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考试重点_第1页
针灸治疗学考试重点_第2页
针灸治疗学考试重点_第3页
针灸治疗学考试重点_第4页
针灸治疗学考试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论

治疗作用:①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疗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②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③调和阴阳(是针灸的最终目的)。

针灸治疗原则:⑴补虚泻实(①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②实则泻之;菊陈则除之;③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⑵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3)治神守气。——附加⑶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

⑷三因制宜:因时地人。

辨证论治的要点:(1)明辨疾病性质(2)突出经络辨证(3)注重整体观念(4)分清标本缓急(5)做到三因制宜。

选穴原则: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辩证选穴、随证选穴(填空,对应的实际例子)

五输主病:《灵枢》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

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并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气逆而泄。

举例说明针灸的取穴原则

1)近部选穴颠顶痛取百会胃痛取中脱面瘫局部去颊车地仓W,近部选风池

2)远部选穴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上牙痛选足阳明胃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

3)辩证对症选穴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热选肾俞太溪;肝阳化风导致的抽风选太冲行间等;牙痛由病因病机

可分风火牙痛风池外关,胃火牙痛内庭二间,肾虚牙痛太溪行间。根据特殊症状取穴如哮喘选定喘穴虫

证选百虫窝,腰痛选腰痛点,落枕选外劳宫。崩漏选断红穴

内科病症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病邪引起,以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为主症的一类病

症.

病因病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热痹

治疗原则:通经活络止痛,行痹活血祛风,痛痹温经散寒,着痹除湿化浊,热痹清热消肿.

行痹,痛痹,着痹针灸并用,泻法;热痹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肩部:肩耨,肩髅,月需俞;肘部:曲池,天井,尺泽,少海,小海;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脊背:大椎,身柱,腰

阳关,夹脊;髀部:环跳,居修,秩边;股部:伏兔,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

膝部:膝眼,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行痹加膈俞,血海,痛痹加肾俞,关元,着痹加阴陵泉,

足三里,热痹加大椎,曲池.

腰痛又叫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

病因病机:寒湿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

治疗原则:寒湿温经散寒,瘀血活血化疲,针灸并用,泻法;肾虚益肾壮腰,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督脉,足太阳为主;委中,脊中,腰阳关,肾俞,大肠俞,阿是穴;寒湿加灸腰俞,瘀血加膈俞,肾虚加灸命门.

方义:阿是穴、大肠俞、腰阳关、脊中可以疏通局部气血,通经止痛,委中疏调背部膀胱经之气血,腰为肾

之府,肾俞可以壮腰益肾。梅花针叩刺出血,加拔火罐寒湿和瘀血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

征.

病因病机:根性(病在脊神经根处)干性坐骨神经痛(病在椎管外沿坐骨神经分布区)

治疗原则:通经活络,舒筋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足太阳,足少阳为主;足太阳: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足少阳:环跳,阳陵泉,风市,膝

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腰舐部疼痛加肾俞,大肠俞,艳阳馆,腰夹脊,阿是穴;天气变化加灸大椎,阿是穴;气滞血

瘀加膈俞,合谷,太冲.

方义:循经取穴以疏通两经闭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环跳为两经交会穴,一穴两用,阳陵泉为筋

之会穴,可疏经通络止痛。

痿证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下肢萎弱为多见.

病因病机:1肺热伤津2湿热浸淫3脾胃虚弱4肝肾亏虚

治疗原则:肺热伤津,湿热浸淫,清热祛邪,,通行气血,只针不灸,泻法;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补益气血,濡养筋脉,针灸

并用,补法.

处方:手,足阳明经为主;上肢:,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八邪;下肢,伏兔,足三里,丰隆,风市,阳陵泉,环跳、八风.1)

肺热伤津加鱼际,尺泽,肺俞;湿热浸淫加阴陵泉,中极;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漳门,中脱;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太

冲,太溪.

方义:治萎独取阳明,曲池、合谷、手三里是手阳明大肠经穴,伏兔、足三里、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穴,可舒

经活血丰隆有化瘀通络;外关、八邪、八风疏调局部气血.,环跳、阳陵泉、风市疏调少阳气血.,阳陵泉是

筋会穴,疏调经筋。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禺,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

病.

病因病机:一.中经络1肝阳暴亢2风痰阻络3痰热腑实4气虚血瘀5阴虚风动;

二中脏腑1闭证2脱证

治疗原则:1中经络…调神通络,行气活血,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处方:水沟或百会,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

方义:督脉入络脑,水沟、百会为督脉要穴可调脑神通脑络;心主血,内关为心包之络调理心气促进气血运

行;三阴交为足三阴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足三里疏通肢体经络。

2中脏腑一醒脑开窍,闭证兼开窍启闭,只针不灸,泻法;脱证兼回阳固脱,重用灸法,补法.

处方:水沟,素修(为督脉穴,调神导气醒脑开窍),百会(督脉穴,内络于脑,醒脑开窍明显),内关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叫"口眼口禺斜''.多发冬季夏季.

原因: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发生。

病因病机:1风寒证2风热证3气血不足

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处方:面颊局部,足阳明经;阳白,四白,颈髅,颊车,地仓,翳风,合谷风寒加风池,风热加曲池.皮肤针,刺络拔罐,

电针,穴位贴敷.

方义:面部腌穴可疏调局部经筋气血,活血通络;合谷为循经远端取穴,与近部翳风相配,可祛风通络。

三叉神经痛是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是临床上典型的神经痛.

病因病机:1风寒证2风热证3气血瘀滞

治则:疏通经络,祛风止痛,以针刺为主,泻法.

处方「面颊局部,手,足阳明经为主;四白,下关,地仓,攒竹,合谷,内庭,太冲.;眼支痛加丝竹空,阳白;上颌支加颜修,

迎香;下颌支加承浆,颊车,翳风;风寒加列缺,风热加曲池,外关,气血瘀滞加内关,三阴交.

方义:四白、下关、地仓、攒竹疏通面部经络;合谷为手阳明原穴,与太冲相配祛风通络,止痛定痉。内廷

可以清阳明经风热之邪。

头痛,又称头风,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病因病机:1阳明头痛(前额痛)2少阳头痛(偏头痛)3太阳头痛(后枕痛)4厥阴头痛(:顶痛)5全

头痛

治则:舒经通络,通行气血,以针为主,虚补实泻.

处方:局部加远端;1阳明头痛: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合谷,内庭2少阳头痛:太阳,丝竹空,角孙,

率谷,风池,外关,足临泣.3太阳头痛:天柱,风池,后溪,甲脉,昆仑4厥阴头痛百会,通天,太冲,行间,太溪,涌泉.5全

头痛:百会,印堂,太阳,头维,阳白,合谷,风池,外关.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

病因病机:1心脾两虚2心胆气虚3阴虚火旺4肝郁化火5痰热内扰

治则:调和阴阳,宁心安神.心脾两虚一补益心脾,心胆气虚一补心壮胆,针灸并用,补法;阴虚火旺一育阴潜阳,只针

不灸,平补平泻;肝郁化火一平肝降火,痰热内扰一清热化痰,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神门、内关、百会、安眠。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三阴交;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丘墟;阴虚火旺加太溪,

太冲,涌泉;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风池;痰热内扰加中脱,丰隆,内庭.

方义:心藏神,神门为心经原穴,心包之络穴内关,宁心安神,为失眠主穴,百会入络于脑,可清头目宁神

志。安眠为经验效穴。

郁病:是以抑郁善忧、情绪不宁、胸胁及脱腹胀闷疼痛,或易怒善哭为主症的疾病。

病因病机:I.肝火郁结2.气郁化火3.心脾两虚4.阴虚火旺。

治则:理气解郁、养心安神,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只针不灸,泻法;阴虚火旺只针不灸,平补平泻;心脾

两虚,针灸并用,补发。

处方:以手、足厥阴经腌穴为主。神门、大陵、内关、期门、心俞、合谷、太冲。

方义:病由心神失调,取心经原穴神门、心包经原穴大陵宁心安神;心包之络内关宽胸解郁;心俞补益心气

而安神;肝之募穴期门、原穴太冲疏肝理气以解郁;合谷配太冲为“开四关”之法,醒神开窍。

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因病情轻重不同而分为伤风,重伤风和时行感冒.

病因病机:1风寒证2风热证3暑湿证

治则:风寒证祛风散寒,宣肺解表,针灸并用,泻法;风热证疏散风热,清利肺气;暑湿证清暑化湿,疏表和里,只针不

灸,泻法.

处方:风池,大椎,列缺,合谷,外关.

方义:风邪与寒、热、暑湿之邪夹杂伤表,取风池、大椎、外关疏风祛邪解表;合谷祛风清暑、解表清热,

列缺宣肺止咳,二穴相配为原络配穴,加强宣肺解表作用。

胃痛又称胃脱痛.(胃络不通,胃失濡养导致胃痛)

病因病机:1脾胃虚寒2胃阴不足3寒邪犯胃4食积伤胃5肝气犯胃6瘀血停滞

治则:脾胃虚寒,寒邪犯胃温经散寒止痛,针灸并用,虚补泻实;胃阴不足养阴消热,益胃止痛,只针不灸,补法或

平补平泻;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食积伤胃消食化滞,行气止痛,瘀血停滞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只针不

灸,泻法.

处方:中院,足三里,内关,公孙.

方义:胃为六腑中心,以通降为顺。中脱是胃之募穴,腑之会穴,足三里为下合穴,胃痛均可调通腑气、和

胃止痛;内关为心包之络,沟通三焦,理气降逆,又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可通达三焦气机、和胃降逆

止痛;公孙为脾经之络,调理脾胃,也是八脉交会穴,通冲脉,于内关相配,专治心、胸、胃疾病。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清稀甚至水样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病因病机:1.寒湿困脾2.肠腑湿热3.食滞肠胃4.肝郁气滞5.脾气虚弱6.阳肾亏虚(五更泻)。

治则:寒湿困脾、脾气虚弱、肾阳亏虚者健脾益肾、温化寒湿,针灸并用,虚补实泻;后三者行气化滞、通

条腑气,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天枢、神阙、大肠腌、上巨虚、三阴交。

方义:病在肠,取大肠募穴天枢、俞穴而成俞募配穴,与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合用,调理肠腑;三阴交健脾利

湿兼调理肝肾,各种泄泻可用;神阙居中腹,内连肠腑,急慢性泄泻皆宜。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排便周期或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的病症.

病因病机:1热秘2气秘3冷秘4虚秘

治则:通调腑气,润肠通便,热秘,气秘只针不灸,泻法;冷秘针灸并用,泻法;虚秘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

方义:前三与前相同,支沟、照海合用是经验效穴,支沟调理三焦通腑气,照海养阴以增液行舟。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无明显内分泌-代谢原因,且排除因水钠潴留或肌肉发达等蛋白质增加诸因素引起实际体重

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种疾患.

病因病机:1痰湿闭阻2胃肠腑热3肝郁气滞4脾肾阳虚

治则:痰湿闭阻一健运脾胃,化痰除湿,针灸并用,平补平泻;胃肠腑热一清胃泻火,通利肠腑,肝郁气滞一疏肝

解郁,理脾和胃,只针不灸,泻法;脾肾阳虚一健脾益肾,温阳化气,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任脉,足太阴,足阳明--中脱,水分,关元,天枢,大横,曲池,支沟,内庭,丰隆,上巨虚,三阴交,阴陵泉

皮肤针,耳针,电针.

方义:多在脾胃肠腑。中脱是胃之募穴、腑会,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天枢为大肠经募穴,匕巨虚是大

肠经下合穴,四穴合用可通利肠腑,降浊消脂:大横健脾助运;丰隆、水分、三阴交、阴陵泉分利水湿、熟

化痰浊;支沟疏调三焦;内庭清泻胃腑;关元调理脾肝肾。

厌食:系指小儿较长时间的食欲不振。

病因病机:1.脾胃气虚2.脾胃不和3.胃阴不足4.肝旺脾虚

治则:和脾健胃、益气养阴,脾胃不和、脾胃气虚者针灸并用,补法;其他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处方:中皖,建里,梁门,足三里。

方义:中院,建里,梁门疏调皖腹经气,助胃纳和脾之运化;足三里是胃之合穴,和胃健脾、补养气血。

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致使脾胃受损,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慢性疾病.

病因病机:1疳气2疳积3干疳

治则:健运脾胃,补益气血,消积导滞,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处方:四缝(经验效穴),中院,足三里,脾俞.

捏脊,皮肤针,穴位割治.

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以及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为主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

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

病因病机:1气虚2血虚3肾虚4气郁5血热6血寒

治则:气虚血虚肾虚者益气养血、补肾调经,针灸并用,补法;血寒者温经散寒、调理冲任,针灸并用,

平补平泻;气郁、血热者疏肝理气、清热调经,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关元、血海、三阴交。

方义:冲任失调是主要病机。关元是任脉要穴,与足三阴交会,任、冲同源,是调理冲任要穴;血海、三阴

交属脾经,三阴交还与肝、肾相交,为妇科理血调经要穴。

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

病因病机:1寒湿凝滞2气滞血瘀3气血不足

治则:寒湿凝滞,气滞血瘀温经散寒,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气血不足益气养血,调补冲任,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三阴交,地机,十七椎,关元

方义:三阴交调理脾肝肾;关元属任脉,通胞宫,针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灸之温经散寒,调理冲任;地

机是脾经之络治血证,调血通经止痛;十七椎是经验效穴。

崩漏:实证:通调冲任,祛邪固经。任脉、足太阴

主穴:关元、隐白、三阴交、公孙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井穴,是治疗崩漏的经验穴•

流行性腮腺炎:是病毒引起的急性腮腺非化脓性传染病,以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

病因病机;1.热毒袭表2.火毒蕴结3.热毒攻心4.毒邪下注。

处方:翳风,颊车,合谷,外关,内庭,足临泣。其他:皮肤针,灯火灸(角孙穴)

方义:翳风、颊车局部取穴,疏调少阳。阳明经气;合、外、内、足为远端取穴,清泻阳明、少阳郁热,导

热下行,通络消肿。

扭伤:祛瘀消肿,舒筋通络。受伤部局部腌穴

主穴:腰部:阿是穴、肾俞、腰痛穴、委中,

踝部:阿是穴、申脉、解溪、丘墟,

膝部:阿是穴、膝阳关、梁丘、膝眼,

肩部:阿是穴、肩弱、肩醪、肩贞,

肘部:阿是穴、曲池、小海、天井,

腕部:阿是穴、阳池、阳溪、阳谷,酸部:阿是穴、环跳、秩边、承扶

配穴:循经远取:腰部正中加人中、后溪,腰椎一侧或两侧加手三里或三间

上下循经近取:膝内侧上取血海、下取阴陵泉

手足同名经取穴:踝腕对应,躁外昆仑、甲脉处扭伤,手养老、阳谷

踝关节内上侧扭伤,病在足太阴经,可在肘手太阴尺泽穴找到压可用点

落枕是指患者颈项部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症.

病因病机:颈部气血不和,筋脉拘急。痛在项背,头部俯仰受阻,项背压痛明显,病在督脉、太阳经为主;

痛在颈臂,不能左右回顾或两侧倾斜,颈部压痛明显,病在少阳。

治则:舒筋活络,行气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大准.阿是穴,后溪,悬钟,落枕穴.

指针,耳针,皮肤针,拔罐.

方义:大椎属督脉,位于项背,与阿是穴合用疏通局部经气,使脉络通畅;后溪属太阳经,八脉交会穴,通

督脉针之可疏通项背部经气;悬钟是足少阳经穴,能疏通经络,宣通气血;落枕穴是经验效穴。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以及颈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刺激和压

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证候群.

分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混合型。

病因病机:1风寒痹阻2劳伤血瘀3肝肾亏虚

治则:祛风散寒,舒筋活络,针灸并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

皮肤针,耳针,电针,穴位注射.

方义:大椎是督脉穴,为诸阳之会,针灸能激发诸阳经经气,通经活络;天柱为局部取穴,后溪是八脉交会

穴,通督脉,二穴配伍疏调太阳、督脉经气,通络止痛;颈椎夹脊具有疏理局部气血作用,诸穴远近相配,

共奏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理气止痛之功。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病机:若以肩前中府穴区疼痛为主,后伸加剧为太阴;以肩外侧肩禺,肩髅为主,三角肌压疼、外展加

剧是阳明、少阳;以后侧肩贞穴、膈俞穴为主,内收加剧为太阳。

治则:舒筋活络,行气活血,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肩胭,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一寸)

芒针,刺络拔罐,耳针,电针,穴位注射.

方义:肩胭,肩前,肩贞,局部取穴“肩三针”配阿是穴,针灸泻法加艾灸,可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循经取穴

阳陵泉能舒经活络、通经止痛;中平是经验效穴。

神经性皮肤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以皮肤肥厚、皮沟加深、苔薛样改变和阵发性剧烈瘙痒为

特征。

病因病机:1.血虚风燥2.阴虚血燥3.肝郁化火4.风热蕴阻

治则:血虚、阴虚养血祛风,滋阴润燥,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后者祛风清热、凉血化瘀,只针不灸,泻

法,可点刺出血。

处方:风池,大椎,曲池,委中,膈腌,皮损局部。

方义:好发于项部,风池位于后项,可祛风解表,宣通局部气血;大椎为督脉与诸阳经交会穴,能清风邪热;

曲池既可疏风清热,又可清血分之郁热,委中点刺出血可祛风清热、凉血解毒;膈腌为血会,可祛风清热、

活血止痒;局部点刺疏通局部经气、祛风清热化瘀。

耳鸣耳聋:耳鸣,耳聋都是听觉异常,听力下降的病症.

病因病机:1风邪外袭2肝胆火盛3痰火郁结4肾精亏损5脾胃虚弱

治则:风邪外袭,肝胆火盛,痰火郁结一疏风泻火,化痰开窍,只针不灸,泻法;脾胃虚弱,肾精亏损年一健脾益气,

补肾填精,脾胃虚弱一针灸并用,补法;肾精亏损一针刺为主,补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耳区局部,手,足阳明一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侠溪.

方义:耳为手足少阳所辖,耳门、听会属手足少阳经,听宫为手太阳与手足少阳交会穴,气通耳内,可疏散

风热,聪耳启闭之功,为治耳要穴;;配局部翳风,远取中渚,侠溪.通上达下,疏导少阳经气,宣耳通窍。

不通则痛: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疾病。

偏补穴位:气海、关元、命门、肾腌、膏盲,多扶正是用;偏泻的:曲泽、委中、水沟、十宣、十二井,多

在祛邪时用;双向调节的:中脱、内关、三阴交、合谷、太冲、足三里。

特定穴:背腌偏扶正,用于慢性虚弱久病;都穴、募穴、下合穴偏祛邪,用于急性发作性痛证;原穴具有双

重作用,急、慢、虚、实都可。

常灸穴位:百会、神阙、气海、关元、中脱、脾、胃、肾俞、足三里,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名词解释

1.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名称的腌穴。

2.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3.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之气相交会的8个腌穴,又称交经八穴。

4.针灸配穴方法:是在选穴原则基础匕选取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腌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5.脏腑证治:是对脏腑病变所表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归纳,辨别疾病属于何脏腑,属虚属实,

属寒属热,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大法,称为脏腑证治。

6.俞募穴:是俞穴和募穴的合称。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位于背腰部,故又称背俞穴;募穴是脏腑之气

汇集处,位于胸腹部,又称腹募穴。

8.扶正,就是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病邪,消除致病因素的影响。

9.八会穴:是指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精气聚会的8个腌穴。

简答题

1.什么是随证取穴法?请举例说明。

随证取穴,亦称对证取穴,或称辨证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穴位治疗。这一

取穴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腌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例如,高热选取大椎、曲池等穴;虚脱可选取关元、气

海等。

2.肝阳上亢型头痛应选什么穴位治疗,为什么?

肝阳上亢型头痛选取治疗穴位是百会、风池、太冲、太溪。肝阳偏亢,循经上扰清窍而发头痛。百会属督脉,

位于巅顶,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太冲为肝经之原穴,三穴合用平肝潜阳,清利头目,疏经止痛;

太溪为肾经原穴,滋水涵木,育阴潜阳。

3.三叉神经痛与面瘫在针灸治疗方面有何异同?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性的剧烈疼痛。故其治疗时以密波或持续捻转针法。面

瘫是以面部口眼歪斜为主,故治疗时以疏波或间断捻针法。

4.外感咳嗽针灸治疗应选什么穴位,如何加减配穴?

外感咳嗽取穴肺俞、合谷、列缺。风热咽喉肿痛者,取少商点刺出血,泻尺泽:发热者,取大椎、外关用泻

法。

5.什么是本经配穴法?试举例说明。

本经配穴法是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取某一脏腑经脉的腌穴配成处方。例如:肺病咳嗽,可取肺

经中府穴,同时取本经尺泽、太渊穴配合应用。

6.急性泄泻首选什么穴位治疗,为什么?

急性泄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