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点强化冲关练(二)-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点强化冲关练(二)-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点强化冲关练(二)-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点强化冲关练(二)-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点强化冲关练(二)-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强化冲关练(二)热点强化练,练就慧眼和规范,占领高考制胜点!(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2题,共48分)1.(2015·天门二模)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A.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B.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D.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解析】选B。据题干“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信息,可以判断出恩格斯是在高度评价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人权主张,可知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故选B。2.(2015·晋中三模)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A.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B.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析】选A。据题干“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的信息,表明机器大生产取代工人纺织,说明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故选A。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纺织业飞速发展,B错误;从题干看,说明机器生产的高效,C错误。题干未涉及蒸汽机,D错误。3.德国在1879年开始对进口征收关税;1892年,法国采取了高关税率政策;正在迅速工业化的美国则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实行了保护关税政策。这表明()A.新自由主义的开端 B.自由主义的逐渐衰落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D.重商主义的迅速普及【解析】选B。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遭遇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调节失灵,80年代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错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美、德、法国纷纷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市场,自由贸易的原则受挫,自由主义逐渐衰落,故B正确;凯恩斯主义盛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错误;重商主义的迅速普及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错误。4.1911年,英国通过新的议会法,规定首相必须来自下院,后来英国《上院贵族法》又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参加大选成为下议员。可见英国()A.贵族制度已经消失B.贵族与平民矛盾得以缓和C.下院成为权力中枢D.法律保障贵族政治特权【解析】选C。据材料“1911年,英国通过新的议会法,规定首相必须来自下院”和“后来英国《上院贵族法》又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参加大选成为下议员”可知下院成为权力中枢,故选C。5.(2015·德阳二模)读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是()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进程表时间结果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867年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1884年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1918年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1928年21岁以上女子获得选举权1969年18岁以上男女均获选举权A.主要以和平的方式扩大民主B.代议制民主呈现渐进性发展C.选举权逐步转移到社会下层D.男女选民获得同等政治权利【解析】选B。观察表格,主要说明从1832年到1969年英国民主范围不断地扩大,体现了民主的渐进性特点,故选B。表格主要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妇女获得选举权,体现的是民主范围扩大,“选举权逐步转移到社会下层”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以和平的方式扩大民主,故A错误。6.美国开国元勋亚当斯指出:“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此时雅典人变得越来越民主,‘人民’迫使‘最睿智的人’和‘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为此,他主张美国应实行()A.主权在民 B.法律至上C.联邦体制 D.分权制衡【解析】选D。材料中“‘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的信息说明专制导致国家灭亡,为此主张实行分权制度,故选D。主权在民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法律方面信息,故B错误;联邦体制属于国家管理体制,故C错误。7.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主要体现在()A.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B.实行联邦制C.设立责任内阁 D.议会拥有立法权【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德国议会也拥有立法权,因此可以说是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故选D。德意志的权力中心是皇帝,故A错误;联邦制是美国首创,德国的联邦制应该是得益于美国,故B错误;德国并未确立责任内阁制,故C错误。8.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迅速奠定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英国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B.形成了工业国之间不平等的关系C.成为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D.体现了英国维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解析】选A。据题干可知,英国的机器出口,使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故选A。别的国家也可以使用机器生产,工业国之间未存在不平等的关系,故B错误;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不是机器出口,而是强大的经济实力,故C错误;机器出口是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否定,故D错误。9.“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解析】选D。据题干及一定时期的思想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理论,从19世纪开始出现各种“主义”,是因为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故选D。材料并没有体现主义泛滥的观点,故A错误;材料中的“主义”涉及政治、文化等方面,并不是都有政治色彩,故B错误;不能仅仅凭借这些“主义”就说明近现代政治概念都源于欧洲,故C错误。10.(2015·桂林二模)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1870)在《董贝父子》中这样描述,“房屋被推倒,街道被开挖被中断;地上要挖出深坑和沟渠;大量的泥土被掀起……”,所有这些“整个儿改变了居民的法律和习俗”,在其“平滑地消失之前,在其上运行的是文明和进步的道路”。他的描述主要反映出()A.铁路交通发展对近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B.工业革命对社会环境造成巨大破坏C.机器生产为城市化进程带来巨大变革D.蒸汽时代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解析】选A。据“地上要挖出深坑和沟渠;大量的泥土被掀起”,“在其‘平滑地消失之前,在其上运行的是文明和进步的道路’”等信息,可推断出是铁路交通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故选A。据“是文明和进步的道路”,可推断出是对铁路的积极评价,故B错误;材料在说铁路而并非机器,故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们生活的变化,故D错误。11.19世纪最后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社会立法的方式对社会领域进行调整,英国1874年颁布法律禁止10岁以下儿童在纺织厂工作,1878年的整顿法案确立了工厂卫生的监察制度等;德国1890年出台了“青工保护法”等。这反映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A.社会危机的空前严重B.工人运动推动社会立法C.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D.已过渡到国家垄断阶段【解析】选B。材料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社会立法的方式对社会领域进行调整,并不能说明社会危机的空前严重,故A错误;据材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社会立法的方式对社会领域进行调整,英国1874年颁布法律禁止10岁以下儿童在纺织厂工作,1878年的整顿法案确立了工厂卫生的监察制度等;德国1890年出台了‘青工保护法’等”可知工人运动推动社会立法,故B正确;材料涉及对社会领域的调整而非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故C错误;19世纪最后30年正处于私人垄断阶段,还未过渡到国家垄断阶段,故D错误。12.(2015·湖北八市二模)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准确的是()年份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英国1.94.39.519.922.918.5美国0.10.82.47.214.723.6中国32.833.329.819.712.56.2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D.科技进步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解析】选D。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美国的发展,相反,中国没有把握住工业革命的契机,导致落后,故选D。A、B、C是对表格的错误解读,排除。二、非选择题(2题,共52分)13.民主法制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二1796年9月,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在行使权力时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材料三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严肃又不失活泼地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此语引起国民强烈反响。(1)回答材料一观点的核心思想,并简要评价该思想。(8分)(2)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简要叙述美国领导政府的人们是如何实现“在行使权力时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8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有权不可任性”做了哪些努力?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在追求民主法制时的共同点。(10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思想,根据材料一中“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这句话可知其思想为三权分立思想;第二问评价,结合其学说来源,体现的原则和对后世的作用来分析作答即可。第(2)题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产生以及宪法中所体现出的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关系来分析作答。第(3)题第一问努力,从健全法律制度和完善民主政治这两个方面分析作答即可;第二问共同点,从维护民主的方式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思想:三权分立。(2分)评价:三权分立学说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它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6分)(2)叙述:制定了1787年宪法,国家权力结构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原则。(2分)具体表现为: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通过司法复审权制约总统与国会。(6分)(3)努力:①健全法律制度;实行拨乱反正,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平反;加强立法,1982年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分)②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恢复“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如重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展民主政治,基层民主建设中出现了“海选”。(4分)共同点:都通过立法维护民主,都采用分权方式等。(2分)14.(2015·华中师大附中模拟)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论题观点一观点二世界现代史的开端1900年1917年中国近代化的起点1840年1860年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26分)(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俄国十月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本题属于半开放试题,给了3个论题,6种观点,任选1个论题及其2种观点作答,有较多的可选空间,分析理由需要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释。【答案示例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观点一: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8分)因此从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看,1900年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5分)观点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存的时代。(8分)因此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看,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5分)【答案示例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