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语文(新高考Ⅰ卷01):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_第1页
福建省语文(新高考Ⅰ卷01):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_第2页
福建省语文(新高考Ⅰ卷01):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_第3页
福建省语文(新高考Ⅰ卷01):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_第4页
福建省语文(新高考Ⅰ卷01):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01高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黄土作为决定农耕文化的关键要素,其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黄土高原上的黄土,虽然它是一种弱度或没有土层分化的新成土,但它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原因是它的“自我加肥”的作用。黄土地的深度特征较强,且土质均匀。由于土层是经过无数年代的累积而成,腐烂的植物残体变成肥料,雨后通过毛细管的作用,不断把土壤层中的各种矿物质吸到地面。在北方辽阔的黄土带,几千年来,农作物几乎不靠人工施肥都可以年复一年地种植。在这类土壤之上,稠密的人口往往继续生长到它强大支持生命能力的极限。事物时常存在两面性。黄土的质地疏松,即容易形成水土流失,特别是大陆型气候特点下的东亚季风气候,下雨集中在有限的时间内,极其不均匀,经过开垦的土壤很容易被雨水冲刷,造成生态问题。正是这个问题,才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环境问题的担忧,促成了和谐共生理念的产生,特别是当人口快速增长之后。黄土支撑了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前期,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战乱,大量的人口开始向江南转移,为南方带来了人口、财力与技术,将南方过往的沮洳之地开发为富足之区。到了隋唐时期,经济中心开始南移,至宋代,“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已开始显现,南方水田农业开始担起支撑人口增长的重任。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平原地带的土地已不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向山地、沼泽等要地。为了有效地改造和利用这些原本不适宜耕种的土地,智慧的中国人民发明了圩田、垛田和梯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如依山势而建的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创举。山巅有涵养水分的森林,山中有采光充分、自流灌溉的梯田,山下有潺潺流动的小溪。“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构成了一种完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摘编自徐旺生等《中华和谐农耕文化的起源、特征及其表征演进》)材料二:哈尼梯田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系分界处、云南南部的哀牢山—红河区域,那里山高谷深,地势险峻。当地哈尼族、彝族等山地民族充分利用地理环境特征,建立了独特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复合稻作系统。据推断,哈尼梯田的开垦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代,至今已有约1400年。从生命共同体的角度来看,在哈尼梯田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山、水、林、田、湖、草”一个都不缺,如同一部写在大山上的教科书。以往对红河哈尼梯田的解读主要是“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但我们认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更能够揭示哈尼梯田的生态文明价值。首先,哈尼人的命脉在梯田。据民族史考证,现代哈尼人是古代氐羌族系的后裔。哈尼先民在南迁过程中,通过与百越诸族交流,掌握了种植水稻的技术,逐渐从游牧民族转为农耕民族。当他们迁徙到红河谷地时,当地那些易于耕种的平坝已有其他民族居住,土地紧张,同时因为难以适应红河河谷的干热气候,便转而定居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的中海拔山地,由此开启了开垦梯田的历程。从游牧到农耕,再从农耕到山地稻作的变化,发生了两次巨大转变。相对游牧方式来说,农耕方式虽然生产力更高,但要保证作物的产量,就必须更加高效、可持续地利用土地。与坡耕地相比,梯田保水保土的能力大大增强,水稻等粮食的产量显著提高,成为山地农业耕作的首选形式,这正所谓“人的命脉在田”。其次,哈尼梯田的命脉在水。梯田是山地农业的常见形式,哈尼梯田可以作为山地水田的代表。这里的梯田几乎一年四季都在水里泡着:夏秋时节栽满禾苗,稻浪翻滚;即使到了冬天,稻子收割后仍然放水泡田,此时梯田里水平如镜,黑色的田埂沿着地势和等高线,描绘出疏密不等的曲线,因而哈尼梯田成为让人们流连忘返的天堂。但是,哈尼梯田的水从哪里来?上述问题最直接的答案就是:“哈尼水的命脉在山。”从大地理尺度来说,哈尼梯田所在的云南哀牢山—红河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着低海拔谷地一路北上,在迎风坡的高海拔地带形成降雨。从小地理尺度来说,哈尼梯田下面的红河河谷属于干热河谷,高温促使河水大量蒸发,但是这些水蒸气在高山峡谷中不会很快消散,而是跟随热气团、顺着山坡上升,在哀牢山高海拔地带遭遇冷气团,形成浓雾,进而形成降雨。丰沛的降雨被哀牢山上茂密的森林所吸纳,形成数量众多的山泉和溪流,即使在旱季也能源源不断地流淌。最后,哈尼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草和树。对哈尼梯田这样的山地农业生态系统来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水土流失。当土地裸露时,雨水或溪水就会直接冲刷土壤,造成侵蚀。坡度越陡或坡面越长,地表径流的流速就越快,流量就越多,对土壤的侵蚀力也就越强。哈尼梯田地势陡峭,坡度常常达30度,海拔相差可达1000多米。但相关研究发现,哈尼梯田形成了一个精妙的系统,恰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水土流失。即使偶然遭受暴雨袭击,也不会大面积崩溃。(摘编自耿宇鹏《红河哈尼梯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典范》)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地理环境来看,北方黄土带人口稠密,黄土的“自我加肥”性能是关键要素。B.南方农业文明的兴起离不开人口转移;山地梯田等的开发与人口增长密切相关。C.哈尼人的生活方式经历了从游牧到农耕的转变,梯田耕作的发展发挥了“命脉”般的作用。D.哈尼山降水量丰沛、地势陡长,梯田开垦裸露土地,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峻。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土土质既适合农业发展,又容易造成生态问题;黄土带生态问题突出,又促成和谐共生理念的产生,这些恰是“事物存在两面性”的有力例证。B.“如同一部写在大山上的教科书”,作者以生动贴切的比喻充分肯定了哈尼梯田所处的生态系统体现出古人的劳动智慧。C.哈尼先民开启山地稻作的转变,客观上是因为红河谷地的平坝土地资源紧张,主观上是因为自身难以适应红河河谷的气候。D.哈尼梯田属于复合稻作系统,是山地水田的代表,与坡耕地相比,保水保土的能力更强,是人们改造利用自然的伟大创举。3.(3分)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和谐共生理念”观点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很多思想家主张优先发展农业;很多王侯实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政策。B.《孟子·梁惠王上》主张“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则“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C.汉代,出现了“人工肥力观”,认为对肥沃土壤只用不养,就会沦为贫瘠之地,故提倡“用养结合”。D.宋太祖建隆二年二月下诏:“属阳春在候,品汇咸亨,鸟兽虫鱼,俾各安于物性,置栗罗网,宜不出于国门,庶无胎卵之伤,用助阴阳之气。”4.(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图无法完全诠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关系。B.从地理尺度来说,①处形成降雨的水汽有的来自④处。C.③处初始阶段,南方水田农业已支撑起人口增长重任。D.在自然气候上,④处或比②处更为干热、降水更少。5.(6分)全国两会上,某位代表提出要更加重视对哈尼梯田文化的宣传与保护。这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D2.B3.A4.C5.①哈尼梯田历史悠久,是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创举,彰显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②哈尼梯田系统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对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启示意义。③哈尼梯田立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景观,对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④哈尼梯田作为一种重要的农耕方式,自身具有优势,对满足人们生存需要、调和人地矛盾、探索农业发展等有现实意义。【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梯田开垦裸露土地,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峻”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四段“这里的梯田几乎一年四季都在水里泡着:夏秋时节栽满禾苗,稻浪翻滚;即使到了冬天,稻子收割后仍然放水泡田”,第六段“哈尼梯田形成了一个精妙的系统,恰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水土流失”可知,梯田几乎一年四季都在水里泡着,没有裸露土地,形成一个精妙系统,能最大限度避免水土流失。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肯定了哈尼梯田所处的生态系统体现出古人的劳动智慧”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从生命共同体的角度来看,在哈尼梯田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山、水、林、田、湖、草’一个都不缺,如同一部写在大山上的教科书”可知,作者肯定的是哈尼梯田所处的生态系统体现出“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价值。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体现的是重农思想和政策。不符合和谐共生理念。B.“‘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则‘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符合和谐共生理念。C.“用养结合”体现的是既用地也养地,既利用也保护,通过循环农业的办法解决耕地质量问题。符合和谐共生理念。D.“属阳春在候,品汇咸亨,鸟兽虫鱼,俾各安于物性,置栗罗网,宜不出于国门,庶无胎卵之伤,用助阴阳之气”指设置狩猎用的网,不出国门,使动物幼虫不受到伤害,意在使人们形成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满足人们对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符合和谐共生理念。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南方水田农业已支撑起人口增长重任”错误。该图表是“哈尼梯田四素同构图”,根据原文可知①处为森林,②处为村寨,③处为梯田,④处为河流水系。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哈尼梯田的开垦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代”,可知③处初始阶段为隋唐时代;根据材料一第三段“黄土支撑了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前期……到了隋唐时期,经济中心开始南移,至宋代,‘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已开始显现,南方水田农业开始担起支撑人口增长的重任”,可知,是在宋代,南方水田农业开始担起支撑人口增长的重任。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文化层面。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哈尼梯田的开垦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代,至今已有约1400年”,材料一第四段“为了有效地改造和利用这些原本不适宜耕种的土地,智慧的中国人民发明了圩田、垛田和梯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如依山势而建的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创举”,可以概括出哈尼梯田已有约1400年,历史悠久,是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创举,彰显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从生态层面。根据材料一第四段“‘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构成了一种完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材料二第二段“‘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更能够揭示哈尼梯田的生态文明价值”,可以概括出,哈尼梯田系统四素同构,构成了一种完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体现出生态文明价值。从经济层面。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哈尼族、彝族等山地民族充分利用地理环境特征,建立了独特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复合稻作系统”,第四段“此时梯田里水平如镜,黑色的田埂沿着地势和等高线,描绘出疏密不等的曲线,因而哈尼梯田成为让人们流连忘返的天堂”,可以概括出,哈尼梯田充分利用地理环境特征,梯田沿着地势和等高线描绘出疏密不等的曲线,成为让人们流连忘返的天堂,形成独有的农业景观,对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层面。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当地那些易于耕种的平坝已有其他民族居住,土地紧张”“相对游牧方式来说,农耕方式虽然生产力更高”“要保证作物的产量,就必须更加高效、可持续地利用土地。与坡耕地相比,梯田保水保土的能力大大增强,水稻等粮食的产量显著提高,成为山地农业耕作的首选形式”,可以概括出,哈尼梯田在土地紧张的情况下,选择了新的农耕方式,生产力更高,粮食的产量显著提高,满足了人们的生存需要,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本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鸡毛汪曾祺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栓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叮叮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叮叮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地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地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地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助全都哭了出来。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删改)6.(3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九个字干净地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交代清楚,即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B.文嫂虽“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但其妨碍建校,拒绝搬走,并得寸进尺,要求学校加盖鸡窝,还是体现了人的劣根性。C.文嫂为金先生服务,虽然是为了讨生活,但也因其对知识分子的敬意而尽心尽力,而金先生却偷吃了文嫂赖以生存的鸡。D.文章结尾文嫂大哭一场,这哭声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也是对自己一辈子委屈的发泄,更是对偷了鸡的金先生的控诉。7.(3分)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于平淡中开掘出金昌焕在斯文外表掩藏下的虚伪与鄙俗,对五四运动以来被神化的学生形象进行了质疑与反思,具有现实意义。B.《鸡毛》为笔记体小说,其文字叙事简要,朴素干净,点到即止。华丽浮躁之词极少,多为平实之语,遵循了汪曾祺一向的语言风格。C.在结构上,《鸡毛》则有着汪先生一惯的大巧若拙的特色,表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小说全文,全无拘束,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不淡不烈。D.本文以“鸡毛”为线索,也以之为题,既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又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8.(5分)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讽刺金先生这一物形象。9.(6分)汪曾祺说“我的感情无非三种:忧伤、欢乐和嘲讽”,本文中我们能看到文嫂的“忧伤”,能看到对金先生的“嘲讽”,也能感受淡淡的“欢乐”,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欢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6.B7.D8.①对比衬托。如将文嫂和金先生对比,深刻批判金先生所代表的少数缺少良知的文化人的懒惰、自私、虚伪等;②漫画式夸张。如描写金昌焕“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表现其怪诞;③细节描写。如描写金先生“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通告、启事的空白处剪下以展现其吝啬贪婪。

9.①校方有温情。对于不肯搬走的文嫂,联大主事给她盖房,盖鸡窝,允许她住在校舍旁;②文嫂有教养。老实,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勤劳,懂得避嫌,丢鸡后仍能克制自己;③生活能自给。文嫂养鸡喂鸡,洗衣缝被,养活女儿;④家庭有温暖。女婿孝顺,经常带回外地特产,还答应养文嫂一辈子;⑤生活有态度。文嫂痛失女婿后,仍坚强过日子,继续劳作;⑥学生有善意。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前请金嫂挑拣带不走的旧衣物。【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B.“还是体现了人的劣根性”错误。结合第二、三段“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分析,不搬家可以理解为社会底层妇女正常的心态,“劣根性”说法有失偏颇,而且“她的屋门也都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的简洁的文字描写说明文嫂没有文化但老实、规矩、透亮,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D.“本文以‘鸡毛’为线索”错误。“鸡毛”不是文章线索,线索需要串联所有情节,而本文只在后半部分提到鸡毛的事情。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本文在塑造金先生的时候主要运用对比衬托、漫画式夸张以及细节描写等技巧。对比衬托。如:汪曾祺将文嫂和金先生对比,深刻批判金先生所代表的少数缺少良知的文化人的自私与虚伪,一个受过教育,而且是抗战时期最高学府的顶尖教育的学生——金昌焕,却不如一个普通的,没有文化的,不知身世的劳动妇女,甚至连那些鸡都不如。金昌焕看似斯文的外表却掩藏着虚伪、丑陋、鄙俗、冷漠、吝啬、自私以及功利。文嫂的生活已经不易,金昌焕还偷她的鸡吃,而且偷吃别人的鸡,还与主人借鼎罐,用完后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相比之下,文嫂作为没有任何文化知识的普通妇女,不拿别人一针一线(除非是给或丢弃的),靠自己缝补拆洗养鸡糊口。在与文嫂的对比之中,反衬出金先生人性中一种丧失人格尊严的邪恶。漫画式夸张。主要表现在金先生外貌或者肖像描写以及行为习惯方面。结合“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叮叮当当东西的下面”可知,这样的描写犹如特写式漫画,以漫画式的讽刺,讽刺批判他的行为怪诞可笑;结合“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分析,可见人物的衣着怪诞可笑,这些都具有讽刺夸张意味。细节描写。文中写金先生“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叮叮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这些细节展现出金先生的吝啬贪婪、自私自利。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作者情感态度以及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能让人感受到“欢乐”的正能量内容,并进行概括。如文中的校方有温情。结合第二段“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分析,可见对于不肯搬走的文嫂,联大主事给她盖房,盖鸡窝,允许她住在校舍旁。这表现了人间的温情,读起来让人欣慰。如文嫂有教养。汪先生用优美的散文式描写塑造了文嫂的形象。文嫂坐在草地上缝补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文嫂洗衣拆被生活虽艰辛,却不缺乏热情;文嫂养的鸡是文嫂过日子的,卖了蛋可以换回来盐巴、辣子,然而,鸡却被偷了,而且还是三只,文嫂却没有“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后来知道鸡是金先生偷的以后,“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虽然此时已经知道是金先生偷吃了,但也没用恶言恶语;虽然历经磨难,尝遍人生百味,但文嫂没有因此暴戾。老实,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勤劳,懂得避嫌,丢鸡后仍能克制自己,彰显人性美,给人温暖。如文嫂生活能自给。“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文嫂养鸡喂鸡,洗衣缝被,养活女儿。如家庭有温暖。“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女婿孝顺,经常带回外地特产,还答应养文嫂一辈子,让文嫂老有所依,让人欣慰。如文嫂生活有态度。“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即便女婿遭遇车祸,还得活下去,不曾绝望,文嫂痛失女婿后,仍坚强过日子,继续劳作。如文中大多数的学生有善意。“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前请金嫂挑拣带不走的旧衣物,表现了人们对文嫂的关心,读起来让人倍感欣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而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节选自《史记·封禅书》)材料二:(天监二年)春,上命诸儒草封禅仪,欲行之。许懋建议,以为:“舜柴岱宗是为巡狩。而郑引《孝经钩命决》云:‘封于太山,考绩柴燎;禅乎梁甫,刻石纪号。’此纬书之曲说,非正经之通义也。舜五载一巡狩,春夏秋冬周遍四岳。若为封禅,何其数也!又如管夷吾所说七十二君,燧人之前。世质民淳。安得泥金检玉!结绳而治,安得镌文告成!夷吾又去:‘惟受命之君然后得封禅。’周成王非受命之君,云何得封太山、禅社首!若圣主,不须封禅:若凡主,不应封禅。盖齐桓公欲行此事,夷吾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秦始皇尝封太山,孙皓尝遣兼司空董朝至阳羡封禅国山,皆非盛德之事,不足为法。然则封禅之礼,皆道听所说,失其本文,由主好名于上,而臣阿旨于下也。古者祀天祭地,礼有常数。诚敬之道。尽此而备。至于封禅,非所敢闻。”上嘉纳之,因推演懋议,称制旨以答请者,由是遂止。(节选自《资治通鉴·梁纪三》)10.(3分)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兵车之会A三B而乘车之会C六D九E合F诸侯G—H匡天下11.(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王侯的谦称,与《齐桓晋文之事》“若寡人者”中的“寡人”词义相同。B.所以,用来……的,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词义相同。C.数,屡次,多次,与《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中的“数”词义相同。D.敢,谦辞,自言冒昧之意,与《孔雀东南飞》“进止敢自专”中的“敢”词义相同。12.(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认为自己向北征伐山戎,向西伐大夏,向南征伐到召陵,匡正天下,诸侯无一人敢违背,与以往三代受天命为帝王,并无差别,应有封禅的资格。B.管仲列举了古代封禅的帝王所遇之祥瑞,诸如东海的比目鱼,西海的比翼鸟,对比于如今并无祥瑞,反而蓬蒿杂草茂盛,鸱枭等恶鸟数次出现于朝堂。C.许懋认为舜在泰山砍柴,是为了巡狩。而郑玄说:“在泰山大祭,烧柴祭天把政绩报告;在梁甫山祭地,刻石记载年号。”这是纬书的曲说,不是经书的本意。D.梁武帝表扬和采纳了许懋的意见,于是进一步推广了许懋的建议,作为圣旨回答请求封禅的人,因此便中止了这一计划,这些都说明许懋的劝谏是成功的。13.(8分)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2)盖齐桓公欲行此事,“夷吾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14.(3分)管仲和许懋都反对君主封禅,其理据有何不同?【答案】10.BDG11.D12.C13.(1)在这种情况下,管仲看出对桓公不可能用言辞说服,于是用事物来设置障碍。(2)大概齐桓公想封禅,管夷吾知道不可以,所以列举奇异的物象来使齐桓公屈服。14.①管仲认为接受了天命的帝王才有封禅的资格,且有祥瑞为兆,齐桓公并没有这些。②许懋认为封禅本是无稽之谈,圣主无须封禅,凡主不应封禅,君王不应受臣子逢迎而封禅。【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平乱伐叛等武事召集诸侯会兵三次,为政治、外交等文事集会了六次,前后九次集会诸侯,一统天下。“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句式相同,结构一致,中间用“而”连接,应分别在BD处断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句式相同,结构一致,G处断开。故应在BDG处断句。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均译为“寡德之人,王侯的谦称”。句意:我向北征伐山戎。/像我这样的人。B.正确。均译为“用来……的”。句意:是用来编织荐神的席子的。/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C.正确。均译为“屡次,多次”。句意:鸱枭等恶鸟多次出现于朝堂。/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D.“词义相同”错误,“敢”,谦辞,自言冒昧之意/岂敢,表反诘。句意:实在是不敢妄说。/一举一动岂敢自作主张?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在泰山砍柴”错误,“舜柴岱岳”是舜在泰山烧柴祭天,不是砍柴。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穷”,劝阻,说服;“辞”,言辞、语言;“设之以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事设之”,用事物来设置障碍。(2)“盖”,表推测,大概;“举”,列举;“屈”,使动用法,使……屈服。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昔黄帝、尧、舜、禹、汤、周成王封泰山,皆受命然后得封禅”“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管仲认为齐桓公没有接受天命,接受了天命的帝王才有封禅的资格。齐国没有出现祥瑞的征兆。“此纬书之曲说,非正经之通义也”“若圣主,不须封禅:若凡主,不应封禅”“然则封禅之礼,皆道听所说,失其本文,由主好名于上,而臣阿旨于下也”,许懋认为封禅本是无稽之谈,圣主无须封禅,凡主不应封禅,君王不应受臣子逢迎而封禅。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桓公既为霸主,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产生了封禅的念头。管仲说:“古时候封泰山禅梁父的有七十二家,都是受天命为帝王以后才得以封禅。”齐桓公说:“我向北征伐山戎,兵过孤竹;向西伐大夏,远涉流沙,勒马停车,登上卑耳山;向南征伐到召陵,登上熊耳山以眺望长江、汉水。为平乱伐叛等武事召集诸侯会兵三次,为政治、外交等文事集会了六次,前后九次集会诸侯,一统天下,诸侯无一人敢违背我。与以往三代受天命为帝王,又有什么两样?”在这种情况下,管仲看出对桓公不可能用言辞说服,于是用事物来设置障碍。说道:“古时候封禅,鄗上地区的黍,北里地区的禾,是用来做祭天用的案盛的;江淮之间生长的三脊茅,是用来编织荐神的席子的。东海送来比目鱼,西海送来比翼鸟,然后还有不求自至的十五种吉祥物出现。如今凤凰麒麟没有降临,嘉谷没有产生,而田野中的蓬蒿杂草茂盛,鸱枭等恶鸟多次出现于朝堂,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封禅,是否有点儿不太合适?”于是桓公打消了封禅的念头。

材料二:

(天监二年)春季,梁武帝命令诸儒生草拟封禅仪式,准备进行封禅。许懋提出建议,认为:“舜帝在泰山烧柴祭天,是为了巡狩。而郑玄引《孝经钩命决》说:‘在泰山大祭,烧柴祭天把政绩报告;在梁甫山祭地,刻石记载年号。’这是纬书的曲说,不是正式经书的本来意思。舜帝五年巡狩一次,春夏秋冬巡遍四岳,如果为了封禅,为何这么频繁呢?又如管夷吾所说的七十二君,燧人氏之前,世风质朴百姓淳厚,怎么能够把金粉书写在竹筒上呢?当时结绳而治,怎么能够镌刻文字报告成功呢?管夷吾又说:‘只有受命之君,然后才能封禅。’周成王不是受命之君,从何谈起封太山禅社首呢?如果是圣主,无须封禅;如果是凡主,不应该封禅。大概齐桓公想进行封禅,管夷吾知道不可以进行,所以有意列举许多奇异物象出现时才可以封禅的事例,以便难住齐桓公,使他打消了念头。秦始皇曾经封禅太山,孙皓曾经派遣兼司空董朝到达阳羡封禅国山,都不是盛德之事,不足以效法。那么封禅的礼仪,全都是道听途说的事,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完全是因为君主在上喜好名声,而臣子们在下曲意逢迎。古代的祀祭天地,礼仪有常规,诚敬之道,至此而完备,至于封禅,实在是不敢妄说。”武帝表扬和采纳了许懋的意见,于是进一步推广了许懋的建议,作为圣旨回答请求封禅的人,因此便中止了这一计划。(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本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小庭寒夜寄梦得白居易庭小同蜗舍,门闲称雀罗。火将灯共尽,风与雪相和。老睡随年减,衰情向夕多。不知同病者,争奈夜长何。酬乐天小亭寒夜有怀刘禹锡寒夜阴云起,疏林宿鸟惊。斜风闪灯影,迸雪打窗声。竟夕不能寐,同年知此情。汉皇无奈老,何况本书生。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诗前两句通过“蜗舍”“雀罗”的比喻,写出自己闲居时的冷落与凄清。B.白诗五六句通过写自己年老睡眠减少以及身体日渐衰弱来表达悲哀之情。C.刘诗通过“阴云”“疏林”“斜风”等写夜晚的寒冷,表示对白诗的回应。D.刘诗结尾句借汉武帝寻长生不老果的典故,表示对衰老死亡的无奈之情。16.(6分)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小通则以诗相戒,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这也说明古代酬和诗有“相戒”“相慰”“相娱”等内涵。以上两首白刘间的酬和诗属于哪一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D16.①相慰②白居易说自己闲居蜗舍,年老多病,雪夜难眠,孤独难耐,于是写诗把自己的现状与心境告诉朋友刘禹锡。③刘禹锡说自己也是雪夜难眠,对朋友的心境感同身受,但连皇帝也避免不了人老落寞,更何况你我这书生,以此宽慰勉励白居易(希望白居易旷达一些)。【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刘诗结尾借汉武帝典故写出人终究难免一死,即使是君主也不例外,是心境的旷达。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先明确属于“相慰”。白诗开篇,诗人用比喻,把自己的庭院比作蜗壳,身处其间,整个人也仿佛被束缚住,难得自由;然后写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诗人辗转难眠;颈联说衰老之后的睡眠每年都会减少,颓丧的情感每每到了傍晚就会盈满心头;尾联写不知道与我身处共同境遇中的你,是如何度过漫漫长夜的。诗人把自己的现状与心境告诉朋友刘禹锡。刘禹锡诗,前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夜晚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夜晚阴云密布,疏林中的鸟儿被惊扰而惊飞。斜风吹动灯光,使得光影不断闪烁,窗外的雪花猛烈地敲打着窗户,发出清脆的声响。整个夜晚,诗人无法入眠,对朋友的心境感同身受。诗中还提到汉皇无奈老去,更何况是普通的文人,以此宽慰勉励白居易(希望白居易旷达一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本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一句传神的表现出孔子含蓄委婉的表态,既以微笑表示对子路的政治抱负的认可,又含而不露地批评了“”。(2)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就是用这个典故表达亡国之恨的。(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泛舟湖上,“,”两句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豪迈气概。【答案】17.夫子哂之其言不让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哂”“续”“鉴”“顷”“扁”“叶”。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穿过风的誓言,记忆的碎片掩映成一曲曲忧伤的歌,斑驳的过往,长满青苔的院墙,记忆里你的容颜未改,一直随春风荡漾。我的虹溪,你仿佛是一位①的画家,用一纸流觞,道尽你曾经风华一世、传奇一生的十八寨历史;我的虹溪,你宛如是一道②的工艺,用几许精湛,写尽你曾经叱咤风云、精忠爱国的地下党辉煌。我喜欢你的不争与清丽,喜欢你的沧桑和传奇,如果可以,我想一直依偎在你的怀抱里,享受你所有的温柔呢喃,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当你离开家乡久了,你每晚的③,彻夜不眠,都是因为,你想家了。思乡的情结藏在每个游子的内心深处,真切而隐隐作痛。人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但又渴望被看穿。在外的游子尝尽异乡的凄凉与无情,心底唯一眷恋的,却始终都是故乡的人和事。那些留有我们美好记忆的起点,像电视剧里的背景,总是掩映下我们的所有悲伤。18.(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3分)下列句子中的“深沉”与文中加点的“深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铁镐掘着冻硬的土地,发出深沉的声响。B.长大了我才明白,母亲的絮叨包含着对远行的我最深沉的挂念。C.纵然是深沉的黑夜,也无法完全遮挡黎明的光亮。D.大海水平如镜,像一位深沉的作家。20.(3分)下列诗句中,最适合填入括号的一项是(

)A.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B.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D.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答案】18.①炉火纯青/登峰造极②精妙绝伦③辗转反侧/翻来覆去19.B20.D【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①这里指画家技艺精湛,可以填“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这类成语。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登峰造极:比喻达到极高的水平。②这里形容工艺水平高,可以填“精妙绝伦”。精妙绝伦:精美巧妙到了极点。③后文有“彻夜难眠”“想家”的内容,可以填“辗转反侧”。辗转反侧:形容由于思念很深或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翻来覆去:来回翻身。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指程度深。A.声音低沉。B.程度深。C.指幽深。D.思想感情内敛不外露。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并语句复位的能力。A.意思是: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表达事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B.意思是: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C.意思是:少年时离开家乡,年纪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虽然乡音没有改,可两鬓的头发已经稀疏斑白了。通过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D.意思是: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突然感到惆怅,原来是这乡村景色像极了我的家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结合后语境分析,应该选择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如今这个数字化时代,跑步已经不只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①。跑步者们开始使用各种高科技产品来跟踪并分析他们的跑步表现,从配速、距离到卡路里消耗,无一不在统计范围之内。然而,在这种过分关注数字化数据的趋势之下,②。对心率在跑步训练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测量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出运动时身体对运动的直观的反应和承受能力。通过科学地控制心率,可以达到更高效、更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