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五 中国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模块五中国现代篇第一步专题优化专题十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6·河南六市联考)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说:“革命胜利后,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阶段,使国家实现工业化,国营经济不断壮大,待条件成熟后,再采取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材料主要表明()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势在必行B.社会主义革命正在进行C.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一个长期过程D.社会主义改造出现过快现象解析:选C。“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阶段”不能说明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势在必行,故A项错误;七届二中全会时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在进行,故B项错误;据材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阶段……待条件成熟后”,说明C项正确;1953年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而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1949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对于上述毛泽东著作中“两类矛盾”学说理解正确的是()A.分清敌我与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B.该学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C.该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D.该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两类矛盾”学说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出自《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它正确分析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均表述错误。3.(2016·江苏苏锡常镇高三教学调研)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表明()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析:选D。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的这段话强调了对外开放,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故A项错误;1977年的中国还未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主张“不搞闭关自守”,“吸收外国好的东西”,与抛弃意识形态外交无关,故C项错误;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学习世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的需要,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D项正确。4.《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解析:选D。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南方谈话”)。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所以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选择D项符合题意。5.(2015·福建莆田质检)有学者认为:1994年高考作文试题《尝试》,似乎暗合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精神。这里的“尝试”指的是()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开展国有企业改革C.确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D。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和1992年南方谈话无关,故A项错误;开展国有企业改革是在1984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确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及中共十四大的重要内容,故D项正确。6.(2016·江苏南通调研)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解析:选B。依据材料“1970年”“空间大国”等信息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题干中“1970年”是关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错误;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才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故D项错误。7.下图作品问世时,正值中国的()A.“文革”后期民众逐步觉醒B.拨乱反正成为时代呼声C.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D.对外开放正向内地深入解析:选B。题干材料时间是“1979年”,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B项符合史实;“文革”结束是在1976年,此后中国又经历了两年“徘徊”时期(1976—1978),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90年代以后开放内陆及沿边城市,A、C、D均与材料时间不符。8.1949年12月,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A.长期“左”倾冒进 B.缺乏连续性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具有时代性解析:选D。从材料看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进行了多次调整,反映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共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教育方针,以满足不同时期社会的需要,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不正确。二、非选择题(28分)9.(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傅高义《邓小平时代》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10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可知原因是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第二小问成果,从题干要求的是思想成果,可知是孙中山的理论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成果,结合“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意义表述即可;第二小问理解,从“农村包围城市”形成的根源、主要内容、理论特点,阐述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内涵,从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可知内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可知内涵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目标,材料一、二体现出推翻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