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主要内容一、时代概况:社会概况与儒、道、释三教发展。二、魏晋时期绘画艺术及绘画理论建设三、魏晋时期佛教石窟寺雕塑艺术甘肃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1/67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三国(魏、蜀、吴)——西晋西晋——东晋——宋——齐——梁——陈——五胡十六国——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陈、北齐、北周——隋。2/67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乱世中多元化合美术发展。动荡时代、统一政权瓦解、分裂战乱社会、长达三四百年纷争,只在西晋有过短暂统一。动荡与战乱中完成了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进程,是中国历史发展上一个主要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都有新面貌发展。3/67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影响社会文化与艺术几个方面:经济上:土地吞并、庄园经济促使大地主豪强出现——“门阀政治”。政治上:用人制度采取“九品中正制”,等级分明,世族中分化出“士”阶层。思想上:统一社会瓦解,儒家思想遭到信仰危机,人们开始反思,道家思想与佛教思想上升。4/67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一、“玄学”思想与对中国艺术影响以老庄哲学思想为基础思想复归,直指人内在精神、品质与境界,强调个体、生命存在,追求精神思辩愉悦与超越,影响到“魏晋风度”产生。对艺术影响表达在改变了汉人对外部世界铺陈表现,转而表现清玄、风神、气质之美。5/67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二、“道教”破土成宗与艺术表现形态东汉时期开始产生民间宗教形态。追求长生不死信仰与福禄功利思想相作用产生。主要思想起源:老庄哲学思想、神仙方术思想以及平民福禄思想等。成为之后中国艺术发展中一大类主要表现题材与画科——道释绘画与雕塑艺术。6/67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三、“佛教”传入发展与对中国艺术影响佛教自西汉就开始传入中国,东汉“永平求法”正式开始传输。作为外来文化原因与艺术表现形式,佛教与佛教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不停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融合、影响,最终完成中国化改造,取得了继续、快速发展空间。7/67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美术创作题材范围扩大,人物画深入发展,尤其是表现士族生活面貌现实题材作品增加,以文学作品为题材创作活跃,山水、花鸟画有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画种趋势总之,多元激荡化合与融合发展是这一时代主题,儒、道、佛,汉与胡,中与外,不一样文化类型进行交流、融合,艺术创作繁荣同时,也引发了艺术理论建设新局面,理论思维活跃,大致上奠定了中国艺术理论发展基础与框架。8/67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文人士大夫开始步入画坛。艺术表现领域、题材扩大,多取材自文学作品;艺术表现技巧发展,出现艺术格调分化;人物画取得较大发展,强调人物精神气质表现与形象处理并重;宗教性绘画起步发展;描绘自然景色绘画开始从人物画背景地位脱离出来,山水画创作实践与理论建设起步。9/67三国两晋时期绘画主要画家与成就曹不兴:东吴人,当初“吴中八绝”之一,绘画技巧卓越。文件记载其擅长画人物与佛像,有“佛画之祖”之称。“误笔成蝇”典故表达其高超绘画技艺与成就。现无真迹流传。卫协:西晋人,师法曹不兴,并有“出蓝”美誉。道释、人物皆能。东晋顾恺之称其“伟而有情势,巧密于精思”;南朝谢赫称“古画皆略,至协始精”,评价极高。其画线条细劲,人物表现精神气质极佳,是汉风向魏晋格调转变主要人物。10/67顾恺之东晋,无锡人。字长康,小字虎头,世族家庭出身。一生主要从事绘画艺术创作,多才多艺,当初有“才、画、痴”三绝之称。绘画艺术上发展了人物画线条表现力,经过描绘对象结构、质感、动态表现艺术形象风度、神采。其用线“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与陆探微成为当初“密体”格调代表。11/67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含有主动贡献,著有《论画》一书,其中提出“以形写神”(“传神论”)、“悟对通神”、“迁想妙得”等观点。另一篇《画云台山记》是其山水画创作构想,反应了主要山水画艺术思想。现传世几件传为顾恺之作品可作为其艺术格调参考:《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等。12/67《洛神赋图卷》(故宫本)13/6714/67《洛神赋图卷》(辽博本)15/67《洛神赋图卷》(辽博本)16/67《洛神赋图卷》(辽博本)17/67《洛神赋图卷》(辽博本)18/67《洛神赋图卷》(辽博本)19/67《洛神赋图卷》(辽博本)20/67《列女仁智图卷》21/6722/6723/6724/6725/67南朝绘画地处江南南朝(宋、齐、梁、陈)战乱较少,经济繁荣,加上统治者喜好艺术,因而绘画艺术得到了较快发展。主要有陆探微、张僧繇、宗炳、王微、谢赫等代表性画家,在人物、山水、风俗画等方面发展了南朝绘画艺术。26/67南朝绘画陆探微:刘宋时期,吴(今苏州)人。擅长画肖像、人物、山水等,以“秀骨清像”为特征,表现魏晋士人精神风度。作画用笔劲利,气势连贯,被称“一笔画”,是与顾恺之并称“密体”画风代表。谢赫称其“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给予了极高评价。艺术格调参考作品: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27/6728/6729/6730/67南朝绘画张僧繇:萧梁时期,吴(今苏州)人。擅画人物、山水、走兽,尤擅画道释人物画。用简练概括笔法表现形象,“笔才一二,像已应焉”,是有别于顾、陆“疏体”格调代表画家。曾用“天竺法”创作,有凹凸效果,立体感强,应为外来文化与技法影响。绘制人物面相丰腴,“面短而妍”,有别于张僧繇“秀骨清像”,反应了时代社会审美改变,完成了“张家样”创造。31/6732/6733/6734/67[南朝·梁]萧绎《职贡图》(局部,宋摹本)35/6736/67北朝绘画北朝画家活动与作品,相对记载较少,但也有较大发展进步,其中著名有北齐杨子华、曹仲达等。另有一部分北朝绘画遗址表达在不少墓室壁画、石刻画等之中,为我们考查北朝绘画发展提供了宝贵图像资料,如:北魏洛阳宁懋石室石刻画、北魏大同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太原北齐娄睿墓壁画等。37/67北朝绘画杨子华:北齐人,当初宫廷画家,善画贵族人物、车马、宫苑等,其画在隋唐是还有较大影响,但作品早已失传,从现存传为宋人摹其画《北齐校书图》中可窥见其大致格调。38/67北朝绘画曹仲达:北齐画家,原为西域曹国(今中亚一带)人,被誉为“北齐最精工”宫廷画家。以擅长画天竺格调佛像著称。表现人物“衣服紧窄”,以细劲用线表现衣纹紧贴身体,称“曹衣出水”或“曹家样”,显示了当初中外艺术交流面貌,受到中亚、印度艺术造型影响。作品早已不存,可从这一时期佛教造像和石窟壁画中考查其格调面貌。39/67北齐娄睿墓壁画40/6741/67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42/67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43/6744/67魏晋时期绘画理论建设宗炳、王微山水画理论:宗炳:刘宋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字少文,南阳人。著有《画山水序》,提出“含道映物”、“澄怀味像”、“畅神”等观点。提出人与山水审美关系:“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山水与山水画关系:“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山水画创作标准:“应目会心”;山水画功效:“卧游”、“畅神”等。45/67魏晋时期绘画理论建设宗炳、王微山水画理论:王微,刘宋时期人,字景玄,琅琊人。著有《论画》,其强调山水画创作“情”、“致”,强调山水画给人心灵以审美享受。山水画能给人以“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精神怡悦感,为中国山水画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46/67魏晋时期绘画理论建设谢赫与“六法论”:谢赫,南朝齐梁之间人,著有《画品》(《古画品录》),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绘画品评专著。《画品》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价,其中对于品评绘画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六法”所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六法提出含有绘画实践及理论探讨总结性意义,对后世中国绘画理论发展产生了主要影响。47/67魏晋时期佛教石窟寺雕塑艺术中国佛教正式传入是在东汉永平年间,真正开始广泛传输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美术包含建筑、绘画、雕塑等多方面内容。佛教建筑中“寺”、“塔”、“殿”等。殿堂在中国寺庙中取代了塔中心位置——佛殿为主体建筑。石窟寺是在石壁、山崖开凿建筑形式,有木构建筑相配合,有各种形态石窟样式。48/67魏晋时期佛教石窟寺雕塑艺术佛教艺术表现形式在北方与南方有不一样面貌发展:北方主要发展起石窟寺造像艺术,如北方四大石窟造像群艺术;南方主要发展起佛寺建筑与佛画艺术,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盛况。南方佛教发展比较重义理,与玄学相结合;北方佛教发展比较重功德、修行。49/67魏晋时期佛教石窟寺雕塑艺术佛教在传输与发展过程中表达一个强烈中国化倾向,其教义有中国化转变、美术样式亦有中国化转变,更符合中国人审美意识与口味。石窟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相继形成几个格调模式:西域格调(凉州模式)、南朝格调、中原格调等。50/67佛教石窟寺艺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一个。在开凿洞窟中陈示佛教雕刻、彩塑或壁画。石窟本身及窟外建筑处理和石窟中艺术品所表现古代建筑都是中国历史上各时代建筑艺术面貌反应。佛教石窟寺首见于印度,伴随佛教传入,中国也进行建造。中国最早凿建石窟寺是今新疆地域,有可能始于东汉,十六国和南北朝时经由甘肃抵达中原,形成高潮,唐宋时除在原有一些石窟群中续有凿建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窟群,元明以后凿窟之风才逐步停息下来。51/67佛教石窟寺艺术现存石窟寺分布范围西至新疆西部、甘肃、宁夏,北至辽宁,东至江苏、浙江、山东,南达云南、四川等地。其最主要者为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等。另外,新疆拜城(古龟兹)克孜尔石窟、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河南巩县石窟、河北南北响堂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四川大足石窟和云南剑川石窟等也是比较主要几处。52/67佛教石窟寺雕塑艺术北方主要代表性石窟群:甘肃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53/67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开凿在大同市西武周山南向悬岩上,现存主要洞窟53座,大部是北魏文成帝和平(460~465)年间到孝文帝太和十八(494)之前约30年间开凿。云冈石窟艺术品都是石雕,现存造像有5.1万余尊,大者高达17米。格调艺术经典代表为云冈最早开凿昙曜五窟造像。54/67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艺术格调特点和影响:云冈石窟主要保留了5世纪下半叶和6世纪初北魏佛教雕刻艺术。地处北魏都城近郊,由皇室和上层统治阶级直接经营,规模宏大,“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代表着北魏石窟艺术早期成就昙曜五窟,在移植外来佛教艺术内容和形式同时,继承了汉代深沉雄大艺术传统,造型浑然整体,含蓄着内在气魄和力量,十分强调雕塑体量感,格调粗犷雄伟、质朴厚重。55/67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与此相适应是洞窟布局集中、紧凑,突出主像,主题鲜明。第20窟主尊坐佛,身躯魁伟,面相端严,神情含蓄,含有冷峻、镇慑人心力量。北魏盛期众多成组大窟,均以雕饰富丽为特点,内容丰富、装饰华丽。技巧娴熟自如,图案装饰方面高度成就引人注目,衬托了造像,渲染了窟室气氛。尤其各窟门华丽繁密装饰,显出豪华尊贵气概。56/67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艺术格调特点和影响:云冈石窟艺术中显著受到中亚、南亚及波斯和希腊影响,它是古代国际文化交流历史见证。云冈石窟曾经作为北魏早期佛教艺术中心,给予各地石窟寺以巨大影响。云冈石窟中一大批反应建筑、音乐、舞蹈艺术形象,是了解、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音乐、舞蹈等艺术主要资料。57/67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伊水河东、西两岸,始凿年代约在北魏太和十八年迁都至洛阳前几年,迁都后到孝明帝时35年间是凿窟第一个高潮。从唐太宗到玄宗100多年,是凿窟第二个高潮。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两山现存现存石窟2100座,造像均为石刻,约达10万躯。碑刻题记3600多品,佛塔40余座。58/67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造像第一次高潮,是在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北魏迁都前后,已经有利用原有天然岩洞凿龛造像之举,此即古阳洞早期造像。该洞是北魏皇室贵族造像最集中之处。古阳洞主要龛像完成后,相继开凿宾阳洞。宾阳三洞中,中洞完成于正光四年(523),为北魏后期代表性洞窟。59/67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另外,还有代表性洞窟如莲花洞、石窟寺等,表达继云冈格调后形成、受南朝佛教艺术影响中原格调特征。含有较强生活气息,表达秀骨清像审美倾向。整体艺术特征:佛教思想与儒教观念融合,继承云冈整体感造型,同时愈加精工华丽,产生一批精美浮雕作品,含有较强装饰性。60/67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在天水东南,形如麦垛山峰悬岩上,石窟分布在山西崖和东崖,大约与云冈始凿期相近。现存195窟,因山体石质疏松,石窟造像大多为泥塑,共3519身;石雕造像仅19身,若包含碑刻千佛在内,共计3600余身;这么,造像累计为7200余身,是现存麦积山石窟艺术主体。壁画约平方米,大多残损含糊。今后经过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开凿和重修,遂成为中国保留泥塑最多佛教艺术宝库。61/67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北魏造像,多秀骨清像。尤其菩萨造像,身材修长。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服制办法表达在造像上,出现了褒衣博带新式样。西魏造像,显著继承了魏晋高逸超脱、清俊潇洒格调而有所发展,清瘦人物造型在处理上更趋于自然、合理,多着褒衣博带式袈裟或交领襦袍,脚穿方头或云头履。62/67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总体艺术格调特征:清新秀俊,潇洒自然,有突出世俗生活意味,简练生动作风,佛教美术民族化倾向比较明朗。63/67甘肃敦煌石窟中国甘肃省敦煌一带石窟总称。包含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有时也专指莫高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