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18·高考全国卷Ⅰ,T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知识定位】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两个方面,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说明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历史解释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独立自主”的概念。独立自主:一是独立,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和集团;二是自主,自己的事情和国际事务,自己做主,作出正确的判断。独立自主就是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把我们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国际事务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解析】材料中的“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说明中共为了不被外交条件束缚而采取静观的态度,这是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西方国家不支持国民党,排除B项;材料信息说明当时美国对中国还没有实行外交孤立,排除C项;中共急需得到苏联的支持,排除D项。【答案】A■练真题———————————————————1.(2016·高考全国卷Ⅰ)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解析:选B。当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与此同时,中国与西方一些国家改善了关系,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B项正确。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国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才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A、D两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才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故C项错误。2.(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解析:选D。本题考查不同时期的中苏关系。中苏关系的变化,主要是缔约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政策发生转变,故答案为D项。3.(2015·高考海南卷)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解析:选D。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现象,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与本题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转折的情况下,我国积极通过经济援助第三世界国家,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故D项正确。■练模拟———————————————————1.“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此思想指导下所实施的外交政策或原则()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使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C.确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解析:选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成熟,故A项错误;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国实行了“一边倒”外交政策,冲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故B项正确;题目问外交原则方针带来的影响,故C项错误;和平与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正确判断,故D项错误。2.(2019·宜宾高三测试)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印度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这些外交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B.推动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C.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解析:选D。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参与国际问题的讨论,以此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故D项正确。3.(2019·潮州高三模拟)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缓和远东“冷战”态势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解析:选C。材料无意比较中日与美日关系孰轻孰重,故A项错误;材料与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可以看出这一言论认为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缓和远东冷战态势,维护远东的和平,但是与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无关,故C项正确,D项错误。4.200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大国是重点,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方针。此外交方针的提出说明中国()A.采取灵活外交策略B.推行全方位对外开放C.实行多边外交战略D.实施独立自主不结盟解析:选C。这种外交所体现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外交方针,不是开放政策,故B项错误;“200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大国是重点,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方针”是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其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内容,故D项错误。(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1948年至1949年,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规定的重要原则有:“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这一原则的核心方针是()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A。“另起炉灶”的含义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中的要求独立自主相吻合,故A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强调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故B项错误;“一边倒”强调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提出,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2019·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毛泽东曾指出:“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是一种错误的想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曾大规模接受苏联的经济援助。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紧张、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也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不断扩大援助规模。下列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主要得益于苏联援助B.新中国的对外援助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难C.新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D.苏联援助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解析:选A。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苏联援助,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扩大对外援助规模会加剧物资紧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创造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开始对外援助,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孤立封锁,苏联的援助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2019·黑龙江哈三中模拟)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B.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D.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解析:选B。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加强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再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可以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故B项正确。4.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这一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是,我国()A.提出了“另起炉灶”方针B.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C.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解析:选C。“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建立独立自主基础上的新外交,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全方位外交政策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与材料中时间“1956年”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中国提出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凡愿意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中国均愿意与之建交,这符合材料中内容,故C项正确;1956年时中苏关系开始出现一些分歧,但中国依然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60年代中苏关系全面恶化才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5.(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日内瓦会议开始时,周恩来阐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说:“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段话表明中国政府()A.开始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公认准则C.推动了印度支那局势走向缓和D.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促进会议取得成功解析:选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开始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准则,故B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为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召开的,中国的外交立场有利于推动印度支那局势走向缓和,故C项正确;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是在万隆会议上,故D项错误。6.(2019·湖南十三校高三联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全面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再到联美遏苏的“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全新外交战略。这一系列变化表明()A.一般来说国家间没有情谊可言,有的只是利益B.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犹豫不决C.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弱势位置D.中国外交政策调整根源于自身安全和国际局势解析:选D。A项夸大了国家利益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故A项错误;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以维护国家利益来决定,并非犹豫不决,故B项错误;美苏争霸第二阶段苏攻美守,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优势位置,故C项错误;从50年代以来,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依据国际局势变化调整外交关系,故D项正确。7.就1970年的第25届联大,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这说明()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B.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C.美国对华的“冷战”思维在加强D.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解析:选B。影响外交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的结果,A项表述有违史实,故A项错误;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故B项正确;根据题意,美国是在分析事实,并未体现“冷战”思维的加强,故C项错误;题目中提到了几个国家,并未体现是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故D项错误。8.(2019·日照模拟)从1949年苏联第一次在联合国要求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到1971年的20多年间,苏联对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态度也经历了从坚定、毫无保留的支持,到支持但不再提案,再到只支持、不发言、不提案三次不同的转变。这表明()A.苏联态度的转变与中美关系变化密切相关B.中苏关系恶化使苏联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C.苏联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中苏关系发展状况D.苏联对华政策中的利己主义倾向日趋明显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时间中,中美之间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故A项错误;材料中“再到只支持、不发言、不提案”说明中苏关系恶化后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三次转变受中苏关系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不能看出利己主义日益发展的趋势,故D项错误。9.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说明当时美国()A.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B.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C.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D.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解析:选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美国承认“一个中国”政策,说明当时美国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故A项正确;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故B项错误;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宣布和台湾“断交、撤军、废约”,故C项错误;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表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项错误。10.(2019·江淮十校高三联考)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解析:选D。材料中不仅有中国与俄罗斯、欧洲、金砖国家的伙伴关系,还有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故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A项错误;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表述过于笼统,不能体现出材料中的主旨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中国外交没有以联合国为中心,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致力于与美国、俄罗斯、欧洲和金砖国家等重要大国和国际集团构建友好关系,反映出中国努力构建大国之间的稳定均衡关系,故D项正确。11.(2019·莱芜高三质检)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其中20世纪90年代建交国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B.重视周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建立C.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苏东发生剧变,许多国家宣布独立解析:选D。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但中苏之间并没有断绝外交关系,不存在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的说法,故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在2001年建立的,故B项错误;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苏东发生剧变,许多国家宣布独立,故D项正确。12.(2019·商丘模拟)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B.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冷战”行为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D.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解析:选D。上海合作组织是新时期处理睦邻关系的方式,遵循“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不同于区域集团组织,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3个月里,同11个国家建交,它们均为苏联阵营的国家。8个月后建交国达到17个,此后直到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仅增加了5个,达到22个,其中包括5个北欧、中欧国家和5个亚洲国家。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亚洲国家中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北朝鲜和越南民主共和国,随后是印度和缅甸。由于它们代表了两种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国家,中国领导人从交往中得到的经验是不同的。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领导人是从与印度等国的交往中和从这类国家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立场、态度中,逐步获取经验并确定了新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中国与印度的协议中首先提出,绝非偶然,它揭示了中国领导人认识国家关系问题的内在逻辑。材料三当周恩来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出现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上时,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也必须被置于有关政策的中心位置。正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周恩来不仅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和法国维护殖民统治利益的企图,而且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了关于印度支那三国是“统一的整体”、不从老挝和柬埔寨撤军等主张和在临时分界线问题上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周恩来的努力明显地展现出新中国从朝鲜战争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当它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时,既反对和防止敌对的大国在接近中国的国家和地区部署军事力量,也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历史的发展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最终形成。——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中所述情况的原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中印协议中首先提出的目的何在?(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解析(1)原因从材料“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3个月里,同11个国家建交,它们均为苏联阵营的国家”“8个月后建交国达到17个,此后直到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仅增加了5个,达到22个,其中包括5个北欧、中欧国家和5个亚洲国家”进行总结。(2)根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中国与印度的协议中首先提出”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首要目的之一就是和平解决中印边界纠纷等问题;再结合所学不难得知,为“一五”计划的开展营造安定的周边环境,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外交封锁也是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考量。(3)结合所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背景及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等史实进行解释。答案(1)原因: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严重对立;中国“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限制;美国推行遏制政策的影响;朝鲜战争的冲击等。(2)目的:为“一五”计划的开展营造安定的周边环境;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外交封锁;和平解决中印边界纠纷等问题。(3)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具有鲜明的革命外交的色彩,主要建交国是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强调阶级斗争,意识形态色彩浓厚。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此后的中国外交把国家作为外交的对象,更务实地以国家利益作为外交出发点和落脚点。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的主张和行为,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也是国家外交的体现。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从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14.(2019·淮南、淮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拟定论题,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可从材料所涉及的晚清、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选取一个为例,明确说明外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当然也可以选取其他国家,但要注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阐述;其次就选取的国家的外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进行阐述,注意围绕主题,史论结合;最后简要总结,升华论题。答案示例一论题: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