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磴口县2024年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磴口县2024年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磴口县2024年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磴口县2024年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磴口县2024年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磴口县2024年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一位当代西方学家指出:“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材料反映出西欧共同建立的目的是A.争取美国的援助B.引进科学技术C.发展经济和寻求国家安全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2.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它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霸权的非正义战争②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③两次大战中国都是战胜国④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下列选项中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有()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4.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一制度的实行A.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B.解放了农业生产力C.私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的有益补充D.开始建立农业合作社5.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文化的传播起重大作用的是()①造纸术②火药③印刷术④指南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1944年6月6日凌晨,美英盟军100多万人从英国出发,强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地区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这次战役是A.诺曼底登陆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C.凡尔登战役D.柏林战役7.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下列名句所关联的人物及事件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嬴政与统一国家建立B.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与《史记》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太宗与安史之乱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与抗元斗争8.伴随着英国成长的历史,我们看到:17世纪资产阶级政体的建立令它引领潮流;18世纪经济的突飞猛进让它独占鳌头……材料中17世纪“引领潮流”和18世纪“独占鳌头”指的是()A.确立君主立宪制和成为世界工厂 B.确立君主立宪制和成为殖民帝国C.确立民主共和制和为世界工厂 D.确立民主共和制和成为殖民帝国9.小明想知道下列哪一地区的古代奴隶制民主共和国发展水平最高,请你帮他定夺A.中国 B.两河流域 C.埃及 D.希腊10.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①反映了周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B.图②中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C.图③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D.图④中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8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1.某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以“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世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可以为该探究活动提供史实依据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B.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专政C.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D.美国实施新政12.1862年8月24日清政府鉴于“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于是设立A.总理衙门B.京师同文馆C.京师大学堂D.中国同盟会13.美国总统威尔逊说:“实际上有两种和平。一种和平是暂时性的,是现时的,战争要同放下武器被战胜的德国一道结束。与此同时的另一种和平是未来的和平,它应当使未来战争永远成为不可能。”这两种“和平”的体现是()A.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B.《凡尔赛和约》门户开放C.《九国公约》联合国D.《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14.汉代诗人辛延年写道:“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此番风貌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汉朝()A.民族关系融洽 B.社会经济繁荣C.巩固大一统局面 D.中外交流频繁15.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A.《海国图志》B.《变法通议》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1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江苏和湖南成为了天下粮仓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D.中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17.“择业的目标应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这是哪位伟人的话A.马克思 B.恩格斯 C.毛泽东 D.周恩来18.“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9.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首领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间接证据的是A.北京人牙齿化石B.半坡聚落的遗址C.老子的《道德经》D.司马迁的《史记》20.“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恩格斯这段话旨在说明拿破仑战争A.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B.是资本主义发展必由之路C.符合当地人民根本利益D.使人民获得了自由和土地21.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农作物传到世界各地,移民在世界范围内迁徙,先进生产方式进入美洲,同时,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是A.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B.开始进入殖民扩张的时代C.欧洲的文明在影响美洲的发展D.美洲对世界农业发展做出贡献22.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B.581年,隋朝建立C.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D.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23.14和15世纪的英国主教在牛津或者剑桥受过教育的比例分别为50%、70%和90%左右。这从侧面说明了A.教师行会的成立对大学诞生的作用B.大学得到教会的支持C.牛津大学比剑桥大学建立得更早D.中世纪城市工商业普遍发展缓慢24.1919年6月以后,回到诸城老家,指导学生活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为潍坊地区的五四运动注入新活力的代表人物是A.王尽美B.刘墉C.陈介祺D.邓恩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的人物是,八七会议后,他回到湖南领导起义。图二的人物是,他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图三的人物是甘地,他领导的是运动。26.__________________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7.二战前,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某校九(1)班历史学习小组阅读某版《世界史》的有关目录,探究下列问题,请你参与,共同完成。列举19世纪末以前发生的两例推动“走向全球大一体”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理由。目录27章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对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回应”。分析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要求:史实准确,表述合理)该目录反映了第四部分叙述的视角是什么?29.(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称:“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摘自纽约《每日新闻》采访报道材料二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摘自《尼克松回忆录》节选材料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摘自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比较材料一、二及所学,指出尼克松对华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制度上的探索?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30.(7分)下面“明清帝国的繁荣与危机”设计,请你根据要求把所缺的内容完成。填写表格,帝王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帝王措施评价明太祖废除,设立三司废除,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清雍正帝设军机处(2)在投票选举我心中的民族英雄时,郑成功位居榜首,请你谈一谈理由。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方面,清朝中央政府是如何加强对西藏和新疆管辖的。明朝以前,我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请你写出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的两个事例。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解析】

依据题干“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在两极格局下,西欧各国为了发展经济并维护自身安全,走向联合自强,故C正确。故选C。2、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中国都是战胜国;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故共同点是②③④,D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霸权的非正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①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排除ABC,故选D。3、BC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中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军事企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所以BCD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CD。【点睛】注意题干“军事工业”,以防错选A。4、B【解析】

根据“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A不符合题意;C项材料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开始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是三大改造时期的,D不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5、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造纸术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6、A【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诺曼底登陆战。1944年6月6日,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武装力量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二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故A符合题意;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1945年柏林战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D不合题意;1916年凡尔登战役属于一战中的战役,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7、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时,出现的安史之乱,故C符合题意。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故A不符合题意。司马迁写成的《史记》被评价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故排除B项。南宋被元灭掉以后,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故排除D项。故选C。8、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成为世界工厂。因此“17世纪资产阶级政体的建立令她引领潮流”指的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经济的突猛进让她独占鳌头”指的是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9、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时期在伯利克里时期古代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10、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①司母戊鼎反映了商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图②中罗盘针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图③交子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图④中的著作《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ABD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C解读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11、D【解析】

依据题干“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世界为主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为了缓解危机,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罗斯福实行新政,D项符合题意;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专政,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与题干信息不符,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2、B【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都规定英、法致中国的外交文件概用本国文字书写,致使清政府急需培养熟悉英、法等外国文字和语言的人才。恭亲王奕䜣考虑到由于中国和外国的“语言不通,文字难辨”,急需外语人才,为此要求设立同文馆。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附属于总理衙门。B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1898年戊戌变法成立了京师大学堂,C项不合题意;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3、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种和平是暂时性的,是现时的,战争要同放下武器被战胜的德国一道结束”指的是《凡尔赛和约》最终被德国撕毁,发动了二战,“另一种和平是未来的和平,它应当使未来战争永远成为不可能”指的是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的建立,一定情况下维护了世界和平,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4、D【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可知,此内容从胡姬的年龄、服饰、首饰、发髻等各方面描写,体现了当时的汉朝中外交流频繁,互相影响,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民族关系融洽、社会经济繁荣、巩固大一统局面,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5、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在1853年定都后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建国纲领,内容中主要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16、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都是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表现,说明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7、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个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在中学的作文中写道:择业的目标应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8、C【解析】依据“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可知是白话文新诗。结合课本所学,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19、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题目强调的“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指的是农耕文明的出现。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故B符合题意。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时期,老子是春秋时期,司马迁是西汉的,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20、A【解析】

依据题干“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败了欧洲反法联盟的军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A。21、A【解析】

依据题文“全球史观”,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是打破了世界的隔绝状态,是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A项符合题意;B项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来看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是从文明史观来认识的,故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是从社会史观来认识的,故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全球史观”,本题要求学生要从多元史观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用多元史观评价新航路的开辟(1)全球史观: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成整体(2)文明史观: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3)现代化史观: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和资产阶级壮大之路(4)革命史观:是殖民掠夺之路(5)社会史观: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22、D【解析】

根据“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是对大运河的评价,属于历史评价,D符合题意;ABC项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叙述,排除。故选择D。23、B【解析】

根据材料“英国主教在牛津或者剑桥受过教育的比例分别为50%、70%和90%左右”可知主教受过教育的比例大,这从侧面说明大学得到教会的支持,故B项正确。可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大学兴起,材料给的是14、15世纪,时间不符,故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大学建立的情况,故C与题意不符。材料涉及的是主教受教育的情况,没有涉及中世纪工商业发展,故排除D项。故选B。2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表现了伟大的力量。6月以后,山东学生联合会代表王尽美、王翔千、王统照回到诸城老家,指导学生运动,他们向学生们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为这一地区的五四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1)毛泽东秋收(2)玻利瓦尔解放者(3)非暴力不合作【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1)图一的人物是毛泽东,八七会议后,他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2)图二的人物是玻利瓦尔,他和圣马丁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3)图三的人物是甘地,他领导的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中共十九大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27、慕尼黑会议【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将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实行,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任写2例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理由:①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工业革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选择2个事例展开说明即可)(2)经济:封建经济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学习西方,进行洋务运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与发展;政治: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资产阶级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社会生活: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3)全球化视角【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②工业革命:促成了生产力的大发展,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根据所学可知:1840年后,中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从中国掠夺原料销售商品,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学习西方,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进行洋务运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与发展。政治: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并最终形成;资产阶级先后发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1911年的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社会生活: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火车、铁路、轮船传入中国,出现了近代交通;报纸等新闻媒体出现,西方食品和服饰传播开来。【点睛】掌握全球大一体的关键步骤: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9、(1)变化:尼克松对中国的态度由以前的反对、孤立转为要求改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或美国经济出现“滞涨”);中国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