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外治法(四)_第1页
外科学-外治法(四)_第2页
外科学-外治法(四)_第3页
外科学-外治法(四)_第4页
外科学-外治法(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科学一一外治法(四)

1.冷冻法不适用于:

A.瘤

B.痔核

C.痣

D.晚期皮肤癌

2.药物引流内裹药物法适用于:

A.附骨疽、流痰、流注等脓腔较深者

B.溃疡疮口过深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

C.溃疡脓出不畅有袋脓者

D.溃疡已成漏管或窦道者

E.有头疽坚硬散漫不收,脓毒不得外出

3.肿疡初起坚肿,特别是阴寒毒邪凝滞筋骨,而正气虚

弱,难以起发,不能托毒外达者适用于:

A.灸法

B.针法

C.引流法

D.垫棉法

4.慎用熨法的是:

A.风寒湿痰凝滞筋骨肌肉等证

B.乳痈的初起或回乳

c.阳证肿疡

D.溃疡已成漏管或窦道者

答案与解析

1.D

【答案解析】冷冻法是利用各种不同等级的低温作用于患病

部位,使之冰寒凝集,气血阻滞,病变组织失去气血濡养而

发生坏死脱落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瘤、赘疣、痔核、

痣、早期皮肤癌等。

2.D

【答案解析】药物引流内裹药物法适用于溃疡已成漏管或窦

道者。将药物预先放在纸内,裹好搓成线状备用。内裹药物

多用白降丹、枯痔散等。

3.A

【答案解析】灸法适用于肿疡初起坚肿,特别是阴寒毒邪凝

滞筋骨,而正气虚弱,难以起发,不能托毒外达者;或溃疡

久不愈合,脓水稀薄,肌肉僵化,新肉生长迟缓者。

4.C

【答案解析】熨法是把药物加酒、醋炒热,布包熨摩患处,

使媵理疏通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风寒湿痰凝

滞筋骨肌肉等证,以及乳痈的初起或回乳。一般阳证肿疡慎

用。

要点六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

熨法、溺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应证、用法及注意

1.引流法

是在脓肿切开或自行溃破后,运用药线、导管或扩创等使脓

液畅流,腐脱新生,防止毒邪扩散,促使溃疡早日愈合的一

种治法。包括药线引流、导管引流和扩创引流等。

(1)药线引流

药线俗称纸捻或药捻,插入溃疡疮孔中,借着药物及物理作

用,使脓水外流;同时利用药线之线形,能使坏死组织附着

于药线而使之外出;此外,尚能探查脓肿的深钱,以及有否

死骨的存在。适用于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已

成漏管、窦道者。有外黏药物及内裹药物两类,目前临床上

大多应用外黏药物的药线。外黏药物法适用于溃疡疮口过深

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多将搓成的纸线,临用时放在油中

或水中润湿,蘸药插人疮口。外黏药物多用含有升丹成分的

方剂或黑虎丹等。内裹药物法适用于溃疡已成漏管或窦道

者。将药物预先放在纸内,裹好搓成线状备用。内裹药物多

用白降丹、枯痔散等。注意点:药线插入疮口中,应留出一

小部分在疮口之外,并应将留出的药线末端向疮口侧方或下

方折放,再以膏药或油膏盖贴固定。如脓水尽,流出淡黄色

黏稠液体时,不可再插药线。

(2)导管引流

是将导管(或塑胶管或橡皮管)插人疮口中,引导脓水外流的

种引流方法。适用于附骨疽、流痰、流注等脓腔较深、脓液

不易畅流者,或腹腔手术后。用法:将消毒的导管轻轻插入

疮口,达到底部后,再稍退出一些即可。当管腔中已有脓液

排出时,即用橡皮膏固定导管,外盖厚层纱布,放置数日,

当脓液减少后,改用药线引流;或当脓腔位于肌肉深部,切

开后脓液不易畅流时,将导管插人,引流脓液外出,待脓稍

少后,即拔去导管,再用药线引流。注意点:导管的放置应

放在疮口较低的一端;导管必须固定;管腔如被腐肉阻塞,可

松动引流管或轻轻冲洗。

(3)扩创引流

是应用手术来进行引流的方法。适用于痈、有头疽等脓肿溃

后有袋脓者,樵病溃后形成空腔或脂瘤染毒化脓等,经其他

引流、垫棉法等无效者。用法:在消毒局麻下,对脓腔范围

较小者,用手术刀将疮口上下延伸即可,如脓腔范围较大

者,测作干字形扩创。壤病之费场。除扩创外,并须将空腔

之皮修剪,使疮面会部易落,有头疽微梯的袋肤,除作十字

形扩契的,切总将空腔之皮剪去。以免愈合后形成较大的维

痕,影响活动功能:脂查杂非化能的扩创,作十字形切开

后,将疮面两侧皮肤稍作修剪,便于棉花嵌塞,并用刮匙将

渣样物质及囊壁一并刮清。注意点:扩创后,须用消毒棉花

按疮口大小,蘸八二丹或七三丹嵌塞疮口以祛腐,并加压固

定,以防止出血,以后可按溃疡处理。

2.垫棉法

是用棉花或纱布折叠成块以衬垫疮部的一种辅助疗法。它是

借着加压的力量,使溃疡的脓液不致下坠而潴留,或使过大

的溃疡空腔皮肤与新肉得以黏合而达到愈合的目的。适用于

溃疡脓出不畅有袋脓者;或疮孔窦道形成脓水不易排尽者;或

溃疡脓腐已尽,新肉已生,但皮肉一时不能黏合者。用法:

袋脓者,使用时将棉花或纱布垫衬在疮口下方空隙处,并用

宽绷带加压固定;对窦道深而脓水不易排尽者,用棉垫压迫

整个窦道空腔,并用绷带扎紧;溃疡空腔的皮肤与新肉一时

不能黏合者,使用时可将棉垫按空腔的范围稍为放大,满垫

在疮口之上,再用阔带绷紧。具体应用时,需根据不同部

位,在垫棉后采用不同的绷带予以加压固定,如项部用四头

带,腹壁多用多头带,会阴部用丁字带,腋部、胭窝部用三

角巾包扎,小范围的用宽橡皮膏加压固定。注意点:在急性

炎症红肿热痛尚未消退时不可应用;所用棉垫必须比脓腔或

窦道稍大;用于黏合皮肉,一般5~7天更换一次,用于袋

脓,可2~3天更换一次;垫棉法无效,宜采取扩创引流手术;

应用本法期间,若出现发热,局部疼痛加重者,则应立即终

止使用,采取相应的措施。

3.药筒拔法

是采用一定的药物与竹筒若干个同煎,乘热迅速扣于疮上,

借助药筒吸取脓液毒水,从而达到脓毒自出、毒尽疮愈目的

的方法。适用于有头疽坚硬散漫不收,脓毒不得外出;或脓

疡已溃,疮口狭小,脓稠难出,有袋脓者;或毒蛇咬伤,肿

势迅速蔓延,毒水不出者;或反复发作的流火等。目前因操

作不便,多以拔火罐方法代替。

4.针灸法

包括针法与灸法。在外科方面,古代多采用灸法。针刺适用

于痣病、乳痈、乳癖、湿疮、瘾疹、蛇串疮、脱疽、内痔术

后疼痛、排尿困难等。针刺的用法,一般采取病变远离部位

取穴,手法大多应用泻法,不同疾病取穴各异。灸法是用药

物在患处燃烧,借着药力、火力的温暖作用,以温阳祛寒、

活血散瘀、疏通经络、拔引蓄毒。灸法适用于肿疡初起坚

肿,特别是阴寒毒邪凝滞筋骨,而正气虚弱,难以起发,不

能托毒外达者;或溃疡久不愈合,脓水稀薄,肌肉僵化,新

肉生长迟缓者。灸法主要有明灸、隔灸两类。目前常用的是

隔灸。隔灸是捣药成饼,或切药成片(如豆豉、附子等作

饼,或姜、蒜等切片),上置艾炷,于疮上灸之。注意点:凡

针刺一般不宜直接刺于病变部位。疔疮等实热阳证,不宜灸

之;头面、颈项、手指等部位,不宜灸法。

5.熏法

是把药物燃烧后,取其烟气上熏,借着药力与热力的作用,

使膜理疏通、气血流畅

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法。包括神灯照法、桑柴火烘法、

烟熏法等。适用于肿疡、溃疡。神灯照法活血消肿、解毒止

痛,适用于痈疽轻证,未成脓者自消,已成脓者自溃,不腐

者即腐;桑柴火烘法助阳通络、消肿散坚、化腐生肌、止

痛,适用于疮疡坚而不溃、溃而不腐、新肉不生、疼痛不止

之症;烟熏法杀虫止痒,适用于干燥而无渗液的各种顽固性

皮肤病。注意避免引起皮肤灼伤及保持室内适当流通空气。

6.熨法

是把药物加酒、醋炒热,布包熨摩患处,使膜理疏通而达到

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风寒湿痰凝滞筋骨肌肉等证,

以及乳痈的初起或回乳。一般阳证肿疡慎用。

7.谓渍法

潺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湿敷患处,渍是将患处浸泡在

药液中。漏渍法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作

用,以及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

种方法。适用于阳证疮疡初起、溃后;半阴半阳证及阴证疮

疡;美容、保健等。常用方法有漏法和浸渍法。漏法,用

6~8层纱布浸透药液,轻拧至不滴水,湿敷患处,包括冷

溺、热漫、量敷。浸渍法包括淋洗、冲洗、浸泡等。2%~

10%黄柏溶液适用于疮疡热毒炽盛,皮肤酬(红或糜烂,或溃

疡脓水较多,疮口难敛者;苦参汤适用于尖锐湿疣、白疤等;

五倍子汤适用于内、外痔肿痛及脱肛等;鹅掌风浸泡方适用

于鹅掌风。

8.冷冻法

是利用各种不同等级的低温作用于患病部位,使之冰寒凝

集,气血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