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测试卷(一)(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解析版_第1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测试卷(一)(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解析版_第2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测试卷(一)(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解析版_第3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测试卷(一)(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解析版_第4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测试卷(一)(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测试卷(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隆(lóng)重 宰(zǎi)割载(zǎi)入不负韶(sháo)华 B.赓(gēng)续 功勋(xūn) 得逞(chěng)风雨如晦(huì) C.不朽(xiǔ) 寄予(yǔ) 旗帜(zhì) 昂(áng)首阔步 D.殷(yīn)切 劫难(nàn) 磅(pāng)礴矢(shī)志不渝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荫庇 渊源 尘网 刚愎自用 B.犬吠 户庭 感慨 矫蹂造作 C.余闲 宏愿 流逝 相形见拙 D.躬耕 狭隘 弛骋 忧心忡忡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②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③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④在万户的飞天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A.振动制定强大试验B.震动制定雄厚尝试C.振动制订雄厚试验D.震动制订强大尝试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国内创下13亿元电影票房纪录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在海外却遭遇窘境,在北美3天的票房仅为19万元人民币,这真令人叹为观止。B.在本赛季中,CBA上届冠军北京队惜败山东队,遗憾地止步于半决赛,但马布里和队员们已经尽力,广大球迷们不应求全责备他们的表现。C.母亲节即将来临,正在紧张准备高考的学生何一舟为表爱心,去购物中心给母亲买礼物,面对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商品。D.从事市场研究的某公司发布消息称,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在全球手机市场约占三分之二份额,传统的非智能手机已成明日黄花。有些不知所措。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A.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除有效地施行减税降费措施外,为使地方收支平衡,还要增加财政支出资金利用效率。B.各省市发布的高考改革方案遵循以“学生本位”为原则,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在尊重学生选择权的同时,尽可能维护学生利益。C.一年多来,美国肆意挥舞关税大棒,四处挑起贸易争端,恣意冲击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成为国际社会最大的“麻烦制造者”。D.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几十个报社、电视台和网站的记者到现场进行采访。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B.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C.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D.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有韵致。7.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辨析,正确的一项是()A.“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一句中的“草棍儿”是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香雪的农村女孩身份。B.“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一句,“被感动得战栗”是拟人兼双关的修辞手法,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C.“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D.“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8.下面对《将进酒》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入世的积极思想感情。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10.下列作品、作家及题材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晨昏诺日朗》--冰心-小说B.《祝福》--鲁迅--散文C.《画里阴晴》--郭小川--散文D.《赤壁赋》--苏轼--赋二、经典诗词填空(每空2分,共10分)11.一骑红尘妃子笑,。12.人生得意须尽欢,。1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14.此情可待成追忆,。1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现代文阅读(共45分)(一)阅读《飞向太空的航程》,完成16—19题。(共12分)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会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亚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膊空而起,直刺云霄……①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②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6.根据选文内容,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3分)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神舟五号腾空而起,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内心感到。17.画线句子①说“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用原文中的话解释“不同凡响”的含义。(3分)18.画线句子②在选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19.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为什么震动了中国人?(3分)(二)阅读《哦,香雪》完成20—23题。(共12分)“香雪,过来呀,看!”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怎么我看不见?”香雪微微眯着眼睛。"就是靠里边那个,那个大圆脸。看,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风娇又有了新发现。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全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但她也很快就发现了别的。"皮书包!”她指着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就是那种连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学生书包。尽管姑娘们对香雪的发现总是不感兴趣,但她们还是围了上来。“哟,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凤娇一声尖叫,埋想着挤上来的一个姑娘。她老是爱一惊一乍的。“你咋呼什么呀,是想叫那个小白脸和你搭话了吧?”被埋怨的姑娘也不示弱。“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那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真下车来了。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北京话”双手抱住胳膊肘,和她们站得不远不近地说:“喂,我说小姑娘们,别扒窗户,危险!”“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姑娘们一阵大笑,不知谁还把凤娇往前一搡,弄得她差点儿撞在他身上。这一来反倒更壮了凤娇的胆。"喂,你们老待在车上不头晕?”她又问。“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又一个姑娘问。她指的是车厢里的电扇。"烧水在哪儿?”“开到没路的地方怎么办?"“你们城市里一天吃几顿饭?”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边小声问了一句。“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20.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小说人物少,情节也不复杂,它的主要魅力就在于用诗一样的语言、散文化的笔法、精彩的生活细节,写活了山村女孩纯真、率直、清丽的情怀。B.这篇小说用词精练、传神,如“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挽住”一词,运用比喻手法,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C.作者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人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D.描写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反映台儿沟的贫穷、闭塞,表现姑娘们的爱美天性,同时衬托出姑娘们对现代文明的渴望。21.下列对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刻画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对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作者的情感。B.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C.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运用得最多的是议论和抒情。D.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2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3分)A.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B.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C.“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D.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23.请结合具体事例,说说香雪和其他女孩子的追求有怎样的不同。(3分)(三)阅读《草房子》完成24—27题。(共12分)草房子①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②桑桑想到了自己有个好住处,而他的鸽子却没有--他的许多鸽子还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他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他们几个,将家中的碗柜里的碗碟之类的东西统统收拾出来扔在墙角里,然后将这个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像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让阿恕与朱小鼓他们一起动手,用锯子与斧头对它大加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那碗柜本有四层,但每一层都大而无当。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三档。桑桑算了一下,一层三户"人家”,四层共能安排十二户“人家”,觉得自己为鸽子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觉得很高尚,自己被自己感动了。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阿恕他们的数次努力之后,稳稳地挂在了墙上。晚上,母亲望着一个残废的碗柜,高高地挂在西墙上成了鸽子们的新家时,将桑桑拖到家中,关起门来一顿结结实实的揍。③但桑桑不长记性,仅仅相隔十几天,他又旧病复发。④那天,他在河边玩耍,见有渔船在河上用网打鱼,每一网都能打出鱼虾来,就在心里希望自己也有一张网。但家里却并无一张网。桑桑心里痒痒的,觉得自己非有一张网不可。他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这明明是蚊帐,但在桑桑的眼中,它却分明是一张很不错的网。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然后找来一把剪子,三下五除二地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网,然后又叫来阿恕他们,用竹竿做成网架,撑了一条放鸭的小船,到河上打鱼去了。河两岸的人都到河边上来看,问:“桑桑,那网是用什么做成的?“桑桑回答:“用蚊帐。”桑桑心里想:我不用蚊帐又能用什么呢?两岸的人都乐。女教师温幼菊担忧地说:“桑桑,你又要挨打了。”桑桑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在两岸那么多有趣的目光注视下,他却还是很兴奋地沉浸在打鱼的快乐与冲动里。⑤中午,母亲见到竹篮里有两三斤鱼虾,问:“哪来的鱼虾?”桑桑说:“是我打的。”“你打的?”“我打的。""你用什么打的?”“我就这么打的呗。"母亲忙着要做饭,没心思去仔细考查。中午,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着鱼虾,吃着吃着,母亲又起了疑心:“桑桑,你用什么打来的鱼虾?”桑桑借着嘴里正吃着一只大红虾,故意吱吱唔唔地说不清。但母亲放下筷子不吃,等他将那只虾吃完了,又问:“到底用什么打来的鱼虾?”桑桑一手托着饭碗,一手抓着筷子,想离开桌子,但母亲用不可违抗的口气说:“你先别走。你说,你用什么打的鱼虾?”桑桑退到了墙角里。小妹妹柳柳坐在椅子上,一边有滋有味地嚼着虾,一边高兴地不住地摆动着双腿,一边朝桑桑看着:“哥哥用网打的鱼。"母亲问:“他哪来的网?”柳柳说:“用蚊帐做的呗。”母亲放下手中的碗筷,走到房间里去。过不多一会,母亲又走了出来,对着拔腿已跑的桑桑的后背骂了一声。但母亲并没有追打。晚上,桑桑回来后,母亲也没有打他。母亲对他的惩罚是:将他的蚊帐摘掉了。而摘掉蚊帐的结果是:他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是红包,左眼红肿得发亮。 (节选自曹文轩《草 房子》)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讲述的故事。(不要超过30个字)(3分)25.第④段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体现了温老师怎样的特点?(3分)26.第⑤段画线句中,描写母亲的笔墨非常简省,请展开合理想像,对母亲作生动描写。(3分)27.母亲知道桑桑把蚊帐改成了渔网后,为什么没有打他?你赞同母亲惩罚桑桑的做法吗?(3分)(四)阅读《父亲的难题》完成28—30题。(共9分)父亲的难题①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②一个周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球鞋,因为他明天要参加学校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听过好些遍了,实在让人腻味。③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④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⑤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⑥“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⑦“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爸爸坚持着,“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⑧小保罗把两只手的手指钩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在途中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⑨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28.根据文意,乌龟之所以能够取胜,小保罗认为靠的是什么,而他爸爸认为靠的是什么。(3分)29.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标题“父亲的难题”中的“难题”到底指什么?(3分)30.细读第③,④自然段,然后摘录原文填空:此二段中表现小保罗对爸爸所讲故事的态度的一个词语是体现这个态度的一个具体细节是 .(3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1—33题。(共5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31.下面有关陶渊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诗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32.下列诗句均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其中最能诠释“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一句的是()。(2分)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B.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C.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D.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3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描写了陶渊明什么样的心情?(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25题。(共10分)王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诗,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鸣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盖更酌。着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34.下列各句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而今安在哉?A.固一世之雄也 B.渺渺兮予怀 C.何为其然也 D.凌万顷之茫然 35.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泣孤舟之嫠妇。A.扣舷而歌之 B.惟江上之清风 C.纵一苇之所如 D.取之无禁 3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B.纵一苇之所如沛公起如厕C.挟飞仙以遨游 又重之以修能 D.不知东方之既白驾一叶之扁舟37.翻译句子划线句子。(4分)(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相与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一位政治家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可能不喜欢做,但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即将步入社会的你,需要面对各种责任,对父母、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诗歌除外的问题均可。答案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345678910DABDCCBCDD1.【答案】D解析:“磅礴”的“磅”应读páng,磅礴[pángbó]: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矢志不渝”的“矢”应读shǐ。矢志不渝[shǐzhìbùyú]:表示永远不变心。2.【答案】A3.【答案】B4.【答案】D【答案】C6.【答案】C【解析】A项中“车窗外——”的破折号改为逗号;B项中“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需加引号;D项中“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中间的顿号改为逗号。7.【答案】B【解析】A“是借代手法”错误,“草棍儿”应该是指类似于发卡的东西,写出了农村女孩生活的俭朴。C“运用了排比”错误,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写她们的声音和笑貌,富有感染力。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用“冷静”修饰“铁轨”,赋予铁轨以人的情态,运用拟人修辞。8.【答案】C解析:C项“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错。分析脱离诗歌主旨。9.【答案】D解析:D“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对死去的人的称呼。如《项脊轩志》中用“先大母”称“死去的祖母”。10.【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无人知是荔枝来。莫使金樽空对月朝如青丝暮成雪。只是当时已惘然问君能有几多愁。三、现代文阅读(共45)。(一).(共12分) 16.示例一:一条橘红色的巨龙腾空而起巨龙发出的轰鸣声无比紧张、无比激动示例二: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