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八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综合检测(八)(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八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综合检测(八)(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八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综合检测(八)(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八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综合检测(八)(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八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综合检测(八)(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综合检测(八)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河北张家口八校联盟)某中学将举行“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专题报告会,主持人小云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资料。以下最有参考价值的是()A.《论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B.《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倾销》C.《论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的起步》D.《浅论中国沿海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于鸦片战争后,突出表现是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故B项正确。A项是20世纪初,C项参考价值相对较小,D项与主题无关,均排除。2.(2019·山东日照期末)五口通商后10多年,英国棉织品输华数量一直停滞不前,而洋纱却呈现出极为红火的供销两旺局面。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A.传统手工业仍有较强生命力B.近代纺织业已融入世界市场C.国人对洋货有较强的抵制力D.社会贫困导致消费能力不足答案A解析材料“棉织品输华数量一直停滞不前,而洋纱却呈现出极为红火的供销两旺局面”反映了中国市场对洋纱的大量需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纺织业需要以棉纱为原料,这说明传统手工业仍有较强生命力,故A项正确。五口通商后10多年大概在1852年左右,当时中国近代纺织业尚未产生,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洋纱却呈现出极为红火的供销两旺局面”不符,故排除;社会贫困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3.(2019·甘肃兰州诊断)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出口。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量种植。“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当时中国()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B.棉纺织业取代传统丝织业C.中国小农经济完全解体D.农村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世界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出口。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量种植……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可知,受世界市场需要的影响,江浙地区的农民大量种棉,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强,故A项正确。B项“取代”表述太过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完全”表述太过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农村产业结构仍以农业为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4.(2020·河南非凡联盟调研)如图反映了19世纪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列强不断加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中西方工业经济的不平衡发展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落后D.洋务企业在世界上缺乏竞争力答案B解析根据图表可知,19世纪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比例逐年下降,且下降幅度很大,这表明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现代工业迅速发展,速度远超中国,中西方工业发展出现不平衡,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均排除。5.(2019·安徽舒城中学质检)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都是()A.属于近代洋务企业B.属于资本主义工业C.实业救国的具体实践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大生纱厂”是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近代民族工业,是“实业救国”的具体实践,排除A、B、C三项;二者均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D项正确。6.(2019·湖北重点中学二联)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确是封建制度的忠贞不二的卫道者。他们发起“洋务”事业的初衷,在援西洋之长,以扶封建统治大厦之将倾。但是,“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即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这样评价洋务运动主要是因为()A.洋务运动客观上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C.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D.洋务运动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的初衷是“扶封建统治大厦之将倾”,但是“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这说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但客观上也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故A项正确。材料与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无关,故B项错误;洋务派创办军事企业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与镇压太平天国无关,故D项错误。7.(2019·河北衡水模拟)下表为中国主要进口货物占进口总值的百分比(1870-1910年)。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年份棉纱谷物面粉糖煤机器18703.00.040.10.09-18804.60.10.41.2-189015.39.60.91.60.3190014.37.03.03.10.7191013.67.74.81.81.5A.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引进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D.外贸格局被国际环境所左右答案C解析图表中未提及中国对对外贸易的态度,排除A项;自然经济在中国近代虽不断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由图表中1870-1910年间,中国进口棉纱、机器等货物占进口总值比例均不断上升的现象可知,该时期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对原料和机器的需求增加,故C项正确;该时期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图表中未提及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故无法反映当时中国“外贸格局被国际环境所左右”,排除D项。8.(2019·江苏扬州期末)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工商业者群体意识逐渐形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工商业者在创办实业、抵制洋货、收回利权、立宪运动、民主革命、抗日救亡等众多社会事务中日益显示出自身的实力和存在价值。对此,下列历史解释正确的是()A.工商业者依旧属于传统的社会群体B.工商业者投身社会事务是有利可图C.工商业者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D.工商业者是倡导革命的新中坚力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商业者群体是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属于新的社会力量,而非传统的社会群体,故排除A项;工商业者投身社会事务也有显示自身实力和存在价值的因素,并非全部都是为了利益,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工商业者在创办实业、抵制洋货、收回利权、立宪运动、民主革命、抗日救亡等众多社会事务中日益显示出自身的实力和存在价值”可知,工商业者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故选C项;材料只反映了工商业者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没有体现其是倡导革命的新中坚力量,故排除D项。9.(2019·福建三明期末)民国成立后,一些地主、富农开始把目光投向经商致富。1912年,全国各地农村成立的垦殖公司71家,资金635万元;1922年,仅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八省统计,垦殖公司就由59家扩增到100家,资金达到1245万元。材料表明()A.农业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B.农村生活方式发生质变C.封建土地所有制基本被消灭D.主要是政治动荡的结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一些地主、富农开始把目光投向经商致富”“垦殖公司就由59家扩增到100家,资金达到1245万元”可知,民国建立以来,农村经营模式发生了一定改变,即从传统的封建农业变成垦殖公司,从而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农村生活方面的根本变化,故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政治动荡,故排除D项。10.(2019·浙江温州适应性测试)如图所示是温州商人吴百亨于1925年创办的品牌,它与当时英国公司的“飞雕”牌形成竞争。这可以作为()A.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典型案例B.民族企业与外国资本作斗争的见证C.“节制资本”实施的一个重要缩影D.乳业成为民初最大新式产业的证据答案B解析该品牌创立于1925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A项错误;这一品牌针对的是当时英国公司的“飞雕”牌,这体现出民族企业与外国资本的竞争,故B项正确;“节制资本”是借助国家力量遏制私人资本的膨胀和垄断,实现资本国有,不符合材料,故排除C项;民初最大的新式产业是纺织业,故D项错误。11.(2019·河北承德一中期末)开始于1914年的这一轮实业投资热,被史学家认为是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在过去的40多年里,外国公司已经在众多民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引发了消费的空间。民族资本正是在这一前提下,靠生产成本的低廉以及对本土市场的熟悉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材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前提是()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国内市场的扩大B.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C.经济作物种植的增加D.政府的鼓励与扶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外国公司已经在众多民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引发了消费的空间。民族资本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可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开拓了国内市场,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故选A项。洋务运动于19世纪90年代破产,排除B项;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2.(2019·湖南湘东六校联考)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1925年,在延龄冠记绸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效尤,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这一变化()A.使丝织业产品质量得到提升B.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华的交叉应用C.使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D.反映苏州重工业发展领先轻工业答案B解析电力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材料反映了中国的丝织业没有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直接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产品质量得到提升”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丝织业动力的改变,没有涉及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内容,故C项错误;各家绸厂采用的电力机不一定是中国生产的,材料无法反映苏州重工业领先轻工业,故D项错误。13.(2020·河北衡水摸底)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A.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B.以传统手工业为主C.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包工制、养成工制、家庭工制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手工业的特点,故选C项。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近代民族工业属于近代机器大工业,B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4.(2019·陕西西安期末)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初步建立中央、地方二级财政体制:税源较大的税项如关、盐等属于国家收入;原属地方财政收入的厘金(商业税)划归中央;原来归中央政府收入的田赋划归地方。这一税制改革()A.进一步增强了民国地方行政和财政基础B.给予了地方财政的完全独立地位C.反映经济结构已经向以工商业为主过渡D.说明田赋在税源结构中地位上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税源较大的税项如关、盐等属于国家收入;原属地方财政收入的厘金(商业税)划归中央”,强化的是中央行政和财政地位,故A项错误;“完全独立”表述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原属地方财政收入的厘金(商业税)划归中央”说明,商业税已经成为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税种,故C项正确;材料“原来归中央政府收入的田赋划归地方”说明,田赋在税源结构中地位下降,故D项错误。15.(2019·江苏苏州期末)1929-1934年国民政府先后颁布《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工业奖励法》等法律法规,采取豁免养蚕区税收与减免丝织品运费,增加外国人造丝进口税等措施。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传统农业 B.抵制列强侵略C.完善经济法规 D.振兴民族实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采取豁免养蚕区税收与减免丝织品运费,增加外国人造丝进口税等措施”可知,国民政府通过扶持本国企业、对外国商品提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等手段,以达到振兴民族实业的目的,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政策不是对传统农业的保护,排除A项;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适当控制外国商品的涌入只是手段,排除B项;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发展经济,而不是完善法规,排除C项。16.(2019·广东华附等四校联考)1935年,蒋介石提出将川滇黔作为中华民国复兴的根据地,把四川作为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后来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地区为新建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开始将沿海工业迁至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这反映出国民政府准备()A.平衡地区经济发展B.转向战时经济体制C.建立官僚资本垄断D.防止西南军阀坐大答案B解析根据蒋介石的提议及国民政府的政策,可知,这一时期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准备向战时经济体制转轨,故选B项。国民政府的活动是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而不是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建立官僚资本垄断”,排除C项;防止西南军阀坐大的主要措施应是政治军事措施而不是经济措施,排除D项。17.(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产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公司”“中国蚕丝公司”“中国石油公司”“中央造船公司”等一系列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各种垄断性组织。这反映出()A.政府践行了“节制资本”思想B.经济中“国进民退”现象突出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D.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节制资本”是为了防止垄断组织发展影响民生和政治,而材料中则是阐述了建立垄断性组织,这与“节制资本”的思想不符合,故A项错误;材料中“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各种垄断性组织”为官僚资本,结合所学可知,它们利用政治优势,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看出官僚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影响的程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官僚资本的发展而非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18.(2019·天津七校期末)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答案C解析材料并未体现服饰西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政治变革,也没有体现经济的繁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可知,上海社会等级观念逐渐淡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社会风气的败坏,故D项错误。19.(2019·河南名校高二期末)文学作品的插图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时代特征。下图为1918年出版的某小说中描绘晚清社会生活的插图。据此可推知当时()A.传统生活方式的西方化B.国民社会平等基本实现C.西方文明开始影响中国D.服饰穿着理念日益开放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可知,晚清时期已引入西式的餐桌、餐椅,日常就餐如同“吃西餐”一样,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渐西方化,故选A项。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平等问题,排除B项;西方文明在清朝初年就开始影响中国,不是在晚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服饰穿着,但不能看出其理念是否开放,D项错误。20.(2020·广东东莞开学考)1865年,总理衙门致函李鸿章,要求他对报纸上刊登他将在上海附近架设电线的说法做出合理解释。李鸿章说:“鸿章前曾设为自置铜线,以敌彼飞线之议,原以备万不获一之时,存此一说,并未稍涉假借……铜线铁路,断不可行之中国。”这种情况说明()A.近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峻B.中国开办电报的时机尚未成熟C.晚清民用工业发展初具规模D.总理衙门反对发展电线电报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存此一说,并未稍涉假借”“铜线铁路,断不可行之中国”等可知,尽管李鸿章已有设立电线的主张和打算,但保守派势力过于强大,中国开办电报的时机尚未成熟,故选B项。材料“以敌彼飞线之议,原以备万不获一之时”只是李鸿章未雨绸缪的说法,并没有体现出近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晚清民用工业发展初具规模,排除C项;材料中总理衙门只是要求李鸿章对报纸上的说法做出解释,并没有体现出反对发展电线电报业,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21题22分,第22题26分,第23题12分,共60分。21.(2019·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材料二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以上材料均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轮船招商局创办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12分)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5分)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近代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5分)(2)面对困境,求变求强。第一次: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第二次:“文革”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境。(4分)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第一次:抓住工业革命和政府推动洋务的机遇;第二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政府推行改革开放的机遇。(4分)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第一次: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筹资发展;第二次:大胆探索公司管理改革,推进制度化建设。(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分析可知,其背景为: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结合洋务运动时期民用工业创办的原因分析可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相关信息从处境、机遇、创新等方面分析。22.(2019·吉林长春质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交通的起步阶段。秦汉时期,交通得到发展,开辟道路、开凿河渠、完善邮驿和馆舍,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出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政府继续整修道路,建设交通干线,完善驿馆,健全交通法令,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同时开凿大运河,推动了南北交通和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宋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对外交通发达,与各国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扬州、广州、泉州、明州成为著名的贸易港口。元朝政府整治河运,将大运河截弯取直,同时政府通过修建道路,加强了对西北及东北地区的控制,利用海运运送南方的粮食供应大都。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交通开始起步,逐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步伐,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运营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胡希捷《浅谈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交通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其启示。(14分)答案(1)特点:起步早,历史悠久,逐渐发展完善;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发展;形成全国性交通网络;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海外交通发展;整体水平较高。(7分,答出四点给7分)意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地区均衡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文化联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形成、发展。(5分,答出三点给5分)(2)原因:近代和新中国初期交通发展奠定的基础;民族独立的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0分)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交通先行。(4分,任答两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先秦时期到明朝郑和下西洋可知起步早,历史悠久,逐渐发展完善;从道路的开辟、河渠的开凿、邮驿和馆舍的完善可知多种交通方式综合发展;从初步形成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到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可知形成全国性交通网络;结合所学可知,从秦汉到明交通设施的完善都以政府为主导;从出现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到唐宋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再到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可以推出海外交通发展;从明朝时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可知整体水平较高。第二小问,由多种交通方式可知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根据材料一“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可知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一“加强了对西北及东北地区的控制”可知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材料一“推动了南北交通和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可知有利于地区均衡发展;根据材料一“对外交通发达,与各国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可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文化联系;由东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加强西北和东北地区的控制,可知有利于中华文化圈形成、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国近代交通开始起步……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可知,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