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慈禧介绍完整课件_第1页
历史人物慈禧介绍完整课件_第2页
历史人物慈禧介绍完整课件_第3页
历史人物慈禧介绍完整课件_第4页
历史人物慈禧介绍完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人物介绍——慈禧Historicalfigurestointroduce思想上经济上文化上外交上政治上历史上身世之谜特殊嗜好辛酉政变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驭人权术“万寿无疆”风光大葬历史评价12345678目录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满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养母。慈禧博学多才,能书善画,书法长于行书、楷书,绘画有花卉等传世。中文名:叶赫那拉·杏贞外文名:EmpressDowagerCixi别名:西太后、慈禧太后、老佛爷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日期:1835年11月29日逝世日期:1908年11月15日职业:懿嫔,皇太后坟墓:定东陵生活年代:清末生平简介身世之谜01民间传说有民间传说慈禧不是满洲人,生父也不是惠征。关于慈禧的身世,除北京说外还有五种说法浙江乍浦安徽芜湖内蒙古呼和浩特山西长治甘肃兰州慈禧太后是中国晚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实际统治清朝近半个世纪,但她的出生地及童年经历多年来却一直是个谜。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山西长治说,山西一史学家经过17年考证认为,慈禧太后可能是汉人,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县(今辖属于长治市),并在此度过童年。慈禧可能出生于一王姓汉族贫穷农民家庭,出生不久被送给农民宋氏,后又被时任潞安知府的惠征收为养女。考证发现,在长治县西坡村王氏家谱中有关于慈禧身世的记载,这个村还发现慈禧出身遗址和慈禧生母的坟墓;长治县上秦村发现慈禧曾生活过的“娘娘院”,宋家祖传的光绪、宣统年前清廷制作的两个皮夹式清朝帝后宗祀谱,慈禧给宋家的残信和照片;长治市区原潞安府衙后院的“慈禧太后书房”至今仍保存完好。

另外,慈禧生活行为中的许多相关表现也证明慈禧是长治人。比如,慈禧喜欢吃长治人爱吃的小窝头、团子、玉米糁粥,爱看流传不广,仅是长治本地人才能听懂的长治地方戏剧“上党梆子”等。

特殊嗜好02超级票友西太后还是个懂戏的超级“票友”,京剧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是在西太后的鼓励下完成的。正是由于她坚定的支持,原来上不得台面的乱弹才得以成为压倒所有其他戏曲形式的京剧。忠实粉丝慈禧太后还是观音菩萨的忠实“粉丝”。宫中人称慈禧为“老佛爷”。慈禧信佛,以菩萨自居,自视为观世音菩萨转世,是观世音菩萨在人间的化身,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以慈禧的面目来统治这个世界。“碰到气恼的事情,我就扮成观音的样子,似乎就觉得平静起来,好像自己就是观音了。这事情很有好处,因为这样一扮,我就想着我必须有一副慈悲的样子。有了这样一张照片,我就可以常常看看,常常记得自己应该怎样。”看来,慈禧是要学习观音菩萨的慈悲心肠,并不仅仅是贪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奢华御膳慈禧太后是历史上有名的“奢侈太后”,这一点在饮食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就拿负责慈禧个人饮食的寿膳房来说,这个坐落在颐和园大戏楼东侧的炊事班共由108间房屋组成,占有8个院落,在里面上班的厨师足足有128人!如此大规模的炊事班别说是供应一个人的伙食,就是伺候一个整编师都绰绰有余了。从数量来说,仅每天的两次正餐就有100碗不同的菜肴,正餐之外的两次“小吃”至少也有20碗菜。至于质量更是没得挑,这128个火头夫都是全国数得着的名厨,手艺精湛,但又各有特长。慈禧每天吃的都可谓是顶级国宴,云集了众多名厨、名菜,至于价值,毫不夸张地说,她吃的绝对是“真金白银”!

慈禧的另一大嗜好是吃花、浴花。清宫医案表明,爱美如命的慈禧太后是一个最能“消费”鲜花的人。西洋文化慈禧对西方文化很感兴趣。她喜欢法国女装和高跟鞋,喜欢华尔兹舞,爱看俄罗斯马戏表演。慈禧对法国的香水和香粉等化妆品也很感兴趣。慈禧每天花费在梳妆台前的时间是十分惊人的,通常是在两个小时左右。

文化水平慈禧虽是满人,但以汉语为母语,汉语能说,会写但水平不很高,常出错别字;满语听力尚可,口语不行,书写更不行。对于慈禧的文化水平,说法不一,有人说她文化水平很高;有人则说她没文化。慈禧代笔缪嘉蕙(1841年——1918),字素筠,云南昆明人。自幼聪颖端淑,生性勤奋好学,通书史,能弹琴,善篆隶,工书画。其小楷秀健俊逸、超凡脱俗;绘画以翎毛、花卉为佳,深受明末清初大画家恽南田、邹一桂的影响。她的《翎毛》与《花卉》两幅作品,曾被两江总督张之洞作为“贡品”晋献给皇宫,享有“女红艺杰”之美誉。

1941年7月,在昆明书画界为缪嘉蕙举办的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郭沫若即兴作诗,赞誉这位女画家:苍天无情人有情,彩霞岂能埋荒井?休言女子非英物,艺满时空永葆名。辛酉政变031867年8月22日(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病逝于热河(今承德)行宫,慈禧暗中联系在京的小叔子恭亲王奕訢,以奔丧之名,赴热河与两宫密谋政变之策。慈嬉表现出极强的政治谋略,周旋于八大臣之间,暗中算计、表面应付,神不知鬼不觉与“帝胤势力”取得了联系,不显山不露水的抓住了关键的京城军事调度权。

在整个政变预谋过程中,一切都在慈禧的掌控之中,充分的显现出慈禧惊人的政治能力:她深知自己人单力薄,内联慈安(帝后势力),外联奕訢(帝胤势力);为了取得军权,向八大臣示恩;为了抢占先机,以同治年幼为由,先行回京。以肃顺为首(朝臣势力)的八大臣倒象不谙世故的迂腐之辈,一步步的走进了慈禧的圈套,竟浑然不知。1861年11月2日,慈禧在以奕为首的贵族、官僚和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北京政变(又称辛酉政变),从载垣、端华、肃顺等8位赞襄政务王大臣手中夺取政权,以垂帘听政的名义登上了统治者的宝座。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04

庚子西狩的惨痛经历,也让慈禧太后彻底认识到她当政几十年的巨大失败。难能可贵的是,此时垂垂老矣的慈禧太后却突然下定决心要搞新政,终于让这个濒临死亡的王朝重新焕发了生机。新政包括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刑律、编练新军、兴办商务、振兴实业、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等多方面内容。尽管新政是出于使清皇朝长治久安的目的,但它确实是内容新、力度大的改革,可以说是一种“开明专制”性质的举措。尽管新政是出于使清皇朝长治久安的目的,但它确实是内容新、力度大的改革,可以说是一种“开明专制”性质的举措。这个政治女强人,在二十世纪初年重新举起被她镇压掉的变法旗帜,有这样一番布局,不论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是符合潮流,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因为新政的这些内容,从本质上说就是一定程度上把新的资本主义因素移植到封建专制政体中。清末新政的失败丝毫没有降低这次现代化运动的意义,这次改革的成败经验都弥足珍贵。作为清廷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对于新政的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从新政的启动,还是从其转向预备立宪并进而付诸实施来说,慈禧都起着主导性的积极作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更令人吃惊的是,慈禧太后顺应民情,在1905年后甚至还搞起了立宪,这在中国的上千年的专制历史上绝对是石破天惊,令人难以想象。如果要说宪政的话,真正的源头却是在慈禧这里。在慈禧太后执政的最后七八年中,中国才开始真正向现代社会转型。“预备立宪”是清末新政的继续与延伸。立宪对于一直实行君主集权的清皇朝。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是慈禧一生的亮点。驭人权术05慈禧的驭人权术确实是有一套。在平定太平军和其他乱事后,慈禧将该收回的军权坚决收回,该的候又绝对信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得很好;而在内乱后的重建中,慈禧与奕乃至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人督抚的配合默契,由此出现一段难得的“同光中兴”也不是完全偶然。实事求是地说,此时的慈禧的确非常虚心,她在处理政务之余也在不断加强学习,从写一道百余字的谕旨出现十几处错别字到对朝政的处置游刃有余、从容应对,这说明慈禧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是非同寻常的。驭人之术万寿无疆06万寿无疆

针对慈禧及其清王朝大办寿辰庆典,林白水除了在《警钟日报》上刊登“讥讽寿联”外,还发表题为《万寿无疆》的时评:“甲辰十月十日,皇太后万寿至矣。我国之官绅士商,莫不颂太后曰:万寿无疆。各国之使臣,亦莫不呈递其本国君主、总统之书,而祝曰:万寿无疆。记者按:以此四字颂太后,实为确切不移。盖以近事证之,太后五旬万寿,则为甲申,其时法人攻越南,谅山一役,而安南之疆土无。六旬万寿,则为甲午,其时日人攻朝鲜,平壤一败,而台湾之疆土无。以是相继而起者,则德割胶州、俄割旅大、英割威海、法割广州湾。延至今年,七旬之万寿至,而西藏疆土又无。每遇万寿一次,则必失疆土无算。方今,联俄之说已大起矣。倘如,诸卖国贼之奸谋肆行无忌,以作万寿祝嘏之敬礼,则相继而失者,不知是某疆乎?某土乎?呜呼!所谓无疆也者,犹言无疆土也。举国而颂无疆,又有贼臣以为之助,吾恐瓜分之日,即在目前矣。”风光大葬07风光大葬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于砒霜(三氧化二砷)急性中毒,这极可能是病重的慈禧命人将其毒死的。她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1908年11月15日光绪帝死后次日,慈禧病死,年七十四,葬于河北遵化定东陵在七点最迟七点半的时候,所有的来宾都得到齐,因为那时所有的道路都要被封闭。七点一刻时,送葬队伍离开了紫禁城,但一直到了十点半,从亭子里的看台上才终于望见了送葬的队伍。如何能在瞬息之间就清理出一条道路,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穿着现代军服的中国骑警骑着蒙古矮种马来到了这儿。就像是施了魔法一般,道路上成千上万的旁观者全都被赶上了小土丘。没有发生任何搏斗和争吵,在欧洲也许要半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这儿只用了瞬间的工夫。警察们骑着灵巧的小矮马,潇洒地跑在路上,一会儿工夫,他们就清空了道路,使大家都站到了小土丘顶上。已经有人告诉过我,这个送葬队伍的景观也许会使我感到失望,因为在新加坡和爪哇岛上,有些富商的葬礼也许会比这更加风光和排场,所以我的期望值并不是太高。大多数西方人都不太明白,送葬行列的壮观场面都是集中在灵柩上的。翡翠西瓜在她尸体脚下有翡翠西瓜两个,长约15--20厘米,皮是翠绿色的,瓜瓣是红色的,其中还有几粒黑色的瓜子,一切都天然巧色,据说当时的估值在500万两白银。慈禧的身旁还有翡翠白菜两棵,绿叶白心,在菜心上落着一只满绿的蝈蝈,绿叶旁还有两只黄色马蜂,形象极为生动逼真,其价约在1000万两白银。另外,还有一件翡翠荷叶与四个甜瓜,从而构成了“步步生莲花”的意境。这些国宝在辛亥革命后,被军阀孙殿英盗掘而流失,至今为止下落不明。历史评价08“精于治术而昧于世界大势”,这是目前学者们给慈禧太后最公允的评价。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执政中,慈禧太后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这是她个人的成功;但是,慈禧太后毕竟是个女人,她以女人的方式统治了这个古老帝国,在这个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慈禧近半个世纪的当政既是名分所定、顺其自然,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极大的灾难。总体而言,慈禧太后失败了,她没有把中国带入近代化的门槛,这是她的个人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莫大遗憾。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人物评价正面在慈禧统治中国的半个世纪,中国呈现了难得的中兴气象:中国第一家大型煤矿─开平矿务局;中国第一家大型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汉冶萍厂矿公司;中国第一家大型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保险招商局;中国第一条电话线;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中国第一条海底电缆;中国第一条输电线路;中国第一家发电厂;中国第一家电报局;与此同时她还为中国建立了第一支现代化军队。中国有了:第一艘现代化军舰;第一支现代化陆军;正面评价第一家现代化兵工厂;第一门现代火炮;第一家现代军校;第一批留学军事人才;第一批外国军事教官;

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慈禧太后素有残忍和狡诈之名。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

对权力她有着近乎病态的渴求,她的大半生都在恣意领略追逐权力的刺激和尽情享受得到权力的快感。负面评价负面评价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皇太后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皇太后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在“同治中兴”的太平表象下,慈禧皇太后的铺张浪费,以及对于国际时局缺乏认识,允称导致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之一。受到戊戌政变的影响,慈禧皇太后排斥维新改革,并宠信端王载漪、刚毅等守旧亲贵,甚至考虑撤换光绪皇帝;联军入京,祸及华北多省,帝后西狩,终以缔结辛丑和约解决;和约规定惩办祸首、谢罪赔款、使馆区驻军、军备限制等,并造成日俄军队长驻满洲的局面,中国的主权以及清帝国的威望均蒙受重大损失。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慈禧皇太后诸般考量均以个人权位为重,结果严重损害国家利权以及无辜人民生计,堪称其主政期间最大的过失。12历史人物介绍——慈禧Historicalfigurestointroduce思想上经济上文化上外交上政治上历史上读陈独秀有感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宣讲人:某某某时间:20XX.XXearlyleader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earlyleader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earlyleaders陈独秀的简介陈独秀(1879—1942年),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早年经历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五年),陈独秀出生,他2岁时父亲陈衍中因瘟疫死于苏州怀宁会馆,先后由祖父陈章旭以及长兄陈庆元抚养成人,在家中学习《四书》、《五经》。1896年,17岁的陈独秀通过院试成为秀才,但在次年赴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試落榜,未能考中举人。1897年,考入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学习法文和造船。同年与高晓岚完婚。1898年,陈独秀赴东北嗣父陈昔凡处,1899年年底,义和团在山东起事,于是陈独秀回到安庆。留学与办报1901年10月,陈独秀首次留学日学习日语。1902年3月返回,组织青年励志社。9月,陈独秀再次赴日,读东京成城学校陆军科。陈独秀在日本受到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1903年3月31日夜,陈独秀、张继、邹容3人强行剪去湖北陆军学生监督姚昱的辫子,因而被遣送回国。留学与办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月刊《青年雜誌》,次年更名为《新青年》。创刊号上提出6个原则: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像的,大力鼓吹“德先生”(指“主”Democracy)和“赛先生”(指“科学”Science),激烈攻击儒教和传统道德,“打倒孔家店”。因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青年人中影响很大。1904年3月31日,陈独秀和房秩五、吴守一创办白话文《安徽俗话报》。“让安徽人通达时事,长点见识”他担任所有编辑和发行工作。报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发行量从1000份增加到3000份,成为最受欢迎的白话文报纸之一。这份报纸从1904年到1905年共出刊23期,每期有40页,大约15000字。自第16版以后,该报又增加了16个话题,包括军事、中国哲学、卫生学、天文学等。这些增加的话题几乎都是他自己所写,他使用三愛这个笔名,至少发表了50篇文章。后来由于受到政治压力而停刊。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6月8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表《研究室与监狱》,提出入监狱和入研究室,是青年人生最高尚最优美的生活。6月11日,陈独秀在城南新世界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被捕。9月16日保释出。创立中国共产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杂志开始宣传社会主义。1920年8月,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8月22日,俞秀松、罗亦农等人在陈独秀家中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创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陈独秀被缺席选为中央局书记。陈后被选为党的第二届、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届、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都路召开“二大”。大会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与共产国际的关系1922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孙中山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陈独秀和几乎所有中共领袖最初都表示反对。他也日益对莫斯科的意志和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指挥感到不满。但是到了同年8月20日,陈独秀主持西湖会议,终于勉强表示服从马林传达的共产国际指示,同意加入国民党,并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与共产国际的关系1927年3月21日,当北伐军占领龙华时,中共在上海发动工人武装暴动。,陈独秀發表《告世界工人阶级书》和《告中国工人阶级书》。4月4日,陈独秀与刚从国外回来的汪精卫发表《汪、陈联合宣言》,并随汪去武汉。4月12日,工人纠察队和蒋介石直接冲突,发生四一二政变,国共分裂。7月12日,鲍罗廷遵照斯大林的指示,重新改组中共中央。陈独秀被停职,于是给临时中央发了一封辞职信。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事变,共产国际和中共在中国的势力中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8月7日,新来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在汉口主持八七会议,禁止陈独秀参加,在会议上公开批判陈独秀对国民党妥协退让,犯有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陈独秀认为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是吸收了中国当时最优秀青年的总汇。与中共分道扬镳1929年11月16日,陈独秀因在中东路等问题上发表不同意见,被开除党籍。后发表《告全党同志书》公开信。陈独秀是少数经过30年代还幸存下来的中共领袖之一,但对自己所创建的政党已经不再能产生任何影响。1933年4月,陈被南京政府“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判处有期徒刑13年。在南京狱中,陈利用国民党的优待条件,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潜心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孔子道家学说等,完成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论著。1936年3月,在《火花》发表了《无产阶级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