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荷花淀》(教案)-【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随堂同步名师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第1.3课《荷花淀》(教案)-【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随堂同步名师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第1.3课《荷花淀》(教案)-【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随堂同步名师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第1.3课《荷花淀》(教案)-【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随堂同步名师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第1.3课《荷花淀》(教案)-【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随堂同步名师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荷花淀》教学设计第1学时课前准备1.查找《荷花淀》创作的时代背景。2.阅读《荷花淀》,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给小说的三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要求标题的角度一致并能概括情节的基本内容。一、梳理情节活动:给小说的三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要求所拟标题的角度一致并能概括情节的基本内容。点拨:可以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模式进行概括,其中“何人+何事”必不可少。在搜索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概括。分解问题1:小说刻画了哪些人物?明确:以水生为代表的青年,以水生嫂为代表的青年妇女。追问:小说主要刻画的是哪个群体?点拨:可以根据小说叙述视角以及笔墨多少来确定主要人物。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青年妇女。分解问题2:小说围绕这群青年妇女们讲了什么故事?明确: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分解问题3:这几个故事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点拨:梳理跟情节关联度较大的与时间相关的词语。明确: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情节概述:一天晚上,水生嫂很晚才等到丈夫回家,通过交谈,得知丈夫要去参军;第二天,水生嫂帮丈夫打点好包裹,跟丈夫话别;过了两天,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创造了条件,帮助游击队打败了敌人;她们受到胜利的鼓舞,立志成立队伍,参加战斗;当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就参与到战斗中,配合战士们作战。二、把握形象讨论: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安排情节,精选了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这群青年妇女美吗?美在哪里?预设:学生搜寻有关妇女的外貌描写,没有找到。教师可作进一步引导。追问:人的美仅仅体现在外表上吗?更重要的是哪方面的美?提示:通过对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的赏析,感受人物的内在美。分解问题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对话内容,分析水生嫂的性格特征。点拨: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揣摩词句内涵、解析句式、体会语气等,揣摩人物的性格。如:“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晚归的忧虑和关切之情。“他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转换话题,再次试探,体现了水生嫂的聪明机智。“怎么了,你?”──这是主谓倒装句式。“怎么了”先说,表明水生嫂对丈夫的关切。“你总是很积极的。”──“很积极”语意丰富,既含有水生嫂对丈夫安危的担忧,又包含对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的自豪和赞扬之情。“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先说“你走,我不拦你”,表明了水生嫂对丈夫参军的理解,深明大义。“家里怎么办?”表达了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的基本想法,想丈夫留下和自己一起生产和生活。“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嗯,还有什么?”“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两个语气词“嗯”,表明水生嫂对丈夫行为的理解和支持,也展现了水生嫂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以及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分解问题2:除了对话,水生嫂还有哪些行为、动作可以体现出个性特点?语句: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明确:水生嫂因为要平衡一时涌上心头复杂而激烈的情感,所以用“吮”手指动作来克制,所以说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这里表现了水生嫂深明大义,不因夫妻情感而“拖尾巴”的坚强性格。分解问题3:依照以上方法,阅读课文“探夫遇敌”“助夫杀敌”两部分内容,找出对话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其他青年妇女的形象。明确:含蓄,体贴,深明大义。总结:小说通过对话描写和动作描写等,刻画了白洋淀青年妇女的形象:她们既具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又具有根据地进步妇女的特质,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坚贞勇敢,是能征善战的战士。三、感悟精神探究:《荷花淀》中,水生嫂和其他青年妇女都是普通的青年女性,为抗击日寇,送夫参军,她们也成长为坚强的战士。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一起感悟她们的成长过程。点拨:教师可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设计引导性问题,如“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谁比谁落后多少呢”,哪一句是水生嫂说的?明确:“你总是很积极的”,对丈夫的依恋敌不过对丈夫的支持,“很积极的”是对丈夫的称赞,所以这句话是用一种不满的口气表达满意的心情。当她们去看望丈夫,经历了一次战争后,作者把她们出发时“藕断丝连”般留恋丈夫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要与自己丈夫比试一番的雄心壮志:“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这些青年妇女们的对话,每一句都离不开自己的丈夫,在谈到自己的丈夫时流露出来的兴奋中有赞赏,有留恋,有娇嗔,更有不甘落后的心态。另外,她们经历了一次打仗,增长了见识,知道男人能做到的妇女同样能做到!追问:文章不详写战争,而是刻画青年妇女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总结:从理解支持丈夫到与丈夫并肩作战,从被动旁观到主动投身战斗,小说通过描写青年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青年妇女的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第2学时课前准备1.找出《荷花淀》中描写景物的文字,将其改成诗的分行形式。2.立足几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比较分析几篇文章塑造艺术形象手法的异同。一、感受《荷花淀》的诗意之美问题:有人认为《荷花淀》的艺术追求是“诗歌般的意境,散文式的格调”,小说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场景,却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小说因此被称为“诗体小说”。那么,小说的诗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分解问题1:找出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文字,将其改成诗的分行形式,再读一读,感受其诗意。明确: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追问:这几段文字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分别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提示:可抓住比喻句进行赏析。明确:这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描写了皎洁的月光、洁白的芦苇、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充满了诗情画意,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宁静,富有浓浓的诗意。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将“苇席”比喻成“雪地”和“云彩”,贴切形象,充满想象,把女人劳动场面诗化、美化了,又抓住薄雾、清风、荷香这样富有水乡气息特征的事物,寥寥几行就点染出荷花淀的风貌。这样优美的景色与主人公萦徊心头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有的气氛。我们将文字改成诗行的形式,以鉴赏诗歌的方式品析环境描写,不仅可以感受到文本中所蕴藏的诗意,更能清晰地挖掘小说人物身上所表现的诗意品格和人性美。分解问题2: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第三,为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与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做了铺垫。分解问题3:小说的诗意美除了体现在景物描写上,还体现在战争描写上。与补充材料相比,课文在战争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补充材料: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要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语句:“耳边响起一排枪”“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明确:与补充材料相比,课文作者在战争场面描写上,惜字如金,用墨极简,并且整个战场上没有血雨腥风,没有血肉横飞。追问:作者为什么不把笔墨重点放在战争描写上,而是集中在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上?明确:一方面表现了人性美和环境美;另一方面揭示了抗战深层原因,这样美的人,这样美的家园,不容外敌入侵,有犯者必诛之。分解问题4: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对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的赏析,理解了白洋淀青年妇女的勤劳、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那么,小说的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有没有体现诗意之美呢?点拨:可抓住细节的作用和对话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教师可对人物对话进行反向改写,将人物的内心想法直接呈现出来,或者将人物的性格进行改变,引导学生体会对话的含蓄美和人物的人性之美。明确:人物对话简洁朴素,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夫妻话别时,没有山盟海誓,也没有豪言壮语,话别语言质朴无华又充满真挚深沉的感情,含而不露,情味隽永,一个中国女性对丈夫的痴情和对祖国的热爱这两种感情,自然地统一在最朴素的语言中。对一般性的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或侧面的暗示。对夫妻话别、遭遇敌人等典型场面则工笔细描,重点渲染。作者把紧张的战斗和日常生活细节糅合起来,按照生活的顺序,自然地展开故事。在动作、对话和细节中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笔墨俭省,形象传神,揭示了人物和生活的美,展现了劳动和战斗的诗意。总结:作者把笔墨集中在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上,反映了普通百姓夫妻之情、家国之爱,表现了这些善良、淳朴的人们在战争中闪耀出的人性之美和崇高的品格。同时,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法,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小说独特的艺术审美特性,即诗意美,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二、比较手法异同活动:本单元所选课文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歌剧剧本,都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但体裁不同,塑造形象的手法也各有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