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谁被孙中山誉为“再造民国的第一人”?A.谭嗣同B.蔡锷C.宋教仁D.黄兴2.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明确界定:“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据此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A.形式日益走向僵化B.考核内容侧重“经世致用”之学C.儒学遭到严格限制D.要求考生所学知识全面务实3.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其历史更加关注。如表关于“一带一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史实结论①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②丝绸之路通到安息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达两河流域③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④隋文帝开凿大运河成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对“大错”的理解最为深刻的是A.正常的海外贸易被完全禁止B.隔绝了海峡两岸的正常往来C.妨碍了国人对海外市场的开拓D.封闭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5.1967年,法、意等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对其认识,正确的是()A.欧洲共同体是二战后形成的军事政治集团B.欧洲共同体的出现反映了二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完全依附美国的局面已经改变C.欧洲共同体的出现把整个欧洲连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D.欧洲共同体在1995年更名为“欧洲联盟”6.下列示意图中,对直线上面四个阶段特征的描述哪一个是错误的A.国共矛盾暴露,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民主斗争B.国民党全线进攻,共产党兵力较弱,防守为主C.共产党选中目标全力进攻D.共产党主力战略反攻,解放战争大局已定7.现代社会面临的首要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是()A.环境危机 B.人口增长过快C.恐怖主义 D.宗教纷争8.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后来成为这粒“火星”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德、奥、意组成三国同盟C.萨拉热窝事件 D.军事集团扩军备战9.“欧洲国家必须走正当联合之路,才能实现大欧洲的理想,才能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欧洲一体化进程迈入新阶段的是A.欧洲煤钢共同体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C.欧洲共同体D.欧洲联盟10.扬州一直以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下面属于近现代扬州名人的是①郑板桥②崔志远③朱自清④吴征镒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③④11.“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型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美国革命推翻了殖民统治,是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革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C.美国革命开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D.美国革命推动了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12.1915年9月15日一本杂志在上海黄浦江畔创刊,一年后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发行量接近16000份,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发端。新文化运动的深远影响是A.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B.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C.促进了思想解放 D.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魏主”指的是谁?上述材料是其改革中的哪一项?你能列举出其改革中改变鲜卑族风俗的其他内容吗?本次改革有何影响?从“魏主”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社会特征是什么?14.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一人物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是谁?他领先西方近千余年的数学成就是什么?图二人物是谁?他的哪项发明创造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时期我国的哪项发明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图三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他的什么理论鼓励了人们追求美好未来的信心?15.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其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称帝后,蔡锷发动反袁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因功勋卓著,孙中山赞誉其为“再造民国第一人”,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抓住题干关键词“再造民国第一人”,结合辛亥跟后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的护国战争解答问题,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2、D【解析】

依据题干“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可见明代的科举考试有考查实用学问的内容,并非形式日益走向僵化,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仅提到策一项考查“经世致用”之学,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提到明代科举考试考查经义即儒学,故C不符合题意。“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可见要求考生所学知识全面务实,故D符合题意。故选D。3、A【解析】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陆上丝绸之路最远欧洲(大秦);隋炀帝在位时开凿大运河,因此②④项史实与结论的搭配错误,排除含有②④的BCD三项。A选项正确。4、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可知与闭关锁国政策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的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延缓了中国的发展,使中国以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世界。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错误,不是完全禁止,而是限制;选项BC材料并未体现。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5、B【解析】

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共体”组织。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到2005年,已有27个欧洲国家加入欧盟。故ACD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欧洲共同体的出现反映了二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完全依附美国的局面已经改变,欧洲国家开始走向联合。B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6、D【解析】

A.国共矛盾暴露,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民主斗争是直线上面A阶段的阶段特征。A不符合题意。B.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1946年6月--1947年6月间,国民党全线进攻,共产党兵力较弱,防守为主是直线上面B阶段的阶段特征。B不符合题意。C.共产党选中目标全力反攻是直线上面C阶段的阶段特征。C不符合题意D.国共主力战略决战,解放战争大局己定是直线上面D阶段的阶段特征。而不是共产党主力战略反攻。D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7、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增长过快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构成了新的挑战。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8、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个偶发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故成为这粒“火星”的是萨拉热窝事件。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9、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国和德国想发展成员国的经济,提高成员国的地位,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成立了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促进经济的全球化(任意一点即可);成员国公民可以自由往来成员国之间工作、学习和居住。所以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10、D【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板桥是清朝人,崔志远是唐朝时新罗来的学者,都不符合“近现代”这个条件。朱自清是近代文学家,曾定居扬州,吴征镒是现代著名生物学家,扬州人。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1、B【解析】

据题干“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型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美国革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独立战争后,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B符合题意;A项反映的是美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美国革命开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美国革命推动了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是美国对外的影响,与材料内容无关,D排除。故选择B。12、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民主科学时代,故C符合题意;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故A不合题意;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故B不合题意;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北魏孝文帝(2)学习汉语。(3)穿汉服;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4)促进了民族交融;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5)富有改革创新精神(6)政权分立【解析】

(1)依据材料内容“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内容是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魏主是孝文帝。(2)依据材料内容“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内容是对孝文帝学习汉语内容改革的描述。(3)根据所学可知,除了学习汉语,还有采用汉姓;在朝廷上官员必须穿戴汉族服饰;鼓励鲜卑人与汉族贵族通婚等。(4)依据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还促进了民族交融;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5)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主要围绕改革创新、积极进取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等。(6)依据所学知识,公元220-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融合,所以另一特征是政权分立。【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特征等内容的掌握情况,回答问题要注重根据材料展开并根据题目言简意赅的回答问题。14、(1)祖冲之;他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2)毕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3)生物进化论。【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图一人物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他领先西方近千余年的数学成就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2)结合所学知识,图二人物是北宋平民科学家毕异,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3)图三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他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15、主要表现在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以及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能源领域的巨变史实的识记。第(1)问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子目能源领域的巨变中的内容:“在已经取得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和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研究、探索和发明创造的新热潮,其中主要包括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以及远距离传递信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