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_第1页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_第2页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_第3页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_第4页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水、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等。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定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知道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等标污染负荷: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的总和。等标污染负荷比: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以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各种污染物进行标准化处理,求出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并通过求和得到某个污染源(工厂)、某个地区和全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占综合等标污染负荷的百分比。10、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从环境保护的目标出发,采用适当的评价手段,确定拟议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对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避免、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为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方案的优化决策提供依据。1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所允许的范围12、灵敏度:是模式输出(计算浓度)对输入变量的偏导数。13、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14、土壤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判断土壤环境是否已受污染最常用的标准。12、噪声:人们生活和工作不需要的声音。13、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富哦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14、环境噪声污染: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15、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16、环境容量: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17、污染物总量控制:指在某一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并以此进行合理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18、区域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19、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区域环境承载力是在人们对人类—环境系统有了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0、优势种:是指群落的优势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和群落学作用上影响最大的种类。21、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生物与非生物部分构成的相对稳定系统。22、生物量:又称“现有量”,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23、景观:指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24、生物多样性:系指某一区域内遗传基因的品系、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合。25、生境:也称为栖息地,是生物或其群体具体居住地段的所有生态因子的总和。26、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到直接作用的那些环境要素。27、敏感区:我国是指现存的著名自然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区。28、制备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二、选择题单选题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依据是(环境要素的形成)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中国)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无形性和多发性)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是(美国)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不属于环境概念范畴的是(野生动物),属于环境范畴的是(大气、矿藏、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下列环境因素中,不属于环境敏感区范围的是(城市规划中的工业区)10.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对其主持完成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的技术文件)承担相应责任。二、多项选择1、复杂地形系指(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2、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当地的环保要求)3、目前使用较多的水环境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4、在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和下列优先顺序:(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5、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6、依据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化分为五类其中Ⅲ类主要适用于(①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②鱼虾类越冬场、泅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适用于(居民、商业、工业)混杂区。8、《城市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排入(GB3838中Ⅳ类水域、GB3838Ⅴ类水域、GB3097中三类水域)9、下列哪些水域(GB3838中Ⅰ类水域、GB3838中Ⅱ类水域、GB3838中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一类海域)1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标准适用于(①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②商业中心区)三、填空题1、环境的区域性是指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2、大气化学污染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有皮肤侵入、呼吸道进入和消化道进入。3、确定监测点位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环境质量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4、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一级评价应分别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进行调查监测。5、土壤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农业和自然。6、环境质量具有价值是指环境质量与资源之间存在着的一种客观关系。7、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活动可分为劳动经济阶段、自然经济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三个主要层次。8、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环境的结构和功能之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9、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0、确定监测周期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11、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布点类型有网络布点、同心圆、扇形和区域布点法。12、土壤监测可取表层土和剖面土,每个土样一般取1-2千克。13、我国农用土壤资源评价中主要以土壤生产力和土壤利用方向作为评价的原则和依据。14、区域开发是人类在特定区域内、特定时间内,按照明确的目的对周围环境及资源条件利用的行为。1、环境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和区域性。2、变动性和稳定性。3、资源性和价值性2、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体可以是学术研究机构,工程规划和环境咨询机构,但必须获得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行政机构认可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3、评价的四种基本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4、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①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②环境标准是环境评价的准绳③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④环境标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5、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的重要手段:直接控制污染源、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6、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为三个阶段(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和三个时段(即冬、夏两季或峰、枯水期)。8、物理模拟预测方法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实物模型(非抽象模型)进行预测。9、示踪试验应满足的要求:测定简单、准确、经济,对环境无害。10、工业建设其共性和典型的影响:建设期影响、运行期影响。11、空气质量模式分为统计理论模式、K理论(包括高阶闭合)模式和相似理论模式;此外,还有一些属于经验模式。12、模式选择应考虑以下问题:1、污染源及污染物:污染源的类型、污染物的性质;2、模拟的时空范围及分辨率:模式区的范围、模拟的时间尺度,要求的空间分辨率;3、模拟区的下垫面特征;4、对模拟效能的要求。13、模式性能评价主要包括模式的合理性、保真性和灵敏性。14、生态适宜度分析的方法:选择生态因子、单因子分级评分、生态适宜度分析、综合适宜度分析。15、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的一级标准,16-20km二类区执行标准,10-14km。三类区执行标准,4-6km。16、污染源评价常采用等标污染负荷、等标污染负荷比。17、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进行大气环境质量预测和评价所需的背景数据。18、土壤的主要特征:具有肥力、缓冲性、净化功能。19、对土壤的利用不当可加速土壤的退化和破坏。20、影响土壤退化、破坏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21、工业工程建设项目对土壤的环境影响主要来自工业“三废”排放。(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22、土壤评价因子的选择: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质:汞、镉、铅、锌、铜、铬、镍、砷氟及氯等。有机毒物:酚、DDT、六六六、石油、3,4-苯并芘,三氯乙醛及多氯联苯等。23、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土壤污染源调查、土壤环境污染监测、评价因子的选择、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模式的指数分级)2、土壤退化现状评价(土壤沙化现状调查与评价、土壤盐渍现状调查与评价)3、土壤破坏现状评价(土壤破坏现状调查、土壤破坏评价)24、噪声影响的主要对象是人群;但是,在邻近野生动物栖息地(包括飞禽和水生动物)应考虑噪声对野生动物生长繁殖以及候鸟迁徙的影响。25、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广泛性和复杂性、战略性、不确定性、评价时间的超前性,评价方法多样化,要强调社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6、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类型: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旧区建设。27、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同一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战略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28、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通过对区域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开发的可持续发展。29、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1、可能避免产生大决策失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2、可为区域开发各功能的合理布局,入区项目的筛选提供决策依据。3、了解区域的环境状况和区域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有助于制定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规划和建立区域环境保护管理体系。30、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写阶段。31、环境容量的类型:(1)整体环境单元容量和某一环境单元单一元素的容量。(2)安环境要素可分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和生物环境容量。(3)此外,还有人口环境容量的、城市环境容量。(4)物理扩散和化学净化。32、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象:一是区域环境系统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功能;二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3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与环境影响评价是一致的,可大致分为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现状调查与评价、影响预测与评价、减缓措施和替代方案等。1、根据环境影响的性质与类别,环境评价可分为(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累积影响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影响后续评价),(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环境噪声、电磁、振动影响评价),(视觉影响评价)。2、将系统的基本原理结合到环境影响评价中,在实际评价中应遵循的原则有:(整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参与性原则)。3、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分为(甲级)和(乙级)两个登记,有效期为(5)年。4、研究,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设计成由(监测)、(评估)和(管理)3个部分构成。5、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有(单因子法)、(营养物质负荷法)、(营养状况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评分法)、(浮游植物群落产量和群落结构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1)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2)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7、搞好污染源调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重点污染源调查称为(详查),对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普查)。8、影响评价分为(三)个工作等级。9、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10、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11、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12、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的规划,应在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13、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实测法)。14、据的“五性”:(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15、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2003年9月1日)。16、影响2级评价要完成那些图件:(土地现状利用图)(植被分布图)(资源分布图)17、报告的形式:(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18、DO-BOD关系的模型:(S—P模型)。19、查的主要对象:(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20、响评价类别: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环境质量评价分类: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不同时间域,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在空间域上,分为局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全球环境质量评价等。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1、响评价报告书所包括的内容:①建设项目概况;②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③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④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⑤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⑥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2、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相关性原则;4.主导性原则;5.等衡性原则;6.动态性原则;7.随机性原则;8.社会经济性原则;9.公众参与原则。23、目对环境要素影响的预测技术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土壤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噪声环境影响预测技术)。24、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25、口下游制定一个限定区域,使污染物进行初始稀释,在此区域内可以超过水质标准,称为超标水域。26、境容量指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27、响预测是以科学的方法推断各种类型的生态在某种外来作用下所发生的响应过程、发展趋势和最终结果,揭示事物的客观本质和规律,是在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工程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某些评价因子的变化和生态功能变化进行预测。28、量模式类型按照发展模式的理论途径划分,可将空气质量模式分为:统计理论模式、K理论(包括高阶闭合)模式和相似理论模式;按模拟区的范围可分:微尺度(建筑物尺度)模式、局地尺度(103~104m)模式及中、远距离(10sm以上)输送模式。按照模式的时间尺度划分:短期(1~24h)平均及长期(月、季、年)平均模式。按照污染源的形态划分:点源、线源、面源、体源及多源或复合源模式。29、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30、价方法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指数评价法,功能评价法,专家评价法,经济评价法和不确定评价法等。31、价的多因子评价指数主要有:代数叠加型、均值型、计权型(加权型)、加权均值型、几何均值型、幂指数型、向量模型、均方根型、极值型。32、斐法的工作程序:问题的设计、选择评价组成员、征询分多轮进行、统计反馈、意见集中一致,终止反馈。33、量报告顺序:城市名称、API、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34、定度分级的步骤:计算太阳倾角、计算太阳高度角、确定太阳辐射等级、确定大气稳定度等级。35、影响识别要点:(影响因素的识别)(影响对象的识别)(影响效应识别)。36、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37、响评价文件批准时间:报告书(60)日、报告表(30)日、登记表(15)、超过五年(10)日。38、响报告书格式应该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来制定。39、测量大气扩散参数的方法很多,主要适用于水平扩散参数测量的方法有:(示踪剂法)(平移球法)。40、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41、气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42、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2004年2月,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包括如下四个科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43、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⑴(明确环境质量目标);⑵(界定污染源强);⑶(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⑷(优化污控方案);⑸(得出环评结论)。44、评价因子的筛选在(影响识别)的基础上得到的。45、S-P表示的是什么的关系:(是河流水体中的DO-BOD变化关系及影响因素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46、一般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是:(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洪水调蓄区)、(生物多样保护区)、(防风固沙区)。47、大气湍流水平扩散参数的测量方法:(示踪剂法)(平移球法)。48、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总氮)(总磷)。49、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的量称为(等效连续A声级)。50、声压0.002Pa等于(40)dB。51、大气人为污染源分为(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生活污染源)。52、A-P值法值能粗略地估算(指定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53、某河流断面间河段长度1.5m,断面间直线距离1m,则弯曲系数大于(1.3),可视为(弯曲河流)。54、典型气象条件是指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高度层)等的组合条件。55、瞬间偶然突发的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56、污染气象学把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以下的大气称为(混合层),其高度是(从地面算起至第一稳定层底的高度)。57.污染气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面气象)资料分析和(高空气象)资料分析。58、大气环评一、二、三级评价范围边长分别是(16-20km)(10-14km)(4-6km)平原地区取(上限)、复杂地形地区取(下限)。59.ISE越大说明建设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60、危险废物填埋场距地表水源的距离不应少于(150)米。应位于居民区(800)米以外,距机场军事基地(3000)米以上。61、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指标中,污染物产生指标有:(废水)(废气)(固体废物)。62、十五规划水的总量控制因子(COD)、(氨氮)。63、环境标准的分类:(国家)(地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64、水污染物根据其性质分类:(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按生产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分为(点源)和(面源)。65、从机制方面可将水体自净分为(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三类,它们是同时发生而又相互影响的。简答题1、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意义?答:(1)明确环境有价的观念,有利于环境外部性内化;(2)以统一的货币单位进行影响评价,有利于全面的费用效益分析;(3)容易引起公众和决策者的重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环境质量识别的主要内容?答:(1)环境背景综合调查与环境质量监测;(2)环境质量变异性质鉴别,包括影响环境质量变异的因素识别、环境质量变异的方向性识别、变异的程度识别三项内容;(3)环境质量变异模拟预测。3.工程分析的作用及应遵守的原则?答:作用(1)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2)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3)为生产工艺和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应遵守的原则:(1)注重政策性;(2)找出重点影响因素;(3)提供定量而准确的资料。4、GIS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答:(1)建立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数据库;(2)建立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信息数据库;(3)建立区域环境质量信息与污染源信息数据库;(4)建立工程项目信息数据库;(5)环境收测;(6)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7)环境风险评价;(8)环境影响后评估。5.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答:(1)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2)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3)编制出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性及其重要性;(4)进行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5)能够及时为决策者提供有效信息。6、累积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答:(1)由一些相似或不相似的活动所产生的累积后果;(2)项目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3)来自简单相加和协同作用的累积影响;(4)一些活动对环境系统行为造成的重大改变;(5)一些活动对未来活动的促成和减缓,或者导致环境生态个组成部分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7、工程分析中工艺技术分析内容答:(1)利用工艺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的过程,同时在工艺流程中表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和污染物的类型,必要时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反应式。(2)作原料、成品和废物及近似物料平衡的估算。(3)说明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的来源,并在工艺流程图的有关部分注明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8、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答:分为三类;(1)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2)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3)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9、运行中的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答:(1)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2)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3)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4)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5)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6)滋生的害虫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1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点源调查的主要内容答:(1)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2)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3)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4)烟气出口速度(m/s);(5)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6)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11、噪声一级评价工作内容答:(1)环境噪声现状应全部实测;(2)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线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3)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人口的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4)对噪声级变化的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5)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市同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建设而增高),也应给予分析;(6)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12、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的条件?①基本上适用于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②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部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③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的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④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⑤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13、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①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②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③为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④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14、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环境报告书总体编排结构: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2)基础数据可靠;(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5)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6)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15、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工作程序?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了解工程设计、现场踏勘、了解环境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确定评价级别和评价范围、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在这阶段还要做些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分析方面的工作;第二阶段:详细开展水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做仔细的工程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价水环境现状;第三阶段:根据水环境排放源特征,选择或建立和验证水质模型,预测拟议行动对水体的污染影响,并对影响的意义及其重大性作出评价,并且研究相应的污染防范对策;第四阶段:提出污染防治和水体保护对策,总结工作成果,完成报告书,为项目监测和事后评价作准备。16、专家评价法的特点及指数评价法的作用?专家评价法的特点:(1)专家评价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对某些难以用数学模型定量化的因素,例如,社会政治因素可以考虑在内。(2)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定量估计。(3)某些因果关系太复杂,找不到适当的预测模型;(4)或由于时间、经济等条件限制,不能应用客观的预测方法,此时只能用主观预测方法。指数评价法的作用:(1)可根据P值与健康、生态影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级,转化为健康、生态影响的综合评价(如格林空气污染指数、橡岭空气质量指数、英哈巴尔水质指数等)。(2)可以评价环境质量好坏与影响大小的相对程度。采用同一指数,还可作不同地区、不同方案间的相互比较。17、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评价因子的类别有哪些?答:(1)感观因子,如味、色、浑浊度、悬浮物等;(2)氧平衡的因子,如DO、BOD、COD等;(3)营养因子,如硝酸盐、磷酸盐、铵盐等;(4)毒性因子,如Cr、As、酚、氰化物等;(5)微金属离子,如粪大肠菌群等;(6)重金属离子,如Cu、Pb、Zn、Cd等。18、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确定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情况,采用适当的测量仪器、参照或参考的测量方法、测量标准、测量手段、读数方法等进行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和测量,然后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同时,评价各功能区的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以及边界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19、写出6种水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答:水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有单因子法(总磷、叶绿素、凯氏氮、透明度、导电率及N/P比率),营养物质负荷法、营养状况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评分法、浮游植物群落产量和群落结构法。20、可持续发展对环境评价工作的要求答: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环境评价自身的发展。首先,要拓宽环境评价的内容体系。不能仅仅以单个建设项目的评价为主,而言持续展开城市规划、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基础上,要加强环境评价方法的改进,完善环境评价方法体系建设,加强公众参与环境评价,以使环境评价工作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环境评价工作应加强国内、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环境科学本身的综合性与交叉性的特征,要求环境科学工作者自身以及与其它相关学科工作者之间加强合作,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由于全球性环境问题不断恶化,各国科学家应打破壁垒,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寻求解决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科学工作适应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1、环境质量功能评价法积分值法(M值法)及W值法的基本原理答:积分值法(M值法)的基本原理。该法基本思路是依据每一个污染因子的浓度,按照给定的评价标准确定一个评分值,再根据各个因子的总评分值进行环境质量评价。例如,参与评价的因子数有n个,假如全部满足一级评价标准的评分为100分,则每个因子的评分为100/n;全部达到二级标准的评分为80分,则每个因子的评分就是80/n,其余类推。W值法的基本原理:W值法充分考虑主要污染物的影响,如规定凡符合Ⅰ、Ⅱ、Ⅲ、Ⅳ、Ⅴ类(级)的环境质量标准的环境因子分别可以评价为10,8,6,4,2分,对不能满足最低一级环境质量的因子,评分为0。22、中国环境影响评价(EIA)制度的特点答:(1)规定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有法律强制性(3)入规划编制、审批、实施过程;(4)纳入基本建设程序;(5)分类管理;(6)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2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及工作阶段划分答: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确定评价类别和评价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与审查;建设单位与评价单位签订合同,开展环评工作;编制与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在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时完成必要的水土保持方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应采用招标的方式确定评价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阶段划分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研究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和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其他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出重点地评价项目,确定各单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等级,并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的编制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所得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24、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答: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步骤。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识别又称危险识别,是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引起环境风险的因素很多,其后果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同时环境系统中各个因素间又错综复杂。因此通过环境风险识别,把环境系统中能给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带来风险的因素识别出来,即减轻工作量,又包含主要的风险因素。环境风险识别主要根据因果分析的原则,采用筛选、监控、诊断的方法。(2)环境风险估计。环境风险估计又称环境风险度量,是指对环境风险的大小以及事件的后果进行预测和度量。进行环境风险的估计,必须先确定风险事件危害的范围,分析环境风险的途径,常采用定量化的方式估计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3)环境风险决策和管理。根据风险分析、评估的后果,结合风险事件承受者的承受能力,确定风险是否可以被接受,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减低风险的措施和行动。2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目的确定(1分)制定评价大纲、确定评价工作范围、评价等级(1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目的确定(1分)制定评价大纲、确定评价工作范围、评价等级(1分)背景资料收集与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与对策(1分)环境背景值确定(1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实施(1分)26、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评价等级答:评价工作程序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的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评价标准,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为进一步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地表水的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的编制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评定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地表水环境影响部分的编制,提出防止地表水污染的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评价等级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的地表水域的规模以及对它的水质要求来划分,分为三个级别。低于第三级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只需按照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有关规定,简要说明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等,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27、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答:(1)短期的最大落地浓度及距源距离;非正常排放时的污染程度及范围;(2)不利气象条件下对保护目标或敏感点的影响以及浓度分布图;(3)对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变化(日均、长期叠加背景值的变化);(4)对没有配给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提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5)必要时对有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计算卫生防护距离。28、“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答:(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现状;(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论证;(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8)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29、确定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依据?答:(1)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3)地表水域规模;(4)水环境质量要求。30、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答: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1、环境监测计划包括的内容(环境监测计划的基本内容)?答:(1)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和环境要素;(2)确定监测的范围;(3)选择监测方法;(4)经费预算;(5)审核制度;(6)实施机构。3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答:(1)数学模式法;(2)物理模型法;(3)类比调查法;(4)专业判断法。33、废物管理制度?答:(1)废物交换制度;(2)废物审核制度;(3)申报登记制度;(4)排污收费制度;(5)许可证制度;(6)转移报告单制度。34、地表水水质评价因子选择原则?答:(1)排放的主要特征因子;(2)对纳污水体污染影响危害大的水质因子;(3)国家和地方水质管理要求严格控制的水污染因子。35.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内容?答:(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36、生态环评评价因子筛选的技术要点?答:(1)明确拟评价的生态系统的类型;(2)分辨不同的生态层次;(3)所选择的评价因子应具有代表性;(4)从生态影响评价与保护角度考虑;(5)法规要求的评价因子也必须包含。37、五种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答:(1)收集现有资料;(2)收集各级政府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3)现场调查;(4)收集遥感资料;(5)访问专家38、公众参与的形式和主体?答:公众参与的主体:对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和编制机关可以委托承担该建设项目或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或者其他组织和机构。公众参与的形式:公众意见调查、专家咨询、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论述题1、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内容?答:1.

总纲包括评价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其工作等级和重点等。2.

建设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2)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厂区平面布置;(3)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4)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5)职工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1)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和储运、物料平衡、水的用量及水平衡,水的回用情况;(2)工艺过程(附工艺流程图);(3)废水、废气、废渣、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以及其中所含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产生的噪声特性及数值等;(4)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5)交通运输情况及场地的开发利用。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状调查;(2)环境中与评价项目关系较密切部分现状调查。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根据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环境特点,见谅详细的说明:(1)预测内容;(2)预测范围;(3)预测时段;(4)预测方法、预测模式;(5)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等。6、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设的内容7、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8、评价工作的经费概算2、试论述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

答:(一)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由于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都具有毒性、危害性和对环境影响的滞后性,因此为了防止在处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减少处置设施建设项目潜在的风险,认真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国函[2003]128号),国家环保总局于2004年4月15日发布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规定所有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建设项目的环评都应符合“技术原则”的要求。(二)“技术原则”的内容

目前技术原则主要包括(11项)1、厂(场)址选择、2、工程分析、3、环境现状调查、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5、水环境影响评价、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7、污染防治措施、8、环境风险评价、9、环境监测与管理、10、公众参与、11、结论与建议等内容。

(三)技术原则的要点

(1)厂(场)址选择

由于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处置所具有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首要关注的是厂(场)址选择。处置设施选址除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外,还要就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条件、应急救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中规定的对厂址的选择的要求,详细论证厂(场)址的合理性。厂(场)址的合理性将为环境影响评价带来诸多有利因素。

(2)全时段环境影响评价

处置的对象是危险废物或医疗废物,处置的方法包括焚烧法、安全填埋法、其他物理化学方法。无论使用何种技术处置和中对象,其设施建设项目都经历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但是根据此类环评的特殊性,对于使用焚烧及其他物化技术的处置厂,主要关注的是营运期,而对于填埋场则关注的是建设期、营运期和服务期满后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填埋场,在建设期势必要发生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植被将受到影响,可能造成生物资源或农业资源损失,甚至对生态环境敏感目标产生影响。而在服务期满后,要求提出填埋场封场、植被恢复层和植被建设的具体措施,并要求提出封场后30年内的管理、监测方案。这对保护生态环境可谓是重要的问题。

(3)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处置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收集、运输、储存、预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收集、专业运输、安全储存和防止不相容废物的混配都直接影响焚烧工况和填埋工艺,同时,各环节所产生的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又有所不同,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是保证在处置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的重要环评过程。

(4)必须有环境风险评价

危险废物种类多、充分复杂,具有传染性、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的危险,预测建设项目运营期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以及尤其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的泄漏,造成对人体的损害和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与减缓措施及应急预案,以使建设项目的事故率达到最小,使事故带来的损失及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所以环境风险评价是该类项目环评中必须有的内容。

(5)充分分重视环境管理和环境监

为保证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安全、有效的运行,必须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必须提出风险管理及应急救援体系、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处置过程安全操作规程、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处置全过程管理制度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等。

在环境监测方面焚烧处置场重点是大气环境监测,而对安全填埋场重点则是地下水的监测。3、大气污染源调查主要内容?答:(1)工艺流程: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2)排放量: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3)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4)毒性较大的物质:除调查统计主要污染物的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还应该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如点火开炉、设备检修、原燃料中毒性较大成分含量波动、净化措施达不到应有效率的设备及管理事故等。除极少数要求较高的一级评价项目外,一般只对上述各项中排放量显著增加的非正常排放进行统计。(5)污染物排放方式:可将污染源划分为点源和面源,面源包括无组织排放源和数量多、源强源高都不大的点源。可根据污染源源强和源高的具体分布状况确定点源的最低源高和源强。厂区内某些属于线源性质的排放源可并入其附近的面源,按面源排放统计。(6)点源调查统计内容: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及分布平面图;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④烟气出口速度(m/s);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⑦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7)面源调查统计内容: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可以评价区的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E)和北(N)为正x轴和正y轴。网格的单元,一般可取1×1km2,评价区较小时,可取500×500m2,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小于网格单元面积时,可取其为网格单元面积。然后,按网格统计面源下述参数: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②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③面源分类:如果面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8)对排放颗粒物的重点点源:除排放量外,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9)风面源:原料、固体废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作为“风面源”处理,应通过试验或类比调查,确定其起动风速和扬尘量。4、试论述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答:1.工程分析与地下水环境有关的拟建项目工程分析主要分析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可能污染地下水的途径和方式,项目取用地下水作为供应水源的可行性等。2.环境状况调查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自然环境调查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和构造、地层分布及岩性、土壤特征、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状况、气象特征等;社会环境调查应调查区域发展规划,特别是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3.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污染源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拟建项目附近一定区域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发生源以及污染物的特征和主要组成。污染源应该包括废水污染源及可能影响地下水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源。污染源的评价可以采用污染负荷法,但由于这些污染源是潜在的或只是部分进入地下水中,因此要分析其可能的污染途径,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4.地下水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地下水水质现状调查由布点、取样和分析测量几个部分组成。监测布点的范围、监测点数目、取样频度和数量应根据评价等级确定。监测点的布设较为关键,一般应考虑如下因素:(1)拟建项目排放污染物的主要流经途径的下游方向;(2)可能影响附近地下水水质的关心地点;(3)敏感地区及对照点。监测项目根据拟建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拟建项目周围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以及拟建项目周围地下水的主要用途确定。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是根据调查结果,通过与拟采用的地下水水质标准对比获得。实际评价中,由于不太可能布置钻孔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一般利用已有的钻孔、水井及地下水出露点,但评价时要注意取样点的层位,避免将不同含水层的水进行比较。5.水资源调查调查拟建项目附近地区地下水开采情况,区域地下水资源利用情况。当拟建项目需要利用地下水作为供应水源时,要论证可行性。6.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是预测拟建项目排放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可能影响,一般应采用定量预测方法,在评价级别较低、污染物排放极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有关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主要是进行污染趋势预测,最终得到污染物在地下介质场中的浓度分布。7.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根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提出切合实际的具体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试论述推流迁移、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给出表达式中各符号的含义,并推导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迁移扩散的基本微分方程。答:1.推流迁移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1)定义:污染物在气流或者水流作用下产生的转移作用,推流迁移只改变污染物所处位置,并不能降低污染物的浓度。(2)数学表达式:=,=,=式中,,,为x,y,z方向上的污染物推流迁移通量,ML-2T-2;,,为x,y,z方向上的水流速度分量,LT-1;为污染物在河流水体中的浓度,ML-3;2.分子扩散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1)定义:由分子的随机运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分子扩散符合费克第一定律,即分子扩散的质量通量与扩散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2)数学表达式:=-,=-,=-式中,,,为x,y,z方向上分子扩散的污染物通量,ML-2T-2;为分子扩散系数,L2T-1;为分子扩散所传递的污染物浓度,ML-3;负号表示质点的迁移指向负梯度方向。3.湍流扩散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1)定义:是在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2)数学表达式:=-,=-,=-式中,,,为x,y,z方向上由湍流扩散所导致的污染物通量,ML-2T-2;,,为x,y,z方向上湍流扩散系数,L2T-1;为通过湍流扩散所传递物质的时平均浓度,ML-3;4.弥散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1)定义:由空间各点湍流流速的时平均值与流速时平均值的空间平均值的系统差别所产生的分散现象。(2)数学表达式:=-,=-,=-式中,,,为x,y,z方向上由弥散所导致的污染物通量,ML-2T-2;,,为x,y,z方向上弥散系数,L2T-1;为通过湍流扩散所传递物质的时平均浓度的空间平均值,ML-3;5.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迁移扩散的基本微分方程的推导。设环境介质中任一点P(x,y,z),在此点周围作一微小体积单元,其边长分别为△x,△y,△z,以u表示流速,在三个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ux,uy,uz,表示污染物的浓度。那么推流迁移的通量为:f=u在三个方向上的分量分别是:=,=,=现将分子扩散系数、湍流扩散系数和弥散作用合并为一分散项,即m=-在三个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总的迁移通量为F=f+m在x方向上的总迁移通量为:Fx=+(-)在y方向上的总迁移通量为:Fy=+(-)在z方向上的总迁移通量为:Fz=+(-)因此在x方向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