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146-2011 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技术规程_第1页
HYT 146-2011 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技术规程_第2页
HYT 146-2011 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技术规程_第3页
HYT 146-2011 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技术规程_第4页
HYT 146-2011 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2011-07-08发布I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海洋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25.1内水、领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 25.1.1划分原则 25.1.2工作流程 35.1.3划分方法 45.1.4补充说明 5.2海岛主体功能区划分 5.2.1划分原则 5.2.2工作流程 5.2.3划分方法 5.2.4补充说明 5.3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体功能区划分 5.3.1工作流程 5.3.2评价指标框架 5.3.3评价指标测算方法 5.3.4划分方法 6成果要求 6.1文字说明书 6.2编制说明 6.3登记表 6.4.1图幅内容 6.4.2制图要求 6.5技术报告 6.6信息系统 6.7附件材料 6.7.1数据资料 6.7.2资料来源说明 附录A(资料性附录)特尔菲判定法 20A.1选择专家 A.2设计专家意见征询表格 20ⅡA.3专家评估和多轮间反馈信息 A.4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 附录B(规范性附录)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评价指标参考权重与定性指标调查问卷表格式 B.1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评价指标参考权重 22B.2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定性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22B.2.1海洋生态系统重要性 22B.2.2区位条件 附录C(规范性附录)海洋主体功能区登记表样式 24附录D(规范性附录)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制图要求 25D.1地理底图要素内容及表达 25D.2专题要素内容及表达 D.2.1优化开发区域 D.2.2重点开发区域 D.2.3限制开发区域 25D.2.4禁止开发区域 D.3海洋主体功能区综合评价图基本要求 25附录E(规范性附录)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基础数据登记表样式 28图1内水、领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域划分工作流程 3图2海岛主体功能区划分工作流程 图3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工作流程 表1内水、领海海洋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4表2海水质量标准值 6表3在不同情境下ka的赋值 6表4在不同情境下kop的赋值 8表5在不同情境下kap的赋值 8表6内水、领海海洋主体功能区类型评价标准参照表 表7海岛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的功能和含义 表8海岛主体功能区类型评价标准对照表 表9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框架 表B.1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评价指标参考权重 22表B.2海洋生态系统重要性调查问卷表式 22表B.3海岛区位条件调查问卷表式 23表C.1海洋主体功能区登记表 24表D.1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制图图例 27表E.1内水、领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基础数据登记表样式 表E.2海岛主体功能区划基础数据登记表样式 30Ⅲ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的规定进行编制。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和规划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广顺,徐丛春,赵锐,宋维玲,朱凌,李双建,李东旭,刘佳,王江涛,李宜良,魏婷。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编制基本内容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海岛、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18421海洋生物质量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GB/T20257.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4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4部分: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图图式HY/T087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根据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从科学开发的角度,统筹考虑海域资源环境状况、海域开发利用程度、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依托陆域的经济实力和城镇化格局、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国家战略选择等要素,所划定的不同主导功能定位的海域。以海洋自然资源和空间资源为对象的高强度集中开发与利用的活动。海洋优化开发区域marineoptimizeddevelopmentzone海域利用程度高,或毗邻陆域城镇化与海洋产业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压力大,海洋经济结构亟需调整,开发利用海洋的活动亟需优化,海洋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海域。海洋重点开发区域marinesignifieddevelopmentzone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海洋发展潜力较高、海洋地理条件优势突出,适于高强度集中开发与利2用的海域;或是在海洋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国家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利益的海域。海洋限制开发区域marinerestricteddevelopmentzone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海洋开发活动关系到较大范围内生态安全,或海洋环境受到污染、损害,资源破坏较严重并急需修复与恢复,不适于进行高强度集中开发与利用的海域。海洋禁止开发区域marineforbiddendevelopmentzone在管辖海域内依法设立的国家(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军事禁区等。海洋优先开发区块marinepriordevelopmentzone对海洋重点开发区域,在规划期内确定的先行开发的海域。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编制:——统一协调。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各类型主体功能区的设计思想保持一致,与毗邻陆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相邻地区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相衔接,与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海洋专项规划相协调;——分级编制。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包括国家级和省级两级。国家级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范围包括我国管辖的全部海域和海岛,省级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范围包括省辖海域和海岛;——结构合理。各类海洋主体功能区占管辖海域面积的比例应当适宜,原则上尽量避免重点开发区域范围过大、限制开发区域范围过小等取向,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各类发展目标的设置应当合理;——内部一致。各类主体功能区域内部应具有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和主体功能的相似性,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之间在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上应有较大的差异性;——定期调整。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是对海洋空间的中长期战略性开发和布局安排,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海洋主体功能区并非一成不变,其位置、面积和功能应随着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的变化进行定期调整。5海洋主体功能区的划分5.1内水、领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5.1.1划分原则内水、领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a)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优先考虑海洋生态条件,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内水、领海海域开发的重要前提,海洋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应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海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b)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凡能够采用定量方法且评价结果优于定性评价,应力求采用定量方法;对于难以定量、或定性方法更易于解决的问题,可采用定性方法;定量方法所获得的结果,应具备合理的定性解释;c)合理运用弹性空间:原则上应按照本标准确立的技术要求开展区划工作,同时可结合各地区特征,充分考虑各地区海洋生态系统的差异性特点及毗邻陆域社会经济特征,合理利用本标准在指标项构成要素选择、评价分级和区划阈值确定等方面提供的弹性空间。3内水、领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见图1所示):国家(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国家(省)级风景名胜区军事禁区海域调控指标项:战略选择淘洋禁止开发区域海洋优化开发区域海洋限制开发区域海洋重点开发区域重新测算修正重新测算修正4a)确定海洋禁止开发区域;b)确定评价单元。根据内水、领海海域自然属性、管理的可操作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应选取适宜尺度海域作为评价单元;c)指标测算与评价。依据内水、领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见5.1.3.2)和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见附录A),对内水、领海海洋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与评价;d)综合判定。对照内水、领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判别标准,以矩阵判别法为主,以指数综合评价法、关键指标评价法为辅,形成海洋主体功能区类型的初步判别结果;e)形成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将各评价单元的初步判别结果征求相关领域专家和发展改革部门、海洋行政管理部门、涉海产业部门等相关部门以及公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对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进行优化,形成最终的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5.1.3划分方法5.1.3.1评价单元国家级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评价单元应选择地市级或以下行政管辖海域,省级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评价单元应选择县级或以下行政管辖海域。5.1.3.2评价指标体系5.1.3.2.1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内水、领海海洋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表1。表1内水、领海海洋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境承载力可利用海洋空间资源Ci海洋环境质量C₂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C₃生态系统自然属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海域利用程度D₁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D₂毗邻陆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₃发展潜力海上交通优势度P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P₂研机构科技课题数、海洋科研机构发表科技论文入海陆源污染物管治能力P₃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国家战略战略选择国家战略导向、军事地位和战略权益51)指标含义:反映可供开发利用或具有2)计算方法:可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由可利用X;——第i个评价因子数值。ri=1-La/L r₁——可利用岸线比重;L₄——已开发利用岸线长度;r,=1-S₄/S, M₃=Z(B,×S,)/ZS,6表2海水质量标准值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依据GB18668,采用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和业务化监测数据,确定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优于第一类标准为良好,劣于第三类标准为较差,介于第一类和第三类标准之间的为一般。海洋生物质量评价:依据GB18421,采用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和业务化监测数据,确定海洋生物质量状况,优于第一类标准为良好,劣于第三类标准为较差,介于第一类和第三类标准之间的为一般。c)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1)指标含义:是指生态系统保持其自然属性,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关键生态过程稳定并持续发挥其服务功能的能力;2)计算方法:按照评价单元汇总海洋生态监控区的监测站位数据、HY/T087规定的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标准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进行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d)海洋生态系统重要性:1)指标含义:反映特定海域的典型生态系统、典型生境对全国或较大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程度与保护价值。典型生态系统与生境主要包括河口、海湾、滨海湿地、红树林、海草2)计算方法:海洋生态系统重要性的指标赋值与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宜采用特尔菲判定法e)海洋灾害风险:灾害等海洋灾害对沿海地区造成风险损失的程度,反映海洋自然灾害给沿海地区人民生活和海洋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程度和限制程度;2)计算方法:海洋灾害风险指数计算公式见式(5)。 (5)C₅——海洋灾害风险指数;I₄——灾害等级指数;ka——经济强度系数。评价区域对应的经济强度系数根据地区人均GDP取值,见表3。灾害等级加权和计算而得,见式(1)。各评价因子的指标权重的确定宜采用特尔菲判定法(参见附人均GDP(GDP)17f)海域利用程度:1)指标含义: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海域资源的开发强度和水平,反映了自然海域的开发利用程度。由海域空间利用率、填海强度等要素构成;2)计算方法:海域利用程度由海域空间利用率、填海强度加权和计算而得,见式(1)。各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宜采用特尔菲判定法(参见附录A)。其中:海域空间利用率反映海域空间的开发利用程度,用确权海域面积等指标衡量,见式(6)。r,=S,/S, (6)S₀——确权海域面积;S₂——海域面积。填海强度反映填海造地对海岸带生态环境所施加的压力强度,见式(7)。 (7)Sw——填海造地面积;S,——海域面积。g)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1)指标含义:反映该海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增长活力;2)计算方法: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计算见式(8)。D,=e×koi (8)D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e——海域经济效能;kop——海洋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对应的强度系数。海域经济效能指单位岸线创造的海洋生产总值,评估海洋经济产出效率,见式(9)。 (9)e——海域经济效能;GOP——海洋生产总值;L,——岸线总长度。海洋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对应的强度系数kop根据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级状况取值(见表4)。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指近五年海洋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见式(10)。a=\GOP,/GOP-4…………(10)a——近五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GOP——第n年海洋生产总值;GOP-4——第n-4年海洋生产总值。8经济增长强度(a)强度系数kop赋值1 b=√GDP,/GDP-4b——近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表5在不同情境下kcp的赋值经济增长强度(b)强度系数kcp赋值1g=Ns/L,………………(13)92)计算方法:入海陆源污染物管治能力由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和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评价因子加权和计算而得,见式(1)。各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宜采用特尔菲判定法(参见X——评价指标数值。x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各x值的分布仍与原相应x值的分布相同,适用于呈正态或非正态分开发区域(见5.1.3.4)。类型的三维判别矩阵。根据综合指标的评价等级,参照海洋主体功能区类型评价标准(见表6),对内水、领海各个评价单元上的海洋主体功能区类型进行判定,确定海洋优化开发区域、海洋重点开发区域、海洋限制开发区域的初步判别结果。表6内水、领海海洋主体功能区类型评价标准参照表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海洋发展潜力建议类型低低中限制开发区域低中低限制开发区域低中中限制开发区域低中高限制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低高低限制开发区域低高中优化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低高高中低低限制开发区域中低中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中低高中中低限制开发区域中中中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中中高中高低中高中中高高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高低低限制开发区域高低中限制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高低高高中低限制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高中中高中高高高低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高高中重点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5.1.3.3.2指数综合评价法指数综合评价法是空间综合评价的定量方法,它从海洋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中遴选主要指标,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指标综合反映海域的开发状况,包括海域利用程度、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上交通优势度、海洋科技创新能力4项指标,通过求矢量距离的方法来反映这四项因素对区域发展水平的共同作用。计算方法见式(16)。重要性2项指标。选取这两项指标的最高得分作为评价区域海洋生态系统需要保护程度的依据。计算式中:F₃=C₁/max(C₅,C₂)根据“海洋生态系统重要性”指标的评价结果,原则上将评价结果为“高”的区域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域。5.1.3.3.4海洋禁止开发区域的划定将内水、领海依法设立的国家(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军事禁区划定为海洋禁止开发区域。海洋禁止开发区域并非禁止一切活动,允许一些与生态产业相关的活动,如科研考察、休闲旅游等。——海洋自然保护区。将自然保护区中为保护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以及有重大科学、文化和景观价值的海洋自然景观、海洋自然生态系统和历史遗迹而依法划定的海洋自然保护区确定为海洋禁止开发区域;——风景名胜区。将位于滨海地区的以海洋景观为主要景观的风景名胜区划定为海洋禁止开发区域。5.1.3.4划分方案确定海洋主体功能区类型初步判别结果形成后,应先提交专家系统进行论证和评议后,再提交地方政府、涉海产业部门及社会公众征询意见,在充分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对划分方案进行优化,从而形成最终的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5.1.4补充说明原则上采用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各地区可结合地区实际进行适当调整,国家应从统筹一致的需要对各地的调整进行必要的指导。禁止开发区域应以名录附注。5.2海岛主体功能区划分海岛主体功能区应覆盖辖区内全部无居民海岛。对于不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海岛,原则上应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域。5.2.1划分原则海岛主体功能区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a)自然属性为主,兼顾社会属性:划定海岛主体功能区,首要条件是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同时应兼顾海岛的社会条件和社会需求等社会属性;b)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划定海岛主体功能区,应坚持“先保护后开发,重点保护适度开发,开发促c)国家主权安全优先:在划定主体功能区时,凡是涉及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和保障国防安全所需的海岛,应优先考虑国家的需要;同时,坚持军民结合,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贯穿于海岛的监管、保护和利用的全过程,保障海上通道和交通安全。5.2.2工作流程海岛主体功能区划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见图2所示):a)对单个海岛应用特征要素筛选法进行筛选判断,将特殊用途岛屿和自然保护区岛屿确定为海岛禁止开发区域;b)依据海岛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将岛群作为评价单元,分析整理数据资料,对指标值进行测算,定性指标采用特尔菲法赋值,定量指标根据指标计算公式赋值,并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c)应用关键因素法,依据海岛分区综合评价分级结果,利用判别标准对照表(见表4),确定海岛主体功能区初步判别结果;d)将初步判别结果征求相关领域专家和发展改革部门、海洋行政管理部门、涉海产业部门等相关部门以及公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对海岛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进行优化,形成最终的海岛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海岛主体功能区划分海岛主体功能区划分特殊用途岛屿自然保护区岛屿否是确定评价单元指标体系公式计算法定性指标主导因素法判别标准专家系统评议初步判别结果有关部门、公众意愿调查确定海岛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内水、领海海域海洋主体功能区海洋重点开发区域海洋优化开发区域海洋禁止开发区域海洋限制开发区域定量指标特尔菲法图2海岛主体功能区划分工作流程5.2.3划分方法5.2.3.1评价单元原则上选取岛群作为评价单元,岛群的划分根据各地岛屿分布密集程度与岛屿的相似性来划分,范围不宜过大。5.2.3.2指标体系海岛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见表7所示。表7海岛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的功能和含义指标类别区位条件战略地位国防安全和权益价值、战略选择海岛自然地理位置、海岛挥其服务功能的能力大区域的重要程度与保护价值的大小经济发展能力离岸距离、交通便利程度评估海岛经济发展现状和增长活力岛陆面积、淡水资源量、岛屿基础设施建设a)区位条件:1)指标含义:反映海岛的权益价值和战略要求,以及海岛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条件优劣程度。由战略地位和地理区位要素构成;2)计算方法:由战略地位和地理区位加权和计算而得,见式(1)。战略地位和地理区位指标赋值和权重的确定宜采用特尔菲判定法(参见附录A)。b)生态状况:1)指标含义:反映海岛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海岛生态系统重要性。海岛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海岛生态系统重要性指标含义参见5.1.3.2.2c)1)和d)1);2)计算方法:由海岛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海岛生态系统重要性加权和计算而得,见式(1)。海岛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海岛生态系统重要性计算方法,参见5.1.3.2.2c)2)和d)2),权重的确定宜采用特尔菲判定法(参见附录A)。c)经济发展能力:1)指标含义:反映海岛交通便利和通达水平,以及海岛经济发展现状和增长活力;2)计算方法:由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基础发展条件加权和计算而得,见式(1)。权重的确定宜采用特尔菲判定法(参见附录A)。5.2.3.3判别标准根据评价结果,将海岛区位条件、生态状况和经济发展能力划分为高、中、低三级。应用主导因素法,建立海岛主体功能区评判标准,见表8所示。主导因素法是通过选取决定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主导因素,按照关键指标项的评价结果,结合分析其他指标项的影响,划分主体功能类型,从而得到备选方案。表8海岛主体功能区类型评价标准对照表海岛经济发展能力低 限制开发区域中 限制开发区域高低低限制开发区域高中低限制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高高低高低中限制开发区域高中中高高中高低高高中高高高高重点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在海岛主体功能区类型判别中,战略地位、生态状况指标是决定海岛主体功能类型的关键指标。因此,在实际判别中,区位条件等级为“高”的情况下,原则上划定为“重点开发区”,生态状况等级为“低”或5.2.3.4划分方案的确定依据表8,综合考虑邻近海域海洋主体功能区类型,确定海岛主体功能区的初步评判结果。对于形成的初步评判结果,提交专家层进行咨询评议,在此基础上征求发展改革部门、海洋行政管理部门、涉海产业部门等相关部门以及公众的意见,对海岛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进行优化,形成最终的海岛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5.2.4补充说明原则上选取岛群作为基本评价单元,各地区可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确定细化评价单元。单元的选取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上采用统一的指标体系,各地区可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国家应从统筹一致的需要对各地的调整进行必要的指导。5.3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体功能区划分5.3.1工作流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体功能区划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见图3所示):a)选取评价指标和评价因子,搜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开展单要素指标评价;b)采用空间叠置分析法对评价要素的评价结果进行叠加分析,确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优先开发区块。图3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工作流程5.3.2评价指标框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框架见表9所示。表9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主体功能区评价指标框架资源丰度富集程度区位重要度评价资源开发条件和开发能力5.3.3评价指标测算方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评价指标测算方法如下:a)资源丰度评价1)油气资源丰度评价利用国家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使用“资源量丰度(10⁴t/km²)”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内各盆地或坳(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进行定量描述。资源量丰度(10⁴t/km²)>1.0的区域确定为油气资源丰度“高”的区域,资源量丰度(10⁴t/km²)<1.0确定为油气资源丰度“低”的区域;2)固体矿产资源丰度评价将黄海、东海、南海重矿物异常区确定为固体矿产资源丰度高的海域;3)渔业资源丰度评价采用特尔菲判定法,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渔业资源丰度进行赋值,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确定渔业资源丰度高的区域。b)区位重要度评价以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与邻国主张管辖海域是否重叠作为评判依据,重叠海域区位重要度判内各空间点的属性组合一致的方法。专属经济区和大 (21) (22)编制说明的内容应包括以下6个方面:登记表的内容应包括以下6个方面:a)地区:位于登记表第四列,明确该主体功能区所在市或县,有争议的区域仅列共同的上一级区域名称;b)范围:位于登记表第五列,明确主体功能区的具体范围、地理坐标;c)面积:位于登记表第六列,明确主体功能区的面积和计量单位;d)开发现状:位于登记表第七列,说明资源环境特征和开发利用情况,如与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不符合,应标明;e)功能定位:位于登记表第八列,说明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f)备注:位于登记表第十列,其他说明的内容。登记表的具体形式见附录C。6.4.1图幅内容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图件的制作包括两部分内容,如下:a)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图——海洋主体功能区域分布图——海洋重点开发区域分布图——海洋优化开发区域分布图——海洋限制开发区域分布图——海洋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图b)海域空间综合评价图基于单项指标评价结果制作海域空间综合评价图。6.4.2制图要求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的制图要求包括:a)地图投影:制图比例尺大于1:250000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经线按图幅取中,取整;制图比例尺小于1:1000000采用墨卡托投影,基准纬线按图幅取中,取整;b)制图比例尺:内水、领海、海岛区域根据内容比例尺控制在1:50000~1:250000,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比例尺控制在1:1000000~1:5000000;c)制图数据源:选用1:50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地理底图数据;e)图幅幅面:A1,任意分幅;f)图面内容:由地理底图要素和专题要素两部分组成,提交的纸质和数字形式表达的地图应使用本标准规定的图例符号及设色。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成果图制图要求详见附录D。6.5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应全面、系统地反映区划研究成果,要系统阐述划分海洋主体功能区的方法和技术,尤其要对未列入本技术规程的方法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包括技术方法选择理由、重要参数选择的依据、方法步骤等。技术说明还要对划分主体功能区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疑难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特别说明。技术报告的电子文档应为doc格式文件。6.6信息系统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数据管理、数据更新、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功能区划图件打印、输出等功能,具体要求如下:a)信息系统软件应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开发平台,建立图形数据库,主要包括数字地形图、重要单要素分布图、各类指标项专题图、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图以及区划过程中生成的部分中间结果图等;b)采用Access或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库应包括基础数据和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信息;c)建立区划基本资料汇编电子文档库。6.7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工作中的数据材料与资料来源说明。6.7.1数据资料数据资料指在工作进程中的统计数据、社会发展资料、实地勘察和调查监测资料,具体可分类为自然环境资料、资源和开发利用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基础数据登记表的具体形式见附录E。6.7.2资料来源说明资料来源说明附件是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在报告中出现的所有数据和资料,都必须在资料来源说明附件中具体说明。(资料性附录)特尔菲判定法特尔菲判定法也称专家调查法或专家意见法,是一种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的评定或判别方法。应用特尔菲判定法选择因素确定权重的基本程序如下:A.1选择专家特尔菲判定法的主要工作是通过专家对大量非技术性的无法定量分析的因素权重做出概率估计。因此,专家选择是关键。对专家选择的具体要求如下:a)要求专家总体的权威程度较高;b)专家应是熟悉海洋管理和海域利用状况的有关行业的技术、管理专家以及高层次决策者,如海洋管理、海洋战略、海洋经济等方面的专家;c)应有严格的专家推荐和审定程序,了解专家对测定因素的熟悉程度以及是否有时间参加测定等情况;d)专家人数要适当,既要广泛,又要有代表性。A.2设计专家意见征询表格特尔菲判定法的征询表格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应符合以下原则:a)表格的每一栏目要紧扣测定因素,力求达到判定因素和专家所关心的问题的一致性;b)表格简明扼要,理想的表格通常是专家思考决断时间长,应答填表的时问短,填表时间一般以c)填表方式简单,对不同类型的因素进行评定时,尽可能用数字表示专家的评估结果。A.3专家评估和多轮间反馈信息专家征询评分根据相应工作的背景材料和评分说明,在不协商的情况下进行,并且从第二轮评分起,必须参考上一轮的评分结果。采用特尔菲判定法分(2~3)轮征询(也称派生特尔菲法):第一轮——因素权重评估。专家对所发的征询表格中的每一个因素做出评价,写出各因素的权重值,权重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各专家对权重值做出判断时不得讨论,不要求专家阐述评估理由,不要求专家提供详细论据。第一轮征询结果出来后,立即进行统计整理求出专家总体意见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制定第二轮征询表。第二轮——轮间信息反馈和再征询。根据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将评估意见的信息反馈给专家,对专家进行再征询。专家在重新评估时,可以根据总体意见的倾向(以均值表示)和分散程度(以标准差表示)来修改自己前一次的评估意见。采用类似的办法对第二轮结果进行处理和开始第三轮征询,最后就能得到协调程度较高的结果,并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A.4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 通过方差运算,若专家评分的离散度满足2倍方差要求,可在各因素多轮专家评分的基础上,按W=E/100专家们根据前一轮所得出的均值和标准差来修改自己的意见,从而使E,值逐次接近最后的评估(规范性附录)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评价指标参考权重与定性指标调查问卷表格式B.1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评价指标参考权重表B.1规定了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评价指标参考权重。表B.1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评价指标参考权重权重参考区间可利用海洋空间资源C₁海洋环境质量C₂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C₃海洋生态系统重要性C₄海洋灾害风险C₅海域利用程度D₁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D₂毗邻陆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₃海上交通优势度P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P₂入海陆源污染物管治能力P₃B.2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定性评价指标调查问卷B.2.1海洋生态系统重要性表B.2规定了海洋生态系统重要性评价指标调查问卷表式。评价单元内若存在某一典型生态系表B.2海洋生态系统重要性调查问卷表式繁殖区索饵区迁徙区河口B.2.2区位条件表B.3规定了海岛区位条件调查问卷表式。评价等级划分为四个等级:1为较弱,2为一般,3为较表B.3海岛区位条件调查问卷表式战略地位(规范性附录)海洋主体功能区登记表样式海洋主体功能区登记表样式如表C.1所示。海洋主体功能区代码采用“行政区划代码-主体功能区类型-序号”的编码方式。行政区划代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的相关规定;内水和领海优化开发区域以A表示,重点开发区域以B表示,限制开发区域以C表示,禁止开发区域以D表示;海岛优化开发区域以A₁表示,重点开发区域以B₁表示,限制开发区域以C表示,禁止开发区域以D₁表示;序号采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即01、02……。表C.1海洋主体功能区登记表区域海洋主体功能区地区范围内水、领海区域××区域××区域限制开发区域×X区域海岛××区域××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区域××区域专属经济区××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