业链和国际漫游能力;LTEFDD-1.8G定位为城市地区基

础频段,承载城区、乡镇、重要交通干线等人口较为密集区域的移动高速

数据业务;主要用于室外宏蜂窝基站进行连续覆盖。

LTEFDD-1.8GHz使用20M带宽组网,上行频率使用范围为1765

MHz-1785MHz,下行频率使用范围为1860MHz〜1880MHz。

在中国移动完成1880~1885MHz频段清频工作前,1.8G频段仅使用

1765~1780MHz/1860~1875MHz的15MHz。

4.4建设原则

441聚焦"五高一地"、落实"四领先一确保”

基于投资效益,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电信频段优势和制式优势,尽

可能发挥800M频段覆盖特性,重点保障"五高一地"区域用户体验,基

于网络综合竞争优势,实现"四个领先一确保"目标,打造一张全新体验

的VOLTE网络,确保用户感知

“五高一地"即高铁、高速、高校、高密度住宅区、高流量商业区和

地铁,这六个区域是流量高地和话务高地,覆盖"五高一地",就覆盖了

90%的流量和话务量区域,需针对不同场景的精准建设模型、优化方案,

确保客户感知,建立竞争优势。

"四领先一确保"即:

(1)保持农村4G广域覆盖优势适度领先。把深入推进800M重耕作

为2018年网络建设重点,针对驻地网农村、旅游热点和景区连接的公路铁

路,建立广域覆盖优势。

(2)力争高铁、高速、地铁及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相对领先。基于

路测和MR数据,针对城市区域的一些特殊场景,持续优化以建立连续覆

盖优势。

(3)保持居民住宅、城中村等楼宇进深较小的深度浅覆盖绝对领先。

对高密度住宅区域,800M具有天然优势,穿透一堵墙后仍能基本满足用

户业务体验,浅层覆盖要绝对领先,为市场发展夯实网络基础。

(4)对标竞争对手,高校、交通枢纽、宾馆酒店等高密度、高流量大

型公共建筑深度覆盖针对性领先。对市场发展的重点区域,依据需求进行

针对性的深度覆盖。

通过四领先,确保用户对4G网络有全新的感知。

4.4.2全力保障VoLTE业务

VOLTE业务将在2018年试商用,语音业务全面向4G迁移。VOLTE

试商用后将逐步承接IX语音。

2018年无线网络建设应首先围绕支撑VOLTE业务,一是全力支撑

VOLTE试商用提升深度覆盖水平,坚决贯彻LTEFDDSOOM与CDMAI:I

重耕的建设策略,语音质量达到与C网可比;二是VOLTE业务无法回落

IX语音必须确保LTE网络的连续性需依托大数据平台参考MR,eHRPD

回落等信息,结合测试、普查及投诉精确定位弱覆盖,逐站排查高回落小

区,制定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全力满足VOLTE业务承载需求,确保话音质

量。

4.4.3坚持效益导向,动态优化扩容

目前全省全网数据流量增长迅速,部分热点小区出现超忙现象,政企、

翼机通高校扩容需求强烈。除"五高一地"场景重点建设外,2018年还应

重点考虑政企用户、农村的乡镇、景区中心、矿企部队等热点区域按集团

门限扩容;坚持效益导向原则,基于价值流量小区扩容,保持4G用户体验

领先。

同时,考虑不限量套餐市场发展,合理预测容量扩容需求,动态优化,

支撑大流量套餐发展。

4.4.4严格控制网络成本

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科学地制定建设方案,在保证网络覆盖及网络安

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全周期成本(包括建设成本、铁塔租金、运

营成本)。从建设方式、覆盖方案、共建共享、自建配套等多种维度统筹

考虑,降低建设成本及运营成本。例如,配套方案尽量选择多家共享的建

设方案,提高基站共享率;设备方案采取功分、直放站等低成本形式。

4.5选址原则

基站的选取,对整个无线网络的质量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充分

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无线覆盖性能

站点的拓扑结构应尽量接近蜂窝结构,站点偏离规划点距离不超过1/4

站距,市区不超过1/8站距。天线挂高不能过高和过低,应尽量接近该区

域普遍挂高,天线应高于周围平均建筑物高

5m~8mo

(2)工程实施便利性

尽量共址,市电引入方便,施工进场便利,基站维护方便,与市政规

划相符,无明显居民纠纷。

(3)基站环境因素

周围无明显阻挡,周围无明显电磁、噪声、废气污染,按相关标准远

离加油站、高压电线、水域、机场等。

(4)共址改造可行性

机房空间及承重满足,电源、传输、配套满足,天面空间、承重满足,

异系统间隔离距离满足,在站址选择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周边的

电波传播环境灵活地、有所创新地选择合适的站址、站型。

基站选址关系到无线网络效果、全网通信质量以及建成后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基站选址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考虑基站的有效覆盖范围,使覆盖效果满足覆盖目标的要求;

(2)在话务密度较高的区域设置基站时,应在满足覆盖指标的前提下,

根据系统可用无线带宽及话务增长的趋势,使得在未来几年内,只需增加

基站的载频数量,而不对基站数量做较大调整就可满足容量需求;

(3)基站的选址要考虑现有的传输条件,优先考虑有自建传输或便于

自建传输的点;

(4)基站的选址要考虑将来的可扩展性,机房应具备适当的面积,便

于扩容和引入多代通信系统;

(5)应考虑其他系统的干扰因素,保证必要的空间隔离;

(6)基站站址宜选在交通便利、供电可靠的地方;

(7)基站不宜设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

雷达站等附近;

(8)站址应有较好的卫生环境,不应选择在生产过程中散发有害气体、

多烟雾、多粉尘和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附近。

(9)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YD5003-2014《通信建筑工程设计

规范》规定:

局、站址应有安全环境,不应选择在生产及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建

筑物和堆积场附近。

局、站址应避开断层、土坡边缘、古河道和有可能塌方、滑坡和有开

采价值的地下矿藏或古迹遗址的地段;在不利地段应采取可靠措施。

局、站址不应选择在易受洪水淹灌的地区。如无法避开时,可选在基

地高程高于要求的计算洪水水位0.5m以上的地方,如仍达不到上述要求

时,应符合质检总局发布的GB50201-2014《防洪标准》的要求。

局址选择时应满足通信安全保密、国防、人防、消防等要求。

4.6设备选型原则

4.6.1站型选择

(1)优先选择分布式(BBU+RRU)基站设备;

(2)射频拉远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1)在密集市区、市区业务热点地区解决站址选择困难,通过将基带处

理单元放置与远端室内,射频单元拉远到天线端以解决机房问题。

2)在话务量低,覆盖范围广,建网效益低的偏远地区,使用射频拉远

解决覆盖问题;

3)利用沿途光纤资源解决一些主要交通公路、铁路等狭长地形的覆盖;

(3)宏微设备的选择:相对封闭的弱覆盖区域,覆盖距离小于200

米优先使用厂家较成熟的微基站设备,例如:EasyMacro,Atom等,部

署微基站需注意与宏站之间的切换设置。

(4)直放站作为一种实现覆盖的辅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较小的投资,

较短的周期,迅速扩大无线覆盖范围和解决盲区覆盖。直放站分为无线直

放站和光纤直放站两大类,对于直放站的使用采取以下原则:

1)对于密集市区和市区,不建议大量使用直放站,直放站的使用范围

主要限于解决室内覆盖问题,同时应尽可能使用光纤直放站;

2)对于郊区、农村和交通干线、可根据需要使用直放站以扩大覆盖范

围,特别是有C需求的场景,可采用直放站覆盖。

4.6.2设备选择

在天面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2T4R设备部署建设,尤其对于站间

距较大、上行覆盖为长期主要矛盾的区域,建议采用2T4R建设方式,2T2R

可用于上行不受限的局部区域。

4.7建设目标及思路

471建设目标

本期工程建设目标是实现"点线面”全面对标,五高一地重点区域达

到竞争优势,实现网络覆盖达到广域适度、连续相对、浅层绝对、深度针

对性领先目标,确保用户对4G业务、VoLTE业务、NB-IoT业务均有全新

感知,实现对"新业务、新网络、新体验”的支撑;农村区域广覆盖包括

景区、交通干线以及驻地网农村等。具体建设目标如表471所示。

表471具体建设目标表

分类需求目标策略

重点高速1条提升至(1)解决了2个高速弱覆盖问题点,完成区域内高速4G

高速

98%连续覆盖

(1)解决了城区6个弱覆盖问题点。1.8G和800M覆盖

高密度住宅6栋住宅楼需覆盖

率分别达到96.5%和97.5%以上。

全部解决。优化解决5个。

高流量商务区-5个商业区问题点覆

分类需求目标策略

室外部分盖需改善

8个高回落区域补点

普通城区补优(1)根据话务量排名对8个高回落区域补点;

需求;

不断增加的高流量(1)高流量高价值小区扩容滚动实施;(2)低价值小区

扩容

小区扩容需求扩容暂缓

4.7.2建设思路

LTE七期工程全面对标移动,市场驱动建设,"聚焦"五高一地",围

绕四领先一确保,优先保证效益好的高流量、高密度区域的覆盖和容量需

求,具备支撑VOLTE商用能力。

(-)本地网聚焦"五高一重"重点区域

1.高速:优先保障车流量大的重点高速和绕城高速补优,提升覆盖率至

98%;根据预算情况,逐步提升支线高速覆盖水平。

2.高校:对标竞争对手,覆盖水平全面提升;重点解决全省100所重

点高校的容量问题。

3.高流量商业区:补优室外弱覆盖问题点,确保室外连续覆盖,按需保

障容量,对大型商场等重要建筑通过新建室分完成深度覆盖;结合用户使

用习惯,对部分不能满足现网需求的旧有室内分布系统实施改造。

4.高密度住宅:重点解决语音需求,抓大放小,分步实施,本期优先考

虑入住率高、电信宽带进驻的大型高层住宅。

5.市场重点:提升响应速度,根据客户需求按需配置,做好对重要政企

类客户的接应。

(二)动态扩容

门限扩容,按月滚动,快速、精准、高效地支撑不限量套餐用户发展;

每月对大数据平台输出的高流量小区针对性进行二载波扩容。

5.建设方案

5.1覆盖范围

根据中国电信2018年无线网建设要求,结合对分公司覆盖目标、容量

目标、承载业务目标的论述以及现网数据分析,通过无线链路预算及网络

仿真分析,确定了本期工程后的室外覆盖基站建设区域如图5.1所示。

图5.1本期工程后覆盖区域示意图

5.2基站覆盖设计方案

LTE网络的覆盖估算主要包括需求分析、链路预算、单站覆盖面积三

个部分,其中需求分析部分的主要指标包括目标业务速率、业务质量及通

信概率要求;链路预算部分则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结合不同的参数和

场景计算出无线信号在空中传播时最大允许路径损耗(MAPL),并根据相

应的传播模型估算出小区的覆盖半径;单站覆盖面积的计算是基于链路预

算所得出的小区覆盖半径估算出的每个eNodeB的覆盖面积,从而可以得

到规划区域内所需要的eNodeB数量。

链路预算是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链路预算通

过对链路中的增益、余量与损耗进行核算,计算空中链路的最大允许路径

损耗,从而结合传播模型确定小区覆盖范围及站间距。

LTE系统由于使用了OFDM调制用户的数据速率由为其分配的PRB

个数及选择的MCS等级联合作用得到,因此在链路预算中对于边缘速率的

调整主要是对PRB个数及MCS选择的平衡以期得到更好的覆盖性能。

小区边缘用户所分配的RB数量:RB资源在一个小区内是有限的,

20MHz带宽时一个小区内的RB总数为100,由于小区边缘用户SINR很

低,编码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小区边缘UE每个RB的传送效率很低,如

果为小区边缘UE分配过多的RB,会影响整个小区所能提供的吞吐量。在

实际网络中,不同设备厂商的设备在RB分配方面有不同的算法,可调整

RB分配算法中的相关参数来平衡小区边缘用户吞吐率和小区吞吐率性能。

链路预算的参数、指标取值说明如下:

无线传播模型:Cost231-Hata

天线增益

-基站天线:18dBi

-终端天线:OdBi

网络负荷:50%(下/上行)

干扰余量

-下行:3dB

-上行:1.5dB

根据以上取值,链路预算结果见表5.2所示。

表5.2LTE1.8G链路预算表

覆盖场景单位密集市区一般市区

kbp上行下行上行下行

信道传输速率

S256kbps4096kbps256kbps4096kbps

dB

最大发射功率23462346

m

发射机发射天线增益dBi018018

dB

EIRP23642364

m

接收机噪声系数dB2.372.37

dB

接收机热噪声-115.43-101.45-115.4-101.5

m

接收基底噪声-113.13-94.45-113.1-94.45

dB

覆盖场景单位密集市区一般市区

m

SINRdB-0.9-3-0.9-3

dB

接收机灵敏度-114.03-97.45-114-97.45

m

接收天线增益dBi180180

干扰余量dB1.531.53

馈线和接头损耗dB1.931.932.222.22

增益余量

损耗

阴影衰落余量dB8.38.38.38.3

穿透损耗dB20201818

人体损耗dB0000

最大路径

最大路径损耗dB123.3128.22125.01129.93

损耗

覆盖半径km0.390.51

上行受限

站间距km0.580.77

LTE覆盖主要为上行链路受限,应选择上行最大允许链路损耗计算站间

距,作为结果值。

不同覆盖场景(密集市区,普通市区,郊区乡镇)主要影响穿透损耗、

阴影衰落余量以及传播模型中的天线高度因子及环境校正因子。另外,选

择不同的信道模型及行进速度,如ETU3、ETU60、ETU120.EPA3等会

影响解调门限。

5.3站址设置方案

5.3.1站址设置原则

(1)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为保障网络结构合理和架构稳

定,进行站址的统筹规划,确保无线网络结构在未来两至三年原则上不做

大的调整。

(2)对现网站址结构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估,充分利用CDMA现网站

址资源,以CDMA网络为基础构建LTEFDD网络,快速低成本部署。

(3)为了保证网络质量,对于本期工程新建基站,原则上应尽量采用

独立天馈系统。

(4)新增LTEFDD基站应优先考虑共享其它运营商的站址资源,加

大共建共享力度,提高共建共享比例。

5.3.2站址设置要求

站址的选择应结合LTE覆盖规划对站间距的要求,优先挑选利旧现网

站址,避免简单的共址建设,根据站间距要求适当新增基站。LTE站址的

设置要考虑LTE站址布局与现网站址布局的关系。

(1)网络结构的要求

LTEFDD网络的站址设置应满足广域连续覆盖要求,保障广域连续覆

盖是首要考虑因素,网络结构要求如下:

1)网络结构建议采用定向60度宏蜂窝结构;

ISD=1.5xR

图5.3.2小区半径与站间距关系

2)基站站址在目标覆盖区内尽可能平均分布,尽量符合蜂窝网络结构

的要求,一般要求基站站址分布与标准蜂窝结构的偏差应小于站间距的

1/4;

3)基站尽量保证符合蜂窝结构,对个别极端的站址距离很近的站点要

进行排杳筛选。

(2)站间距的要求

为保障LTEFDD网络连续覆盖,根据链路预算结果,建议密集市区站

间距为400米~550米;一般城区站间距为550米~650米;郊区乡镇站

间距为900米〜1200米;农村站间距为1700米~2200米。

(3)站高的要求

建议选取站高为30~40米;原则上应避免选取对于网络性能影响较大

的高站(站高大于50米);为便于控制覆盖范围和干扰,同时减少工程建

设和后期维护的难度,一般不考虑市区边缘或郊区的海拔很高的山峰(与

市区平均海拔高度相差100米以上)作为站址。

(3)基站站址安全要求

基站站址的选择应符合YD5003-2014《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等

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1)站址选择应满足通信网络规划和通信技术要求,并应结合水文、气

象、地理、地形、地质、地震、交通、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名胜古迹、

环境保护、投资效益等因素及生活设施综合比较选定。场地建设不应破坏

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站址的占地面积应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局址选择时应节约用地。

3)局、站址应有安全环境,不应选择在生产及储存易燃、易爆、有毒

物质的建筑物和堆积场附近。

①站址与加油、加气站的距离应满足GB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

站设计与施工规范》4.0.4~4.0.9条规定。一般不宜小于1.5倍杆(塔)高,

具体距离与加油、加气站的等级有关。

②站址与石油库的距离应满足GB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

4.0.11条的规定。石油库的储罐区、水运装卸码头与架空通信线路(或通信

发射塔)、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5倍杆(塔)高;石油库的

铁路罐车和汽车罐车装卸设施、其他易燃可燃液体设施与架空通信线路(或

通信发射塔)、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0倍杆(塔)高。

4)局、站址应避开断层、土坡边缘、故河道、有可能塌方、滑坡、泥

石流及含氛土壤的威胁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或古迹遗址的地段,不利

地段应采取可靠措施。

5)局、站址不应选择在易受洪水淹灌的地区;无法避开时,可选在场地

高程高于计算洪水水位0.5m以上的地方;仍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符合

GB50201-2014《(防洪标准》的要求:

①城市已有防洪设施,并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时,可不采取防洪措施,

但应防止内涝对生产的影响。

②城市没有设防时,通信建筑应采取防洪措施,洪水计算水位应将浪

高及其他原因的奎水增高考虑在内。

③洪水频率应按通信建筑的等级确定:特别重要的及重要的通信建筑

防洪标准等级为I级,重现期(年)为100年;其余的通信建筑为II级,重现

期(年)为50年。

6)局、站址选择时应符合通信安全保密、国防、人防、消防等要求。

7)站址不宜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

站和具有电焊设备、X光设备或生产强脉冲干扰的热合机、高频炉的企业附

近。

8)站址不宜选择在生产过程中散发有害气体、较多烟雾、粉尘、有害

物质的工业企业附近。

9)站址应避免选择在森林中,如出于覆盖目的无法避免时,应保持天

线高于树顶,并在站址的周围设置防火隔离带。

10)站址应避开雷击高发区,基站虽然有防雷措施,但一旦发生雷击,

如果地网不符合要求或者防雷模块故障,就可能会危及机房设备安全。

11)站址应避开易于引发潜在不良性反应的场所,如幼儿园、小学、

医院等。宏站天线应避免主瓣方向直接指向100米距离内有人员经常出现

的暴露区域,必要时天线可采用美化方式处理。

12)覆盖重要道路的基站,原则上应建在道路规划的红线外,塔桅距

离道路基线必须大于自身塔高(含避雷针高度)一定距离以上。

13)站址不宜靠近高压电线,若因条件限制需设在高压电线附近,则

与高压电线的水平间距宜大于电力铁塔高度与50m防雷间距之和。当基

站设置塔、桅杆等天线支撑物时,杆塔中心离高压线的水平距离宜大于杆

塔的高度。

14)站址不宜设置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站址边、杆塔中心离铁

路设施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铁路安全防护要求。塔桅距离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必须大于自身塔高(含避雷针高度)一定距离以上。

15)站址不宜设置在高压油管、天然气管、燃气管附近,当基站设置

塔、桅杆等天线支撑物时,杆塔中心离上述管道的水平距离宜不小于杆塔

的高度,同时宜大于50m.

16)基站需要设置在飞机场附近时,应满足机场的净空高度要求。

17)站址选择时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影响及防护对策。通过天线发射产

生电磁波辐射的通信工程项目选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符合GB

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的要求。

5.3.3站址设置方案

按照集团公司和省公司LTE建设原则,晋中市本地网2018年LTE七

期设备扩容晋中二期工程新建LTEFDD基站2个,其中共享铁塔及其他运

营商基站2个,详见表5.3.3。

表5.3.3本期工程设备站址设置表

序号基站名县区东经(°)北纬(°)设备类型频段站型设备收发配置备注

BBU+RR

太谷二中太谷112.5477737.438612.1GS12T2R共享联通

1U

BBU+RR

灵石鑫源煤矿灵石111.5456236.878612.1GS112T2R共享铁塔

2U

5.4容量设计方案

容量设计需综合考虑LTE的容量承载能力、规划区域内预测发展的用

户数、用户的话务模型和用户体验等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制约,设计

时需要综合平衡、协同考虑。

5.4.1容量承载能力

移动数据网络的负荷一般用用户数和吞吐量两个指标衡量,其中用户

数指标较为直观地反应了市场发展情况,而吞吐量指标则反应了网络的流

量负荷水平。单载扇每小区所能承载的最大吞吐量和用户数反映了LTE系

统的容量承载能力,分别用小区平均吞吐量和RRC连接用户数表示。本工

程LTE系统的容量承载能力指标分析说明如下。

(1)小区平均吞吐量

小区平均吞吐量是表征LTE容量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定义为单小区

可达到的总吞吐量水平。

在20MHz带宽、2x2空分复用、干扰抑制接收机(IRC)情况下,LTE

FDD小区下行平均频谱效率为1.7bit/s/Hz/cell,小区下行平均吞吐率约

34Mbit/s;上行平均频谱效率为0.74bps/Hz,小区上行平均吞吐量约

此指标可作为系统单小区忙时高负荷下的平均吞吐

14.8Mbit/soLTEFDD

量取值。

该指标与系统配置、网络结构、传播场景和用户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实际网络中的表现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该指标从吞吐量的维度衡量

小区的承载能力,结合网络负荷的设计目标和用户话务模型可测算网络所

能够承载的用户规模。

(2)RRC连接数

RRC连接数是表征LTE容量承载能力的另一重要指标。在RRC连接

态(RRC_CONNECTED)下,根据DRX的不同,分为非DRX状态和DRX

状态。

其中处于DRX状态的连接数称为RRC连接用户数而处于非DRX状

态的RRC连接数则称为激活态用户数。激活态用户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

内,在调度队列中有数据的用户,属于有RRC连接,并且保持上行同步,

可以在上下行共享信道进行数据传输的用户。根据中国电信的企业规范,

LTEFDD系统在2x20M带宽、2x2MIMO等配置条件下,每载扇支持

的能力应满足:

-激活态(RRC连接非DRX状态)用户数:不低于400个;

-RRC连接数:不低于1200个。

以上要求只是为了保证极端场景下的用户信令连接,并不能保证用户

的体验速率。

为保障用户体验,参考北美商用LTE网络忙时指标,每载扇RRC连

接用户数最大取300个。

5.4.2容量资源配置

LTEFDD的容量资源颗粒度包括载波数量、带宽、物理资源块(PRB)

数量、MIMO模式、激活用户数、RRC连接用户数等。在一个确定的系统

中,其中的部分资源配置是确定的,本工程中,一个小区的相关资源配置

为:

-载波数量:1个

-带宽:2x20MHz

-物理资源块:100个PRB

-MIMO模式:2x2

基于以上资源的容量承载能力只与网络结构、传播环境和用户行为等

因素相关,无需再做更小颗粒度的资源配置。

根据容量承载能力分析、预测用户数和话务模型,可测算得出如下结

论:

网络发展初期,从流量的角度而言,网络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小区

平均吞吐量不是受限因素,参照移动互联网的运营经验,可承载的连接数

和用户速率体佥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根据设备厂家的实现方式,RRC连接用户数基于软件许可的形式提

供,因此,在网络发展初期吞吐量不受限的情况下,容量资源的配置主要

体现为RRC连接软件许可(RRCLICENSE)的配置。RRC连接用户数的

配置要求说明如下。

(1)配置原则

参考借鉴3G网络和其它LTE商用网络的运营经验,适度预测RRC连

接数需求。

RRC连接数宜以基站为颗粒度进行配置,尽量发挥资源池技术的优势,

提高RRCLICENSE的效率。

RRC连接数的规模需求应以本地网为单位进行预测,在本地网内部,

根据业务分布的变化应能够实现RRCLICENSE配置方案的动态调整。

RRC连接数的配置需考虑一定的峰均比和冗余要求。

(2)配置方法

RRC连接用户数的配置需综合考虑用户速率体验及常在线小流量业

务的信令需求。

网络发展初期负荷较低,有能力侧重考虑用户的速率体验,因此,RRC

连接数的配置可采用基于用户速率体验的方法,具体算法说明如下:

平均每载扇RRC连接数;每载扇容量/平均每激活用户体验速率/忙时

激活同时在线用户比例

其中:

-小区平均吞吐量:34Mbps

-平均每激活用户体验速率:参见表2.3.2

-忙时激活同时在线用户比例:25%(参照EVDO现网运营数据)

表2.3.2RRC连接用户数测算表

平均每激活用户体验速率(Mbps)1086.84210.5

平均每载扇激活用户数3.44.2558.5173468

平均每载扇RRC连接数13.617203468136272

结合本工程用户边缘速率设计目标要求和其它运营商的取值,考虑必

要的峰均比和冗余要求,平均每载扇RRC连接数初期建议配置20个。

基于以上测算,以本地网为颗粒度的RRC连接用户数配置如下:

本地网RRC连接数;本地网载扇总数x20个(平均每载扇RRC连接

数)

5.5基站建设方案

5.5.1主设备类型

本期工程LTE1.8G室外宏基站选用BBU+RRU设备,BBU和RRU要

求直接打开相关特性支持基站共享功能。RRU功率至少满足60W的要

求,RRU的工作带宽要求支持1830MHz-1880MHz,IBW要求至少支持

40MHz,支持LTE双载波功能。

5.5.2主设备配置

本期工程室外宏基站配置以S111为主根据本地网实际情况灵活配置

S1和S11。

5.5.3主设备通道

FDD:单独部署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