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2018·高考全国卷Ⅰ,T27)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知识定位】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朝贡贸易【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本题以明代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解读,深入考查了朝贡贸易与“天朝上国”观念。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两个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从题干信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可知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即明代朝贡贸易的相关问题历史解释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落实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出高考考查“双基”的基本特点。“表明类”选择题的解题可转化为问题意识,如本题材料可转化为“为什么明朝君臣要把外国进献的长颈鹿当做‘麒麟’”?这一方面说明明朝君臣孤陋寡闻,另一方面说明“天朝上国”的心态,用中国文化解读外国贡品【解析】由题中所给的绘画看不出其与传统绘画的区别,故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官方组织的朝贡贸易,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由材料无法得出海禁政策解除的信息,故排除C项;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这属于中国传统观念,没有推动传统观念的更新,故排除D项;明朝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认识不是很清楚,遂用传统文化来对其加以解读,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麒麟”,故B项正确。【答案】B(2015·高考全国卷Ⅱ)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知识定位】明朝迁都北京造成的经济影响【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由“明成祖”即可得知时间为明朝前期历史解释“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说明其主观目的是控制全国,但是迁都客观上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使跨区域的贸易繁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明成祖迁都北京,实现了政治重心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故D项错误。【答案】B■练真题———————————————————1.(2017·高考全国卷Ⅰ)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解析:选B。材料中明后期低级官员和普通人家使用玉器的社会现象表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玉器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属,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与君主专制加强不存在对应关系,A项错误;早在唐宋时期市民阶层已经兴起,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并非材料强调的主要意思。2.(2017·高考全国卷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解析:选C。材料信息反映了喝茶习俗在北方由被嘲笑到普遍流行的变化情况,这是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的结果,C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喝茶习俗不能等同于饮食习惯,B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南北方经济水平发展情况,排除D项。3.(2017·高考全国卷Ⅱ)如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范蠡和子贡的经商区域都涉及了曹,说明曹地商业地理位置优越,体现了区域位置对商贸发展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两人经商致富是由争霸战争推动的,排除B项;材料信息仅反映了两人经商致富,并没有体现地方经济状况,排除C项;材料信息未体现城市规模与商业繁荣的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4.(2015·高考全国卷Ⅰ)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材料中的“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等信息,反映了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故C项正确。B项虽在材料中有所反映但不是材料的主旨;A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且与史实不符;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不可能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A、B、D三项。5.(2014·高考全国卷Ⅱ)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中“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可知B项的结论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6.(2014·高考全国卷Ⅰ)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题干材料反映了清初实施海禁以前,中外贸易在民间的表现,虽然外国货物在中国很少,但外国银钱已在民间流行开来,体现了中国货物出口增多,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优势地位。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外来货币是否干扰了中国市场,排除B项。也无法体现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或清朝统治出现问题,排除C、D两项。7.(2013·高考全国卷Ⅱ)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材料的主旨,同时应理解“大庾岭”这一地理概念,分清岭南、岭北为不同的地理区域。大庾岭为五岭之一,明朝时期由于大庾岭以南和大庾岭以北物产的差异,使得长途贩运贸易兴盛。A、C两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B项结论片面,故选D项。■练模拟———————————————————1.(2019·芜湖高三质检)天圣元年(1023年),薛田任益州知州后,“废交子不复用,则资易非便,请官为置(交子)务,禁民私造”。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发行纸币的官办机构——“益州交子务”就此诞生。其时官方发行交子是()A.为了加强政府对商业的管理B.世界上最早纸币出现的标志C.胶泥活字印刷术进步的结果D.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益州知州薛田的观点“废交子不复用,则资易非便,请官为置(交子)务,禁民私造”不难得知,当时益州地方政府发行交子的目的就是加强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故A项正确。2.(2019·泉州高三适考)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B.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C.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D.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解析:选C。胡开文墨庄拥有各类雇工百余人,说明此时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已经存在,但不能说明“开始”,故A项错误;“胡开文墨庄”采用的是传统的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不能体现受西方的影响,故B项错误;“胡开文墨庄”为制墨作坊,其资本属于手工业资本,故C项正确;“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打破了坊市界限,故D项错误。3.著名历史学家游彪曾说:“大司农颜异提出了盐铁官营的计划,得到武帝的批准。为了贯彻这一政策,汉王朝在全国设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使盐铁经营真正纳入了国家工商管理体制。”这一政策()A.不利于落实重农抑商政策B.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C.服务于皇帝贵族特权阶层D.保障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解析:选B。材料本身是重农抑商的表现,故A项错误;将盐铁经营纳入国家工商管理体制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故B项正确;盐铁经营纳入国家管理体制与为皇帝贵族特权阶层服务无关,故C项错误;盐铁经营被大富商垄断破坏了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但仅靠盐铁官营政策无法保障百姓生产和生活稳定,故D项错误。4.(2019·长望、浏宁高三模拟)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爽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拜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交活动C.严控中外接触 D.禁止海外贸易解析:选C。加强澳门管理是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加强,属内政范畴,而材料所言具有明显对外交往的内容,故A项错误;取消外交活动不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可知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夷人有事必须申报反映了政府闭关锁国是为了严格控制中外接触,故C项正确;禁止海外贸易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德州模拟)管仲认为:五谷食米,民之司命(决定民众生死)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通货)也。故善者执(掌握)其通施以御(控制)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这体现了()A.重农抑商的政策 B.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C.以农促商的理念 D.“工商皆本”的主张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黄金刀币,民之通施(通货)也”,故抑制商业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善者执(掌握)其通施以御(控制)其司命”可知主张国家掌握通货,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强调用农业促进商业的理念,故C项错误;工商皆本主张手工业、商业与农业并重,题目中体现的是国家在农业与商业中扮演的角色,故D项错误。2.《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文景时期商业发展状况时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说明文景时期商业的发展()A.强化了政府的抑商政策B.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瓦解了封建小农经济解析:选B。根据材料“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可知,文景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出现日益松弛而非强化的迹象,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可知,商业的兴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有关政府财政收入的阐述,故C项错误;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奠基时期,故D项错误。3.(2019·新乡、许昌、平顶山高三调研)《汉书·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的局面。这表明西汉()A.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B.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C.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D.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解析:选A。在孝惠、高后时期,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有了一定的松弛,但商人子孙后代仍不能充任官吏,而到了汉武帝时,大商贾获得了担任国家高级官吏的资格,故A项正确;通过材料不难看出,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松弛而非强化,故B项错误;无论是“官营政策”还是“阶级矛盾”,材料中都没有相关的提及,故C项错误;“威胁统治”很明显是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4.(2019·青岛模拟)唐律规定:“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唐律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结伙行骗等行为,规定最低要杖八十。这说明()A.唐政府重农抑商,遏制了商品经济发展B.唐代对市场的严格管理维护了市场秩序C.唐代坊市制度不断完善,商品经济发展D.唐代对市场管理遵循了商品的价值规律解析:选B。材料中并没有提及重农抑商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很明显,唐政府对这些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结伙行骗等行为的打击和严惩,有利于塑造和维持一种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指的是商业活动的空间特点,而材料中并没有相关信息的涉及,故C项错误;古代封建王朝还不可能有对价值规律等现代经济理论的遵循,而且打击不法经济行为也并不属于对价值规律的遵循,故D项错误。5.(2019·莱芜高三质检)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从清河坊至众安桥大街以及两侧坊巷的所有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十里长街,灯烛辉煌,人流如潮,摩肩擦背,有些饮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各种流动小贩,无论是夜市集中的地段还是小街里巷,到处都有。“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这说明()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商业经营不受限制C.坊市制度开始打破 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解析:选B。材料说的是南宋临安夜市的繁荣,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南移,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南宋临安的商业经营不受限制,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开始打破是在北宋时期,故C项错误;抑商政策有所松动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6.封建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对材料内容理解准确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帮的发展B.古代商业发展毫无法律保护C.商帮的形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D.商帮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解析:选C。“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表明商帮的形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7.(2019·内江模拟)明清时期,佛山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为“天下四大聚”。材料体现了以佛山为代表的()A.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B.由于闭关锁国政策松弛,沿海城市的发展C.我国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D.近代城市兴起解析:选A。材料“佛山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为‘天下四大聚’”,体现出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故A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松弛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说的是古代商业市镇发展,并不是近代城市兴起,故D项错误。8.早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政府就将部分税粮折为白银征取;正统二年(1437年),朝廷被迫宣布“弛用银之禁”,于是“朝野率用银,其小者乃用钱”。这一现象说明()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B.经济发展促进政府政策的调整C.税制改革推动白银普遍化D.明政府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解析:选B。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符合史实,而材料说的是明朝白银大量使用的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故B项正确;税制改革有助于推动白银普遍化,但政府的政策如“正统二年(1437年),朝廷被迫宣布‘弛用银之禁’,于是‘朝野率用银,其小者乃用钱’”也推动了白银普遍化,故C项错误;中国历代封建政府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明朝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强化了这一政策,故D项错误。9.(2019·济宁模拟)据载,“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唐律定为徙罪,明律改为杖罪,明中叶之后实际流于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A.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法律的调节作用日趋弱化C.国家对人身控制的不断加强D.个性解放思潮的逐步发展解析:选A。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小农经济下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法律调节作用的弱化,故B项错误;我国古代国家对人身控制逐渐放松,不是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国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对于财产继承问题的态度,不是强调个性解放,故D项错误。10.(2019·长沙一中模拟)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A.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C.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D.揭示了“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解析:选D。材料中桑弘羊主张农商并重,宋以后主张工商皆本,这些商业思想与历代重农抑商的商业政策不一致,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便有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起阻碍作用,但不是古代经济迟滞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自商鞅变法后封建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因而尽管西汉时桑弘羊便提出农商并重思想,但并未推广,所以到宋代仍有很多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说明自商鞅变法后整个封建社会“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故D项正确。11.(2019·大庆模拟)乾隆认为:“关口征纳米税,虽每石所收无几,商人藉口额课,势必高抬价值。”于是下旨:“每遇地方歉收,关口商贩米概给票放行,免其上课。”这一措施()A.使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B.有利于粮食作物的流通C.彻底解决了粮价上涨问题D.强化对海关的监管与控制解析:选B。材料“每遇地方歉收,关口商贩米概给票放行,免其上课”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每遇地方歉收,关口商贩米概给票放行,免其上课”免去商贩关税,有利于粮食作物的流通,故B项正确;材料“每遇地方歉收,关口商贩米概给票放行,免其上课”“免去商贩关税,有利于解决粮价上涨问题,“彻底解决”夸大了其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每遇地方歉收,关口商贩米概给票放行,免其上课”表明,政府放松了对海关的监管与控制,而不是“强化了”,故D项错误。12.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A.清除侨寇残余势力 B.开放海禁政策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采取富民政策解析:选B。谭纶阐述了海禁对福建人所造成的影响,没有提到清除侨寇残余势力的主张,故A项错误;谭纶认为海禁导致了福建人“民贫而盗愈起”,所以应该开放海禁来解决福建人的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来解决福建人的生计问题,对福建人用“抚”,没有提到“剿”,故C项错误;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是为了解决“盗愈起”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富民,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贵阳高三适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材料二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可知汉代丝绸之路的范围是中国至中亚,内容以汉代的物品向西传播为主,贸易的对象则为西亚和中亚国家,材料二“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说明唐朝丝绸之路的范围已经突破西亚、中亚,包含了印度洋周边,非洲东海岸等地区,交易的内容除了商贸,还涉及了政治、外交的内容,交往的对象变得更宽广,南亚、东非也受其影响;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稳定边疆形势”可知对唐朝边疆的稳定有积极作用,根据“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可见能增加财政收入,从“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可得出推动了唐朝手工业的进步,从“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可得出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等。(2)对于汉唐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联系所学汉唐时期的社会状况来分析,一般来说从政治、政策、开明程度、经济水平与商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