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平面设计_第1页
第二章平面设计_第2页
第二章平面设计_第3页
第二章平面设计_第4页
第二章平面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平面设计

1.汽车行驶轨迹特性与道路平面线形要素。

2.直线的特点与运用(最大长度、最小长度)。

3.圆曲线的特点、半径与长度。

4.缓和曲线性质、行驶和参数

5.平面线形设计原则与线形组合

6.道路平面设计主要成果。本章主要学习内容要求要素方法展示

一、路线道路: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构成的三维实体。第一节道路平面线形概述

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平面图: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纵断面图:沿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图,再行展开。

横断面图: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路线的表示:

路线平面设计: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路线纵断面设计:研究道路纵坡及坡长的过程。

路线横断面设计:研究路基断面形状与组成的过程。

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分解成三步:二、汽车行驶轨迹与道路平面线形行驶中汽车的轨迹的几何特征:(1)轨迹连续:连续和圆滑的,不出现错头和折转;(一)汽车行驶轨迹(2)曲率连续: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的值。(3)曲率变化连续: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的值。(二)平面线形要素行驶中汽车的导向轮与车身纵轴的关系:

1.角度为零:

2.角度为常数:

3.角度为变数:汽车行驶轨迹线曲率为0——直线曲率为常数——圆曲线曲率为变数——缓和曲线现代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基本线形构成的,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第二节直线一、直线的特点

1.优点:①距离短,直捷,通视条件好。②汽车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③便于测设。2.缺点①线形难于与地形相协调②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人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

③易超速不宜采用长直线《标准》规定: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德国:20V(m)。前苏联:8km美国:3mile(4.38km)我国:暂无强制规定景观有变化≧20V;<3KM

景观单调≦20V公路线形设计不是在平面线形上尽量多采用直线,或者是必须由连续的曲线所构成,而是必须采用与自然地形相协调的线形。二.最大直线长度问题:

(1)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易导致高速度。

(2)长直线尽头的平曲线,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性能。采用长的直线应注意的问题: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直线应与大半径凹竖曲线组合,视觉缓和。

哪一个最优?(4)植树或设置一定建筑物、雕塑等改善景观。三、直线的最小长度直线的长度:前一个曲线终点到下一个曲线起点之间的距离。YZ(ZH)-ZH(ZY)之间的距离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同向曲线: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之间连以直线而形成的平面曲线《规范》:当V≥60km时,Lmin≧6V;当V≤40km时,参考执行直线短,易产生是反向曲线的错觉,再短,易将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断背曲线

–操作失误-事故Lmin≧6VLmin≧6V2.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反向曲线:

指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之间连以直线而形成的平面曲线《规范》规定:V≥60km时:

不小于2V。--考虑超高加宽的需要。设置缓和曲线时,可构成S形曲线

V≤40km时:参考执行XY三、直线的计算ββ

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平曲线来实现路线方向的改变

一、圆曲线的特点①圆曲线半径R=常数,曲率1/R=常数,易测设计算。②对地形、地物、环境的适应能力强。③多占用车道宽。④视距条件差(R小时)-路堑遮挡

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平曲线来实现路线方向的改变

一、圆曲线的特点①圆曲线半径R=常数,曲率1/R=常数,易测设计算。②对地形、地物、环境的适应能力强。③多占用车道宽。④视距条件差(R小时)-路堑遮挡第三节圆曲线FG离心力作用点:汽车重心,方向:水平背离圆心。1.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力的平衡受力分析:横向力X——失稳竖向力Y——稳定离心力F与汽车重力G分解:

X--平行于路面的横向力

Y--垂直于路面的竖向力,

由于路面横向倾角α一般很小,则sinα≈tgα=ih,cosα≈1,其中ih称为横向超高坡度,采用横向力系数来衡量稳定性程度,其意义为单位车重的横向力,即u越大,行车越不稳定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不产生横向倾覆的最小平曲线半径R

min: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km/h);

μ——横向力系数;

ih——超高横坡度;

i1——路面横坡度。当设超高时:不设超高时:(一)计算公式与因素(1)行车安全要求汽车轮胎不在路面上滑移,要求:

与车速、路面种类及状态、轮胎状态等有关;干燥路面:0.40~0.80,潮湿路面:0.25~0.40。结冰和积雪:<0.2,冰面:0.06(不加防滑链)。1.横向力系数μ对行车的影响及其值的确定:(2)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μ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

μ燃料消耗(%)轮胎磨损(%)

01001000.051051600.101102200.151153000.20120390(3)旅行不舒适

μ值的增大,乘车舒适感恶化。当μ〈0.10时,不感到有曲线存在,很平稳;

当μ=0.15时,稍感到有曲线存在,尚平稳;当μ=0.20时,己感到有曲线存在,稍感不稳定;当μ=O.35时,感到有曲线存在,不稳定;当μ=0.40时,有倾车的危险感,非常不稳定,美国AASHTO认为:V≤70km/h时μ=0.16,

V=80km/h时μ=0.11。μ的舒适界限,由0.11到0.16随行车速度而变化,设计中对高、低速路可取不同的数值。

是舒适感的界限《标准》规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应大于10%,其它各级公路:不应大于8%。

在积雪冰冻地区:不宜大于6%。2.关于最大超高:

离心力可设“超高”来“缓解”,但也不能超高太大,可能有停驶车辆,因此式中:ihmax——允许的超高值

——一年四季中路面最小的横向摩阻系数ih最小半径的实质:①横向力u≦摩阻力φh,②乘车人感觉良好。(二)最小半径的计算根据不同取值半径分为:1.极限最小2.一般最小3.不设超高最小是各级公路采用最大超高imax和允许的最大横向摩阻系数下保证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ihmax=8%,

u=0.1-0.171.极限最小半径2.一般最小半径是各级公路采用允许超高ih和横向摩阻φh下保证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ih=6-8%,

u=0.05-0.06u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置超高,而允许设置等于直线路段路拱的反超高。ih=-0.015,u=0.035-0.040;ih=-0.025,u=0.040-0.050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4.最小半径指标的应用最小半径指标4.最小半径指标的应用(1)在不得已情况下方可使用极限最小半径;(2)当地形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值;(3)有条件时,最好采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4)选用曲线半径时,应注意前后线形的协调,不应突然采用小半径曲线;(5)长直线或线形较好路段,不能采用极限最小半径。(6)从地形条件好的区段进入地形条件较差区段时,线形技术指标应逐渐过渡,防止突变。(三)圆曲线最大半径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与地形等条件相适应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但半径大到一定程度时:1.判断上的错误反而带来不良后果,2.增加无谓计算和测量上的麻烦。《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在不宜超过10000

m。(四)圆曲线最小长度Lmin>3v(m/s)---三秒行车(二)圆曲线的表达方式以圆曲线半径R及转角α表示R表示曲线的大小α表示转弯方向及急缓α值可量、算1、测量右角β

计算ααJDβ2、用坐标计算α

当已知相邻两JD的坐标时,以测量学知识可计算(三)圆曲线的几何元素切线值:曲线值:外距值:切曲差:方程式:计算基点为交点,记为JD,里程桩号为k##+###.##,(四)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ZY=JD-TYZ=ZY+LQZ=ZY+L/2JD=QZ+D/21-1某道路交点布置如图,已知交点里程桩号为K3+118.35,αy=10°29′03″。现要求外距E控制在0.84m,试确定平曲线半径(不设缓和曲线),且推算主点桩里程。

αy=10°29′03″

JD

一、缓和曲线的作用与性质(一)缓和曲线的作用

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行驶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3.作为超高加宽的过渡段,行车更加平稳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第五节缓和曲线

φ

汽车等速行驶,司机匀速转动方向盘时,汽车的行驶轨迹:当方向盘转动角度为

时,前轮相应转动角度为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k

(二)缓和曲线的性质其中,

是在t时间后方向盘转动的角度,

=

t;汽车前轮的转向角为

=kωt(rad)轨迹曲率半径:设汽车前后轮轴距为d,前轮转动

后,汽车的行驶轨迹曲线半径为汽车以v(m/s)等速行驶,经时间t以后,其行驶距离(弧长)为:

=vt(m)汽车匀速从直线进入圆曲线(或相反)其行驶轨迹的弧长与曲线的曲率半径之乘积为一常数,这一性质与数学上的回旋线正好相符。

二、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1、回旋线的数学表达式回旋线是公路路线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缓和曲线。我国《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回旋线的基本公式为:

rl=A2(rl=C)——极坐标方程式式中:r——回旋线上某点的曲率半径(m);

l——回旋线上某点到原点的曲线长(m);

A——回旋线的参数。A表征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2、回旋线的参数值A的应用范围:rl=C(A2)LsYX缓和曲线起点:回旋线的起点,l=0,r=∞;缓和曲线终点:l=Ls,r=R,则RLs=C(A2),即回旋线的参数值为:RLs=C

图2-12螺旋线OR直线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曲率变化:由微分方程推导回旋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以rl=A2代入得:dl=r·d

dx=dl·cos

dy=dl·sin

或l·dl=A2·dβ4、回旋线的数学表达式:回旋线起点切线o在回旋线终点处,l=Ls,r=R,A2=RLs

实际测设用切线支距法敷设缓和曲线⊿Rr(1-cosβ))δ2340RLsLs-=1)回旋线各要素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r·l=A2,

5、回旋线的几何要素(2)任意点P处的曲率半径:

(3)P点的回旋线长度:(4)P点的切线方向与x轴的夹角

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的基本组成是: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其几何元素的计算公式如下:2)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几何要素:切线增加值:曲线内移值:螺旋角:曲线切线值:曲线超距值:外矢距:曲线长度值:图2-7“基本型”平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方法:计算基点为交点,记为JD,里程桩号为k##+###.##,图2-7基本型曲线(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方法: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ZH=JD–THY=ZH+LsQZ=ZH+L/2YH=HZ–LsHZ=ZH+LD=2T-L①用切线支距法敷设回旋线的公式:

l——回旋线上任意点M至缓和曲线起点的弧长(m)。6、现场敷设1)切线支距法敷设曲线计算方法:

00②切线支距法敷设带有回旋线的圆曲线公式:

x=q+Rsin

m

(m)y=p+R(1-cos

m)(m)式中:

lm——圆曲线上任意点M至缓和曲线终点的弧长(m);αm——lm所对应的圆心角(rad)。图2-17要素计算lm2)偏角法敷设曲线偏角法有支镜于交点及曲线起终点法之分。(1)支镜于交点时

偏角为:

玄长为:

(2)支镜于曲线起终点偏角为:

玄长为:3)坐标法坐标法是当前生产中常用的方法,工具由GPS仪、全站仪,坐标的计算在测量学中有较详细地讲解,其详见测量学。三、缓和曲线的长度及参数

(一)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1.旅客感觉舒适:汽车行驶在缓和曲线上,其离心加速度将随着缓和曲线曲率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过快,将会使旅客有不舒适的感觉。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as:在等速行驶的情况下:

2.超高渐变率适中由于缓和曲线上设有超高缓和段,如果缓和段太短,则会因路面急剧地由双坡变为单坡而形成一种扭曲的面,对行车和路容均不利。《规范》规定了适中的超高渐变率,由此可导出计算缓和段最小长度的公式:

式中:B——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

Δi——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数差(%);

p——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

3.行驶时间不过短缓和曲线不管其参数如何,都不可使车辆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过短而使司机驾驶操纵过于匆忙。一般认为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至少应有3s《标准》按行驶时间不小于3s的要求制定了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4、满足视觉的要求考察司机的视觉,当回旋曲线很短,其回旋线切线角(或称缓和曲线角)β在3°左右时,曲线极不明显,在视觉上容易被忽略。回旋线过长β大于29°时,圆曲线与回旋线不能很好协调。适宜的缓和曲线角是β=3°~29°。因为:将β0=3°和β0=29°分别代入上式,则A的取值范围为: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表2.3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100857050352520

城市道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表2.9设计速度(km/h)100806050403020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m)85705045352520(三)缓和曲线的省略

在直线和圆曲线间设置缓和曲线后,圆曲线产生了内移,其位移值为p,在Ls一定的情况下,p与圆曲线半径成反比,当R大到一定程度时,p值将会很小。这时缓和曲线的设置与否,线形上已经没有多大差异。一般认为当p≤0.10时,即可忽略缓和曲线。如按3s行程计算缓和曲线长度时,若取p=0.10,则不设缓和曲线的临界半径为:(三)缓和曲线的省略

由上表可知,设缓和曲线的临界半径比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小。考虑到缓和曲线还有完成超高和加宽的作用,应按超高控制。《标准》规定:当公路的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应设缓和曲线。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规范》规定可不设缓和曲线的情况:(1)在直线和圆曲线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标准》规定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2)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间,当小圆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3)小圆半径大于表7.4.2中所列半径,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小圆曲线按规定设置相当于最小缓和曲线长度的回旋线时,其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不超过0.1m设计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小于1.5设计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小于2作业题:2.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α右=30°,半径R=800m,JD=K5+136.53。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及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3.已知某弯道JD=K4+650.56,半径R=300m,Ls=60m,α右=35

o试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第五节行车视距及其保证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行车视距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与迅速,它是道路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道路平面上的暗弯(处于挖方路段的弯道和内侧有障碍物的弯道)、纵断面上的凸形竖曲线以及下穿式立体交叉的凹形竖曲线上都有可能存在视距不足的问题。(1)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人员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2)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3)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对向行驶之汽车相遇,发现后即采取减速避让措施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4)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一)停车视距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停车视距可分解为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及安全距离三部分来研究。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的视距标准(二)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二、三、四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采用会车视距标准。(三)超车视距

在一般双车道公路上行驶着各种不同速度的车辆,当快速车追上慢速车以后,需要占用供对向汽车行驶的车道进行超车。为了超车时的安全,司机必须能看到前面足够长度的车流空隙,以便在相邻车道上没有出现对向驶来的汽车之前完成超车而不阻碍被超汽车的行驶。这种快车超越前面慢车后再回到原来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称为超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在适当间隔的路段内设置具有保证超车视距的路段(3min内)。(三)视距的保证曲线路段由于曲线半径、超高、加宽会引起曲线内侧暗弯,要进行视距检查,清除障碍物,绘制包络线(视距曲线)视距包络图

一、平曲线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一)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二)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60km/h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设计速度<40km/h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平面线形要素最小值。第六节平面线形设计

1.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特别是在下坡方向的尽头更要注意。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难免时,中间应插入中等曲率的过渡性曲线,并使纵坡不要过大。

(三)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四)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回旋线。

2.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也会有变化,或同一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会形成技术指标的变化,高低指标之间的变化过程要有过渡(五)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1、汽车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时不感到困难汽车在公路的任何线形是行驶的时间均不宜短于3s,以使驾驶操作不显的过分紧张。这样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为9s行程,至少6s行程(凸型曲线),条件受限时亦不应少于3~4s。2、缓和曲线上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不超过规定值。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一般值(m)1000850700500350250200最小值(m)200170140100705040各级公路最小平曲线长度3、转角θ小于7度时的平曲线长度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一般值(m)1400/θ1200/θ1000/θ700/θ500/θ350/θ280/θ最小值(m)200170140100705040公路转角等于或小于7度时的平曲线长度

当路线转角等于或小于7°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其长度应大于下表中规定的“一般值”。当地形条件及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可采用表中的“最小值”。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1、基本型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线形。适用场合:交点间距不受限。从线形的协调性出发,宜将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长度之比设计成1:1:1。满足设置基本型曲线的几何条件:α≥2β图2.13基本型2、S型用两段反向回旋线连接两个反向圆曲线的组合。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2Vα2α1JD1JD2图2-19两反向曲线图2.14S型

S型曲线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A2最好;当不相等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2.0,以小于1.5为宜。在S型曲线上,两个反向回旋线以径相连接为宜。不得已插入直线时,必须尽量地短,其短直线的长度或重合段的长度应符合下式:式中:l——反向回旋线间短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

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1/R2=1~3为宜。R2为小圆曲线半径(m);R1为大圆曲线半径(m)。

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1)卵型上的回旋线参数A不应小于该级公路关于回旋线最小参数的规定,同时宜在下列界限之内3、卵型图2-15卵型式中:A——回旋线参数;

R2—小圆半径(m)。(3)两圆曲线的间距,宜在下列界限之内:

式中:D——两圆曲线最小间距(m)。

(2)两圆曲线半径之比宜在下列界限之内:4、凸型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凸型曲线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合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规定。图2.16凸型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宜为:A2:A1=1:1.5复台型回旋线除了受地形和其它特殊限制的地方外一般很少使用,多出现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线形设计中。5、复合型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间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线形。图2.17“复合型”组合6、C型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线形组合。其连接处的曲率为0,也就是R=

,相当于两基本型的同向曲线中间直线长度为0。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C型曲线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采用。适用条件:地形特殊处、立交匝道等。图2-18C型组合1.设计图:路线平面设计图道路平面布置图2.设计表:直线、曲线及转角表逐桩坐标表路线固定表总里程及断链桩表等。第六节路线平面设计成果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全面地反映了路线的平面位置和路线平面线形的各项指标,它是道路设计的主要成果之一。平面线形设计成果:路线各交点桩号JD

半径R

缓和曲线长度Ls

公路偏角α

交点坐标(X,Y)等。一、直线、曲线及转角表二、逐桩坐标表

(一)坐标系统的采用:

1.采用统一的高斯正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高斯正投影3°带或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

3.三级和三级以下公路、独立桥梁、隧道及其它构造物等小测区,可不经投影,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4.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应尽量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如精度不合要求,也应充分利用其点位,选用其中一点的坐标及含此点的方位角,作为平面控制的起算依据。1.设计表:直线、曲线及转角表逐桩坐标表路线固定表总里程及断链桩表等。2、设计图:路线平面设计图道路平面布置图道路占地图第七节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一)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全面地反映了路线的平面位置和路线平面线形的各项指标,它是道路设计的主要成果之一。详见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示例。平面线形设计成果:路线各交点桩号JD

半径R

缓和曲线长度Ls

公路偏角α

交点坐标(X,Y)等。一、道路平面设计的表格(二)逐桩坐标表

1、坐标系统的采用:(1)采用统一的高斯正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采用高斯正投影3°带或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3)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应尽量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如精度不合要求,也应充分利用其点位,选用其中一点的坐标及含此点的方位角,作为平面控制的起算依据。

路线的计算方位角是指路线前进方向与坐标纵线方向的夹角。2、路线的计算方位角:φ=ω-δ0式中:ω——磁方位角;

δ0——计算磁偏角。逐桩逐桩坐标表.doc坐标表3.计算交点坐标:Xn=Xn-1+LJDcosφn-1Yn=Yn-1+LJDsinφn-1式中:Xn——JDn的X坐标(N坐标);

Yn——JDn的Y坐标(E坐标);

LJD——交点间距(JDn-1

到JDn间距);

LJD=JDn-JDn-1+Jn-1φn-1——JDn-1的计算方位角;φn=φn-1+αn

(其中,αn右偏取“+”值,左偏取“-”值)。二、道路平面设计图1、路线总体布置图路线总体布置图示例2、路线平面设计图路线平面设计图应示出沿线的地形、地物、路线位置及里程桩号、断链、平曲线主要桩位等。

公路路线平面图示例见课本

城市道路平面图3、道路用地图。作业1、平面线形三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2、直线的适用场合,长短直线的概念及实际如何应用。3、圆曲线半径确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标准中有几种规定值?实用中如何选择曲线半径?4、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5、什么是视距?分几种?不同视距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满足?6、三要素有那几种组合形式?

7、如果弯道的半径R很小,路面横坡ih不适当,汽车的轮距b较窄,装载重心hg

又过大,车速V

很高,则汽车有倾覆的可能性。试分析汽车开始倾覆时上述诸因素的关系。设R=50m

,b=1.7m,hg=1.8m

,ih=-0.03(反超高)求倾覆时的临界速度V?

8、一条二级平原区路线,JD的里程为k5+146.94,偏角αy=45°25′30"

,缓和曲线长度LS=35m,半径R=150m

。计算:(1)计算曲线要素?(2)推算主点桩里程?9、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αy=13°38′42″,半径R=800m,JD=K5+136.53。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及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例:平原区某公路有两个交点间距为407.54m,JD1=K7+231.38,偏角α1=12°24′20″(左偏),半径R1=1200m;JD2为右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