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探析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探析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探析_第3页
初中数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探析_第4页
初中数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其本质内涵便是通过完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衔接问题,进而从各科课程教育过程中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部分教师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未关注知识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仍止步于机械性的讲授方式,因而导致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被严重削弱。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政内容,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关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加强课程思政的指向性,为祖国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一、解读课程思政为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教研以及文献阅读的方式对具体内涵进行了以下分析:(一)思政元素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在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无声立德树人教育要求。例如语文教学中,借助诗词歌赋、文言文或人物传记等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传统魅力及个人品格;英语教学中通过跨文化活动设计增进学生情感体验,增强其政治认同。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益诉求、接受能力等密切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课程思政是利用学科知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引导,即基于学科知识渗透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品格教育等内容,营造良好德育环境,使学生在环境滋养下自觉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为其后续学习、生活提供养分。二、初中数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层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体现思想政治育人功能,是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重点内容。在初中阶段,因教学任务较为繁重,部分教师在思想政治元素融入阶段存在理解误区,导致思政元素的渗透受到影响。其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许多教师对思政的理解不够深入,单纯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加德育教育内容,并未关注对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掌握,导致许多学生面对枯燥乏味的说教失去学习兴趣,影响教学质量。其二,思政元素的高效融入需要教师具备专业水平,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但部分教师因教学压力、管理压力较大,难以将身心全部投入到思政工作当中,因而导致思政元素的渗透陷入停滞。(二)学生层面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需求进行。首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常规的数学学习本就无聊,再在其中增添枯燥乏味且教育性极强的思想政治内容,会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大家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性不足,对初中数学课程思政产生消极影响。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了解更多资讯,其中不乏有不良信息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思想,使课程思政的建设受到阻碍。最后,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敏捷且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大多数学生极难在整节课的学习中保持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提升,思政元素的融入更是难如登天。三、初中数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价值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机渗透具有重要价值。第一,初中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对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授法或情境创设法进行巧妙导入,这样能突破机械化学习的弊端,以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第二,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已经成为关键任务。实现数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数学传统文化、古代数学家的智慧以及平等开放的政治理念,这样能使学生逐渐树立政治认同,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文化的传播者,发扬传统文化,提升其核心素养。第三,实现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实现传道授业解惑同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改善自身行为不端、缺乏进步动力等现实问题,进而为其后续参与高中阶段数学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是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必然需求,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保障。因此,广大教师应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灵活设计,保障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实现数学知识与思想政治元素的有机结合。四、初中数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策略课程思政的建设并非盲目地将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糅合在一起,而是需要教师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结合初中生思维能力以及认知能力设计更贴合其发展区间的学习内容。下面将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总结数学与思政元素的具体融合方向。(一)挖掘教材思政元素,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统领,对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机渗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深度解读教材内容,从中挖掘可用于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再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合理设计教学目标,为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保障其通过目标的达成实现全面发展。以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圆”一课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首先研读教材内容,梳理本节知识内容,并挖掘教材中所反映的思政元素。本课以“圆的特征”为主线,向大家介绍了弦、直径、半圆、等圆、等弧等相关知识,意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点与圆的位置特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教师发现可以利用墨翟在《墨经》中提出的“圆,一中同长也”作为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并据此设计教学目标:1.提供《墨经》选段,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了解古代关于“圆”的阐述,深化对“圆只有一个圆心,由圆心到圆周的长度相等”这一重点知识的理解。2.借助我国传统餐桌圆形形状特征、圆形的月饼等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内容,向学生分享圆形所象征的团圆、美满、和谐的含义。3.以车轮为范例,带领学生探索“为什么要将车轮设计为圆形”这一问题,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圆的基本特征,感受圆心、直径以及半径之间的关系。在目标设计完毕后,教师便可以根据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走入“圆”,学习这种美丽的图形。(二)巧妙导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初中生而言,思想政治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与严谨性,倘若一味强调繁琐知识,可能会使学生出现抵触心理。因此,为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巧妙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利用视频或生活现象进行导入,巧妙引入思政元素,以直观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以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一课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近期上映的影片《夺冠》片段,视频中展现了中国女排辉煌年代的光影事迹同其几十年顽强拼搏的奋斗历程,所蕴含的合作精神以及顽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元素。在完成情境导入后,教师可以由排球比赛为切入点,提出:参赛队伍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假设有a个球队,那么比赛场次数b与球队数a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由此引入二次函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我国“复兴号”高铁列车(图1)作为情境线索。图1由列车行进的路程与运行时间的关系出发,带领学生复习一次函数以及正比例函数的相关内容,巧妙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并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我国基建事业的发展,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育其爱国情怀,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三)借助思政内容提问,增强学生思维能力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有效手段,为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重点知识为切入点,为学生设计关于思政元素的相关问题,组织学生以集中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在自主解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一课教学为例,在以往知识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三边长度的特殊关系,对勾股定理理论内容具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使大家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教师借助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经典问题“引葭赴岸”为线索,分享题目“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解题前,教师需要首先提出问题:原题中都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线索?一丈是多长?要想解决此问题需要构建什么样的数学模型?在问题的牵引下,学生尝试对原文进行翻译,得到此题的重要线索是求水的深度以及在水中芦苇的长度,因此可以构建勾股定理模型如下(图2)。图2设葭长为x尺,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一定理得到(x-1)2+52=x2,解得x=13,求出葭长,故而水的深度为13-1=12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古人运用文言文准确描述数学概念的智慧,同时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勾股定理概念的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勾股定理问题的实际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在提出这种文言文例题或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提供指导,降低问题难度,保障学生能顺利完成解题,增进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四)拓展思政学习内容,丰富学生文化视野北师大版教材中部分章节为大家提供了阅读板块,包含了思政元素,为学生普及了数学文化等相关内容。对于思维活跃且求知欲望较强的学生而言,为进一步增强课程思政的建设,在原有教学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教学内容为大家提供、拓展丰富的思政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诉求,拓展其文化视野。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分式的加减法”一课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出“同分母的分数应如何进行加减运算”这一话题。接下来,根据“将异分母的分数转化为同分母的分数进行加减运算”这一原理,教师可以为大家拓展《九章算术注》关于“齐同数”的描写内容: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时必须要先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的分数后将分子相加减,用分数计算类比分式。根据教师的科普与拓展,使学生感受到古人对数学的独特理解以及大智慧。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完成关于:等等式的计算,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感受到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的巧妙,培养类比思想,促进人格养成,坚定文化自信并增强爱国意识。与此同时,为使课程思政能够顺利延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精神,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九章算术注》中的内容,寻找与现代数学相关联的材料,尝试在父母的帮助下制作PPT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帮助大家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五)布置课后巩固练习,增强思政融入成效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发现,学生在学习知识后1小时内便开始出现遗忘现象,到9小时后所记忆的内容已不足40%。为保障教学效率,提高思政元素的融入质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课后练习任务,帮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参与复习,通过有效的巩固方式深化所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自主实践类任务,邀请学生查找与知识点相关的数学文化故事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等,帮助学生在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爱国意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轴对称现象”一课教学为例,在本课学习中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课后时间,为帮助大家及时深化巩固所学知识,顺利地实现迁移与运用,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任务:1.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拍摄照片并进行打印,回到班级中分享搜集到的资料,指出图中的对称轴,并谈一谈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从古代建筑、名胜古迹等主题寻找我国著名的对称建筑,如:故宫、天坛等,在感受轴对称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基础上,体会古人的建筑智慧,感受古建筑的壮丽与雄伟。3.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尝试自主设计剪纸作品,感受其中所反映的图形轴对称性质,在体会非遗魅力的同时锻炼自身动手操作能力。考虑到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在微信群组中发布相关信息,邀请家长进行督促,扩大课程思政的阵营,并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