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限时训练 选修1-人教版高三选修1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限时训练 选修1-人教版高三选修1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限时训练 选修1-人教版高三选修1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限时训练 选修1-人教版高三选修1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限时训练 选修1-人教版高三选修1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限时训练选修1(建议用时:35分钟)1.(2015·山东淄博高三5月复习阶段性诊断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节选)(1)列举商鞅“惩奸宄”“务耕织”“尚军功”“孥贫怠”的具体措施(各举一例即可)。(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毛泽东对“商鞅之法”的评价。解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即可,惩奸宄,即什伍连坐,轻罪重刑;务耕织,即奖励耕织;尚军功,即废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度;孥贫怠,即重农抑商。(2)依据材料“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可知,毛泽东肯定了商鞅之法是利国富民的良策。结合所学可知,商鞅之法也有重农抑商、严刑峻法、思想专制等特点,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等。答案:(1)措施:惩奸宄——什伍连坐,轻罪重刑;务耕织——奖励耕织;尚军功——废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度;孥贫怠——重农抑商。(2)评述:毛泽东肯定了商鞅之法是利国富民的良策。商鞅的各项新法令适应了秦国争霸战争的需要,实现了富国强兵,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的评价看到了商鞅之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中肯的。另一方面,商鞅之法也有重农抑商、严刑峻法、思想专制等特点,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这也是应该看到和指出的。2.(2015·江西九江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赞曰: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盗之祸。……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班固《汉书》材料二“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虽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确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我近来仔细研究《王莽传》及《食货志》及《周礼》,才知道王莽一班人确是社会主义者。”“王莽实行的五均六管之制,都是‘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他们的目的都是‘均众庶,抑兼并’。但当那个时代国家的组织还不够完备,这种大计划的干涉政策,当然不能一时收效。”“可以知道当日的政治家确能了解‘国家社会主义’的精义,六管都是民间的‘公共用具’私人自做,势必不能,若让少数富贾豪民去做,贫民必受他们的剥削。社会主义者所以主张把这种‘公共用具’一切收归社会(或国家)办理。这个意思即是王莽的政策的用意,那是无可疑的了。”“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兼并’的人……两千年来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根据胡适《王莽:一千九百年前的社会主义者》(1922年)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班固对王莽及其改制的态度并予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指出胡适对王莽及其改制的态度,分析班固、胡适对王莽及其改制态度差异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王莽改制。(1)概括材料一的内容总结班固对王莽及其改制的态度为否定态度,列举材料一中对王莽及其改制的评价加以说明即可。(2)第一小问归纳材料二的内容可知胡适对王莽改制是持肯定态度;第二小问,从班固和胡适的阶级立场、时代需求及思想目的等方面分析班固、胡适对王莽及其改制态度差异的原因。答案:(1)态度:总体上持否定、贬斥态度。说明:认为王莽表里不一、骗取名望;非法获得政权,即外戚专权;王莽统治及改革对当时社会造成了深重的危害。(2)态度:肯定与理解。原因:班固以正统史观和道德观为标准来评价王莽及其改制;胡适更多的是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形势出发来理解王莽及其改制。3.(2015·江苏淮安高三年级高考模拟)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封建学者把他看作‘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异端,而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二(王安石)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褰慢上,荫贼害物,众所共知……臣窃忧之,误天下苍生必是人也。——摘自吕诲弹劾王安石的奏章《续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材料三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梁启超《王安石评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在经济领域的措施。王安石认为这些措施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2)据材料二,指出吕诲弹劾王安石的主要理由,对其观点你如何认识?(3)材料三中的“美意”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推崇王安石变法的原因。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由材料一中“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五曰市易”可知为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第二小问作用,由材料和所学可知青苗法、免役法缓解了民众负担;市易法促进了商品流通;这些措施都增加了政府收入。(2)第一小问理由,由材料二中吕诲认为“(王安石)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可知为品行不端。第二小问认识,由材料可知吕诲以个人好恶评价王安石,不够客观公正。(3)第一小问含义,材料三中“美意”即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的目的。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梁启超所处时代的特征,得出他推崇王安石变法是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答案:(1)措施: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作用:缓解民众负担;促进商品流通;增加政府收入。(2)理由:品行不端。认识:以个人好恶评价人物不够客观公正。(3)“美意”:富国强兵。原因: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4.(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具体包括: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减少宗教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内容;聘请外国教师任教;派遣留学生到欧洲(主要是法国)学习,等等。——季诚钧、徐少君《埃及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考察》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在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1)依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2)与阿里改革相比,日本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有何新特点?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从学习西方文明、去宗教化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可以从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推动埃及近代化等角度归纳。(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概括;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摆脱民族危机、增强民族意识、增强综合国力的积极方面和封建残余思想导致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的消极方面来综合归纳。答案:(1)特点: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世俗化。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推动了埃及的近代化。(2)特点:重视“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影响:有利于日本民族意识的提高,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加强了思想控制,使日本政治带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5.(2015·江苏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人近世文明入我国,以嘉永元年(1848年)始,虽民心早有所向,然肉食者鄙,循守旧制,奈何?……幸我朝有识之士,秉“国为重”“肉食者为轻”之大义,更赖帝室尊严,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材料二1898年……年轻而思想开放的光绪帝被他们的思想打动,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划,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障国民自由,根除腐败,重塑教育体制,促进外国在中国的影响,使军事力量现代化,并刺激经济发展。——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以发动战争开始,而以彻底失败为止。它想以争夺世界与万国对峙,结果却被万国所不齿。明治维新作为日本现代化的早期努力,其一切失误均在战争中暴露无遗。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可以知道那是一次不彻底的现代化努力。——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材料四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方面举例说明“我朝有识之士”是如何“废旧制,立新政”的。(2)材料二作者认为光绪帝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划”,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3)材料三和材料四作者均认为明治维新和百日维新各有成败,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解析:(1)依据所学概括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2)评价光绪帝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划”,答案具有开放性。如果同意,从百日维新改革内容看,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如果不同意,则列举百日维新的局限性,即没有涉及君主立宪制改革的内容。(3)材料三作者认为明治维新的成败表现在:实现了富国强兵,但同时也保留了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走上扩张之路。材料四作者认为百日维新的成败表现在:“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但“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未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目标。答案:(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四民平等;废除幕府体制,建立近代天皇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任答两点即可)经济方面: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推行殖产兴业,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