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使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使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使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使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使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任务来源

2018年9月13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标准﹝2018﹞248号)下达了

2018年第2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制(修)订计划,《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

器使用技术规范》的计划编号为T/CEC20182047。该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变压器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02)归口,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牵头编写。

二、工作简况

2017年10月13日,标委会在武汉组织召开了标准启动会议,参加会议的

单位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王晓琪、张淑珍、余春雨、杜砚、王欢、熊俊军、

吉林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赵世祥、湖北电力计量中心的雷鸣、华中科技大学的陈

庆、廊坊电力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的陈芳、陈秀峰、大连第一互感器有限公司的沙

玉洲、王骞、江苏科兴电器有限公司的杨峰、平高集团的王红庆、北京四方继保

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胡继华、武汉和沐电气有限公司的余宏伟、登高电气有限

公司的宋思宇、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的邓文栋。会议期间成立了标准编

写工作组,讨论了标准的初稿,对标准名称进行限定为“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

选用原则改为“使用技术规范”,性能参数合理设置,技术要求中增加电阻分压

式电压传感器准确度的测试和评价方法,增加零序电压互感器试验方法测试和评

价方法,增加补充技术要求的试验及评价方法,详写二次电缆影响、互换性、对

地耐压、有源互感的要求。会后形成了首次会议纪要和讨论稿1。

2019年3月11日,标委会在廊坊组织召开了标准讨论会,参加会议的单位

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王晓琪、余春雨、王欢、熊俊军、吉林电力科学研究

院的赵世祥、廊坊电力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的陈芳、陈秀峰、大连第一互感器有限

公司的王骞、江苏科兴电器有限公司的杨峰、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的刘伟、武汉和沐电气有限公司的余宏伟、登高电气有限公司的宋思宇、烟台东

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的邓文栋。会议对标准讨论稿展开讨论,会后形成了标准

讨论稿2。

2019年4月3日,标委会在武汉组织召开了标准征求意见会议,中国电力

科学研究院的张淑珍、余春雨、杜砚、古雄、熊俊军、吉林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赵

世祥、廊坊电力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的陈秀峰、大连第一互感器有限公司的王骞、

1

江苏科兴电器有限公司的杨峰、平高集团的王红庆、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

限公司的刘伟、武汉和沐电气有限公司的余宏伟、登高电气有限公司的宋思宇、

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的邓文栋、北京和信瑞通的朱海峰。与会代表对讨

论稿2进行了讨论,会后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1。

201X年X月X日至X月X日,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标准要公开征求意

见的要求,该标准在中电联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之后根据意见处理情况形成征

求意见汇总处理表。编写组根据征求意见情况,对标准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

形成标准送审稿1。

201X年X月X日,标委会在XX组织召开标准初审会,标委会组织国网、

南网、制造厂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对该标准进行了形式和技术审查。会后,编写组

根据初审意见,对标准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标准送审稿2。

201X年X月X日,标委会在XX组织召开了标准终审会议,会议通过严格

审查,认为该标准达到XXXX水平,并一致通过了该标准的审查,符合报批条

件,提出审查意见如下:

1)

2)

3)

会后,编写组按照审查意见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报批稿。

三、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制订按照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安全上的可靠性、实

施上的可操作性的原则进行。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

四、主要试验验证情况

1)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误差影响试验;

2)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阻抗一致性测试;

3)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电容负荷偏差测试。

五、采标

2

六、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标准中的选用原则、方法及要求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协调一致。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八、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本标准共包括9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范围,说明本标准规定了我国使用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时应遵循

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模拟量输出和数字量输出的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

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

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对本标准引用的文件进行列出。

第3章,术语和定义,对本标准使用的术语进行定义和解释。

第4章,使用条件,规定了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的正常使用和特殊使用的

具体要求。

第5章,命名规则,规定了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的型号命名规则。

第6章,额定值,规定了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电压、负荷、电压因素、频

率等额定值。

第7章,技术要求,对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的绝缘水平、温升限值、短路

耐受能力、局部放电水平、结构与选型、电磁兼容、误差、互换性要求等提出了

具体要求。

第8章,试验,提出了型式试验、例行试验、特殊试验、抽样试验和现场交

接试验的项目及其试验要求。

第9章,标志,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的铭牌标志和端子标志要求。

第10章,使用期限,提出了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在正确安装、正常操作

和保养条件下使用寿命。

第11章,安装与维护,提出了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安装与维护要求。

第12章,包装、运输与贮存,包括包装要求、包装标志、附带的出厂文件、

产品贮存的环境条件等。

附录A(规范性附录),给出了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单相电压传感器校准

接线方式。

3

附录B(规范性附录),给出了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三相电压传感器校准

接线方式。

附录C(规范性附录),给出了采用电磁式标准互感器和转换单元校准单相

电压传感器接线方式。

附录D(资料性附录),给出了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的分类与安装方式。

九、条文解释

1)低电压电路的绝缘要求

对地耐压要求是考核常规互感器一次与二次之间绝缘性能的要求,不宜用于

交流电压传感器的考核。交流电压传感器应该满足传递过电压要求。电阻分压式

电压传感器的暂态性能较好,一次耐受冲击电压时,二次按传递过电压输出。本

标准删去了低电压电路的冲击电压耐受试验。考虑到电压传感器一次与二次共

地,故障时地电位电压升高,故保留低电压电路的工频电压耐受试验。

对地绝缘电阻是考核常规互感器一次与二次之间的绝缘性能,非隔离型交流

电压传感器一次与二次共地,对地绝缘电阻不适用于交流电压传感器的考核。

2)额定二次负荷

现行国家标准对低功耗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负荷能力是用额定输出VA值表示

的,为了适应配电网发展的需要,一二次融合设备技术规范将电压传感器的额定

负荷规定为5MΩ、10MΩ。电阻分压式电压互感器的中压电阻20kΩ左右,取

20kΩ,则对于10MΩ的额定负荷,仅空载和满载时比值误差就相差0.2%,加上

其它影响误差的因素,难以满足0.2级准确级。如果额定负荷取更大的值,则杂

散电容和环境因素影响变大。传统互感器带电工式负载需要一定的负载能力且负

载大小不统一,考虑空载和满载负荷要求是传统互感器负荷能力的一种定势思

维。现在的电压传感器负荷是电子式电能表和继保设备,合理的负荷要求是固定

负荷,因此增加了1MΩ、2MΩ额定电阻负荷,不要求空载误差,允许二次负荷

偏差1%。偏差取值1%是考虑到1%的电阻容易获取,且1MΩ电阻负荷偏差1%

对20kΩ中压电阻的误差影响为0.04%。5MΩ、10MΩ负荷仍要求空载和满载

误差,以兼容其它标准。

电阻分压式电压互感器要满足0.2级准确度要求需要考虑二次电缆杂散电容

的影响,因此本标准定义了额定电容负荷。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二次负荷电容

4

额定值为200pF,1000pF,1500pF,2000pF,3000pF。这些额定值对应不同

长度的二次电缆。二次电缆电容值允许偏差值为10%,20%。二次电缆电容值允

许偏差值包括温度变化造成的电容值变化。

3)误差试验

对校验装置输入阻抗的要求,为保证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准确度试验的准

确性,试验装置数据采集输入阻抗对电压互感器准确度影响不超过相应准确级的

误差限值的1/10。

组合互感器相互影响要求,用于验证电流传感器对电压传感器准确度的影

响。

长期稳定性考核,对于10kV等级产品,在10kV一次额定电压、额定负荷

及额定频率的情况下,连续记录120分钟电压误差和相位误差,误差变差不超过

相应准确级误差限值的1/2。施加电压值及时长是一个经验值。

零序互感器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零序互感器要求单相和三相都进行误差

测试。

4)互换性

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使用寿命要求不少于30年。对于带有电子元器件组

件的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电子组件必须具有互换性。对通过基本准确度试验

的电阻分压传感器,更换其一次转换器(若有)、二次转换器(若有)及其他可

更换器件后,在不进行再次校准的情况下对整个传感器进行准确度测试,其电压

误差和相位误差均应不超过相应准确级的误差限值。

5)分压器阻抗一致性要求考核产品一致性。

6)老化试验

传统互感器经过多年来的误差溯源和建标,验证了传统互感器的长期稳定

性。电阻分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