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茶赤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_第1页
1.1.8茶赤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_第2页
1.1.8茶赤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_第3页
1.1.8茶赤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_第4页
1.1.8茶赤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负责人:罗来银茶赤叶斑病识别与防治主讲人:罗来银分布与危害茶赤叶斑病是茶树上一种较为普遍的成叶病害,我国各产茶区均有发生。可导致茶树叶片呈红褐色枯焦状,严重时造成大量叶片干枯脱落,影响树势。(图片来源于国家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主编谭琳、谭济才)症状识别茶赤叶斑病主要为害当年生的成叶。病斑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图片来源于国家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主编谭琳、谭济才)症状症状识别发病初期:初期为淡褐色,后颜色加深,呈红褐色至赤褐色,病部逐渐扩大,呈不规则形,边缘有深褐色隆起线,病健部分界明显,病部颜色一致。(图片来源于国家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主编谭琳、谭济才)症状识别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叶背病斑呈淡黄褐色,较叶面色浅。叶片上病斑多时可愈合形成不规则形病班,但色泽略有不同。(图片来源于国家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主编谭琳、谭济才)黑色小粒点病原茶赤叶斑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叶点属真菌。(图片来源于国家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主编谭琳、谭济才)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病原病部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分生孢子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顶端有孔口。(图片来源于国家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主编谭琳、谭济才)分生孢子器病原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宽椭圆形。(图片来源于国家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主编谭琳、谭济才)分生孢子茶赤叶斑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组织中越冬;发病规律010203翌年5月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当年成熟叶片,引起发病(初侵染);以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又可不断进行多次再侵染。发病条件每年5-6月开始发生,7-9月发病最盛。如6-8月持续高温,降水量少,茶树易受日灼伤害的最易发病。台刈修剪后的嫩枝梢叶片、幼龄园、扦插母本园以及采摘后留叶多的茶树,发病重。此外,土层浅薄,旱季高温,水分供应不足的茶园该病发生也很普遍。发病后茶树呈红褐色枯焦,常引起大量叶片脱落。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种植遮阳树,减少阳光直射;建立喷灌系统,保证对水分的要求;茶园铺草,增强土壤保水性;2、药剂防治:对历年发病的茶园,结合各项农业技术措施的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