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初中历史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运城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初中历史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运城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初中历史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运城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初中历史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运城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初中历史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运城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初中历史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A.联共抗日 B.反蒋抗日 C.逼蒋抗日 D.国共合作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A.法家的衰落 B.中央集权的强化C.加强思想控制 D.注重儒家学说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段碑文写道:“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此碑文所指的历史阶段是()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下列说法对上述材料解读有误的是A.材料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B.这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C.科技对人类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D.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同学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奠基者”,“法治思想的建立者”,“朴素辩证法的提出者”,“兼爱非攻的倡导者”。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A.儒、道、墨、法B.法、儒、道、墨C.儒、法、道、墨D.道、法、墨、儒6.总书记在谈到我国生态文明时曾说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早在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就提出相似的环保观点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7.下列(如图)能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最可靠依据的是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黄帝陵 C.刻有文字的骨片 D.线装版《史记》8.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方针是A.一国两制B.求同存异C.科教兴国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9.某部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革衣服之制”“诏改姓为元氏”“文武尽迁洛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这部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B.光武中兴C.孝文帝改革D.贞观之治10.“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B.南京大屠杀惨案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D.旅顺大屠杀惨案11.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到:“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对于这段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对外战争成就了拿破仑,让他更伟大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正义的C.雨果的评价是站在封建国家的立场上D.雨果肯定了拿破仑的历史功绩12.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秦兼并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汉武帝重视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C.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D.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列举19世纪中期,哪些国家为挽救国内危机进行了哪些活动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摘自人教版请回答: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下列4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错误:<填字母>,理由:。15.请举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标志世界近代社会逐步发展,完善和走向成熟的主要历史事件。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1936年,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而此时的蒋介石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张学良、杨虎城为了民族大义,决定实行兵谏,逼蒋抗日。故选C。2、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独尊儒术”是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体现了政治上的统一需要加强思想上的统一,因此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法家的衰落,不符合题意,法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选项C加强思想控制,只是表象,实质强化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选项D注重儒家学说,不符合题意,因为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体现了政治上的统一需要加强思想上的统一,最终目的是强化中央集权;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3、D【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建立的,三十年以来就是1949-30=1919,1919年,在北京爆发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由此可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以答案选D【点睛】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与一战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可知,一战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选项D的说法不符合材料内容,符合题意。一战“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可知,科技对人类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可知,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选项ACD符合材料内容的解读,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B。5、C【解析】

根据课本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学派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提出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具有朴素辩证思想。封建正统思想指的是儒家思想。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支持正义战争;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的统治。选择答案C。6、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是孟子的主张,意思是砍木伐林都是要讲究时间和规律的,不能乱砍乱伐,就是生态环境有自己的循环规律,不能随便破坏,符合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B符合题意,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体现的是事物的两面性,A不符合题意;“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反映的是孔子仁政的主张,C不符合题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是兵家思想,D不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7、A【解析】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能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最可靠依据,A符合题意;黄帝时期是原始部落时期,不是人类起源时期,B不符合题意;刻有文字的骨片是甲骨文,属于商朝时期,不是人类起源时期,C不符合题意;《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未涉及人类起源时期,D不符合题意;故选A。8、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中国、亚洲、非洲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B符合题意;一国两制、科教兴国、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9、C【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并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包括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话等。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点睛】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解答材料选择题要尊重原材料的意思,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本题的关键语句是“革衣服之制”“诏改姓为元氏”“文武尽迁洛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根据这一关键语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0、B【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由此判断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选项B符合题意;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与九一八事变相关;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与七七事变相关;旅顺大屠杀惨案与甲午战争相关;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D【解析】

据“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可知,对于这段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雨果肯定了拿破仑的历史功绩。1804年12月,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颁布《法典》,肯定大革命的成果,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蓝本,同时保护资本主义的发展。他执政期间对外战争不断,打击了欧洲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使《法典》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深入欧洲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也对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奴役、剥削,给欧洲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12、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是对安史之乱的评价,C符合题意,ABD项是对史实的陈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美国:美国内战(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洋务运动【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度严重束缚工农业生产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农奴起义此起彼伏,同时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暴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沙皇专制统治,1861年3月3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一系列改革法令和废除农奴制的特别宣言。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爆发了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日本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进行了明治维新。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14、(1)契丹(2分)(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2分)(3)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2分)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2分)(4)C.(2分)理由:南宋在辽灭亡后才建立,南宋和辽不可能同时并立。(2分)【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国号辽。(2)根据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可知,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3)根据所学可知,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4)根据所学可知,南宋在辽灭亡后才建立,南宋和辽不可能同时并立,所以图C错误。15、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解析】

根据所学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