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东片2024年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海安县东片2024年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海安县东片2024年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海安县东片2024年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海安县东片2024年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海安县东片2024年中考猜题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总书记曾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元朝军队用火炮攻打临安城B.唐太宗阅读《资治通鉴》寻求治国方略C.东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史记》D.鉴真东渡日本时船上带有指南针2.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A.带回了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B.了解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C.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D.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3.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他们才开始联系在一起。”把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开辟C.工业革命 D.殖民扩张5.下图记载的历史瞬间距今(2019年)A.17周年B.22周年C.27周年D.32周年6.“美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它使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下图中属于其表现的是A.B.C.D.7.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8.“决心通过完成内部市场,增强内聚力和保护自然环境来促进人民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并实施旨在保证经济一体化和其他领域同步发展的政策”;“决心对各成员国的国民实行共同的国民身份制度”;“重申为人员自由流动提供方便的目标……”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条款出自哪个组织的条约A.B.C.D.9.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箱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应该发生在()A.“文化大革命”期间B.“一五计划”进行期间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10.小明在看一本中国近代史的书籍,第九章目录如下图所示,①处文字最可能是A.甲午中日战争B.南京大屠杀C.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D.重庆谈判11.下列对一战前,世界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度C.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D.殖民侵略与反殖民斗争,终于导致了大战的爆发12.使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鉴真东渡D.玄奘西行13.战争初期,北方被动应战再加上轻敌,节节失利。在战争危局下,林肯作出的扭转战局的行动是A.制定宪法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B.宣布南方联盟各州为叛乱州C.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在全国选拔优秀将领指挥作战14.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从而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5.资料记载“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了A.宋辽之间维持了较长久的和平B.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C.辽的军事力量早打极大削弱D.北方出现了统一局面16.科技发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史蒂芬孙一电灯B.瓦特一火车C.爱因斯坦一汽车D.菜特兄弟-飞机17.《吉林日报》上刊登的消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不到24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该史实的重大影响是A.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B.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C.解放了华北全境D.为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条件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1620000人。材料能够说明的“第一个变革”的作用是()A.推动了俄国的人口增长 B.实现了俄国旧政体的变革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19.东欧剧变的实质是A.政治体制的变化B.经济体制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D.社会制度的变化20.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列内容可以出现在“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主题知识结构中的是①美国独立战争②美国南北战争③日本明治维新④法国大革命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④21.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A.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中国的成立C.渡江战役的胜利D.一五计划的完成22.《十二铜表法》沉重地打击了古代罗马奴隶主贵族,具有“一定程度上维护平民利益的特点”可以称之为“平民的胜利”。这主要是因为《十二铜表法》()A.使罗马的司法审判有法可依 B.剥夺了贵族解释法律的权力C.使平民成为解释法律的主体 D.解除贵族与平民的隶属关系23.第二次世界大战把六十多个国家、世界五分之四的人卷入了战争的漩涡。这场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 B.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C.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本宣战 D.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24.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对策。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这次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C.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D.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一超是指________26.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_____”。27.西汉初年,汉文帝和景帝继续实行从汉高祖刘邦时期采取的________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东汉末年,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当前,人类已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的思想、政策、行动应该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维、切实的行动,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新型大国关系、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路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1922年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根据材料一指出华盛顿会议集中反映了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材料二:下面三幅图片均为历史上日本与美国涉及舰船的历史事件。图一美国舰队闯入后,日本民族危机严重,引发了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图二、图三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意味着二战发展到怎样的阶段?材料三: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宣言。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写出中美等国共同签署的宣言名称。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哪个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材料四: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材料五:下图为1972年2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NixonsChina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材料四、材料五反映中美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材料六:2018年12月1日晚,应邀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共进晚餐并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哪一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9.(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之所以出现“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局面,美国所具有的有利因素?材料二: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2)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材料三: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3)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30.(7分)科技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科技发展折射出社会前进的步伐,并在人类文明中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明朝中后期涌现出一些在传统科技领成取得一定突破的科学巨匠,但这一黄金时期稍纵即逝,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置遗忘。——摘编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文化发展历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明朝以前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发明一例,并说出导致明清时期落后的思想文化因素。材料二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等物理学成就,总结了他的力学体系。这一体系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依据材料二,指出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并说明为英国哪一事件的进行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据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一项成就。材料四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全球性问题的挑战?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

据所学知,元朝时期已经有用火炮,A符合题意;《资治通鉴》出现于宋朝,唐太宗不可能阅读《资治通鉴》寻求治国方略,B排除;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北宋,C排除;指南针也出现在北宋时期,D排除。故选择A。2、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促进了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也是张骞出使西域的贡献,但不是最重要的贡献;C项与张骞出使西域的贡献无关,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3、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故A符合题意;红军长征胜利是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故B排除;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C排除;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D排除。故选A。4、B【解析】

从15世纪开始,欧洲人开始了持续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殖民扩张活动,史称“新航路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5、B【解析】

根据图片“米字旗”,可知与英国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因此香港回归祖国到今年(2019年)是22周年。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6、C【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主要标志是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美国和德国走在电力技术的前列。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等,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正确。ABC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注意区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7、C【解析】

依据题干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强军费开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的内容,抓住时间是1937年,抓住数字之间的差距,结合此时期的史实解答问题,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强军费开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8、A【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实施旨在保证经济一体化和其他领域同步发展的政策”;“决心对各成员国的国民实行共同的国民身份制度”;“重申为人员自由流动提供方便的目标”可知,此内容出自欧盟;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各国外长正式签署马约,马约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洲联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故A符合题意;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9、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里的“铁皮箱、来炼钢”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8年后,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它表现在工业上,首先要求钢产量指标翻一番,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全国范围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故选C。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10、C【解析】

依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①处文字最可能是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但蒋介石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红军进行围剿。1933年,蒋介石调集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进行了战略转移,从而开始了长征。同时华北事变和抗日救亡高潮兴起,所以①处文字最可能是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C项符合题意;A项是1894—1895年,B项是1937年12月,D项是1945年8月。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1、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选项ABC关于一战前的世界形势的叙述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选项D是错误的,因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符合题意;故选D。12、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故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3、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促使大批黑人加入反抗南方叛军的行列,战争局势倾向北方;为日后的黑人地位平等创造了条件,从而发动群众力量扭转战局。故C项正确。制定宪法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是1787年,和南北战争无关,排除A项。BD不符合“林肯作出的扭转战局的行动”要求,排除。ABD和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C。14、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5、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005年1月北宋与辽在澶州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宋辽订立和议后,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宋辽边境“生育番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就是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和平局面的表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6、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3年美国菜特兄弟发明飞机,选项D搭配正确;而选项A史蒂芬孙发明火车,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选项B瓦特改良蒸汽机;选项C卡尔本茨发明汽车;选项ABC搭配不正确;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17、D【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内战失败后妄图“国共划江而治”的图谋,并占领国民党统治的巢穴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条件。D符合题意;日本在解放战争开始之前已经投降,A不符合题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B不符合题意;淮海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C不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8、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工厂获得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俄国近代化进程,C正确;题干不是说俄国人口增长,而是因废除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劳动者,A排除;解放农奴并不意味着俄国政体的改变,改革仍留下大量封建残余,B排除;俄国此次改革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提出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推翻自己的统治,D排除。故选C。19、D【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东欧剧变。东欧剧变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以斯大林模式为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在短短的时间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剧变之后,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以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性质发生改变。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20、B【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统治扩大。②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确立了比较民族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①④属于早期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21、B【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只有独立自主了,中国才能迈步向前发展,因此,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是实现复兴的前提条件。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22、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表明,罗马法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局面,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这使得在审判中可以按律量刑,有法可依,所以A项符合题意;贵族仍然可以解释法律,但不可滥用法律,故B项错误;平民不可能成为解释法律的主体,故C项明显错误;法律并没有解除贵族与平民的隶属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A。23、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故B符合题意。A发生在二战之前,CD发生在二战期间,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24、B【解析】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的是罗斯福新政,日本和德国建立法西斯的统治,实行专政统治。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是在经济危机之前,和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所以B项错误,CDA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美国【解析】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一超”是指美国。26、开元盛世【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填写开元盛世。27、休养生息赤壁之战【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时期,统治者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于长江赤壁一带大胜曹操军队,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则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西川,所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美国和日本;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得中国回复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明治维新;图二: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图三:二战结束(反法西斯同盟赢得战争的胜利)。(3)《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4)中美关系由敌视到开始走向缓和。(5)1979年。【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美国和日本的矛盾;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21---1922年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但没有列入中国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关税自主等要求,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境地。(2)第一问依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53年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日本民族危机严重,引发了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第三问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标志反法西斯同盟赢得战争的胜利。(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宣言”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1942年发表的《联合国家宣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4)依据材料信息“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反映中美关系由敌视到开始走向缓和。(5)依据所学可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9、(1)因素: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通过罗斯福新政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答出二条即可)(2)赞同。理由: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发展;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等。不赞同。理由: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核威胁;恐怖主义威胁等。(观点与理由要一致,只写观点,不写理由不给分。)(3)认识“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经济发展与交流,要顺应潮流;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存在着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改变不利条件,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反全球化运动”:有利于认识全球化的弊端,防止全球化不利影响的蔓延;促使国际社会正式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促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加合理;其本身就是一种全球化运动。(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20世纪之所以出现“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局面,是因为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通过罗斯福新政进行了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2)根据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