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训练21 两次工业革命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训练21 两次工业革命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训练21 两次工业革命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训练21 两次工业革命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训练21 两次工业革命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训练21两次工业革命[题组一基础小题]1.(2020·湖北部分重中起点考)史仲文的《世界全史》提到:英国18世纪初期,制铝、制盐等行业已成为资本集中的工业;1750年,在煤铁工业中雇用数百人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据此可知,英国()A.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B.已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国家C.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D.机器大生产已居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的工场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与此同时经济和技术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这些因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条件,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故选C项。英国当时的社会制度没有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英国在世界上的殖民扩张状况,排除B项;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展,不存在机器大生产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排除D项。2.(2020·西南名校联盟月考)“劳动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从户外转向室内,从家庭小作坊转向工厂和矿场,从相对健康的环境转向不那么健康的环境,……”这说明()A.家庭手工业已经不复存在B.工业经济完全取代了农业经济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生产领域开始出现革命性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家庭手工业完全不复存在”“完全取代农业经济”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重工业,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是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时期,工厂制得到发展,D项正确。3.(2019·皖南八校联考)18世纪中期以后,在英国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中,土地税所占的比例呈现了一种逐步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结构的变化B.农业生产的衰退C.对外贸易的发展D.税收政策的调整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即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这导致土地税比重不断下降,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土地税比重的下降不代表农业衰退,故B项错误;对外贸易的发展可以增加关税收入,但不是土地税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税收政策的调整,故D项错误。4.(2019·浙江嘉兴测试)据统计,18世纪后半期的整个欧洲有大约70%的城市发展出现在英国。到1800年,在英国城市排名中,排在伦敦后的六大城市中的五座城市在两百年前是相对不重要的城市。这说明()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伦敦成为欧洲金融中心C.英国已经完成城市化进程D.工业革命是城市发展动因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最早开展工业革命,因此18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城市化率高,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其他地区的城市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发展起来,故D项正确。材料与英国对外殖民扩张没有直接关联,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伦敦在欧洲的地位如何,故B项错误;英国的城市化率高,但不代表已经完成了城市化进程,故C项错误。5.(2019·河北邢台联考)下图是近代英国不同时期棉纺织品的出口值占总出口值的比重图。据此可知,当时英国()A.对棉花的依赖性增强B.垄断了世界棉布市场C.国民经济结构已失衡D.国内市场走向了萎缩答案A解析由图表中1819-1846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值占总出口值比重不断攀升的现象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棉纺织业不断发展。该现象导致英国对棉花需求量激增,故A项正确。图表中未提及英国对世界棉布市场的垄断、国民经济结构的失衡及国内市场的萎缩,排除B、C、D三项。6.(2019·安徽定远中学高二周测)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流行词汇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时期流行词汇15、16世纪新航路、新教17、18世纪革命、殖民扩张19世纪中期上表是世界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其中,19世纪中期的流行词汇是()A.工业家、社会主义 B.理性、危机C.进化论、浪漫主义 D.垄断、罢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兴起,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故A项正确。17、18世纪,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兴起,故排除B项;浪漫主义兴起于18世纪后期,故排除C项;垄断出现于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排除D项。7.(2019·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模拟)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材料可用于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A.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B.技术推动了科学理论进步C.电报成为标志性成就D.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这进一步说明科学和技术紧密的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理论推动技术进步,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电力发明,故C项错误;“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不符合材料中逻辑,故D项错误。8.(2019·陕西绥德中学质检)1882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19世纪90年代末,美国已有2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发电量只有45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这说明当时美国()A.电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B.取代了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C.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中心D.生产集中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建立……发电站”“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等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电力事业发展迅速,故A项正确。B项“世界第一”的表述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根据材料时间“19世纪90年代末”可知,此时美国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故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垄断组织的作用,故排除D项。9.(2019·河北衡水中学一联)阿萨·勃里格斯在《英国社会史》一书中说:“无论是观察家还是工人本身,都知道工厂制度是非留下来不可了。这种制度的维护者为它感到骄傲,宣称它是为未来的完全自动化开辟了可能性的一种革命制度。”这反映了()A.现代工厂制适应了文明进步B.手工工场自此被历史彻底淘汰C.大企业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D.经营者革命导致社会结构变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需要,故A项正确。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大企业主要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经营者革命出现于20世纪,与工厂制度出现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10.(2020·河北衡水摸底)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D.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可知,这体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即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故选D项。A、B、C三项都只是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而非本质问题。11.(2020·湖南衡阳八中摸底)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泰罗制。20世纪初,泰罗制被广泛推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职业经理人开始出现。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科学管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的扩大催生了科学管理体系C.泰罗制的推广促使美国经济进入“大企业”时代D.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营者革命”的出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产业结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为了适应“大企业”的需要,出现了新的科学的管理方式——泰罗制,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科技的大规模应用促进了生产力迅速提高,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该先有大企业,然后才有泰罗制,故C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二战后,始于20世纪中期,故D项错误。12.(2019·浙江温州适应性测试)下图为某课学习小结的部分内容。其主题应该是()A.瓜分世界的狂潮 B.世界连接为一体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信息是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故D项正确。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体,故B项错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故C项错误。[题组二模拟小题]13.(2019·湖南长沙模拟)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英国的有产者十分看重自己的宅邸,有时他们会在自己豪华的住所内铺满最昂贵的地毯,有时他们会以最上等的印度木料来制作家具,有时他们会以亚洲出产的最昂贵的织品当作窗帘。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英国()A.推崇东方的社会生活方式B.社会等级观念发生明显的变化C.自由放任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想D.经济发展推动奢靡之风盛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837-1901年”可知,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再根据材料“有产者”“豪华”“最昂贵”“最上等”等可知,这一尚奢的社会风气与英国经济发展、有产者阶层经济收入大大增加有关,D项正确。采用东方的原料装饰房屋不等于推崇东方的生活方式,A项错误;B项材料无法推断,排除;自由放任主义与尚奢的社会风气属于不同的范畴,C项错误。14.(2019·辽宁大连二模)英国艺术家威廉·希斯经常以漫画表达对大量机器进入人们生活的反思。右图《怪物汤》描绘了一位贵妇看到放大的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这幅漫画反映了()A.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B.工业革命带来生态问题C.技术革新造成大众恐慌D.经济发展加剧贫富分化答案B解析材料“机器进入人们生活”“看到放大的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说明,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从而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无法说明环保成为社会共识,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技术革新导致民众恐慌,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贫富分化的信息,D项错误。15.(2019·山西适应性测试)1890年,美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将大企业限制州际贸易列为非法;1914年,美国《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将“对不同的商品购买者实行价格歧视”“直接或间接取得其他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等不公平竞争方式均列为非法。这表明美国()A.否定了垄断企业的合法性B.希望建立不受限制的经济秩序C.资本集中影响了经济稳定D.力图维护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材料中美国出台多部反托拉斯法,反对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公平竞争办法,意图维护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故选D项。材料中美国反对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公平竞争办法,但并没有否定垄断企业的合法性,排除A项;材料中美国出台反托拉斯法就是对经济秩序进行限制,排除B项;资本集中的垄断企业本身不会影响经济稳定,材料中出台反托拉斯法是限制垄断企业的不公平竞争,排除C项。[题组三高考小题]16.(2019·全国卷Ⅰ)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劳动实践,而非科学理论,故A项正确,B项错误。在瓦特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的过程中,工厂主的资助起到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大多来自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人和技师,D项错误。17.(2016·全国卷Ⅱ)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16年以后,英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特别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业城市伯明翰、利物浦等,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但也导致了工业污染严重、城市环境恶化、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等情况的发生,故选A项。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新兴产业,排除B项;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医疗技术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故D项排除。18.(2015·全国卷Ⅱ)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属于资本主义调整发展时期,故A项错误;表格信息仅反映了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不能说明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缩小,故B项正确,C项错误;经济结构反映的是不同经济类型间的比例状况,表格中并无此方面的信息,D项错误。19.(2019·浙江4月选考)阅读下列示意图,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740年至1852年的英国生铁产量,此时仍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因此,生铁产量的增加与机器动力的投入使用密切相关,故A项正确。生铁产量不断增加,是大工厂制度建立的结果,B项的叙述不正确,故排除;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故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20.(2019·浙江4月选考)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这位发明家是()A.爱迪生 B.莫尔斯C.贝尔 D.马可尼答案C解析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等反映了电话这一发明成果,故C项正确。[题组一基础大题]21.(2020·河北衡水摸底)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借助充沛的能源——煤炭,英国新兴的大机器工业在英格兰西北部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有活力的新工业城市,在该地区纷纷涌现,如雨后春笋……其中曼彻斯特是当时的棉编织业中心,这里数百家工厂都有六七层高的厂房,硕大无比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世界通史》材料二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的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西北部“新工业城市”兴起的主要因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英格兰为例,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1)主要因素:西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生产;工厂制确立。(2)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工厂制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科学技术与生产密切结合,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借助充沛的能源——煤炭”“新兴的大机器工业”“一大批有活力的新工业城市”可知,丰富的煤炭资源、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制的确立等。第(2)问,根据材料二“从家庭手工业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工厂制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根据材料二“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的社会”可知,开始了城市化进程;根据材料二“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可知,科学技术与生产密切结合,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题组二模拟大题]22.(2019·湖南长沙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关于历史中的因果关系,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说道:“历史研究是一种因果关系的研究。伟大的历史学家——或许我应该更广泛地说,伟大的思想家——是能对新事物或在新背景下提出‘为什么’这个问题的人。”“历史是要把过去的事件整顿为有先后次序的因果关系。”有历史研究小组拟围绕以下关键词:第二次工业革命、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请根据材料中所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上述关键词,确定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展开阐述。(注:需运用以上全部关键词)答案(示例)主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多种因素促使世界和中国发生巨变。阐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一战加剧了俄国国内矛盾,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格局,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十月革命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另一方面,一战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有利环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力量得到壮大,为其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和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题中所给信息以因果关系为主线进行梳理,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史论结合式阐述。选题时应立足于世界形势发展与中国国内变化的关联性,调用相关知识展开阐述,考生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剖析,层层深入地分析引起中国巨变的国内外因素。[题组三高考大题]23.(2014·江苏高考)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材料二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