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学案+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学案+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学案+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学案+教案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学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学案

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型新授课

1.会写“稚、避”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从中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

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前准备2.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1.播放课件:李大钊视频资料。1.欣赏课件视频。从视觉角度进入

一、视频导2.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后,说说2.交流对李大钊的印象。新课的学习。

入,激发兴对李大钊的印象。3.齐读课题。

趣(用时:53.揭示课题。4.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分钟)4.引导学生对搜集到的作者资

料进行交流。

1.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自由朗1.默读课文,圈画生字,读1.识字教学是重

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准字音。点,教师要引导学

课文读通读顺。2.开展小组互学生字活动:生细心观察,运用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集中识(1)认读生字,纠正字音。多种方法反复认

二、初读课记本课生字,检查自学效果。(2)交流:利用形声字的特读。

文,识记字(1)指名认读生字。点识记“僻、绑”,运用拆2.教师要尊重学

词(用时:(2)针对难读的字展开集体认一拆的方法识记“靴”,运生已有的知识基

10分钟)读活动,共同巩固字音。着重用字理识字法识记“魔工础,让学生自己交

指导瞅(chdu)瞅3.用开火车的形式读词语。流识字方法。

(3)引导学生开展识字方法的3.教师要注重培

交流活动。养学生认真倾听

3.指导书写所学生字。的习惯。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1.引导学生抓住

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写作顺序。文中的关键词,学

大钊的哪几件事?2.思考并交流课文主要写会归纳文章的写

(1)教师出示填空,引导学生了哪几件事?作顺序。

思考。(1)交流汇报:课文除第12.引导学生找到

课文除第1自然段,是按自然段,是按时间顺序写文中的重点语句,

___________顺序写的,主要写的,主要写了父亲被捕前、归纳每部分的重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被捕时、在法庭上、被害后要内容。

_、.—这几的情形,这几件事。3.教学中要关注

件事。(2)自由读课文,有疑问的写作背景的作用。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地方做好批注。感悟文中的情感。

空白处做批注。3.明确这是运用倒叙的叙4.组织学生交流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检查述方式,开篇直接交代回忆要时间充分,不能

初读课文情况。的时间,具体到年、月、日,变成回答问题的

三、再读课3.引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了突出这件事留给“我”的深形式。要形成师

文,整体感解倒叙及其作用。刻记忆和“我”的身份,语生、生生、文本对

知(用时:4.全班交流,理清课文的叙述言简洁,直接引出作者要回话的过程。理清文

15分钟)顺序,划分文章层次。忆的事情,并且照应文题。章的层次。

4.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我”忘不了父亲的被难

Bo(倒叙)

第二部分(第2—7自然

段):写父亲被捕前烧掉书

籍和文件,拒绝离开北京。

(被捕前)

第三部分(第8—18自然

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

(被捕时)

第四部分(第19—29自然

段):写"我们”和父亲在

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

景。(在法庭上)

第五部分(第30—33自然

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

非常悲痛。(被害后)

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的生1.逐一观察生字,找出容易1.指导学生进行

字,关注容易写错的笔画。写错的笔画。书写时,注意新学

2.组织学生针对容易写错的笔2.注意“避”的部首“L”,的生字与学过的

画进行书空练写,并针对书写的书写,“魔”的下部“鬼”字在字形上的区

四、观察指难点进行交流。不要写成“龟”。分,既巩固旧字,

导,练写生3.利用课件重点展示“避、魔”3.仔细观察每个生字的结又掌握新字。

字(用时:8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构及笔画。2.学生书写的时

分钟)4.组织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4.逐一练写。候,要注意字的间

视,予以个别指导。5.互评,看一看哪些笔画写架结构及笔画顺

5.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得好,哪些写得不够好,针序。

成果,集体评议。对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

五、课堂小1.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鼓1.针对教师的意见想一想教师要善于鼓励

结,布置作励学生努力学习。怎样改进。学生多动口、多动

业(用时:2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2.积累好词佳句。脑,巩固读文基

分钟)础。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1.同桌检查听写情况,交流1.通过回忆上节

字、新词掌握情况。写错的词语。课的学习内容,点

2.请按文章的顺序说说课文主2.课文主要通过回忆李大明本课重点内容,

一、复习旧要写了什么内容。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开门见山。

知,导入新3.课文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以及被害后的情景,表达了2.学生交流文章

课(用时:2象是什么?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主要内容时,教师

分钟)的怀念之情。适时点拨。

3.学生自由发言,结合具体

事例说出自己的想法。

1.默读课文第2〜30自然段,1.交流并谈谈自己的阅读1.学生在交流阅

圈画重点语句。体会。读体会时,要鼓励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重点(1)父亲被捕前学生大胆发言。

读一读描写李大钊的语言、神①这几句话是在严峻的局2.学生交流的时

态、动作的句子,把感受最深势下,母亲和父亲的朋友都候,以学生为主

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在小组劝父亲离开北京时父亲说体,必要时教师要

内针对自己的阅读体会展开互的话。最后一个句子是反问予以适当的指导,

动交流。句,语气坚定。从这几句话由扶到放。给学生

(2)引导学生思考:李大钊是中我们体会到父亲把革命提供展示交流的

一个怎样的人?教师出示阅读工作放在第一位,他完全明机会,让学生有成

提示,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功的体验,进而乐

在空白处做批注。险,但他仍选择决不离开自于与人交流。

①读课文,画出描写李大钊的己的工作岗位,表现了他对3.分析人物形象,

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②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要读出人物的内

重点品读圈画的句子,想一想②总结:被捕前,李大钊是心情感。读与悟要

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一个对待亲人慈爱和善、对结合,从思想上、

驱。待工作认真严肃的人。内心深处理解并

③反复朗读感受最深的句子,(2)父亲被捕时感悟人物形象。抓

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是从哪①父亲的表现从容不迫、沉住重点语句,走近

些方面表现出来的。着镇定,从“不慌不忙”“没人物内心。

④自主交流,说一说课文中最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

令你感动的是什么?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

(3)引导学生展开汇报交流,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

句品析。讲的”这些语句可以看出

2.出示重点句子:来。父亲的一言一行说明他

(1)父亲被捕前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

①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②宪兵、侦探、警察“一拥

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

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这些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

纸片投到火炉里去。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

②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有“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

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

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

二、研读课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和我”,这些说明敌人残暴。

文,重点探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③在这一部分中有三处对

究(用时: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比。李大钊与敌人的胆量对

28分钟)我。比,李大钊与敌人的人数对

③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比,李大钊与敌人的态度对

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比。从这些对比中学生能明

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显感受到敌人的极度恐慌

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和李大钊毫不畏惧、镇定自

(2)父亲被捕时若的大无畏精神。

①思考:被捕时,李大钊是怎④一方面可以将对比手法

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想象敌

出来?这说明了什么?人面对革命者时的虚伪、恐

②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慌,以及李大钊面对敌人时

这说明了什么?镇定自若的画面,在画面的

③作者把敌人和父亲的表现对对比中进一步感知革命者

比着写有什么作用?崇高的牺牲精神。

④引导学生想象敌人的凶残和⑤总结:被捕时,李大钊临

李大钊的镇定,用对比手法写危不惧、沉着镇定、视死如

几句话。归。

(3)父亲被捕后(3)父亲被捕后

①思考:在法庭上,李大钊是学生自读课文,关注人物形

怎样表现的?象。

②读课文,用“—”画出描①“没戴眼镜”“乱蓬蓬

写李大钊的外貌的句子,用“一的长头发”,说明李大钊经

画出描写李大钊的神态的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平

句子,用“……”画出描写李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

大钊的动作的句子。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

③.重点品读圈画的句子,思考人的爱。

讨论:②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

A.“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时,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

父亲是什么样子的?这说明了是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

什么?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

B.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

孩子都被捕了,但他的“神情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

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

什么?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

C.说说你从父亲“瞅了瞅我们”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跟敌

的举动中体会到的情感。人斗争,使他表现得无比坚

D.“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强、沉着。

了望我们",父亲“望了望我们”③父亲不想连累“我们”;

的动作中包含了怎样的含义?父亲要用自己的安定、沉着

来安慰亲人、感染亲人;父

亲是在用眼神告诉“我们”

不要慌乱,不要害怕,耍沉

着、冷静。

④望了望”既包含着父亲对

家人的不舍和爱恋,又包含

着他希望通过眼神告诉家

人,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

把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⑤归纳:在法庭上,李大钊

是一个安定沉着、坚贞不屈

的人。

1.指名读第31—33自然段,从1.完成表格。1.引导学生采用

家人的表现中体会悲伤欲绝的2.文中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列表的形式梳理

心情。完成表格。应的写法,如“工友阎振三不同人物的不同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表现,体会他们共

部分,要读出悲痛欲绝、痛恨还不见回来"与''在军警中同的情感。

敌人的思想感情。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2.引导学生对人

3.思考: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工友阎振三”前后照应,文物形象进行分析。

与开头有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章的开头和结尾也相互照3.教师引导学生

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应等。讨论并总结,谈谈

三、体会写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3.文章的开头指出十六年自己的收获。

法,升华情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李大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

感(用时:7钊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亲的被难日,结尾处母亲嘱

分钟)5.读完课文,你受到了哪些教咐“我”记住父亲的被难日,

育?前后照应。这样写可以使读

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

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

受也就更加深刻。同时,也

强调了家人永远也忘不了

这一天,表达出作者对父亲

的深切怀念之情。

4①.对亲人慈爱。②对革命

事业无限忠诚。③面对敌人

坚贞不屈、顽强斗争。

5.①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

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②

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

他们未竟的事业,做建设祖

国这一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布置作业:1.认真摘抄自己喜欢的句给学生提供课外

四、积累写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子。搜集的渠道,或直

话,作业设丰富积累。2.搜集李大钊的资料,完成接提供拓展资料。

计(用时:32.查找李大钊的相关资料,结写话训练。

分钟)合本文,以“我眼中的李大钊”

为题写一段话。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A教学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含糊”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

贵品质。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A教学重难点

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A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可结合偏旁分类进行记忆。如:“稚、峻、啪、瞪、僻、瞅、靴、开IJ、哼、绑、

啃、袍、执”是左右结构的字;“避、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区分形近字“僻、避”。本课有

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理解。

2.阅读理解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体会“十六年前的回忆”蕴

含着的深深怀念,感悟李大钊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3.语言运用

本课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颇具特色,在引导学生品悟相关文段后,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

进行“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的句式训练。这样不仅能升华情感,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

A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资料。

A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A课时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含糊”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教学过程

板块一音乐声起新课现,未成曲调情先染

1.播放音乐《五月的鲜花》。

当这优美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创造的?让我们走进

《十六年前的回忆》,去感受那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2.质疑课题:课文题目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回忆的又是什么呢?

3.认识李大钊: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对于革命,学生太陌生;对于革命事迹的伟大,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因此,

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感受那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

板块二朗朗书声初感知,忆字藏在词句间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本文是按照顺序写的,主要写了、

、、这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了解倒叙。师: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

以及父亲遇难后家人的沉痛心情来叙述课文的。我们把这种表达方法称作倒叙。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相关词语。

埋头幼稚含糊避免局势严峻轻易尖锐僻静魔鬼苦刑冷笑

残暴匪徒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过度

(1)学生自读生字词。重点正音:僻静(pi)、含棚(hu)o

(2)小组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磨刀不误砍柴工”,生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拉近学生与文

本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三写写练练促巩固,革命事迹记心中

1.要求会写的字。

(1)指导写半包围结构的字“避、魔”。

(2)“避”:"L”捺要平而长,托住“辟”。“魔”:广字头的撇是长撇,里面写紧凑,不

要忘写里面的撇折和点。

2.描红、临摹本课字帖。

3.学生练写。

4.展评作业。

第2课时

A课时目标

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A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词语勤听写,理解运用再入情

1.听写本课词语。

2.学生对照课本,检查改错。

3.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4.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听写有利于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能够激发学生钻研祖国语言文字的兴

趣,还能够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板块二品词析句探内涵,革命形象入心间

1.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

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

对“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中“知道什么”正确的理解是()□

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

(1)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

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栗。我哪能离开呢?”

(2)提示:抓住词语“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让学生在品词中体会父亲的坚

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3)将“我哪能离开呢?”这句话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2.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捕时”。

引导学生抓住两句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从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预设一:“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不慌不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李大钊早已将生死

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更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强烈对比。

预设二:“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从“惯有”一词,

体会到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3.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1)文章“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呢?(对比的描写

手法)

(2)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①前后态度的对比。

提示: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体

会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②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

峻的态度”。

通过这样的对比描写,我还认识了一个的李大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