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2018·高考全国卷Ⅰ,T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知识定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等方面,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的信息说明题干时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2018年考查也是意料之中。马克思主义成为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鲜亮底色”,突出了高考历史命题的政治性。本题切入了当今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四个自信”中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解析】五四运动后的这场争论会使更多的人接受社会主义,这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经过井冈山地区的革命实践,毛泽东等人探索出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材料中的这场争论并没有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排除B项;D项中“消除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答案】C(2016·高考全国卷Ⅱ,T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知识定位】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的根据地建设【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由“1930年”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推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历史解释由“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可知是因为土地革命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才促进了革命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根据地的水稻产量大大提高,米价较国统区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说法错误,当时根据地政府的主要精力应该用于粉碎国民党的“围剿”;D项“打破”说法错误,排除。【答案】A■练真题———————————————————1.(2018·高考全国卷Ⅱ,T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对俄国、中国、法国和美国革命情况进行对比后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中国与俄国比较,中国的革命没有完善的组织领导核心;二是革命没有固定的方法,要选取合适的方法,就是俄国的方法。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目的是强化革命的领导核心,C对。“走苏俄革命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选择,A错;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走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目标没有改变,只是方法、途径有所变化,B错;1924年,中国进入国民革命时代,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D错。2.(2015·高考全国卷Ⅰ)《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解析:选D。本题关键信息是“皖直交斗”。材料“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反映了当时中国处在大分裂时期,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局面出现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符合题意。3.(2013·高考全国卷Ⅰ)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1928年”。材料突出了“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是典型的城市中心论的观点,B项正确。A项与材料观点相反,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练模拟———————————————————1.(2019·湖南十三校高三联考)吴佩孚等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捕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下列对材料解析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B.发电报时中国面临主权受损的新危机C.当时学生强力抗争,北京是运动中心D.吴佩孚等人积极呼吁促成初步胜利解析:选B。当时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未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发电报时日本要侵占山东,中国面临主权受损的新危机,故B项正确;“沪商全体罢市”,这是五四运动第二阶段,上海是运动中心,故C项错误;促成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上海工人罢工,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吴佩孚等人积极呼吁的影响,故D项错误。2.(2019·襄阳、荆州、荆门、宜昌四地七校联考)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到1922年7月中共“二大”的召开,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却是明显的,革命纲领逐渐由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单纯理论转变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共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产生这样巨大飞跃的主要原因是()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解C.建立了广泛的民主联合战线D.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正确分析20世纪20年代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后得出的,即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革命对象,据此形成了民主革命纲领,A项正确。3.(2019·新乡、许昌、平顶山高三调研)对于蒋介石久攻南昌不成,中国共产党虽对他有不满,但仍尽力“去帮助他,不使他江西的战事失败,不使他离开北伐革命的战线,不使他失去军事上的地位”,并极力主张第四军、第八军东下对他进行增援。材料表明当时()A.蒋介石展现较强的革命性B.国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C.中共右倾思想占据上风D.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解析:选A。在北伐战争的前期,蒋介石还是展现出了较强的革命性,所以得到了中共最强力的支持,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国民党对于统一战线的积极维护,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中共在此时右倾思想的提及,故C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的标志是1927年蒋介石于北伐战争后期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故D项错误。4.(2019·衡阳高三联考)下图是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份构成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B.湖南农民运动高涨C.新的革命道路开辟 D.工人运动转入低潮解析:选C。分析材料可知,1927年中共党员以工人阶级为主,而1928年中共党员以农民阶级为主。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量屠杀中共党员与革命人士,使中共革命运动进入低潮,因而不会出现1928年农民大量增加的情况,故A项错误;经历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湖南农民运动也进入低潮,B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转战井冈山,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的革命道路,因而大量吸引农民加入革命队伍,故C项正确;1927年中共开展武装斗争,发动工人运动,D项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衡水中学模拟)下表信息表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10万人1871-1911年有记载的罢工斗争达105次1912-1919年罢工斗争达130多次至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约200万人中国还有1000万左右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1915-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代”A.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程度有所提高B.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C.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初步进行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尝试解析:选B。材料中并没有对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的提及,故A项错误;从1894年至1920年,中国的工人阶级数量激增了100多倍,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社会主要矛盾,故C项错误;工人阶级的数量剧增并不等于新型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故D项错误。2.“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 B.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 D.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解析:选B。材料中“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是指五四运动,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并非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大大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对国家统一没太大影响,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日本还未大举侵华,因而五四运动不可能造成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影响,故D项错误。3.(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表明中共成立后,要进行()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解析:选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中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不符合,故A项错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所以不可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可知是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4.《中共二大宣言》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这导致了()A.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变化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解析:选C。中共二大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的性质,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故B项错误;从中共二大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要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其结果是推动了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C项正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于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中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5.(2019·武汉模拟)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这一做法有利于()A.改组中国国民党B.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C.壮大中国共产党D.提高工人农民经济地位解析:选B。从材料“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可知该措施是在改组国民党之后实行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重视工人、农民,这一做法有利于唤起工人和农民参与革命,故B项正确;孙中山是国民党领导人,故其做法不是为壮大共产党,故C项错误;从“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可知材料中的措施不是为提高工人和农民的经济地位,故D项错误。6.(2019·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中共机关报《政治生活》载:“(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这主要得益于()A.中国国民党的正确领导B.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推动C.北伐战争的强有力支援D.国民党在一大后迅速发展解析:选B。据材料可得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国民党的新变化,这除了国民党自身的改组外,还得益于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北方国民党组织的改造,并发展了党员,取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正确;北伐战争从1926年7月开始,时间不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国民党一大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但题干问的是这一现象的原因,故D项错误。7.(2019·衡阳高三联考)1927年11月初,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狠批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转向井冈山是“完全违背中央策略”,是“单纯的军事投机”,应予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这次会议()A.是王明“左”倾错误理论突出例证B.力图压制工农运动避免国共新冲突C.直接促发了毛泽东创立苏维埃政权D.反映当时党中央缺乏灵活务实方针解析:选D。“1927年11月初”王明没有主持中央工作,故A项错误;材料所体现的是要求盲目跟国民党优势兵力硬打硬拼,故B项错误;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井冈山根据地巩固之后的措施,故C项错误;“1927年11月初,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狠批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转向井冈山是‘完全违背中央策略’,是‘单纯的军事投机’,应予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体现了当时党中央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没有根据国情的需求及时调整政策,故D项正确。8.在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1928年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的内容,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这一转变说明了()A.当时党内“左”倾思想的泛滥B.共产党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C.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尚未成熟D.根据地的革命形势日趋严峻解析:选B。据材料可得这一转变的出发点是调动农民对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当时党内“左”倾思想的泛滥材料无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可得这一转变结合了国情和革命的实际(尤其是土地革命的发展),说明了共产党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从而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维护苏维埃政权的稳定,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得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政策,符合革命的需要,不涉及土地政策尚未成熟,故C项错误;根据地的革命形势日趋严峻材料不涉及,事实上根据地在不断发展壮大,故D项错误。9.(2019·淄博模拟)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提出:“故今后本党在民众中,其目的为建设的组织、建设的宣传、建设的训练,不特共产党之方法应彻成清除,即本党青年党之幼稚行为,亦须根本纠正。”这反映了国民党()A.力图维护一党独裁 B.全力围剿工农红军C.推进国民经济建设 D.与共产党争夺民众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故今后本党在民众中……不特共产党之方法应彻成清除”得知,国民党力图维护一党独裁,故A项正确;国民党全力围剿红军是在1930-1935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5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不特共产党之方法应彻成清除”得出,D项表述片面,故D项错误。10.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高举“抗日反蒋”的旗帜,转战湘黔川滇寻求新的落脚点,集中全力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1935年6月转入川西北会合红四方面军,明确提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由此可知()A.中共对蒋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红军长征进入到一个新阶段C.中日民族矛盾开始趋于激化D.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路线方针问题解析:选B。1935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这个指示正式改“抗日反蒋”为“逼蒋抗日”,这是中共政策极为重大的改变,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1935年6月转入川西北会合红四方面军,明确提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可知红军长征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故B项正确;中日民族矛盾开始趋于激化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路线方针问题是在遵义会议上,故D项错误。11.(2019·唐山模拟)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通过了张闻天《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总结的决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路线和组织领导问题,但却没有提出政治路线的错误问题,反而确认“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而且讲得有根有据,连路线错误的暗示都没有。主要是因为()A.担心党内发生严重分裂B.缺乏稳定的政治大环境C.错误性质没人认识清楚D.政治路线问题并不重要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没有提出政治路线的错误问题”“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连路线错误的暗示都没有”得出担心党内发生严重分裂,故A项正确;材料中做法正是为了维护政治环境的稳定,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错误性质没人认识清楚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政治路线问题并不重要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12.(2019·邯郸模拟)美国记者斯诺根据在延安采访所得到的资料,于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详尽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伟大精神,在西方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广为流传。这反映出()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B.国共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战的转变C.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D.长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尚未初步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详尽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在西方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广为流传”得出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可知,题中现象发生在长征之后,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三明高三质检)“改订新约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重大外交举措,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8年6月,北伐军进入北京,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的中央政权。当时有部分不平等条约已经满期,英美等国家表示愿意放弃部分在华特权。为树立形象的需要,国民政府认为:“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之废除,及双方平等互尊主权新约之重订,久已视为当务之急。”7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这一策略被他誉为“于铁拳之外,罩上一层橡皮”。——摘编自陈家晶《评南京国民政府之改订新约运动》等材料二1928年7-12月,在南京国民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各种新条约中,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且与中国在条约中的关系是平等互惠的。……但对于“在华领事裁判权”,只有比利时、意大利、丹麦等五国家在新约中有条件地放弃了“在华领事裁判权”,如比利时提出“耶应于现有领事裁判权之国半数以上承认放弃该项特权时耶才放弃”。而美英等主要国家不是采取拖延的态度,就是提出种种苛刻条件来保持。列强强硬的态度,使谈判几乎没有进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内形势的骤变迫使中国的外交重心不得不发生转变。国民政府前期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的交涉就半途而废了。——摘编自《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外交志(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原因并谈谈你对“革命外交”策略的理解。(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美列强对待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态度及原因。(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改订新约运动的历史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1928年6月,北伐军进入北京,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的中央政权”“当时有部分不平等条约已经满期,英美等国家表示愿意放弃部分在华特权”“为树立形象的需要”可知,北伐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中央政权,地位提高;部分不平等条约到期;南京国民政府意图通过外交进取树立形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长;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增强,掀起爱国运动;列强对华政策发生改变,为改订新约运动提供了可能;一战后,世界民族自决潮流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北洋军阀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有效。第二小问理解,根据材料一“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可从目的和手段两个方面理解革命外交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斗争目标,带有革命性;但采用非暴力的手段,用温和的谈判方式。(2)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二“在南京国民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各种新条约中,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且与中国在条约中的关系是平等互惠的。……但对于‘在华领事裁判权’,只有比利时、意大利、丹麦等五国家在新约中有条件地放弃”“而美英等主要国家不是采取拖延的态度,就是提出种种苛刻条件来保持。列强强硬的态度,使谈判几乎没有进展”可以看出其态度是对政治与经济要求区别对待(政治上强硬,经济上配合);主要大国与小国态度有别。第二小问原因,欧美列强维护领事裁判权是为了维护其在华的利益;欧美列强在经济上对中国配合是因为中国经济水平与列强差距大,威胁小;不同国家态度不同是因为列强在华利益不同。(3)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分析,积极方面从政治、外交、经济上分析,局限性从改订新约的目标没有实现方面考虑。答案(1)原因:北洋军阀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有效;北伐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中央政权,地位提高;部分不平等条约到期;南京国民政府意图通过外交进取树立形象;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长;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增强,掀起爱国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