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化学复习试题_第1页
日用化学复习试题_第2页
日用化学复习试题_第3页
日用化学复习试题_第4页
日用化学复习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香粉的生产工艺

粉料的消菌一混合一磨细f过筛一加香、加脂f包装

2.香粉的质量问题及其控制

⑴香粉黏附性差(2)香粉吸收性差(3)加脂香粉成团结块(4)有色香粉色泽不均

匀(5)杂菌数超过规定范围

(粉饼与香粉的生产工艺不同点:压制成型。)

粉饼的生产工艺过程:

胶合剂制备、粉料灭菌、混合、磨细和压制粉饼等

粉类制品是用于面部的化妆品,它能改变脸部颜色,遮掩褐斑,防止皮肤分泌油

分,使皮肤表面光滑。

2.粉类化妆品的原料

(1)遮盖剂(2)吸收剂(3)黏附剂(4)滑爽剂5.其它

2粉饼

湿粉(组成中含有较多油分和胶粘剂,有抗水作用)。

基础配方

含大量滑石粉、高岭土,硬脂酸金属盐,加胶黏剂利于成型。

所用的胶黏剂有两种:

①水溶性的:天然阿拉伯树胶、黄蓍胶等,合成的装甲基纤维素等;

②油溶性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六醇、羊毛脂及其衍生物、石蜡等。

其它:保湿剂(甘油、山梨醇等)、防腐剂、抗氧剂等。

3.爽身粉

①主要成分:滑石粉、碳酸钙、碳酸镁、高岭土、氧化锌、硬脂酸镁、硬脂酸

锌等。

②爽身粉特加成分:如硼酸,有轻微的杀菌消毒作用,用后使皮肤有舒适的感

觉,同时又是一种缓冲剂,使爽身粉在水中的pH值不致太高而刺激皮肤。

1.香水

是香精的酒精溶液,或再辅加适量定香剂等。具有芬芳浓郁的香气。

香水用酒精必须精制,其方法为:①乙醇中加入高镒酸钾②乙醇中加入过氧

化氢③乙醇中加入活性炭④乙醇中加入少量香料

2.花露水

花露水以乙醇、香精、蒸储水为主体,辅以少量螯合剂、抗氧剂和耐晒的水

溶性颜料。

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香精用量一般在2w%〜5w%之间,酒精浓度为70w%〜75w%。

3.古龙水

香精用量为3w%〜5w%,乙醇浓度为75w%〜80w%。香精中含有柠檬油、

薰衣草油、橙花油等。

香水陈化:新鲜调制的香水,香气未完全调和,香气比较粗糙,需要在低温

下放置较长时间(数周-数月),香水的香气会渐渐由粗糙转为醇厚,使香气趋

于和润芳馥,这段时间称为陈化期,或叫成熟期。

陈化有两个作用:

①使香味匀和成熟,减少粗糙的气味;

②使容易沉淀的水不溶性物自溶液内离析出来,以便过滤。

陈化期间,溶液内所含少量不溶物质会沉淀下来,可采用过滤的方法使溶液

透明清晰。

为了保证产品在低温时也不至出现混浊,过滤前一般应经过冷冻使蜡质等析

出以便滤除。

装瓶时,应先将空瓶用乙醇洗涤后再灌装

二、化妆水类制品

功能:能除去皮肤上的污垢和油性分泌物,保持皮肤角质层有适度水分,具

有促进皮肤的生理作用、柔软皮肤和防止皮肤粗糙等功能。

一般根据使用目的可分为润肤化妆水、收敛性化妆水、柔软性化妆水等。

1.化妆水的成分

(1)溶剂:精制水和乙醇、异丙醇等。

(2保湿剂:甘油、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和糖类等。

(3)柔软剂:高级醇及其酯等作为油分,还有作为角质软化剂的苛性钾和三乙

醇胺等。

(4)增粘剂:天然或合成的粘液质,有滋润和保护皮肤的作用,如胶、黄蓍胶、

纤维素衍生物等。

(5)增溶剂:主要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6)药剂:如收敛剂、杀菌剂、缓冲剂、营养剂等。

(7)其他:香料、染料、防腐剂等。

(1)润肤化妆水

用于除去附着于皮肤的污垢和皮肤分泌的脂肪、清洁皮肤,具有使皮肤柔软

的效果。

(2)柔软性化妆水

是给予皮肤适度的水分和油分,使皮肤柔软,保持光滑湿润的透明化妆水。

(3)收敛性化妆水

是对皮肤有收敛作用的化妆水。

所谓使皮肤收敛,即是将皮肤蛋白质轻微凝固,使皮肤绷紧,抑制皮肤的过

剩油分

1.头发的结构

■头发从里到外由毛表皮、毛皮质和毛髓质组成

(2)毛皮质

■也称发质,完全被毛表皮所包围,是毛发的主要组成部分,几乎占毛发

重量的90%以上。

■毛发的粗细主要由皮质决定。

■皮质含二硫键较多的角质蛋白纤维,使毛发有一定的抗拉力。

■皮质具有吸湿性,对化学药品有较强耐受力,但不耐碱和筑基化物。

■皮质内所含黑色素颗粒的大小、多少使毛发具有各种颜色。

(3)髓质

■髓质位于皮质的中心,它赋于毛发结构强度和刚性。

2.头发的化学组成

■主要由角蛋白构成,占整个头发的90w%左右。

■含有C、O、N元素及少量的S元素。

(1)二硫键

■亦称胱氨酸结合或二硫结合.

■是由两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形成的一个化学键。

■二硫键的交联结合,增加了角质蛋白质的强度和阻抗性能,使头发具有

独特的冈!]韧特性。

■头发对水、热、酸、碱、氧化剂、还原剂较灵敏,如果控制不好会损伤

毛发,但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这些变化改变毛发性质可达到美发护发目

的。

1.持久性染发剂的组成

■一瓶装有染料的基质,

■另一瓶装含氧化剂的基质。

■氧化染发剂的染料基质由染料中间体、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溶剂与保

湿剂、抗氧化剂、氧化减缓剂、螯合剂、调理剂、碱类和香精等组成。

染发用染料中间体

对苯二胺棕至黑色对甲苯二胺红棕色对氨基联苯胺棕黑色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高级脂肪醇硫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酸、脂肪酸聚氧乙

烯酯等。

常用的增稠剂有:油醇、十六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酸、烷醇酰胺及竣甲基纤维

素等。

、■溶剂:染料中间体和水不溶性物质的溶剂常用低碳醇如乙二醇、异丙醇、

甘油、丙二醇等。

■用量过多,会减弱对头发染色效果。

■保湿剂:甘油、乙二醇、丙二醇。可避免染发时,因水分蒸发过快而使

染料干燥。

■常用的抗氧化剂有:亚硫酸钠和没食子酸丙酯、抗坏血酸和2,3一二羟

基苯酚等。

常用的氧化减缓剂有:1一苯基一3一甲基一5一毗喋琳酮和二叔丁基对甲

酚等。

常用的螯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其用量为0.2%〜0.5%。

■常用的碱类物质:氨水。

也可用乙醇胺、烷基酚胺等部分代替氨水

作用:碱性条件使头发柔软和膨胀,有利于吸收染料中间体,并提高氧化剂的

氧化能力。

常用作头发调理剂的有:脂肪酸、某些表面活性剂、多元醇、羊毛脂及其衍生

物、蛋白质、氨基酸、聚乙烯毗咯烷酮等。

作用;减轻染发造成的头发干枯、分叉。

(2)显不剂

■也叫氧化剂。

■作用:将染料中间体氧化成大分子染料。

■通常要求氧化剂的氧化反应完全、无毒副作用。

■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最常用)、过硼酸钠和过硫酸钠等。

■由于过氧化氢易分解,需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

■常用的稳定剂:非那西汀、磷酸氢钠等。

■一般加入量为0.05%o

(一)烫发剂的组成

1.头发的软化剂

①还原剂筑基乙酸及其盐类(镂盐、

钠盐、钾盐等)

■筑基乙酸铁:用量5%——14%0

■10min内约有25%左右的二硫键被还原。

■硫代硫酸钠:近年应用较多,效果同上,但稳定。

②碱类使头发角蛋白膨胀,利于烫发有效

成分的渗入。

■氨水、单乙醇胺、碳酸氢核、磷酸氢二铁。

■氨水作用温和,易于渗透,卷发效果好

■pH一般8.5—9.5。

■一般pH越高,游离氨含量越高,卷发效果越好。但pH过高,会引起脱

发。

③渗透剂表面活性剂

■有利于冷烫液在头发表面的铺展。促进头发软化膨胀,有利于冷烫液有

效成分渗透到发质,强化卷发效果。

■表面活性剂可起到乳化和分散作用,有助于水不溶性物质在水中分散或

将制品制成乳化体。

■表面活性剂还能改善卷发持久性和梳理性,赋予烫后头发柔软、光泽。

④增稠剂增加冷烫液的稠度,避免在卷发操作时流失,污染皮肤和衣服。

■竣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

⑤调理剂减轻头发由于化学处理引起的损伤。

■甘油、羊毛脂、脂肪醇、矿物油。

⑥螯合剂EDTA、柠檬酸。

⑦抗氧化剂

■冷烫液含筑基化合物,易被氧化。

⑧其它

■加尿素,加速头发的膨胀,减少疏基乙酸的用量。

■合成树脂,提高卷发效果。

2中和剂(氧化剂)

■作用:①促进二硫键重新键合的作用。②去除残留烫发剂。

■氧化剂:溟酸钠、过氧化氢、过硼酸钠、过碳酸钠。

(一)烫发原理:烫发就是打开键桥,重新排列,固定发型,再构成新的键桥,使

头发保持固定的波纹卷曲的发型。

1.头发的软化过程

■通常是通过水、碱以及还原剂三者相互作用来加速对头发软化的作用。

■水可以切断头发中的氢键。水进入头发纤维内部,使纤维发生膨化而变

得柔软。

■碱主要是切断头发中的离子键,使头发变得柔软,易于弯曲或拉直。

■还原剂的作用是主要破坏头发中的二硫键。

2.头发的卷曲或拉直过程

■可用卷发器将头发卷曲成各种需要的形状或用直发器将头发拉直。

3.头发的定型过程

■在卷曲或拉直成型后,还必须修复被破坏的键,使卷曲或拉直后的发型

固定下来,形成持久的卷发或直发。

■在卷发或直发的全过程中,干燥可使氢键复原,调整pH为4〜7可使离

子键复原;

■通过氧化反应修复二硫键(在卷棒上)。

烫发的基本原理:首先用烫发剂将头发中的二硫键切断,此时头发即变得柔软

易弯曲,当头发弯曲或拉直成型后,再涂上氧化剂,将已打开的二硫键在

新的位置上重新接上,使已经弯曲或拉直的发型固定下来,形成持久的卷

发或直发。

(二)、牙膏的基本原料

■摩擦剂、保湿剂、发泡剂、增稠剂、甜味剂、芳香剂、赋色剂、防腐剂、

药效成分和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组成。

1.摩擦剂

■是牙膏洁齿能力的主要原料。

■占膏体总量的20w%〜50w%。

■其主要功能是加强对牙菌斑的机械性移除。

■碳酸钙类摩擦剂:主要优点是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摩擦力比磷酸钙类大。中低档牙膏。

■磷酸钙类摩擦剂:包括磷酸氢钙、沉淀磷酸氢钙、无水磷酸钙、高纯度

■国外牙膏多采用装类摩擦剂。价格较碳酸钙类高。

■高档牙膏。

■氢氧化铝:具有溶解性小、性能稳定、洁齿去污力强、不伤牙釉,有较

好的缓蚀性能等优点,能改善牙膏膏体的分水现象,是高档次的药物牙

膏的配方组份。

■沉淀二氧化硅和硅铝酸钠:主要用于生产透明牙膏。

2.保湿剂

■作用:防止膏体水分的蒸发甚至能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以防止膏体干燥

变硬,降低牙膏的冻点,使牙膏在寒冷的地区亦能保持正常的膏体状态,

以方便使用。

■普通牙膏中保湿剂的用量为20w%〜30w%。

■通用的牙膏保湿剂•甘油。

■多元糖醇类保湿剂:木糖醇、山梨糖醇,吸湿性较甘油差,保湿性能良

好,口感佳。

3.发泡剂

■表面活性剂,用量一般为2w%〜3w%。

■十二醇硫酸钠(K12),使用最广泛,

■其次为表面活性剂十二酰甲胺乙酸钠,水溶性超过十二醇硫酸钠。产生

的丰富泡沫极易漱清,并且有一定的防蹒能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牙膏

用发泡剂。

4.增稠剂(黏结剂)

■增稠剂能使牙膏具有一定的稠度,构成牙膏骨架,使牙膏具有能变性,

膏体细腻光亮。

■在牙膏中一般在lw%〜2w%之间。

■牙膏中使用的增稠剂是竣甲基纤维素钠(CMC)、羟乙基纤维素、鹿角菜

胶、海藻酸钠、二氧化硅凝胶等。

■竣甲基纤维素纳盐是用得最多的增稠剂。

应选用食用级CMC作牙膏生产的增稠剂。CMC的取代度越高越好。

■鹿角菜胶也是一种有效的增稠剂,能形成热可逆性凝胶。

5.香精

6.甜味剂

■包括糖精、木糖醇、甘油、桔皮油等。

■以糖精为主。甜味大于蔗糖500倍,在口腔中不会变酸,是使用的主要

甜味剂。

■其用量一般在0.lw%〜0.5w%o

7.防腐剂

■如苯甲酸钠、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丁

酯及卡松等。

■牙膏常用防腐剂:苯甲酸钠

■牙膏中的用量在0.05w%〜0.5w%。

8.缓蚀剂

■硅酸钠、胶体二氧化硅、硝酸钾等

■抑制碱性膏体对铝管的腐蚀作用。

(三)特殊添加剂

1.氟化物防踽剂

■防制机理一般认为有两点:

■一是氟化物与牙釉质作用在牙釉质表面形成氟磷酸钙,提高了牙釉质的

硬度,从而提高了抗酸蚀能力;

■二是抑制口腔细菌的繁殖,减少牙菌斑的形成。

■牙膏中常用的氟化物品种有:①氟化钠(NaF)。②单氟磷酸钠

(Na2PO3F)o③氟化亚锡(SnF2)。

2.脱敏镇痛药剂

■脱敏剂可减少牙本质过敏。

■牙膏中常用的脱敏镇痛药剂有:

①氯化锅(SrC12・6H2O)。

■氯化锡能提高牙本质抗酸能力而起脱敏镇痛作用。

②羟基磷酸锯[Ca3(PO4)2Sr(OH)2]。

■脱敏效果比氯化锢显著。

③尿素[CO(NH2)2]o

■尿素能抑制乳酸杆菌的滋生,能溶解牙面斑膜而起抗酸脱敏镇痛作用。

3.消炎止血药剂

4.抗结石除渍剂

5.防治口臭的药物

■常用的抑制厌氧菌生长的药物有甲硝嗖、替硝理等。

(四)其他助剂

■缓冲剂。

■pH值是牙膏膏基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关系到牙膏的口腔卫生、膏基的稳

定性及对铝管的缓蚀性能。

■常用的缓冲剂主要有:

磷酸氢钙、磷酸氢二钠及焦磷酸钠。

(五)净化水

(一)、普通牙膏的配方设计

■摩擦剂40%〜50%,

■保湿剂20%〜30%,

■增稠剂1%〜2%,

■发泡剂2%〜3%,

■甜味剂0.1%〜0.5%,

■防腐剂0.05%〜0.5%,

■香精1%〜2%,

■其余为水。

(二”透明牙膏的配方设计

1、原料的选择

(1).摩擦剂:常用二氧化硅。

(2).保湿剂:山梨醇、甘油。

(3).增稠剂:CMC、卡拉胶、黄原胶等。

(4).总水量:使用少量的水。

2、各组分用量的调节

■透明牙膏的基础配方为(质量分数):

■二氧化硅10%~20%

■保湿剂50%〜75%

■增稠剂0.2%〜1%

■发泡剂1%〜2%

■甜味剂0.1%〜0.5%

■防腐剂0.1%〜0.5%

■香精1%〜2%

■其他添加剂(如中药提取液或氟化物)1%〜2%

■其余为水。

2.含氟牙膏

(1).含氟牙膏的防制齿机理

①降低牙釉质在碱中的溶解度

■氟离子能置换釉质中的羟基磷灰石的羟基,生成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

使牙釉质的酸溶解度降低,达到防耦。

②促使再矿化作用

■制损釉质在在氟化物的作用下,可发生再矿化(氟化钙晶体能吸收磷酸,

防止溶解)。

③抑菌作用

■抑制导致弱齿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放线菌等。

④抗酶作用

■抑制产生致糜物的多种酶(烯醇酶、琥珀酸脱氢酶等),抑制乳酸的形成,

减小腐蚀。

(2).含氟牙膏的配方设计

■在进行配方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所选用的氟化物与摩擦剂之间的配伍性。

■所用的氟化物有氟化亚锡、单氟磷酸钠、氟化钠等。

■氟化钠遇到钙盐产生无活性的氟化钙。

■单氟磷酸钠,不易失去活性,有较好的配伍性。

■氟化亚锡有使牙齿着色的倾向,现已很少使用。

■由于二氧化硅与氟化物的配伍性好,以它为含氟牙膏的摩擦剂时,氟化

物可选的品种多,不受资源的限制。

(一)、牙膏的制备工艺

■包括两种:

■湿法溶胶制膏工艺。

■干法制胶工艺。

1、湿法溶胶制膏工艺

■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工艺路线。

■分为常压法和真空法。

(1).常压法制膏工艺

■一般生产过程:

■制胶f捏合f研磨-真空脱气一灌装一包装

■①制胶:将保湿剂吸入制胶锅中,加入胶黏剂CMC或羟乙基纤维素等,

加入水、糖精和其他水溶性添加剂。

■②捏合:胶水打入捏合机,加入摩擦剂、粉状发泡剂和香精等,捏合均

匀。

■③研磨:胶体磨。

■④真空脱气:真空脱气釜和离心脱气机。

■⑤灌装及包装:自动灌装机、人工或自动包装机。

常压法制膏工艺特点:

’■优点:设备高单,制造和维修比较方便,操作易于进行。

■缺点:①工序多,管线长,膏体输送不易进行,在调换品种时设备清洗

困难,占地面积大;②分散匀化效率低,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③

制胶、捏合等混入大量的空气,产生气泡,影响膏体的质量;④膏体在

脱气机中进行脱气,香精会被部分抽出,使香气损失较大。

(2)、真空制膏工艺

■将制胶、捏合、研磨、脱气等4个工序在同一台设备中完成。

■也叫湿法一步法。

■使用多效制膏釜。

■釜内有:慢速锚式搅拌器、快速浆式搅拌器、竖式胶体磨。

■整个操作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协同操作。

■每锅制膏时间约80分钟。

优点:

①面料分散性好,生产周期短;

②占地面积小,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③各步操作都在真空下进行,避免了敞口制膏设备易混入气体和脱气不完全以

及易受环境污染等缺点,制得的膏体光亮、均匀、细腻;

④在非排气的静真空下加入香料,避免香料损失,降低原材料损耗。

2.干法溶胶制膏工艺

■是把胶合剂粉料与摩擦剂粉料先用混合设备混合均匀,在捏合设备中与

水、甘油溶液一起捏合成膏,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香料和洗涤发泡剂。

■与湿法制胶工艺相比,省掉了制胶工序,极大缩短了工艺流程。

■由原来的制膏一条线改革成制膏一台机。

■对粉料及混合设备和制膏设备的性能要求严格。

■所制的膏体还会存在一些不均匀块粒,同时也混入一定量的空气,所以

必须经过研磨和脱气,才能制得细致光滑的膏体。

(三”牙膏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

■牙膏在贮存过程中发生如气胀、分水、离浆现象变稀解胶现象腐蚀现象

等现象。

1.气胀现象

■气胀是指因为产生了气体导致管内压力过大从而使包装膨胀甚至膏体冲

破包装的现象。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原材料、原料投放、制膏工序等几个方面的

影响因素。

(二)分水现象

■最终结果使牙膏均相胶体体系受到破坏,固相与液相分离,析出水分。

(三)离浆现象

■离浆现象即牙膏的脱壳现象,即由于胶团之间的相互吸力和结合的增强,

逐渐将牙膏胶体网状结构中的包覆水排除膏体外,使膏体微微失水,失

去与牙膏管壁或生产设备壁面的黏附现象。

■如能根据胶合剂的黏度调整其用量,降低胶团在膏体中的浓度,缓和胶

团间的凝结能力或适当加大粉料的用量,利用粉料的骨架作用,都可减

缓离浆现象的发生。

(四)变稀现象

■膏体变稀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膏体中的胶黏剂(装甲基纤维素钠CMC)被微

■生物分解而变稀,严重时可导致解胶现象。

■二是由操作和设备造成,如在进液料和制膏设备

■中,突然断电时,真空管倒吸进水。

■通过严格管理,规范投料程序,在真空管道和制膏机之间安装一个止回

阀防止水倒吸解决。

(五)解胶现象

■解胶现象是由于化学反应或酶的作用,使膏体全部失去胶合剂,固、液

相之间严重分离,不仅将包覆水排除至膏体外,就连牢固的结合水也将

分离,使胶团解体,胶液变成无黏性的水溶液,粉料因无支垫物而沉淀

分离。

■为了尽量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当发现亲水胶体黏度增加时,就要减少

粉状摩擦剂的用量;

(六)腐^^现象

■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在铝管内壁喷涂防腐,使管表面与膏体表面隔离;

■二是在膏体内加入缓蚀剂,如正磷酸盐、硅酸盐、铝酸盐等,

■常在牙膏配方中加入0.2%〜0.5%焦磷酸钠(pH<9.0)的方法来缓解膏

体对铝管的腐蚀问题。现在普遍使用塑料复合材料灌装膏体以避免腐蚀

现象。

一、乳化理论

■乳化:将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如油和水)放在一起搅拌时,其中一种

液体以非常小的微粒形式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状液,这一过程

叫乳化。形成的液体体系叫乳化体(emulsion)。

■乳化体通常有两种剂型:

■O/W型和W/O型。

■分散成小球状的液体称为分散相或内相;包围在外面的液体称为连续相

或外相。

■O/W型的乳化体是油相分散成微小的油珠被水所包围着,油脂是分散

相,水是连续相。

■W/O型的乳化体是水分散成微小的水珠被油所包围着,水是分散相,

油是连续相。

(-)影响乳化体类型的因素

(1)内外相体积

■若分散相液滴是大小均匀的圆珠,则可计算出最密堆积时,液滴(内相)

的体积占总体积的74.02%,即其余25.98%应为连续相(外相)。(体

积百分数)

■若分散相体积大于74.02%,乳状液就会发生破乳或变型。

■若水相体积占总体积的26%〜74%,O/W型和W/O型乳状液均可形

成;若小于26%,则只能形成W/O型,若大于74%,则只能形成O/

W型乳状液。

⑵乳化剂的分子构型

■乳化剂分子在内相与外相的界面形成定向的吸附层。

■较大极性的钠、钾等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盐作为乳化剂时,容易形成O/

W型乳状液;

■钙、镁二价金属皂作为乳化剂时,易形成W/O型乳状液。

(3)乳化剂的HLB值

■乳化剂的HLB值即乳化剂的亲水性。

■HLB值高、亲水性性强的、易溶于水的乳化剂,易形成O/W型乳状液;

■HLB值低的易溶于油者,易形成W/O型乳状液。

■一般W/O型乳化剂HLB值范围为3—6,O/W型乳化剂HLB值范

围为8—18。

(4)乳化器材料性质

■亲水性强的器壁易得到O/W型乳状液;

■疏水性强的器壁易形成W/O型乳状液。

(二)、乳化体的鉴别

(1)染色法

■在乳化体中加入少量油溶性染料苏丹,如乳化体整体呈红色则为W/O

型乳化体;如染料保持原状,经搅拌后仅液珠带色则为O/W型乳化体。

■若在乳化体中加入少量的水溶性染料甲基橙,乳化体整体呈红色则为O

/W型乳化体;染料保持原状,经搅拌后仅液珠带色则为W/O型乳化

体。

⑵稀释法

■用“水”或“油”对乳化体进行稀释试验,O/W型乳化体能与水混溶;

w/O型乳化体能与油混溶。

(3)电导法

■乳化体的电导主要取决于连续相。

■O/W型乳化体较W/O型乳化体电导率大数百倍,所以在乳化体中插

入两电极,在回路中串联颊灯。

■灯亮时为O/W型乳化体,

■灯不亮时为W/0型乳化体。

(4)滤纸润湿法

■滤纸由纤维素构成,纤维素的羟基具有亲水性。

■若乳化体滴于滤纸上后能快速展开,则为O/W型的乳化体;

■若乳化体不展开,则为W/0型的。

(5)光折射法

■利用水和油对光的折射率的不同可鉴别乳化体的类型。

■令光从左侧射入乳化体,乳化体粒子起透镜作用,若乳化体为O/W型

的,粒子起集光作用,用显微镜观察仅能看见粒子左侧轮廓;若乳化体

为W/O型的,只能看到粒子右侧轮廓。

(三”影响乳化体稳定的因素

■乳化体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使一种液体以微粒分散在另一液体中所需的功(W)等于液体表面积增大

值4A乘以表面张力Y。

■乳化体的稳定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通过乳化剂减小表面张力,

■二是加强机械力度。

■这个不稳定体系总是力图减小界面面积使能量降低,最终发生破乳、分

层。

(1)内相分散程度

■乳化体体系的内相分散程度越高,体系越稳定。

(2)界面膜的强度

■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是界面膜的强度和它的紧密程度。

①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的浓度

■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后,界面膜即由比较紧密排列的定向

吸附分子组成,膜的强度也较大,乳状液珠聚结时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大,

故所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也较好。

②混合乳化剂的膜

■在表面膜中同时有脂肪醇,脂肪酸及脂肪胺等极性有机物存在时,则表

面活性大大增加,膜强度大为提高(表现为表面粘度增大)。

(3)界面电荷的影响

■对于离子型乳化剂,大部分稳定的乳状液液滴都带有电荷。

■由于乳化体的液体粒子带同种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不易聚结,使

稳定性增高。

(4)连续相粘度的影响

■连续相的粘度愈大,则分散相液珠的运动速度愈慢,减缓了液体粒子之

间的碰撞,乳化体的稳定性越高。

■通常用水溶性高分子物质来增高乳化体的黏度,提高乳化体的稳定性。

■高分子物质还可以形成比较坚固的界面膜。

(四)、破乳的条件

■乳化体破乳:油相和水相完全分离。

■破乳过程分两步:一絮凝、二聚结

⑴离心法(2)加热法(3)超声波法(4)过滤法⑸化学法

(七人常用的乳化设备

1.混合器

■桨式搅拌器、旋转式搅拌器、涡轮式搅拌器,

■适于制备低黏度的乳化体。

2.胶体磨

■适于制备液状或膏状的乳化体。

3.均化器

■适于制造乳化体颗粒微小的乳液。

■常见的均化器有3种:

■均浆机、均质搅拌机、真空乳化机

真空乳化机:

■适于制造乳液。

■适用于膏霜和奶液等的生产;

■特别适于制备高级化妆品时的无菌配料操作。

(1)真空乳化机是较为完善的一种乳化设备,

⑵真空乳化搅拌机可使膏霜和奶液的气泡减少到最低程度,增加膏霜表面光洁

度;

(3)由于搅拌在真空状态中进行,膏霜和奶液避免和空气接触,减少了氧化过程;

(4)真空乳化搅拌机出料时用灭菌空气加压,避免杂菌的污染。

二、乳化体的生产工艺

(一)生产工序

■乳化体的制备过程包括:

■水相和油相的调制、乳化、冷却、罐装等工序。

1.水相的调制

■先将去离子水加入带有夹套的溶解锅中,

■将水溶性成分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碱类、水溶性乳化剂等加入其

中,

■搅拌下加热至90〜100℃,维持20〜30min灭菌,

■然后冷却至70〜80C待用。

■为补充加热和乳化时挥发掉的水分,可按配方多加3%〜5%的水,精确

数量可在第一批产品制成后,分析成品水分而求得。

2.油相的调制

■将固体油分(如蜂蜡、纯地蜡、微晶蜡、鲸蜡、高碳脂肪醇以及高碳脂肪

酸等)、半固体油分(如凡士林、羊毛脂、甘油三酸酯等)、液体油分(如液

体石蜡、合成油脂)乳化剂和防腐剂等其它油溶性组分加入带有夹套的溶

解锅内,开启蒸汽加热,

■在不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80℃,使其充分熔化或溶解均匀。

■避免长时间加热以防止原料成分氧化变质。

■容易氧化的油分、防腐剂和乳化剂等可在乳化之前加入油相,溶解均匀

后,即可进行乳化。

3.乳化:油相和水相原料顺序加入乳化锅内,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定

时间的搅拌和乳化。

4.冷却

■香精,在乳化体冷却到在50C以下加入,以防止其挥发或变色。

■配方中含有维生素或热敏的添加剂,也在乳化冷却后加入,以确保其活

性,但也应注意其溶解性能。

■混合均匀后,乳化体要冷却到接近室温。

■冷却方式一般是将冷却水通入乳化锅的夹套内,边搅拌,边冷却。

5.陈化和灌装

■一般是贮存陈化一天或几天后再用灌装机灌装。

■灌装前需对产品进行质量评定,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灌装。

(二)乳化工艺

■间歇式乳化,

■半连续式乳化,

■连续式乳化。

1.间歇式乳化法

■将油相和水相原料分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按一定的次序投入到搅拌釜

中,搅拌一段时间后在夹套中通入冷却水,冷却到50C以下时加入香精,

混匀以后冷却到45c左右时停止搅拌,然后放料送去包装。

■国内外大多数厂家均采用此法。

■优点:适应性强;

■缺总辅助时间M、操作繁琐、设备效率低等。

2.半连续式乳化法

■油相和水相原料分别计量,在原料溶解锅内加热到所需温度之后,先加

入到预乳化锅内进行预乳化搅拌,再经搅拌冷却筒进行冷却。

■乳化体经快速冷却推进输送至冷却器的出口,即可送去包装。

■产量较高;

■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目前在日本采用此法较多。

3.连续式乳化法

■将预热好的各种原料分别由计量泵打到乳化锅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乳化

之后溢流到刮板冷却器中;

■快速冷却到60℃以下,然后再加入香精混合锅中,香精由计量泵加入,

最终产品由混合锅上部溢出。

■适用于大规模连续化的生产;

■优点:节约动力,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产量高且质量稳定;

■目前国内还没有厂家采用。

(一)膏霜的质量控制

■膏霜一般为O/W型乳化体,失水干缩是膏霜常见的变质现象。

■主要原因是包装时密封不好,水分蒸发。

■膏霜中缺少保湿剂时,也会出现失水干缩。

■控制的方法是调节配方中保湿剂的加入量,并密封保存。

■2.起面条

■主要原因是乳化体被破坏。

■对于雪花膏来说,原因:

■单独选用硬脂酸与碱类中和成皂做乳化剂,

■硬脂酸用量过多,或保湿剂用量较少,或产品在高温、水冷条件下,都

会出现这种现象。

■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加入1%〜2%的单硬脂酸甘油酯作为“助乳化剂”;

■②加入1%〜2%的白油,增加膏体的润滑性;

■③控制配方中硬脂酸的中和量,使其中的15%〜25%被碱中和。

3.膏体粗糙

■雪花膏或粉底类化妆品以硬脂酸皂作乳化剂在制造时易出现。

■原因有:

■①搅拌桨的效率不高,部分硬脂酸和硬脂酸皂在膏体中分散不良而呈粗

颗粒;

■②碱液过量,中和成皂的硬脂酸比例大于25%,形成的硬脂酸钾呈半透

明颗粒,且雪花膏也稍有透明;

■③油水乳化后,搅拌冷却速度太快,整个搅拌时间太短,聚集的分散相

没有很好地分散;

■④甘油含量偏少;

■⑤所选择的乳化加J不合适,造成粉类原料与其他物质不相容。

■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提高搅拌效率,使搅拌桨的叶片与水平基

■准成45。角,并加大转速,以不使液面产生气泡为宜;

■②控制碱的用量,以中和15%〜25%的硬脂酸为宜;

■③延长搅拌时间,一般搅拌时间控制在L5~2.5h;

■④适量增加保湿剂的用量,甘油的用量可达10〜15%;

■⑤加入适量的非离子乳化剂。

■4.分层

■产生原因有:

■①配方中乳化剂选择不适当。

■如有的乳化剂不耐离子,当膏霜中含有电解质时,乳化剂会被盐析,造

成乳化体破坏。

■②加料方法和顺序、乳化温度、搅拌时间、冷却速度等不适宜引起膏霜

不稳定。

■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采取如下措施:

■在进行配方设计时,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并在每批产品的生产中严格按

照操作工艺进行。

■5.霉变及发胀

■主要原因有:

■①水质差,煮沸时间短,未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②反应容器及盛料、装瓶容器不清洁,原料被污染;

■③包装敞开或放置于环境潮湿、尘多的地方;

■④产品未经紫外线灯的消毒杀菌。

■微生物繁殖,产生CO2气体,使膏体发胀,溢出瓶外。

■控制这种现象的方法:

■严格控制环境卫生、原料规格,注意消毒杀菌。

■6.变色及变味

■主要原因有:

■①香精中醛类、酚类等不稳定成分用量过多,日久或日光照射后色泽变

黄;

■②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和蜂蜜等)是容易氧化变色的原料,用其

制作的膏霜经长期放置也会变色;

■③油脂加热温度过高使颜色泛黄;

■④硬脂酸碘价过高,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使色泽变深,产生酸败臭味。

■控制这种现象的方法在配方中加入适量抗氧化剂。

7.刺激皮肤

■原因有:

■①选用原料不纯,含有对皮肤有害的物质或铅、神、汞等重金属或所用

香精刺激性大。

■②乳化体中,由于皂化不完全,内含游离碱,对皮肤也会产生刺激。

■③酸败变质、微生物污染也会增加刺激性。

■④有的乳化剂,如K12等的刺激性较大,用量大时也会引起皮肤过敏。

■控制原料的纯度及其加入量可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8.膏霜中混有小气泡

■在剧烈均质时会产生气泡。

■如果均质后冷却速度过快或搅拌速度过快,气泡未逸出,膏霜就凝结了,

因而残留在膏霜中。

■在均质后适当降低搅拌速度,并保持温度一定时间,使混合体气泡消失

后再搅拌冷却,可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二)乳液的质量控制

1.乳液稳定性差

■主要原因是:内相颗粒过大或分散不均匀,或者两相的界面膜的强度不

高。

■产品的黏度过低,或两相密度相差较大,也可导致乳液的稳定性差。

■解决办法:

■适当增加乳化剂用量或加入聚乙二醇600、硬脂酸酯、聚氧乙烯胆固醇酸

等,以提高界面膜的强度,改进颗粒的分散程度;

■或者加入水溶性高分子,增加连续相的黏度;

■或者调整油水两相的密度,使之接近。

■2.在贮存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加

■主要原因:大量采用硬脂酸和它的衍生物作为乳化剂,如单硬脂酸甘油

酯等容易在贮存过程中增加黏度,经过低温贮存,黏度增加更为显著。

■解决办法:避免采用过多硬脂酸、多元醇脂肪酸酯类和高碳脂肪醇以及

高熔点的蜡、脂肪酸酯类等,适量增加低黏度白油或低熔点的异构脂肪

酸酯类等。

■3.颜色泛黄

■主要原因:香精内有变色成分,如醛类、酚类等,日久或日光照射后色

泽泛黄。

■其次是选用的原料化学性能不稳定,如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或其衍生物,

或含有铜、铁等金属离子等。

■3决办法;应选用不受上述°因素影响的香精或选用合适的乳化剂,如采

用十六醇硫酸二乙醇胺、吐温等。

■避免选用不饱和度过高的原料。

■采用去离子水和不锈钢设备,

常用的乳化体化妆品可分为两类:

■固体膏霜和液体乳液。

■一般将呈半固体状态不能流动的膏霜类称做固体膏霜。

■如:雪花膏、营养润肤霜、祛斑霜、粉刺霜、柠檬霜、冷霜、清洁霜等;

■呈液体状态能流动的膏霜称为液态乳液。

■如奶液:清洁奶液、营养润肤奶液、防晒奶液等。

(一)、雪花膏

■雪花膏颜色洁白,遇热容易消失。

■属于弱油性膏霜;以阴离子型乳化剂为基础的O/W型乳化体,

■具有舒适而爽快的使用感,油腻感较少;

■代表性的产品有:雪花膏、粉底霜、剃须后用膏霜等。

■以硬脂酸为主要油分的膏霜,由于涂在皮肤上即似雪花状溶入皮肤而消

失,故得名。

■敷用后,经水分蒸发,会在皮肤上留下一层硬脂酸、硬脂酸皂和保湿剂

所组成的薄膜,将皮肤与外界干燥空气隔离,防止皮肤表皮水分的过量

挥发,保护皮肤不致干燥、开裂或粗糙。

1.组成

■主要原料:

■硬脂酸、碱类、多元醇、水、白油和羊毛脂、防腐剂和香精等。

■硬脂酸+碱类一硬脂酸皂作为乳化剂

■碱:KOH、NaOH、氢氧化核、硼砂等。

■被中和的硬脂酸占硬脂酸总加入量的15%〜25%,剩下的75%〜85%

的硬脂酸仍是游离状态。

在设计配方时,应掌握下列几点:

a.配方中硬脂酸的用量,一般为15w%;

b.一般需把15w%〜30w%的硬脂酸中和成皂,假定其中25w%的硬脂酸被

中和成皂,其余75w%即为游离硬脂酸;

c.碱的种类较多,在选用不同碱时,用量会有差别。

■采用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比为10:1(质量比)的复合碱,制品的结构和骨

架较好,且有适度光泽。

2.抗粉刺用药物

(1)皮脂抑制剂如雌第二醇、雌酮等。

维生素B6(抗脂溢作用)。

(2)角质溶解剥离剂硫磺、水杨酸、间苯二酚等。

(3)杀菌剂杀粉刺杆菌。氯革烷胺、氯化革甲乙氧胺、2,4,4,-三氯-2-羟基

苯酚等。

(4)其他抑制炎症的。

甘草酸、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和过氧化苯甲酰等。

(四)、润肤霜

■是介于弱油性和油性之间的膏霜。

■其中的润肤物质补充皮肤中天然存在的游离脂肪酸、胆固醇、油脂的不

足,使皮肤中的水分保持平衡。

■经常使用润肤霜能使皮肤保持水分和健康,逐渐恢复柔软和光滑。

■润肤霜类化妆品有润肤霜、营养霜、夜霜、手霜、按摩霜、婴儿霜等多

种。

1.润肤霜的组成

■在设计润肤霜配方时,要根据人类表皮角质层脂肪的组成,选用有效的

润肤剂和调湿剂。

⑴润肤剂

■润肤剂能使表皮角质层水分减缓蒸发,免除皮肤干燥和刺激。

■可选用羊毛脂及其衍生物、高碳脂肪醇、多元醇、角鲨烷、植物油、乳

酸等。

(2)调湿剂

■是可以使水分传送到表皮角质层并产生结合作用的物质。

■皮肤水分的含量、润滑、柔糅直接和调湿有关。

■口比咯烷酮峻酸及其钠盐调湿效果;

■乳酸及其钠盐调湿作用仅次于毗咯烷酮较酸钠,而且乳酸是皮肤的酸性

覆盖物,能使干燥皮肤润湿和减少皮屑。

(3)乳化剂

■以亲水性乳化剂为主(由于制品是水包油型乳剂),即HLB>7,

■辅以少量亲油性乳化剂,即HLB<70

■乳化剂的HLB值愈高,对皮肤的脱脂作用愈强。如果过多的采用HLB

值高的乳化剂,可能会使某些人的皮肤引起干燥或刺激,因此要尽可能

减少乳化剂的用量。

■另外润肤霜pH值应控制在4.0~6.5,与皮肤的pH值相似。

(八”防晒用化妆品

■防晒剂品种很多,从防晒机理讲,可归纳为两类:

■①散射作用:对UVA紫外线起散射作用。

■②吸收作用:对UVB段紫外线起吸收作用。

(1)紫外线散射剂

■无机物,能分散入射皮肤上面的紫外线的物质。

■通过散射作用减少紫外线与皮肤的接触。

■如钛白粉、氧化锌、高岭土、碳酸钙、滑石粉等。

(2)紫外线吸收剂

有机化合物。

■紫外线吸收剂的分子能够吸收紫外线的能量,然后再以热能或无害的可

见光效应释放出来,从而保护人体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有机紫外线吸收剂比无机紫外线散射剂对紫外线吸收效果好,透明性、

使用感也良好,但稳定性和对皮肤的刺激性不如无机物。

■现代防晒化妆品主要以紫外线吸收剂为主。

■防晒化妆品趋向两种以上紫外线吸收剂复合使用,包括紫外线吸收剂之

间的混合和紫外线吸收剂和紫外线散射剂之间混合,可扩大紫外线的吸

收范围。

4.防晒效果的评价

■防晒效果用防晒系数SPF值表示。

■所谓防晒产品的防晒系数:是指在涂有防晒剂防护的皮肤上产生最小红

斑所需能量与未加防护的皮肤上产生相同程度红斑所需能量之比。

防晒系数SPF值的高低从客观上反映了防晒产品紫外线防护能力的大小。

■最低防晒品的SPF值为2〜6,

■中等防晒品的SPF值为6〜8,

■高度防晒产品的SPF值在8〜12之间,

■SPF值在12〜20之间的产品为高强防晒产品,

■超高强防晒产品的SPF值为20〜30。

■皮肤病专家认为,一般情况下,使用SPF值为15的防晒制品已经够了,

最高不要超过30。

第六章化妆品

O(一).化妆品的定义:

O化妆品是指以涂敷、揉擦、喷洒等不同方式,涂加在人体皮肤、毛发、

指甲、口唇和口腔等处,起清洁、保护、美化、促进身心愉快等作用的

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二).化妆品的作用

1.清洁作用2.保护作用3.营养作用4.美化作用5.防治作用

化妆品中毒的具体表现有三种:

O致病菌感染、一次刺激性和异状敏感性反应。

(一)急性毒性试验

O(1)急性口服毒性试验(半致死量LD50)

O(2)急性皮肤毒性试验

(二)皮肤刺激性试验(急性贴皮试验)

(三)眼刺激试验

(四)过敏性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五)皮肤的光毒和光变态过敏试验

(六)人体激发斑贴试验

(七)致畸试验

(A)致癌试验

(九)其他:药理试验。

急性毒性(AcuteToxidty),常被称做半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记做

“LD50”。

OLD50系指当受试动物经一次摄取化妆品或化妆品组分等试验物质后,因

毒理反应而出现受试动物死亡的数目在50%时的试物重量。

O用试物重量(mg)和受试动物体重(kg)之比,即mg/kg表示。

(一)皮肤的构造

皮肤的最外层叫表皮;中间一层叫真皮;最里面的一层叫皮下组织。

1.表皮

O皮肤的最外层,厚约0.1〜0.3mmo

O由五层重叠而成: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与基底层

O表皮坚固柔韧,是热、光、电的不良导体,受皮脂和汗液的滋润呈弱酸

性(pH值为5.5),能抵御物理化学的刺激及某些微生物的侵袭。

2.真皮

O由胶原细胞构成,使皮肤富有弹性和光泽。

o真皮内有:毛囊、肌肉、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皮脂腺、成汗液

细胞、组织细胞与肥大细胞等。

O真皮坚韧而有弹性,有丰富的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冷、热、痛、触等

各种刺激,通过它的反射使机体产生相应的防御并调节血管、汗腺和体

温。

O真皮含有水分和电解质、参与体内的各种物质代谢和免疫活动。

O皮脂腺排泄皮脂,皮脂成分主要是脂肪酸、胆固醇和其他物质。

O除润滑毛发和皮肤外,还有一定的保温和防水抑菌作用,起到保护皮肤

的作用。

3.皮下组织

由大量的脂肪组织散布于疏松的结缔组织中。

可缓冲外来的冲击,还能保持体温、供给能量。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

1.保护作用2.调节体温3.排泄作用4.感觉作用5.吸收作用

吸收作用一般有三个途径:

①主要是使角质层软化、通过角质层细胞膜渗透进入角质层细胞,再通过表

皮各层进入真皮。

②大分子及不易渗透的水溶性物质,少量可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导管而

被吸收。

③还有少量通过角质层细胞间隙渗透进入表皮其他各层。

皮肤对油脂类的吸收能力大致为:

动物油脂〉植物油〉矿物油。

6.呼吸作用

(四)皮肤的pH值

O皮肤表面的pH值约为4.5〜6.5,平均为5.75。一般为弱酸性,能防

止细菌浸入。

皮肤表面这种pH缓冲作用是由于皮肤表面的乳酸和氨基酸的段基群在起作

用,还有皮肤表面呼出的CO2也在起缓冲作用。

(五)天然润湿因子

皮肤角质层中水分的保持:

1.是由于皮脂膜的存在防止了水分挥发,

2.是角质层中存在天然润湿因子(NMF)。

O当角质层中保持10w%.20w%水分时,使皮肤表现为丰满且富于弹性。

O若含水在10w%以下,皮肤即呈干燥或甚至开裂。

O天然润湿因子的组成为:

O氨基酸类40w%,

O口比咯烷酮较酸12w%,

O乳酸盐12w%,尿素7.0w%,

O柠檬酸盐0.52w%,磷酸盐0.5w%,

O氯化物6.0w%,

O氨、尿酸、肌酸1.5w%,

。钾4.0w%,钠5.0w%,钙1.5w%,镁1.5w%,

O糖、有机酸、肽、未确定物8.5w%o

(六)皮肤的老化

o皮肤老化:表皮逐渐变薄、隆起,出现皱纹。

O这是由于皮脂减少、皮肤萎缩、弹性纤维断裂等因素造成的。

一、日用化学工业的范畴

1.日用化学工业

■以某些化学品和天然产品为原料,加工制造人们日常用化学品的工业部

门。

■日用化学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精细化学品.

日用化学品的特点是:

1.产量小、品种多

2.对原材料和辅料要求严格

3.对生产设备要求经济、高效、安全、合理

■生产过程短。选用设备时要考虑单机的通用性和效率。

4.严格控制生产工艺过程和操作条件

特别是与人体接触时间较长的化妆品。

5.包装和装潢要精美

要精心设计,给消费者以美好的感觉。

6.厂房和生产车间的配置要合理

厂房占地面积小,所以必须布局合理。

7.经济效益高、利润高。

通常把生产日用化学品的工业叫日用化工。

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基本理论、生产工艺(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生产设备(结构、

工作原理);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具有润湿、分散、乳化、增溶、起泡、洗涤、匀染、润滑、渗透、

抗静电、防腐蚀、杀菌等多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意单位长度上的收缩力称为表面张力,单位为Nm-lo

□第一种情况是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大致呈线形

关系(曲线1)。

NaCkKN03、NaOH等一般无机物的水溶液。

□第二种是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浓度稀时降低幅度大,

浓度高时下降缓慢(曲线2)。

醇、酸、酯、酸等极性有机物的水溶液。

□第三种是表面张力在溶质浓度较稀时随浓度急剧下降,但到一定浓度时

却几乎变化不大(曲线3)。

洗衣粉、肥皂等物质的水溶液。

□第一类物质为非表面活性物质,没有表面活性;

□第二、三类为表面活性物质,具有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物质: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称为

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将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性质称

为表面活性。

□第二、三类物质又有所区别:

□第二类在水溶液中分子不发生缔合或缔合程度很小;

□第三类则能缔合且形成胶束等缔合体,除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以外,同

时还具有润湿、乳化、起泡、洗涤等作用,因此又把这一类的表面活性

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是这样一种物质,当它的加入量很小时,就能使溶剂(一般为水)

的表面张力或液液界面张力显著降低,改变体系的界面状态;当它达到一定浓

度时,在溶液中缔合成胶团,从而产生润湿或反润湿、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

泡、以及加溶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

三、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

□结构特点:

□①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基团:

□一端是疏水基团或憎水基(长链非极性基团,能溶于油而不溶于水);

□另一端则是亲水基团或亲水基(水溶性的基团)。

□②具有两亲性:

□既亲水又亲油的性质。

□憎水基一般是长链的碳氢化合物

如直链烷基C8〜C20、支链烷基C8—C20、烷基苯基等,

有时也为有机氟、有机硅、有机磷、有机锡链等。

□亲水基团必须有足够的亲水性,并有必要的溶解度。

□在水溶液中,疏水基团相互吸引、缔合的作用称为疏水作用或疏水效

应。

□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系表现为两种重要的基本性质:

(1)在通常使用浓度下形成胶团;

(2)在界面上产生选择性定向吸附,使界

面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一、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亲水性基团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溶于水时,其亲水基呈现正电荷。

□亲水基主要为碱性氮原子,也有磷、硫等。

含氮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为胺盐及季钱盐。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带有正电荷,对于通常带有负表面电荷的纺织品、

金属、玻璃、塑料、矿物、动物或人体组织等,它的吸附能力比阴离子

和非离子强。

广泛用作纺织品抗静电剂、防水剂、柔软剂、染料的固色剂。

□卞基季钱化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广泛地用做医用消毒剂等。

□其他用做金属防腐剂、矿石浮选剂、头发调理剂、沥青乳化剂等。

三、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在同一分子中既含有阴离子亲水基又含有阳离子亲水基的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的特点:

⑴对织物有优异的柔软平滑性和抗静电性。

(2)有一定的杀菌性和抑霉性。

⑶有良好的乳化性和分散性。

(4)与其他类型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在一般情况下会产生协同增效效应。

⑸可以吸附在带负电荷或正电荷的物质表面上,而不生成憎水薄层,因此有很

好的润湿性和发泡性。

(6)低毒性和对皮肤、眼睛的低刺激性。

⑺极好的耐硬水性,甚至在海水中也可以有效地使用。

⑻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日用化工、纺织工业、染料、颜料、食品、制药、机

械、冶金、洗涤等方面的应用日益扩大,具有如下所述的一些用途。

洗涤剂(detergent)乳化剂(emulsityingagent)

润湿剂(wettngagent)清洗剂(cleaningagent)

发泡剂(foamingagent)抗静电剂(antistaticagent)

洗发剂(shampoo)柔软剂(softeningagent)

缓蚀齐ll(anticorrosionagent)染料助剂(dyeingassistant)

分散剂(dispersingagent)螯合剂(sequestrant)

杀菌剂(bectericidalagent)抗微生物剂(antimicrobialagent)

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在水溶液中不电离。

□亲水基主要是由具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一般为酸基和羟基)构成。

如:聚氧乙烯基一(C2H4O)n—H(聚乙二醇基)

多醇(甘油、季戊四醇、蔗糖、葡萄糖、山梨醇等)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稳定性高,不易受强电解质无机盐类存在

的影响,也不易受pH值的影响。

□与其他类型表面活性剂相容性好。

五、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广义上,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高分子量物质。

□有天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两类,同时含有亲水

链段和疏水链段的高分子可具有表面活性,如聚环氧乙烷、环氧乙烷和

环氧丙烷的嵌段共聚物等。可用于乳液聚合、凝结剂和抗静电剂等。

□具有分散、絮凝、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能力,毒性小。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也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

型四大类。

□与常用的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

力差;由于分子量高,故渗透力弱;起泡力差,但所形成的泡沫稳定;

乳化力强;分散力或絮凝力优良。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用途:

□可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粘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

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

(一)、临界胶团(束)浓度

□临界胶团(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溶液形成胶团(束)的最低浓度称为

临界胶团(束)浓度(缩写为cmc)。

低于此浓度,表面活性剂以单体分子方式存在

高于此浓度,单体和胶束的动态平衡状态存在

□临界胶团浓度(cmc),可以作为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一种量度。可

以用来量度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

□cmc愈小,表面活性剂溶液形成胶团的浓度(即饱和吸附浓度)愈低,表

面张力降到最低时的浓度愈低,则该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愈高,改变

界面状态(起到润湿、乳化、加溶、起泡、洗涤等作用)所需的表面活性剂

浓度也愈低。

(三人影响临界胶团浓度的因素

1.碳氢链长对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碳氢链越长,cmc越小。

2.亲水基位置和碳氢链分支对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亲水基在分子一端时影响最小,在分子中央时影响最大。

碳氢链支化度越大,越难形成胶束。

□相同碳数的表面活性剂,其分子具有支链的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