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完整版讲与知识归纳(新教材)_第1页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完整版讲与知识归纳(新教材)_第2页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完整版讲与知识归纳(新教材)_第3页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完整版讲与知识归纳(新教材)_第4页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完整版讲与知识归纳(新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8讲种群及其动态考点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考点四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考点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考点二种群的数量变化内容要求学业要求1.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3.举例说明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4.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运用数学模型表现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分析和解释影响这一变化规律的因素,并应用于相关实践活动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因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综合,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逐个计数法: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1.种群密度考点一种群的数量特征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3)估算法(2)黑光灯诱捕法:调查有趋光性的昆虫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随机取样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适用于植物+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跳蝻的密度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因为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适用对象取样关键取样方法探究•实践方法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数计数原则标记重捕法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做上标记(M)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n)

,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估算种群密度偏大/偏小适用对象计算公式方法误差分析N=m(重捕中标志数)╳M(总标志数)n(重捕个体数)二、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迁入率迁出率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影响++––决定决定预测死亡率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6.如果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5.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3.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4.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7.调查种群密度时,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也应如实记录,不应舍弃。[易错考点]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考点二种群的数量变化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2.一般步骤:数学模型1.方法:Nn=2n数学公式:曲线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即建立数学模型提出合理的假设二、种群的“J”形和“S”形增长(3)曲线特点:Nt=N0λtN0:某种动物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t: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代表种群数量

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2)数学模型:(1)形成原因:1.“J”形曲线(

曲线A)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等种群数量是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的。(4)拓展:2.“S”形曲线(曲线B)

(4)图中阴影部分为环境阻力,按自然选择学说,就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②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①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将停止增长(3)“S”形增长速率曲线

资源、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对种群数量起调节作用。

(1)形成原因:种群增长速率时间t0t1t2(2)曲线特点拓展1:K值(环境容纳量)、K/2KK/2种群数量时间K值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即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K/2值种内竞争最激烈。(1)分析K值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环境阻力→增大K值防治有害生物:增大环境阻力→降低K值合理确定载畜量:草原最大载畜量不超过K值K/2值渔业捕捞后的种群数量要在K/2处K/2前防治有害生物,严防达到K/2处(2)应用→种群增长速率最大(3)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4)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5)K值与K/2的四种表示方法:

t1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t2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拓展2:

“λ”与“增长率”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N0λt+1-N0λt)/N0λt]×100%=(λ-1)×100%。λ代表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初始数量的倍数,不是增长率。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1)辨析“λ”与“增长率”①a段—②b段—③c段—④d段—⑤e段—(2)曲线分析尽管λ呈上升趋势,但仍小于1,故种群数量逐年下降。λ<1,种群数量逐年下降;λ=1,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λ尽管下降,但仍大于1,此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一直增长;λ>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拓展3:种群增长率和种群增长速率(1)种群增长率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无单位。计算公式概念增长率=———————————х100%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初始数量(2)种群增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斜率),有单位,如:个/年。计算公式概念增长速率=——————————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时间

“J”形曲线“S”形曲线条件曲线

种群增长率曲线种群增长速率曲线有无K值“S”形曲线和“J”形曲线增长率、增长速率有K值无K值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无限三、种群数量的波动4.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3.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地或急剧地下降。

2.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如蝗灾、鼠灾、赤潮等。

1.在自然界,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许多植物种子春季萌发受气温升高影响昆虫寒冷季节死亡受气温降低影响干旱缺水使植物种群死亡率升高动物种群在寻找水源的过程发生个体的死亡气候干旱是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考点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生物因素种内竞争种间捕食竞争寄生随种群的增长,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食物天敌植物竞争阳光和养分动物竞争食物引起传染病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密度制约因素食物短缺、天敌非密度制约因素气候因素:气温、干旱自然因素:地震、火灾种群研究的应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保护濒危动物渔业捕捞鼠害防治农业害虫防治化学、物理方法降低环境容纳量农药防治生物防治中等强度(K/2)捕捞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培养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恒定培养液中当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转而下降直至死亡(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及PH变化所致)(3)采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2.实验流程考点四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酵母菌培养震荡培养液观察并计数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液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继续培养酵母菌重复上两步骤绘图分析连续观察7d,统计数目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示出来。得出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3.实验注意事项(1)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个小方格内含有5~10个酵母细胞为宜。(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4)制好装片后,应稍等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5)该探究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进行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6)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血细胞计数板及相关计算血细胞计数板由一块厚玻璃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两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划分为9个大方格(如图A所示),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加盖玻片后的深度为0.1mm。因此,每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mm3。另外,中央大方格(计数室底部)以双线等分为25个中方格(如图B所示)。每个中方格又等分为16个小方格,供细胞计数用。(1)血细胞计数板(如图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