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文化强国_第1页
如何建立文化强国_第2页
如何建立文化强国_第3页
如何建立文化强国_第4页
如何建立文化强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建立文化强国杨倬电气2118班一个社会的发展,既植根于物质基础,也取决于精神品质。诸如食品安全等问题,固然是监管问题,但同时也是良心考题;一些改革难题的背后,固然有利益纠葛,同时也有观念掣肘、勇气缺失。这也是为什么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我们强调“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现在的中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然而身处这样一个急行军时代,我们的精神家园应当如何安放?“心累”或许是当今许多人的集体感受。有时是生活的压力让人难以喘息,更多时候则是这样的自我诘问:“天天这么忙碌是为什么呢?”在我们的生活里,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是为什么?我们所为之奋斗的高学历到底是为什么?升官发财是否就是成功的唯一出口?当身体向着欲望一路狂奔,望尘莫及的精神又将经历怎样的挣扎?应当说,在中国人重构物质世界的激昂乐章中,精神家园的观照自始相随,只不过始终未成主调。当“小悦悦事件”令人悲痛震惊、问题奶粉使得人人自危,当诚信、善良、安全感成为稀缺资源,今天的国人已不愿是“道德贫困”的旁观者。将这种集体焦虑上升为国家行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强国”命题,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和充足的民意基础。西方学者所描述的“现代化后果”,同样是当下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血缘关系到公民国家,这种急剧的变化转型,释放了压抑的物质欲望,也带来了物质主义的膨胀;促进了社会的自由流动,却尚未形成新的公共意识;发展了现代化大生产的格局,但还没有建立新的信用体系。转型期的文化坚守、道德重构和灵魂安顿,并不比发展经济轻松多少。然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时期我们应如何建立一个文化强国来进行文化坚守、道德重构和灵魂安顿呢?首先,我们应进行文化坚守也就是注重文化安全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维护文化安全是前提和必然要求。苏联的解体应当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面对西方的所谓“和平演变”战略,戈尔巴乔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在苏联国内大搞和平演变,殊不知“和平演变”实际上是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侵略。因此我们应该足够重视文化安全,维护文化安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国家根本制度安全。国家根本制度是一国软实力的核心,是保障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维护国家根本制度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维护国家安定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保障。《宪法》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应当看到,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与问题相互交织,引起社会振荡的因素仍然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安全在文化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意识形态安全。即一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意识不受威胁与侵害,能够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是该国的立国之本,如果放弃了对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必将导致该国既有政治和经济制度衰落甚至毁灭。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在社会意识形态上不断加强对我国的渗透和颠覆:在经济上宣扬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化,在政治上企图颠覆我国国体、政体与政党制度,你可能也从未留意。

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18个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而他们可能搭起人链,在激流中救回两名落水的儿童。

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我的工作比盖两层楼更伟大!”司占杰在一封信中试着这样说服父母。这个河南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付出与奉献的人生大于“两层楼”,一个80后青年的不等式让人看到,“伟大”、“尊严”、“价值”这些标志着人类精神高度的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向着这一方向前行。

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量也从未衰减。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我们不能做点什么吗”?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李英强背起行囊,和妻子回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参与志愿者的内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还有一个叫“精神”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

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地存在于人性中向善、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微尘”,是无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名;靠140字发起的“免费午餐”,源于一个又一个3元的“微善行”。即便是当前的春运,32亿人次舟车劳顿,不就是为了物质之外那些名为“团聚”、名为“亲情”、名为“乡愁”的并不那么实用的精神慰藉吗?

否定一个时代是容易的,既有吴萍以双手托举“最美”也有彭宇因撞人引发迷失的时代,能找出太多例子证明精神荒芜、信仰萎谢、价值凋零。然而,纵使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你或许在小悦悦事件后扪心自问“我会吗”,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甚至你或许只是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期望一次转发能带来奇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