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钺”原为砍伐工具,后发展成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礼器。《尚书》在记载牧野之战时曾描述周武王“王左杖黄钺”。考古发现良渚文化遗址中有7套钺杖礼器,它的柄端都握在墓主人的左手中。据此可知,良渚文化()A国家形态趋于成熟 B.专制王权逐渐加强C冶铁技术得到发展 D.阶级分化已经出现〖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良渚文化遗址中的钺杖礼器“柄端都握在墓主人的左手中”,可以看出此时的"钺"已成为象征军事指挥权的利器,说明该时期已经出现阶级分化,D项正确;同时,可以看出良渚文化已经出现早期国家形态但并未成熟,排除A项;专制王权在秦朝建立,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且时间不符,排除B项;冶铁技术在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2.汉代,文帝景帝时期大力推行“马复令”,规定:家中养马一匹可以免除家庭三人的赋税或者徭役,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管理马政的机构。于是民间养马的数量大大增加。据此可推知,马复令的推行()A.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B.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C.促进了农耕动力的变革 D.准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古代马匹是军队装备实力的象征,汉代建立时,战马极度缺乏,为反击匈奴等战事,对战马需求极大,民间养马数量大大增加,为反击匈奴准备了条件,D项正确;从材料“家中养马一匹可以免除家庭三人的赋税或者徭役”可知马复令并没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排除A项;材料中的马,并不主要用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运输,也不用于农耕,而是用于军事战争,排除BC项。故选D项。3.唐中期,韩愈大力推崇孟子。认为孟子针对“杨(道家)墨(墨家)行,正道废”的乱局,“辞而辟(排斥)之”,开“辟异端”之先河,其功劳不在大禹之下。韩愈此举意在()A.排斥外来思想 B.复兴传统儒学 C.传播理学思想 D.反对藩镇割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韩愈推崇孟子,“开‘辟异端’之先河”结合其时代背景可知,唐朝中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猛烈冲击,韩愈作为使命感、责任感突出的儒生,坚持以光大儒学为己任,B项正确;韩愈排斥所有挑战儒学地位的异端思想,包括但不限于“外来思想”,排除A项;唐朝时期,理学尚未出现,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地方治理方面的信息,得不出反对藩镇割据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4.北宋设立街道司,专门负责管理城市里的摊贩。他们通过丈量街道,为商贩规划出可以摆摊的位置,对于流动的或是固定的个体户小商贩甚至免缴课税。这说明北宋()A.地摊经济成为支柱 B.政府财政危机严重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传统经济政策瓦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北宋时期。据材料“他们通过丈量街道,为商贩规划出可以摆摊的位置,对于流动的或是固定的个体户小商贩甚至免缴课税”,可知北宋对城市摊贩的摆摊进行规划,对部分个体户实行免缴课税,可见北宋商业环境相对比较宽松,C项正确;北宋对商贩进行管理,不能说明地摊经济成为支柱,也不能说明政府财政危机严重,排除AB项;北宋对地摊经济的宽松政策,并不意味着放弃重农抑商政策,并不意味着该政策的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5.明朝中后期,笑话文学广为流行。有人认为“笑能疗腐”“心孔塞者,吾能笑之使达”“无所不可,道在戏谑”,冯梦龙甚至在《广笑府序》中拿尧舜、汤武、老子、佛祖、孔子等人开玩笑。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B.社会环境相对安定C.文学娱乐功能为主 D.世俗文化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明朝中叶后的中国。据材料“冯梦龙甚至在《广笑府序》中拿尧舜、汤武、老子、佛祖、孔子等人开玩笑”,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反对偶像崇拜、强调内心舒适的笑话文学广为流行,D项正确;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学由于僵化而吸引力下降的现象,但理学依然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严重挑战”夸大了当时儒学所面临的挑战,排除A项;笑话文学的流行,无法得出“社会环境的相对安定”的结论,娱乐只是文学的诸多功能之一,从材料得不出“娱乐动能为生”的结论,排除BC项。故选D项。6.清朝末年,西方外交圈广泛流传着一个故事:英国阿美士德使团曾赠送嘉庆皇帝一面凸透镜,但清廷上下都不认识此物,认为英国人企图通过这个凸透镜窥视朝廷隐秘,决定将其打碎埋掉。实际上,英国使团赠送的礼物并无凸透镜,清朝宫廷中也藏有各种天文观察仪器。这个故事的流传反映出()A.清朝君臣的愚昧 B.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偏见C.中西文化的冲突 D.西方殖民者的侵略野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英国)。西方外交圈流行的观念认为,中国不识凸透镜,污蔑清廷因生怕被窥视隐秘而毁坏凸透镜,可事实是使团并未赠送凸透镜,中国宫廷收藏大量西方天文仪器,反映出西方对中国的无知和偏见,B项正确;材料指出清朝宫廷中藏有各种天文观察仪器,没有反映清朝君臣的愚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西方外交圈对中国的认识和看法,没有体现中西文化方面的冲突,排除C项;材料中强调的是西方对中国的偏见,并未涉及西方的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7.如表为1894年前新式企业实存资本构成表(资本单位:万元),该构成()资本类型企业种类国家资本外债资本买办、官僚资本(含股本及增值资本)一般绅商资本(含股本及增值资本)实存资本总计军事工业9311401071官办民用工业91341954官督商办工业10885876666663007商办工业57211451717合计2932768123818116749占总数%43.4444.3818.3426.83100A.得益于抵制日货运动的推动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C.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D.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年前(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894年前的新式企业资本来源有封建国家资本、外国资本、买办官僚资本和私人资本,可以得知当时的中国企业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人民开始抵制日货,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呈现的是1894年前新式企业实存资本构成,没有自然经济等其它经济形态的信息,未能体现出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8.20世纪30年代,有学者到山西一所中学讲学,讲完后学生们纷纷向学者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国革命应当由哪一个阶级领导?”“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革命的影响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民族危机的加剧 D.民众爱国热情高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根据时间,山西的中学生关心“中国革命应当由哪一个阶级领导”“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这受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的影响,B项正确;国民革命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更多的强调是阶级分析的方法,并未体现出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C项;材料中是学生的兴趣,并非民众,排除D项。故选B项。9.1947年,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提交的报告中阐明了党的政治纲领:“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纲领()A.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原则 B.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延续C.推动了战略反攻的开展 D.为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做好了准备〖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材料中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政治纲领是组成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这体现出新民主主义的原则,A项正确;1947年12月为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排除B项;1947年6月战略反攻已经开展,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党的政治纲领,并没有涉及到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D项。故选A项。10.20世纪70年代初,铁道兵指战员和铁路工程建设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相继建成成昆铁路、湘黔铁路、襄渝铁路。此外,贵州六盘水、四川宝鼎山等大型煤矿,甘肃刘家峡、湖北丹江口等水电站纷纷在建或建成。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在于()A.科学技术的突破 B.国民经济布局的优化C.全面整顿的推行 D.国家战略决策的调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结合时间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国家推行三线建设的成果,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科学技术的突破,排除A项;三线建设主要是针对当时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战争威胁,基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的考虑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经济布局的优化更多是三线建设带来的结果,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初仍处于“文革”时期,此时期没有推行全面整顿,排除C项。故选D项。11.在古罗马庞贝城,到处都能看到众多的广告遗迹。如竞选广告“请投菲尔穆斯一票!弗斯科与维库拉谨此”;宣传角斗士表演的广告“英雄,斯拉申塞拉杜斯,你能打动姑娘们的芳心”;还有租房子的广告、公共建筑物的铭文广告等。这反映出庞贝城()A.民主政治的发达 B.商业环境的开放C.奴隶制度的繁荣 D.社会生活的丰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庞贝城)。据本题材料“角斗士表演的广告”、“租房子的广告、公共建筑物的铭文广告”可知,庞贝古城的广告涉及政治、文艺、经济、建筑等内容,反映出庞贝城社会生活的丰富,D项正确;材料中只有一条竞选广告语民主政治有关,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A项;B项仅仅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B项;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不能完整地涵盖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2.黑格尔指出:“阿拉伯人之获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这件事具有这样的历史意义:最初乃是通过这条道路,西方才知悉了亚里士多德。对亚里士多德作品的译注和亚里士多德的章句的汇编,对西方各国,成了哲学的源泉。”黑格尔重在强调,阿拉伯人()A.保存了希腊的古典文化 B.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C.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D.创造了辉煌的哲学成果〖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阿拉伯帝国)。据材料内容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湮没无闻,得益于阿拉伯人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译注和编辑,西方人才获悉亚里士多德,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阿拉伯人对文化的保存,无法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B项:希腊三哲的思想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排除C项;材料重点强调阿拉伯人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译注和汇编,并非创造哲学成果,排除D项。故选A项。13.16世纪初,米开朗琪罗在为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系列壁画《上帝创世》《创造夏娃》《创造亚当》中,把上帝描绘成一位身着白袍、长着白色长发和长髯的睿智老者形象。这体现了()A.人文主义的影响 B.神学束缚的摆脱C.理性主义的流行 D.宗教改革的兴起〖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把上帝描绘成人的形象,很明显这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A项正确;神学束缚的摆脱过于绝对,排除B项;理性主义流行是在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排除C项;材料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被称为“工人贵族”,他们大约占工人阶级的15%,工资是非熟练工人的两倍。这一现象()A.凸显了科技进步的意义 B.缓和了两大阶级的矛盾C.扩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D.丰富了工人运动的形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推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A项正确;材料中的工人贵族只占工人阶级的15%,无法得出缓和了两大阶级的矛盾,排除B项;工人贵族工资是非熟练工人的两倍,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丰富工人运动的形式,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表为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单位:百万吨),其中的变化反映出当时()1914年8月1914年9月1917年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生铁222216255015钢192116255816煤394331346255851340A.经济发展越来越快 B.战争时间越来越长C.战争规模越来越大 D.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至1917年(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结合图表信息可知,随着战争的进行,协约国的军需品生产急剧增加,反映出当时战争规模越来越大,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战争期间,各国经济发展减缓,且材料没有体现出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排除A项;生铁、煤、钢的生产量增加,与战争规模扩大有关,不能反映战争时间变长,排除B项;军备竞赛发生在一战前,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20世纪50年代,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对外宣称:“说什么英国人民在一阵急躁的情绪下放弃了他们的帝国,这是一种无稽之谈。他们并没有丧失统治的力量。他们的责任毋宁是把他们在漫长的时间里获得的长处传播给其他国家。”这一言论()A.导致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B.暴露了帝国主义的傲慢C.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兴起 D.说明了英国国力的衰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一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依据材料可知,英国首相明显在为其殖民活动狡辩,将对殖民地的剥削视作将“在漫长的时间里获得的长处传播给其他国家,暴露了帝国主义的不甘和傲慢,B项正确;民族独立运动席卷才导致了殖民体系的瓦解,并不是这一言论的发表,排除A项;所谓第三世界兴起,是根据毛泽东同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划分国际关系,与本题材料不一致,排除C项;根据言论中“他们并没有丧失统治的力量。”与英国国力的衰弱相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与山争地”及“与水争田”的趋势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玉米、红薯、洋芋的引种,人口持续的大规模向山区流动,带来持续的山地垦殖扩张。广东惠州、潮州山区民营冶铁场达44处,“山脚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在山掘矿,煽铁获利”。明清时期,各地还通过围垦河滩、沼泽、海涂等方式“与水争田”,实现耕地增长。地势低洼的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形成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两利俱全,十倍禾稼”。与土地开发兴盛相应,清代关于土地开发利用的讨论增多,不少官员、学者呼吁保护林木和植树造林,然而“山林既尽,无以宿水,溪流渐涸,田里多荒”的现象愈演愈烈。——摘编自张建民《明清时期的山地资源开发及山区发展思想》等材料二抗战时期,华北各根据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政策,禁止任意砍伐,大力提倡植树造林运动,明确林地产权,调动农民造林积极性,采取“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把造林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垦荒与造林同步。根据地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农田水利建设条例,“整理旧渠、开凿新渠”“变旱田为水田”,因地制宜,大小结合,提倡兴修小型水利工程,大小河流和官堤民埝必须全面掌握和统一治理。调动群众参与水利建设,开渠用合作社的办法,地、工具、资金、劳动力均可入股,修成后按股分利。部分工程当地群众以边区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如荣臻渠、伯承桥、小平桥等等,增进了政民的团结。——摘编自吴云峰《华北抗日根据地林业工作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与山争地”“与水争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北抗日根据地环境治理的特点及意义。〖答案〗(1)原因:人口增多、人口地矛盾尖锐:南方经济的发展,人口向山区迁移;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及推广;商品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验的进步;民营手工业、矿业的发展,追逐经济利益。(2)特点: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调动群众建设积极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意义:有利于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边区农业的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游击战争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提高了党的威信,为建国后环境治理提供了借鉴。〖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一“玉米、红薯、洋芋引种,人口持续的大规模向山区流动,带来持续的山地垦殖扩张”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人口的增加,人向山区迁移,但同时土地开垦增加的耕地面积不能满足人口增加的需要,使得人地矛盾尖锐;据材料一“广东惠州、潮州山区民营冶铁场达44处”可知民营手工业、矿业的发展,追逐经济利益;据材料一“明清时期,各地还通过围垦河滩、沼泽、海涂等方式‘与水争田’……地势低洼的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形成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可知南方经济的发展,人口向沼泽、河滩迁移;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验的进步推动了土地的开发,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经济作物种植,这些都推动了明清时期“与山争地”和“与水争田”。【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华北各根据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政策,禁止任意砍伐,大力提倡植树造林运动”可知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据材料二“明确林地产权,调动农民造林积极性”可知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调动群众建设积极性;据材料“因地制宜,大小结合,提倡兴修小型水利工程,大小河流和官堤民埝必须全面掌握和统一治理”可知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大规模植树造林有利于根据地生态环境改善;将边区政府农田水利的建设、植树造林与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抗战及游击战相联系分析其意义可知促进边区农业的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游击战争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根据材料群众对于边区政府环境治理的态度,可知有利于提高党的威信。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为五四运动后,中国学术界两位学者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入反思。代表人物思想主张胡适1923年,提出中国还不曾受到科学的赐福,因此不必菲薄科学。1929年在《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中把“全盘西化”的提法修正为“充分世界化”,认为肯往前看的人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自由接触,借西方文化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两种文明虽性质不同,但具有互补性,主张融会、调和西方文化,再根据中国“实境”吸收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三种新文明”,强调正确认识国情,要在运用中加以发展。材料二浮田和民(1859—1946)在《史学通论》中指出:亚细亚者,文明起源之地也;欧罗巴者,文明之发达地也。欧美之文明,实渊源于罗马;罗马之文明,渊源于希腊;希腊之文明,实渊源于亚细亚(含埃及)。近世欧洲文明之起源,为第十四世纪所行之罗盘针及火器之用法,并十五世纪前半期之印行术,而此三大发明,非欧人自为。苟无亚,何有欧?今欧人忘却亚人之恩,而反讪谤亚人……此言也,无理甚矣。——摘编自尚小明《论浮田和民《史学通论》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位学者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浮田和民观点的理解。〖答案〗(1)同:都对东西方文化价值进行反思;都主张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不再把“西化”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目标。异:胡适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李大钊理性、辩证地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坚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分别指出两者不同点)原因:同: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引发学者对西方文化的反思;知识分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五四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思想;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知识分子继续探寻国家出路。异: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李大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两位学者的阶级立场不同。(2)浮田和民认为亚细亚是文明的起源地,古希腊文明受到亚洲(埃及)文明的影响;近代欧洲文明深受亚洲文明的影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极大地推动欧洲社会近代化进程。这一观点以事实为依据,回击西方学者对亚洲文明的抨击,冲击西方中心论,强调亚洲文明的地位,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本国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影响近代中国史学发展。(概括学者观点、结合史实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及其影响)〖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9年后(中国)。同:根据胡适将“全盘西化”的提法进行修正,主张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自由接触,李大钊主张融合西方文化可知,两者都主张中西文化的融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主张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学界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不再把"西化"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对东西方文化价值的反思。异:根据材料中的“借西方文化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可得出胡适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根据材料中的“两种文明虽性质不同,但具有互补性,主张融会、调和西方文化……强调正确认识国情,要在运用中加以发展。”可得出李大钊理性、辩证地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坚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原因:同:结合时间信息,可从一战的影响、知识分子的反思与努力、思想等方面分析,可得出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引发学者对西方文化的反思;知识分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五四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思想;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知识分子继续探寻国家出路。

异:可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立场等角度分析,可得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两位学者的阶级立场不同。

【小问2详析】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59—1946年(世界)。要求谈谈对学者观点的理解,应先将浮田和民的观点进行概括,并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世界史古代文明的起源、近代西欧的崛起等知识,论述学者观点的合理性,并分析浮田和民对亚洲文化地位的肯定,反击西方学者等,对史学研究、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产生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02年,荷兰共和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并授予该公司“特许状”:唯有它可以派遣船只前往东方、建立军事要塞、与亚洲香料产地的统治者签订贸易合同发展香料贸易。同年,荷兰船长海姆斯凯克率领一支船队前往东印度购买香料,途中打劫了葡萄牙船只“圣卡特里娜号”,将其装载的货物和俘虏全部运回荷兰拍卖,获利约350万荷兰盾,相当于公司总资本的3倍多。葡萄牙认为这是非法的海盗行为,要求荷兰及时归还“圣卡特里娜号”及其所有货物。为了平息风波,荷兰东印度公司请求法学博士格劳秀斯为此进行合法性辩护。格劳秀斯撰写了《论捕获法》提出以下观点证明海姆斯凯克的捕获商船行为是合法行为:(1)葡萄牙对土著的干扰和威胁从物质上损害荷兰在亚洲的香料贸易前景。(2)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国际政治中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当受到葡萄牙的损害和威胁时,它完全有权利武装自己以便捍卫它与亚洲各国的贸易。(3)海姆斯凯克是代表拥有主权和独立的荷兰国家而行动,所以他攻击葡萄牙商船的行为是荷兰共和国反对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菲利普的公共战争的一部分,是“正义的”战争。——摘编自施诚《香料贸易与现代国际法的起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进行香料贸易的背景和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格劳秀斯的观点。〖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开始;西葡传统殖民地位受到挑战;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西欧国家与东方进行的香料贸易利润巨大。影响:引发了西欧的商业革命;促进了西欧贸易中心的转移;丰富了欧洲人的日常生活:刺激了中国等亚洲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答出2点)(2)评析:格劳秀斯的《论捕获法》是在新航路开辟后,荷兰急迫地参与亚欧香料贸易、牟取巨额利润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结果;《论捕获法》是格劳秀斯为荷兰东印度公司船长海姆斯凯克的海盗行为辩护的直接产物。(任答一个层面)《论捕获法》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荷兰的殖民扩张,为荷兰17世纪的殖民地位奠定理论基础,反映出了旧的国际秩序即西葡传统殖民地位受到挑战。《论捕获法》是现代国际法诞生的标志。〖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02年(荷兰)。背景:根据材料的时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开始;根据材料中的荷兰打劫了葡萄牙船只“圣卡特里娜号”,可得出西葡传统殖民地位受到挑战;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根据材料中的“荷兰船长海姆斯凯克率领一支船队前往东印度购买香料,”可得出西欧国家与东方进行的香料贸易利润巨大。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商业革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回答,可得出引发了西欧的商业革命;促进了西欧贸易中心的转移;丰富了欧洲人的日常生活:刺激了中国等亚洲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同上一题。本题可根据格劳秀斯的的《论捕获法》的背景和影响等进行分析概括,可得出格劳秀斯的《论捕获法》是在新航路开辟后,荷兰急迫地参与亚欧香料贸易、牟取巨额利润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结果;《论捕获法》是格劳秀斯为荷兰东印度公司船长海姆斯凯克的海盗行为辩护的直接产物。(任答一个层面)《论捕获法》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荷兰的殖民扩张,为荷兰17世纪的殖民地位奠定理论基础,反映出了旧的国际秩序即西葡传统殖民地位受到挑战。《论捕获法》是现代国际法诞生的标志。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战后法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时期外交政策第四共和国(1946—1958)力求恢复大国地位和树立法国在西欧的主导地位;以连绵不断的殖民战争竭力支撑分崩离析的法兰西殖民帝国;总体上奉行经济上、军事上依赖美国,政治外交上追随美国的大西洋政策。并不排除法美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斗争;在东西方冷战中对美国亦步亦趋,对苏联采取僵冷政策;倡导和推动西欧联合,实现法德和解,以法德合作作为西欧联合的核心和动力。第五共和国(1958—1969)打破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维护民族独立,力争大国地位;发展独立的核力量,坚持独立防务;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坚决抵制英国加入欧共体,以防美国利用英国控制欧洲;发展独立的对苏关系,用“缓和、谅解、合作”替代冷战与对抗,积极推动中法建交;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第五共和国(1970—1992)基本沿袭1958—1969年的外交政策,并适时调整。——摘编自张锡昌《战后法国外交史》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外交政策的演变体现综合国力变化

二战后初期,法国深受战争影响,其综合国力下降,在美苏两极对峙苏,法国在经济上依赖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加入北约,在东西方冷战中对美国亦步亦趋,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实现法德和解,倡导和推动了西欧联合,力求恢复大国地位和树立法国在西欧的主导地位。1958年以后,随着欧共体的成立,法国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国际地位提高,逐渐强调维护民族独立,力争大国地位,发展独立的对苏关系,用“缓和、谅解、合作”替代冷战与对抗,积极推动中法建交;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建国初,中国经济困难,遭到西方的孤立封锁,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和主权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进行,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7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外交上取得重大突破,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由此可见,法国和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均体现了各自综合国力的变化,国力是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解析〗本题是探究结论论述题。时空是二战后法国外交。从外交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分析,得出外交政策的演变体现综合国力变化。据材料“在东西方冷战中对美国亦步亦趋,对苏联采取僵冷政策;倡导和推动西欧联合,实现法德和解,以法德合作作为西欧联合的核心和动力”,说明二战后法国受战争影响,在两极格局中亦步亦趋,力求恢复大国地位和树立法国在西欧的主导地位。据材料“坚决抵制英国加入欧共体,以防美国利用英国控制欧洲;发展独立的对苏关系”,可以看出伴随经济实力的增长,法国在对外关系上更加主动,争大国地位,发展独立的对苏关系,积极推动中法建交;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列举中国建国后的外交状况,说明建国初期我国的“一边倒”方针;伴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7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外交上取得重大突破,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最后总结,得出从法国和中国的外交政策分析,得出国力是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钺”原为砍伐工具,后发展成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礼器。《尚书》在记载牧野之战时曾描述周武王“王左杖黄钺”。考古发现良渚文化遗址中有7套钺杖礼器,它的柄端都握在墓主人的左手中。据此可知,良渚文化()A国家形态趋于成熟 B.专制王权逐渐加强C冶铁技术得到发展 D.阶级分化已经出现〖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良渚文化遗址中的钺杖礼器“柄端都握在墓主人的左手中”,可以看出此时的"钺"已成为象征军事指挥权的利器,说明该时期已经出现阶级分化,D项正确;同时,可以看出良渚文化已经出现早期国家形态但并未成熟,排除A项;专制王权在秦朝建立,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且时间不符,排除B项;冶铁技术在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2.汉代,文帝景帝时期大力推行“马复令”,规定:家中养马一匹可以免除家庭三人的赋税或者徭役,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管理马政的机构。于是民间养马的数量大大增加。据此可推知,马复令的推行()A.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B.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C.促进了农耕动力的变革 D.准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古代马匹是军队装备实力的象征,汉代建立时,战马极度缺乏,为反击匈奴等战事,对战马需求极大,民间养马数量大大增加,为反击匈奴准备了条件,D项正确;从材料“家中养马一匹可以免除家庭三人的赋税或者徭役”可知马复令并没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排除A项;材料中的马,并不主要用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运输,也不用于农耕,而是用于军事战争,排除BC项。故选D项。3.唐中期,韩愈大力推崇孟子。认为孟子针对“杨(道家)墨(墨家)行,正道废”的乱局,“辞而辟(排斥)之”,开“辟异端”之先河,其功劳不在大禹之下。韩愈此举意在()A.排斥外来思想 B.复兴传统儒学 C.传播理学思想 D.反对藩镇割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韩愈推崇孟子,“开‘辟异端’之先河”结合其时代背景可知,唐朝中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猛烈冲击,韩愈作为使命感、责任感突出的儒生,坚持以光大儒学为己任,B项正确;韩愈排斥所有挑战儒学地位的异端思想,包括但不限于“外来思想”,排除A项;唐朝时期,理学尚未出现,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地方治理方面的信息,得不出反对藩镇割据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4.北宋设立街道司,专门负责管理城市里的摊贩。他们通过丈量街道,为商贩规划出可以摆摊的位置,对于流动的或是固定的个体户小商贩甚至免缴课税。这说明北宋()A.地摊经济成为支柱 B.政府财政危机严重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传统经济政策瓦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北宋时期。据材料“他们通过丈量街道,为商贩规划出可以摆摊的位置,对于流动的或是固定的个体户小商贩甚至免缴课税”,可知北宋对城市摊贩的摆摊进行规划,对部分个体户实行免缴课税,可见北宋商业环境相对比较宽松,C项正确;北宋对商贩进行管理,不能说明地摊经济成为支柱,也不能说明政府财政危机严重,排除AB项;北宋对地摊经济的宽松政策,并不意味着放弃重农抑商政策,并不意味着该政策的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5.明朝中后期,笑话文学广为流行。有人认为“笑能疗腐”“心孔塞者,吾能笑之使达”“无所不可,道在戏谑”,冯梦龙甚至在《广笑府序》中拿尧舜、汤武、老子、佛祖、孔子等人开玩笑。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B.社会环境相对安定C.文学娱乐功能为主 D.世俗文化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明朝中叶后的中国。据材料“冯梦龙甚至在《广笑府序》中拿尧舜、汤武、老子、佛祖、孔子等人开玩笑”,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反对偶像崇拜、强调内心舒适的笑话文学广为流行,D项正确;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学由于僵化而吸引力下降的现象,但理学依然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严重挑战”夸大了当时儒学所面临的挑战,排除A项;笑话文学的流行,无法得出“社会环境的相对安定”的结论,娱乐只是文学的诸多功能之一,从材料得不出“娱乐动能为生”的结论,排除BC项。故选D项。6.清朝末年,西方外交圈广泛流传着一个故事:英国阿美士德使团曾赠送嘉庆皇帝一面凸透镜,但清廷上下都不认识此物,认为英国人企图通过这个凸透镜窥视朝廷隐秘,决定将其打碎埋掉。实际上,英国使团赠送的礼物并无凸透镜,清朝宫廷中也藏有各种天文观察仪器。这个故事的流传反映出()A.清朝君臣的愚昧 B.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偏见C.中西文化的冲突 D.西方殖民者的侵略野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英国)。西方外交圈流行的观念认为,中国不识凸透镜,污蔑清廷因生怕被窥视隐秘而毁坏凸透镜,可事实是使团并未赠送凸透镜,中国宫廷收藏大量西方天文仪器,反映出西方对中国的无知和偏见,B项正确;材料指出清朝宫廷中藏有各种天文观察仪器,没有反映清朝君臣的愚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西方外交圈对中国的认识和看法,没有体现中西文化方面的冲突,排除C项;材料中强调的是西方对中国的偏见,并未涉及西方的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7.如表为1894年前新式企业实存资本构成表(资本单位:万元),该构成()资本类型企业种类国家资本外债资本买办、官僚资本(含股本及增值资本)一般绅商资本(含股本及增值资本)实存资本总计军事工业9311401071官办民用工业91341954官督商办工业10885876666663007商办工业57211451717合计2932768123818116749占总数%43.4444.3818.3426.83100A.得益于抵制日货运动的推动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C.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D.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年前(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894年前的新式企业资本来源有封建国家资本、外国资本、买办官僚资本和私人资本,可以得知当时的中国企业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人民开始抵制日货,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呈现的是1894年前新式企业实存资本构成,没有自然经济等其它经济形态的信息,未能体现出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8.20世纪30年代,有学者到山西一所中学讲学,讲完后学生们纷纷向学者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国革命应当由哪一个阶级领导?”“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革命的影响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民族危机的加剧 D.民众爱国热情高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根据时间,山西的中学生关心“中国革命应当由哪一个阶级领导”“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这受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的影响,B项正确;国民革命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更多的强调是阶级分析的方法,并未体现出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C项;材料中是学生的兴趣,并非民众,排除D项。故选B项。9.1947年,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提交的报告中阐明了党的政治纲领:“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纲领()A.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原则 B.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延续C.推动了战略反攻的开展 D.为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做好了准备〖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材料中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政治纲领是组成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这体现出新民主主义的原则,A项正确;1947年12月为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排除B项;1947年6月战略反攻已经开展,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党的政治纲领,并没有涉及到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D项。故选A项。10.20世纪70年代初,铁道兵指战员和铁路工程建设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相继建成成昆铁路、湘黔铁路、襄渝铁路。此外,贵州六盘水、四川宝鼎山等大型煤矿,甘肃刘家峡、湖北丹江口等水电站纷纷在建或建成。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在于()A.科学技术的突破 B.国民经济布局的优化C.全面整顿的推行 D.国家战略决策的调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结合时间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国家推行三线建设的成果,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科学技术的突破,排除A项;三线建设主要是针对当时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战争威胁,基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的考虑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经济布局的优化更多是三线建设带来的结果,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初仍处于“文革”时期,此时期没有推行全面整顿,排除C项。故选D项。11.在古罗马庞贝城,到处都能看到众多的广告遗迹。如竞选广告“请投菲尔穆斯一票!弗斯科与维库拉谨此”;宣传角斗士表演的广告“英雄,斯拉申塞拉杜斯,你能打动姑娘们的芳心”;还有租房子的广告、公共建筑物的铭文广告等。这反映出庞贝城()A.民主政治的发达 B.商业环境的开放C.奴隶制度的繁荣 D.社会生活的丰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庞贝城)。据本题材料“角斗士表演的广告”、“租房子的广告、公共建筑物的铭文广告”可知,庞贝古城的广告涉及政治、文艺、经济、建筑等内容,反映出庞贝城社会生活的丰富,D项正确;材料中只有一条竞选广告语民主政治有关,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A项;B项仅仅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B项;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不能完整地涵盖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2.黑格尔指出:“阿拉伯人之获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这件事具有这样的历史意义:最初乃是通过这条道路,西方才知悉了亚里士多德。对亚里士多德作品的译注和亚里士多德的章句的汇编,对西方各国,成了哲学的源泉。”黑格尔重在强调,阿拉伯人()A.保存了希腊的古典文化 B.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C.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D.创造了辉煌的哲学成果〖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阿拉伯帝国)。据材料内容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湮没无闻,得益于阿拉伯人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译注和编辑,西方人才获悉亚里士多德,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阿拉伯人对文化的保存,无法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B项:希腊三哲的思想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排除C项;材料重点强调阿拉伯人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译注和汇编,并非创造哲学成果,排除D项。故选A项。13.16世纪初,米开朗琪罗在为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系列壁画《上帝创世》《创造夏娃》《创造亚当》中,把上帝描绘成一位身着白袍、长着白色长发和长髯的睿智老者形象。这体现了()A.人文主义的影响 B.神学束缚的摆脱C.理性主义的流行 D.宗教改革的兴起〖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把上帝描绘成人的形象,很明显这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A项正确;神学束缚的摆脱过于绝对,排除B项;理性主义流行是在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排除C项;材料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被称为“工人贵族”,他们大约占工人阶级的15%,工资是非熟练工人的两倍。这一现象()A.凸显了科技进步的意义 B.缓和了两大阶级的矛盾C.扩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D.丰富了工人运动的形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推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A项正确;材料中的工人贵族只占工人阶级的15%,无法得出缓和了两大阶级的矛盾,排除B项;工人贵族工资是非熟练工人的两倍,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丰富工人运动的形式,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表为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单位:百万吨),其中的变化反映出当时()1914年8月1914年9月1917年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生铁222216255015钢192116255816煤394331346255851340A.经济发展越来越快 B.战争时间越来越长C.战争规模越来越大 D.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至1917年(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结合图表信息可知,随着战争的进行,协约国的军需品生产急剧增加,反映出当时战争规模越来越大,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战争期间,各国经济发展减缓,且材料没有体现出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排除A项;生铁、煤、钢的生产量增加,与战争规模扩大有关,不能反映战争时间变长,排除B项;军备竞赛发生在一战前,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20世纪50年代,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对外宣称:“说什么英国人民在一阵急躁的情绪下放弃了他们的帝国,这是一种无稽之谈。他们并没有丧失统治的力量。他们的责任毋宁是把他们在漫长的时间里获得的长处传播给其他国家。”这一言论()A.导致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B.暴露了帝国主义的傲慢C.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兴起 D.说明了英国国力的衰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一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依据材料可知,英国首相明显在为其殖民活动狡辩,将对殖民地的剥削视作将“在漫长的时间里获得的长处传播给其他国家,暴露了帝国主义的不甘和傲慢,B项正确;民族独立运动席卷才导致了殖民体系的瓦解,并不是这一言论的发表,排除A项;所谓第三世界兴起,是根据毛泽东同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划分国际关系,与本题材料不一致,排除C项;根据言论中“他们并没有丧失统治的力量。”与英国国力的衰弱相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与山争地”及“与水争田”的趋势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玉米、红薯、洋芋的引种,人口持续的大规模向山区流动,带来持续的山地垦殖扩张。广东惠州、潮州山区民营冶铁场达44处,“山脚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在山掘矿,煽铁获利”。明清时期,各地还通过围垦河滩、沼泽、海涂等方式“与水争田”,实现耕地增长。地势低洼的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形成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两利俱全,十倍禾稼”。与土地开发兴盛相应,清代关于土地开发利用的讨论增多,不少官员、学者呼吁保护林木和植树造林,然而“山林既尽,无以宿水,溪流渐涸,田里多荒”的现象愈演愈烈。——摘编自张建民《明清时期的山地资源开发及山区发展思想》等材料二抗战时期,华北各根据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政策,禁止任意砍伐,大力提倡植树造林运动,明确林地产权,调动农民造林积极性,采取“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把造林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垦荒与造林同步。根据地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农田水利建设条例,“整理旧渠、开凿新渠”“变旱田为水田”,因地制宜,大小结合,提倡兴修小型水利工程,大小河流和官堤民埝必须全面掌握和统一治理。调动群众参与水利建设,开渠用合作社的办法,地、工具、资金、劳动力均可入股,修成后按股分利。部分工程当地群众以边区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如荣臻渠、伯承桥、小平桥等等,增进了政民的团结。——摘编自吴云峰《华北抗日根据地林业工作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与山争地”“与水争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北抗日根据地环境治理的特点及意义。〖答案〗(1)原因:人口增多、人口地矛盾尖锐:南方经济的发展,人口向山区迁移;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及推广;商品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验的进步;民营手工业、矿业的发展,追逐经济利益。(2)特点: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调动群众建设积极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意义:有利于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边区农业的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游击战争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提高了党的威信,为建国后环境治理提供了借鉴。〖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一“玉米、红薯、洋芋引种,人口持续的大规模向山区流动,带来持续的山地垦殖扩张”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人口的增加,人向山区迁移,但同时土地开垦增加的耕地面积不能满足人口增加的需要,使得人地矛盾尖锐;据材料一“广东惠州、潮州山区民营冶铁场达44处”可知民营手工业、矿业的发展,追逐经济利益;据材料一“明清时期,各地还通过围垦河滩、沼泽、海涂等方式‘与水争田’……地势低洼的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形成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可知南方经济的发展,人口向沼泽、河滩迁移;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验的进步推动了土地的开发,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经济作物种植,这些都推动了明清时期“与山争地”和“与水争田”。【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华北各根据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政策,禁止任意砍伐,大力提倡植树造林运动”可知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据材料二“明确林地产权,调动农民造林积极性”可知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调动群众建设积极性;据材料“因地制宜,大小结合,提倡兴修小型水利工程,大小河流和官堤民埝必须全面掌握和统一治理”可知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大规模植树造林有利于根据地生态环境改善;将边区政府农田水利的建设、植树造林与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抗战及游击战相联系分析其意义可知促进边区农业的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游击战争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根据材料群众对于边区政府环境治理的态度,可知有利于提高党的威信。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为五四运动后,中国学术界两位学者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入反思。代表人物思想主张胡适1923年,提出中国还不曾受到科学的赐福,因此不必菲薄科学。1929年在《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中把“全盘西化”的提法修正为“充分世界化”,认为肯往前看的人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自由接触,借西方文化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两种文明虽性质不同,但具有互补性,主张融会、调和西方文化,再根据中国“实境”吸收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三种新文明”,强调正确认识国情,要在运用中加以发展。材料二浮田和民(1859—1946)在《史学通论》中指出:亚细亚者,文明起源之地也;欧罗巴者,文明之发达地也。欧美之文明,实渊源于罗马;罗马之文明,渊源于希腊;希腊之文明,实渊源于亚细亚(含埃及)。近世欧洲文明之起源,为第十四世纪所行之罗盘针及火器之用法,并十五世纪前半期之印行术,而此三大发明,非欧人自为。苟无亚,何有欧?今欧人忘却亚人之恩,而反讪谤亚人……此言也,无理甚矣。——摘编自尚小明《论浮田和民《史学通论》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位学者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浮田和民观点的理解。〖答案〗(1)同:都对东西方文化价值进行反思;都主张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不再把“西化”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目标。异:胡适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李大钊理性、辩证地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坚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分别指出两者不同点)原因:同: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引发学者对西方文化的反思;知识分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五四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思想;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知识分子继续探寻国家出路。异: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李大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两位学者的阶级立场不同。(2)浮田和民认为亚细亚是文明的起源地,古希腊文明受到亚洲(埃及)文明的影响;近代欧洲文明深受亚洲文明的影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极大地推动欧洲社会近代化进程。这一观点以事实为依据,回击西方学者对亚洲文明的抨击,冲击西方中心论,强调亚洲文明的地位,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本国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影响近代中国史学发展。(概括学者观点、结合史实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及其影响)〖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9年后(中国)。同:根据胡适将“全盘西化”的提法进行修正,主张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自由接触,李大钊主张融合西方文化可知,两者都主张中西文化的融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主张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学界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不再把"西化"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对东西方文化价值的反思。异:根据材料中的“借西方文化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可得出胡适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根据材料中的“两种文明虽性质不同,但具有互补性,主张融会、调和西方文化……强调正确认识国情,要在运用中加以发展。”可得出李大钊理性、辩证地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坚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原因:同:结合时间信息,可从一战的影响、知识分子的反思与努力、思想等方面分析,可得出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引发学者对西方文化的反思;知识分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五四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思想;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知识分子继续探寻国家出路。

异:可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立场等角度分析,可得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两位学者的阶级立场不同。

【小问2详析】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59—1946年(世界)。要求谈谈对学者观点的理解,应先将浮田和民的观点进行概括,并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世界史古代文明的起源、近代西欧的崛起等知识,论述学者观点的合理性,并分析浮田和民对亚洲文化地位的肯定,反击西方学者等,对史学研究、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产生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02年,荷兰共和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并授予该公司“特许状”:唯有它可以派遣船只前往东方、建立军事要塞、与亚洲香料产地的统治者签订贸易合同发展香料贸易。同年,荷兰船长海姆斯凯克率领一支船队前往东印度购买香料,途中打劫了葡萄牙船只“圣卡特里娜号”,将其装载的货物和俘虏全部运回荷兰拍卖,获利约350万荷兰盾,相当于公司总资本的3倍多。葡萄牙认为这是非法的海盗行为,要求荷兰及时归还“圣卡特里娜号”及其所有货物。为了平息风波,荷兰东印度公司请求法学博士格劳秀斯为此进行合法性辩护。格劳秀斯撰写了《论捕获法》提出以下观点证明海姆斯凯克的捕获商船行为是合法行为:(1)葡萄牙对土著的干扰和威胁从物质上损害荷兰在亚洲的香料贸易前景。(2)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国际政治中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当受到葡萄牙的损害和威胁时,它完全有权利武装自己以便捍卫它与亚洲各国的贸易。(3)海姆斯凯克是代表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